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练习: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

高一历史练习: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

一、选择题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解析:回忆教材中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同时结合题干可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的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古代农业经济特点。

答案: B2.2011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

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里的“耒耜”是指()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祭坛礼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耒耜是原始社会出现的松土工具,它们的出现,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答案: A3.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可知,中国人的生活中牛占据重要地位,并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这与中国是农业社会,牛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有关,故选D项。

A、B、C三项与材料没有因果关系,均排除。

答案:D4.“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

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保守B.精耕细作C.领先世界D.艰难脆弱解析:这里主要阐明小农经济落后性及农民容易满足,而没有涉及生产工具。

答案: A5.右图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先进的纺织技术解析:通过图片观察既有曲辕犁又有纺车,此题应该理解为考查的是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

答案: C6.由成龙主演的《神话》让我们一睹秦朝兵马俑的风采。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训练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础达标]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特点2.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

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千耦其耘3.右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

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耕犁构造定型B.耕作技术日趋完善C.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D.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4.钱穆《国史大纲》中指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此田亩最有可能是()A.天子赐予的井田B.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C.租种的诸侯土地D.因军功而受赏的土地5.观察下图所反映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对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精彩描写B.表明封建统治者无情地剥夺农民的劳动果实C.说明地主对农民无情的盘剥D.体现当时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发展[能力提升]6.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7.下图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这种经济形式()①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指出:“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一课三测: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含解析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记一记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结构填一填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答题术语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关键的作用。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推动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土地过度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

3.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辨一辨1。

如何辨析生产工具的演变?(1)从材质方面:木、石、骨→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

2.怎样正确理解“耕作方式"的内涵?“耕”指的是农田的开垦技术及方式和农业工具的发明与使用方式,而“作”应包括农业的经营技术模式。

此外,“耕作”还应包括农业的组织经营方式.3.“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是什么?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社会属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辨析体会研一研1。

耕作方式的变化史料一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史料二史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意义。

[提示]变化:原来用作祭祀的牛,开始用于田间耕作;汉代改进并进一步推广耕犁技术,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使得耕犁技术得以完善.意义:推动了我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发展。

2.耕作技术的进步史料《吕氏春秋》:“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帘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时A.田园生活自然祥和B.商品经济发达C.自耕农经济脆弱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3.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A.封闭性B.分散性C.脆弱性D.连续性4.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人民户口百倍于前。

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

以下各项对材料和下图理解不正确的是开荒执照A.农具的革新推动了荒地开垦B.垦荒活动需要得到政府许可C.清朝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D.垦荒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5.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统治者“不抑兼并”6.中国秦朝因长城和兵马俑而名满世界,这些举世闻名的工程得以完成的基本条件是A.繁多的赋税B.沉重的徭役C.苛刻的兵役D.土地兼并7.“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这里的“它,,是指A.都江堰B.坎儿井C.郑国渠D.隋唐大运河二、材料分析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同步练习:专题1 课时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同步练习:专题1 课时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时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点一“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农作物:________和水稻。

(3)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________,教民耕作。

(4)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先民们的农耕实践。

2.农业的地位(1)农耕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

知识点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1)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________技术和铁制工具。

(3)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②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及播种工具________出现。

③东汉: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

2.评价(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知识点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________,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____________。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________。

①内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②破坏:贵族官僚地主利用各种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农民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

2.土地兼并(1)原因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土地买卖。

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2)表现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的方式剥削农民。

②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影响①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②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出现民众暴动。

(4)结果①地主阶级: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一: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一: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 )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答案:A。

题干材料“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故选A项。

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不符,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是奴隶社会的产物,D项错误。

2.《战国策》记载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这段记载反映了( )A.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B.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C.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D.秦国统一六国成为其时民心所向答案:A。

据题干材料“秦以牛田,水通粮”可知,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这段记载说明秦国已经使用牛耕技术,故A项正确3.《管子·海王篇》说,大致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相当的时期,齐国耕者必有“一耒(古代播种工具),一耜(翻土工具),一铫(除草工具)”。

该文献印证( ) A.耒耜是春秋时期主要的农具B.春秋时期是农业发展转型期C.齐国农业耕作工具相对齐全D.铁制农具已在齐国推广开来答案:C。

题干未列出耒耜与其他农业工具的比较,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出现,这是此时农业发展的标志,题干中未提及,故B项错误;由题干中耕者必有播种工具、翻土工具、除草工具,可以看出齐国农业生产工具相对齐全,故C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铁制农具,故D项错误。

4.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答案:D。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共26页文档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共26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1·1中国古代 的农业经济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卷:专题一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卷:专题一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广西南宁三中月考)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

……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

”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

由此可以看出( )A.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C.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2019·全国卷Ⅲ)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3.(2018·湖南创新中学月考)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该观点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落后性B.具有再生性C.具有脆弱性D.具有稳定性4.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分散性D.脆弱性5.商朝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卜问年岁丰欠与求年(求丰年)的记录,如云“贞求年于岳”“求年于大甲十牢祖乙十牢(用十组猪牛羊祭拜大甲,用十组猪牛羊祭拜祖乙)”。

此类现象主要表明( )A.商代社会生产有浓厚的迷信色彩B.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起源较早C.商代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高D.农业是商朝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6.(2018·山西太原五中检测)西周初年,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卿大夫为四,士为二。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测试题(word)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测试题(word)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单选题1.乾隆元年修订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订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

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 )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2.《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稿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 )A.当政者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3.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 )A.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4.“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节俭…….甚至他们穿的衣服都完全是以前他们祖先所穿过的。

这就是说,他们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外,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

”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 )A.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C.吝啬守财的社会心态D.精耕细作的劳动结果5.《诗经·周颂·载麦》中记载“载艾载柞,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祖隙祖胗”;《礼记·月令》也有记载“命农计耦耕事”。

这说明当时农业生产( )A.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B.使用耦犁进行耕种C.开展精耕细作的农业D.进行集体耕作6.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塞,少种多收。

”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人地矛盾的显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7.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测试: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测试: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单选题1.自从秦国商鞅变法后,“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则父在而子分居,财产独立”就成为习俗,汉代以后一直通行“兄弟均分遗产”,由此内生为千百年来中国家庭的一种制度文化。

该制度文化存在的主要意义是A.推动了男女平等观念的逐步形成B.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解决了传统家庭内部复杂的矛盾D.促进了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2.据学者研究,直到唐朝,穷民一直被称作“贱民”或“奴婢”,是一种“私”现象。

可是到了宋代,基本上全部作为佃户良民登记。

这表明A.宋朝彻底废除了奴婢制度B.自耕农家庭得到政府保护C.经济繁荣促进人口增长D.赋税减轻,隐匿人口现象消除3.剪纸是在中国农村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

它所表现的内容多与农村生活相关。

如图剪纸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

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

这组数据反映出战国时期A.东北地区农业水平高于华北地区B.精耕细作农业已经形成C.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中国全面进入铁器时代5.战国时期,一个五口百亩之家,每年收获的粮食,除去什一税和口粮,所剩无多,远不足以应付家庭的正常开支,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五十岁以上的可以穿丝,七十岁以上的可以吃肉,全家可以吃饱饭,这是孟子所期望的他那个时代小农之家所能过上的最幸福的生活。

上述情形的出现A.促使小农普遍使用铁制农具B.推动小农生产耕织结构的形成C.加剧当时人地关系紧张局面D.引发农业生产技术根本性变革6.“1956年在天津市东郊(今东丽区)张贵庄附近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陶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

”(《历史地理学的视野》)侯仁之根据出土的文物判断,这处古墓应不早于A.夏商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7.下图是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种类及比例。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人民版同步练习: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练习(答案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人民版同步练习: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练习(答案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成功实践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阅读史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这一传说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实践。

答案:C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的最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解析: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故A项错误;耜耕是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进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集体耕作不是一种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C3.下列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特征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

①是纺织技术,不属于“农业生产”范畴;②是唐代灌溉用的筒车;③是东汉时二牛一人的耕作法,时间与题干要求不符;④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

故符合唐朝农业生产特征的只有②④,选B项。

答案:B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郑国渠 C.漕渠D.灵渠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由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关中,现今陕西一带,故B项错误;漕渠是汉武帝时开凿的沿秦岭北麓的人工运河,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故C项错误;灵渠是战国时期修建,位于广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5.《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按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B.广大自耕农希望获得土地C.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D.土地私有权实际上被承认解析:材料中“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的信息实质上是局部实行按亩收税的做法,这种做法是建立在对土地私有权承认的基础之上的。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卷: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pdf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卷: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pdf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广西南宁三中月考)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

……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

”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

由此可以看出( )A.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C.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2019·全国卷Ⅲ)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3.(2018·湖南创新中学月考)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该观点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落后性B.具有再生性C.具有脆弱性D.具有稳定性4.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分散性D.脆弱性5.商朝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卜问年岁丰欠与求年(求丰年)的记录,如云“贞求年于岳”“求年于大甲十牢祖乙十牢(用十组猪牛羊祭拜大甲,用十组猪牛羊祭拜祖乙)”。

此类现象主要表明( )A.商代社会生产有浓厚的迷信色彩B.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起源较早C.商代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高D.农业是商朝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6.(2018·山西太原五中检测)西周初年,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卿大夫为四,士为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一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一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测试

1.据《全唐文》载,歙州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

由此可见唐代()A. 经济重心已经呈现南移的趋势B. 某些经济作物已出现专业化生产C. 经济作物种植已主导农业生产D.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传播到江南2.“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A. 原始社会晚期B. 夏商周时期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朝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以下最能反映这个特征的是()A. 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B. 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 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4.我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赋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国家常采取“均田”“限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

这一情况反映了自耕农()①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②自给自足③规模小,比较脆弱④实际上已得到历朝政府的保护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①④5.下列不属于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的是()A. 君主土地私有制B. 地主土地所有制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D. 租佃制6.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相地而衰征”7.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B. 是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C. 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D. 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8.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

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 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9.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饮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含答案解析

专题一ZHUANTIYI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解析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故A项错误;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石器和骨制农具,其耕作方式是石器锄耕,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耒耜是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耕作工具,故D项错误。

答案C2.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解析“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是依靠人力灌溉的翻车,故B项正确;耧车属于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筒车、风力水车是依靠水力和风力的灌溉工具。

答案B3.《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解析“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说明人们重视家畜饲养业,故选A项。

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4.《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该水利工程是()A.灵渠B.郑国渠C.都江堰D.京杭大运河解析根据材料中“穿二江成都之中”可知,此水利工程位于成都,都江堰即位于成都,故C项正确;灵渠位于广西,郑国渠位于陕西,京杭大运河也不经过成都,排除A、B、D三项。

答案C5.导学号09504000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

据此可知()A.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买卖C.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D.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解析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但出现了“庄园”,说明仍存在土地兼并现象;唐代“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说明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后练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后练习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课后练习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切合题意1.东汉崔蹇《政论》记录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

”该工具是()2.以下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描绘与以下图所示符合的是()A .“植棉必凿井,一井可浇灌田四十亩”B.“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C.“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兴盛,卒并诸侯”D.“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3.明朝《天工开物》中记录:“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

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这类现象出现的原由最有可能是()A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B .明朝小农经济的衰败C.精耕细作的日趋成熟 D .人口剧增与养牛成本高4.从西汉中期耦犁推行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渐被改造得比较轻巧灵便。

这说明古代农具()A .已经达到定型阶段B .逐渐走向阻滞落伍C.适应小农经济需要 D .严重限制农业发展5.清朝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耕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供给肥料拥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A .解决了人们的饱暖问题B .是农耕文明的构成部分C.推进了自然经济的产生 D .是农商皆本思想的表现6.有学者以为,在中国古代每次混乱中,农业生产都会受到打击,但是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他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

这说明小农经济拥有()A .柔弱性B .关闭性C.重生性 D .落伍性7.战国期间,商鞍变法以法律强迫手段加快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类做法 ()A .致使传统宗法关系开始崩溃B .有益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应了统治者实行严刑峻法 D .增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8.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强盛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连续发展的最深沉的基础,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神秘之一。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同步练习专题一课时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同步练习专题一课时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Word版含解析

课时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点一“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农作物:________和水稻。

(3)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________,教民耕作。

(4)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先民们的农耕实践。

2.农业的地位(1)农耕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

知识点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1)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________技术和铁制工具。

(3)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②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及播种工具________出现。

③东汉: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

2.评价(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知识点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________,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____________。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________。

①内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②破坏:贵族官僚地主利用各种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农民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

2.土地兼并(1)原因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土地买卖。

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2)表现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的方式剥削农民。

②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影响①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②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出现民众暴动。

(4)结果①地主阶级: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测试

1.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人口的快速增长,这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

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C.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D.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2.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王朝更替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农民起义的破坏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3.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4.“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婆婆”。

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A.农耕生活 B.传统观念 C.儒家思想 D.自然现象5.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6.《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就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A.抑制土地兼并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巩固北魏统治D.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7.《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统治者()A.重视农业生产B.关心百姓疾苦C.常能与民同乐D.热爱劳动8.《中国大历史》中谈到该制度:“北魏颁布,下及隋唐,施行迄至8世纪下半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3.《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自耕而食。

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

材料主要反映了()
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
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
C.传统的保守思想是先进技术传播的阻碍
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
4.商周时代,土地为国家公有,,由贵族组织人力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
A.都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范畴
B.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C.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5.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6.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

问之,则近郊农家。

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7.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
政权对峙。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

材料反映出()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8.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
A.“精耕细作”特点
B.“重农抑商”思想
C.“自给自足”形态
D.“靠天吃饭”观念
9.《华阳国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

”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A、都江堰
B、郑国渠
C、隋大运河
D、会通河
10.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①小农经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②沉重的封建剥削
③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破坏和轻视④自然灾害和政局动荡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代
D.宋代
12.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

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累见不鲜。

这()
A.进一步固化了小农经济
B.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
C.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
D.说明商品经济的萎缩
13.《吕氏春秋》有言:“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下列选项与题中所述“事末”相关的是()
A.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B. “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C. “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D. “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1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这首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15.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A.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C. 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
D. 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16.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等阶段。

下列各项中属于“铁犁牛耕”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②耦犁③耒耜④耕耙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宋元时期,江苏吴郡“地沃而物移,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

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 垄作法
B. 套作制
C. 稻麦复种制
D. 一年三熟制
18.《史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据此可知,汉初()
A.儒家仁政得以实施
B.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C.耕作方式发生改变
D.休养生息成效显著
19.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

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

”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
A.属于二牛三人耦犁农具
B.可以自由调节犁耕深浅
C.魏晋时推广到江东地区
D.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
20.《旧唐书·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

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

口分,则收人官,更以给人。

”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
A.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目的是维护土地国有制
C.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 D.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产量
21.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改。

……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
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摘自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鲁斋集》材料三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大量兼业的农民还成为工商业经营的主体队伍中的成员。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

——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晁错认为农民“勤苦如此”的原因是什么?政府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面性”含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农民兼业的现象?
答案
1.B
2.B
3.D
4.B
5.D
6.D
7.D
8.A
9.A10.B11.B12.A13.B14.D15.B16.D17.C18.D19.B20.C
21.(1)原因:生产艰辛;赋税徭役沉重;自然灾害;债务盘剥。

对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重农抑商)。

(2)现象:农民兼业(农民利用农闲经营农业之外的产业)。

条件: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政府放松对市场的管理;农民经营观念的转变。

(3)含义:一方面,可以增加商品流通,扩大消费,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工商业经济的高度发展。

另一方面,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专业化生产。

看待: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依旧属于小农经济的范畴,不能促进社会变革与转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