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1、临床心理学定义:①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②临床心理学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并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个体进行分析,以支持其所得的有关结论。
③临床心理学工作者会去帮助那些存在心理困扰的人们2、依特指出:临床心理学家所从事的个体评估、治疗或其他活动都不是临床心理学所独有的,只是他们的临床态度,即不仅对行为(特别是问题行为)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行为进行干预才是临床心理学的独特性所在。
即临床心理学是一种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程序,对智力、情绪、心理及行为问题进行理解,预测和干预的————————3、临床心理学工作:评估、治疗、研究、教学、咨询、管理。
4、临床心理学出现因素:①心理学中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②对人类个体差异的兴趣的发展③对行为异常的看法及治疗方式5、临床心理学之父——赖特纳韦特默。
1896年,他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指导诊所,并成为临床心理学产生的标志6、临床心理学家的思维方式:描述、解释、预测、改变7、掌握理论模型的价值以及一个完善的理论模型,应该具有的条件①简约②实证研究的支持③适用于不同的问题和人④变化和发展的能力⑤可验证性⑥逻辑的内部一致性8、临床心理学两大部分:评估和干预9、最好的理论模型的特点是:其假设性和实用性应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清楚的验证。
10、兼容并包态度的集中表现就是“方法任选”途径①即把来自不同理论体系中的有关成分整合在一起,这样去治疗某一病人时会增加治疗的效果②在对一个或几个病人进行干预的不同时刻,都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问题选择一种与之相匹配的理论模型。
11、对从现存的技术语言中求得共同指标的想法持怀疑态度12、62%~65%倾向于“有系统的方法任选”4%~11%倾向于“非理论的方法任选”27%31%倾向于“技术的方法任选”13、APA的临床心理学分会提议临床心理学家需有心理学博士学位和四年的实践经验,而且要实施统一监督。
这一建议也即目前一直很流行的“科学家——实践者”培训模型14、1947年9月刊发,名为《受欢迎的临床心理学毕业培训课程》,即沙科渥报告15、沙科渥报告建议:①临床新心理学家应首先作为心理学家(科学家)接受培训,其次才是作为实践者进行培训②临床心理学家应像其他学科一样接受四年的博士水平培训,其中一年是在专家指导下的临床实习③临床培训的要点包括评估,研究和治疗三个方面,因此其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心理动力学、评估技术、研究方法以及心理治疗16、沙科渥科学家—实践者模型,也称布尔达模式17、“科学家—实践者”模型,主要内容①课程②实习课程③研究④实习⑤合格考试18、过度疲劳:个体心身资源的枯竭,造成这种状况是由于临床心理学家对自己的不切实际的期望长期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临床心理学课程大纲
临床心理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临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认知和评估能力,以及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与干预的技能和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临床心理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为将来从事心理健康相关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临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理解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评估方法;3. 学会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 培养心理健康的促进与干预的能力;5. 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与疾病的社会、伦理和文化意义的认知。
三、课程内容1. 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发展与临床心理学的定位-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职业道德2. 心理疾病分类与评估- 心理疾病分类系统与流行病学- 临床评估与诊断工具- 心理测试与量表的应用3. 心理治疗方法与技术- 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常用心理治疗方法 - 个体心理治疗与群体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策略与技巧4. 心理健康促进与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 应对压力与情绪管理- 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支持- 心理健康促进的实践案例5. 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临床咨询与辅导- 医患沟通与病人合作关系- 应用心理学在医疗环境中的介入- 心理学在疾病预防与康复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理论和实践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讨论: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实际操作,加强实际技能的培养。
4. 案例分析:通过对真实或虚构的个案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网络学习: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相关的在线资源和工具,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与平台。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参与讨论活动、小组作业等所体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临床心理学
课程结构临床心理学基础、临床评估、临床干预、儿童临床心理学1.临床心理学概念与发展简史2.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临床评估4.行为评估5.临床判断6.心理干预7.心理动力学观点的心理治疗9.现象学与人本存在主义观点的心理治疗11.行为主义和认知-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治疗13.团体治疗、家庭治疗、夫妻治疗14.其他心理治疗15.心理督导16.临终关怀与居丧安抚17.儿科心理学与儿童临床心理学第一部分临床心理学基础第一章临床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简史概念:什么是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综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来理解、预测和改善人们的适应不良、能力缺乏、情绪不适,并促进人们的适应、应对和个人发展。
——APA(2000)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心理障碍者纠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通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指导和培养健全的人格,以使之有效地适应环境并且更加具有创造力的一门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临床心理学者相关的工作者:精神科医生、咨询心理学工作者、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康复心理学工作者、健康心理学工作者、精神科护士、其他人员临床心理学者的主要活动:治疗/干预、诊断/评估、教学、临床督导、研究、咨询、管理从业要求1.美国:科学家开业者训练模式(英、加、澳、新、H、M)Ph.D.; Psy.D.(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课程、实习工作、研究、资格考试、住院医实、习2.德语国家(德、奥、瑞):(1)指定的学位:社会学、哲学、神学、心理学、医学等(2)培训:心理治疗的理论培训;精神病学诊断培训;关系的培训包括小组督导;治疗实践;自我分析或自我体验。
3.中国大陆: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学科关系: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医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简史:1 历史追溯希腊(神话);与变态心理学等不相区别;Pinel:临床心理学发展道路的里程碑;Tuke;Dix 2 评估领域的发展史1882 Galton建立了人类测量实验室1890 Cattell发明了心理测验术语1904 Binet开始制定他的智力量表1905 Jung开始使用词汇联想方法1913 Kraepelin在诊断方面的工作1914 Terman 的Binet量表美国版问世1921 Rorschach《心理诊断》一书出版1935 TAT出版1937投射技术项目发明1939 Wechsler-Bellevue智力量表出版1943 Halstead引入神经心理测验包1952 DSM-I出版1968 DSM-II出版1970s 行为评估出现1980 DSM-III出版1980s 评估和计算机测验解释兴趣的兴起1987 DSM-III-R出版1990s 控管卫生保健冲击心理评估1994 DSM-IV出版3 干预领域的发展史1793 Pinel 法国精神病院引入人文关怀1848 Dorothea Dix 在新泽西游说改善精神病人医疗卫生设施1895 Breuer 和Freud 发表了《癔症研究》1900 Freud 《梦的解析》出版1908 Clifford Beers 发起精神卫生运动1909 Healy 在芝加哥建立儿童指导诊所1920 Watson 和Rayner 描述了对恐惧的条件反射形成1932 Moreno 介绍了团体治疗1950 Dollard 和Miller《人格和心理治疗》出版1951 Rogers 发表《来访者中心疗法》1952Eysenck 发表了他的心理治疗评论1953 Skinner 概述了操作条件反射原理的应用1958 Wolpe 描述了系统脱敏疗法1965 在Swampscott(MA)社区心理学的诞生1980s 健康心理学的出现1990s 管控卫生保健对心理治疗的巨大冲击1995 实验支持的心理治疗清单出现4 研究领域的发展史1879 Wundt 在德国的Leipzig 建立了第一个心理诊所1890 William James 出版了《心理学原理》1905 Binet 和Simon 发表了有关他们测验的效度资料1916 Terman对Binet 量表的研究1939 Wechsler发表了对Wechsler-bellevue的研究1943 Hathaway 和Mckinley 发表了MMPI资料1952 Eysenck 对心理治疗的抨击1954 Rogers和Dymond报告了他们对咨询过程的研究;Rotter发表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1977 Smith 和Glass 报告了对心理治疗研究的元分析1980S DSM-III出版后精神病理研究的成长1990S 行为遗传学的兴趣增加5 职业化的发展史1892 美国心理学会(APA)成立1896 WITMER 建立第一个“心理”诊所1909 APA临床心理分会成立1930 PSI CHI 建立1935 APA训练标准委员会为该领域定义1936 LOUTTIT的第一部临床心理学课本问世1937 《咨询心理学杂志》创刊1945 康涅狄格州通过第一个执业资格法1946 VA 和NIMH 开始经济资助支持心理学1947 ABEPP/ABPP 创建临床心理工作能力资格认证制度1949 BOUDER 会议颁布科学家-开业者模式1953 APA 发表《伦理规范》1968 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博士点1981 修改《伦理规范》1988 APA 分裂,APS 成立1992 最新《伦理原则》出版1995 APA 批准研究心理工作的处方权问题临床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1.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在校临床心理学专业方向学生的培养将有较快发展2.科研工作的重点将是解决临床实践所面临的问题3.心理测量量表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将发生重大变化4.诊断与治疗并重5.本土化的趋势6.普及化是社会需求发展的必然7.职业化将逐步规范思考题:1.你对临床心理工作的哪种活动最感兴趣,如何发展自己这方面的能力?2.举一个临床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事件拓展阅读,并指出其对临床心理学科的发展的影响,并分析这影响的原因。
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异同
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异同1. 基础概念在聊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之前,咱们先得搞明白这俩个概念到底是什么。
嘿,临床心理学就像是医生给你看病,只不过这个“病”是心理上的。
想象一下,如果你心里有个“小怪兽”,总是让你烦心,这时候就需要临床心理学家来帮你捉住它、搞定它。
他们通常专注于那些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像是把心里的“怪兽”抓起来,给你一些药物治疗或者认知行为疗法,让你恢复正常生活。
而咨询心理学呢,更多的是像个朋友,坐下来和你聊聊天,帮你理清思路。
它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挑战,比如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等。
就好比你遇到情感问题,想和朋友倾诉一下,咨询心理学家就是这个角色,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2. 主要特点2.1 临床心理学的特点临床心理学的特点,第一是专业性强。
临床心理学家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拿到相关的执照,才能够接触到那些需要专业帮助的患者。
他们像是心理领域的“白衣天使”,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心理评估,设计治疗方案,甚至进行一些心理治疗。
再来,临床心理学更注重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他们会使用各种工具,比如问卷、访谈等,来了解患者的情况。
有点像侦探破案一样,把你的心理状况摸得一清二楚,最后制定出有效的治疗计划。
2.2 咨询心理学的特点而咨询心理学则更注重人际互动和发展。
咨询心理学家像个知心大姐,善于倾听,善于引导。
他们常常采用一种非指导性的方式,鼓励你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咱们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意思。
咨询心理学还关注的是个人成长和发展,帮助你找到内心的声音,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
比如,工作不顺心、感情出现裂痕,咨询心理学家会帮你理清思路,找到新的方向,就像一盏指路明灯。
3. 应用领域3.1 临床心理学的应用临床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可广泛了。
除了传统的医院、心理诊所,很多学校、企业也开始重视心理健康。
比如,学校里有心理咨询室,专门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压力;而企业也会请临床心理学家来提供员工心理健康支持,促进职场和谐。
临床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临床心理学主要知识点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科学,旨在了解和改善个体的精神健康状态。
在临床心理学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几个进行阐述。
1.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临床心理学的基础工作,旨在对个体的心理特点、功能和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临床面谈、心理问卷和观察等。
通过心理评估,可以帮助专业人员了解个体的心理状况,为制定合理的干预计划提供依据。
2. 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在临床心理学中,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与分类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广泛使用的精神障碍诊断分类系统有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这些系统基于对精神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对不同的精神疾病进行了定义、分类和诊断标准的规定,为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指导。
3. 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帮助个体改善心理问题和病症的方法。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病人的需要和问题的性质,旨在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4. 应激与适应应激与适应是临床心理学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困境时,需要找到适应良好的方式来应对。
在临床实践中,心理专业人员通过评估个体的应对机制和适应状态,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应对策略,提高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
5. 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是临床心理学在社区和群体层面的工作。
通过向大众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咨询和培训等活动,旨在帮助个体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健康素养,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总结:临床心理学是一门复杂而广泛的学科,它涵盖了心理评估、诊断与分类、心理治疗、应激与适应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等多个方面。
掌握这些主要知识点,将有助于心理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支持。
同时,对个人而言,了解临床心理学的知识也能增加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认知,促进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提升。
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第一章临床心理学概述1、临床心理学的一般概念临床心理学的概念临床心理学是处理心理异常问题和心身疾病中的心理问题的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临床心理学的性质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以行为、情绪、认知和生物学的研究作为知识基础。
临床心理学是对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的运用,是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它的独特性在于强调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心理障碍的预防。
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领域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主要包括研究、教学、评估、诊断、预防、治疗、会诊和管理等。
临床心理评估临床心理学家采用标准化心理测试、结构式访谈问卷、行为观察等方法对来访者的行为进行评估和诊断。
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场所国外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环境包括:社区心理健康中心,私立诊所,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儿童和青少年治疗中心,大学和学院,中学,监狱,法庭和警察局,政府和工厂等。
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内容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内容包括对人类行为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改变。
2、临床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和实验法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寻找心理与行为规律的过程。
观察法可分为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日常生活观察和临床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调查法是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的研究方法。
心理测验法是以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
测验法使用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现成量表。
实验法是对某一变量进行系统的操纵,从而研究这种变量对心理、行为或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
个案研究是对单一案例的研究,可以使用观察、会谈、测验和实验的方法对单一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3、临床心理学研究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包括六个步骤:形成假设,关键变量测量方法的选择,研究设计的选择,样本的选择,假设的检验,结果的解释和发布。
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六个步骤:1、提出假设;2、测量关键变量;3、研究设计的选择;4、样本的选择;5、假设的检验;6、结果的解释和发布。
临床心理学教科书
临床心理学教科书第一章:临床心理学概述1.1 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3 临床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第二章:心理评估2.1 心理评估的概念和目的2.2 心理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标准2.3 心理评估的常用工具和技术2.4 心理评估的结果分析和应用第三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3.1 精神障碍的定义和分类系统3.2 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展机制3.3 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3.4 精神障碍的评估和治疗原则第四章:心理治疗方法4.1 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流派4.2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点4.3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及其应用场景4.4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和质量控制第五章:应激与适应5.1 应激的概念和分类5.2 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3 适应的概念和机制5.4 应激与适应的评估和干预策略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6.1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标6.2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3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和评估原则6.4 心理健康促进的实践案例和效果分析第七章:心理咨询与辅导7.1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概念和特点7.2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原则和技巧7.3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流程和方法7.4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第八章:心理干预与康复8.1 心理干预与康复的目标和原则8.2 心理干预与康复的策略和方法8.3 心理干预与康复的效果评估和调整8.4 心理干预与康复的个案分析和实践经验第九章:心理危机与紧急干预9.1 心理危机的概念和特征9.2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步骤9.3 紧急干预的内容和技巧9.4 心理危机与紧急干预的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第十章:专业道德与伦理10.1 临床心理学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10.2 专业边界和自我保护的原则10.3 伦理冲突和应对策略10.4 临床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和挑战结语临床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学心理学专业
临床医学心理学专业一、临床医学心理学概述1、临床医学心理学简介临床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医学研究,关注生物界中心理、认知、行为学习过程的运作机制。
它的目的是探讨人的性格、行为和思维模式,以及学习和控制这些过程。
临床医学心理学也涉及心理、文化和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和强化对某些行为的学习过程。
临床心理学的发展正在研究和解释人类复杂行为的形成。
2、临床医学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临床医学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实验、神经生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评价与干预、心理学实践理论、心理健康。
其中,心理学理论讨论了心理症独特的形式、机制和实践方法;心理学实验探讨了心理症的实验室研究;神经生物学研究了人脑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关系及其发展和影响;社会心理学探讨了社会影响、社会变量对行为的影响及其响应行为的关系;行为评价与干预专注于检查、改变或改善人们行为的技术;心理学实践理论学习如何应用心理学实践理论分析、诊断准确以及适当地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学习如何提高和增强心理健康,以及建立合理的个人健康观。
二、临床医学心理学的应用1、临床医学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临床医学心理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社会变量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及行为的影响,以及应用心理学中交互控制和改变社会和个体正常行为表现的技术。
此外,还学习如何通过评价、治疗、干预和咨询等方式对心理感知和行为异常进行治疗,以及如何使用心理学原理和理论处理心理障碍和建立心理健康。
此外,临床医学心理学还可以应用于职业规划、婚姻咨询及家庭关系的调解。
2、通过临床医学心理学获益临床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个体建立健康的个人、社会及文化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个体的规划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它还可以改善经济和行政部门的职能,促进学术思想的发展,有助于清楚地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学科的影响、作用和过程。
心理健康的临床心理学
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
心理评估与诊断方法
心理干预和治疗技术
心理健康政策和法规
心理健康的社会影响
临床心理学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治疗心理问题 心理动力学疗法:通过探究患者的潜意识来治疗心理问题 人际关系疗法: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来治疗心理问题 家庭系统疗法:通过改变家庭系统中的互动模式来治疗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 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诊断:通过观察和询问,判断个体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 心理测验:使用标准化心理测验,如MMPI、BDI等,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诊断标准:根据DSM-5或ICD-10等标准,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物治疗等。
心理健康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预测和预防心理障碍 跨文化研究和比较 结合新技术和大数据进行深入研究 更加关注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需求
临床心理学在 实践中的运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心理评估与评价: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评价,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教师培训与教育: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 家长教育与培训:增强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家庭对孩子的支持和关注度
添加标题
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 化
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 程度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临床心理学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
评估和诊断心理问 题
制定治疗方案
实施心理治疗
跟踪和评估治疗效 果
心理健康问题的分类与评估
心理健康问题分类:心理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等 评估方法:临床访谈、心理测验、观察与会谈、案例分析等 评估工具:量表、问卷、诊断标准等 评估流程:初步评估、诊断分析、制定治疗方案等
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
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1、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被看作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2、心身医学:它以人类疾病中的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躯体疾病中的心理因素及其致病的机制和条件。
3、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用来探讨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支学科。
4、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强调强调身体疾病的预防,主张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或矫正人们的有碍身体健康的生活方法、行为和习惯。
5、心理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重点研究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和不同环境中的人的特点,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6、归因风格:个体惯常使用的归因方式,体现了个体的人格质.7、防御机制: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的无意识的心理手段。
8、合理化机制:给自我行为或处境寻找可接受的理由.9、调节因素:是指影响两个相关事物之间联系的方向和大小的因素。
10、中介因素:是指介于两个相关事物之间、能够说明这两个事物相互联系的机制的因素。
11、应激原:向集体提出适应和应对的要求并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各种环境刺激物称作应激原。
12、灾难化:反复思考消极事件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13、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一个人在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临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14、全身适应综合症(GAS):机体对各种应激原的生理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即各种应激原都可以引起个体同样的生理反应15、固着:在心理,性发展过程中由于遭受挫折或创伤而停止于某一阶段。
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异同
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异同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领域,它们都致力于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尽管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异同进行探讨。
一、理论层面的异同1.1 相同点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都遵循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它们都关注人类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
两者都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人的心理特点都是独特的,因此需要因材施教。
两者都关注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旨在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1.2 不同点尽管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在理论体系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临床心理学更注重对心理障碍的研究,尤其是那些严重影响个体生活质量和功能的疾病。
它试图找出这些疾病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手段来缓解症状。
而咨询心理学则更侧重于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冲突和困境。
它关注的是如何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实践层面的异同2.1 相同点在实践层面,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都强调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这是因为只有当双方建立起信任关系时,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困扰,从而提供有效的帮助。
两者都重视个体参与,认为患者或客户应该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两者都关注治疗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成功率。
2.2 不同点在实践层面,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面对心理问题时,临床心理学通常会采用更严格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电击疗法等。
而咨询心理学则更倾向于采用非专业性的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等。
在目标设定上,临床心理学的目标通常是解决严重的心理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而咨询心理学的目标则是帮助个体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应对能力。
在治疗周期上,临床心理学的治疗周期通常较长,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自考05622临床心理学重点整理
05622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整理PART1名词解释1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被看作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2心身医学:它以人类疾病中的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着重探讨躯体疾病中的心理因素及其致病的机制和条件。
3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用来探讨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支学科。
4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强调强调身体疾病的预防,主张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或矫正人们的有碍身体健康的生活方法、行为和习惯。
5心理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重点研究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和不同环境中的人的特点,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6归因风格:个体惯常使用的归因方式,体现了个体的人格质。
7防御机制: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的无意识的心理手段。
8合理化机制:给自我行为或处境寻找可接受的理由。
9调节因素:是指影响两个相关事物之间联系的方向和大小的因素。
10中介因素:是指介于两个相关事物之间、能够说明这两个事物相互联系的机制的因素。
11应激原:向集体提出适应和应对的要求并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各种环境刺激物。
12灾难化:反复思考消极事件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13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一个人在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临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14全身适应综合症(GAS):机体对各种应激原的生理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即各种应激原都可以引起个体同样的生理反应16保存-退缩反应:英格尔的保存-退缩反应模型认为个体在应激状态下,伴随出现的犹豫、悲伤、失望、无助等情绪反应。
临床心理学全部整理
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1、临床心理学:狭义的临床心理学注重心理病理机制的理论研究,对心理病理进行解释并探明解决的途径。
广义的临床心理学注重研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心身疾病的发生原因、性质诊断,挖掘潜在的心理病理现象,针对心理问题、障碍及其疾病采取综合性预防与矫治措施。
2、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又名性变态、性倒错、性歪曲、性精神障碍。
它是指性对象或性行为方面的异常,不是以正常异性恋的关系获得性满足,而是以特殊方式获得性心理或性活动的满足,它属于变态心理现象。
3、三级预防制:一级预防重点在于从生理方面维护正常人的心理健康;二级预防尽量缩短已患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病程;三级预防是以减少心理疾病所致的缺陷为目标,防止各类因疾病引起的能力丧失。
4、多动症:又称为运动过度综合症,多动综合症。
是指与儿童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涣散;与处境不相宜的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并伴有情绪不稳、易激惹,学习困难和攻击行为的一组症状群。
5、反社会型人格:又称无情性人格障碍、悖德性人格障碍。
其特点是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冷酷无情,有明显违反道德规范与法纪的倾向。
特征:⑴肤浅的乐趣与良好的智力;⑵无妄想或不合理思维;⑶无神经症表现;⑷不可信赖;⑸不真诚、不坦率;⑹缺乏羞耻与真正的后悔;⑺虽有行为动机存在,但并不充分,有明显的反社会性行为;⑻不吸取教训,由于缺乏道德标准而不辨善恶是非;⑼极端自私自利;⑽冷酷无情;⑾缺乏自知之明;⑿处理人与人关系时不负责任;⒀爱不切实际地幻想;⒁罕有自杀;⒂性生活反常或紊乱;⒃不按计划办事。
6、生理始基:生理始基是指心理生理障碍者病前的生理特点,不同的生理始基使个体具有不同的相应的心理生理障碍的易感性。
7、心理生理障碍: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心身障碍或心身疾病,是一组综合征或躯体疾病,通常限于受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器官发生生理功能紊乱以及病理形态方面的变化。
8、A型人格特征:突出特征有二点:一是试图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成就;二是经常地持有经过掩饰和文饰的泛化性敌意。
临床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临床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临床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问题的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临床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一、心理评估与诊断心理评估是临床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通过系统的测试和观察,以获得客观的心理数据,帮助发现个体的心理问题。
常用的心理评估方法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量表等。
心理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准确的心理诊断,从而指导治疗和干预措施的制定。
二、心理障碍分类根据《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临床心理学将心理障碍分为了多个分类,包括:情绪障碍、焦虑障碍、进食障碍、人格障碍等。
每个分类下都有不同的心理症状和诊断标准,医生根据病人的症状,结合心理评估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和确诊。
三、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临床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方式来治疗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包括认知重建、行为技能训练、暴露疗法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心理障碍的治疗中。
四、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遭遇重大事件或心理创伤后,无法应对和调节情绪,出现心理困扰和痛苦的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临床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心理危机干预包括紧急咨询、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小组等方式,通过专业人员的介入,帮助个体度过危机期,恢复心理健康。
五、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是临床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儿童和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心理问题和心理治疗。
儿童心理学的知识点包括:儿童认知发展、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心理疾病等。
临床心理学家在儿童心理学领域的工作主要包括儿童评估、儿童心理治疗和家庭辅导等。
六、心理康复心理康复是临床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心理功能,重建自我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康复的内容包括心理教育、心理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认知、应对能力和生活质量。
临床心理学(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概论•第二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验•第三章应激与应激障碍•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第五章智力障碍•第六章人格障碍•第七章神经症、癔症、抑郁症•第八章行为障碍•第九章心身疾病•第十章临床常见的病人心理问题•第十一章心理咨询•第十二章临床心理咨询•第十三章危机干预第一章概论临床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及研究目的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临床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一、临床心理学的定义•1935年,美国心理学协会(APA)临床心理学分会给临床心理学下了一个定义: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心理测评、分析、观察等方法,对个体的能力和行为特征进行理解,并通过对个体的身心诊断、生活史了解以及对个体生活状况的观察、分析,以对个体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咨询和治疗。
•1991年,美国心理学协会又提出一个新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来了解、预测和缓解智力、情绪、生理、心理、社会和行为上的障碍、适应不良等,以及从事相关的研究、教学和心理服务。
•20世纪60年代,日本心理学会(JPA)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下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是综合心理学和其他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特殊的个体(心理不适应的人或心理障碍患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障碍、苦恼的本质的理解,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的一门学问。
•因此,他们把临床心理学的实践活动称为“心理学的临床应用”。
•1988年,日本学者田中富士夫下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概括地说是对心理不健康或有行为问题的来访者进行心理援助,将他们的精神和人格向健康方向引导,这种引导需要运用心理学和各种相关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综上所述,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它整合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心理适应为中心,并以心理援助为特征;通过缓解适应不良,提高能力水平和缓解情绪不安,以促进人类的社会适应、心理调节和个体发展。
•①临床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临床心理学主要课程
临床心理学主要课程
临床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学科,涉及诊断、治疗、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科学与实践。
临床心理学主要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心理学基础课程:包括心理学概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物心理学等,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2. 临床评估与诊断:学习各种心理评估工具和技术,掌握诊断心理障碍和问题的方法,包括临床面试、量表测验等。
3. 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学习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人本主义治疗、家庭治疗等。
4. 精神病理学:了解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5. 心理健康促进与预防:学习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包括心理教育、心理康复等。
6. 临床实习与实践:进行临床实习,通过实践培养临床技能,与临床心理学相关的专业实践经验。
7. 伦理与法律问题:学习心理学职业道德、伦理规范和法律标准,了解在临床实践中的道德与法律责任。
这些课程的内容会根据不同学校和课程设置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临床心理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心理健康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有效地评估、诊断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
1/ 1。
临床心理学知识点
临床心理学知识点临床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领域,涵盖了心理评估、诊断、干预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临床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心理评估、精神疾病分类、心理治疗方法和药物治疗等。
一、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临床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收集和评估个体的心理、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临床心理学家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所在。
常用的心理评估方法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临床面试等。
智力测验主要用于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
著名的智力测验有韦氏智力量表和斯坦福-比内第四版智力量表。
通过智力测验,临床心理学家可以了解个体的智商水平以及可能存在的智力障碍。
人格测验是评估个体人格特征和心理特点的工具。
其中,常用的人格测验包括MMPI(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和16PF(16 Personality Factors Questionnaire)等。
通过人格测验,临床心理学家可以了解个体的人格类型和潜在的心理问题。
临床面试是临床心理学家与个体直接交流、询问的过程。
通过面试,心理学家可以了解个体的心理困扰、症状表现和心理历程等。
临床面试可以采用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形式,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二、精神疾病分类精神疾病分类是临床心理学中对心理障碍进行分类和诊断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精神疾病分类系统是 DSM-5(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和ICD-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Tenth Edition)。
DSM-5是由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制的一套精神疾病分类系统,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该分类系统依据临床症状、功能障碍和病因等因素,对多种精神疾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心理学绪篇第一节临床心理学的概述一、临床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心理学概念: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1879 冯特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内容: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2、心里状态:注意疲劳应激灵感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临床心理学的概念广义: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人们矫治自己心理和行为障碍以及通过咨询来指导和培训健全人格以便更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更富有创造力。
它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临床心理学更注重对个体和群体心理问题的研究,以及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狭义:帮助人们把异常心理或行为矫正到正常范围之内。
书上P1-21、1935年,美国心理协会(APA)的临床部门给这么学问所下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通过心里测定、分析、观察等方法对个体的行为能力和行为特征进行明确的理解,并且将从个体身心诊断和生活史所了解到的情况与对个体生活状况进行的观察、分析综合起来,并对个体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咨询和治疗。
2、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心理学会(JPA)和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家、学者,对这门学科所下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是综合心理学和其他各种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对特殊个人(心理不适应的人或者心里患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障碍、苦恼进行本质的理解,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的一门学问。
因此他们把这门学问的实践活动称为“心理学的临床应用”。
3、田中富士夫(1988年):临床心理学概括地来说是对心理不健康的或有问题行为的心理咨询来谈者进行心理援助,把他们的精神和人格向健康的方向引导,这种引导需要运用心理学和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进行的。
因此应用性和实践性是临床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相、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咨询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
咨询心理学更关注个体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以增进个体良好的适应和应对科学、理论、实践相统一独特性(P3)调整人的适应行为发展性促进人格健康成长教育性心的科学社会性工作内容的四种专门性:临床心理测量临床心理面谈临床心理社会援助临床心理的相关研究『普心1879①心理学走自然观察和反省思维两种方法结合之路②心理学开始意识到他们能够影响社会变迁19世纪,欧洲在发生变化时,正式的临床心理学在美国诞生』1896年,韦特墨(美)向美国心理学会提出临床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建议。
“临床心理学源于许多对人类的测验结果以及分辨心理能力的分析方法,心理诊所是为社会和公共服务,为基础研究和教学服务的机构。
”临床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阶段(1927-1939):理论构建时代第二阶段(1940-1946):功能主义阶段第三阶段(1946-1960):理论互补阶段第四阶段(1961-1966):巩固和发展阶段第五阶段(1967-1980):综合模式形成阶段第六阶段(1980-至今):成功与挑战阶段五大人物及贡献高尔登(英):测量心理活动个别差异、创立“自由联想法”卡特尔:创立心理测量法韦特默比奈、西蒙(法):为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表帕森斯:1908年在美国波士顿创办了就业局第一阶段:临床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得到巩固;不同学科不断增加(行为主义、格式塔、精神…)1937年弗洛伊德《差异心理学》1938年《人格探查》推动自我心理学进一步发展1939年弗洛伊德去世第二阶段:功能主义的表现:①心理失常常常被描述为是功能性的②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动力)在临床和当时的出版物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三阶段:临床心理学、指导和咨询行为偏差在根源上进入了互补阶段第四阶段:异常行为被再次确定为临床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异常行为被看作是临床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之间的桥梁。
第五阶段:提出了包括生物的心理学的和社会的疾病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临床心理学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科学和职业领域的人类健康。
第六阶段:挑战是指人们在考虑心理健康时越来越多注意到个人背景、适应水平、严重性、个人特征模式以及相关身体疾病等临床已经不能用同一种声音说话了、来访者可能有多种文化身份;个体差异;不同的药房同一种声音:历史与发展(P14):人有多远,临床就走多远服务职能:咨询、评价、干预、预防、指导研究与策划、健康服务等。
临床心理的对象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心理咨询已经职业化:社会化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组织建设信息沟通社会认可国家职业标准出台发展工作重点:儿童教育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看到需求和能力的差距发展未来方向:本地化趋势加强普及化是社会需求发展的必然职业化还将继续发展独立性是未来发展目标之一临床心理学的对象1、第一种视角:预防、教育、治疗的统合P91第一次预防第二次预防第三次预防2、第二种视角:以心理不健康、不适应、心理障碍者为主要对象躯体疾病与心里不适应的区别illness disease功能性(主观体验症状)器质性(客观体征)独特可重复不能直接检验共同证实广泛(影响全身心)局部(影响特定部位)不可定位(不适感)可定性(存在体征)生活质变生活量变投情的照护不动感情的照顾痛苦的原因死亡的原因3、第三种视角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不适应问题P67统合失调问题(精神分裂症等后期辅助治疗)人格问题性同—性问题自闭症心的外伤后加上压力障碍(PTSD)注意缺失与多动问题心身症强迫问题饮食问题(拒食与过食)人格障碍是指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是一种儿童或青少年时出现,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现年18岁以上,症状至少已持续2年且持续少变的持久的根深蒂固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
(临床诊断时用)分类:偏执型人格障碍、情感性人格障碍、分裂样型人格障碍、爆发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无力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过敏多疑)定义:一种具有病理性固执信念、易走极端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过敏多疑、固执己见、极易记恨诊断要点:1、走极端2、有过分自我援引倾向的超价观念,对自我能力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评价,这种评价在强烈的情绪影响下显得更加固执。
偏执型神经病:妄想、色情妄想(病理性的单恋)偏执型人格障碍:没有妄想,更没有色情妄想建议:1、对患者表现充分的尊重、(信任)理解和真诚的态度2、建议并鼓励患者自觉主动地置身于同辈健康人群中,让他们能够移入积极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元素。
情感性人格障碍定义:一种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某种突出的不良情绪状态在一生中占有优势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抑郁性人格障碍、情绪高涨性人格障碍、环性人格障碍诊断要点:1、某种突出的不良情绪在一生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或者两种相反的不良情绪在一生中反复辗转出现,即主导心境中在一生中始终是不正常的。
2、难识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即终身都有情绪调节的障碍抑郁性:精神不振少言少语过分担忧难以预料结局容易发怒抱怨命运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笑口常开对生活感到莫大乐趣做事想当然凭空设想草率从事有始无终盲目乐观不自量力环性:情绪变化极不稳定常在情绪高涨、低落间变化、交替出现两种情绪变化之间有可能会有一个较正常时期,但比较短暂这种人格障碍比单种人格障碍更严重。
情绪高涨和躁狂症区别躁狂症:自我夸大的观念或妄想,有时会产生相关的幻觉情绪高涨:不会出现妄想和幻觉环性和癔症性区别环性:有明显阶段性,不会短时间发生癔症性:情绪变化极为迅速,可能在很短时间发生分裂样型人格障碍定义:一种具有精神分裂症样表现的人格障碍,但分裂样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并不具有因果关系。
临床表现:个性孤僻、情感冷漠和富有幻想诊断要点:1、不社交回避竞争性处境,从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仿佛人人由于自己无关2、在任何情境中都缺失丰富的内心体验,因而也没有相应的表情,一副对一切都无动于衷的样子与偏执型人格障碍区别:两者都难以相处——偏执型是由于过分猜疑分裂样型由于独来独往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精神分裂也表现为社交退缩和缺乏情感,但还表现为精神活动迟钝、动作刻板、思维散漫、极其具有幻觉、妄想等。
分裂样人格障碍则没有,但需要注意分裂样也可能变成精神分裂症方法:饲养小动物(海豚治疗自闭症)、养鸟爆发型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定义:一种因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而由难以控制的愤怒情绪并伴有冲动行为的人格障碍,也称攻击性人格障碍临床表现:难以控制的暴怒与暴行(由小事引起,有时在一定范围内行为不考虑后果,在强烈的感情冲击下认知片面,判断力下降,注意范围缩小)诊断要点:1、稍有不如意就怒火直冒、行为冲动,且不计后果难以遏制2、事后有后悔感,但一般不会作深刻反省,即使吸取教训也难以防止下次冲动情绪和行为的再度发生。
3、间歇期一切正常,没有人格障碍的种种表现,发作具有阵发性。
爆发型人格障碍与冲动型人格障碍区别——爆发型人格障碍:1、受到某种刺激后的行为2、行为之后没有满足感和轻松感3、不具有反社会性质——冲动型人格障碍:1、没有外在刺激2、行为之后有明显轻松感和满足感3、具有反社会性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很少自责,很少有后悔感,发作频繁,与他人只能维持一种肤浅的、短暂的友谊冲动型人格障碍定义:是一种反复发生。
违反社会规范、具有社会危害性冲动行为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反复出现的、无法自制的习惯性冲动行为;在行动之前常有强烈的紧张焦虑诊断要点:1、冲动行为没有明确动机,具有反复性和习惯性2、冲动行为性质具有反社会性质3、冲动行为实施前或者实施中有明显的紧张焦虑感或者惧怕感,但实施后有轻松感和满足感偷窃癖、病理性赌博强迫型人格障碍定义:一种过于谨小慎微而拘泥细节,过于严格要求而刻意追求完美以至无法适应新情况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墨守成规、过分疑惑和苛求完美诊断要点:1、事无巨细都要求高度精细、极端准确,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则,否则难以容忍2、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经常处于惶恐和苛求之中,因而显得沉闷、敏感、无情3、不容许变更生活习惯和规律,也不容许变更处事的信条和方法,因而无法适应新情况和新环境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区别——强迫症:也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行为,但是想摆脱摆脱不了——强迫型人格障碍:合情合理,必须坚持强迫型人格障碍是正常人格的极端结果表演型人格障碍定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寻求他人注意,具有某些癔症样表现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过分情绪化、自以为是和追求他人关注诊断要点:1、情绪表现过分夸张,且瞬息万变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特别喜欢指挥别人表演型和情感型人格障碍的区别——表演型人格障碍:情绪变化使他人无所适从,不得安宁,目的渴望他人注意——情感型人格障碍:情绪没有瞬间变化,也没有太多渴望他人的目的在其中癔症和癔症型人格障碍——癔症:也有表演的特别,不是故意的,而是无意识的——癔症型人格障碍:有意为之的,是故意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社交紊乱型)定义:一种内心体验与外在行为违背社会常情和规范,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冷漠无情,无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冲动和缺乏罪责感诊断要点:1、行为违背社会常情,且习以为常2、处处以自我为中心3、缺乏自控能力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爆发型人格障碍的区别——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毫不后悔,平时也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爆发型人格障碍:冲动以后会有后悔,平时在社会交往中有相当好的人际关系依赖型人格障碍(无力型、被动型)定义:一种过分顺从别人的意志,严重缺乏独立性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自感无能,极端顺从和缺乏活力诊断要点:1、生活缺乏主动精神,人云亦云,亦步亦趋2、对别人有过多的不易被人理解的要求边缘型人格障碍定义:一种在人际关系,情绪表现与自我形象诸方面都显得不稳定的人格障碍临床表现:情绪不稳,人际关系波动和自我同一性混乱诊断要点:1、情绪、人际关系和自我形象的不稳定变化,突然而短暂2、具有多变的情绪,表演型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可能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并存一个患者身上,但不符合相对应人格障碍诊断的标准,处于人格障碍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