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第六章_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积累 • 整合
感受 • 鉴赏
思考 • 领悟
应用 • 拓展 发现 • 创新
第三部分 一、教学建议
实施建议
(一)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 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第六章 新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 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 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 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 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一、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 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 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 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建议。
四、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 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建议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例如: · 成长记录与分析; · 测验与考试; · 答辩; · 作业(长周期作业、短周期作业); · 集体评议……
五、为课程实施提供广阔的空间
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 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 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 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 不做硬性规定。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 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从而为教材的多样 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 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 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第四章 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
第四章
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 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觃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 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经过近300名 与家的共同努力,17门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等,感受市场经济给 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历史课程标准》 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 气候不人类生产,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 惯。《地理课程标准》 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不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课程标准》
2013/8/15
10
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不现行大纲的比较 二、《生物课程标准》不《生物教学大纲》的比较
见资料
2013/8/15
11
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不现行大纲的比较
三、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的思考
◘ 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 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 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加强化学不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降低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配平、浓度计算等)的要求。《化学课程标准》
2013/8/15
8
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不现行大纲的比较 一、框架结构比较
(二)、 主要特点 3、改善学习方式
组织学生拟定调查提纲,对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长辈进行访谈,并 在课埻上交流、讨论,认识这段历史的原因及危害。《历史不社会课程标 准(二)》 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 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生物课程标准》 分组调查一个民族丌同地区的艺术,并将艺术形式不该地区的建筑、 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全班分享调查结果。《艺术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精)
好的教学:第一条,除了知识传授之外,必须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yǐn fā)学生的思 考;第二条,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二十一页,共25页。
7. 刻画(kèhuà)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哪些? 刻画(kèhuà)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有哪些?
第五页,共25页。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fāngmiàn)具体阐 述:
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jǐ h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十八页,共25页。
4.什么是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 标是从哪几个方面阐述的?
“使学生获得怎样的数学”,“学生学完这 些数学能够做什么”,这就是教学目标。因此,教 学目标是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达到(dá dào)的理想状态。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更是数 学教学设计的起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 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的。
第十二页,共25页。
(四)呈现(chéngxiàn)内容的素材贴近学生 现实
1.生活现实(xiànshí) 2.数学现实(xiànshí) 3.其他学科现实(xiànshí)
第十三页,共25页。
(五)教材内容设计(shèjì)有一定的弹性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98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98(总分100, 做题时间60分钟)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SSS_SINGLE_SELA监控策略B计划策略C调节策略D努力管理策略分值: 2.5答案:D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D项努力管理策略属于资源管理策略。
2.(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SSS_SINGLE_SELA课程设计B课程标准C教科书D课程计划分值: 2.5答案:B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见者易,学者难。
”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SSS_SINGLE_SELA练习B示范C言语指导D反馈分值: 2.5答案:A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4.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系统科学总结了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是( )(青岛)SSS_SINGLE_SELA《农政全书》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经》分值: 2.5答案:C5.被苏格拉底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的是( )(青岛)SSS_SINGLE_SELA马拉松之战B特洛伊之战C俄国十月革命D海湾战争分值: 2.5答案:B6.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 )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SSS_SINGLE_SELA拘留B有期徒刑C拘役D无期徒刑分值: 2.5答案: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7.提出顿悟说的是( )(淄博市直)SSS_SINGLE_SEL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分值: 2.5答案:A苛勒提出了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顿悟说)。
地理课程标准新在何处
地理课程标准新在何处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蕴涵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意义四个部分。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新在哪里?1.基本理念新1.1 强调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以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其内涵包括:(1)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增强学生自我生存能力的地理知识或技能;(2)学习在生活中所需的科学知识。
1.2 强调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
1.3 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多元的地理学习方式,重视地理研究性学习,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取适合学生的策略和模式,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认识条件,采取合适的学习方式与方法。
1.4 强调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倡导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分科优势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据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
第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各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各学科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各学科都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从而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
这次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看法坚持了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统一性、规范性。第二,主动性第三,学生具有“未完成性”。
课程内容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几个方面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几个方面?具体内容有哪些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 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高中政治新课标“新”在哪里
中课标%&编者按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020年,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小学课程体系,教育部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新时期普通高中的课程实施和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高中课标解读》栏目,从不同视角对高中新课标进行解读,高中教新课标的变化,并通过与新教材的链接,将新课标的新思想、新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高中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本栏目的作者群体是河南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师生。
河南大学是国家首批立项的卓越教实施,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方面具有范和引领作用&本期刊出的高中政治和语文两科的新课标解读,由河南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教育学科负责人,河南大学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负责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曾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和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理论组组长。
高中政治新课标!新"在哪里主持人: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化较多&那么,与2017年的课程标准相比较,2020年的修订版在思想理念层面有哪些突出的变化?张婷玉(河南大学卓越教师班):2020年修订版新课标中思想理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更新了指导思想。
2020年修订版新课标更加注重政治性和时代性。
在前言开篇部分,将2017年版中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修订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人、开发人、培育人、造福人为?,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的教育”,明确了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方向。
数学新课标培训资料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资料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各个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
各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掌握程度, 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目标的确立、方法的选择, 也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 最终影响到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从体例结构、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了修改。
主要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例与结构的调整。
在保持《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体例不变的前提下, 在结构上做了以下调整。
(1)重新撰写“前言”在“前言”部分重点阐述了《标准》的指导思想、意义与功能。
明确了《标准》应以《义务教育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依据。
明确了《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在前言中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还特别强调了“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在提高公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进一步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完整性, 《课程标准》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整合, 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 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增加了课程目标中的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 这些行为动词分为两类, 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 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 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课程标准》将这些行为动词和相关的同义词的解释统一列入附录, 同时将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中的“实例”也统一列入附录中, 分别形成附录1和附录2。
课程标准概述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概述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是关于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前言:叙述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
2. 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学习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
3. 内容标准:这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
4. 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
5. 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等。
这些部分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提供了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8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8(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2015.河北石家庄】由政府部门制定的、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各学段各学科统一要求的指令性文件是( )。
A.教材B.课程标准√C.教师参考书D.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解析:2.【2015.辽宁特岗】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目的、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 )。
A.课程内容B.课程标准√C.课程资源D.课程体系解析: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教材编写作出一些指导和建议。
故选B。
3.【2013.山东省属】作为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程及其方法的课程文本是( )。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材D.课程表解析: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4.【2015.重庆江津】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显著差异是课程标准确立了( )。
A.操作性目标B.过程性目标C.体验性目标√D.知识性目标解析:解析:确立体验性目标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显著不同。
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2014.山东邹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国家课程方案和( )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具体可行,不盲目追求教学进度。
A.课程标准√B.教学计划C.家长D.学生解析:解析: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符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具体可行.不得盲目追求教学进度。
2023中小学教学领域最热的13个研究热点
2023中小学教学领域最热的13个研究热点教学热点一:新课标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新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教学的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保障。
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注重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
课程结构上更加注重均衡性、选择性、综合性,课程实施上更加注重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课程评价上更加注重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
教学热点二: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文化底蕴、学习能力、自主发展、社会交往等方面。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教学热点三: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业设计应该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教学热点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学与评价相互融合,通过评价促进教学,通过教学促进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多元的,包括测试、作品评价、口头表达、自我评价等。
教学热点五: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是一种基于课程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法。
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单元内各课之间的联系,注重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科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通过大单元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3.12易错题--1课程基本理论2
1、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A. 课程计划B. 教学计划C. 教科书D. 课程标准答案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课程计划是课程安排的整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基本组成部分:a.学科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 学科课程B. 综合课程C. 活动课程D. 隐性课程答案解析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或经验学习、学生中心课程,主要由美国杜威提出,杜威主张打破学科教学,提出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学习内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即来源于此。
学科课程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
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3、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 逻辑性B. 系统性C. 简约性D. 实践性答案解析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
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学科课程最大的特点。
课程标准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标准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对话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教的目标,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导学生形成学的目标。
但是,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并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创建的关系。
评价一节课,首先要看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并且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认知规律。
同时,课程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施。
首先,课程标准是对教学所要达到的程度的一般的、基本的规定,教师在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因学生而异,将其转化为适合具体班级和具体学生的目标,建立一个多层次目标体系。
其次,由于课程标准建立在对学生已有水平的假设之上,因此,教学目标就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因“生”施教,建立一种教学补充目标,帮助学困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如果教学目标仅仅是课程标准的简单移植,那么就会忽视课
程标准所隐含的对学生水平的假设,形成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异质性关系和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谢谢!
54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 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概述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2
一、课程标准概述
3Leabharlann (一)课程标准及作用1.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
• 文化传承与理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 审美体验:健康的审美情趣。
15
2.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
• 生活为核心:注重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 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
• 人文内涵与价值取向:关注生活语文课程丰富 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 感染作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适合的课程 内容。
49
3.布置作业 • 有助于目标检测。 • 有助于练习巩固。 • 有助于促进后续学习。
50
(五)评价教学成效
• 针对教学目标,评价成效 • 反馈,调整目标,规划新的目标。
51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的使用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
•合理使用教材 Ø厘清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内在关联 Ø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文本、图片、练习 Ø依据学情,适当调整:扩充/充实、简化/降低 •关注系统性与科学性。
•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16
3.倡导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 • 以学生为本。 • 为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语
言文字学习创造条件。
17
4.注重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相结合 • 关注个体差异 • 关注功能改善 • 关注支持策略和辅助技术应用。
18
(三)课程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
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 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30个理论问题参考答案
30个理论学习问题参考答案1. 课程标准的作用是什么?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2.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4. 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五大一级主题是如何确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确定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规定了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是什么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什么的基本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指对于某一学科、专业或者课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确定的目标要求和达成这些要求的基本途径的规定性文件。
它是教育部门制定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的指南。
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育公平,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首先,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求的规定。
它明确了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或者专业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要求是由教育部门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发展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而确定的,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其次,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规定。
它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传授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通过课程标准,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课程标准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
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时,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这样可以保证学校的教学工作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要求,保证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最后,课程标准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的依据。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纲领性文件,它对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和评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断完善和提高课程标准,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由哪几部分构成?谈谈你对课程标准的看法?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各部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术语解释、案例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教学课程标准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的理念,在目标体系、内容结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对这些变化如何理解与认识,并且如何将新的理念与目标付诸实践,是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1、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
《大纲》注重知识传授,看重的是“基础与基本技能”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而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可见,新课程标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
2、更加密切联系实际。
所谓“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必然应当服务于生活。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会使数学脱离生活,变得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中对这一方面也做了强调,例如:倡导引进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习符合时代特点的数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如:计算器、计算机的引入。
从一年级的教学目标来看,新课程标准增加了估算能力的训练,比如出示一些草莓,让学生猜大约有多少?再实际数一数,这样的估算练习让学生体验了数学是可以用到生活中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积累经验,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倡导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大纲》更多是要求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学生大多通过死记硬背等机械的方法进行学习。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在经历、体验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评价的革新。
《大纲》中只涉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与评定,与之比较,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就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
新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这样的评价真正发挥了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中的革新,真正体现了学生本位,使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者教师是学生学生的组织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教师是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的协调者三、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分别指的是什么?三者关系如何,联合实际运用。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的学习。
自主学习完整的含义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自己现有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能力特长基础之上进行的学习;二是在完成普遍的教学要求之上,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扬长避短,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进行学习;三是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和建立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四是在学习实践中注意修正、调整、总结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同学们之间进行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的学习。
合作学习完整的含义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和互动;二是积极承担在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三是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四是对于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分工;五是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课程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或科学钻研的情景,通过学生自觉、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学习方式,他是一种体现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完整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主动性、独特性、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二是探究性学习往往借助于试误性的经历和探究过程,而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三是探究性学习注意在试误经历中逐渐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自己的意志品质。
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和强烈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人为割裂开。
自主学习是前提,是基础;合作学习是形式,是学习的外显;探究学习是学习的深化研究。
更多的要靠老师和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和摸索。
具体做法:1.搭建和谐师生的关系,创建民主课堂。
①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变一言堂为多言堂。
②出发点为了学生,(通过改革让学生受益),多鼓励学生。
建立鼓励学生的评价机制。
③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尤其是同暂时落后学生的沟通尊重学生赋予学生发言勇气。
④逼迫学生发言。
2.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挖掘集体合作的力量。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与人合作的技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人合作的精神得到加强,使学生从被动、封闭、沉闷的政治课堂中解放出来。
乐学、会学、善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这种精神的培养主要通过完善评价机制来完成;通过学习习惯的培养来完成。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战略工程,他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它关系到学生能不能适应21世纪国家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系到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程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学生可塑性很强,要抓住关键期,尤其在初期要提高质量要求。
②要持之以恒,把培养习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③加强监管和引导。
把课堂教学的流程乡学生展示,要求学生完成的环节有检查、有评价、有奖励、有惩罚。
对学生完成的环节要加强方法引导。
四.课程——现状、问题和思考应该是怎样的?评价内容——仍然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交互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五.三级课程管理,什么事校本课程?结合实习作评价?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把关于新课程改革研究(主要是新课程的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解决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教育者(主要是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一种研究活动。
(二)校本课程开发1、是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2、是一种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认为其实质是要求教育制度内权利和资源的重新分配,强调的是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重要地位。
由此界定为:3、是课程变革的一种新的模式4、是学校特色构建的一部分5、是国家课程开发的一种补充课程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动因:与时俱进是课程改革的普遍规律、课程改革是应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国际竞争、人类生存发展面临困境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视野、课程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途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2.新课程改革的条件:素质教育思想成为人们的共识、课程改革是国家的意志和行为、国际课程改革做法提供了借鉴、全国课程改革试点提供了经验、师资队伍得到了全面培训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现状(一)素质教育“上热下冷”1、潜在的升学压力: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未能减轻学生的压力。
2、素质教育演化为兴办特长班与兴趣班。
“一刀切”切掉了民主和自由,留下了强制、专制和压抑(如有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会下一种棋、学会一种乐器)。
3、素质教育的困难:教育经费不足;社会大环境不利于教改的实施;教师的素质普遍较低;现有的教材陈旧;很难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等等。
(二)课程发展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三)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不合理1、课程结构偏重于基础课程2、课程内容繁、难、偏、旧。
3、“用教材教”的需要与“教教材”现实的矛盾。
(四)课程评价过分强调选拔功能(五)教师总体素质难以满足教改要求1、教师综合素质不高2、师生关系不平等。
3、教师缺乏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豪感,仅作为谋生手段。
4、学校的校风不正,对教师缺乏管理,易于引发教师的不良行为。
一、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特点(一)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提高以日本为例——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瑞士把对学生知识的教育、能力培养、品格与人格的陶冶作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在编写教材和课程教学法的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科发生联系,并对学生实施多种训练,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平衡、协调发展以及完美人格的形成(三)注重学生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新加坡政府提出“办重思考的学校,培养好学习的公民”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
教育改革计划提出要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不拘泥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创新教育,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五)强调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美国的世界观教育要求教师在教授科学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世界的可认知性,科学设想是知识变化的原因,科学知识既具有持久性也有着不定性,科学不能为所有问题提供完整答案,需要预见与验证,科研需要要遵循道德规范等二、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一)课程个性化:培养有个性的人(二)课程信息化: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三)课程综合化:建立相邻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科共同发展(四)课程职业化: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课及其与普通教育课程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