多模卫星导航信号误差分析(精)
卫星导航信号的精度分析与改进
卫星导航信号的精度分析与改进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导航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使用GPS导航仪获取路线指引到精确定位和时效管理的监控,卫星导航技术在各个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卫星导航系统中,信号精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对卫星导航信号的精度进行分析和改进显得至关重要。
一、卫星导航信号的精度分析卫星导航信号的精度主要由定位误差和时钟误差两部分组成。
1.定位误差定位误差是指定位信息与实际位置之间的偏差。
定位误差的大小取决于卫星的空间分布以及接收器的性能。
首先,卫星的空间分布会影响信号的质量。
在卫星轨道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卫星接触的时间可能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信号接收的质量。
其次,接收器的性能也会对定位误差产生影响。
如果接收器的灵敏度不足或抗干扰性能较差,就可能会使误差产生叠加。
此外,地形和建筑物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信号传输和接收,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2.时钟误差时钟误差是指卫星钟与接收器钟之间的时间偏差。
卫星信号的接收需要精确同步卫星上的钟与接收器的钟。
由于接收器的时钟不可能与卫星的时间保持完全同步,在接收过程中,时钟误差会产生,并影响信号的精度。
虽然定位误差和时钟误差都影响卫星导航信号的精度,但定位误差对于信号精度的影响更大。
二、卫星导航信号的精度改进尽管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定位技术,但在某些应用领域中,如航空、军事和地震灾害等领域,其精度要求更高。
为了改善卫星导航信号的精度,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1.差分导航技术差分导航技术是一种改进信号精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该技术基于两个接收机的测量结果计算误差,并利用这些误差进行校正,从而提高信号的精度。
差分导航技术可用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各种应用中,例如航空、工程测量、水准测量等。
2.多路径抑制技术在城市和高山等多种地形环境中,信号可能会被反弹或折射,导致多路径效应。
这会使接收器接收到多个信号来源,引起信号衰减,从而影响信号的质量和精度。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误差分析与控制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误差分析与控制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定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车载导航、船舶航行、空中导航等领域。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能会受到一定误差的影响。
本文将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控制误差的方法。
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的误差1.环境误差太阳活动、大气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都会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造成一定的干扰。
太阳活动导致的电离层扰动,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差异等都会对定位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2.多路径误差指卫星导航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因为反射、折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号到达接收设备的时间与实际信号到达时间不一致,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3.接收机误差接收机的性能不同、制造、校准水平的差异都会导致定位精度上存在误差。
例如,接收机的时钟稳定性、多路径抑制能力等都是影响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
4.卫星误差由于卫星运行的轨道可能会受到地球引力、大气拖力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卫星的位置偏差,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二、误差的控制方法1.差分定位差分定位是一种有效的误差控制方法。
它通过同时接收信号的两个接收站,对比两个站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差异,然后将两个站点之间的差异加入位置求解中,以消除误差。
2.概率误差控制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由于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定位误差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机性。
因此,概率误差控制可以通过多次定位测量,得到位置分布的误差范围和信度范围等信息,从而有效控制误差。
3.接收机校准接收机本身的性能差异会导致定位精度的差异,因此接收机的校准非常重要。
常见的校准方法包括时钟校准、接收机信号校准等,可以有效降低接收机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4.多路径抑制技术多路径误差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最常见的误差之一,因此多路径抑制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多路径抑制技术包括基于信号组合的抑制方法、空间抑制技术等,能够有效控制多路径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总之,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的误差是定位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和矫正技术
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和矫正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可以说是信息时代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极大的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广泛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导航、航海、军事、航空和石油勘探等领域。
然而,GPS系统并非完美无缺,其误差来自多方面,因此误差分析和矫正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一、GPS误差来源GPS包括空间段和用户段两大部分,误差来源也分为空间段和用户段两类。
1.空间段误差(1)卫星轨道误差由于GPS卫星在轨道上含有不等大小的偏差,轨道参数不是完全精确的,因此卫星讯径的误差会对用户位置解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卫星钟差误差卫星钟的精度对GPS定位的影响也非常大。
卫星内部发生的微小摄动、温度变化和衰变等因素都会影响卫星钟的精度,导致GPS的误差。
2.用户段误差(1)电离层误差地球上的电离层是由于太阳辐射所激发的电离化气体层,这层大气对卫星信号传递的影响极大,对GPS定位精度影响较大。
(2)大气延迟误差细分为快速和慢速大气延迟误差,主要因为大气介质对GPS信号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这种误差主要由各自设置的卫星轨道、时间信息实现矫正。
(3)信号多径误差信号多径效应指的是GPS接收器从多条径线接收同一信号所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通常会与反射面有关,因此高楼、山谷等区域的多路径效应将会更加严重。
二、GPS误差分析误差分析是确定卫星导航系统精度和性能限制的重要方法。
通常,误差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1.卫星轨道的误差分析通过收集GPS卫星的实际运行数据和模拟数据等数据来分析和评估卫星轨道的误差。
2.用户端误差分析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实测精度与原理误差之间的比较来评估GPS测量系统的性能。
3.误差来源分析系统接收的信号来自多个来源,用于定位的测量数据包括多种误差。
因此,为了正确识别GPS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需要使用数据处理和优化技术分析卫星导航信号产生的误差源,例如,BP神经网络、定位方程、贝叶斯网络等。
如何进行卫星导航系统误差分析与校正
如何进行卫星导航系统误差分析与校正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交通和军事等领域。
然而,由于各种不可控因素,卫星导航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这会导致定位和导航的不准确性。
因此,对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校正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卫星导航系统误差的来源。
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主要包括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大气延迟、多路径效应以及接收机硬件误差等。
其中,卫星钟差是由于卫星上的原子钟存在漂移和偏差引起的,电离层延迟是由于电离层对导航信号的传播产生的影响,大气延迟是由于大气介质对导航信号的传播速度产生的影响,多路径效应是由于导航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历反射和绕射引起的,接收机硬件误差则是由于接收机本身的性能限制引起的。
为了进行误差分析和校正,我们需要先收集原始的导航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卫星导航系统发送的导航信号和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以及与之相关的时间和位置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模型。
误差模型通常采用参数化的方式进行表示。
常见的误差模型包括钟差模型、电离层延迟模型、大气延迟模型、多路径效应模型和接收机硬件误差模型。
这些模型不仅描述了误差的性质和影响,还提供了相应的参数估计方法。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误差模型对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进行校正。
校正的方法主要包括模型参数估计和差分定位两种。
模型参数估计是通过采集和处理更多的导航数据来更新误差模型中的参数,从而改善定位和导航的准确性。
差分定位是利用多个接收机同时接收导航信号,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来消除误差,提高定位的精度。
除了误差分析和校正,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改善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
例如,采用差分GPS技术可以利用参考站的精确位置信息来对导航信号进行校正,从而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此外,使用多普勒效应可以对导航信号进行速度补偿,进一步提高导航系统的性能。
总之,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与校正对于提高定位和导航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及其纠正方法
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及其纠正方法卫星导航系统是现代化的导航方式之一,已成为人们旅行、航空、海洋、地质勘探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但是,由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误差的干扰,从而影响到实际使用效果。
因此,本文将针对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及其纠正方法进行探讨。
误差来源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天气因素:天气条件的变化,如雷暴、降雨等,会对信号传输造成干扰,导致误差出现。
2.电离层:电离层会对信号产生折射、延迟等影响,从而影响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
3.卫星轨道误差:卫星轨道的非理想性和不稳定性会使得卫星发射的信号的时间和位置出现误差。
4.接收机性能问题:接收机的性能问题也会影响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
接收机信噪比的大小,接收机灵敏度等问题都可能产生误差。
误差分析为了消除误差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需要对误差进行分析。
对于卫星导航系统而言,误差分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误差进行分析,二是根据误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误差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对误差进行排查。
根据误差来源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于电离层误差,可以利用多路径组合技术进行处理。
对于卫星轨道误差,可以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接收机性能问题,可以采用时差差分技术或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进行处理。
误差纠正误差纠正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对误差进行纠正,例如利用多路径组合技术降低电离层误差、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方法降低卫星轨道误差等。
另一类是通过通信技术对误差进行纠正,例如利用差分定位技术对接收机性能问题进行纠正。
差分定位技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误差纠正技术。
它可以通过在同一时刻同时接收多个卫星信号,然后将它们之间的差异作为误差的补偿,从而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
差分定位技术的准确性取决于差分基线的长度和稳定性。
如果差分基线长度较短,误差的补偿也相对较小。
但如果差分基线长度过长,则信号会受到多路径影响,从而导致误差更大。
卫星导航系统在应用中的误差源分析
卫星导航系统在应用中的误差源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伽利略导航系统等。
然而,尽管这些卫星导航系统在理论上具备非常高的精度和准确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差源。
本文将对卫星导航系统在应用中的常见误差源进行分析。
1. 天线误差: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与接收机的天线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线的误差可分为定向误差和多径效应。
定向误差是指天线的朝向偏差,它可能引起接收机对卫星信号的接收效果不佳,导致定位精度下降。
多径效应是指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反射和散射,当反射和散射信号与直接信号同时到达接收机时,会导致定位误差。
2. 大气误差:大气误差是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其主要由电离层延迟和对流层延迟引起。
电离层是地球上部分大气层中带电粒子较多的区域,它对卫星信号的传播会引起延迟。
对流层是地球上最底层的大气层,其中包含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在卫星信号传播中会引起起伏和散射,进而导致定位误差的出现。
3. 钟差误差:卫星导航系统中的时钟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定位的准确性。
然而,卫星上的时钟不可能完全精确,其存在一个小的误差,称为钟差误差。
这种误差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累积,导致接收机的定位结果出现偏差。
4. 天体误差:天体误差是指卫星定位中由于引力场和其它天体的作用产生的误差。
地球的重力场对卫星运动的影响会导致轨道的不规则变化,进而影响到卫星的定位精度。
此外,月球和太阳等天体也会对卫星的轨道产生微弱的影响。
5. 多路径效应:多路径效应是指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建筑物、树木或其它障碍物时发生反射和散射,从而形成多个信号路径,导致接收机接收到多个信号。
当这些信号叠加在一起时,会引起接收机误解信号的到达时间,进而导致定位误差。
6. 接收机硬件误差:卫星导航系统中的接收机硬件也会引起定位误差。
这种误差主要指接收机本身的硬件设计缺陷、制造误差以及电路噪声等。
卫星导航系统中的误差分析与校正
卫星导航系统中的误差分析与校正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卫星导航系统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手机定位、车载导航还是航空航天等领域,卫星导航系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现实应用过程中,卫星导航系统常常存在着一些误差,从而影响定位的准确性和精度。
本文将就卫星导航系统中的误差分析与校正进行深入探究。
误差的来源与类型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可以来自于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信号传输误差、接收机硬件误差、大气层影响误差、卫星轨道误差等。
信号传输误差:由于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大气湍流、散射、多径效应等,从而导致信号的时间和相位误差。
这类误差是导航系统中最常见也最主要的误差来源。
接收机硬件误差:接收机中的硬件设备蕴含着很多潜在误差。
例如:芯片震荡频率不准、模拟电路的噪音产生等。
大气层影响误差:由于大气层对卫星信号产生折射和散射等影响,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大气影响的卫星信号时间和相位误差情况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卫星轨道误差:由于卫星在轨道运行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万有引力、地球潮汐、空气摩擦等,导致轨道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卫星信号传输。
卫星导航系统中的误差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几何误差、时间误差、频率误差、信号传输误差、大气影响误差、硬件误差等。
其中,几何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误差的影响卫星导航系统中的误差会对定位信息的准确性和精度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于高精度定位,如航空导航等,误差的影响更为重要。
因此,对于误差的定量分析和校正显得尤为必要。
误差的校正与影响针对卫星导航系统中的误差,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校正。
其中,最经典的方法是差分定位方法。
差分定位方法可以有效消除信号传输误差,通过多个基站同时观测一个目标进行比较,以获取更加精确的位置信息。
此外,误差的校正还可以采用多路径抗干扰、卡尔曼滤波等方法。
多路径抗干扰主要是通过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多路径信号干扰的消除,从而减小因信号散射而产生的误差。
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误差分析与改进策略
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误差分析与改进策略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是现代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接收器在地球上的精确位置。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在各个领域,如测绘、交通、农业、事等,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多种误差源,这些误差源可能会影响到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中的误差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概述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主要依赖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如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BDS)。
这些系统通过发射卫星信号,使得地面接收器能够计算出其位置、速度和时间。
1.1 卫星定位技术原理卫星定位技术基于三角测量原理,即通过测量接收器与至少四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接收器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接收器通过计算信号传播时间来确定距离,而信号的传播时间与卫星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1.2 定位技术的应用场景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测绘工程:用于地形测绘、土地规划和工程建设。
- 交通导航:提供车辆定位、路线规划和实时导航服务。
- 精准农业:指导农业机械进行精确播种、施肥和收割。
- 事应用:用于定位、导航和武器制导。
二、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的误差分析尽管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在理论上可以提供非常精确的位置信息,但在实际应用中,多种误差源会影响定位的精度。
2.1 卫星误差卫星误差主要包括卫星轨道误差和卫星钟差。
卫星轨道误差是由于卫星轨道模型与实际轨道之间的偏差造成的,而卫星钟差则是由于卫星时钟与标准时间之间的偏差造成的。
2.2 信号传播误差信号传播误差主要包括电离层延迟和对流层延迟。
电离层延迟是由于卫星信号在通过电离层时受到电子密度变化的影响,导致信号传播速度的变化。
对流层延迟则是由于信号在通过对流层时受到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变化的影响。
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与校正
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与校正在当今的科技时代,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出行导航、物流运输,还是地质勘探、农业生产等领域,都离不开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准定位服务。
然而,卫星导航系统并非完美无缺,其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为了更好地利用卫星导航系统,提高定位精度,对其误差进行分析与校正就显得尤为重要。
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来源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与卫星相关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以及与接收机相关的误差。
首先,与卫星相关的误差主要包括卫星星历误差和卫星钟误差。
卫星星历是描述卫星运行轨道的一组参数,由于卫星在太空中受到各种引力和非引力的影响,其实际运行轨道与预测的星历可能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定位误差。
卫星钟误差则是由于卫星上的原子钟与地面标准时间存在差异而产生的。
尽管卫星钟的精度已经非常高,但微小的时间偏差在经过距离计算后仍可能导致较大的定位误差。
其次,信号传播过程中的误差也不可忽视。
电离层延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卫星信号穿过电离层时,电离层中的自由电子会使信号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信号传播时间的测量出现误差。
对流层延迟同样会影响信号传播。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大气压力的变化会使信号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进而造成定位误差。
多路径效应也是常见的问题。
当卫星信号到达接收机时,可能会通过多条不同的路径,例如建筑物反射、水面反射等,这些不同路径的信号相互叠加,会干扰接收机对主信号的准确测量。
最后,接收机自身也可能引入误差。
接收机的钟差就是一个例子,接收机内部的时钟与卫星钟不同步,会导致时间测量的误差。
此外,接收机的位置误差、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等也会对定位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这些误差,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科学家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校正方法。
针对卫星星历误差和卫星钟误差,地面控制站会对卫星进行持续监测,并通过上传修正参数来对卫星的轨道和时钟进行修正。
同时,利用多个地面监测站组成的监测网,可以更加精确地确定卫星的位置和时钟偏差,从而提高星历和钟差的精度。
如何进行卫星定位系统的误差分析与校正
如何进行卫星定位系统的误差分析与校正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GNSS)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运用卫星信号定位技术,为地面用户提供高精度、全球性的导航、测量和定位服务。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卫星定位系统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误差分析与校正在提高定位系统精度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卫星定位系统存在的主要误差源。
第一个误差源是大气延迟。
卫星信号传播到地面时会经过大气层,而大气层中的水汽、电离层等都会引起信号的传播延迟。
这种延迟误差通常会引起数米甚至更大的偏差。
第二个误差源是多路径效应。
当卫星信号经过建筑物、树木等物体反射后到达地面接收器时,会引起多路径效应,导致信号多次到达接收器,从而使定位结果产生误差。
此外,还有钟差误差、卫星几何误差等。
误差分析的第一步是对误差进行分类和计算。
具体而言,可以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系统误差是在整个定位系统中存在的,通常由卫星信号传输的特性和接收设备的限制因素引起。
随机误差则是由诸如大气延迟和多路径效应等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因素引起的。
接下来,我们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校正这些误差。
对于大气延迟误差,可以通过在接收器端使用大气延迟模型进行校正。
这些模型基于气象数据和大气延迟模型,通过计算和分析来估计并消除大气延迟的影响。
对于多路径效应,可以通过改进天线设计、使用信号滤波器或者利用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来减少其影响。
此外,对于钟差误差和卫星几何误差等系统误差,可以使用差分定位技术进行校正。
差分定位技术是通过在已知准确位置的参考站和待测站之间进行观测和计算,进而得出精确的定位结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校正方法,还有其他一些辅助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卫星定位系统的精度。
比如,可以通过使用更多的卫星进行定位计算,以增加观测数据的多样性,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
此外,使用接收机天线提高接收信号的灵敏度,也可以减少误差的影响。
卫星导航系统的动态误差分析
卫星导航系统的动态误差分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众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从汽车导航帮助我们准确到达目的地,到飞机、船舶的精准航行,再到地质勘探、农业生产等专业领域的应用,卫星导航系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卫星导航系统并非绝对完美,存在着各种误差,尤其是动态误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精度和可靠性。
要理解卫星导航系统的动态误差,首先需要明确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多颗卫星向地面接收机发送信号,接收机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计算出与卫星的距离,并结合多颗卫星的位置信息,通过复杂的算法来确定自身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误差的产生。
动态误差的来源多种多样。
其中,卫星轨道误差是一个重要因素。
卫星在太空中的运行并非完全按照理论轨道,受到多种引力和非引力因素的影响,如地球形状不规则导致的引力变化、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太阳光压等,使得卫星的实际轨道与预测轨道存在偏差。
这种偏差会直接影响到卫星发送信号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接收机计算出的位置产生误差。
信号传播误差也是不可忽视的。
当卫星信号穿越大气层时,会受到电离层和对流层的折射和延迟影响。
电离层中的自由电子会使信号传播速度发生变化,对流层中的水汽和大气压力变化则会导致信号的延迟。
尤其在动态环境下,如飞机高速飞行或车辆在复杂地形中行驶时,这种信号传播的变化会更加复杂,从而引入较大的误差。
接收机的测量误差同样会对动态定位结果产生影响。
接收机的硬件性能、时钟精度以及噪声等因素都会导致测量误差。
在动态情况下,接收机的快速移动可能导致信号跟踪不稳定,进一步加大测量误差。
此外,多路径效应也是导致动态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卫星信号到达接收机时,可能会经过建筑物、水面等反射体反射后形成多个路径到达接收机。
这些多路径信号相互叠加,会干扰接收机对直接信号的准确测量,从而产生定位误差。
高轨道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校正与精度分析
高轨道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校正与精度分析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高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许多重要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大气、地球引力、卫星轨道偏差等,导航系统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误差校正与精度分析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以确保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服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轨道卫星导航系统的常见误差源以及其对系统精度的影响。
其中,大气误差是导航系统最主要的误差源之一。
大气层对星间导航信号的传播会导致信号的传输延迟和相位变化,从而影响到导航系统的精度。
此外,地球引力也会对卫星轨道产生微小的扰动,进而影响到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
针对这些误差源,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误差校正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差分定位技术。
差分定位技术利用全球分布的参考站,通过测量接收卫星信号的差异来推断出导航系统的误差,并对定位结果进行校正。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模型拟合,将误差源建模为数学模型,并利用物理模型与观测数据进行拟合,以便对导航系统进行误差校正。
此外,多普勒效应也被广泛应用于误差校正。
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通过测量卫星信号的频率变化来推断导航系统的误差,并进行校正。
误差校正的效果可以通过精度分析来评估。
精度分析主要以位置定位误差和速度测量误差为指标。
对于位置定位误差,研究人员通常使用水平误差和垂直误差来评估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
水平误差是指导航系统计算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之间的水平距离差,垂直误差则是指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差。
通过测量这些定位误差,可以评估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并进一步进行误差校正。
另一方面,速度测量误差也是评估导航系统精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导航系统在时间维度上的误差,可以评估系统在速度测量上的精度,并进一步进行校正。
这些精度分析指标对于各种应用领域的导航系统来说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高精度定位和导航需求更为严格的应用场景中。
最后,误差校正与精度分析还需要考虑到导航系统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导航系统误差分析及校正方法
导航系统误差分析及校正方法导航系统是现代科技中使用广泛的一种定位和导航工具,它们在航空、航海、汽车和移动设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航系统可能存在误差,这会对导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导航系统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校正是非常重要的。
导航系统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卫星信号误差、接收机误差和环境误差等。
首先,卫星信号误差是由于卫星本身存在钟差、星历数据不准确以及大气等因素导致的。
其次,接收机误差包括接收机硬件和软件设计上的误差,例如接收机的频率偏差、时钟不准等。
最后,环境误差主要是由于地球磁场的干扰、建筑物的阻挡以及地形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为了准确分析导航系统的误差,我们需要进行误差分析。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误差源建模,即对导航系统中各种误差源进行数学建模。
通过建立误差源模型可以对误差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误差估计,通过将实际测量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得出误差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这些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导航系统的误差特点和分布规律。
在分析了导航系统的误差后,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校正方法来提高导航系统的准确性。
校正方法可以分为在线校正和离线校正两种。
在线校正是指在导航系统正常运行时,实时对误差进行补偿和校正。
最常见的在线校正方法是将多个导航系统进行融合,通过相互之间的校正来提高定位和导航的准确性。
例如,组合多个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和Beidou)可以增加定位的可用卫星数量,减小误差因素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地面辅助点(如基站RTK)来提供更精确的参考信号,进一步提高导航精度。
离线校正是指在导航系统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通过离线处理对误差进行校正。
离线校正的方法主要包括差分定位和粒子滤波。
差分定位是通过选择一个参考站,将其位置视为准确位置,并与其他接收机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然后计算出接收机的误差。
粒子滤波是一种基于随机样本的优化算法,它可以通过对多个样本进行加权平均来减小误差。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的误差分析与校正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的误差分析与校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交通、测绘等领域的技术。
它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通过接收多个卫星信号来确定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实际使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时,需要对误差进行分析和校正,以提高定位的精度和准确性。
首先,我们来分析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主要的误差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卫星误差:卫星本身的位置和时钟精度可能存在误差。
这些误差可能是由于卫星运动的不确定性、卫星时钟的不稳定性等造成的。
卫星误差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定位的准确性。
2.接收机误差:接收机的硬件和算法也可能引入误差。
例如,接收机的天线可能会受到天线阴影、多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接收到的信号失真。
此外,接收机的算法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3.大气误差:大气层对于卫星信号的传播会引起信号的传播速度变化和折射效应,从而产生定位误差。
大气误差的大小与天气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
4.多路径误差:多路径效应是指卫星信号在到达接收机时经过多个路径传播,导致接收到的信号中存在多个信号的叠加。
这会引入额外的误差,特别是在城市等有高楼大厦的地区。
了解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误差的分析和校正方法。
1.数据处理与滤波:在定位系统中,经常使用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接收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滤波。
可以使用多项式拟合等方法来估计卫星位置和时钟误差,进而进行误差校正。
2.差分定位:差分定位是一种常用的误差校正方法。
它通过同时接收基准站和移动站的信号,利用基准站提供的已知位置信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差分处理,进而校正定位误差。
3.电离层校正:电离层是大气层中带电粒子的层,对卫星信号的传播会产生一定影响。
可以使用电离层数据和模型来校正电离层引起的定位误差。
4.多路径抑制:多路径效应是导致定位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导航卫星系统的位置定位精度误差源分析
导航卫星系统的位置定位精度误差源分析导航卫星系统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依赖着这些系统进行地理定位、导航和定向等活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航卫星系统的位置定位精度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文将对导航卫星系统中位置定位精度误差的源头进行分析。
首先,信号传播误差是导致位置定位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卫星发射的信号经过大气层传播会受到大气中的水汽、温度和湿度等影响,产生信号延迟和递减。
此外,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还会受到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和磁场等影响,进一步引起信号传播路径的扭曲和偏离。
这些因素导致了信号传播的不稳定性和非线性,从而导致位置定位误差的产生。
其次,卫星轨道误差是导致位置定位误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导航卫星系统中的卫星按照预定的轨道运行,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包括地球引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行星引力等,导致卫星轨道产生微小的偏移。
这些轨道误差会导致信号传播的时间计算错误,从而引起位置定位误差的出现。
此外,卫星的钟差也是导致位置定位误差的因素之一。
卫星的时钟精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和电磁干扰等。
卫星时钟的不准确会导致信号传播时间的计算失准,从而引发位置定位误差。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导航卫星系统的位置定位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比如,接收器硬件误差是导致定位误差的一个潜在因素。
接收器的硬件组件包括天线、滤波器、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等,这些硬件组件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非线性、失真和噪声等问题,进而影响接收到的信号质量,最终导致位置定位误差。
此外,人为因素也是导致位置定位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操作人员的使用技巧、操作经验、环境感知能力等都会影响卫星信号的接收和处理过程,从而产生位置定位误差。
为了减小导航卫星系统的位置定位误差,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通过地面站的实时监测和校正系统来监测和纠正卫星轨道的误差。
地面站使用精密的测量设备和算法来监测卫星的位置和速度,然后对卫星的轨道进行校正和调整,以保持其运行轨道的准确性。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误差来源解析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误差来源解析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伽利略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定位与导航工具。
然而,任何一个定位系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
这些误差源可以分为多个来源,包括卫星钟差、大气层延迟、多路径效应、接收机噪声以及人为因素等。
这篇文章将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误差的来源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定位系统。
首先,卫星钟差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常见的误差源之一。
任何一个时间测量都需要一个准确的时钟。
然而,卫星的原子钟并非完美,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当卫星发射后,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如温度变化、重力影响等,卫星钟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定位系统的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其次,大气层延迟是导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存在,导航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气层中的影响,从而导致延迟。
大气层延迟在定位系统中会引起距离测量误差,因为卫星发射的信号需要经过大气层才能到达接收机。
不同的大气层条件(如湿度、温度等)会对导航信号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定位误差。
另外,多路径效应也是导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
当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如建筑物或地形起伏时,信号可以发生反射、绕射以及散射等现象。
这些现象会导致信号在接收机处形成多个路径,从而引起接收机接收到多个信号,即多径效应。
多径效应会对定位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它引入了额外的时延以及信号衰减,导致接收机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产生误差。
此外,接收机噪声也会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精度产生影响。
接收机本身存在噪声源,例如热噪声和脉冲干扰等。
这些噪声会使接收机对卫星发射的信号进行失真,从而影响定位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
最后,人为因素也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为因素包括使用者的使用误差、接收机的校准问题以及操作不当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定位系统的测量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导航的精确性。
卫星导航接收机误差分析
卫星导航接收机误差分析卫星导航接收机最为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保证相应的定位精度,需要将接收机所确定的坐标和真实的位置坐标之间的差距尽量缩小。
现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使用的卫星定位用户的接收机定位误差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与卫星有关的误差、与空间扩展有关的误差以及用户设备误差,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不同情况下卫星导航的接收误差,并提出了各种可能的纠正错误的对策,可以帮助增强设备本身的操作有效性,从而长效性地促进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健康。
本文就卫星导航接收机误差展开探讨。
标签:卫星导航;接收机;误差分析引言随着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水能、风能、地热能等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风能凭借着分布广、易获取等优势,发展十分迅速。
目前,风力发电机多安装在偏远地区,运行环境恶劣,同时基于风电机组自身工作的复杂性,其运行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加强抗干扰容错控制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北斗定位基本原理北斗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已知位置的卫星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距离,以此为基础来确定目标设备的确定位置。
通常情况下,为了确定距离,就有必要测量将卫星信号传送到具体的接受设备上,并将获取信号获得的时间与光速传播需要的时间进行对比,这是因为在信号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电离层与对流层的干扰,这意味着设备本身接收到的传输时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信号传播时间,这种有误差所导致的距离通常被称为伪距。
北斗卫星可以采取被动跟踪的方式来获得与目标设备之间的距离,在这一过程中,系统不断将导航流发送到地面,然后修改电离层和大气折射所带来的误差参数,总而言之,伪距测量误差是导致信号误差的关键性原因,这意味着北斗卫星需要持续性的发布导航信息,并使得技术人员必须努力保持完全的同步,进而在此基础上合理测量相应的三维坐标,与此同时,持续性地合理引入数据接收设备,才能够在减少时差的同时更好地定位接收器,提升北斗定位的准确性。
2北斗定位误差类别划分2.1卫星相关误差分析(1)星历误差。
多模卫星导航信号误差分析
多模卫星导航信号误差分析
多模卫星导航信号误差分析
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信号模拟器关键技术涉及对导航信号误差的模拟.基于对目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发展状况的了解和对系统的脆弱性分析,从影响接收机定位精度的数据源信号及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误差特性入手,逐一对误差的性质、大小及对测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给出静态误差模型的具体计算过程.最后介绍了高动态环境下误差模型的一般研究方法.
作者:牟奇锋刘根旺潘卫军 MOU Qi-feng LIU Gen-wang PAN Wei-jun 作者单位:牟奇锋,MOU Qi-feng(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成都,610031;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广汉,618307) 刘根旺,LIU Gen-wang(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成都,610051)
潘卫军,PAN Wei-jun(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广汉,618307)
刊名:科学技术与工程ISTIC英文刊名: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 8(3) 分类号:V474.24 关键词:多模卫星误差模型静态误差高动态。
多模卫星导航信号误差分析
第8卷 第3期 2008年2月167121819(2008)320715205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Science Technol ogy and Engineering Vol .8 No .3 Feb .2008Ζ 2008 Sci .Tech .Engng .航空航天多模卫星导航信号误差分析牟奇锋1,2 刘根旺3 潘卫军2(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1,成都610031;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2,广汉618307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3,成都610051)摘 要 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信号模拟器关键技术涉及对导航信号误差的模拟。
基于对目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 NSS )技术发展状况的了解和对系统的脆弱性分析,从影响接收机定位精度的数据源信号及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误差特性入手,逐一对误差的性质、大小及对测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给出静态误差模型的具体计算过程。
最后介绍了高动态环境下误差模型的一般研究方法。
关键词 多模卫星 误差模型 静态误差 高动态中图法分类号 V474.24; 文献标志码 A2007年10月31日收到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项目(2006AA12A111)、民航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科研(2006KF02)资助第一作者简介:牟奇锋(1972—),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E 2mail:mouqifeng@sina .com 。
随着G NSS 信号和星座数量的增加,未来的空中导航倾向于采用多套星基系统的组合型态以提升卫星导航的抗干扰稳定性,简化G NSS 地面构造并缓解由于依赖单一的服务提供者而产生的制度上的隐忧[1,2]。
未来星基系统包括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 )、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 LONASS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I N MAR 2S AT )、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 AL I L E O )以及类似我国“北斗”的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第3期2008年2月167121819(2008)320715205科学技术与工程ScienceTechnologyandEngineeringVol.8No.3Feb.2008Ζ2008Sci.Tech.Engng.航空航天多模卫星导航信号误差分析牟奇锋1,2刘根旺潘卫军32(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1,成都610031;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2,广汉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3,成都)摘要(GNSS)技术发展状况的了解和对系统的脆弱性分析,逐一对误差的性质、,。
最后介绍了高动态环境下误差关键词静态误差高动态中图法分类号.24;文献标志码 A随着GNSS信号和星座数量的增加,未来的空中导航倾向于采用多套星基系统的组合型态以提升卫星导航的抗干扰稳定性,简化GNSS地面构造并缓解由于依赖单一的服务提供者而产生的制度上的隐忧[1,2]差。
载体动态越大,码相位和载波相位改变越快。
本文侧重于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信号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3],对上述静态误差部分物理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建模,同时也介绍了高动态环境下误差模型的一般研究方法。
未来星基系统包括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INMAR2SAT)、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以及类1误差分析和建模1.1静态误差模型1.1.1与GPS自身有关的误差GPS信号的自身误差,包括星历误差(轨道误似我国“北斗”的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随着GNSS的发展,未来将出现以不同方式使用独立GNSS要素的不同组合的机载接收装置。
接收机随载体运动,在这样一种高动态环境下,多种模式卫星信号在传输,直至到达机载接收机过程中将产生不等的误差,其组合误差形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相关当局对使用多要素组合的标准化问题的决策。
卫星定位误差主要来源于三种:与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和与接收机有关的偏2007年10月31日收到差)、卫星钟差及相对论效应的影响等,对测量距离的影响为1.5~15m。
(1)星历误差卫星星历误差是指卫星星历给出的卫星空间位置与卫星实际位置间的偏差。
由于卫星空间位置是由地面监控系统根据卫星测轨结果计算求得的,所以又称为卫星轨道误差。
误差大小取决于卫星跟踪站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值的数量及精度、轨道计算时所有的轨道模型及定轨软件的完善程度等。
星历误差是GPS测量误差的重要数据来源。
为了估算GPS广播星历误差单因素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可通过建立如图1所示的星历误差影响与预测模型来实现误差的估计与分析。
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项目(2006AA12A111)、民航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科研(2006KF02)资助第一作者简介:牟奇锋(1972—),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E2mail:mouqifeng@。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716科学技术与工程8卷GPS卫星在高约20000km的轨道上运行,由于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效应的影响,卫星钟频率与地面静止钟相比,发生频率偏移,这种安全率偏移带来的误差在精密定位中是不可忽略的[5]。
按照狭义相对论的观点,一个频率为f0的震荡器安装在飞行速度为v的载体上,由于载体的运动,,其改变量为Δ0c(2)c,卫星钟的钟。
根据公式:v=gRmRR(3)可得:gRΔf1=-2Rmf02cR(4)(4)式中,g为地面重力加速度,Rm为地球平均半径,R1为卫星轨道平均半径。
按照广义相对论的观图1广播星历误差影响诊断与预测模型[4]点,处于不同等位面的振荡器,其频率f0将由于引力位不同而发生变化。
例如卫星钟与地面钟相比处于较高的引力位,将产生引力频移,此时卫星钟要走得快一些,其钟频增加量为:Δf=Δf1+Δf2=gRc(2)卫星钟误差由于卫星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所以GPS测量以精密测时为基础,GPS测量精度与时钟误差密切相关。
所谓时钟误差就是指卫星钟误差,以及接收机钟误差。
虽然卫星配备了高精度的原子钟,但是卫星的钟面时也与GPS时钟之间有误差,即卫星钟误差仍在1ms以内,而1ms钟差引起的等效距离误差是300km,远不能满足定位精度要求。
为改正卫星钟误差,可通过连续监测精确确定其运行状态参数,而将卫星钟钟面在t时刻的改正数表示为二阶多项式:Δt=a0+a1t-+a2t-21-3Rmf02R(5)将GPS卫星钟的标准频率f0=10.23MHz代入得Δf=0.0054Hz。
这说明卫星钟比地面钟走得快。
为了解决相对论的影响,通常将GPS卫星钟的频率减小约0.00455Hz。
使卫星钟进入轨道受到相对论效应影响后,恰与标准频率10.23Hz相一致。
1.1.2GPS信号的传输误差(1)电离层延迟误差GPS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播主要受自由电荷粒(1)(1)式中,t0为参考历元;a0为卫星钟在t0时刻的钟差;a1为卫星钟在t0时刻的钟速,a2为卫星钟在t0时刻的钟速变化率。
经钟差改正后,各卫星钟之间的同步差可保持在20ns以内,由此引起的等效距离不超过6m。
(3)相对论效应的影响子的影响,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受高度、地方时、太阳活动的程度、季节变化的影响非常大。
电离层对GPS信号的折射效应产生的信号传播的时间延迟,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达300ns,相当于90m的距离误差。
因此,它是GPS定位中的一个重©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期高俊钗,等:多模卫星导航信号误差分析717要误差源。
课题研究中应建立精确的电离层延迟误差模型,真实地反映目标受电离层影响的程度,研究存在导航误差情况下的导航信号生成技术。
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可分为预报模型、实时模型和后处理模型三类。
GPS广播星历采用Klobuchar电离层模型[6]接收机和M两点地心夹角(单位为半圆),A为卫星的方位角(单位rad),此处λi的单位为半圆,其中:φu+ψcosA,φi+0.416,-0.416,φi≤0.416φi>0.416φi<-0.416(11),用于单频接收机的电离层延迟改正。
该模型的特点是单层模型,首先求得接收机与卫星连线和电离层交点处垂直方向的延迟值,该值在当地时间子夜前后为常数,在14时左右为余弦曲线的极点,再乘迟值,其数学表达式如下:(ⅰ)Iz=A1+A2A1,φu为接收机处的大地纬度(单位为半圆);ψ=-0.022(单位E.11);t3210tGPS,tGPS为GPS时间(单位(ⅱ)倾斜因子F=1.0+16.00.53-3(12)(13)t-2A4,t-A3<A44(ⅲ)电离层延迟应用值=FIt为其他值(2)对流层延迟误差(6)对流层延迟在影响GPS定位的各种误差源中是最为困难的研究内容之一。
由于对流层的折射的影响,在天顶方向可使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差达到2.3m;当高度为10°时可达20m,因此这种影响在GPS定位中必须加以考虑。
(6)式中,Iz为以秒为单位的垂直延迟,t为以秒为单位的接收机至卫星连线与电离层交点(M)处的地方时,A1=5×10求得:nαnφm,∑-9s,为夜间的垂直延迟常数,A2为白天余弦曲线的幅度,由广播星历中的an系数如果对流层中某处的大气折射系数为n,则电A2当A2≥0当A2<0n=0(7)磁波信号在该处的传播速度为V=n,所以当电磁n0,波信号在对流层中传播时间为Δt时,其真正的路径长度为: nρ=A3为对应于余弦曲线极点的地方时,一般取为50400s,A4为余弦曲线的周期,根据广播星历中的βn系数求得:A4=n=0βφ,∑nnm当A4≥72000,当A4<72000Δt1-n-+n-ΔtΔtdt=ndt=1+n-2dt(13)(8)-4(13)式中(n-1)是一个微小量,其值在0-3×10之间,忽略高阶项nρ=72000(8)式中φ=φi+0.λi-1.m(9)φ单位为半圆),φi和λi为M点m为M的磁纬(处的大地纬度(单位为半圆)和经度(单位rad),有ψsinAλi=λu=φicos(10)Δt-1-n-dt=cn-cdt=Δt-(14)cn-cdt(14)式中n-cdt即为对流层延迟。
由于(n-ΔtΔtss1)很小,为方便可令N=λu为接收机处的大地经度(单位为半圆),ψ为10n-×6(1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718科学技术与工程8卷N称为大气折射率差。
大气折射率差N与气温、气压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前人经过大量试验,得到下列模型[7]Ac≈A0AαA∑iψicos1+ii(20)A0AiN=Nd+Nw=77.6+77.6×41802(16)TTαAsinψ∑δφ≈αAcosψAA+∑iαA∑iψisi n=i0αi0iAc(16)式中干气部分Nd与总大气压P及气温Ti有关,而湿气部分Nw与水汽压e及气温T有关。
在此基本模型的基础上,Hopfield和Saastam2oinen等提出的改正模型被普遍采用。
但是改正模(21)根据上式,,相位误αAc,多δ=δ=amτam+1am+d,,0≤τ≤型尚不能很好地模拟对流层折射的影响,中湿分量的影响,(3)2 αm+(22)2τ≤≤1αα-+2m2m多径效应是GPS测量,尤其是差分GPS主要的误差来源,会引起定位精度的恶化,导致系统性能的下降。
设接收机接收到的直接信号与多径信号的混合信号幅度为Ac、相位φc;直接到达信号rd=Adeφjc(23)δ=KamK-αmdKamK2-1-,1+2≤αm-(24)(25)τ≤1+1+αm2δ=αdK,τ≥1+1+αm1-2,其幅度Ad=A0Aa,A0是发射信号的幅度、Aaφd+是传播增益(路径损耗、天线增益等);每一路的多径信号为ri=AieAiA0,式中Ai=αiA0,αi表示第式中K1=τ-d/2-1,K2=1-Γ-K4,K3=K41-,K4=Γmax-Γmin,δ是多径效应i路多径信号相对于直接到达信号的相差。
通常情况下,αi=<0.1。
则混合信号为引起的测量误差;τ是多径信号的相对时延;Γ表示自相关函数第一旁瓣值;早2迟相关器间隔irc=rd+∑rii=A0Aαeφjd+αA∑iφjd+为d,αm是多径信号与直接信号的功率比,二者同相时,α0,,反相时αm∈m∈1.1.3与GPS接收机有关的误差-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