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和计算 机 等. 这些 课程 的技 术与方 法都 会在生 物学 的研究 领域 中找 到恰 当的结 合点 , 生物 学技术 与方 法 的进 步离 不开其 他 自然科 学 的发展 , 生物学 理论
的研究 也离 不开其 他学 科 的参与 . 数理 化等学 科 与
生 物 学 相 互 交 叉 , 互 渗 透 , 当 前 生 物 学 发 展 的 相 是
摘 要 :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已经 成 为 高等 教 育界 共 同 的 价 值 追 求 . 章从 专 业 培 养 目标 、 程 体 系建 设 、 学 改 培 文 课 教 革 和 “ 、 、 ” 作 教 育 等 方 面 阐 述 了生物 科 学 专业 创 新 型 人 才培 养 模 式 . 产 学 研 合
2 课 程 体 系 建 设
21 理论 课程教 学体 系 .
2 1 1 人 文 社 科 类 课 程 ..
食、 资源 、 康等 与 人 类生 存 和 发 展 密切 相 关 的诸 健
多重 大社会 问题 的解 决 , 希望 于生物 科学 与生 物 寄
技术 的进 步. 时 , 物科学 中的一些 基本 问题 , 同 生 如
第 2 7卷 第 5期
阮先 乐 , : 等 生物 科学 专业 创新 型人 才 培养模 式 的思 考
9 3
专业 , 物工程 类 的生 物 工 程 专 业. 个 专 业 的 学 生 三 科定 位和 培养 目标 各不 相 同 , 中生 物科 学专 业 是 其 理科 办学 专业 , 养 基 础 研 究 型 人 才. 培 围绕 这 个 培
1 生 物 科 学 专 业 人 才培 养 目标
通过各 种教 育教 学活动 培养 学生德 、 、 、 智 体 美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一、培养目标与规格本专业面向山东半岛区域医药行业,培养适应现代药品生产企业生产一线岗位需要的,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药物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工艺管理等相关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药品生产,质量检控、基层生产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能力(一)专业基本情况围绕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需要,根据青岛市生物制药人才需求调研,于2017年在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的基础上,设立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制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22年根据国家新专业目录改为药品生产技术在校生规模:目前本专业在校生243人,其中:2019级87人;2020级83人,2022级86人。
(二)课程体系建设(1)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通过参加山东省药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建设,进行企业调研,对生物制药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并经过系统的总结、归纳、提升,最终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转化到学习领域而进行构建。
在课程体系开发中,遵循“确定专业所面对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核心能力归纳——学习领域开发”这样一条逻辑主线。
开发过程中,从专业服务的岗位(群)工作任务调研入手,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构成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典型的工作任务与设置的课程举例,见下表:(2)递进式培养模式药品生产技术专业面向青岛市生物医药、蓝色海洋经济产业,以专业能力、专业素质、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实施“三段两化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三段即为通识教育、联合培养、顶岗实习三段递进式培养;两化即为教学实境化、课程项目化;一贯制即为专业导师三年一贯制全面指导),以混合式教学为教学模式,将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素质训练作为双向提升途径,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专业素质、职业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一、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两课”、形势与政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学生社团、研究与创新小组、勤工俭学、社会调查、顶岗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将自己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为学生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型应用人才。
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推行“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立项建设以来学生发表论文情况立项建设以来学生参加科技研究与开发、社会实践等情况立项建设以来学生获校级以上各类奖励和竞赛情况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统计表3、职业技能水平多渠道积极开展学生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认证工作,为学生提供了CAD考证、钳工、电焊工、维修电工、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机电一体化中级工的考证。
许多学生毕业时获得二个甚至多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近三届毕业学生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平均达98%以上,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统计表4、就业与社会评价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就业率高,并且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在我院各毕业专业中名列前茅。
根据对2016年至2020年共五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满意率94.4%(其中优秀率58.4%,良好率36.0%),基本满意率4.5%,不称职的为0。
近四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摘要: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涵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以生命科学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高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行业需求与人才供需匹配、校企合作与人才培训、教学质量监控与提升生物技术是广义上指利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和技术手段对生命体进行解析、改造、利用和开发的学术和技术体系。
具体来说,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技术、基因工程、生态工程、环境污染控制、食品工程等多个领域。
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工业、环境保护等不同领域的技术突破,也开启了人类基因组时代和人类健康与生命科学的新时代。
因此,在当前全球多方竞争的形势下,各国都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生物技术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一、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体系。
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设立了相应的生物技术类专业,例如生物工程、生命科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等。
此外,还设立了跨学科的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环境生物学、生物传感与分析等专业。
这些专业的设立,为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选择。
然而,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生物技术综合性强,需要跨学科协同合作,在教学中需要对各领域知识的融合掌握,并且需要有一定的科研基础。
目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师资队伍和教学体系,师资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另一方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思路和内容单一、技能培养不足、创新意识欠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导致学生的毕业生产力相对较低,不适应市场需求。
生物学科建设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物学科建设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生物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生物学科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拟就生物学科的建设方案进行探讨,从现状分析、建设方案和实施措施等方面展开描述,希望能为生物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在引言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文的背景以及撰写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对当前生物学科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方案并具体阐述实施措施。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生物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有机组合,我们将全面展示生物学科的建设方案,为学科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3 目的生物学科建设方案的目的在于提高高校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学人才。
通过对现有生物学科的现状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生物学科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同时,通过建设方案的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生物学科在科研、教学和服务社会方面的发展,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正文2.1 现状分析现状分析部分: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生物体结构、功能、发育和演化等规律的学科,在现代科技和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随着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学科在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我国,生物学科在高校的设置普遍较为普及,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首先,生物学科的师资力量不够稳定,部分学校存在教师队伍短缺的情况,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其次,实验室设备和科研条件有待提升,一些学校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研究平台,限制了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
此外,生物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摘要】分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知识体系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对推动学科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知识体系建设、前沿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实践案例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分析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文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全面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将促进学科持续发展,为新一代研究者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基础知识体系、前沿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物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为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持。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DNA的发现和结构解析,人们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理解也得到了深刻的提升。
而今,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在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建设,不断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好地揭示生命的奥秘,推动生物学领域的创新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到生物体中的微观结构和功能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在医学、生物技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市场需求。
对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生物专业发展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学科之一。
生物专业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2021年生物专业的发展进行总结,分析当前生物专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2021年生物专业发展现状1.招生规模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生物专业招生规模逐年上升,2021年招生人数达到历史新高。
这得益于国家对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视,以及生物产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2.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在高校层面,生物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许多高校成立了生物学院或生命科学学院,增设了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态学等新兴专业,为培养高素质生物人才奠定了基础。
3.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我国生物科研水平取得显著成果。
在基因编辑、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领域,我国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此外,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如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等。
4.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2021年,我国生物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丰硕成果。
我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科研项目,与国外学者共同开展合作研究,推动生物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生物专业面临的挑战1.人才需求与培养能力不平衡尽管生物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人才培养能力与人才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部分高校生物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实验条件有限,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2.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生物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
然而,部分高校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人才培养缺乏创新性。
3.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生物科研需要大量经费支持,而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科研经费不足制约了生物科研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我国生物学科的发展。
三、生物专业未来发展趋势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未来,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践机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生物技术专业调查报告
生物技术专业调查报告1. 引言生物技术是一门利用生物体或生物体部分(如细胞、组织、DNA等)进行科技创新和实践的学科。
本报告通过对生物技术专业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就业前景以及专业要求等方面的情况。
2. 发展现状生物技术专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学科之一。
随着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选择进入生物技术专业学习,并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创新力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3. 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近年来,生物技术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有许多公司和组织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极大。
常见的就业出路包括生物技术公司、制药公司、研究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等。
此外,一些生物技术专业人士还选择创业,开展自己的研究项目。
4. 专业要求生物技术专业对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和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熟练掌握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
此外,良好的逻辑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是该专业所重视的。
学生还可以选择开设相关科目的选修课程,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5. 总结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就业前景广阔的学科。
随着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贡献。
对于有兴趣从事科研、创新和应用的学生而言,选择生物技术专业将会是一个有前途且有意义的选择。
以上是对生物技术专业的调查报告,总结了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就业前景以及专业要求等内容。
希望本报告能为对生物技术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
生物医药行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研究报告
生物医药行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研究报告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尤其在生物医药行业这个高技术、高风险的领域,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
生物医药行业包括了医疗器械、药品研发、生物科技等多个方面,成功的创新行为需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势在必行。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创新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该领域的专业技能要求高,对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体系不适应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素养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的生物医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递阶段,欠缺实用性和创新性。
其次,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和产业需求脱节,导致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生物医药行业创新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但科研机构的研究项目经常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异。
三、建立适应行业需求的教育体系为了解决生物医药行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我们应该优化教育体系,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首先,应该增加实践环节。
实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实践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亲身体验科技创新的过程。
其次,加强产学研结合。
学校可以与生物医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实验室,将教学和科研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积极引进海外人才除了培养本土的创新人才,还应积极引进海外人才。
海外人才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对于提升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帮助。
为了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我们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例如,可以设立创新人才项目,提供科研经费和住房补贴,吸引优秀人才回国发展。
同时,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建立与海外顶尖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关系,开展科技交流项目,促进人才的流动和合作。
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引言生物工程专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生物学、工程学、化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业概述生物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将接触到生物技术、生物化工、生物制药等方面的知识。
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生物制药、生物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生产工作。
发展现状学科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在我国被广泛认可和重视,许多高校纷纷设立生物工程相关的专业和研究机构。
这些学科和机构的建设推动了生物工程的发展,为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人才需求随着生物工程在医疗、食品、环境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急需掌握相关技术的专业人才,以推动创新和发展。
研究方向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材料等领域。
这些方向的研究都旨在应用生物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生物工程专业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
许多国际知名的学术机构和企业与我国的生物工程专业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这种合作为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也促进了生物工程的国际化。
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已逐渐引起关注。
人工智能可以加速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生物工程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相信未来生物工程专业将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推动生物工程领域的创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物工程也在致力于寻找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通过应用生物技术,如生物降解材料和生物污水处理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学科的融合生物工程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强调多学科的融合。
生物工程专业需要与生物学、化学、材料学等学科进行合作,以推动更多创新和应用的实现。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知学院)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较好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食品、环保、农业、生物制药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产业经营及其它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各方面的能力的总体要求:1、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接受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3、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从事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2、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1、具备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了解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3、较好的掌握保健食品检测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了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和初步的写作能力,达到国家教育部基本要求。
7、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三、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等五大板块。
基于CDIO理念的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CDIO理念概述 (2)1. CDIO理念的内涵与特点 (4)2. CDIO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5)三、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现状分析 (6)1. 生物工程专业发展概况 (7)2. 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挑战与机遇 (8)四、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9)1. 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11)2.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 (12)3.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3)4. 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 (15)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5)1. 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7)2.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18)3.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的实践 (19)六、效果评价与反馈 (20)1.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21)2. 社会评价与反馈 (22)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3)1.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5)2. 改进措施与建议 (25)八、结论与展望 (26)1. 探索与实践的总结 (28)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29)一、内容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工程专业在地方高校中逐渐成为热门学科。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地方高校纷纷探索基于CDIO(案例导向探究式学习)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档旨在通过对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基于CDIO 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CDIO理念进行概述,分析其在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作用。
结合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收集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证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对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和反思,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衡水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
依托地 方资源优势 ,以培养应用型人 才为 目 ,构 建特 色鲜明的以能力培 养为重心的理论教 学体 系和 以提 高技 能为 目 标 标
的实践教 学体 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才能彰显特 色,提 高竞争力,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
关键 词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4 65
科学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
“ 学高为师 ,身正为 范”。教学 的关键是教师 ,
收稿 日期 :2 1 —02 0 0 1 .8
基 金项 目:河 北省教 育厅 教育 教学研 究与 改革支 持项 目(oo4 134) 作 者简介 : 白丽荣 (9 3) 女, 16 一, 河北 武 邑人, 衡水学 院生命 科学 学院 教授 : 时丽 冉 (9 0 ) 女, 1 7 一 , 河北深 州 人, 水学 院生命 科学 学院 副教授 衡
— —
以衡水学院生物科 学专业为例 白丽荣,时丽冉 ,郭 Nhomakorabea丽,刘志华
( 衡水 学 院
生 命科 学学 院 ,河 北
衡水 03 0 ) 5 0 0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在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特色强校逐渐成为学校变革的新取向。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发挥 自身的优
势潜力 ,扬长避短 ,形成特 色,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应用型人 才培 养,科 学定位人 才培养 目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
3 ] 活 ,才 能激 发 大 学 生 的学 习 热 情 和 兴 趣 ,充 分 发 挥 他 境 [。鼓 励 教 师 进 行 教 学 改 革 , 精 炼 教 学 内 容 , 采 取 们 的 学 习 主 动 性 。 因此 ,优 良的 教 学 质 量 保 障 体 系 是 灵 活 多样 的 教 学 方 法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与 以师 资 队 伍 建 设 为 核 心 的 。 近 几 年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通 过 创 造 性 , 努 力 培 养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能 力 和 创 新 思 维 能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究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究在当今社会中,人才是任何行业都需要的一种资源。
在各个领域中,无论是工程技术、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还是其他科学领域,都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来推动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因此,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一直都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基础。
在如今的经济和科技环境中,要想更好地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因此,如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加强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加大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投入,并逐步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开设线上课程、实行双证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并提供更多的奖学金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高校还可以与产业界、政府部门等组织进行合作,搭建更好的实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二、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学科建设也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科建设是指对相关学科进行研究,制定相关学科的发展计划,并逐步完善相关的教学体系,为优秀的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在学科建设方面,高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制订出优秀的学科建设计划。
这需要学校对相关学科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可行的学科建设计划。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建设优秀的学科,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他们应该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3)建设完善的教学科研平台。
要想提高学科的研究水平,必须拥有先进的教学和科研设备,学校应加强与政府相关机构和产业界的联系,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4)鼓励学生参与学科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对学科建设的认识,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学科背景,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建设情况 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专业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高科技、创新等领域。
为了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本报告将对我国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
二、专业建设现状1. 专业设置较为合理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较为合理,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一些新兴产业和紧缺人才,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都得到了相应专业的设立。
此外,一些人文社科专业也得到了保留和发展。
2. 专业结构优化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高校近年来对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
一些低就业率、重复建设严重的专业得到了调整和撤销;一些新兴、紧缺专业得到了加强和扩大。
3. 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加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高校近年来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重视和加强。
一些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实践教学基地,如实验室、工程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三、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1.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虽然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较为合理,但部分专业仍然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
一些专业过于注重理论研究,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2. 专业设置过多、过滥一些高校为了追求规模和效益,盲目扩大专业设置,导致一些专业过于泛滥,学生纷纷选择热门专业,导致专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
3. 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不足虽然我国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重视和加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些高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一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有限。
四、专业建设对策建议1. 完善专业设置高校应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紧缺人才,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2. 优化专业结构高校应加强专业结构调整,撤销低就业率、重复建设严重的专业,加强新兴、紧缺专业的设立和培养。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作者:黄志刚,肖烨,常玮,王小立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8期黄志刚,肖烨,常玮,王小立(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摘要:新形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转型是国家对现代教育体系改革做出的尝试性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必然结果。
文章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阐述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的特点、转型与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方法论。
以南阳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剖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57-0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都是由地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其培养的毕业生大都从事中小学的教学、销售、初级技术员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形势下对高级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需求。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方向为生物学研究与应用技术,传统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到高通量组学芯片技术、基因与基因组人工设计与合成生物学等系统生物技术。
普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理论与实验技能,能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生物制药、销售和管理等工作。
因此,普通高校需要在实验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的特点转型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地方人才需求,根据自身办学领域和优势专业,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型应以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为导向。
2.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经费获取途径较少,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财政专项拨款、社会和企业捐赠以及申报的各类科研经费,与综合类重点高校相比劣势明显。
新形势下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收稿日期:2018-10-08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生物类专业定位及发展策略研究(Jf2015-11);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生物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201642yj66)作者简介:杨旸(1988-),女(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教育、招生就业方面工作。
通讯作者:吴国卿(1979-),男(汉族),安徽庐江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教育方面工作。
一、引言随着生物科技在国际科技发展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生物技术专业成为21世纪的朝阳学科,但是从安徽农业大学该专业2012—2016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却在逐年下降,并且学生就业难、薪酬低、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不断凸显,这不仅困扰着该专业的学生,也困扰着该专业的教师,更困扰着着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学校。
如何办好农林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怎样改变专业现状,为生物科技输送优质的人才成为当下该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数据采集及分析方法1.毕业生就业数据:根据安徽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初次就业率统计表分析2012—2016届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毕业生结构及毕业去向。
2.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目前工作的现状、所在公司的性质、工资收入及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性、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
通过QQ 群、邮箱等对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49份。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毕业生基本情况。
学院2012—2016届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总数为269人,其中男生157人,女生112人,男女比例为1.4∶1;政治面貌上,共青团员人数最多,共209人,占总人数的77.70%;97.03%的毕业生为汉族。
2.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去向。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去向主要集中在升学和就业两个方面。
升学分为考取研究生、出国留学两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乔守怡(✉)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33摘要:本文围绕专业设置的沿革与发展、生物学教学规模的现状与趋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定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生物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现状。
提出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面临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改革趋势。
同时,也对国内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农林院校以及师范类院校的生物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和毕业去向的作了现状分析。
关键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学校定位The Analysis of Biology Talents EducationQIAO Shou-yi (✉)School of Life Sciences,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生物学科是近20年以来发展非常迅猛的学科,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和试图改变生物为人类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
生物技术已经被公认为是21世纪初最活跃的科学领域。
随着学科的发展,生物学科人才培养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些改变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
其总的发展方向是与学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的。
但是,在2002年全国性的大学招生扩招以后,生物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及时,师资队伍不够整齐等问题,因而发生了教学质量不能全面提高,甚至部分下滑的现象。
尽管期间造成的影响一直波及到了现在,但是下滑现象已经开始得到控制,规模与效果逐步得到优化。
1专业设置的沿革与发展教育部关于专业设置一直实行着严格控制和从严审核的管理制度。
规范和科学的管理对于全国的专业教育起到了合理和有序发展的调控作用。
但是过于同质化的管理和制约,也限制了凸显学校特色和优势的发展。
所以,多年来,教育部对于专业设置也实行了分类指导和授权的管理形式。
从全国生物学专业设置的历史来看,这个发展是有效和合理的。
1991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涉及专业900多种,其中与生物学相关的有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物理学等。
当时中国被称为国际上专业设置数目最多的国家。
当时许多专业设置过细、过窄,不符合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教育部依据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理念,调整专业目录(1998年),合并缩减专业数量为635种。
生物学科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基础和技术应用角度,设置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
同时,由于生物科学领域的影响和飞速发展,也吸引了一批在发酵工程、食品、农学等领域有特长的不同类型的院校,设置了生物工程专业。
但是生物工程专业属于工学,毕竟属于生物类学科,所以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同属于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1998年以来,三个生物类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领域的建设与发展,一直都是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所在。
2012年,教育部根据学科发展与研究生培养衔接的通讯作者:乔守怡,E-mail:syqiao@DOI 10.3868/j.issn 2095-1574.2012.03.014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年9月,2(3):3–6ISSN 2095-1574CN 11-9307/R专题状况,再次修订了《专业目录》,新版专业总数由635种减少到506种,调整了部分专业的所属学科,整合、拆分、撤销、新增、更名了一批专业,使其尽可能与研究生专业目录一致。
隶属于07理学门内的0710生物类具有071001生物科学、071002生物技术、071003生物信息、071004生态学4个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列入08工学内。
近20年以来生物类专业设置的变化详见表1。
此次教育部对于专业目录的调整,在落实与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上迈出了重大步伐,加强了专业设置的自主性。
为避免“一放就乱”的现象,充分重视了“放权”之后的监管,采取了“一扩二减三加强”的措施,即扩大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数量;加强信息服务与公开、专家组织的作用、新设专业的质量管理及政府和社会对高校专业设置质量的有效监督。
2生物学教学规模的现状与趋势1998年之前,全国生物学类本科招生规模比较恒定,多年维持在2.5万人左右。
自2001年以后,生物学科的发展带动了生物学本科教育的扩大,每年招生数量逐年提高,2005年急速增至5万左右,其后由于扩招导致了师资和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扩招趋势放缓,至2010年,保持在每年招生5.1万人左右。
从近十年来在校人数的变化,可见生物类学生的规模发展现状(图1)。
由于这段时期的扩招规模较大,全国各类大学的各个学科都面临着师资队伍不足、教学资源欠缺、教育质量下滑的状况。
但是这些显现的问题很快被及时地调整,原因在于国家对师资人才的加大引进和教育经费的较大幅度的提高。
各类院校教育质量和规模趋于基本稳定。
主要表现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比率的分布上,比率比较稳定,特别是地方院校读研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这主要是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的体量加大,而国内重点大学培养的本科生数量有限,使得更多的地方院校的本科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研究生的培养体系。
重点综合高校生物专业的学生读研率高于其他各类院校,达70%左右。
其次是农林类、师范类和工科类院校,在40%左右。
地方院校的读研率平均在20%以下。
虽然地方院校考研率较低,但是由于教育部重点大学本科生规模较小,全国研究生录取总量中地方院校人数占主体(图2)。
近年来,由于扩招问题、国内外经济发展问题以及毕业生的个人职业选择等问题的交织,国内大学生就业遭遇较为困难的时期。
通过对不同类型院校的生物学本科生的就业率进行比较发现,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高校的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就业率占据明显优势,就业率表120年生物类专业设置的变迁年代专业目录1991年前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物理学1991—1997年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1998年—至今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等十二五规划071001生物科学、071002生物技术、071003生物信息学、071004生态学、083001生物工程图12001—2010年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在校人数变化4乔守怡:生物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相对较高。
其他三类高校就业率略低,但是差别不是很大。
特别是工科类高校的生物学专业学生就业率在最近几年逐年提高,已经差不多赶上综合性和师范类高校的水平。
从所有学科本科生的就业现状来看,生物学科的就业形势不是很好,但是也不像有些社会传闻和网站传播的那样艰难。
特别是在传统的理科系统中,属于正常的就业率。
生物类专业是国家设立的相对成熟的专业,在办学历史、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国家依然保持和发展的专业,生物学是国际普遍重视发展和提升的重要研究和应用领域。
生物学类专业是培养目标明确、教学体系完整、管理规范合理的专业。
生物学专业是毕业生面向社会适用面广,用人单位反馈良好,毕业校友卓有成效的专业。
至于生物学类专业本身由于扩招问题、办学资源问题、课程体系问题以及国家经济结构发展等问题导致的目前出现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生物学专业的问题。
生物类专业是否属于“红牌警告”专业需要更多时间的考察。
3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定位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增长极”,然而在物质财富迅速积累的同时,中国也正在付出巨大的增长代价: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以及较高的税收负担和较低的福利水平等,公平与平等是所有人的期盼与欲望,当这些都不尽人意的时候,将动摇人们幸福的基础。
大学在其中应该承担更多的人才培养的职责,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国家需求的人才,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之下,促进国家的改革和发展。
在大学教育中,让更多的人才培养要素流动起来,培育制度化改革的管理人才,培育极端环境下善于发展的人才,培育建立新型高技术含量的企业人才,以及支持和辅助国家科学发展的基础研究型人才是我国大学教育亟待实现的重要职责。
大学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知识和素养,具有发展的能力。
如果一所高校的学生在考研或者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屡屡失败,以至于很难找到个人生存的空间。
如果大群的毕业生与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力竞争同样的工作岗位,这是大学没有尽职,还是学生无能,还是本来也可以如此?假如这样的事例开始不断增大,这是学生个人的失败还是学校的教育的失败?如果百千万的毕业生都以报考公务员作为就业的首选岗位,那么这是学校的问题,还是社会问题,还是体制的问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个持续变化的需求,如何评价和应对当前学生就业难与大学教育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更深一步地探索。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图2各类别高校生物类专业学生读研率比较图3各类别高校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就业率比较乔守怡:生物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分析5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应是高等学校始终不变的中心任务。
近年来由于对人才培养的职责认识模糊,以及各种不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制度,高等学校“树人育才”百年大计的中心任务被弱化和边缘化了。
不重视学校历史的学校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学校,没有培养出杰出校友的学校是没有声誉的学校,没有校友愿意回报的学校是不值得尊重的学校,不值得学生怀念的教师是失败的教师,教学是大学始终不能改变的中心任务。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终身职责,历史赋予了教师这个职责,这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信任。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能够淡薄一点功利思想,能够心有一点精神的追求,能够付出毕生精力,为国家培养一代学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贡献。
教师应该通过这一经历,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建自己的辉煌,赢得学生的尊重。
(责编潘超)6乔守怡:生物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