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结构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
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
所以,本章有助于对前后各单元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则是全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2)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3)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
(2)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难点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3.解决办法(1)对比分析法。
(2)运用图片简要说明原理。
4、课时安排1.5课时。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2.读图分析法;3.对比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引入:前面,我们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一步关注地球本身的特点,那么,地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呢?读P.5的“地球表面圈层图”。
读图提问:地球表面是由哪几个圈层组成?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并引入: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其中大气圈就是我们所处的大气环境。
[板书]第二单元大气环境读书第29页,提问: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板书]引言地球大气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过渡: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结构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提问: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的大气中,除了纯净的空气,还有些什么物质?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略)读表2-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2.除了氮和氧,干洁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呢?各有何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略)提问: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又有什么作用?(总结)转折过渡:然而,大气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大气的成分发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培养阅读和概括能力。
(综合思维)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掌握各大气层的特点,学会分析对流层和平流层特点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区域认知)3.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教材,理解各大气层的特点对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大气主要成分及作用。
2.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和自然现象。
3.人类活动与各大气层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征与自然现象、人类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学情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大气成分和气温、降水的有关内容,但是对知识的认知仅停留在识记的层面上,缺少成因和人地关系的分析。
本节内容注重知识因果关系的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大量的视频和图文资料,适当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大气成分和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引导学生构建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特征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讲述)2021年7月4日,我国神舟十二号宇航员穿舱外宇航服出舱作业,取得圆满成功。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1.舱外的大气与近地面的大气有哪些不同?2.宇航员配备的舱外宇航服有什么作用?本节课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这部分内容一、大气的组成【学习任务一】干洁空气的组成和作用思考:舱外的大气与近地面的大气有哪些不同?(学生回答)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教师讲述)干洁空气中氮气占比最高,其次是氧气。
剩下的1%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和臭氧等气体,虽然它们的比例较低,但是作用却很重要。
(学生活动) 结合教材P70~P71内容,将大气成分与其作用连线。
(教师反馈,过渡)干洁空气中有的气体含量存在变动。
(教师展示)低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教师讲述)二氧化碳含量总体在升高,尤其是一半的增长在1980年以后。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c.探讨大气分层:利用实物模型、板书等教学资源,展示大气垂直分层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各层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d.分析大气环境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如雾霾、温室效应等,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搜集有关大气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或政策文件,分析我国在应对大气环境问题方面的举措,了解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导向。
4.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a.大气层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
b.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c.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保护大气环境?
5.设计一项实验或观察活动,探讨以下问题:
2.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气层结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e.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f.课后作业: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思考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调查当地的大气污染情况,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地球大气层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大气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随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大气层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大气层是如何分成不同层次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运用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人地协调观:合理组织生产和生活,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了解大气成分和垂直分层对人类的影响。
3.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对流层高度的差异及原因。
4.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观测了解当地大气成分和大气污染状况。
一、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__水汽__和__杂质__三部分组成。
1.干洁空气(1)组成(2)作用2.水汽(1)分布⎩⎪⎨⎪⎧水平方向⎩⎪⎨⎪⎧海洋上空 高于 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空 高于 干旱地区上空垂直方向:自地面向高空逐渐 减少(2)作用:产生云、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3.杂质(1)分布:陆地__多于__海洋,城市__多于__乡村,冬季__多于__夏季。
(2)作用⎩⎪⎨⎪⎧使大气能见度变差作为 凝结核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的__温度__、密度和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__对流__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垂直分层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上部冷下部热①物质组成复杂,空气密度大,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续表1.判断正误(1)氧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 ×)(2)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3)水的相变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 √)(4)对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 ×)(5)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可以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 √)2.连线将大气层与相应特征、意义连线。
①对流层A.有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②平流层B.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③高层大气C.利于航空飞机飞行【答案】①—B ②—C ③—A3.特别提醒(1)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3.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80
60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0
对流层
-100 -50 0 50 100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热量绝大部分
每上升100米降低0.6℃。 来自地面
高
层
大
气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上冷下热, 差异大,对流强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温度 ℃
水汽、杂质多
对流显著气流 上升气温降低, 水汽凝结,成 云致雨
平流层
辐射逆温: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 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 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图:
逆温生消过程,自下而上出现和消失。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 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 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 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1)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气温是上冷下热,容易形成对流。若对流层局部范围内出现逆温 现象,则抑制了对流的发生,导致近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进而可能造成大气污染。
(2)20世纪八大公害事件指因现代化学、冶炼、汽车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工业“三 废”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频频发生。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发生 了8起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其中与逆温现象有关的是:①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② 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③伦敦烟雾事件;④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
学习目标
1.利用干洁空气的组成图,知道大气组成成分,理解大气主要成分的作用。 2.利用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知道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理解每层的特点和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结合大气成分的主要作用,分析大气层气温变化和大气运动的原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3章 第1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C□20 随高度增加先
_高__层_____ 下降后又持续
—
大气
上升
地球上的通信、广 — 播、全球导航、雷
达探测等,都具有
重要意义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名 师 助 学】
小科普: 臭氧层的作用
大气中的臭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 伞”,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 线,使动植物免遭伤害。
固体杂质
占大气体积
作用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
很少,因时 列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 因地而异 度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主要成分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升温同时释放热能→射向 地面的热量→保温作用。 (2)氧原子和臭氧 ①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升温使大气电离 →形成电离层。 ②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升温的同时阻挡到达 地面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答案】C [ 解 析 ] 在 60 ~ 500 千 米 的 高 空 , 有 若 干 电 离 层 , 并 非 全 部 为 电 离 层。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身能力:
1.通过观察气象图表、数据,培养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大气垂直分层现象,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6.创新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大气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款新型航空器、提出缓解大气污染的措施等,要求学生撰写设计方案。
7.观点论述:针对大气层环保问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论述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作业整洁、字迹清楚。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形成自己的见解。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气体,以及水蒸气、氩、氦等稀有气体的存在与作用。
2.理解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原理,掌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的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基本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并了解其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知识的掌握,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知识梳理:请学生绘制一份大气层垂直分层的思维导图,要求包含各层的主要特征、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
2.数据分析:提供一份真实的气象数据分析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层对当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并撰写分析报告。
湘教版 地理 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学案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课前•自主预习【课标导航】①识记:大气的组成。
②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
③应用:通过结合具体区域探讨大气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区域认知能力;分析出现的各种大气问题,培养综合思维;分析大气成分,感受大气的变化,培养地理实践力。
【知识梳理】1.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组成有干洁空气、少量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低层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2.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分层的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__及_____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_____、_____和高层大气。
(2)对流层: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空气_____运动显著;_____、云、_____、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该层与人类的关系_____。
(3)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
该层大气以_____运动为主,气流_____。
(4)高层大气:有若干_____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短波_____,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二、课堂·探究学习【思维导图】【重点难点探究】探究一大气的组成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统计,2018年2月下旬,北冰洋的冰层面积降至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点,比正常值少约1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埃及的面积。
一些科学家认为,人们可能低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美国环保局发现臭氧总量每耗减1%,地面紫外线会增加1.5%〜2%。
他们预测,如果氯氟烃生产和消费不加限制,到2075年,地球臭氧总量将比1985年再耗减25%。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全球变暖与大气中的哪种主要成分有关?2.臭氧有什么作用?3.针对上述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有效的措施?探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圈又叫大气层(aerosphere),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汽。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是对太阳活动、电离层等学问点的一个拓展延长,通过对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各层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产活动的联系学习,也将为同学后面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奠定根底。
本节课的学问根底性很强,为加深同学的理解,在展现相关原理时可借助课件的内容进行图文结合的讲解,讲解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乐观主动的猎取学问,让同学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实际问题,使同学能感到学有所用,激发同学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熟悉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堂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综合思维:培育读图、阅读和概括力量;运用比照法分析地理问题的力量。
3.区域认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4.地理实践力: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大气的组成以及与人类生产活动的联系。
2.大气各个垂直分层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产活动的联系。
教学难点:大气各个垂直分层的特点及与人类生产活动的联系。
【教学方法及预备】教学方法:问答法、启发讲授法、小组争论法教学预备:老师预备:课件、学案、投影仪同学预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教学过程】【预习清单】1.大气的组成及作用2.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新课导入】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
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
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翻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
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整器。
新湘教版必修一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案设计
层大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
在6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气分子被分离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称为电离层。
电离层好象一面反射无线电短波的镜子,使无线电短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能够多次反射而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太阳风进入地球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在地球高纬度地区,会产生美丽的极光。
图片展示:大气垂直分层和逆时针旋转90°了的麦当劳标识
归纳讲解:现在,你知道大气的垂直分层了吗?大气垂直分层可以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现在,你知道大气各层的气温垂直分布特点了吗?大气在各层的气温随高度变化而变化,形状像一个逆时针旋转90°了的麦当劳标识。
大气垂直各层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作用。
回答:说
出高层大
气对人类
活动的影
响
关系;
培养学生
探究地理
问题的技
能。
小结归纳
大气的垂
直分层
PPT 1’
归纳总结板书归纳书写笔记归纳本课板书3’
板书设计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干洁空气
(N2、O2、CO2、O3)
水汽
尘埃
大气的
组成
大气的
垂直分层。
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说课(含视频)(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对太阳活动、大气圈、电离层等有知识储 备,在初中生物、化学中也学习了气体的基本知识,同时经过一段时间 的地理学习,具备一定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 础。
A.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
B.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
设计意图:
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
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补
充。
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的形 式,直观展示本节课重点及 知识间的联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新课导入
设置情境 导入新内容 激发兴趣
六、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 学习新知识
合作探究
小组活动 增加学生参 与感
归纳总结
巩固强化重点 知识
随堂测验
检测对知识 的掌握程度
情景导入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新 课,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地形对大气、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顺利开展本 节课的学习。
高中 地理
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说课
01 02 03 04 05 06 07
教材/学情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中的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是对第一章太阳活动、 电离层等知识点的一个拓展延伸,通过学习大气的组成、大气垂 直分层、各层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产活动的联系,为学生后面 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奠定基础。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课前导入1.向学生提问: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到空气?2.引入教学: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问题。
二、知识讲授1.大气是什么?–大气是地球周围包绕的一层气体,厚度约为500千米。
它对地球上生命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氩气占0.93%,稀有气体占0.07%。
–大气中也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氢、氦等气体,这些气体数量很少,但对于地球的生命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3.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按温度垂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电离层六个部分。
•对流层:高度0~18 千米,温度随高度而下降,气压随高度而快速下降。
•平流层:高度18~50 千米,温度保持稳定,在这一层之上的大气变化很少。
•臭氧层:高度20~50 千米,臭氧在这一层中含量最多,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中间层:高度50~85 千米,温度逐渐上升,同时气压急剧下降。
•热层:高度85~600 千米,温度上升到2000度以上。
•电离层:高度70~1000 千米,有大量带电粒子,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和电离辐射。
三、思考拓展1.大气的组成中哪些气体占据数量大部分?2.大气垂直分为哪些部分,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3.除了氮气、氧气和氩气,大气中还含有哪些微量气体?四、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通过本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大气的构造和作用,这对于我们后续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学历案 湘教版(2019)必修一 高一上学期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大气的基本组成成分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及其特征,为后续学习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大气的基本组成成分及其所占比例,了解各成分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作用;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及其特点。
2. 技能:能够通过图表分析,识别大气各层的特点和功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材料,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大气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首先讲解大气的基本组成成分及其所占比例,重点介绍氮气、氧气、水蒸气等主要成分的作用;然后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通过图示和实例说明各层的特点和功能。
3.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教师解答、引导,深化学生对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的理解。
4.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强调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一次关于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的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旨在巩固学生对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阅读材料可以是一些关于大气层的相关文章或视频,要求学生阅读或观看后完成相关问题。
3.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主动探究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利用地理图表、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大气中主要气体有哪些作用?
-各个大气层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
-大气层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2.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理解。
-结合课堂学习,绘制一幅大气垂直分层的思维导图,标注各层的特点、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
2.实践探究:
-收集资料,了解大气层中的一种稀有气体,如氩、氦等,分析其在大气中的作用和存在意义。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气候变化对大气层的影响,撰写一份简要的报告,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3.拓展阅读:
(二)讲授新知
1.大气组成:详细讲解大气中各种气体的组成、含量及作用,特别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气体,以及稀有气体和痕量气体的作用。
2.大气垂直分层:介绍大气垂直分层的基本概念,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的特点、功能以及各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3.教学手段:运用地理图表、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大气层的理解和记忆。
-阅读与大气层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如《大气物理学》、《地球大气层》等,拓宽知识视野。
-观看与大气层相关的纪录片,如《地球脉动》、《大气层之谜》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
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
所以,本章有助于对前后各单元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则是全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2)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3)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
(2)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难点
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3.解决办法
(1)对比分析法。
(2)运用图片简要说明原理。
4、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
2.读图分析法;
3.对比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一步关注地球本身的特点,那么,地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呢?
读P.5的“地球表面圈层图”。
读图提问:地球表面是由哪几个圈层组成?
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并引入: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其中大气圈就是我们所处的大气环境。
[板书]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读书第29页,提问: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
[板书]引言
地球大气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过渡: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提问: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的大气中,除了纯净的空气,还有些什么物质?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略)
读表2-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2.除了氮和氧,干洁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呢?各有何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略)
提问: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又有什么作用?
(总结)
转折过渡:然而,大气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大气的成分发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
(录象或投影资料)
1、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的出现。
2、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
(1)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人类社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过去三十年里增加了一倍,再加上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过去三十年里增长了12%。
(2)氯氟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冷剂、火箭推进剂等,到80年代中期为止,全球氯氟烃的年消费量已达到100万吨。
提问:大气组成的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1.如果二氧化碳继续增加,地球持续不断变暖,对人类生存将产生严重影响。
它将使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世界上许多的桑田将变成沧海。
2.氯氟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正在损害大气的臭氧层,导致全世界皮肤癌发病率上升和全球气温增高。
(投影)请同学将相对应的连接起来。
组成成分作用
氮绿色植物光和作用的原料
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臭氧成云至雨
水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固体杂质维持一切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
二、大气的结构
过渡提问: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接近6000米),因此,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
引入提问:大气的质量虽然只相当于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却分布在地球外围2000~3000千米的大气层中,在这厚厚的大气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是不是一直递减呢?
读图2-1“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并阅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表格)
1.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
2.对流层和平流层、高层大气的气温如何随高度而变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绘图讲解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递增。
这是因为两层的热源有所不同。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越高的大气,受热越少,气温越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而平流层大气中,由于含有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高层大气由于没有臭氧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而后又由于其中的氧原子能强烈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而导致气温随高度上升。
3.对流层和平流层中,大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在对流层中,由于空气上冷下暖,使得热的地方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容易产生空气的上升运动,冷的地方因有空气流向热的地方,从而产生下沉运动,这样就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所以,对流层是以对流运动为主;而平流层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因此以水平运动为主。
4.在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这是因为:低纬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活动旺盛,因此,对流层的高度高;而高纬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所以,对流层的高度低;中纬地区则适中。
5.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与人类有何关系?对流层大气最靠近地面,几乎集中了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可能会产生什么天气现象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由于对流层大气最靠近地面,几乎集中了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在大气对流过程中,容易形成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且水汽和杂质极少,故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6.说明电离层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地球外6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为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回答问题问题并填出表格)(略)。
教师小结:
(四)总结与扩展
人们是这样比喻地球上的大气的:大气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风云变幻的大舞台。
可见,大气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大气的垂直分层则是地球大气的主要特征,其中,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层次;各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最基本特征,它影响气流运动状况,进而产生不同的天气特征。
目前,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对大气的成分影响越来越明显,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六、布置作业
1.课本的活动1、2。
2.填充图册
七、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引言:大气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二、大气的结构
八、参考资料
1.参考书目
(1)《地球的外衣——大气》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永恒的追求——可持续发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3)《高中地理教案》(上)王树声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年1~12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地球家园》自然之友编,山西教育出版社
2.资料
(1)电离层反射的只是普通的无线电广播采用的波段,对于波长较短的无线电波则起不到反射作用。
电视机采用的恰恰是波长较短的无线电波,这就是电视机为什么收看不到远处电视台节目的原因。
为了能收看到大洋彼岸的电视节目,科学家利用在赤道上空36000千米高度的静止地球卫星来传播电视信号,使生动的电视画面越过大洋或大陆,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中。
(2)地球大气的演变:
大气从起源到现在已经历了40多亿年。
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大气、次生大气、现代大气。
最初,地球由一团星云组合而成,较重的部分凝聚在核心,较轻的部分留在外边。
由于太阳风的作用,原始大气很快就消失了,这就是说早期地球一度曾没有大气。
后来地球不断冷却,剧烈的火山爆发使地球内部的气体不断排出,形成了次生大气,不过,那时的大气与现在毫不相同,其主要成分是水汽、二氧化碳、氮、甲烷和氨。
大约在20多亿年前,海洋里出现了一种叫蓝藻的植物,它利用太阳光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供自己使用,并吐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
就这样,绿色植物改变了次生大气,使氧气含量多了起来,终于演变成了现代大气。
所以,是生命改造了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