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四章 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
• 第五章 训育
• 第六章 对训育特殊性的考察
教育理论的时代背景——教育理论的特点
• 德国的现状:资本主义处在早期发展阶段

政治经济落后于英法等国

资产阶级具有双重性

革命性——政治思想、经济

妥协性——政治软弱、依附
• 社会生活和政治社会的贫乏

资产阶级思想家热情转移

创设实验学校;设立教育研究所

(第一个教育研究所)

研究和实践教育心理学化
• 1833-哥廷根大学-执教

《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
《普通教育学》(Allgemeine Pädagogik )
• 《普通教育学》1806 • 副标题:
• “由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
• “绪论”和三编,共14章
相同或相似的观念——统觉团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 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
3.注 意(attention)

注意的定义:

一种观念活动,一种观念因比较突

出而遮蔽了其他观念,产生专心活动。

注意的分类: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并为此努力

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
思辨的兴趣 审美的兴趣 同情的兴趣 社会的兴趣 宗教的兴趣
表现
观察认识自然和环境
对事物进行思考 对善恶评价
与一定范围内人的联系和接触 广泛地接触他人 信仰上帝和教义
三、管理论
• 教育学的组成:

管理、教学、训育
• 管理是教育者克服和约束儿童而采取的措施

管理——道德观念形成之前的教育

管理≠教育

• “绪论” 第一编 教育的一般目的
• 第一章 儿童的管理 • 第二章 真正的教育
第二编 兴趣的多方面性
• 第一章 多方面性的概念
• 第二章 兴趣的概念
• 第三章 多方面兴趣的对象 • 第四章 教学 • 第五章 教学的过程
• 第六章 教学的结果 第三编 道德性格的力量
• 第一章 究竟什么叫做性格 • 第二章 论道德的概念 • 第三章 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
• (3)仁慈的观念(Benevolence):

要求无私地为人谋利,与人为善
• (4)正义的观念(Right):即“守法”,根据法律解决冲突
• (5)公平的观念(Retribution or Equity):即善恶有报
教育的目的——培养五种道德观念

道 德——人类最高目的——教育最高目的
• 道德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五种道德观念的人

18岁-耶拿大学-法律、哲学

22岁-家庭教师(瑞士,1797)

教育报告/两个月

曾学习裴斯泰洛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7岁-哥廷根大学-博士(1802)
学术生涯
• 1802-哥廷根大学-留校执教

教授教育学、心理学与哲学

《普通教育学》(1806)
• 1809-哥尼斯堡大学-执教

教授教育学、哲学;研究教育理论

核心——观念和意志力

道德的目的(必要的目的)——以道德教育为
教育宗旨——符合统治阶层的需要

选择的目的(可能的目的)——以传授某种职
业为宗旨——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二)心理学的基础——观念心理学

“我深信在我们的教育学知识领域中大部分的缺陷
• 乃是缺乏心理学的结果”;“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理论哲学——事物的本质

实践哲学——事物的现象

普遍的道德原则——“绝对命令”(先验、义务)
(一)实践哲学的基础
• 普遍的道德原则—“五种道德观念”;教育—道德观念
• (1)内心自由的观念(Internal Freedom):

个人的意志和行为服从理性的判断
• (2)完善的观念(Perfection):人的意志最大限度的发展
或由下意识状态转化为有意识状态必须跨越一道
界限,那就是“意识阀”
• 强大的观念——意识阈之上——“意识的” • 微弱的观念——意识阈之下——“无意识的”
• 知识就是观念
• 教育学应研究观念的活动
2.统 觉(Apperception)
统觉的定义:在原有观念基础上形成新观念 的心理活动过程;
“统觉团” ( apperceiving mass) :通过 统觉所形成的观念体系被称为“统觉团”。
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82)
• 哲学家 教育家 心理学家 • “近代教育学之父” • “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 • 教育思想的科学化、理论化 •
一、教育实践活动和代表作

完整的正规教育

12岁之前-贵族式的家庭教育

12岁-文科中学

原始注意——取决于直觉的强度

统觉注意——新旧观念的结合程度
4.兴 趣(interest)

兴趣是观念积极广泛的活动对事物产生高度
• 吸引力和注意力的心理状态。兴趣是教学的基础。
• 兴趣的分类:
分类
认 “自然的”兴趣 识 “知识的”兴趣 部

情 “同情的”兴趣 感 “社会的”兴趣 部

名称
经验的兴趣

潜心、安静地研究理论

开展思辨、抽象的研究(不涉及现实)
• 德国大学的学术性和独立性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
• 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
• 径、手段…… ”

实践哲学——教育目的

心理学——教育方法
• 康德的观点:

哲学分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

适当——双方均有负担

妨碍自觉性的形成

导致萎靡不振
• (三)命令和禁止——行为规范的要求

儿童对教师命令的绝对服从

学校——教师的命令

军队——上级的命令
• (四)惩 罚——管理的极端措施

针对学生恶劣行为

批评、警告、处分;站墙角、禁止饮食、
管理在教育之前——营造守秩序的精神氛围
• 管理——教育和教学的必要条件
• 管理的必要性——“冲动和盲从的种子”
管理的措施(6种)
• (一)惩罚性威胁——以惩罚威胁学生

强制性 第一种手段

规章制度 惩罚薄

慎用——倔强儿童——无效

脆弱儿童——摧垮
• (二)监 督——严密监视和督促

消极防范措施——越轨行为
——赫尔巴特

“观念”——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世界是由“实在”(real)构成的

“实在”与“实在”相互作用产生“观念”(idea)

即“事物呈现于感觉,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

心理活动是观念聚集和分散的活动
1.意识阈(limen of consciousness)

一个观念由有意识状态转化为下意识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