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三章屈原与楚辞
屈原与《楚辞》

楚辞的文体特点
从诗风而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 的共同特征。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 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 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 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 以及‚之‛、‚于‛、‚乎‛、‚夫‛、 ‚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 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山鬼
若有Biblioteka 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曲隅,凹曲处 同‚披‛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美目流盼、脉脉含情 优雅的笑 你 我 贤淑贞静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毛赤而纹黑的豹子 随行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赠送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我 深密的竹林 迟到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九歌》是屈原流放江南时在楚民间祭歌的基 础上加工整理的一组祭歌。《九歌》共有11篇 诗歌。 《九歌》的内容以描写爱情为主,但也表达了 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敬之情,还描述了阵 亡将士的勇烈悲壮。
《东皇太一》祭最尊贵的天神 《云中君》祭的是云神丰隆 《湘君》、《湘夫人》祭湘水神 《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 《少司令》祭主子嗣之神 《东君》祭太阳神 《河伯》祭河神 《山鬼》祭山神 《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 《礼魂》是《九歌》的送神曲,即祭祀完成
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 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 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 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 400多字。)
《诗经》和《楚辞》的影响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
屈原和楚辞知识点总结

屈原和楚辞知识点总结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屈原。
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是诗经最后三个朝代之一的楚国代表诗人。
屈原的诗歌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宫廷诗,也有山水之辞,还有对爱情和家乡的思念,同时也有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探讨。
屈原的诗风豪放、激昂,语言生动、深刻,被认为是楚地文学的瑰宝。
屈原的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
其中,《离骚》被誉为楚辞之首,内容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和政治抒怀。
它以屈原的流放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楚国沉沦的形势和自身的遭遇,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社会风气的忧虑和控诉,同时也展现了屈原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另外,《天问》则表达了屈原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和追问,展现了屈原对人类命运、宇宙哲学的深刻思索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再来说说《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一种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诗歌体裁。
它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通过反映楚国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民族气息。
楚辞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主题广泛,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情诗,也有哀婉歌,还有赋情怀、讽刺等各种类型;二是艺术表现手法多样,语言华丽、形象生动,充满了鲜明的楚国气息;三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表达,表现了作者对世情和人情的深切关注和热情之情。
《楚辞》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招魂》等。
其中,《离骚》是楚辞之首,内容包括了个人抒情、宫廷政治、对时代背景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政治与社会现实的控诉。
而《九歌》则是一部以神话和传说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歌,描绘了神秘的宇宙图景和精彩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历史和神话的诠释和重新创作,塑造了宏伟的史诗场景和深刻的人文气息,被视为中国古代史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综上所述,屈原和《楚辞》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雄风”与“奇葩”,而屈原被尊称为“楚辞之祖”。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6 屈原与楚辞

屈原被贬离开国都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前278),秦将白起攻 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 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 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
②作品
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汉书· 艺文志》记载屈原赋25篇。 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 作有《离骚》、 《九歌》(11篇)、 《天问》、《九章》(9篇)、《远 游》、《卜居》共2 4篇。 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屈原的作品共计2 3篇。正是这23篇 奠定了屈原在文学 史上的崇高地位。
离 骚
《离骚》充分表现了他的“美 政”理想: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 思想,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和贤臣, 深刻揭露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 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从而 表现了他坚持理想节操,“虽九死 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 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 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 斗争的实录。
③痴狂人生的沉湎者
1)理想主义者的痴狂情结 痴狂与愤怨有关: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 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史记》 痴狂与绝望有关 2)理想主义者的向死而生情结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表示将用生命来殉自己的‚美政‛理想。
2.《九歌》的文化内涵
①颂神
‚暾将出兮东方,
照吾槛兮扶桑‛,‚青云衣 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东君》
②赞颂英雄
‚带长剑兮挟秦弓,身首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
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 子魂魄兮为鬼雄。‛ 《国殇》
③人神之恋
若人有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 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 赤 豹兮从文貍,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 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 兮 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 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 昼 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 岁既晏兮孰华予。…… 《山鬼》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第三讲、“楚辞”、屈原及其作品⼀、楚⽂化与“楚辞”1、楚国的地理及其风俗楚为南⽅⼤国,春秋之时,楚即兴盛于江汉流域,都城为“郢”(ying3今湖北江陵)。
楚占地千⾥,地⼴兵强,雄踞南⽅。
楚地⼈⾃称“蛮夷”,中原⼈也以“南蛮”、“荆蛮”相称。
楚地有江汉川泽⼭林之饶,物产富⾜。
所谓“楚、越之地,地⼴⼈稀,饭稻羹鱼,或⽕耕⽽⽽⽔耨(nou4),果隋(sui1)蠃(luo3)蛤(ge3),不待贾⽽⾜。
地埶(艺)饶⾷,⽆饥馑之患”。
(《史记·货殖列传》,“货殖”是指谋求“滋⽣资货财利”以致富。
即利⽤货物的⽣产与交换,进⾏商业活动,从中⽣财求利。
翻译:楚越地区,地⼴⼈稀,以稻⽶为饭,以鱼类为菜,⼑耕⽕种,依靠⾬⽔就能除草,⽠果、⾁类、昆⾍、贝壳,不须同外地通商,便能⾃给⾃⾜。
这⾥的⼟地上能产出丰富的⾷物,没有饥荒这样的灾祸。
)因此,较之中原,楚国的地理条件优越⽽独特。
复杂的地理条件,衍⽣出楚地繁复⽽独特的民风民俗。
楚地风俗,民神不分,迷信巫⿁,重淫祀。
(淫祀:祭祀不合时或祭祀不在国家祀典当中的神明。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记载:“昔楚国南郢之⾢,沅湘之间,其俗信⿁⽽好祠,其祠必作歌乐⿎舞以乐诸神。
”不仅在民间,在楚国的上流社会,同样也是这样,据记载:楚灵王简贤务⿁,信巫觋(xi4),礼群神,躬⾃执⽻,起舞坛前。
吴⼈来攻,国⼈告急,⽽灵王⿎舞⾃若,顾应之⽈:“寡⼈⽅乐神明,当蒙福,不敢救。
”可见,楚地民神杂糅、⼈⼈都好祭祀,⽽迷信巫⿁、求神赐福,已经成为了楚地代代相传的民俗。
楚⼈操南⾳,歌南风,其语⾔、⾳乐极富地⽅特⾊,与中原⼤为不同。
例如在《史记·项⽻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夜闻汉军四⾯皆楚歌”,于是惊叹“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之多也!”更是“楚歌”别具特⾊的最好证明。
2、“楚辞”的定义楚⽂化与中原⽂化在战争过程中不断交融,并驾齐驱。
中原⽂化以典重质是实为基本精神,楚⽂化则以绚丽浪漫为主要特征。
屈原与楚辞屈原楚辞简介

屈原与楚辞屈原楚辞简介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下面是分享的屈原楚辞。
供大家参考!屈原楚辞简介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
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楚辞》作品或者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成为“楚辞体”或“骚体”。
“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
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楚辞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严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完整word版)屈原与楚辞

第五讲屈原与楚辞第五讲屈原与楚辞•学习要点:•楚辞的产生、涵义与特点•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离骚》及作品的艺术成就•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思考课后习题第五讲屈原与楚辞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一)楚辞体的产生•首先, “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民间文学有直接关系。
•其次, 楚地民间“巫歌”, 对“楚辞”体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战国之世, ¡¡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 被谗放逐, 乃作《离骚》。
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
后人惊其文采, 相率仿效, 以原楚产, 故称¡°楚辞¡±。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云:盖屈宋诸骚, 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
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二)楚辞的涵义•1.楚辞是一种诗体•楚辞是既《诗经》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国地方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 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 乃为不虚生此国。
2.“楚辞”是一批作品3.“楚辞”是一部书名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三)楚辞的特点•楚辞规范化地突出一个“兮”字, 用以协调音节。
在语言上吸收大量楚地民间口语和方言, 句法参差灵活, 大体两句一联, 形成唱叹。
感情奔放, 想象力丰富, 文采华美, 风格绚烂。
•句法参差灵活, 大体两句一联•六言句:•惟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离骚》五言或六言:•帝子降兮北渚, 目渺渺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四言句:深固难徙, 更壹志兮。
绿叶素华, 纷其可喜兮。
《九章·橘颂》第五讲屈原与楚辞二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一)生平屈原(前340?—278?), 名平, 楚国贵族。
博闻强志, 娴于辞令。
中国古代文学史 屈原与楚辞

二、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 《史记·楚世家》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 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于夏商时期 往南方迁徙,一直到周代初年,始定居于 “荆蛮”(也称“楚蛮”)之地。周成王 时,封芈氏后人熊绎于楚蛮,为楚子,居 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始立为国。春 秋时,楚开始兴盛,周桓王十六年(前 704),楚君熊通自号武王。其子文王熊赀 ( zī)始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已成 为独霸南方的大国。
三、屈原的生平与创作
• (一)屈原生平、思想与创作情况 1.生平 屈原(约前339——前278),名平,字 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出 身于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其祖先屈 瑕,为楚武王熊通之子,受封于“屈” 地,乃以“屈”为氏。屈原一生经历了 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 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一、关于“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 新诗体。
• 宋人黄伯思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 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 论》)
•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 品,及汉代一些文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 编成《楚辞》一书,这是继《诗经》之后 我国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 第6段:进不能而欲退 •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 虽体解其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第7段:女媭詈予:“汝何博謇而好修”
• 第8段:南征,向大舜陈述政治主张——举 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第9段:不舍昼夜,上下求索(上告天帝,
奈何时暧暧将罢)
屈 原 与 楚 辞
楚地风习
身份:左徒、三闾大夫
思想原则:爱国、美政
屈原·楚辞
贡献:创制新诗体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屈原和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屈原和楚辞屈原和楚辞楚辞,既指战国时屈原创作的一种“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新诗体,又指西汉刘向编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书中辑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汉代一些文人模仿屈原创造的诗体而成的作品。
《楚辞》和《诗经》都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楚辞产生于楚地,其中既有楚文化的特点,又融合着中原文化的某些特征。
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就是楚文化中巫文化影响的产物。
《楚辞》中的一些作品如《九歌》、《阳春》、《白雪》等都是当时楚地的乐曲名称。
长短不一的句式、句尾或句中用语气词“兮”等特点也和中原地区的歌谣体式不同。
而有些作品的四言句式和隔句句尾使用“兮”字则是受中原文化中《诗经》的影响。
可以说,楚辞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共同的产物。
当然,如果没有诗人屈原的创造,也不会有楚辞的成功。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是楚国的贵族。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怀王和楚顷襄王两个时期。
怀王时,曾任怀王左徒,他博闻强志,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对内主张举贤授能。
屈原又有杰出的外交才干,“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深受怀王的信任和重用。
但因为他的改革措施触动了一部分旧贵族的利益,上官大夫靳尚在怀王面前对屈原进行诬陷,离间怀王和屈原的关系,屈原因此遭到怀王的疏远,被免去左徒之职,只做了一个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教育的官,后来还被怀王流放到汉北地区。
屈原被放逐之后,他以前实行的政策全部中止,楚国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败,不但损失了大片国土,最后连楚怀王也被秦国拘留,死在了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后,屈原因为反对令尹子兰等人的投降政策,再次受到谗害,被流放到江南沅水、湘水一带。
在屈原再次被放逐的期间,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楚国国都郢都沦陷,顷襄王外逃。
公元前233年,楚国被秦国消灭。
约在郢都沦陷的那一年,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死的时间据说是夏历五月五日,后来人们每年的这个时间便到江边举办赛龙舟等活动来纪念他,端午节因此而产生。
古代文学 课件 楚辞与屈原

楚辞形制特色: 楚辞形制特色: 1、“兮”字的运用。除《天问》、《卜居》 、 字的运用。 天问》 卜居》 远游》 楚辞作品均用“ 《远游》外,楚辞作品均用“兮”字。 2、特殊的句式。楚辞句式有六言与五言两种 、特殊的句式。 不计语气词“ ),节奏分别为 节奏分别为“ (不计语气词“兮”),节奏分别为“三 三二” 前者主要见于《离骚》 三”和“三二”。前者主要见于《离骚》 《九章》,后者主要见于《九歌》。句法 九章》 后者主要见于《九歌》 参差、韵散结合。 参差、韵散结合。
楚辞: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 楚辞: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 语言、名物创作的诗赋。 语言、名物创作的诗赋。
楚地范围:长江、汉水流域, 楚地范围:长江、汉水流域,相当于 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一带。 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一带。 楚文化的特殊性:楚地在地理、物产、 楚文化的特殊性:楚地在地理、物产、 风俗、民情、制度、语言、 风俗、民情、制度、语言、音乐诸方 面都与中原不同。 面都与中原不同。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离骚》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离骚 》 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较之于 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 《 诗 》 , 则其言甚长 , 其思甚幻 , 其文甚丽 , 其旨甚明, 其影响后来之文章, 其旨甚明 , ……其影响后来之文章 , 乃甚或 其影响后来之文章 在三百篇以上。 在三百篇以上。”
《湘夫人》、《山鬼》细腻的情感描写 湘夫人》 山鬼》
(1)表达思念之情 表达思念之情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 人》) 思公子兮徒离忧。 《山鬼》 思公子兮徒离忧。(《山鬼》) (2)对恋人的等待 对恋人的等待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湘夫人》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湘夫人》)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山鬼》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山鬼》)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屈原与楚辞

屈原与楚辞一、屈原1、生活背景:屈原生活于楚怀王、楚襄王由盛转衰的时代。
2、生平概述: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辗转沅湘,自沉罗江3、屈原的政治理想(儒家理想)“美政”①国君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②“举贤授能”、“罢黜奸佞”③“修明法度”4、屈原的性格:感情激烈,直接袒露,非常自信5、屈原的人格美:①独立不迁②上下求索③好修为常(爱好修洁)6、对于屈原的评价及描述:(1)“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2)屈原主张美政,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名逐利。
(3)屈原追求真理,坚持不懈。
(4)屈原有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反复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急迫心情。
7、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九歌》(共11篇)、《天问》、《九章》(共9篇)、《远游》和《卜居》(共24篇)8、关于《九歌》(一)《九歌》的发展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原始《九歌》”或“巫术《九歌》。
”②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中原《九歌》“(夏代经典《九歌》”。
③第三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楚地《九歌》”,也被称为“民间《九歌》”。
④第四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屈原《九歌》”。
(2)《九歌》的前十篇各祭祀一神,末篇《礼魂》是前十篇通用的送神曲,所祭祀的神灵有三种,即天神、地祇、人鬼之魂。
二、《楚辞》1.《楚辞》的定义: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后成为专称,指战国时期以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具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歌,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2、《楚辞》的地位:《楚辞》成为《诗经》后又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集。
3、最早的《楚辞》注体:东汉、王逸《楚辞章句》4、《诗经》与《楚辞》不同的美:(1)《诗经》属于“诗型美”(2)《楚辞》属于“骚型美”5、对《楚辞》的评价:浓郁的宗教情调;想想丰富,大量运用神话传说;情感热烈奔放,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诗境恢弘瑰丽;文采华美、绚烂。
中国文学史之屈原与楚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被明代王世贞称为“千古情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嫋嫋兮秋湛湛江水兮有枫,目击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
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雁南飞。
刘邦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榈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
陶渊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李白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李白杜甫一、楚辞的概念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郁的地人黄伯思所说:“盖屈盖屈、、宋诸骚宋诸骚,,皆书楚语皆书楚语,,作楚声作楚声,,纪楚地纪楚地,,名楚物名楚物。
”东观余论东观余论》》)二、二、““楚辞楚辞””的产生化和楚国文化的交流融合。
2、楚国信巫、事鬼、祭神的民情风俗,对神的民情风俗,对《《楚辞楚辞》》的产生有着接影响。
一、屈原生活的时代特点”,屈原生活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在这样一个关系到楚国成败兴亡的激烈斗争的时代。
二、屈原的政治主张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联三、屈原的生平事迹)字原,通常称为屈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
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原;芈姓屈氏。
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三闾乡乐平里人,岁任楚国左徒26岁任楚国左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26兼三闾大夫。
初颇受楚怀王信任。
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
但令尹尹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
但令上官大夫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人受张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人受张仪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远秦的意见。
后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顷襄王即位后,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国都,屈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国都,屈公元前278公元前有心报国,无力回天,于, 有心报国,无力回天,于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原的政治思想破灭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03 大学国文之屈原与楚辞.ppt

58
因为纵观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 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 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 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 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
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
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
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
59
54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
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
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
信兮告余以不闲。
55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 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
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
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56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 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 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 湘夫人这对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
48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搴:qian,拔取; 汀洲:水中平地; 杜若:香草名;
聊:姑且;
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49
•借景抒情,将景、人、事、现实、
追忆、幻想熔铸为一体。
•全诗基调感伤,气氛悲凉,带有强烈
的浪漫主义色彩。
•全诗线条清晰、结构完整,既跌宕起
伏,又融会贯通。
专指屈,宋等人的作品。
15
汉成帝时刘向校订古籍,编集屈,宋 等并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辑为《楚辞》。 东汉王逸在刘向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一篇 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命名为《楚辞章句》, 这也是流传至今现存最早版本。
16
楚辞的文体特点
就体式而言,楚辞有两种形式:一是受 《诗经》的影响,如《橘颂》。《天问》 基本为四言体,虚字较少,另一种样式比 较典型,以《离骚》,《九歌》为代表, 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 典型的楚辞诗风上铺排夸饰,想象丰富,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屈原与楚辞PPT课件

.
16
4、《离骚》思想内容 :
(一)表达诗人的“美政”理想和对黑暗政治、奸佞小人 的抨击。“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固 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 容以为度。”
(二)表达诗人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爱国感情和忠君思想 。 “岂余心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三)表现诗人坚持正义、理想和节操,反对奸邪,宁死 不屈的斗争精神。 “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 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 心之可惩!”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
.
22
(5)释“离骚”为楚曲“劳商”,意与“牢骚”同。
.
12
2、《离骚》的写作年代: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 研究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司马迁认为作于怀王“怒而 疏屈平”之后,此时屈原虽 遭谗被疏,尚未离开朝廷, 与作品的内容相符。
.
13
3、《离骚》的“忠怨”之情与爱国精神:
全诗在结构上可分两大部分: 开篇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部分, 主要写现实中的抒情主人公与周围 环境的冲突,后部分以虚幻的神话 世界来表现主人公对理想的追求与 内心的矛盾。
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全
诗发问的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
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
.
19
二、屈原的短篇抒情诗:《九章》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 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 《涉江》、《哀郢》、《抽 思》、《怀沙》、《思美人》、 《惜往日》、《橘颂》、《悲 回风》等9篇作品。“九章” 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
.
8
(1)前期:屈原因“博闻强志,明于 治乱,娴于辞令”而受到楚怀王的信任 与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 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他 任职期间,楚国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取得 成就。在内政方面,屈原可能继续推行 悼王时期吴起的变法改革,主张“举贤 授能”,外交上联齐以抗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赞序》)“离”通“罹”,故释离为遭。
(3)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 离骚 序》)
(4)释“离骚”为楚语,离,畔,散去之意;骚,愁。扬雄曾 作《畔牢愁》。
(5)释“离骚”为楚曲“劳商”,意与“牢骚”同。
2、《离骚》的写作年代: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 研究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司马迁认为作于怀王“怒而 疏屈平”之后,此时屈原虽 遭谗被疏,尚未离开朝廷, 与作品的内容相符。
“导夫先路”之愿望。
B、“我”与楚国现实的冲突,及我在这些冲
突面前的态度。
(2)后部分:虚幻世界,着重于表现“我”
的内心矛盾:去与留。
A、我不顾女媭的劝阻,执着于“美政”
理想。
B、在灵氛、巫咸的劝导下,“我”欲 远游,但最终还是留下。
4、《离骚》思想内容 :
(一)表达诗人的“美政”理想和对黑暗政治、奸佞小人 的抨击。“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固 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 容以为度。”
3、《离骚》的“忠怨”之情与爱国精神:
全诗在结构上可分两大部分: 开篇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部分, 主要写现实中的抒情主人公与周围 环境的冲突,后部分以虚幻的神话
世界来表现主人公对理想的追求与
内心的矛盾。
(1)前部分:现实世界,着重表现我与周围 环境的冲突。
A、展示自己的“内美”与“修能”,并表示
(1)前期:屈原因“博闻强志,明于 治乱,娴于辞令”而受到楚怀王的信任 与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 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他 任职期间,楚国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取得 成就。在内政方面,屈原可能继续推行 悼王时期吴起的变法改革,主张“举贤 授能”,外交上联齐以抗秦。
(2)中期:因谗被疏,因为变
参考书目: (宋) 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宋) 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版
胡念贻:楚辞选注及考证,岳麓书社,1984年版
游国恩:离骚纂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
詹安泰:离骚笺疏,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离骚》艺术特色 :
(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离骚》是一篇具有 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神 话传说的浪漫主义,而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直 接源头。 (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三)诗体创新,语言具有楚国地方色彩又精美生 动。 (四)篇章结构宏阔,具有较为曲折的故事情节。
第一节 楚文化与“楚辞”
一、楚辞释名
1、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
的楚国文人创作的一种新
诗体。 2、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二、“楚辞”的产生
1、从楚辞的艺术形式来看,它的产生与楚地文化 有重要关系。 楚地文化的特质:重鬼信神,巫风盛行。 热烈奔放,神奇瑰丽的浪漫激
情。
2、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也有密切的关系。
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全
诗发问的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 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
二、屈原的短篇抒情诗:《九章》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 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 《涉江》、《哀郢》、《抽 思》、《怀沙》、《思美人》、 《惜往日》、《橘颂》、《悲 回风》等9篇作品。“九章” 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
汩罗江
被流放于江南。顷襄王21年(前278),秦
将白起率大军攻陷楚郢都,烧楚先王陵墓。 屈原顿感希望破灭,约于次年含悲自沉汨罗。
第三节 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离骚》 一、“离骚”释义:
(1)司马迁《史记》曾解释:“《离骚》者,犹离忧也。” (2)班固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沧浪歌》
3、楚辞的诞生与中原文化的影响亦相关涉。
《诗经》对楚辞的影响: 四言诗的样式 比兴手法 先秦散文对楚辞的影响:繁丽文采、华美语句 复制而宏大的结构 铺陈排比
第二节
屈原的时代与生平
1、屈原生活的时代:
(1)屈原生活的时代为战国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改革触犯旧贵族的利益,所
以屈原遭到以子兰、上官大夫
等为首的权贵们的忌恨与陷害,
离间屈原与怀王之间的关系,
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
(3)晚期:放逐沉江。怀王30年,秦大败楚
军后,昭王要求怀王“会武关,面相约,结 盟而去”,怀王犹豫不决,屈原认识到这又 是一个骗局,劝阻怀王,而以子兰为首的投 降派以不能“绝秦欢心”为由劝怀王往秦赴 约。怀王听信子兰之言,结果被囚于秦,客 死他国。顷襄王即位,屈原更遭忌恨和迫害,
(二)表达诗人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爱国感情和忠君思想 。 “岂余心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三)表现诗人坚持正义、理想和节操,反对奸邪,宁死 不屈的斗争精神。 “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 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 心之可惩!”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
《九歌》图(局部) 元· 张渥
三、具有神话色彩和爱国内容的组诗:《九歌》
《九歌》是屈原吸收楚地民间神话故事,并以民间祭 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富有爱国 精神的抒情诗。“九歌”之名源自神话传说,为天帝 乐名,相传夏启曾“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九歌》 以下”(《山海经· 大荒西经》)。 《九歌》包括11篇,篇名依此为《东皇太一》、 《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 《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 殇》、《礼魂》等。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情理兼具的长篇咏史诗:《天问》
《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篇奇 文。说它奇,是因为全诗纯以问句组成,一共提出了172个 问题,篇幅巨大,内容广博,思想奇特,涉及日月星辰、山 川地理、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天命人事、现实生活等各方 面。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
后期。
(2)屈原生活在楚国,当时的楚国是可以与秦国相抗 衡的强国,所谓“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之言, 说明这两大强国是左右天下局势的重心。 (3)屈原生活在楚怀王、顷襄王时期。
2、屈原的生平事迹:
屈原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史 记· 屈原贾生列传》,此 外《史 记· 楚世家》及刘向《新序· 节士》 亦有记述。根据这些史料,屈原 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其一 生大致可分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