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摘记

“什么人离上帝最近?行动着的人。”在读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这本书时,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们真切且强烈地感到王崧舟老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及其燃烧生命,薪不尽而火频传的精神。

王崧舟老师从来都是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追寻者,也是践行人,他所擎起的“诗意语文”的旗帜,本来就是通过种种用力与用心,以一节节课的“劳绩”,以教师精心构筑的课程来保障学生在教学生活上的“诗意栖居”。

举象

举象,就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

诗意语文用到的基本策略或者说最精彩的课堂现象就是举象。

什么时候将诗意语文解释透彻了,什么时候也就宣告了诗意语文的死亡。

语文教学说白了就是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由言到意。它是理解的过程,倾听的过程,走向视界融合的过程。第二件事情:由意到言。它是倾诉的过程,表达的过程,表现的过程,是思想情怀,内在体验种种转化为表现与存在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把学校的东西都扁遍了剩下的那些。

语文不是学出来的,语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熏陶出来的。唯有熏染,才能进入学生的记忆深处,进入学生的灵魂深处,成为其生命中的一个要素。

诗意语文的课一定充满着举象。举起的是一个个生动的、活泼的、具体的象;所有的象都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由于这样的象是跟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很容易将文本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积累为自己的东西,

这才是活学活用的语言。而活学活用的语言才是真正的有用的语言。这样学语文,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造境

所谓造境,即在举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

情境就是景象的连续体,就是很多象的叠加,形成一种场,形成一种氛围,形成一种透明的空间。人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一种象的叠加,产生共鸣共振之后的那种情绪。

入情

入情,就是置身于语言言文字所造的境中,体验其承载的情感、情味和情怀。

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言文字的背后一定承载着诗人的思想情感。一切境语也皆为情语,所以,造境要入情。

我觉得语文教育的灵魂就在于“情”字。数学轻轻松松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文是情感的舞蹈。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了,郁积在一起,不得不发,不吐不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靠什么入情?披文才能入情。实际上,“披文入情”这四个字,就很好地诠释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语文课,怎一个情字了得?

什么叫感情?

感情是风,感情是雨,感情是一锅粥,感情是一团麻,感情是“剪不断理还乱”,感情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感情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不是感情,这是感情的符号,这是风干后毫无生命、毫无灵魂的感情的“木乃伊”。

我不反对分析,不反对语文知识、写作知识、阅读知识的渗透,但是,有个前提: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让学生的生命情感之门打开以后,感受语文的精彩和魅力。在这个基础上,再跟他们谈方法,谈技巧,那样的知识,那样的技巧才具有灵魂,具有力量。要不然,语文学习永远是干瘪的,永远是枯燥乏味的。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言文字所承载着的思想和感情。

刘心武《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冷情——薛宝钗。

做老师不能没有感情,除非你不想做老师。

情情——林黛玉,施之于感情,就是把自己的那种爱,把自己的那种关切投注到有情众生中去。外冷内热,单纯、率真、性情中人,感情细腻,有一种博爱的情怀,语文老师应该学一学。她是一名特级教师,高手啊!教香菱写诗,的过程中隐含很多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比如说先学后导,比如说熟读经典,比如说取法乎上……

情不情——贾宝玉,有情的,无情的,芸芸众生,万事万物,他都爱,都投以感情,是博爱,是泛爱,是一种宇宙间存在着的最高境界的爱。

文字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它是僵死的符号。有人说:言文字是个罪恶的漏斗。把语言中最主要的东西——声气啊,节奏啊,情感啊……筛选掉了,统统放走了,剩下的是平躺在纸面上的一个个死了的符号。所以你要还原它,你要赋予它新的生命和活力,你要投射自己的感情。也就是说,语文老师感情一定要丰富。

会意

会意,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情并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意义、意蕴和意趣。

感情太在室也要出问题,所以要让学生进得去,还要让他们出得来,让他们出来静静地思考,要让他们会意,用心地去会意,会语言文字的意味、意蕴和意趣。如果说入情是一种热处理,会意就是一种冷处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实,一张一弛,也是教学之道,也是育人之道,做人之道。中国人的智慧总是充满辩证法,一阴一阳之为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会的这个意,不是指这个意思,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只停留在“意思”的状态,我觉得是最没有意思的。

读书意味长,就要细细读。

语文需要想象,需要夸张,你才能真正会到其中的意。

语言文字要去嚼它,去品它,就像用文火熬汤,慢慢熬,慢慢熬,这个味儿才出得来。

一些重要的词、句、段,就需要这样去咀嚼,这样去体验,这样去会意,会意之后,你才会真正读出文字的魅力和神韵。

求气

求气,即在特定的情境中,探求语言文字的声气、节奏和神韵。

气是一种生命的能量。有些孩子不懂,在朗读的时候扯拉嗓子,用力地喊。其实,真正会朗读的,用的不是蛮力,而是绵力。文字和文字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种关系存在,叫作字里行间。这种关系能够形成语言的节奏,语言的张力,这就是能量,这就是气。

世界上有一种语言是最具有音乐性、音乐美的,非汉语莫属。我们的母语,是世界上最具有音乐的节奏、最美的语言。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你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好好读书,会感性的、复沓式的、一唱三叹的朗读。

寻根

寻根,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开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精神母题和文化传承。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语言的世界,是符号的世界。语言能走多远,世界就有多远;语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语文离开语言,世界是无法想象的。所以说,语言是人的精神家园,这个世界是语言的世界。语文老师有文化意识比没有文化意识要强得多,如果语文老师有文化意识,就会把语文上得更深刻,更厚重,上得更富有感染力。

《江雪》,柳宗元这首诗被誉为唐人“五绝之冠”,写得最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化史上,有三个著名的渔翁:

第一个著名的渔翁是姜子牙。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厉害,智慧!

第二个渔翁是东汉时候的严子陵,他功成身退,智慧!

第三个即柳宗元。他诗里面写过很多次渔翁,有两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实际上他在表达一种情怀,一种志趣,这种情怀和志趣是中国古代有良心有良知的士大夫的一种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什么境界?这也是一种钓的境界,这也是一种钓的情怀!这后面流淌的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五千年而不灭不倒的文化之所在!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文化,我们的孩子只有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才能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诗意语文是什么?可以概括为这样几句话:

它追求思想的力量,但对于仅仅以某种抽象的思辩抵达思想,它说——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