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政治学理论考研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内部辅导讲义

合集下载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圣才出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圣才出品】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国家的历史类型1.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指国家的分类问题。

国家的分类应当以各种国家所具有的最本质的特点作为划分标准。

国家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从国家的外部特征上对国家进行分类的,没有揭示国家的本质,属于国家的非本质分类。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类型的理论,从国家的本质出发,科学地阐明了国家的分类问题。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历史的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2.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指明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实质,同时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种社会生产方式,即奴隶制生产方式、封建制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在这些生产力方式中占有主导地位的阶级分别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因此,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是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种历史类型的国家,统称为剥削者类型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的工具。

它与一切剥削者历史类型的国家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1.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制度的变革,包括国家历史类型的变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社会力量构成等方面的差异,国家历史类型更替规律的具体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国际政治)【圣才出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国际政治)【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国际政治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国际政治的含义1.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包括:(1)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

它首先和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间。

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即国际社会中具有特定的利益和主张、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和稳定的组织形态的实体,它一般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特定的自身利益和利益要求,这些利益和利益要求,支配着其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它们既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存在和活动的基础,也是国际政治关系得以形成的前提。

②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一般都具有特定的、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这些组织的状态、相互关系构成及其行为和行为方式,构成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③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具有多种具体形态,它们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政党、政治团体、某些跨国公司以及代表不同组织的个人等等。

(2)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

这种政治关系基本由三个层次的关系构成:①利益关系a.在国际政治中,利益是以不同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作为基本存在单元的;b.这种利益关系是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全面利益联系;c.这种利益关系包含利益共同和差异及其利益矛盾两个方面。

②力量对比关系a.就其构成方面来看,包括诸行为主体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文化力量、意识形态力量和政治力量。

其中,经济力量是诸行为主体力量的基础。

b.在国际政治中,国家力量是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力量中最重要的力量,即国家的综合国力。

它决定着国际政治关系的实际状况,支配着各国外交战略和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因而构成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基轴。

③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主要表现为诸行为主体实行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活动规则。

【思维导图】《政治学原理》(王惠岩):国家与民族:民族问题

【思维导图】《政治学原理》(王惠岩):国家与民族:民族问题

【思维导图】《政治学原理》(王惠岩):国家与民族:民族
问题
含义经,政,?等的?盾引发的问题社会历史范畴?族隔阂,歧视,纠纷,压迫,?争,运动等形式?然前提,客观原因?族差异阶级社会中的深刻根源冒充整个?族的代表侵略其他弱?的?族剥削制度产?根源?族压迫实质上是阶级压迫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的原因各?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族问题历史遗留
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社会?命与政权问题
阶级社会:?族压迫?族问题的解决受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的制约族问题是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的?部分事实上的不平等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奴?与封建社会
发展?产?
族独?,解放帝国主义:压迫弱??族
上升时期:推翻封建制度,?致
产,政治专制,割据状态
零散的,局部的,历史重复性
同世界?产阶级社会?命总问题?致
族情感,?族利益具有号召?,?动??族问题对于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的解决有重要作?国家与?族。

政治学原理全部总结(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治学原理全部总结(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治学原理全部总结政治学原理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1.政治的定义: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D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3.政治学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领域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政治许基础理论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

对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包括横向的现实比较研究和纵向的历史比较研究,以了解国外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经济学(P8-P9)2.与法学(P9-P10)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略)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P11-P16)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P16-P18)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

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预测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2.制度研究法。

就是从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角度,来探求制度结构类型变化规律的方法。

3.比较研究法。

就是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来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

主要是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性。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略)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1.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形式。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笔记(第一版)第一章绪论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人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国家机构)【圣才出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国家机构)【圣才出品】

第七章国家机构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一般问题1.国家机构的含义(1)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是指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组织。

(2)国家机构的特点国家机构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公共机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阶级性国家机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机构是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建立并掌握的,是为维护这个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服务的。

②全社会性a.统治阶级总是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统治,国家机构的活动也总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b.国家机构的活动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c.国家机构的全部费用由全社会来负担。

③整体性和系统性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组织体系。

组成国家机构的各个机关密切联系,它们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形成领导和指挥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和权力系统。

④强制性强制性是指国家机构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特殊的强制力为后盾。

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构的活动普遍地约束全体社会成员,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遵守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所确立的各种社会规范。

2.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1)国家机构的产生和发展①随着氏族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国家机构产生了,最初的国家机构从氏族的议事会、军事首领和酋长演化而来;②随着阶级统治和国家管理的职能日趋复杂,国家机构的基本部门逐渐成型,国家机构也越来越复杂;③进入近代社会以后,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工更加明细。

现代国家机构统一基础上的必要分工,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2)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国家机构是由各种国家机关组成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国家元首和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共同构成了国家机构的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①国家元首任何国家都要设置一定的机关来代表国家,这就是国家元首。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王惠岩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王惠岩

国家的本质:1.国家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组织,既不是从来就有,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只是一个历史现象。

2.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建立了国家,并借助国家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 3.国家是被统治阶级控制并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特殊机器,是拥有一整套物质设施和相关制度的有机的整体。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所建立的一整套具有强制力的机构体系。

国家的特征:1国家是按地域原则管理其国民的 2 国家是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3国家是系统使用暴力的特殊机构 4 国家是拥有主权的独立政治实体国家职能的含义与分类: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国家对内职能主要是对社会实行有效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国家对外职能主要是防止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努力争取有利于自身安全和发展的国际环境。

对内对外职能的关系:1对内职能是对外职能的基础 2 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延伸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分类标准:1国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2哪个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特征: 1 资本主义国家是在反封建反神权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 2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资本占有制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 3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4 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由竞争阶段的资产阶级国家。

主要特征:1经济上实行自由竞争和放任主义2 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垄断时期的资产阶级国家主要特征1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2权力重心从议会转向行政部门3政府积极干预国家经济生活4国家外部职能不断得到强化法西斯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军事寡头以集权主义、种族主义、扩张主义为理论依据而实行残暴统治和野蛮侵略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主要特征:宣扬国家至上,鼓吹领袖独裁;实行一党专政,取消议会民主;全面控制社会,实行白色恐怖;宣扬“种族优劣”,要求“生存空间”。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国家与宗教)【圣才出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国家与宗教)【圣才出品】

第九章国家与宗教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宗教的本质及其与国家的关系1.宗教的起源与本质(1)宗教的起源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起源是基于两个客观的条件:①自然根源:原始社会中落后的生产力状况。

它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

②社会根源:阶级社会中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它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处境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的“另一个世界”的向往。

宗教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及消亡的过程。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支配能力的不断提高,宗教产生和赖以存在的自然因素会不断减少。

随着剥削制度被消灭,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也会逐渐消失。

但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已内化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们日常交往关系的形式。

所以,即便最初产生宗教的条件消失了,宗教本身也不会很快消失,它的消亡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2)宗教的本质①从认识论上看,宗教是现实生活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类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只不过是一种不真实的反映。

②从功能上看,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一方面,对彼岸世界的虚构行为本身既是一种自我安慰,又是一种抗议。

另一方面,宗教的安慰是空幻的,宗教的抗议是消极的。

(3)当今世界的主要宗教信仰各种宗教的总人数约占人口总数的80%。

由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教徒遍布世界各地,因而被公认为世界性宗教。

2.宗教的政治作用(1)宗教与阶级统治①宗教对阶级社会政治统治的积极作用a.在阶级社会中,有些宗教教义被转化为政治意识形态,从而直接为等级制度作论证,从客观上维护了阶级的政治统治。

b.即便是持平等主义教义的宗教对等级压迫也会采取容忍和迎合的态度。

c.宗教还以其他方式强化阶级社会的政治分层。

②宗教对阶级社会政治统治的消极作用宗教并不总是在维护着阶级统治,有时它也会成为底层民众进行政治反抗的手段。

宗教教义会成为人民反抗的宣传工具,宗教组织也会成为革命的组织形式。

发一些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的重点习题 帮助理解教材

发一些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的重点习题 帮助理解教材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伦理政治观 2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及本质 3 行为主义政治学
第二章1 什么是氏族氏族制度基本特征2 理解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 3 国家消亡的必然性
第三章1 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2 分析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点
第四章1 人民资本主义2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民主3福利国家的实质是什么
第五章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国家2如何正确理解党的领导3怎么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第六章1 什么是国体、政体二者关系如何
2 什么事总统制议会制各有什么特点
第七章1 分权制衡原则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2 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关与资产阶级立法机关有哪些区别
3 如何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八章怎样理解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始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不是在此之前的社会形态2 如何全面理解民族主义
3 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的不同界定
第九章1 为何宗教还将在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存在2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1政党的定义及特征2政党的功能 3 剑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类型
第十一章1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具有哪些作用
第十二章1 马克思主义关于研究政治文化应遵循的原则2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3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第十三章1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2 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观点
第十四章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观
2简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政治学原理 王惠岩

政治学原理   王惠岩
-3-
政治学和法学的关系。在历史上,政治学和法学曾经长期处于彼此不分的状态。现代政治文明已经进
入宪政与法治的时代,因此现代政治学研究与法学研究很多内容是交叉的。但是,法学与政治学的研
究角度有所不同。法学是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研究社会生活,法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制度理性”,
即人类运用规则处理社会关系的智慧;政治学则是从公共权力归属和运行的角度研究社会生活,政治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知识点6: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为政治学提供理论基础,思维视角和认识方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
程中,几乎每一种新的和具有影响的哲学流派出现之后,都会引起政治学基本理论或政治学研究方法
论的某些变化,并导致了新的政治学流派的出现,以及现有政治学流派的分化或消亡。马克思主义政
通过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即可对于政治学的研究范围进行推导和概括。我们首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
治学的理论逻辑,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现实特点,认为将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归纳为
六个方面比较适宜。
(1)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17 世纪至18 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诸如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和
卢梭等西方近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大批思想家。他们提出的“自然法理论”、“自然权利思想”、“天
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以及“分权制衡思想念”,以及贯穿于其间的自由、平等、博爱等的价
值理念,构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同时,以温斯坦莱、摩莱里和巴贝夫等
理解为“国家学”,就容易使其研究对象失之狭窄,从而减损政治学的现实解释能力。我们认为,以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政治团体)【圣才出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政治团体)【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政治团体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政治团体的含义1.政治团体的定义政治团体是指那些区别于政党和国家机关,有组织地去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代表特定集团的利益,是政治团体存在的基础;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是它的主要任务;通过影响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来实现集团利益,是政治团体的基本政治性质。

2.政治团体的特征(1)政治团体的社会基础是具有相对具体、集中、单一的利益和目标的人群。

共同的利益要求是政治团体形成的前提,政治团体将自己的单一、具体的团体利益和要求作为旗帜公之于众,其目的就是要实现本团体利益的最大化。

(2)政治团体建立的目的,是影响立法和政策的制定。

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治团体满足团体利益的重要手段,但其以政治途径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是以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为限度的,它并不以夺取或掌握政权作为自己行动的目标。

(3)作为一种非政府组织,政治团体属于社会团体的范畴。

政治团体通常的存在状态是社会性的,是名副其实的利益群体。

但当其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时,就作为政治组织存在了。

3.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1)政治团体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工具。

(2)政治团体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新的有效的媒介。

(3)政治团体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稳定密切相关。

二、西方国家的压力集团1.定义在发达国家,压力集团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压力的集团。

2.特点(1)在法律形式上有较大的独立性;(2)在组织及活动方面独立于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3)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院外活动影响国家政权机关的政策,以满足其比较单一的集团利益和要求;(4)由于集团组织规模的大小、组织及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具体的集团满足自身利益的程度及对总体政治生活的影响各不相同。

3.产生的原因和背景(1)利益集团发展的过程①形成: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是利益集团孕育和形成时期。

政治学原理全部总结(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治学原理全部总结(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治学原理全部总结政治学原理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1.政治的定义: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D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3.政治学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领域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政治许基础理论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

对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包括横向的现实比较研究和纵向的历史比较研究,以了解国外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经济学(P8-P9)2.与法学(P9-P10)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略)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P11-P16)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P16-P18)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

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预测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2.制度研究法。

就是从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角度,来探求制度结构类型变化规律的方法。

3.比较研究法。

就是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来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

主要是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性。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略)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1.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形式。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的含义(1)关于政治解释的不同观点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就是“公道或正义之国”,而“公道”乃是灵魂的至德。

公道既是个人的道德,也是国家的道德。

人类最高的生活就是公道或正义的生活,这是政治活动的最高目的。

②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德意志帝国的首相俾斯麦也曾说过:“政治就是当政者运筹帷幄的活动。

”这也是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阐述其民权主义时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治概念,是将政治视为围绕政府决策所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

例如:“政治是指选择公务员和促进政策的活动”“政治即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等。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论述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综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对政治的理解而界定。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国家形式)【圣才出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国家形式)【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家形式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1.国家形式的含义国家形式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2.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国家形式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从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上考察,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主要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2)国家的整合形式,即国家结构,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成其为国家的政治共同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3)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制”。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表现国体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又离不开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又不能脱离内容。

①内容决定形式,国体决定政体。

国体决定着一个国家由哪个阶级来统治,与政体相比,国体占首位。

政体必须服从国体的需要,在一定的国体下,政体的形式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

②没有一定的形式,内容也就会变成虚幻的东西。

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如果没有适当的政体,统治者就无法组织和巩固自己的国家机器,无法体现和保持国家的性质。

(2)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①影响政体选择的多种因素a.国体的决定作用是根本性的,第一位的;b.政治力量对比的制约;c.一个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民族心理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

②政体的多样性国体决定政体,每一种国体都会有某种最适合的典型政体。

由于一国的政治力量对比和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政体是多种多样的。

此外,相同性质的国家也可能选择不同的政体。

③政体选择的自主性国体相同,政体可能不同;国体不同,政体却可能相似。

最新-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 精品

最新-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 精品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篇一:王惠岩政治学原理背诵版政治学原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即当时的“城市国”。

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根本上阐明了政治活动的实质,对于政治的含义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包含以下一些要点:(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这说明政治不是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的,政治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过程,反映着阶级关系及阶级利益的复杂关系。

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这里的阶级关系不仅包括了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其他类型的阶级关系。

具体地说,主要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领导阶级与同盟者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等。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无论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还是人民掌握政权的社会,政治关系的存在与解决,都是通过政治权力实现的。

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它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

政治学原理讲义(王惠岩)

政治学原理讲义(王惠岩)

政治学原理讲义王惠岩绪论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1、从道德角度解释政治。

把政治描绘为最高的道德。

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孔子,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2、从权术角度解释政治。

把政治看作是“权术”、“统治术”。

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韩非、十五世纪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等。

3、从法律角度解释政治。

西方近代以来,自然法学派和纯粹法学派的思想家、法学家、政治学家,都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过程就是制法、守法、执行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

4、从管理角度解释政治。

把政治解释为管理活动。

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政治的科学解释。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场合对政治作过深刻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3、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揭示了政治现象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时间范围是指政治是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恒存在。

空间范围是指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有明确的界限和标准。

(三) 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有阶级社会以来,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科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国家政治、国家制度、国家活动及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斗争,研究历史上各个阶级夺取、建立、巩固、运用、参与控制政权的经验,研究国家兴亡盛衰的规律,研究治国的理论、政策和方法。

(四) 什么是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有阶级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权为核心的阶级关系和人民内部的全局性关系。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学中国古代从商周起直到秦汉以后,其统治主要是儒、道、法三家的政治学说交相为用作思想理论武器。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就是这三派政治思想交错运用、互相补充的历史。

四、政治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1、西方政治学创立于古代希腊,亚里斯多德被公认为政治学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他的《政治学》一书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政治现象的著作。

【思维导图】《政治学原理》(王惠岩):政党与政党制度

【思维导图】《政治学原理》(王惠岩):政党与政党制度

【思维导图】《政治学原理》(王惠岩):政党与政党制度定义特征政党分类功能政党与政党制度特征?产阶级政党地位与作?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西?学者为选举为谋取官职或取得权?,控制政府使候选?担任公职,控制政府克思主义代表XX 的根本利益最积极的分?组成共同的政治纲领,理论主张,共同?动为参与,取得,维护政权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由阶级、阶层或某些重要集团的?部分?组成阶级的政党,阶级?争的产物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社会化??产紧密联系整体意识加强物质条件,社会阶级基础代表集团的根本、?远、全局利益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特点之?其他组织:局部,?定时期,地域性有组织,有纪律集中?量,共同?动资义:松散-个?、?由主义社义:严格-?愿、?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有政治纲领政党之间区别的体现区别其他社会组织号召群众,取得?持与??与政权密不可分主要?标:掌握政权区别其他社会组织争取群众和影响群众浮动主题要任务:取得本阶级群众的?持群众是政党?存的基础教育群众集中阶级意志使国家权??克思主义和??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运动中产?以?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阶级为阶级基础以解放全?类为最终?标由??阶级中的先进分?组成,提?整个阶级的觉悟度组织纪律性,按?主集中制培养的战?集体其阶级?切组织的最?形式独特的思想作?与?作作?代表?产阶级与利益根本区别先进性,?命性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党的领导的具体?式核?:政治领导线制定党的纲领,路线、?针、政策、战略?远?标、现阶段的任;奋??标是共产党在?产阶级体系中担负【进?最?决策和各种关键决策的任务保证:组织领导党员先锋模范,战?堡垒作?核?:?部问题德才皆备灵魂:思想领导XX,XXX 武装全党,教育群众,提?全?的思想觉悟?平关键:党政分开有利于加强中央领导加强地?各政府?上?下的强有?的?作系统管好政府职权范围的事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 党与??代表?会党的领导的作?代表?会的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原理王惠岩第二章国家与阶级本章概述:国家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政治现象,研究国家,最重要的是要说明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和国家的消亡等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任何有关国家的学说,至少是成体系的国家学说,都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

它们构成了关于国家的一般理论,或者说是国家的基本原理。

科学地说明这些原理,是我们正确理解和回答其他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分歧,正是从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开始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国家自始至终都离不开阶级,因此,只有将国家与阶级联系在一起研究,才能准确、科学地说明国家的起源、本质和消亡问题。

第一节国家的起源本节概述:国家起源问题是各类国家学说分歧的焦点所在,更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对立的根本点。

对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解释,决定这对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

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有两个基本论断: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知识点1:两种生产决定社会制度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劳动越不发展,……社会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

”根据恩格斯的论断,在劳动并不发展的史前时代,人类的社会制度(交往模式)主要受血缘关系的支配,而决定血缘关系的走向的是人类的婚姻形式。

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

群婚的第一个阶段的家庭形式是血缘家庭。

这里群婚集团是按辈份划分的。

这是一种禁止父母与子女间的通婚的婚姻形式。

群婚的第二个阶段的家庭形式是普那路亚家庭。

这是兄弟姐妹间禁止结婚的一种家庭形式。

氏族就是由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

知识点2:氏族的定义与特征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看法,氏族制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这是氏族的根本规则。

这里的重点是要说明,维系氏族成员关系的是血缘纽带而不是经济纽带,相应地,划分氏族组织也是以血缘为基础而不是以地域为基础。

第二,氏族以议事会作为自己的管理机构,它是氏族内部一切成年男女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这里的重点是要说明,氏族的管理机关是纯粹“公共”性质的,参与管理的成员之间以及与管理机构与氏族母体之间没有对抗性的关系。

第三,氏族成员之间负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无论氏族中的哪个成员受到侮辱或侵害,其他成员都有义务为其复仇。

这里的重点是要说明,氏族成员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氏族则是一个以共同利益为根本决定因素的共同体。

知识点3:原始民主制氏族内部存在氏族成员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马克思称之为“原始民主制”。

这是一种与原始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氏族制度和氏族组织的管理模式。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看法,原始民主制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共同事务的管理体制,而不是一种国家形式。

第二,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度,而不是国家产生后的阶级民主制。

第三、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之中的,“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而不是像国家权力那样成为独立的、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主体。

知识点4:国家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基本论断是: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起源于社会内部基本矛盾的运动。

在原始社会的后期,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分工和交换的出现。

在经历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特别是商业的独立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分工和交换已经达到相当普遍的程度,经济活动一跃而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经济利益也上升为决定人际关系的根本因素。

分工、交换、利益分化这些因素的出现,使经济因素逐渐取代血缘因素成为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

随着群婚制度向“一夫一妻制”的被迫过渡,个体家庭逐渐取代氏族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生产分工日益细化,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

原始的氏族组织和道理力量已经无力应付这一变化,于是就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它似乎站在相互斗争的各阶级之上,压制它们的公开冲突,至多允许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内以合法的形式进行。

于是,氏族制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阶级所炸毁,被新的机关——国家所代替了。

知识点5: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日益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断,表明了三点:第一,国家是个历史范畴,这表明了国家产生的时间。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社会组织。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因此国家绝非公正地代表社会的每一个阶级,而是特定阶级的统治。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统治阶级允许的“秩序”的范围之内。

这种秩序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和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知识点6: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种:神权论、暴力论和契约论。

神权论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

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强调暴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的奴役先于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产生不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而是暴力征服的结果。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国家起源学说,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让渡权利、缔结契约并共同守约的结果。

契约论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是现在西方政治文化关于国家和政府起源的通行的解释。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与职能本节概述:国家的本质是政治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政治学中的其他问题,如统治形式、统治机构、统治方法、民主、专政、政党、集团、政治人物、国际关系等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取决于对国家本质问题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国家的起源来分析国家的本质,即通过与“前政治社会”的氏族组织的特征对比来界定国家的本质。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一切剥削阶级政治学的根本区别。

知识点1:国家的定义列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断,对国家的涵义作了界定:“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列宁的定义包括三层含义:首先,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这就是说,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它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

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这就是国家产生、发展、消亡的必然规律。

其次,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表明了国家的本质。

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再次,国家是个机器。

顾名思义,国家是一个工具,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工具。

它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机构。

但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机器,具有公共权力是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

知识点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指狭义的]、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具有如下特性: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

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自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权力就垄断了有组织地、系统地使用强制力的合法性,不再允许任何其他形式的暴力组织的合法存在。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

国家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即不仅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要在国家权力的约束之下。

第三,主权性。

主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

知识点3:国家的职能国家职能:由国家本质所决定的国家活动的总目的和总方向,是全部国家机器活动的总和与整体功能。

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

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在具体的国家活动中,国家的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根据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

从理论上说,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的前提是社会的存在,而政治统治职能存在的前提则是国家的存在。

这意味着,社会管理职能对人类社会而言,具有共生性,与人类社会相始终。

而政治统治职能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只是历史的产物,并非永恒存在,它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随国家消亡而消亡。

第三节国家的消亡本节概述:剥削阶级的国家学说一般都认为国家是一个永恒现象,因此,除了无政府主义从总体上否定国家之外,马克思主义是唯一预言国家将会消亡并且提出系统的国家消亡理论的学说。

这是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人类社会的必然结论,也是对剥削阶级国家学说构成致命一击的理论环节。

知识点1: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起源是社会内部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同样,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也推动着国家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和更替,最终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将使国家完成一种复归——超越阶级社会,走向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的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