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学外治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皮肤科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定义
分为广义外治法和狭义外治法。 广义外治法泛指除口服、静脉给药以外施 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Biblioteka Baidu。 比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按摩、气 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均属于广义外 治法; 狭义外治法则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与 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辨 痒
1.热 皮色掀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 2.寒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 3.风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 4.气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5.化脓 肿势急胀,痛无止时,如有鸡啄,按之中软应指。 6.瘀血 初起隐痛,微胀,微热,皮色暗褐,继则皮色青紫而胀痛。
外治法分类
器具配合手法外治法是指利用传统的器械 如刮板、三棱针、灯火、手术刀、药棒、 火罐等配合手法,或者单独用手法如指压 作用于肌表治疗疾病的外治法。包括刮拍 法、放血法、灯火曝照法、指压法、割挑 法、药棒叩击法、拔罐法(火罐、药罐、 水罐、走罐、刺血拔罐)。 现代化器具外治法主要是指借助现代科技 中电、声、磁、光的能量以促进药物由外
历 史
皮肤病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山海经》中就有砭针切开排脓的记载, 这些是中医外治法的萌芽。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医 学文献《五十二病方》记载外治法17种, 用药50余种,剂型9种; 中医皮肤科外治也是随着中医外治法的发 展而不断发展的。
历 史 晋末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水银治疗 皮肤病和对脓肿进行切开排脓的记载。 隋朝巢元方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 了丹毒、疔疮、痈疽、兽蛇咬伤等40多种 皮肤病,如“湿疥者,小疮皮薄,常有汁 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 水内涡虫”,则指的是疥疮。
“外治之宗”吴尚先《理瀹 yue 骈 pian 文》 的问世,以其丰富的内容——理、法、方、 药俱备,说奠定了中药外治的理论基础。 其总结出了覆、熨、罨、涂、熏、浸、洗、 擦、搭、抹、嚏、吹、滴、吸、捏、咂、 坐、塞、刷、摊、点、烧、照、缚、扎等 近百种外治方法,大致上包含了古代应用 的各种外治方法。 他本人通过长期实践,大力提倡膏药的应
辨 痛
1红斑 可由气分之热或风热引起。红斑色淡、稀疏则 为热轻;色深、分布密集为热重。 2丘疹 色红细密伴瘙痒者属风热;疹色红较大 者属血热;疹色暗红而压之不褪色者多见于血 瘀;丘疹色暗淡或皮色为气虚、血虚或血燥。 丘疱疹和丘脓疱疹多属湿热或热毒。 3斑块 因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客于肌肤所致; 也可由血热、血瘀引起。 4风团 多为风邪或血虚所致;抓后起红色风团 或条状隆起者多属血热。
中医外治法的优点与特点
外治法的作用机理
非药物外治法以机械刺激、经络传导达到 治病的目的 药物外治法概括为:经络传导、皮肤透入 和粘膜吸收 中药外用实验室研究有以下的作用:抗微 生物作用、抗炎作用、生肌作用、光敏作 用、蛋白凝固作用、镇痛止痒作用、生物 活性作用。
外治法的理论要点一:体表 辨证
1.皮肤症状的辨证,包括自觉症状、皮损 的辨证 2.部位的辩证 3.病因的辩证,如六淫,情志 4.八纲、脏腑、气血、三焦、经络、卫气 营血等辨证。
皮肤症状的辨证
清吴尚先《理瀹骈文》:用膏之法有五:一审阴阳,分 别表里寒热、邪正虚实;二察四时五行,根据四时所伤, 五脏病复;三求病机,探讨风、气、湿、寒、火的变化; 四度病情,忧愁思虑,所伤之五脏;五辨病形,即五脏 六腑之外症不同,分别有用膏之大法。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 者法耳。医药药理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 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于外, 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无殊治在内也”
首辨阴阳
阳证 阴证 发病情况 发病急 发病缓慢 病位 发于皮肉、浅、在表 发于筋骨、脏腑、深、在 里 皮色 红 皮色不变或紫暗、枯槁 温度 灼热 不热或微热 范围 肿势局限 不局限 疼痛 剧烈 不痛、隐痛、痛或抽搐 脓液 稠厚 稀薄 疮面肉芽 红润而坚实 苍白而水肿 舌象 舌质红、舌苔黄燥、焦、黑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 脉象 弦、数、洪、大有力 细、弱、沉缓、无力
外治法分类
皮肤科中医外治法细分有数百种,常用的有四五十种。 主要有药物外治法、器具配合手法外治法和应用现代 化设备的外治法等。 根据皮肤专科特点,常用于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有溻 渍法(湿敷法)、熏洗法、浸洗法、擦洗法、坐浴法、敷 药法、点药法、涂搽法、薄贴法、腐蚀法、热熨法、扑粉 法、封包法、摩擦法、护创法、烟熏法、面膜法、脐疗法、 耳穴压豆法、穴位注射法等20余种。 外用药物主要包括止痒药、清热药、收湿药、杀虫药、润 肤药等。
中医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运用方便、操作 简单、取材容易、能够直接观察、随时掌握等多种优点。 一是疗效可靠、迅速、显著。 二是中医外治法适应症广泛。外治最适用于外因引起的外症。 三是外治法安全可靠系数大,由于皮肤、枯膜屏障自我保护功能及 使用的多为天然药物,使得外治疗法毒副作用少; 四是外治疗法在操作上简单易行.从而方便了病人,亦减少了内服 之苦; 五是与当今其它治法相较,外治诸法相对低廉,减轻了患者经济负 担; 六是可以或为主或为辅与其它治法结合协同进行综合治疗,使之能 相得益彰,提高疗效。
1.风痒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游走不定;抓破血溢,随破随收, 不致化腐,多为干性;鳞屑多,搔之屑起。 2.湿痒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 性;或有水疱;缠绵难愈;发于下。 3.热痒 皮肤隐疹,掀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 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 4.虫痒 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 染。如手足癣、疥疮等。 5.血虚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滋水。
中医外治法定义
分为广义外治法和狭义外治法。 广义外治法泛指除口服、静脉给药以外施 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Biblioteka Baidu。 比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按摩、气 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均属于广义外 治法; 狭义外治法则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与 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辨 痒
1.热 皮色掀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 2.寒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 3.风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 4.气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5.化脓 肿势急胀,痛无止时,如有鸡啄,按之中软应指。 6.瘀血 初起隐痛,微胀,微热,皮色暗褐,继则皮色青紫而胀痛。
外治法分类
器具配合手法外治法是指利用传统的器械 如刮板、三棱针、灯火、手术刀、药棒、 火罐等配合手法,或者单独用手法如指压 作用于肌表治疗疾病的外治法。包括刮拍 法、放血法、灯火曝照法、指压法、割挑 法、药棒叩击法、拔罐法(火罐、药罐、 水罐、走罐、刺血拔罐)。 现代化器具外治法主要是指借助现代科技 中电、声、磁、光的能量以促进药物由外
历 史
皮肤病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山海经》中就有砭针切开排脓的记载, 这些是中医外治法的萌芽。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医 学文献《五十二病方》记载外治法17种, 用药50余种,剂型9种; 中医皮肤科外治也是随着中医外治法的发 展而不断发展的。
历 史 晋末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水银治疗 皮肤病和对脓肿进行切开排脓的记载。 隋朝巢元方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 了丹毒、疔疮、痈疽、兽蛇咬伤等40多种 皮肤病,如“湿疥者,小疮皮薄,常有汁 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 水内涡虫”,则指的是疥疮。
“外治之宗”吴尚先《理瀹 yue 骈 pian 文》 的问世,以其丰富的内容——理、法、方、 药俱备,说奠定了中药外治的理论基础。 其总结出了覆、熨、罨、涂、熏、浸、洗、 擦、搭、抹、嚏、吹、滴、吸、捏、咂、 坐、塞、刷、摊、点、烧、照、缚、扎等 近百种外治方法,大致上包含了古代应用 的各种外治方法。 他本人通过长期实践,大力提倡膏药的应
辨 痛
1红斑 可由气分之热或风热引起。红斑色淡、稀疏则 为热轻;色深、分布密集为热重。 2丘疹 色红细密伴瘙痒者属风热;疹色红较大 者属血热;疹色暗红而压之不褪色者多见于血 瘀;丘疹色暗淡或皮色为气虚、血虚或血燥。 丘疱疹和丘脓疱疹多属湿热或热毒。 3斑块 因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客于肌肤所致; 也可由血热、血瘀引起。 4风团 多为风邪或血虚所致;抓后起红色风团 或条状隆起者多属血热。
中医外治法的优点与特点
外治法的作用机理
非药物外治法以机械刺激、经络传导达到 治病的目的 药物外治法概括为:经络传导、皮肤透入 和粘膜吸收 中药外用实验室研究有以下的作用:抗微 生物作用、抗炎作用、生肌作用、光敏作 用、蛋白凝固作用、镇痛止痒作用、生物 活性作用。
外治法的理论要点一:体表 辨证
1.皮肤症状的辨证,包括自觉症状、皮损 的辨证 2.部位的辩证 3.病因的辩证,如六淫,情志 4.八纲、脏腑、气血、三焦、经络、卫气 营血等辨证。
皮肤症状的辨证
清吴尚先《理瀹骈文》:用膏之法有五:一审阴阳,分 别表里寒热、邪正虚实;二察四时五行,根据四时所伤, 五脏病复;三求病机,探讨风、气、湿、寒、火的变化; 四度病情,忧愁思虑,所伤之五脏;五辨病形,即五脏 六腑之外症不同,分别有用膏之大法。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 者法耳。医药药理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 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于外, 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无殊治在内也”
首辨阴阳
阳证 阴证 发病情况 发病急 发病缓慢 病位 发于皮肉、浅、在表 发于筋骨、脏腑、深、在 里 皮色 红 皮色不变或紫暗、枯槁 温度 灼热 不热或微热 范围 肿势局限 不局限 疼痛 剧烈 不痛、隐痛、痛或抽搐 脓液 稠厚 稀薄 疮面肉芽 红润而坚实 苍白而水肿 舌象 舌质红、舌苔黄燥、焦、黑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 脉象 弦、数、洪、大有力 细、弱、沉缓、无力
外治法分类
皮肤科中医外治法细分有数百种,常用的有四五十种。 主要有药物外治法、器具配合手法外治法和应用现代 化设备的外治法等。 根据皮肤专科特点,常用于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有溻 渍法(湿敷法)、熏洗法、浸洗法、擦洗法、坐浴法、敷 药法、点药法、涂搽法、薄贴法、腐蚀法、热熨法、扑粉 法、封包法、摩擦法、护创法、烟熏法、面膜法、脐疗法、 耳穴压豆法、穴位注射法等20余种。 外用药物主要包括止痒药、清热药、收湿药、杀虫药、润 肤药等。
中医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运用方便、操作 简单、取材容易、能够直接观察、随时掌握等多种优点。 一是疗效可靠、迅速、显著。 二是中医外治法适应症广泛。外治最适用于外因引起的外症。 三是外治法安全可靠系数大,由于皮肤、枯膜屏障自我保护功能及 使用的多为天然药物,使得外治疗法毒副作用少; 四是外治疗法在操作上简单易行.从而方便了病人,亦减少了内服 之苦; 五是与当今其它治法相较,外治诸法相对低廉,减轻了患者经济负 担; 六是可以或为主或为辅与其它治法结合协同进行综合治疗,使之能 相得益彰,提高疗效。
1.风痒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游走不定;抓破血溢,随破随收, 不致化腐,多为干性;鳞屑多,搔之屑起。 2.湿痒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 性;或有水疱;缠绵难愈;发于下。 3.热痒 皮肤隐疹,掀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 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 4.虫痒 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 染。如手足癣、疥疮等。 5.血虚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