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期中考试主要知识点

八年级期中考试主要知识点

八年级期中考试主要知识点随着中考日益靠近,期中考试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期中考试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下个学期的学习,因此对于考试主要知识点的掌握也显得尤为关键。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八年级期中考试的主要知识点。

一、数学1、代数运算代数运算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包括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运算。

要求掌握各种运算的基本规则及其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运用代数运算。

2、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需要使用的工具。

其中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要求掌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方法;不等式是指含有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符号的等式,要求掌握各种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方法。

3、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数学的一大重点,包括数据分析、概率计算等内容。

要求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以及各种概率计算的方法和应用。

二、语文1、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要求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读懂各种材料,包括文章、诗歌、小说、新闻等。

2、写作表达写作表达是语文考试的另一个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如行文连贯、语言规范、表达准确等。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是语文考试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语法知识的应用,如词语的分类、句子的结构等。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在写作中正确运用语法知识,表达清晰、准确。

三、英语1、听力听力是英语考试的重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听懂各种英语口语的能力,包括对话、广告、短文等,并能够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的另一个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各种英文材料,包括新闻、广告、小说等,并能够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3、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是英语考试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语法知识的应用,如动词时态、名词、形容词等。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在英语交流中正确运用语法知识,表达清晰、准确。

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11、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3、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4、n边形对角线条数公式:n(n-3)2(n≥3);5、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

6、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就说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7、中心对称的性质: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2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3一、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易错题: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重点:等式的性质,同类项的概念及正确合并同类项,各种情形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准确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方程同解变形(即进行移项,去分母,去括号,系数化一等步骤的符号问题,遗漏问题);学习要点评述:对初学的同学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很容易掌握,但此处有点类似于前面的有理数混合运算,每个题都感觉会做,但就是不能保证全对。

上海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

上海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

上海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为了让学生在数学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上海八年级数学期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取得好成绩。

1.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y = kx + b其中,k是函数的斜率,b是截距,x和y分别代表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如斜率的意义,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直线的倾斜方向等。

2. 图形的相似性图形的相似性是指两个图形在形状上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在解决许多数学问题时使用。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图形相似的定义,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如何计算图形的相似比等等。

3. 不等式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用来描述不同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何解不等式,如何将不等式用图形表示等等。

4. 几何中的三角形三角形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三角形的基本定义、性质、重心、外心、内心等概念。

5.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统计、概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如何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如何进行统计分析等。

总结:上述五个知识点是上海八年级数学期中的重点考察内容,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那么在期中考试中就能够取得好成绩。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练习,查漏补缺,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

八年级期中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期中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期中考试知识点八年级期中考试即将到来,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通过考试,本文整理了八年级期中考试的主要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复习。

数学1. 小数运算加减乘除小数的运算,加减法需要先对齐小数点,乘法需要强化口算,除法需要注意余数的处理以及无限循环小数的表示。

2. 比例与相似比例的概念、计算及应用,相似的概念、判定及证明,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

3. 平面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的分类、特征、性质及应用,例如:点、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4. 空间图形包括空间图形的分类、特征、性质及应用,例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棱锥等。

5. 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及代数式的四则运算。

6.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包括简单的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英语1. 动词时态掌握英语动词时态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 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的用法,包括单数和复数形式、所有格、主格和宾格等。

3. 数词基数词和序数词的用法。

4. 冠词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用法。

5. 简单句和复合句掌握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组成、类型,特别是关系代词的用法。

6. 词组和短语掌握英语中一些常见的词组和短语。

物理1. 运动和力掌握运动和力的概念、分类以及对物体的影响。

2. 常见物理现象包括声光热电等物理现象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3. 光学掌握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定律以及应用。

4. 电学掌握电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量的计算和应用。

5. 热学掌握温度和热量及其计量单位,热传递及其类型、热膨胀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6. 功率和机械效率掌握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公式以及计算方法。

化学1. 物质的组成掌握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熟悉元素符号、化合物分子式和结构公式的表达法。

2. 化学反应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类型、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等。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期中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期中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期中知识点总结一、整式的加减定义:同类项相加或相减所得的式子叫做整式。

规则:(1)同类项相加或相减,保留公因数,系数相加或相减。

(2)不同类项不能相加或相减。

(3)括号内的整式,根据需要可以加减。

(4)几个整式相加或相减,把同类项合并。

例题:将下列各式简化。

(1)2x + 3y + 4z - x - 2y - 3z解:把同类项合并,得到2x - x + 3y - 2y + 4z - 3z = x + y + z(2)3x^2y - 2xy^2 + x^2y - 3xy^2 + y^2x - y^2x解:把同类项合并,得到3x^2y + x^2y - 2xy^2 - 3xy^2 + y^2x - y^2x = 4x^2y - 5xy^2二、整式的乘法定义:两个或多个整式相乘所得的式子叫做整式的乘积。

规则:(1)按照乘法分配律展开。

(2)把同类项合并。

(3)把合并后的同类项写成整式。

例题:将下列各式展开。

(1)(x + 2)(x - 3)解:按照乘法分配律展开,得到x × x + x × (-3) + 2 × x + 2 × (-3) = x^2 - x - 6(2)(a - 4b)(2a + 5b)解:按照乘法分配律展开,得到a × 2a + a × 5b - 4b × 2a - 4b × 5b = 2a^2 - 13ab - 20b^2三、整式的除法定义:把一个整式除以另一个整式,得到的商式、余式和被除式叫做整式的除法。

规则:(1)同除、异乘。

(2)用等式将被除式和除式相乘得到的值相减,得到余式。

(3)余式为0,表示整除,否则不能整除。

例题:用长除法计算下列各式。

(1)6x^3 - 5x^2 + 7x - 8 ÷ 2x - 1解:(2)-3a^3 + a^2 - 2a + 5 ÷ a - 2解:四、二次根式定义:其中,a、b是实数,且b≠0,i是虚数单位,i^2 = -1。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5.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化简和因式分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7.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8. 质因数分解和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9. 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几何1. 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 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和判定方法。

4.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其计算。

5. 空间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6.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

7. 圆的基本性质和相关定理。

8.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交角问题和判定方法。

9.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基本性质。

三、概率统计1. 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2.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

3.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和应用。

5.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的定义和联系。

6. 统计分布(频数分布、累积频率分布)和直方图、折线图的绘制。

7. 样本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8. 正态分布的概念和应用。

9.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以上就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同时,还应该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多做一些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有关的题目,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多做练习题和试卷,可以使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在练习中做到举一反三。

在此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希望给您学习带来帮助,使您学习更上一层楼!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一. 不等关系※1. 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大于等于0(0) 、0和正数、不小于0非正数:小于等于0(0) 、0和负数、不大于0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2. 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一般地: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即:ab,则a-b0a=b,则a-b=0a(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三. 不等式的解集:※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定点:有等号的是实心圆点,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注意不等号方向改变的问题)※4. 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①审: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②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③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④解: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⑤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五.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六.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定义:由含有一个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部分,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3)写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a、b为实数,且a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第二章分解因式一. 分解因式※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二. 提公共因式法※1.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2. 概念内涵:(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ac=a(b+c)(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2)公因式是否提彻底;(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三. 运用公式法※1.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2. 主要公式:(1)平方差公式: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③二项是异号.(2)完全平方公式:①应是三项式;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③还有一项可正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5. 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4)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第三章分式一. 分式※1. 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2. 进行分数的化简与运算时,常要进行约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3. 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时,可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这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的们的公因式,也就是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叫做约分.※4.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二.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简记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三. 分式的加减法※1. 分式与分数类似,也可以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2. 分式的加减法: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一样,分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与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2)异号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3. 概念内涵: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分母,其方法如下:(1)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最简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3)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则首先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四. 分式方程※1.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②解这个整式方程;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原方程检验.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代数知识点1.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定义- 合并同类项-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 代数式的乘除运算2.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建立与解法-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应用题3.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组的建立- 代入法解方程组- 加减法解方程组- 应用题的解决二、几何知识点1. 平行线与角-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间的角关系2. 三角形-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 四边形- 四边形的基本概念-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四边形的面积计算4.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定义与性质- 圆的直径、弦、弧、切线-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切线长定理三、统计与概率知识点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数与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条形图、折线图、饼图)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方法-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四、数列知识点1. 数列的概念- 数列的定义- 常见的数列类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应用3.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应用五、函数知识点1.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图像、表格)2.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的应用题3.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的应用题六、实数与根式知识点1. 实数- 实数的基本概念- 有理数与无理数- 实数的运算2. 根式-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 根式的运算- 无理数的估算七、解题技巧与策略1. 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理解题意- 制定解题计划- 执行解题过程- 检查验证结果2. 常见解题误区与避免方法- 忽略题目条件- 计算失误- 逻辑推理错误3. 提高解题效率的方法- 练习典型题目- 分类记忆公式与定理- 定期复习巩固以上是对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一个全面归纳总结。

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实数的认识与运算1. 数轴及实数的表示- 数轴的绘制及利用- 实数的表示及其在数轴上的位置2. 实数的相关性质- 加法运算的性质- 减法运算的性质- 乘法运算的性质- 除法运算的性质3. 实数的运算规则- 加法的运算法则- 减法的运算法则- 乘法的运算法则- 除法的运算法则4. 实数的逆运算- 加法逆元和减法逆元- 乘法逆元和除法逆元5. 有理数的认识与运算- 有理数的表示及其分类-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6. 无理数的认识与运算- 无理数的表示及其性质-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7. 实数的运算律及运算顺序- 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律二、线性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判断-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求法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应用问题的方程建立- 使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判断-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求法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应用问题的不等式建立- 使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三、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1. 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断- 五角星和六角星的性质- 四边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 平面图形的分类与应用- 三角形的分类- 几何图形的应用3.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 空间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4. 立体图形的体积与表面积- 直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柱体和锥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四、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汇总与处理-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图表表示2. 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的含义与计算- 统计量的含义与计算3. 概率与事件- 概率的概念与性质- 事件与概率的计算4. 概率的应用- 简单事件的计算- 互斥事件的计算- 包含事件的计算五、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 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2. 函数的性质与运算-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增减性- 函数的周期性3. 函数的图像与应用- 函数的图像的绘制- 函数的应用问题解决4. 解析几何的初步认识- 直线的性质与方程- 圆的性质与方程总结:以上是____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主要涵盖了实数的认识与运算、线性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统计与概率、函数与图像等重要内容。

八年级 数学 期中考试 知识点

八年级   数学  期中考试   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知识点1.勾股定理:a2+b2=c2(a、b、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2.勾股定理的证明(把课本给出的证明理解,并灵活运用)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延伸:如果a2+b2<c2,是钝角三角形; a2+b2>c2,是锐角三角形。

其中c为最长边)4.勾股数:常用的:3、4、5;6、8、10;5、12、13;7、24、25;8、15、17。

5.实际应用(解决两点、航海、折叠、梯子、侧面展开等问题)例题1.(折叠问题)如图、折叠长方形ABC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这痕为AE,已知AB=8cm,BC=10cm,则EC长是多少?(解析:找出折叠的相同等量,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相关量)解:由题意知点D、F关于直线AE对称,则AF=AD=10cm,EF=DE=DC-EC=8-EC, 设EC的长为x cm,EF的长为(8-x)cm,在Rt△ABF中,BF2=AF2-AB2=36,故BF=6, 则CF=4,在Rt△CEF中,EF2=CF2+CE2,即x2+42=(8-x)2得x=3,即EC长为3cm。

2.在Rt△ABC中,∠C=90°,AC=9,BC=12,则点C到AB的距离是 36/5 。

(解析:考查勾股定理及等量代换)解:A B2=AC2+BC2,得AB=15,根据面积相等有0.5AC·BC=0.5AB·CD, 有9×12=15·CD,得CD= 36/5。

3.已知 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关系(c2-a2-b2)+|a-b|=0, 则△ABC的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由(c2-a2-b2)+|a-b|=0可得c2-a2-b2=0且a-b=0,所以得到c2=a2+b2且a=b, 因此该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节日庆典需要彩灯装饰人民广场内的圆柱形建筑物,已知它的高为5 m,地面周长为2 m,从底部用彩灯环绕6周正好到达建筑物的顶端,则彩灯的长度至少是多少米?解:由题意知AB为所求,已知AC=5 m,BC= 2×6 m,则A B2=AC2+BC2,得AB=13 m,故至少为13 m。

八年级数学期中考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期中考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期中考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学科的重要转折期,学生需要逐步学会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同时需要积累相应的数学知识。

期中考试
是对学生近期学习情况的检验,本文将介绍八年级数学期中考的
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及家长掌握考试的重点。

一、有理数
有理数是数的集合,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和负分数。

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过程中,需要掌握同号相加、异号相减、分数的通分、约分、化简等基本操作。

二、代数式
代数式是用数、字母和运算符号表示的数学式子,形如 a+b、ab、a-b、a/b 等。

学生需要掌握代数式的加减、乘除、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数等基本操作。

三、方程
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形如 ax+b=cx+d。

学生需要掌
握方程的解法,如移项、通分、化简、因式分解等。

四、比例
比例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数之间的比较关系,形如 a:b=c:d。

在比例的计算中,需要掌握同比例、反比例、比例的化简等基本操作。

五、几何
几何是数学中研究空间形状、大小、位置等性质的学科。

在几
何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图形的基本性质,如线段的长度、角的度数、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

六、统计与概率
统计是研究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学科,需要掌握数据的分类、频数、频率、频率分布表、直方图等基本统计概念和知识;
概率是研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学科,需要掌握事件的排列组合、概率的计算等基本概率知识。

综上所述,八年级数学期中考的知识点包括有理数、代数式、方程、比例、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方面,涉及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提前规划复习计划,逐步积累并巩固相关知识点。

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更
高深的数学知识。

八年级期中考试是该年级学生的一次重要考试,为此,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并整理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知识点,帮
助同学们复习备考。

一、代数
1. 一次函数: y=kx+b (k为斜率,b为截距)
2. 一元一次方程:ax+b=c
3. 一元一次不等式: ax+b>c (或ax+b<c)
4. 四则运算
5. 密码锁问题:如何确定密码的位数,使用的符号等
二、几何
1. 同比例线段分割线段
2. 全等图形的判定
3.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4. 圆及其相关概念:圆心角,圆周角,弧,弦等
5. 平行线与平面的关系:两个直线交于一点,两直线交于多点时,两线平行的条件等
三、概率与统计
1. 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
2. 活泼的数据、频数、频率、条形图、直方图等
3. 事件的概率及计算方法
4. 排列组合基础
5. 概率的加法和条件概率
四、数论
1. 同余与剩余系
2. 素数、质因数分解
3. 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及其性质
4.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前n项的求和公式
5.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相互转换,百分数的应用
综上所述,以上是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和整理。

针对每一部分的知识点,同学们需要逐个掌握,强化练习,巩固
知识点。

同时,需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熟悉题型和做题技巧,考试时注意细节和答题方法。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取
得好成绩,为自己的中考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初二数学期中复习重点难点知识点的梳理

初二数学期中复习重点难点知识点的梳理

初二数学期中复习重点难点知识点的梳理初二数学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其中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期中复习,以下是对重点难点知识点的梳理。

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这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定理。

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AAS”(角角边)和“HL”(斜边、直角边,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要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是 60°。

要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a²+ b²= c²(其中 a、b 为直角边,c 为斜边)。

这个定理在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问题中经常用到,要能够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

三、实数1、平方根与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 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 的立方根是 0。

要能够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

2、实数的运算实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

在进行实数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同时要熟练掌握实数的化简和计算。

四、一次函数1、函数的概念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和 y,如果对于 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 x 是自变量,y 是 x 的函数。

2、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kx + b (k、b 为常数,k ≠ 0)。

当 b =0 时,函数为正比例函数 y = kx 。

八年级数学期中复习(一)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数学期中复习(一)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二数学期中复习(一)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华东师大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期中复习(一)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1. 理解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平移旋转的基本特征,并能利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或它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以及应用图形的基本变换于实际生活中。

2. 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特征及识别方法,并能根据图形特征及识别方法解决简单的推理与计算等问题,学会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图形的平移变换、旋转变换、中心对称的基本特征。

2.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教学难点:1.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平移后的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理解中心对称图形。

2. 综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网络]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连结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平移—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等旋转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旋转对称——中心对称在轴对称、平移、旋转这些图形变换下,线段的长度不变;角的大小不变()()⎧⎨⎪⎩⎪⎧⎨⎪⎪⎪⎪⎪⎩⎪⎪⎪⎪⎪【典型例题】例1. 如图所示,请你先观察,然后确定第四张图形为()分析:首先观察图形,从(1)到(2)再到(3)是怎么变换得到的,按照规律确定(4)的图状。

解:C例2. 如图,这是两张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图案,它们完全重合地叠放在一起,按住下面的图案不动,将上面的图案绕O点顺时针旋转,至少旋转____________度角后,两张图案构成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分析:提示两点:1. 把图形抽象成线段;2. 目前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要构造成旋转180°与自身重合的中心对称图形,该图应作何种变换→旋转→怎么转→至少多少度。

解:60例3. 如图,△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D为AE上一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2. 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3)分母中不含根式。

3. 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 二次根式的性质5. 二次根式的运算(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再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用字母表示为:(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应用】(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 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

注意:定理中a、b、c 及a2+b2=c2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c2=b2,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为斜边。

3. 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a2+b2=c2中,a、b、c为正整数时,称a、b、c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一章证明(二)一. 等腰三角形1. 性质:等边对等角2. 判定:等角对等边3. 推论:“三线合一”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例1、已知: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A.30°B.45°C.36°D.72°图1例2、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A.30°B.36°C.45°D.70°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角,求其他两角的情况。

注意:等边三角形与轴对称、中心对称的关系。

二.直角三角形(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2. 命题与逆命题※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例1、如图,△ABC 中,AB=AC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AB=8,BC=4,∠A=36°,则∠DBC=,△BDC 的周长C △BDC = .四. 角平分线※1.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2.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例1、如图,ABC ∆中,DE A AC AB ,,ο40=∠=是腰AB 的垂直平分线,求DBC ∠的度数。

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图形的关系例1、如图6-2-13,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1,将Rt △ABC 绕A点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Rt △ADE ,点B 经过的路径为»B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第3题例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1250x a x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八年级数学下册 期中-综合大题必刷(压轴13考点33题)(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期中-综合大题必刷(压轴13考点33题)(解析版)

专题08期中-综合大题必刷(压轴13考点33题)一.分式的加减法(共2小题)1.深化理解:阅读下列材料,并解答问题:材料:将分式拆分成一个整式与一个分式(分子为整数)的和的形式.解:由分母x+1,可设x2﹣x+3=(x+1)(x+a)+b;则x2﹣x+3=(x+1)(x+a)+b=x2+ax+x+a+b=x2+(a+1)x+a+b.∵对于任意x上述等式成立,∴解得:.∴=x﹣2+.这样,分式就拆分成一个整式x﹣2与一个分式的和的形式.(1)将分式拆分成一个整式与一个分式(分子为整数)的和的形式为x+7+;(2)已知整数x使分式的值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整数x的值.【答案】(1)x+7+;(2)4或16或2或﹣10.【解答】解:(1)由分母x﹣1,可设x2+6x﹣3=(x﹣1)(x+a)+b,则x2+6x﹣3=(x﹣1)(x+a)+b=x2+ax﹣x﹣a+b=x2+(a﹣1)x﹣a+b.∵对于任意x上述等式成立,∴,解得:.∴==x+7+.故答案为:x+7+.(2)由分母x﹣3,可设2x2+5x﹣20=(x﹣3)(2x+a)+b,则2x2+5x﹣20=(x﹣3)(2x+a)+b=2x2+ax﹣6x﹣3a+b=2x2+(a﹣6)x﹣3a+b,∵对于任意x上述等式成立,∴,解得:.∴==2x+11+.∵x为整数,分式的值为整数,∴为整数,∴x=4或16或2或﹣10.2.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解答后面的问题材料:将分式拆分成一个整式与一个分式(分子为整数)的和(差)的形式.解:由分母为x+1,可设3x2+4x﹣1=(x+1)(3x+a)+b.因为(x+1)(3x+a)+b=3x2+ax+3x+a+b=3x2+(a+3)x+a+b,所以3x2+4x﹣1=3x2+(a+3)x+a+b.所以,解得.所以==﹣=3x+1﹣.这样,分式就被拆分成了一个整式3x+1与一个分式的差的形式.根据你的理解决下列问题:(1)请将分式拆分成一个整式与一个分式(分子为整数)的和(差)的形式;(2)若分式拆分成一个整式与一个分式(分子为整数)的和(差)的形式为:5m﹣11+,求m2+n2+mn的最小值.【答案】(1)以=2x+5+;(2)27.【解答】解:(1)由分母为x﹣1,可设2x2+3x+6=(x﹣1)(2x+a)+b.因为(x﹣1)(2x+a)+b=2x2+ax﹣2x﹣a+b=2x2+(a﹣2)x﹣a+b,所以2x2+3x+6=2x2+(a﹣2)x﹣a+b,因此有,解得,所以==2x+5+;(2)由分母为x+2,可设5x2+9x﹣3=(x+2)(5x+a)+b,因为(x+2)(5x+a)+b=5x2+ax+10x+2a+b=5x2+(a+10)x+2a+b,所以5x2+9x﹣3=5x2+(a+10)x+2a+b,因此有,解得,所以==5x﹣1﹣,所以5m﹣11+=5x﹣1﹣,因此5m﹣11=5x﹣1,n﹣6=﹣x﹣2,所以m=x+2,n=﹣x+4,所以m2+n2+mn=x2﹣2x+28=(x﹣1)2+27,因为(x﹣1)2≥0,所以(x﹣1)2+27≥27,所以m2+n2+mn的最小值为27.二.分式的混合运算(共1小题)3.我们知道:分式和分数有着很多的相似点.如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得到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类比分数的运算法则,我们得到了分式的运算法则,等等.小学里,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类似地,我们把分子整式的次数小于分母整式的次数的分式称为真分式;反之,称为假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假分式都可以化成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如:==+=1+;==+=2+(﹣).(1)下列分式中,属于真分式的是:③(填序号);①②③④(2)将假分式化成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为:=2+,若假分式的值为正整数,则整数a 的值为﹣2、1或3;(3)将假分式化成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a +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得,、、都是假分式,是真分式,故答案为:③;(2)由题意可得,=,若假分式的值为正整数,则或2a ﹣1=1或2a ﹣1=5,解得,a =﹣2或a =1或a =3,故答案为:2、,﹣2、1或3;(3)=,故答案为:a +1+.三.分式的化简求值(共2小题)4.阅读理解材料:为了研究分式与分母x 的关系,小明制作了表格,并得到如下数据:x…﹣4﹣3﹣2﹣101234……﹣0.25﹣0.﹣0.5﹣1无意义10.50.0.25…从表格数据观察,当x >0时,随着x 的增大,的值随之减小,并无限接近0;当x <0时,随着x的增大,的值也随之减小.材料2:对于一个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的分式,当分母的次数高于分子的次数时,我们把这个分式叫做真分式.当分母的次数不低于分子的次数时,我们把这个分式叫做假分式.有时候,需要把一个假分式化成整式和真分式的代数和,像这种恒等变形,称为将分式化为部分分式.如:.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当x>0时,随着x的增大,的值减小(增大或减小);当x<0时,随着x的增大,的值减小(增大或减小);(2)当x>1时,随着x的增大,的值无限接近一个数,请求出这个数;(3)当0≤x≤2时,求代数式值的范围.【答案】(1)减小,减小;(2)2;(3)﹣8≤≤.【解答】解:(1)∵当x>0时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随着x的增大,1+的值减小;∵当x<0时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1+,∴随着x的增大,的值减小,故答案为:减小,减小.(2)∵==2+,∵当x>1时,的值无限接近0,∴的值无限接近2.(3)∵==5+,又∵0≤x≤2,∴﹣13≤≤﹣,∴﹣8≤≤.5.已知(x+a)(x+b)=x2+mx+n.(1)若a=﹣3,b=2,则m=﹣1,n=﹣6;(2)若m=﹣2,,求的值;(3)若n=﹣1,当=0时,求m的值.【答案】(1)﹣1,﹣6;(2)﹣4;(3)m1=﹣2,m2=1.【解答】解:(1)将a=﹣3,b=2代入(x+a)(x+b)得:(x+a)(x+b)=(x﹣3)(x+2)=x2﹣x﹣6=x2+mx+n,∴m=﹣1,n=﹣6.故答案为:﹣1,﹣6.(2)∵(x+a)(x+b)=x2+(a+b)x+ab=x2+mx+n.∴,∴+====﹣4.(3)∵a+b=m,ab=n=﹣1,∴(+)+4(a+b)﹣16=0,+4m﹣16=0,4[(a+b)2﹣2ab]+4m﹣16=0,4(m2+2)+4m﹣16=0∴4m2+4m﹣8=0,(m+2)(m﹣1)=0,m1=﹣2,m2=1.四.分式方程的应用(共4小题)6.某镇道路改造工程,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20天可完成,甲工程队单独施工完成的天数是乙工程队单独施工完天数的2倍.(1)求甲、乙两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要多少天?(2)甲工程队独做a天后,再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20﹣)天(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可完成此项工程;(3)如果甲工程队施工每天需付施工费1万元,乙工程队施工每天需付施工费2.5万元,甲工程队至少要单独施工多少天后,再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完成剩下的工程,才能使施工费不超过64万元?【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设乙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要x天,则甲单独完成需要2x天,+=1,解得:x=30,经检验x=30是原方程的解.∴x+30=60,答:甲、乙两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要60天,30天;(2)(1﹣)÷(+)=(20﹣)天;故答案为:(20﹣);(3)设甲单独做了y天,y+(20﹣)×(1+2.5)≤64,解得:y≥36答:甲工程队至少要单独施工36天.7.甲、乙两同学的家与学校的距离均为3000米.甲同学先步行600米,然后乘公交车去学校,乙同学骑自行车去学校.已知甲步行速度是乙骑自行车速度的,公交车的速度是乙骑自行车速度的2倍.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里出发去学校,结果甲同学比乙同学早到2分钟.(1)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2)当甲到达学校时,乙同学离学校还有多远?【答案】(1)300米/分钟;(2)600米.【解答】解:(1)设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x米/分钟,则甲步行速度是x米/分钟,公交车的速度是2x米/分钟,根据题意得+=﹣2,解得:x=300米/分钟,经检验x=300是方程的根,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300米/分钟;(2)∵300×2=600米,答:当甲到达学校时,乙同学离学校还有600米.8.育才文具店第一次用4000元购进某款书包,很快卖完,临近开学,又用3600元购进该款书包,但这次每个书包的进价是第一次进价的1.2倍,数量比第一次少了20个.(1)求第一次每个书包的进价是多少元?(2)若第二次进货后按80元/个的价格销售,恰好销售完一半时,根据市场情况,文具店决定对剩余的书包按同一标准一次性打折销售,但要求第二批书包的利润不少于960元,问最低可打几折?【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设第一次每个书包的进价是x元,根据题意得:﹣20=,解得x=50.经检验,x=5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第一次书包的进价是50元.(2)设可以打y折,则3600÷(50×1.2)=60(个).由80×30+80××30﹣3600≥960,解得y≥9,答:最低可打9折.9.列方程解应用题某水果批发市场苹果的价格如表:购买苹果(千克)不超过20千克20千克以上但不超过40千克40千克以上每千克的价格6元5元4元(1)小明分两次共购买40千克,第二次购买的数量多于第一次购买的数量,共付出216元,小明第一次和第二次各购买多少千克苹果?(2)小强分两次共购买100千克,第二次购买的数量多于第一次购买的数量,且两次购买每千克苹果的单价不相同,共付出432元,请问小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苹果多少千克?【答案】(1)第一次买16千克,第二次买24千克;(2)第一次购买16千克苹果,第二次购买84千克苹果或第一次购买32千克苹果,第二次购买68千克苹果.【解答】解:(1)设第一次购买x千克苹果,则第二次购买(40﹣x)千克苹果,由题意可得6x+5(40﹣x)=216,解得:x=16,40﹣x=24.答:第一次买16千克,第二次买24千克.(2)设第一次购买x千克苹果,则第二次购买(100﹣x)千克苹果.分三种情况考虑:①第一次购买苹果少于20千克,第二次苹果20千克以上但不超过40千克;两次购买的质量不到100千克,不成立;②第一次购买苹果少于20千克,第二次苹果超过40千克.根据题意,得:6x+4(100﹣x)=432,解得:x=16.100﹣16=84(千克);③第一次购买苹果20千克以上但不超过40千克,第二次苹果超过40千克根据题意,得:5x+4(100﹣x)=432,解得:x=32.100﹣32=68千克;答:第一次购买16千克苹果,第二次购买84千克苹果或第一次购买32千克苹果,第二次购买68千克苹果.五.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共3小题)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cm,BC=8cm,点P从点D出发向点A运动,运动到点A即停止;同时点Q从点B出发向点C运动,运动到点C即停止.点P、Q的速度的速度都是1cm/s,连接PQ,AQ,CP,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QP是矩形?(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QCP是菱形?(3)分别求出(2)中菱形AQCP的周长和面积.【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当四边形ABQP是矩形时,BQ=AP,即:t=8﹣t,解得t=4.答:当t=4时,四边形ABQP是矩形;(2)设t秒后,四边形AQCP是菱形当AQ=CQ,即=8﹣t时,四边形AQCP为菱形.解得:t=3.答:当t=3时,四边形AQCP是菱形;(3)当t=3时,CQ=5,则周长为:4CQ=20cm,面积为:4×8﹣2××3×4=20(cm2).11.如图,在Rt△ABC中,∠B=90°,AC=60cm,∠A=60°,点D从点C出发沿CA 方向以4cm/秒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cm/秒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0<t≤15).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DE,EF.(1)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1)证明:能.理由如下:在△DFC中,∠DFC=90°,∠C=30°,DC=4t,∴DF=2t,又∵AE=2t,∴AE=DF,∵AB⊥BC,DF⊥BC,∴AE∥DF,又∵AE=DF,∴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当AE=AD时,四边形AEFD为菱形,即60﹣4t=2t,解得t=10.∴当t=10秒时,四边形AEFD为菱形.(2)①当∠DEF=90°时,由(1)知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EF∥AD,∴∠ADE=∠DEF=90°,∵∠A=60°,∴∠AED=30°,∴AD=AE=t,又AD=60﹣4t,即60﹣4t=t,解得t=12;②当∠EDF=90°时,四边形EBFD为矩形,在Rt△AED中∠A=60°,则∠ADE=30°,∴AD=2AE,即60﹣4t=4t,解得t=.③若∠EFD=90°,则E与B重合,D与A重合,此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当t=或12秒时,△DEF为直角三角形.12.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8cm,射线AG∥BC,点E从点A出发沿射线AG以1cm/s的速度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连接EF,当EF经过AC边的中点D时,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2)①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CFE是菱形;②当t为何值时,△ACE的面积是△ACF的面积的2倍.【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8;②或.【解答】(1)证明:如图1,∵AG∥BC,∴∠EAC=∠FCA,∠AED=∠CFD,∵EF经过AC边的中点D,∴AD=CD,∴△ADE≌△CDF(AAS),∴AE=CF,∵AE∥FC,∴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2)解:①如图2,∵△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8cm,∵四边形ACFE是菱形,∴AE=CF=AC=BC=8cm,且点F在BC延长线上,由运动知,AE=t cm,BF=2t cm,∴CF=(2t﹣8)cm,∴2t﹣8=8,解得:t=8,将t=8代入CF=2t﹣8中,得CF=8=AC=AE,符合题意,即当t=8时,四边形ACFE是菱形;②设平行线AG与BC的距离为h cm,∴△ACE边AE上的高为h cm,△ACF的边CF上的高为h cm,∵△ACE的面积是△ACF的面积的2倍,∴AE=2CF,当点F在线段BC上时(0<t<4),CF=(8﹣2t),AE=t cm,∴t=2(8﹣2t),解得:t=;当点F在BC的延长线上时(t>4),CF=(2t﹣8)cm,AE=t cm,∴t=2(2t﹣8),解得:t=,即当t为或时,△ACE的面积是△ACF的面积的2倍.六.矩形的性质(共1小题)13.如图,长方形OABC中,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A点的坐标为(4,0),C点的坐标为(0,6),点B在第一象限内,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C→B→A→O的路线移动(移动一周).(1)写出点B的坐标;(2)当点P移动了4秒时,求出点P的坐标;(3)在移动过程中,当△OBP的面积是10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答案】(1)B(4,6);(2)P(2,6);(3)(0,5)或(,6)或(4,1)或(,0).【解答】解:(1)∵A点的坐标为(4,0),C点的坐标为(0,6),∴OA=4,OC=6,∴点B(4,6);(2)∵点P移动了4秒时的距离是2×4=8,∴点P的坐标为(2,6);(3)如图,①当点P在OC上时,S△OBP=×OP1×4=10,∴OP1=5,∴点P(0,5);②当点P在BC上,S△OBP=×BP2×6=10,∴BP2=,∴CP2=4﹣=,∴点P(,6);③当点P在AB上,S△OBP=×BP3×4=10,∴BP3=5,∴AP3=6﹣5=1,∴点P(4,1);④当点P在AO上,S△OBP=×OP4×6=10,∴OP4=,∴点P(,0).综上,点P的坐标为(0,5)或(,6)或(4,1)或(,0).七.矩形的判定(共1小题)14.如图,在△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 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求证:EO=FO;(2)当CE=12,CF=10时,求CO的长;(3)当O点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证明:∵MN∥BC,CE平分∠ACB,CF平分∠ACD,∴∠BCE=∠ACE=∠OEC,∠OCF=∠FCD=∠OFC,∴OE=OC,OC=OF,∴OE=OF;(2)∵CE平分∠ACB,CF平分∠ACD,∴∠ECF=∠ACB+∠ACD=×180°=90°,∴Rt△CEF中,EF===2,又∵OE=OF,∴CO=EF=;(3)当O运动到AC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证明:∵AO=CO,OE=O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由(2)可得∠ECF=90°,∴四边形AECF是矩形.八.正方形的性质(共8小题)1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EAF=m°,将∠EAF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BC、CD于点E、F,G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且始终保持BG=DF.(1)求证:△ABG≌△ADF;(2)求证:AG⊥AF;(3)当EF=BE+DF时:①求m的值;②若F是CD的中点,求BE的长.【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AB=AD=BC=CD=2,∠BAD=∠C=∠D=∠ABC=∠ABG=90°.∵BG=DF,在△ABG和△ADF中,,∴△ABG≌△ADF(SAS);(2)证明:∵△ABG≌△ADF,∴∠GAB=∠FAD,∴∠GAF=∠GAB+∠BAF=∠FAD+∠BAF=∠BAD=90°,∴AG⊥AF;(3)①解:△ABG≌△ADF,∴AG=AF,BG=DF.∵EF=BE+DF,∴EF=BE+BG=EG.∵AE=AE,在△AEG和△AEF中.,∴△AEG≌△AEF(SSS).∴∠EAG=∠EAF,∴∠EAF=∠GAF=45°,即m=45;②若F是CD的中点,则DF=CF=BG=1.设BE=x,则CE=2﹣x,EF=EG=1+x.在Rt△CEF中,CE2+CF2=EF2,即(2﹣x)2+12=(1+x)2,得x=.∴BE的长为.16.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是等边三角形,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AM、CM.(1)连接MN,△BMN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2)求证:△AMB≌△ENB;(3)①当M点在何处时,AM+CM的值最小;②如图②,当M点在何处时,AM+BM+CM的值最小,请你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1)解:△BMN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图①,∵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BM=BN,∠MBN=60°,∴△BMN是等边三角形;(2)证明:∵△ABE和△BMN都是等边三角形,∴AB=EB,BM=BN,∠ABE=∠MBN=60°,∴∠ABE﹣∠ABN=∠MBN﹣∠ABN,即∠ABM=∠EBN,在△AMB和△ENB中,,∴△AMB≌△ENB(SAS);(3)①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M、C三点共线时,AM+CM的值最小,∵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M为BD的中点;②当点M在CE与BD的交点时,AM+BM+CM的值最小,理由如下:如图②,∵△AMB≌△ENB,∴AM=EN,∵△BMN是等边三角形,∴BM=MN,∴AM+BM+CM=EN+MN+CM,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E、N、M、C在同一直线上时,EN+MN+CM,故,点M在CE与BD的交点时,AM+BM+CM的值最小.17.阅读下面材料:我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EAF=45°,连接EF,求证:DE+BF=EF.我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将这些分散的线段集中到同一条线段上.他先后尝试了平移、翻折、旋转的方法,发现通过旋转可以解决此问题.他的方法是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2),此时GF即是DE+BF.请回答:在图2中,∠GAF的度数是45°.参考我得到的结论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BC),∠D=90°,AD=CD=10,E是CD上一点,若∠BAE=45°,DE=4,求BE的长度.(2)如图4,△ABC中,AC=4,BC=6,以AB为边作正方形ADEB,连接CD.当∠ACB=135°时,线段CD有最大值,并求出CD的最大值.【答案】阅读材料:45°;(1)BE=;(2)135°.【解答】解:阅读材料:根据旋转△ABG≌△QDE,∴∠GAB=∠EAD,AG=AE,∵∠BAD=∠BAE+∠EAF+∠DAE=90°,∠EAF=45°,∴∠BAF+∠GAB=45°,即∠GAF=45°;(1)过点A作AF⊥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F,∵AD∥BC,∠D=90°,∴∠B=180°﹣∠D=90°,∵AD=CD=10,∴四边形AFCD是正方形,∴CF=10,根据上面结论,可知BE=DE+BF,设BE=x,∵DE=4,∴BF=BE﹣DE=x﹣4,∴CB=CF﹣BF=10﹣x+4=14﹣x,CE=CD﹣DE=10﹣4=6,∵∠C=90°,∴CE2+CB2=BE2,∴36+(14﹣x)2=x2,解得:x=,故BE=;(3)过点A作AF⊥CA,取AF=AC,连接BF,CF,∵∠BAF=∠BAC+∠CAF=90°+∠BAC,∠DAC=∠BAD+∠BAC=90°+∠BAC,∴∠BAF=∠DAC,又∵AC=AF,AB=AD,∴△FAB≌△CAD(SAS),∴BF=CD,∴线段CD有最大值时,只需BF最大即可,在△BCF中,BF≤BC+CF,当B、C、F三点共线时,BF取最大值,此时BF=BC+CF,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CF中AC=AF=4,∠ACF=45°,∴CF=AC=4,∵CB=6,BF最大为:4+6,此时∠BCA=180°﹣∠ACF=135°.故答案为:135°.18.已知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重合),过点P作PE⊥PB,PE交DC于点E,过点E作EF⊥AC,垂足为点F.(1)求证:PB=PE;(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P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这个不变的值;若变化,试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答;(2)点P在运动过程中,PF的长度不变,值为.【解答】(1)证明:过点P作PG⊥BC于G,过点P作PH⊥DC于H,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G⊥BC,PH⊥DC,∴∠GPC=∠ACB=∠ACD=∠HPC=45°.∴PG=PH,∠GPH=∠PGB=∠PHE=90°.∵PE⊥PB,即∠BPE=90°,∴∠BPG=90°﹣∠GPE=∠EPH.在△PGB和△PHE中,,∴△PGB≌△PHE(ASA),∴PB=PE.(2)解:PF的长度不变.连接BD,如图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P=90°,∵PE⊥PB,即∠BPE=90°,∴∠PBO=90°﹣∠BPO=∠EPF,∵EF⊥PC,即∠PFE=90°,∴∠BOP=∠PFE,在△BOP和△PFE中,,∴△BOP≌△PFE(AAS),∴BO=P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B=OC,∠BOC=90°,∴BC=OB.∵BC=2,∴OB=,∴PF=OB=.∴点P在运动过程中,PF的长度不变,值为.19.如图,正方形ABCD中,AC是对角线,今有较大的直角三角板,一边始终经过点B,直角顶点P在射线AC上移动,另一边交DC于Q.(1)如图1,当点Q在DC边上时,探究PB与PQ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小明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过P点作PE⊥DC于E点,PF⊥BC于F点,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E=PF,再证明△PEQ≌△PFB,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PB=PQ;(2)如图2,当点Q落在DC的延长线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结论:PB=PQ,理由:过P作PF⊥BC,PE⊥CD,∵P,C为正方形对角线AC上的点,∴PC平分∠DCB,∠DCB=90°,∴PF=PE,∴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BPF+∠QPF=90°,∠QPF+∠QPE=90°,∴∠BPF=∠QPE,在△PEQ和△PFB中,,∴Rt△PQE≌Rt△PBF,∴PB=PQ;故答案为PB=PQ.(2)PB=PQ,证明:过P作PE⊥BC,PF⊥CD,∵P,C为正方形对角线AC上的点,∴PC平分∠DCB,∠DCB=90°,∴PF=PE,∴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BPF+∠QPF=90°,∠BPF+∠BPE=90°,∴∠BPE=∠QPF,∴Rt△PQF≌Rt△PBE,∴PB=PQ.20.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平面内异于点A的任意一点,以线段AE为边作正方形AEFG,连接EB,GD.(1)如图1,判断EB与GD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若点E在线段DG上,∠DAE=15°,AG=4,求BE的长.【答案】(1)BE⊥DG,理由见解答;(2)2+2.【解答】解:(1)BE⊥DG;如图1,延长BE交DG于H,∵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AE=AG,AB=AD,∠BAD=∠EAG=90°,∴△ABE≌△DAG(SAS),∴BE=DG,∠ABE=∠ADG,∵∠ADG+∠DGA=90°,∴∠ABE+∠DGA=90°,∴∠GHB=90°,∴BE⊥DG;(2)作AH⊥DG于H,∵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BEFG都是正方形,∴∠AGE=45°,∴GH=HA===2,∵∠AGE=45°,∴∠GAH=45°,∴∠HAE=45°,∵∠DAE=15°,∴∠HAD=∠HAE+∠DAE=60°,∴HD=AH•tan∠HAD=2=2,∴BE=DG=DH+GH=2+2.21.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1),求证:BM+DN=MN;(2)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2),则线段BM,DN和MN之间数量关系是BM+DN=MN;(3)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猜想线段BM,DN和MN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说明.【答案】(1)答案见证明;(2)BM+DN=MN;(3)DN﹣BM=MN.【解答】(1)证明:如图1,过A作AE⊥MN于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D=∠ABC=90°,∠BAD=90°,∵∠MAN=45°,∴∠BAM+∠DAN=90°﹣45°=45°,在△ABM和△ADN中,∴△ABM≌△ADN(SAS),∴AM=AN,∠BAM=∠DAN=45°=22.5°,∵AE⊥MN,∴∠NAE=MAN=22.5°,MN=2EN,∴∠DAN=∠NAE,∵AE⊥MN,∠D=90°,∴DN=NE,即BM=DN=NE,∴BM+DN=MN;(2)解:线段BM,DN和MN之间数量关系是BM+DN=MN,理由如下:延长CB至E,使得BE=DN,连接A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D=∠ABC=90°=∠ABE,在△ADN和△ABE中,∵,∴△ABE≌△ADN(SAS),∴∠BAE=∠DAN,AE=AN,∴∠EAN=∠BAE+∠BAN=∠DAN+∠BAN=90°,∵∠MAN=45°,∴∠EAM=∠MAN,∵在△EAM和△NAM中,∴△EAM≌△NAM,∴MN=ME,∵ME=BM+BE=BM+DN,∴BM+DN=MN,故答案为:BM+DN=MN;(3)DN﹣BM=MN,理由如下:如图3,在DC上截取DE=BM,连接AE,由(1)知△ADE≌△ABM(SAS),∴∠DAE=∠BAM,AE=AM,∴∠EAM=∠BAM+∠BAE=∠DAE+∠BAE=90°,∵∠MAN=45°,∴∠EAN=∠MAN.∵在△MAN和△EAN中,,∴△MAN≌△EAN(SAS),∴EN=MN,即DN﹣DE=MN,∴DN﹣BM=MN.22.(1)如图1,正方形ABCD中,点P为线段BC上一个动点,若线段MN垂直AP于点E,交线段AB于点M,交线段CD于点N,证明:AP=MN;(2)如图2,正方形ABCD中,点P为线段BC上一动点,若线段MN垂直平分线段AP,分别交AB,AP,BD,DC于点M,E,F,N.求证:EF=ME+FN.【答案】(1)见解答;(2)见解答.【解答】解:(1)如图1,过B点作BH∥MN交CD于H,则AP⊥BH,∵BM∥NH,∴四边形MBHN为平行四边形,∴MN=BH,∵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BP=90°=∠C,∴∠CBH+∠ABH=∠BAP+∠ABH=90°,∴∠BAP=∠CBH,∴△ABP≌△BCH(ASA),∴BH=AP,∴MN=AP;(2)如图2,连接FA,FP,FC∵正方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F为对角线BD上一点,∴FA=FC,又∵FE垂直平分AP,∴FA=FP,∴FP=FC,∴∠FPC=∠FCP,∴∠FAB=∠FPC,∴∠FAB+∠FPB=180°,∴∠ABC+∠AFP=180°,∴∠AFP=90°,∴FE=AP,由(1)知,AP=MN,∴MN=ME+EF+FN=AP=2EF,∴EF=ME+FN.九.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共1小题)23.如图,正方形ABCD中,AB=3,点E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DE.过点E 作EF⊥ED,交AB于点F,以DE,EF为邻边作矩形DEFG,连接AG.(1)求证:矩形DEFG是正方形;(2)求AG+AE的值;(3)若F恰为AB的中点,求正方形DEFG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6;(3).【解答】(1)证明:如图,作EM⊥AD于M,EN⊥AB于N.∵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M⊥AD于M,EN⊥AB于N,∴EM=EN,∵∠EMA=∠ENA=∠DAB=90°,∴四边形ANEM是矩形,∵EF⊥DE,∴∠MEN=∠DEF=90°,∴∠DEM=∠FEN,∵∠EMD=∠ENF=90°,∴△EMD≌△ENF(ASA),∴ED=EF,∵四边形DEFG是矩形,∴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2)解:∵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G=DE,DC=DA=AB=3,∠GDE=∠ADC=90°,∴∠ADG=∠CDE,∴△ADG≌△CDE(SAS),∴AG=CE,∴AE+AG=AE+EC=AC=AD=6;(3)解:连接D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3,AB∥CD,∵F是AB中点,∴AF=FB=,∴DF===,∴正方形DEFG的面积=DF2=()2=.一十.旋转的性质(共5小题)24.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P为△ABC内一点,PA=8,PB=6,PC=10,若将△PBC绕点B逆时针旋转后得到△P′BA.(1)求点P与点P′之间的距离;(2)求∠APB的度数.【答案】(1)6;(2)150°.【解答】解:(1)连接PP′由题意可知AP′=PC=10,BP′=BP,∠PBC=∠P′BA,而∠PBC+∠ABP=60°,所以∠PBP′=60度.故△BPP′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P′=BP=BP′=6;(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PP′2+AP2=AP′2,所以△APP′为直角三角形,且∠APP′=90°,可求∠APB=90°+60°=150°.25.如图1,点E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AEB=90°,将△ABE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CBE'(点A的对应点为点C),延长AE交CE'于点F,连接DE.(1)试判断四边形BEF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DA=DE,如图2,请猜想线段CF与E'F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答案】(1)四边形BE′FE是正方形;(2)CF=FE'.【解答】解:(1)四边形BE′FE是正方形.理由如下:由旋转得,∠E′=∠AEB=90°,∠EBE′=90°,∵∠BEF=180°﹣∠AEB=90°,∴四边形BE′FE是矩形,由旋转得,BE′=BE,∴四边形BE′FE是正方形.(2)CF=FE',证明如下:如图,过点D作DG⊥AE于点G,则∠DGA=∠AEB=90°,∵DA=DE,∴AG=A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A=AB,∠DAB=90°,∴∠BAE+∠DAG=90°,∵∠ADG+∠DAG=90°,∴∠ADG=∠BAE,∴△ADG≌△BAE(AAS),∴AG=BE;∵四边形BE′FE是正方形,∴BE=FE′,∴AG=FE′,由旋转得,AE=CE′,∴AE=CE′,∴FE′=AE=CE′,∴CF=FE'.26.(1)如图1,O是等边△ABC内一点,连接OA、OB、OC,且OA=3,OB=4,OC=5,将△BAO绕点B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连接OD.求:①旋转角的度数60°;②线段OD的长4;③求∠BDC的度数.(2)如图2所示,O是等腰直角△ABC(∠ABC=90°)内一点,连接OA、OB、OC,将△BAO绕点B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连接OD.当OA、OB、OC满足什么条件时,∠ODC=90°?请给出证明.【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①∵△ABC为等边三角形,∴BA=BC,∠ABC=60°,∵△BAO绕点B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OBD=∠ABC=60°,∴旋转角的度数为60°;②∵△BAO绕点B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BO=BD,而∠OBD=60°,∴△OBD为等边三角形;∴OD=OB=4;③∵△BOD为等边三角形,∴∠BDO=60°,∵△BAO绕点B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CD=AO=3,在△OCD中,CD=3,OD=4,OC=5,∵32+42=52,∴CD2+OD2=OC2,∴△OCD为直角三角形,∠ODC=90°,∴∠BDC=∠BDO+∠ODC=60°+90°=150°;(2)OA2+2OB2=OC2时,∠ODC=90°.理由如下:∵△BAO绕点B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OBD=∠ABC=90°,BO=BD,CD=AO,∴△O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D=OB,∵当CD2+OD2=OC2时,△OCD为直角三角形,∠ODC=90°,∴OA2+2OB2=OC2,∴当OA、OB、OC满足OA2+2OB2=OC2时,∠ODC=90°.27.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将CO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CD,连接AD,OD.(1)当α=150°时,求证:△AOD为直角三角形;(2)求∠DAO的度数;(3)请你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见解析;(2)50°;(3)140°或125°或110°.【解答】(1)证明:由旋转的性质得:OC=CD,∠DCO=60°,∴△COD是等边三角形,∴∠CDO=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ACB=60°,∴∠ACD=∠BCO,∴△BOC≌△ADC(SAS),∴∠ADC=∠BOC=150°,∴∠ADO=90°,即△AOD是直角三角形;(2)解:∵△COD是等边三角形,∴∠COD=60°,∵∠AOB=110°,∠BOC=α,∴∠AOD=360°﹣110°﹣60°﹣α=190°﹣α,由(1)知:△ADC≌△BOC,∴∠ADC=∠BOC=α,∴∠ADO=α﹣60°,△ADO中,∠DAO=180°﹣∠ADO﹣∠AOD=180°﹣(α﹣60°)﹣(190°﹣α)=50°;(3)解:分三种情况:①当AO=AD时,∠AOD=∠ADO.∵∠AOD=360°﹣∠AOB﹣∠COD﹣α=360°﹣110°﹣60°﹣α=190°﹣α,∠ADO =α﹣60°,∴190°﹣α=α﹣60°,∴α=125°;②当OA=OD时,∠OAD=∠ADO.∵∠AOD=190°﹣α,∠ADO=α﹣60°,∴∠OAD=180°﹣(∠AOD+∠ADO)=50°,∴α﹣60°=50°,∴α=110°;③当OD=AD时,∠OAD=∠AOD.∵190°﹣α=50°,∴α=140°,综上所述:当α的度数为125°或110°或140°时,△AOD是等腰三角形.28.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在AB的延长线上,连接EC,EC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EF,连接CF、AF,CF与对角线BD交于点G.(1)若BE=2,求AF的长度;(2)求证:AF+2BG=AD.【答案】(1);(2)证明过程见解答.【解答】(1)解:连接AC,∵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BC=90°,∴∠EBC=90°,AC2=AB2+BC2=2BC2,∴CE2=BE2+BC2,∵EC绕点E逆时旋转90°得到EF,∴EF=EC,∠FEC=90°,∴∠EFC=∠ECF=45°,CF2=EF2+CE2=2CE2=2BE2+2BC2,∴∠EFC=∠EAC=45°,∴∠FAE=∠FCE=45°,∴∠FAC=90°,∴CF2=AF2+AC2=AF2+2BC2,∴AF2+2BC2=2BE2+2BC2,即AF2=2BE2,∵BE=2,∴AF2=2×22=8,解得AF=;(2)证明:连接AC,延长AF,CB交于点H,∵∠FAE=∠ABD=45°,∴AF∥BD,又∵AD∥BC,∴四边形ADBH是平行四边形,∴AD=BH=BC=AB,∴AH=AB=CD,∵AH∥BG,∴CG=FG,∴BG是△CHF的中位线,∴HF=2BG,∵AH=AF+FH,∴AD=AF+2BG,即AF+2BG=AD.一十一.频数(率)分布直方图(共1小题)29.某校为了了解本校1200名初中生对“防溺水”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机抽取了60名初中生进行“防溺水”安全知识测试,并将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组别成绩x分频数第1组50≤x<606第2组60≤x<7010第3组70≤x<80a第4组80≤x<90b第5组90≤x<10012请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频数分布表中的a=18,b=14.(2)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若测试成绩不低于80分定为“优秀”,则该校的初中生对“防溺水”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优秀”的大约有多少人?【答案】(1)18,14;(2)见解答;(3)520人.【解答】解:(1)根据条形统计图所给出的数据可得:a=18,则b=60﹣6﹣10﹣18﹣12=14;故答案为:18,14;(2)根据(1)求出的b的值,补图如下:(3)“优秀”等级的人数大约为:1200×=520(人).答:“优秀”等级的人数大约为520人.一十二.条形统计图(共1小题)30.为了丰富学生的大课间活动,某校围绕着“你最喜欢的球类活动项目是什么?(只写一项)”的问题,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从而得到一组数据.请根据两幅统计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校对多少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2)求本次抽样调查中最喜欢乒乓球活动的学生数,并补全条形图;(3)若该校共有1800名学生,请你估计全校学生中最喜欢足球活动的人数约为多少?【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50(名),答:该校对5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2)本次抽样调查中最喜欢乒乓球活动的学生数是:50﹣20﹣10﹣15=5(人),补图如下:(3)根据题意得:1800×=360(人),答:全校学生中最喜欢足球活动的人数约为360人.一十三.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共3小题)31.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颜色不同的黑、白两种球共60个,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余都相同,王颖做摸球试验,她将盒子里面的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盒子中搅匀,经过大量重复上述摸球的过程,发现摸到白球的频率稳定于0.25,(1)请估计摸到白球的概率将会接近0.25;(2)计算盒子里白、黑两种颜色的球各有多少个?(3)如果要使摸到白球的概率为,需要往盒子里再放入多少个白球?【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当n很大时,摸到白球的概率将会接近0.25;假如你摸一次,你摸到白球的概率为0.25;故答案为:0.25;(2)60×0.25=15,60﹣15=45;答:盒子里白、黑两种颜色的球分别有15个、45个;(3)设需要往盒子里再放入x个白球;根据题意得:,解得:x=15;经检验x=15是原方程的解,答:需要往盒子里再放入15个白球.32.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若干个相同的红球,为了估计袋中红球的数量,八(1)班学生在数学实验室分组做摸球试验:每组先将10个与红球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白球装入袋中,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并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袋中,不断重复.下表是这次活动统计汇总各小组数据后获得的全班数据统计表:摸球的次数s15030060090012001500摸到白球的频数n63a247365484606摸到白球的频率0.4200.4100.4120.4060.403b(1)按表格数据格式,表中的a=123;b=0.404;(2)请估计:当次数s很大时,摸到白球的频率将会接近0.4(精确到0.1);。

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汇总在八年级数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很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我们未来学习数学的基础。

下面就来汇总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整数的概念与运算整数是由正整数、0、负整数组成的集合,整数之间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倍数和因数等。

在这些运算中,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注重运算顺序。

二、代数式和方程式代数式是由数和字母及其组合以及常数项组成的式子,方程是有未知数和常数组成的等式。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移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常用方法。

三、图形与几何八年级数学学习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主要是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分类和性质,以及图形的投影、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的相关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分类的准确性和性质的证明。

四、比例与百分数比例是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百分数是百分数的百分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以及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进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函数和图像函数是一种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的映射关系,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分段函数等。

在学习函数和图像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并能应用函数和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六、统计与概率统计是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过程,概率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学习统计和概率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如频率分布、中心趋势、离散程度等,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如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等。

以上是八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的汇总,这些知识点不仅是考试必备的内容,更是将来学习数学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掌握这些知识点,不断提高数学水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重点复习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重点复习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果,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1≤x≤2 B.1<x≤2 C.x≥2 D.x>22.下列各式中,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 C.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x≥0B.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x≥3C.若a为实数,则()2=D.若y=,则y≥0,x≥﹣24.把x根号外的因数移到根号内,结果是()A.B. C.﹣D.﹣5.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5,2,2.5 B.4,5,6 C.2,3,4 D.1,,36.已知△ABC中,∠A=∠B=∠C,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A.1:1:B.1::2 C.1::D.1:4:17.“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A.3 B.4 C.5 D.68.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AB)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点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若AC=3,AB=5,则DE等于()A.2 B.C.D.二.填空题(共14小题)9.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OE⊥BC,垂足为点E,则OE=.1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ABC=90°,AD=CD,DP⊥AB于P.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8,则DP的长是.11.如图,在△ABC中,M是BC边的中点,AP平分∠A,BP⊥AP于点P、若AB=12,AC=22,则MP的长为.12.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连接DE交AB于点F,∠AED=2∠CED,点G是DF的中点,若BE=1,AG=4,则AB的长为.13.如图,已知AB=10,P是线段AB上的动点,分别以AP、PB为边在线段AB 的同侧作等边△ACP和△PDB,连接CD,设CD的中点为G,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时,则点G移动路径的长是.14.在面积为15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垂直于直线BC于点E,作AF垂直于直线CD于点F,若AB=5,BC=6,则CE+CF的值为.15.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 的长为.16.如图所示,以Rt△ABC的斜边BC为一边在△ABC的同侧作正方形BCEF,设正方形的中心为O,连接AO,如果AB=4,AO=6,那么AC=.17.如图,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A、B、C、D正好分别在四条平行线l1、l3、l4、l2上.若从上到下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是2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cm2.18.如图,将正方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的坐标为(1,),则点C的坐标为.19.如图,正方形ABCD中,∠EAF=45°,连接对角线BD交AE于M,交AF于N,若DN=1,BM=2,那么MN=.证明:DN2+BM2=MN2.20.菱形ABCD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0,),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D→A→B→…的路径,在菱形的边上以每秒0.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移动到第2014秒时,点P的坐标为.21.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C=1,BC=2,P为斜边AB上一动点.PE⊥BC,PF⊥CA,则线段EF长的最小值为.22.如图所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a和b,如果a+b=10,ab=20,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三.解答题(共18小题)23.计算题:(1);(2);(3);(4).24.△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且a=m2﹣n2,b=2mn,c=m2+n2,△ABC 是直角三角形吗?证明你的结论.26.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AH⊥MN于点H.(1)如图①,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请你直接写出AH与AB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1)中发现的AH与AB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写出理由,如果成立请证明;(3)如图③,已知∠MAN=45°,AH⊥MN于点H,且MH=2,NH=3,求AH的长.(可利用(2)得到的结论)27.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 ∥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EF≌△DEB;(2)证明四边形ADCF是菱形;(3)若AC=4,AB=5,求菱形ADCF的面积.28.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PA=PE,PE交CD于F.(1)证明:PC=PE;(2)求∠CPE的度数;(3)如图2,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时,连接CE,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9.已知,矩形ABCD中,AB=4cm,BC=8cm,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垂足为O.(1)如图1,连接AF、CE.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并求AF的长;(2)如图2,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沿△AFB和△CDE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自A→F→B→A停止,点Q自C→D→E→C停止.在运动过程中,①已知点P的速度为每秒5cm,点Q的速度为每秒4cm,运动时间为t秒,当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的值.②若点P、Q的运动路程分别为a、b(单位:cm,ab≠0),已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a与b满足的数量关系式.30.如图甲,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动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解答下列问题:(1)如果AB=AC,∠BAC=90°,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乙,线段CF、BD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数量关系为.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丙,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2)如果AB≠AC,∠BAC≠9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试探究:当△ABC满足一个什么条件时,CF⊥BC(点C、F重合除外)?并说明理由.31.如图,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中,BD=4,E、F分别是AD、CD上的动点(包含端点),且AE+CF=4,连接BE、EF、FB.(1)试探究BE与B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E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32.如图,正方形CGEF的对角线CE在正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CG>BC),M是线段AE的中点,DM的延长线交CE于N.(1)求证:AD=NE(2)求证:①DM=MF;②DM⊥MF.33.如图,正方形ABCD中,AC是对角线,今有较大的直角三角板,一边始终经过点B,直角顶点P在射线AC上移动,另一边交DC于Q.(1)如图1,当点Q在DC边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2,当点Q落在DC的延长线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满足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3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4cm,BC=8cm,点P从A开始沿折线A﹣B﹣C ﹣D以4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D边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QPBC为矩形?35.观察探究,完成证明和填空.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顺次连接E、F、G、H,得到的四边形EFGH叫中点四边形.(1)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当四边形ABCD变成等腰梯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请你探究并填空:当四边形ABCD变成平行四边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是;当四边形ABCD变成矩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是;当四边形ABCD变成菱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是;当四边形ABCD变成正方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是;(3)根据以上观察探究,请你总结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四边形的什么决定的?36.菱形ABCD中,∠B=60°,点E在边BC上,点F在边CD上.(1)如图1,若E是BC的中点,∠AEF=60°,求证:BE=DF;(2)如图2,若∠EAF=60°,求证:△AEF是等边三角形.37.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分线CF于点F,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AME≌△ECF,所以AE=EF.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38.在Rt△AEB中,∠AEB=90°,以斜边AB为边向Rt△AEB形外作正方形ABCD,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如图1)(1)求证:EO平分∠AEB.(2)试猜想线段OE与EB,EA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写出结论并证明.(3)过点C作CF⊥EB于F,过点D作DH⊥EA于H,CF和DH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G(如图2),求证: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3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在对角线BD上(不与点B,D重合),GE ⊥DC于点E,GF⊥BC于点F,连结AG.(1)写出线段AG,GE,GF长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GF=105°,求线段BG的长.40.如图,△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M、N分别是线段BC、DE的中点.(1)求证:MN⊥DE;(2)连结DM,ME,猜想∠A与∠DME之间的关系,并写出推理过程;(3)若将锐角△ABC变为钝角△ABC,如图,上述(1)(2)中的结论是否都成立?若结论成立,直接回答,不需证明;若结论不成立,说明理由.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果,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1≤x≤2 B.1<x≤2 C.x≥2 D.x>2【解答】解:由题意可得,x﹣1≥0且x﹣2>0,解得x>2.故选:D.2.下列各式中,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 C.D.【解答】解:∵=,=2,=a,而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故选: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x≥0B.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x≥3C.若a为实数,则()2=D.若y=,则y≥0,x≥﹣2【解答】解:A、要使有意义,必须x﹣1≥0,即x≥1,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要使有意义,必须x﹣3>0,即x>3,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当a≥0时,()2才和相等,当a<0时,不相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要使y=成立,必须y≥0,x≥﹣2,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4.把x根号外的因数移到根号内,结果是()A.B. C.﹣D.﹣【解答】解:由x可知x<0,所以x=﹣=﹣,故选:C.5.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5,2,2.5 B.4,5,6 C.2,3,4 D.1,,3【解答】解:A、1.52+22=2.52,即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B、42+52≠62,即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22+32≠42,即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12+()2≠32,即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6.已知△ABC中,∠A=∠B=∠C,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A.1:1:B.1::2 C.1::D.1:4:1【解答】解:∵∠A=∠B=∠C,∠A+∠B+∠C=180°,∴∠A=30°,∠B=60°,∠C=90°,∴c=2a,b=a,∴三条边的比是1::2.故选:B.7.“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A.3 B.4 C.5 D.6【解答】解:如图所示:∵(a+b)2=21,∴a2+2ab+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2ab=21﹣13=8,∴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3﹣8=5.故选:C.8.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AB)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点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BC 于点E.若AC=3,AB=5,则DE等于()A.2 B.C.D.【解答】解: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BC==4,连接AE,从作法可知: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性质得出AE=BE,在Rt△ACE中,由勾股定理得:AC2+CE2=AE2,即32+(4﹣AE)2=AE2,解得:AE=,在Rt△ADE中,AD=AB=,由勾股定理得:DE2+()2=()2,解得:DE=.故选:C.二.填空题(共14小题)9.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OE⊥BC,垂足为点E,则OE=.【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OB=OD=BD=3,OA=OC=AC=4,在Rt△OBC中,∵OB=3,OC=4,∴BC==5,∵OE⊥BC,∴OE•BC=OB•OC,∴OE==.故答案为.1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ABC=90°,AD=CD,DP⊥AB于P.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8,则DP的长是3.【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DP交BC的延长线于E,∵∠ADC=∠ABC=90°,∴四边形DPBE是矩形,∵∠CDE+∠CDP=90°,∠ADC=90°,∴∠ADP+∠CDP=90°,∴∠ADP=∠CDE,∵DP⊥AB,∴∠APD=90°,∴∠APD=∠E=90°,在△ADP和△CDE中,,∴△ADP≌△CDE(AAS),∴DE=DP,四边形ABCD的面积=四边形DPBE的面积=18,∴矩形DPBE是正方形,∴DP==3.故答案为:3.11.如图,在△ABC中,M是BC边的中点,AP平分∠A,BP⊥AP于点P、若AB=12,AC=22,则MP的长为5.【解答】解:延长BP与AC相交于D,延长MP与AB相交于E因为∠BAP=∠DAP,AP⊥BD,AP=AP所以△ABP≌△APD于是BP=PD又∵M是BC边的中点故PM∥AC所以∠2=∠3又因为∠1=∠3所以∠1=∠2,EP=AE=AB=×12=6AD=2EP=2×6=12DC=22﹣12=10PM=DC=×10=5故MP的长为5.故答案为5.12.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连接DE交AB于点F,∠AED=2∠CED,点G是DF的中点,若BE=1,AG=4,则AB的长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G是DF的中点,∴AG=DG,∴∠ADG=∠DAG,∵AD∥BC,∴∠ADG=∠CED,∴∠AGE=∠ADG+∠DAG=2∠CED,∵∠AED=2∠CED,∴∠AED=∠AGE,∴AE=AG=4,在Rt△ABE中,AB===.故答案为:.13.如图,已知AB=10,P是线段AB上的动点,分别以AP、PB为边在线段AB 的同侧作等边△ACP和△PDB,连接CD,设CD的中点为G,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时,则点G移动路径的长是5.【解答】解:如图,分别延长AC、BD交于点H,∵△APC和△BPD是等边三角形,∴∠A=∠B=60°,∴△AHB是等边三角形,∵∠A=∠DPB=60°,∴AH∥PD,∵∠B=∠CPA=60°,∴BH∥PC,∴四边形CPDH为平行四边形,∴CD与HP互相平分.∵G为CD的中点,∴G正好为PH中点,∵△ABH是等边三角形,∴在P的运动过程中,G始终为PH的中点,所以G的运行轨迹为△HAB的中位线MN.∴MN=AB=5,即G的移动路径长为5.故答案为:5.14.在面积为15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垂直于直线BC于点E,作AF垂直于直线CD于点F,若AB=5,BC=6,则CE+CF的值为1+或11+.【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5,BC=AD=6,①如图: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得:BC×AE=CD×AF=15,求出AE=,AF=3,在Rt△ABE和Rt△ADF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E2+BE2,把AB=5,AE=代入求出BE=,同理DF=3>5,即F在DC的延长线上(如上图),∴CE=6+,CF=3+5,即CE+CF=11+,②如图:∵AB=5,AE=,在△ABE中,由勾股定理得:BE=,同理DF=3,由①知:CE=6﹣,CF=3﹣5,∴CE+CF=1+,故答案为:11+或1+.15.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 的长为.【解答】解:∵AECF为菱形,∴∠FCO=∠ECO,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CO=∠BCE,又∠FCO+∠ECO+∠BCE=90°,∴∠FCO=∠ECO=∠BCE=30°,在Rt△EBC中,EC=2EB,又EC=AE,AB=AE+EB=3,∴EB=1,EC=2,∴BC=,故答案为:.16.如图所示,以Rt△ABC的斜边BC为一边在△ABC的同侧作正方形BCEF,设正方形的中心为O,连接AO,如果AB=4,AO=6,那么AC=16.【解答】解:在AC上截取CG=AB=4,连接OG,∵四边形BCEF是正方形,∠BAC=90°,∴OB=OC,∠BAC=∠BOC=90°,∴B、A、O、C四点共圆,∴∠ABO=∠ACO,∵在△BAO和△CGO中,∴△BAO≌△CGO,∴OA=OG=6,∠AOB=∠COG,∵∠BOC=∠COG+∠BOG=90°,∴∠AOG=∠AOB+∠BOG=90°,即△AO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G==12,即AC=12+4=16,故答案为:16.17.如图,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A、B、C、D正好分别在四条平行线l1、l3、l4、l2上.若从上到下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是2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0cm2.【解答】解:作EF⊥l2,交l1于E点,交l4于F点.∵l1∥l2∥l3∥l4,EF⊥l2,∴EF⊥l1,EF⊥l4,即∠AED=∠DFC=90°.∵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C=90°.∴∠ADE+∠CDF=90°.又∵∠ADE+∠DAE=90°,∴∠CDF=∠DAE,在△ADE与△DCF中,,∴△ADE≌△DCF,∴CF=DE=2.∵DF=4,∴CD2=22+42=20,即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0cm2.故答案为:20.18.如图,将正方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的坐标为(1,),则点C的坐标为(﹣,1).【解答】解:如图作AF⊥x轴于F,CE⊥x轴于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A=OC,∠AOC=90°,∵∠COE+∠AOF=90°,∠AOF+∠OAF=90°,∴∠COE=∠OAF,在△COE和△OAF中,,∴△COE≌△OAF,∴CE=OF,OE=AF,∵A(1,),∴CE=OF=1,OE=AF=,∴点C坐标(﹣,1),故答案为(﹣,1).19.如图,正方形ABCD中,∠EAF=45°,连接对角线BD交AE于M,交AF于N,若DN=1,BM=2,那么MN=.证明:DN2+BM2=MN2.【解答】解:如图,延长CB到G,使BG=DF,连接AG,在AG截取AH=AN,连接MH、BH,∵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CD=AD,∠BDC=∠ABD=45°,∠BAD=∠ADF=∠ABE=∠ABG=90°,在△ABG和△ADF中,,∴△ABG≌△ADF(SAS),∴∠BAG=∠DAF,∠AFD=∠G,AF=AG,∴∠GAE=∠BAG+∠BAE=∠DAF+∠BAE=∠BAD﹣∠EAF=90°﹣45°=45°=∠EAF,在△AMN和△AMH中,,∴△AMN≌△AMH(SAS),∴MN=MH,∵AF=AG,AN=AH,∴FN=AF﹣AN=AG﹣AH=GH,在△DFN和△BGH中,,∴△DFN≌△BGH(SAS),∴∠GBH=∠NDF=45°,DN=BH,∴∠MBH=∠ABH+∠ABD=∠ABG﹣∠GBH+∠ABD=90°﹣45°+45°=90°,∴BM2+DN2=BM2+BH2=MH2=MN2.当DN=1,BM=2时,12+22=MN2,∴MN=,∵MN>0,∴MN=.故答案为:.20.菱形ABCD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0,),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D→A→B→…的路径,在菱形的边上以每秒0.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移动到第2014秒时,点P的坐标为(,﹣).【解答】解:∵A(1,0),B(0,),∴AB==2.∵点P的运动速度为0.5米/秒,∴从点A到点B所需时间==4秒,∴沿A→B→C→D→A所需的时间=4×4=16秒,∵=125…14,∴移动到第2014秒和第14秒的位置相同,当P运动到第14秒时,如图所示,作PE⊥AC于E,PF⊥OD于F.可得=,∴PA=PD,∴P(,﹣)故答案为:(,﹣).21.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C=1,BC=2,P为斜边AB上一动点.PE⊥BC,PF⊥CA,则线段EF长的最小值为.【解答】解:连接PC,∵PE⊥BC,PF⊥CA,∴∠PEC=∠PFC=∠C=90°,∴四边形ECFP是矩形,∴EF=PC,∴当PC最小时,EF也最小,∵垂线段最短,∴当CP⊥AB时,PC最小,∵AC=1,BC=2,∴AB=,又∵当CP⊥AB时,×AC×BC=×AB×CP,∴PC===.∴线段EF长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22.如图所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a和b,如果a+b=10,ab=20,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0.【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阴影部分面积为两个正方形面积和减去空白面积,即(a2+b2)﹣﹣=(a2+b2﹣ab)=(a2+b2+2ab﹣3ab)=[(a+b)2﹣3ab];代入a+b=10,ab=20可得阴影面积为(10×10﹣20×3)÷2=20;故答案为20.三.解答题(共18小题)23.计算题:(1);(2);(3);(4).【解答】解:(1)=﹣+2=4+(2)=12﹣4+1+3﹣4=12﹣4(3)=﹣=5﹣2=3(4)=+4﹣2=6+4﹣12=6﹣824.△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且a=m2﹣n2,b=2mn,c=m2+n2,△ABC 是直角三角形吗?证明你的结论.【解答】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2+b2,=(m2﹣n2)2+(2mn)2,=m4﹣2m2n2+n4+4m2n2,=m4+2m2n2+n2,=(m2+n2)2,=c2,∴△ABC是直角三角形.25.△ABC中,BC=a,AC=b,AB=c.若∠C=90°,如图1,根据勾股定理,则a2+b2=c2.若△ABC不是直角三角形,如图2和图3,请你类比勾股定理,试猜想a2+b2与c2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答】解:若△ABC是锐角三角形,则有a2+b2>c2(1分)若△ABC是钝角三角形,∠C为钝角,则有a2+b2<c2.(2分)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证明:过点A作AD⊥BC,垂足为D,设CD为x,则有BD=a﹣x(3分)根据勾股定理,得b2﹣x2=AD2=c2﹣(a﹣x)2即b2﹣x2=c2﹣a2+2ax﹣x2.∴a2+b2=c2+2ax(5分)∵a>0,x>0,∴2ax>0.∴a2+b2>c2.(6分)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证明:过B作BD⊥AC,交AC的延长线于D.设CD为y,则有BD2=a2﹣y2(7分)根据勾股定理,得(b+y)2+a2﹣y2=c2.即a2+b2+2by=c2.(9分)∵b>0,y>0,∴2by>0,∴a2+b2<c2.(10分)26.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AH⊥MN于点H.(1)如图①,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请你直接写出AH与AB的数量关系:AH=AB;(2)如图②,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1)中发现的AH与AB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写出理由,如果成立请证明;(3)如图③,已知∠MAN=45°,AH⊥MN于点H,且MH=2,NH=3,求AH的长.(可利用(2)得到的结论)【解答】解:(1)如图①AH=AB.(2)数量关系成立.如图②,延长CB至E,使BE=DN.∵ABCD是正方形,∴AB=AD ,∠D=∠ABE=90°,在Rt △AEB 和Rt △AND 中,, ∴Rt △AEB ≌Rt △AND ,∴AE=AN ,∠EAB=∠NAD ,∴∠EAM=∠NAM=45°,在△AEM 和△ANM 中,,∴△AEM ≌△ANM .∴S △AEM =S △ANM ,EM=MN ,∵AB 、AH 是△AEM 和△ANM 对应边上的高,∴AB=AH .(3)如图③分别沿AM 、AN 翻折△AMH 和△ANH ,得到△ABM 和△AND , ∴BM=2,DN=3,∠B=∠D=∠BAD=90°.分别延长BM 和DN 交于点C ,得正方形ABCD ,由(2)可知,AH=AB=BC=CD=AD .设AH=x ,则MC=x ﹣2,NC=x ﹣3,在Rt △MCN 中,由勾股定理,得MN 2=MC 2+NC 2∴52=(x ﹣2)2+(x ﹣3)2(6分)解得x 1=6,x 2=﹣1.(不符合题意,舍去)∴AH=6.27.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 ∥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EF≌△DEB;(2)证明四边形ADCF是菱形;(3)若AC=4,AB=5,求菱形ADCF的面积.【解答】(1)证明:①∵AF∥BC,∴∠AFE=∠DBE,∵E是AD的中点,AD是BC边上的中线,∴AE=DE,BD=CD,在△AFE和△DBE中,,∴△AFE≌△DBE(AAS);(2)证明:由(1)知,△AFE≌△DBE,则AF=DB.∵DB=DC,∴AF=CD.∵AF∥BC,∴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AD=DC=BC,∴四边形ADCF是菱形;(3)连接DF,∵AF∥BD,AF=BD,∴四边形ABDF是平行四边形,∴DF=AB=5,∵四边形ADCF是菱形,∴S菱形ADCF=AC▪DF=×4×5=10.28.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PA=PE,PE交CD于F.(1)证明:PC=PE;(2)求∠CPE的度数;(3)如图2,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时,连接CE,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AB=BC,∠ABP=∠CBP=45°,在△ABP和△CBP中,,∴△ABP≌△CBP(SAS),∴PA=PC,∵PA=PE,∴PC=PE;(2)由(1)知,△ABP≌△CBP,∴∠BAP=∠BCP,∴∠DAP=∠DCP,∵PA=PE,∴∠DAP=∠E,∴∠DCP=∠E,∵∠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E,即∠CPF=∠EDF=90°;(3)在菱形ABCD中,AB=BC,∠ABP=∠CBP=60°,在△ABP和△CBP中,,∴△ABP≌△CBP(SAS),∴PA=PC,∠BAP=∠BCP,∵PA=PE,∴PC=PE,∴∠DAP=∠DCP,∵PA=PC,∴∠DAP=∠AEP,∴∠DCP=∠AEP∵∠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AEP,即∠CPF=∠EDF=180°﹣∠ADC=180°﹣120°=60°,∴△EPC是等边三角形,∴PC=CE,∴AP=CE.29.已知,矩形ABCD中,AB=4cm,BC=8cm,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垂足为O.(1)如图1,连接AF、CE.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并求AF的长;(2)如图2,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沿△AFB和△CDE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自A→F→B→A停止,点Q自C→D→E→C停止.在运动过程中,①已知点P的速度为每秒5cm,点Q的速度为每秒4cm,运动时间为t秒,当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的值.②若点P、Q的运动路程分别为a、b(单位:cm,ab≠0),已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a与b满足的数量关系式.【解答】解:(1)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CAD=∠ACB,∠AEF=∠CFE,∵EF垂直平分AC,垂足为O,∴OA=OC,∴△AOE≌△COF,∴OE=OF,∴四边形AFCE为平行四边形,又∵EF⊥AC,∴四边形AFCE为菱形,②设菱形的边长AF=CF=xcm,则BF=(8﹣x)cm,在Rt△ABF中,AB=4cm,由勾股定理得42+(8﹣x)2=x2,解得x=5,∴AF=5cm.(2)①显然当P点在AF上时,Q点在CD上,此时A、C、P、Q四点不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同理P点在AB上时,Q点在DE或CE上或P在BF,Q在CD时不构成平行四边形,也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因此只有当P点在BF上、Q点在ED上时,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PC=QA,∵点P的速度为每秒5cm,点Q的速度为每秒4cm,运动时间为t秒,∴PC=5t,QA=CD+AD﹣4t=12﹣4t,即QA=12﹣4t,∴5t=12﹣4t,解得,∴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秒.②由题意得,四边形APCQ是平行四边形时,点P、Q在互相平行的对应边上.分三种情况:i)如图1,当P点在AF上、Q点在CE上时,AP=CQ,即a=12﹣b,得a+b=12;ii)如图2,当P点在BF上、Q点在DE上时,AQ=CP,即12﹣b=a,得a+b=12;iii)如图3,当P点在AB上、Q点在CD上时,AP=CQ,即12﹣a=b,得a+b=12.综上所述,a与b满足的数量关系式是a+b=12(ab≠0).30.如图甲,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动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解答下列问题:(1)如果AB=AC,∠BAC=90°,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乙,线段CF、BD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垂直,数量关系为相等.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丙,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2)如果AB≠AC,∠BAC≠9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试探究:当△ABC满足一个什么条件时,CF⊥BC(点C、F重合除外)?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①CF⊥BD,CF=BD …(2分)故答案为:垂直、相等.②成立,理由如下:…(3分)∵∠FAD=∠BAC=90°∴∠BAD=∠CAF在△BAD与△CAF中,∵∴△BAD≌△CAF(SAS)(5分)∴CF=BD,∠ACF=∠ACB=45°,∴∠BCF=90°∴CF⊥BD …(7分)(2)当∠ACB=45°时可得CF⊥BC,理由如下:…(8分)过点A作AC的垂线与CB所在直线交于G …(9分)则∵∠ACB=45°∴AG=AC,∠AGC=∠ACG=45°∵AG=AC,AD=AF,∵∠GAD=∠GAC﹣∠DAC=90°﹣∠DAC,∠FAC=∠FAD﹣∠DAC=90°﹣∠DAC,∴∠GAD=∠FAC,∴△GAD≌△CAF(SAS)…(10分)∴∠ACF=∠AGD=45°∴∠GCF=∠GCA+∠ACF=90°∴CF⊥BC …(12分)31.如图,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中,BD=4,E、F分别是AD、CD上的动点(包含端点),且AE+CF=4,连接BE、EF、FB.(1)试探究BE与B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E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解答】解:(1)BE=BF,证明如下:∵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4的菱形,BD=4,∴△ABD、△CBD都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E+CF=4,∴CF=4﹣AE=AD﹣AE=DE,又∵BD=BC=4,∠BDE=∠C=60°,在△BDE和△BCF中,,∴△BDE≌△BCF(SAS),∴BE=BF;(2)∵△BDE≌△BCF,∴∠EBD=∠FBC,∴∠EBD+∠DBF=∠FBC+∠DBF,∴∠EBF=∠DBC=60°,又∵BE=BF,∴△BEF是正三角形,∴EF=BE=BF,当动点E运动到点D或点A时,BE的最大值为4,当BE⊥AD,即E为AD的中点时,BE的最小值为,∵EF=BE,∴EF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32.如图,正方形CGEF的对角线CE在正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CG>BC),M是线段AE的中点,DM的延长线交CE于N.(1)求证:AD=NE(2)求证:①DM=MF;②DM⊥MF.【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C,∠BCD=90°,AD=CD,∴∠MAD=∠MEN,又∵M是AE的中点,∴AM=EM在△ADM和△ENM中,∵,∴△ADM≌△ENM(ASA),∴AD=EN;(2)证明:连接FD、FN,∵CE是正方形CGEF的对角线,∴CF=EF,∠1=∠FEN=45°,又∵∠BCD=90°,∴∠DCE=90°,∴∠2=∠1=∠FEN=45°,在△CDF和△ENF中,∵,∴△CDF≌△ENF(SAS)∴∠3=∠4,DF=FN,又∵∠CFN+∠4=90°,∴∠CFN+∠3=90°,∴△DF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ADM≌△ENM,∴DM=NM,∴FM=DM,FM⊥DM.33.如图,正方形ABCD中,AC是对角线,今有较大的直角三角板,一边始终经过点B,直角顶点P在射线AC上移动,另一边交DC于Q.(1)如图1,当点Q在DC边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2,当点Q落在DC的延长线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满足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解答】(1)PB=PQ,证明:过P作PE⊥BC,PF⊥CD,∵P,C为正方形对角线AC上的点,∴PC平分∠DCB,∠DCB=90°,∴PF=PE,∴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BPE+∠QPE=90°,∠QPE+∠QPF=90°,∴∠BPE=∠QPF,∴Rt△PQF≌Rt△PBE,∴PB=PQ;(2)PB=PQ,证明:过P作PE⊥BC,PF⊥CD,∵P,C为正方形对角线AC上的点,∴PC平分∠DCB,∠DCB=90°,∴PF=PE,∴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BPF+∠QPF=90°,∠BPF+∠BPE=90°,∴∠BPE=∠QPF,∴Rt△PQF≌Rt△PBE,∴PB=PQ.3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4cm,BC=8cm,点P从A开始沿折线A﹣B﹣C﹣D以4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D边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QPBC为矩形?【解答】解:根据题意得:CQ=2t,AP=4t,则BP=24﹣4t,∵四边形ABCD是矩形,∴∠B=∠C=90°,CD∥AB,∴只有CQ=BP时,四边形QPBC是矩形,即2t=24﹣4t,解得:t=4,答:当t=4s时,四边形QPBC是矩形.35.观察探究,完成证明和填空.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顺次连接E、F、G、H,得到的四边形EFGH叫中点四边形.(1)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当四边形ABCD变成等腰梯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请你探究并填空:当四边形ABCD变成平行四边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四边形ABCD变成矩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四边形ABCD变成菱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当四边形ABCD变成正方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3)根据以上观察探究,请你总结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四边形的什么决定的?【解答】(1)证明:连接BD.∵E、H分别是AB、AD的中点,∴EH是△ABD的中位线.∴EH=BD,EH∥BD.同理得FG=BD,FG∥BD.∴EH=FG,EH∥FG.∴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填空依次为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3)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是由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关系决定的.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36.菱形ABCD中,∠B=60°,点E在边BC上,点F在边CD上.(1)如图1,若E是BC的中点,∠AEF=60°,求证:BE=DF;(2)如图2,若∠EAF=60°,求证:△AEF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证明:(1)连接AC,∵在菱形ABCD中,∠B=60°,∴AB=BC=CD,∠C=180°﹣∠B=120°,∴△ABC是等边三角形,∵E是BC的中点,∴AE⊥BC,∵∠AEF=60°,∴∠FEC=90°﹣∠AEF=30°,∴∠CFE=180°﹣∠FEC﹣∠ECF=180°﹣30°﹣120°=30°,∴∠FEC=∠CFE,∴EC=CF,∴BE=DF;(2)∵△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ACB=60°,∴∠B=∠ACF=60°,∵AD∥BC,∴∠AEB=∠EAD=∠EAF+∠FAD=60°+∠FAD,∠AFC=∠D+∠FAD=60°+∠FAD,∴∠AEB=∠AFC,在△ABE和△ACF中,∴△ABE≌△ACF(AAS),∴AE=AF,∵∠EAF=60°,∴△AEF是等边三角形.37.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分线CF于点F,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AME≌△ECF,所以AE=EF.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正确.证明:在AB上取一点M,使AM=EC,连接ME.∴BM=BE,∴∠BME=45°,∴∠AME=135°,∵CF是外角平分线,∴∠DCF=45°,∴∠ECF=135°,∴∠AME=∠ECF,∵∠AEB+∠BAE=90°,∠AEB+∠CEF=90°,∴∠BAE=∠CEF,∴△AME≌△ECF(ASA),∴AE=EF.(2)正确.证明: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N.使AN=CE,连接NE.∴BN=BE,∴∠N=∠NEC=45°,∵CF平分∠DCG,∴∠FCE=45°,∴∠N=∠EC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E,∴∠DAE=∠BEA,即∠DAE+90°=∠BEA+90°,∴∠NAE=∠CEF,∴△ANE≌△ECF(ASA),∴AE=EF.38.在Rt△AEB中,∠AEB=90°,以斜边AB为边向Rt△AEB形外作正方形ABCD,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如图1)(1)求证:EO平分∠AEB.(2)试猜想线段OE与EB,EA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写出结论并证明.(3)过点C作CF⊥EB于F,过点D作DH⊥EA于H,CF和DH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G(如图2),求证: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BAD=90°,AC⊥BD,∠ABO=∠BAO=45°,∴∠AOB=90°,∴∠AEB+∠AOB=90°+90°=180°,∴A、O、B、E四点共圆,∵OA=OB,∴∠OEB=∠OEA,即EO平分∠AEB;(2)解:AE+BE=OE.理由:如图1,延长EA至点F,使AF=BE,连接OF,∵由(1)知,∠OBE+∠OAE=180°,∠OAE+∠OAF=180°,∴∠OBE=∠OAE,在△OBE与△OAF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证明(二)
一. 等腰三角形
1. 性质:等边对等角
2. 判定:等角对等边
3. 推论:“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例1、已知: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A.30° B.45° C.36° D.72°
图1
例2、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A.30°
B.36°
C.45°
D.70°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角,求其他两角的情况。

注意:等边三角形与轴对称、中心对称的关系。

二.直角三角形(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2. 命题与逆命题
※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 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例1、如图,△ABC 中,AB=AC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AB=8,BC=4,∠A=36°,则∠DBC= ,△BDC 的周长C △BDC = . 四. 角平分线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2.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例1、如图,ABC ∆中,DE A AC AB ,, 40=∠=是腰AB 的垂直平分线,求
DBC ∠的度数。

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图形的关系
例1、如图6-2-13,在Rt△ABC 中,∠ACB =
90°,AC =BC =1,将Rt△ABC 绕A 点逆时针旋转30°后得

第3题
Rt△ADE,点B经过的路径为B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__________.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 不等关系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有且仅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
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认识“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图示
叙述语言表

x>b两大取较大x>a两小取小a<x<b大小交叉中间找
例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1
250
x a x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
是 。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x -6,x -5)在第四象限,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5
B .-3<x<5
C .-5<x<3
D .-5<x<-3
分解因式
提公共因式法(注意提负号括号里变号) 易错点点评:
(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
例1、 分解因式:x-x 5 = 。

公式法
(1)平方差公式: ))((22b a b a b a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b a b ab a +=++ 十字相乘法 易错点点评:
因式分解要分解到底.如))((222244y x y x y x -+=-就没有分解到底.
例1、已知x –3y=3,则 =
+-22
3231y xy x
第五章 分式
1、分式有意义
2、分式值为0
3、分式的乘除与加减
4、分式的综合运算(化简求值通常与不等式、不等式组、解分式方程相结合)
5、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例1、化简:b b a b a b b a b a a 22222122-÷+-+⋅- 2
22
24421y xy x y x y x y x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