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兰生复旦中学理科班教程)
《勾股定理》课件
1,则在网格上的三角形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有
(
A.0
C
)个.
C
B.1
C.2
D.3
解:如图, = 22 + 32 = 13,
B
= 12 + 52 = 26,
= 32 + 42 = 25 = 5.
A
课堂小结
运
用
勾
股
定
理
作长为 (n为大
构造边长为
于1的整数)的线
整数的直角
段.
三角形.
y
2 D(2,1)
E
O
1
F
x
(1)OA=OD= 5,所以点A(- 5,0).
(2)OB=DB,在Rt△DF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2
2
2
+ = ,BF=OF-OB=2-DB,所以
(2 − )2 +12 =2 ,解得:
DB =
5
5
,则B( ,0).
4
4
y
2 D(2,1)
E
A
O
1
在数轴上表示
利用数轴和
(n为大于1的整数)
勾股定理.
的点.
拓展提升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0,3),以
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C,
则点C 的坐标为 (-1,0) .
解析:因为点A(4,0),B(3,0),所
以OA=4,OB=3.在Rt∆中,由勾
2 ,
(1)作一条长度等于无理数的线段的方法不唯一,
应尽量利用直角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
(2)并不是所有的无理数都能用尺规作图的方法
《勾股定理》课件
欢迎来到《勾股定理》PPT课件!跟随我一起探索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数学定理, 了解它的定义、历史、应用和证明方法。
什么是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解决直角三角形边长关系的数学定理。它关联了三角形的三边, 为许多现实生活和科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基础。
勾股定理的历史发展
1
中国古代
古代中国数学家首次发现了勾股定理的特殊情形,应用于土地测量和农业。
于理解。
归纳法证明
利用归纳法和数学归纳原理,证明勾股定理 对于任意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都成立。
代数法证明
运用代数运算和平方差公式,将直角三角形 的边长代入公式,推导出勾股定理的等式。
勾股定理与形的关系
勾股定理与圆形密切相关,可推导出圆的周长、半径、直径等与直角三角形 边长之间的关系。
勾股定理的推广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勾股定理可用于求解直角三角形的任一边长,或计算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和 角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筑、航海和测绘。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1
几何法证明
2
通过构图和几何推理,演示直角三角形中各 条边与角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勾股定理。
3
巧妙证明
4
介绍一些有趣的巧妙证明方法,如使用数学 图形和变换,让勾股定理变得更加直观和易
2
古希腊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将已知的勾股定理完善为通用公式,为后世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3
现代
勾股定理在现代数学和科学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三角学、几何学和物理学等 提供了关键工具。
勾股定理的定义
勾股定理表明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的长度满足a²+ b²= c²,其中c是斜边,a和b是两个直角边。
勾股定理课件PPT
04 勾股定理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确定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是确定直角三角形的重要工 具,通过已知的两边长度,可以计算 出第三边的长度,从而判断三角形是 否为直角三角形。
求解三角形问题
证明定理
勾股定理在几何学中经常被用于证明 其他定理或性质,例如角平分线定理、 余弦定理等。
勾股定理在求解三角形问题中也有广 泛应用,例如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周 长等。
03
02
解决实际问题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建筑 、航空、航海等领域,都需要用到勾股定理来计算角度 、长度等参数。
数学史上的里程碑
勾股定理在数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数学发展的一 个里程碑。它的证明和发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为后来 的数学家提供了许多启示和灵感。
02 勾股定理的起源与历史
02
毕达哥拉斯证明法是基于三角形 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通过 观察和归纳,证明了勾股定理。
欧拉证明法
欧拉是18世纪的瑞士数学家,他通过代数方法和函数论,给出了勾股定理的一个 新证明。
欧拉证明法不仅证明了勾股定理,还进一步揭示了勾股定理与其他数学概念之间 的联系,使得勾股定理在数学领域中更加重要。
勾股定理在复数域的推广
勾股定理在复数域的推广形式
在复数域中,勾股定理的形式有所变化,但基的勾股定理关系仍然成立。
证明方法
利用复数域的性质和几何意义,通过几何图形和代数运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证 明。
06 勾股定理的趣味问题与挑战
勾股定理的趣味题目
勾股定理的证明
通过几何图形和数学推理,证明勾股 定理的正确性,让学生深入理解定理 的本质。
美观性。
航海学
在航海学中,勾股定理被用于确 定船只的航向、航速等参数,以
17.1 勾股定理PPT课件01
不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是那么哪一个角是
直角?
(1) a=25 b=20 c=15是 ∠__A_=_900
_(_2_)__a=;13 b=14
_(3_)_a_=_1;b=2 c= 3
c=不15是 ____
_是___ ∠_B_=_9_0_0;
(4) a:b: c=3:4:5
是 ∠ C=900
_____ _____ ;
bc2a2(ca)(ca) a
精品课件
例题分析
勾股定理----理解
八年级下册
例1 在Rt△ABC中,BC=24,AC=7,求AB的长.
∵ Rt△ABC中, ∠C是直角
∴ AC2+BC2=AB2
B
∴ A B A2 C B2 C 22 4 7 26 2 25 5
24 如果将题目变为:
在Rt△ABC中,AB=41, BC=40,求AC的长呢?
b B
A 图乙 a
Bb
c C
图甲
SA+SB=SC
A的面积 B的面积 C的面积
图甲 图乙 2.观察图乙,小方格
49
的边长为1.
4 16
⑵正方形A、B、C的
8 25 精品课件 面积有什么关系?
SA+SB=SC C
Aa c b
图甲 B
图乙 a
bc C
SA+SB=SC
3.猜想a、b、c 之间的关系?
a2 +b2 =c2
精品课件
3.猜想a、b、c 之间的关系? a2 +b2 =c2
精品课件
3.猜想a、b、c 之间的关系? a2 +b2 =c2
精品课件
3.猜想a、b、c 之间的关系? a2 +b2 =c2
勾股定理名师课件-ppt下载
知识点 1 勾股定理
问题1
知1-导
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 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归纳
知1-导
可以发现,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 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 的面积. 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一种特殊的 关系: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要点精析:(1)勾股定理适用于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内容描述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
系,已知其中任意两边可以求出第三边; (3)勾股定理的变形公式:a2=c2-b2,b2=c2-a2; (4)运用勾股定理时,要分清斜边、直角边.
(教学提纲)勾股定理名师课件-ppt 下载【 优质公 开课推 荐】
(教学提纲)勾股定理名师课件-ppt 下载【 优质公 开课推 荐】
知1-讲
例1 在Rt△ABC中,∠C=90°,∠A,∠B,∠C的 对边分别是a,b,c. (1)已知a=b=6,求c; (2)已知c=3,b=2,求a; (3)已知a∶b=2∶1,c=5,求b.
导引:分清斜边和直角边.因为在Rt△ABC中,a,b, c是三边,所以可以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提纲)勾股定理名师课件-ppt 下载【 优质公 开课推 荐】
(教学提纲)勾股定理名师课件-ppt 下载【 优质公 开课推 荐】
1.运用勾股定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遇到求线段长度的问题时,能想到用勾股定理. (2)必须把要求的线段归结到直角三角形中去(没有直角
三角形,可以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切忌 乱用勾股定理. (3)分清组成直角三角形的线段中哪条是直角边,哪条 是斜边.
知1-讲
赵爽利用弦图证明命题1的基本思路如下:如图(1),把 边长为a,b的两个正方形连在一起,它的面积是a2+b2;另一 方面,这个图形可分割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红色)和一 个正方形(黄色).把图(1)中左、右两个三角形移到图(2)中所 示的位置,就会形成一个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图(3)).因为图 (1)与图(3)都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红色)和一个正方形 (黄色)组成,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因此,a2 +b2 =c2.
《勾股定理》 完整版PPT课件
弦
勾
勾
股
股
证法三: 伽菲尔德证法:
a bc
a
c
1、整体看
b
2、分割看
有趣的总统证法
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的证法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
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理直观、简捷、易懂、明了的证明,
就把这一证法称为“总统”证法。 D
bc c
C a
Aa
bD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
为c,那么 a2 + b2 = c2
练习
1.在RtABC中,AB=c,BC=a,AC=b,
B=90
(1)已知a=6,b=10,求c的长度( B )
A6
B8
C 10 D 12
(2)已知a=24,c=7,求b的长度( D ).
A 20
B 11 C 13
D 25
A
c
b
B
a
C
2.在Rt△ABC中, a=5,c=13,
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B )
2 、运用“勾股定理”应注意什么问题? 3、你还有什么疑惑或没有弄懂的地方?
拓展
在波平如静的湖面上,有一朵美丽的红莲 ,它高出
水面1米 ,一阵大风吹过,红莲被吹至一边,花朵齐
及水面,如果知道红莲移动A
x2+22=(x+1)2
1
C
2
H
┓
?x
B
美丽的勾股树
(×)
(2)若a、b、c为Rt△ABC的三边,则a2+b2=c2.
(×)
C不一定代表 直角三角形
的斜边哦
练习
4.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5
勾股定理ppt课件
2、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论的?
通过探索、发现、归纳、证明得出
3、这节课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相结合,从特殊到一般.
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28页复习巩固1,2两题. 选做题:作业本第七页. 欧几里得证明勾股定理.
a2 + b2= c2
正方形A、B、C 所围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之间有什么关系?
观察发现
AB
acb
C
SA + SB = SC
a2 +b2 = c2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上述性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也 有这个性质吗?
P
Q CR
PQ Biblioteka R用了“补”的方法用了“割”的方法
如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你能求出 正方形R的面积吗? (1)
观察所得到的这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P9
a
SP + SQ = SR
16Q b
c
2R5
a2 + b2 = c2
所围正成方的形直P角、三Q角、形R 的所三围边成之的间的直关角系三:角形的三 边之间两有条什直么角关边系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
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 + b2 = c2.
B
a
c
C
b
A
a2 = c2-b2
c a2 b2 a c2 b2
b2 = c2-a2 b c2 a2
勾股定理 (2)
通俗来说,就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在珠峰脚下选定较容易的、 能够架设水准仪器的测量点,先把这 些点的精确高程确定下来; 第二步,在珠峰峰顶架起觇标,运用 三角几何学中“勾股定理”的基本原 理,推算出珠峰峰顶相对于这几个点 的高程差; 第三步,获得的高程数据要进行重力、 大气等多方面的改正计算,最终确定 珠峰高程测量的有效数据。
勾股定理
中文名: 勾股定理、勾股弦定理
外文名: Pythagoreans theorem
别名: 毕达哥拉斯定理、毕氏定理 学科: 平面几何
勾股定理的基本公式:
a²+b²=c²
1.定理推广 2.定理意义
3.生活中的应用 4.习题测试
1.定理推广
1.(a+b)² =c² +2ab 2.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断三角形为钝角、锐角或 直角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其中C为最长边:
4.习题测试
一般来说在选购时可参照三点: 第一,屏幕高度大约等于从屏幕到学生最后一排 座位的距离的1/6; 第二,屏幕到第一排座位的距离应大于2倍屏幕的 高度; 屏幕的尺寸是以其对角线的大小来定义的。一般 视频图像的宽高比为4:3,教育幕为正方形。如一 个 72 英寸的屏幕,根据勾股定理,很快就能得出 屏幕的宽为1.5m,高为1.1m。
2、2005年珠峰高度复测行动
测量珠峰的一种方法是传 统的经典测量方法,就是把 高 程引到珠峰脚下,当精确高程 传递至珠峰脚下的6个峰顶交 会测量点时,通过在峰顶竖立 的测量觇标,运用“勾股定理” 的基本原理测定珠峰高程,配 合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导线 测量等方式,获得的数据进行 重力、大气等多方面改正计算, 最终得到珠峰高程的有效数据。
3.生活中的运用:
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较广泛,举例说明如下: 1.挑选投影设备时需要选择最佳的 投影屏幕尺寸 以教室为例,最佳的屏幕尺寸 主要取决于使用空间的面积, 从而计划好学生座位的多少和位置 的安排。选购的关键则是选择 适合学生的屏幕而不是选择适合投 影机的屏幕,也就是说要把学 生的视觉感受放在第一位。
勾股定理(讲义)
勾股定理(讲义)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勾股定理一、知识归纳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222+=a b c2.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则c=b=,a=∆中,90C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二、题型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例1. 在ABC∠=︒∆中,90C⑴已知6BC=.求AB的长AC=,8⑵已知17AC=,求BC的长AB=,15解:题型二: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例2.⑴在ABCBC=cm,CD AB⊥于D,CD=AB=cm,3∠=︒,5∆中,90ACB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⑶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斜边长为13cm,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21DCB AAB CD E例3.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例4.如图Rt ABC ∆,90C ∠=︒3,4AC BC ==,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求阴影部分面积题型三:实际问题中应用勾股定理例5.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 ,另一棵高2cm ,两树相距8c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 m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识归纳 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2. 常用的平方数112=_______,122=_______,132=_______,142=_______,152=_______,162=_______,172=_______,182=_______,192=_______,202=_______,252=_______.注意.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2024年度勾股定理数学优秀ppt课件
2024/2/2
1
contents
目录
2024/2/2
• 勾股定理简介 • 勾股定理基础知识 • 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 勾股定理在代数中的应用 • 勾股定理拓展知识及思考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
01
勾股定理简介
2024/2/2
3
定义与背景
2024/2/2
定义
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 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²+b²=c² 。
。
与向量关系
在向量空间中,勾股定理可以表示 为两个向量的点积等于它们模长的 平方和,这进一步揭示了勾股定理 与向量的紧密联系。
与几何图形关系
勾股定理在几何图形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如求解直角三角形、矩形、 菱形等图形的边长、面积等问题。
2024/2/2
20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勾股定理被广泛 应用于计算角度、长度、高度等 参数,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美
观性。
地理位置测量
在地理位置测量中,勾股定理可 用于计算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以及确定航向和航程等问题。
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勾股定理被应用于 求解速度、加速度、力等物理量 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提
供了有力工具。
2024/2/2
21
思考题与拓展练习
思考题
给定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如何求解第三条边的长度?如 何应用勾股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c大于任意一条直角边a或 b,即c>a且c>b。
2024/2/2
10
03
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上海民办兰生复旦中学数学初中九年级勾股定理选择题易错题压轴难题训练
上海民办兰生复旦中学数学初中九年级勾股定理选择题易错题压轴难题训练一、易错易错压轴选择题精选:勾股定理选择题1.在ABC ∆中,D 是直线BC 上一点,已知15AB =,12AD =,13AC =,5CD =,则BC 的长为( )A .4或14B .10或14C .14D .102.如图,已知AB 是⊙O 的弦,AC 是⊙O 的直径,D 为⊙O 上一点,过D 作⊙O 的切线交BA 的延长线于P,且DP⊥BP 于P.若PD+PA=6,AB=6,则⊙O 的直径AC 的长为( )A .5B .8C .10D .123.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为6cm 、4cm 、3cm 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 处,沿着长方体的表面到长方体上和A 相对的顶点B 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 )A .cmB .cmC .cmD .9cm4.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M 在DC 上,且DM=2,N 是AC 上的一动点,则DN+MN 的最小值是( )A .8B .9C .10D .12 5.如图所示,在中,,,.分别以,,为直径作半圆(以为直径的半圆恰好经过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4B .5C .7D .66.如图,已知1号、4号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7,2号、3号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4,则a 、b 、c 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 )A .11B .15C .10D .227.如图,透明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 ,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4 cm 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4 cm 的点A 处,若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15 cm ,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 )cm .A .9B .10C .18D .208.如图,已知ABC 中,10,86,AB AC BC 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 AB 于,,D E 连接BD ,则CD 的长为( )A .1B .54C .74D .254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CB =∠ADC =45︒,若AD =4,CD =2,则BD 的长为( )A .6B .27C .5D .2510.△ABC 的三边的长a 、b 、c 满足:2(1)250a b c --=,则△ABC 的形状为(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11.如图所示,有一个高18cm ,底面周长为24cm 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在外侧距下底1cm 的点S 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处1cm 的点F 处有一只苍蝇,则急于捕获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径的长度是( )A .16cmB .18cmC .20cmD .24cm12.如图1,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面积分别为1S ,2S ,3S ;如图2,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为直径向外作半圆,面积分别为4S ,5S ,6S ,其中116S =,245S =,511S =,614S =,则43S S +=( ).A .86B .61C .54D .481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BC =4,将矩形沿AC 折叠,点B 落在点B ′处,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 )A .12B .10C .8D .614.《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如图),则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多少尺?(1丈=10尺)( )A .3B .5C .4.2D .415.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是由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他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案被称为“赵爽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选它作为会徽.下列图案中是“赵爽弦图”的是( )A .B .C .D .16.如图,已知AB 是线段MN 上的两点,MN =12,MA =3,MB >3,以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 ,以点B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N ,使M 、N 两点重合成一点C ,构成△ABC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B 的长是( )A .3B .5C .4或5D .3或5117.在Rt△ABC 中,∠C=90°,AC=3,BC=4,则点C 到AB 的距离是( )A .34B .35C .45D .12518.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 .在△ABC 中,若∠A:∠B:∠C=1:2:3,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B .在△ABC 中,若a 2=(b +c) (b -c),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C .在△ABC 中,若∠B=∠C=∠A,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D .在△ABC 中,若a :b :c =5:4:3,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19.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90A ∠=︒正方形ADOF 的边长是2,4BD =,则CF 的长为( )A .6B .42C .8D .102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90D ∠=,8AD =,6BC =,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 .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 )A .42B .6C .210D .8【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易错易错压轴选择题精选:勾股定理选择题1.A解析:A【分析】根据AC =13,AD =12,CD =5,可判断出△ADC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DB 中求出BD ,继而可得出BC 的长度.【详解】∵AC =13,AD =12,CD =5,∴222AD CD AC +=,∴△ABD 是直角三角形,AD ⊥BC ,由于点D 在直线BC 上,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所示,在Rt △ADB 中,229BD AB AD =-=,则14BC BD CD =+=;②当点D 在BC 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在Rt △ADB 中,229BD AB AD =-=, 则4BC BD CD =-=.故答案为:A.【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和逆定理,需要分类讨论,掌握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为解题关键.2.C解析:C【解析】分析:通过切线的性质表示出EC 的长度,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表示出OE 的长度,由已知条件表示出OC 的长度即可通过勾股定理求出结果.详解:如图:连接BC ,并连接OD 交BC 于点E :∵DP ⊥BP ,AC 为直径;∴∠DPB=∠PBC=90°.∴PD ∥BC,且PD 为⊙O 的切线.∴∠PDE=90°=∠DEB,∴四边形PDEB 为矩形,∴AB ∥OE ,且O 为AC 中点,AB=6.∴PD=BE=EC.∴OE=12AB=3. 设PA=x ,则OD=DE-OE=6+x-3=3+x=OC ,EC=PD=6-x..在Rt △OEC 中:222OE EC OC +=,即:()()222363x x +-=+,解得x=2. 所以AC=2OC=2×(3+x )=10.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3.C解析:C【解析】【分析】本题中蚂蚁要跑的路径有三种情况,知道当蚂蚁爬的是一条直线时,路径才会最短.蚂蚁爬的是一个长方形的对角线.展开成平面图形,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求出解.【详解】解:如图1,当爬的长方形的长是(4+6)=10,宽是3时,需要爬行的路径的长==cm;如图2,当爬的长方形的长是(3+6)=9,宽是4时,需要爬行的路径的长==cm;如图3,爬的长方形的长是(3+4)=7时,宽是6时,需要爬行的路径的长==cm.所以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路径问题,本题关键知道蚂蚁爬行的路线不同,求出的值就不同,有三种情况,可求出值找到最短路线.4.C解析:C【解析】【分析】要求DN+MN的最小值,DN,MN不能直接求,可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DN,MN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详解】解:∵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点B与点D是关于直线AC为对称轴的对称点,∴连接BN,BD,则直线AC即为BD的垂直平分线,∴BN=ND∴DN+MN=BN+MN连接BM交AC于点P,∵点 N为AC上的动点,由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知当点N运动到点P时,BN+MN=BP+PM=BM,BN+MN的最小值为BM的长度,∵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C=CD=8,CM=8−2=6,BCM=90°,∴BM==10,∴DN+MN的最小值是10.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解题的难点在于确定满足条件的点N的位置:利用轴对称的方法.然后熟练运用勾股定理.5.D解析:D【解析】【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BC的长度,然后阴影部分的面积=以AB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BC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AC为直径的半圆面积.【详解】解:在中∵,,∴,∴BC=3,∴阴影部分的面积=以AB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BC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AC为直径的半圆面积=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扇形面积的计算和勾股定理.在本题中解题关键是用重叠法去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 6.B解析:B【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以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不难发现:a的面积等于1号的面积加上2号的面积,b 的面积等于2号的面积加上3号的面积,c 的面积等于3号的面积加上4号的面积,据此可以求出三个的面积之和.【详解】利用勾股定理可得:12a S S S =+ ,23b S S S =+,34c S S S =+∴122334a b c S S S S S S S S S ++=+++++7441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7.C解析:C【分析】将容器侧面展开,建立A 关于上边沿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 的长度为最短路径15,构造直角三角形,依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底面周长的一半,乘以2即为所求.【详解】解:如图,将容器侧面展开,作A 关于EF 的对称点'A ,连接'A B ,则'A B 即为最短距离, 根据题意:'15A B cm =,12412BD AE cm =-+=,2222'15129A D A B BD ∴--'==.所以底面圆的周长为9×2=18cm.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得AD=BD ,由此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详解】∵AB=10,AC=8,BC=6,∴2222228610AC BC AB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C=90°,∵DE 垂直平分AB ,∴AD=BD ,在Rt △BCD 中,222BD BC CD =+ ,∴222(8)6CD CD -=+,解得CD=74, 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题中证得△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C=90°是解题的关键,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9.A解析:A【解析】【分析】作AD′⊥AD ,AD′=AD ,连接CD′,DD′,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BAD 与∠CAD′的关系,根据SAS ,可得△BAD 与△CAD′的关系,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 与CD′的关系,根据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详解】作AD′⊥AD ,AD′=AD ,连接CD′,DD′,则有∠AD′D=∠D′AD=45︒,∵∠BAC+∠CAD=∠DAD′+∠CAD ,即∠BAD=∠CAD′,在△BAD 与△CAD′中,''BC CA BAD CAD AD AD =⎧⎪∠=∠⎨⎪=⎩, ∴△BAD ≌△CAD′(SAS ),∴BD=CD′,∠DAD′=90°,由勾股定理得∠D′DA+∠ADC=90°,由勾股定理得,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添加辅助线作出全等图形是解题关键.10.D解析:D【分析】由等式可分别得到关于a 、b 、c 的等式,从而分别计算得到a 、b 、c 的值,再由222+=a b c 的关系,可推导得到△ABC 为直角三角形.【详解】 ∵2(1)250a b c -+--= 又∵()2102050a b c ⎧-≥-≥⎪⎩∴()21=02=05=0a b c ⎧-⎪⎪-⎨⎪⎪⎩∴125a b c ⎧=⎪=⎨⎪=⎩ ∴222+=a b c∴△ABC 为直角三角形故选:D .【点睛】本题考察了平方、二次根式、绝对值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知识;求解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绝对值和勾股定理逆定理,从而完成求解.11.C解析:C【分析】首先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进而得到SC=12cm ,FC=18-2=16cm ,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SF 长即可.【详解】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蜘蛛到达目的地的最近距离为线段SF 的长,由勾股定理,SF 2=SC 2+FC 2=122+(18-1-1)2=400,SF=20 cm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12.C解析:C【分析】设1S ,2S ,3S 对应的边长为1L ,2L ,3L ,根据题意,通过等边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性质,得23L ,从而计算得到3S ;设4S ,5S ,6S 对应的边长为4L ,5L ,6L ,通过圆形面积和勾股定理性质,得24L ,从而计算得到4S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面积分别为1S ,2S ,3S则1S ,2S ,3S 对应的边长设为1L ,2L ,3L 根据题意得:21111133162S L L L === 222345S == ∴213L =,223L =∵222132L L L += ∴22232129333L L L =-=∴233332929443S L ===以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为直径向外作半圆,面积分别为4S ,5S ,6S 则4S ,5S ,6S 对应的边长设为4L ,5L ,6L 根据题意得:2255511228L S L ππ⎛⎫=⨯=⨯= ⎪⎝⎭ 2266614228L S L ππ⎛⎫=⨯=⨯= ⎪⎝⎭ ∴25811L π=⨯,26814L π=⨯ ∵222564L L L += ∴()22245688111425L L L ππ=+=⨯+=⨯ ∴2448S 252588L πππ==⨯⨯= ∴43292554S S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圆形面积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3.B解析:B【分析】已知AD 为CF 边上的高,要求AFC △的面积,求得FC 即可,求证AFD CFB '△≌△,得B F D F '=,设DF x =,则在Rt AFD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x ,于是得到CF CD DF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FD CFB '△≌△,'D F B F ∴=,设DF x =,则8AF CF x ==-,在Rt AFD △中,222AF DF AD =+,即222(8)4x x -=+,解得:3x =,835CF CD FD ∴=-=-=,1102AFC S AF BC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内容,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FD CFB '△≌△是解题的关键.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可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 是x 尺,折断处离竹梢AB 是(10-x )尺,结合勾股定理即可得出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详解】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 是x 尺,则折断处离竹梢AB 是(10-x )尺,由勾股定理可得:222=OA OB AB +即:()2224=10x x +-, 解得:x =4.2故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 是4.2尺.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勾股定理.15.B解析:B【分析】“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详解】“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几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规则的图形,然后利用大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图形的面积和化简整理得到勾股定理.16.C解析:C【分析】设AB =x ,则BC =9-x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到x 的取值范围,再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计算解答.解:∵在△ABC 中,AC =AM =3,设AB =x ,BC =9-x ,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3939x x x x +-⎧⎨+-⎩>>, 解得3<x <6,①AC 为斜边,则32=x 2+(9-x )2,即x 2-9x +36=0,方程无解,即AC 为斜边不成立,②若AB 为斜边,则x 2=(9-x )2+32,解得x =5,满足3<x <6,③若BC 为斜边,则(9-x )2=32+x 2,解得x =4,满足3<x <6,∴x =5或x =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等,分类讨论和方程思想是解答的关键.17.D解析:D【解析】在Rt △ABC 中 ∠C=90°,AC=3,BC=4,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5,设点C 到AB 的距离为h ,即可得12h×AB=12AC×BC ,即12h×5=12×3×4,解得h=125,故选D. 18.C解析:C【分析】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或三边满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则为直角三角形,否则则不是,据此依次分析各项即可.【详解】A. △ABC 中,若∠B=∠C -∠A ,则∠C =∠A+∠B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本选项正确;B. △ABC 中,若a 2=(b+c)(b -c),则a 2=b 2-c 2,b 2= a 2+c 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本选项正确;C. △ABC 中,若∠A ∶∠B ∶∠C=3∶4∶5,则∠,故本选项错误; D. △ABC 中,若a ∶b ∶c=5∶4∶3,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本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确定三角形的最长边;②分别计算出最长边的平方与另两边的平方和;③比较最长边的平方与另两边的平方和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否则,就不是直角三角形. 19.A【分析】设CF=x,则AC=x+2,再由已知条件得到AB=6,BC=6+x,再由AB2+AC2=BC2得到62+(x+2)2=(x+4)2,解方程即可.【详解】设CF=x,则AC=x+2,∵正方形ADOF的边长是2,BD=4,△BDO≌△BEO,△CEO≌△CFO,∴BD=BE,CF=CE,AD=AF=2,∴AB=6,BC=6+x,∵∠A=90°,∴AB2+AC2=BC2,∴62+(x+2)2=(x+4)2,解得:x=6,即CF=6,故选:A.【点睛】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设CF=x,则AC=x+2,利用勾股定理得到62+(x+2)2=(x+4)2.20.A解析:A【分析】连接FC,根据基本作图,可得OE垂直平分AC,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F=FC.再根据ASA证明△FOA≌△BOC,那么AF=BC=3,等量代换得到FC=AF=3,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FD=AD-AF=1.然后在直角△FD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详解】解:如图,连接FC,∵点O是AC的中点,由作法可知,OE垂直平分AC,∴AF=FC.∵AD∥BC,∴∠FAO=∠BCO.在△FOA与△BOC中,FAO BCO OA OCAOF COB ∠∠⎧⎪⎨⎪∠∠⎩=== , ∴△FOA ≌△BOC (ASA ),∴AF =BC =6,∴FC =AF =6,FD =AD -AF =8-6=2.在△FDC 中,∵∠D =90°,∴CD 2+DF 2=FC 2,∴CD 2+22=62,∴CD=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度适中.求出CF 与DF 是解题的关键.。
上海兰生复旦数学初中九年级勾股定理选择题易错题压轴难题练习
上海兰生复旦数学初中九年级勾股定理选择题易错题压轴难题练习一、易错易错压轴选择题精选:勾股定理选择题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翻译成数学问题是:如图所示,ABC 中,90ACB ∠=︒,10AC AB +=尺,4BC =尺,求AC 的长. AC 的长为( )A .3尺B .4.2尺C .5尺D .4尺2.如图,P 为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且P 到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分别为3,4,5,则△ABC 的面积为( )A .25394+B .25392+C .18253+D .253182+ 3.在直角三角形中,自两锐角所引的两条中线长分别为5和210,则斜边长为( )A .10B .410C .13D .213 4.如图,在ABC 中,,904C AC ︒∠==cm ,3BC =cm ,点D 、E 分别在AC 、BC上,现将DCE 沿DE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 ( )A .不存在B .等于 1cmC .等于 2 cmD .等于 2.5 cm 5.如图,在△ABC 中,∠BAC =90°,AC =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ADE 如图放置,连接BE ,EC .下列判断:①△ABE≌△DCE;②BE=EC;③BE⊥EC;④EC=3DE.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6.△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A.42 B.32 C.42或32 D.37或33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在矩形内部有一动点P满足S△PAB=3S△PCD,则动点P到点A,B两点距离之和PA+PB的最小值为()A.5 B.35C.332+D.2138.已知长方体的长2cm、宽为1cm、高为4cm,一只蚂蚁如果沿长方体的表面从A点爬到B′点,那么沿哪条路最近,最短的路程是()A.29cm B.5cm C.37cm D.4.5cm9.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边长分别为a和b,正方形CEFG绕点C旋转,给出下列结论:①BE=DG;②BE⊥DG;③DE2+BG2=2a2+2b2,其中正确结论有()A.0个B.1个C.2个D.3个10.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A=90°,BD=4,CF=6,设正方形ADOF的边长为x,则210+=()x xA .12B .16C .20D .2411.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22b a c =-B .;C A B ∠=∠-∠ C .::3:4:5A B C ∠∠∠=D .::5:12:13a b c = 12.下列各组数据,是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3,4B .4,5,6C .2223,4,5D .6,8,10 13.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4cm ,A 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 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 爬到点B 的最短路径是( )A .9B .210C .326+D .1214.如图,在Rt △ABC 中,∠A=90°,AB=6,AC=8,现将Rt △ABC 沿BD 进行翻折,使点A 刚好落在BC 上,则CD 的长为( )A .10B .5C .4D .315.已知M 、N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AM =MN =2,NB =1,以点A 为圆心,AN 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 为圆心,BM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连接AC ,BC ,则△ABC 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16.如图,已知AB 是线段MN 上的两点,MN =12,MA =3,MB >3,以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 ,以点B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N ,使M 、N 两点重合成一点C ,构成△ABC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B 的长是( )A .3B .5C .4或5D .3或5117.在Rt△ABC 中,∠C=90°,AC=3,BC=4,则点C 到AB 的距离是( ) A .34 B .35C .45D .125 18.已知x ,y 为正数,且224(3)0x y -+-=,如果以x ,y 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 .5B .25C .7D .1519.如图,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也称《赵爽弦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 ,较长直角边为b ,那么2a b ()+的值为( )A .13B .19C .25D .16920.如图,在RtΔABC 中,∠ACB =90°,AC =9,BC =12,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点P ,Q 分别是AD 和AC 上的动点,则PC +PQ 的最小值是( )A .245B .365C .12D .15【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易错易错压轴选择题精选:勾股定理选择题1.B解析:B【分析】竹子折断后刚好构成一直角三角形,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 尺,则斜边为(10)x -尺,利用勾股定理解题即可.【详解】解: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 尺,则斜边为(10)x -尺,根据勾股定理得:2224(10)x x +=-.解得: 4.2x =,∴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4.2尺,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题目信息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运用勾股定理解题.2.A解析:A【解析】分析: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根据旋转的性质得BE=BP=4,AE=PC=5,∠PBE=60°,则△BPE 为等边三角形,得到PE=PB=4,∠BPE=60°,在△AEP 中,AE=5,延长BP ,作AF ⊥BP 于点F .AP=3,PE=4,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到△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90°,即可得到∠APB 的度数,在直角△APF 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AF 和PF 的长,则在直角△ABF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 的长,进而求得三角形ABC 的面积.详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BA=BC ,可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EP ,且延长BP ,作AF ⊥BP 于点F .如图,∴BE=BP=4,AE=PC=5,∠PBE=60°,∴△BPE 为等边三角形,∴PE=PB=4,∠BPE=60°,在△AEP 中,AE=5,AP=3,PE=4,∴AE 2=PE 2+PA 2,∴△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90°,∴∠APB=90°+60°=150°.∴∠APF=30°,∴在直角△APF 中,AF=12AP=32,PF=32332∴在直角△ABF中,AB2=BF2+AF2=(4+332)2+(32)2=25+123.则△ABC的面积是34•AB2=34•(25+12)=9+25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D解析:D【分析】根据已知设AC=x,BC=y,在Rt△ACD和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分别列等式,从而求得AC,BC的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的长.【详解】如图,在△ABC中,∠C=90°,AD、BE为△ABC的两条中线,且AD=210,BE=5,求AB的长.设AC=x,BC=y,根据勾股定理得:在Rt△ACD中,x2+(12y)2=(210)2,在Rt△BCE中,(12x)2+y2=52,解之得,x=6,y=4,∴在Rt△ABC中,2264213AB=+=,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长时,可利用勾股定理求第三条边的长度.4.C解析:C【分析】当C′落在AB上,点B与E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5cm,由折叠的性质知,BC ′=BC=3cm ,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当C ′落在AB 上,点B 与E 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C=90°,AC=4cm ,BC=3cm ,∴AB=5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 ′=BC=3cm ,∴AC ′=AB-BC ′=2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根据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求出AB=CD ,再根据△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AE=DE ,并求出∠BAE=∠CDE=135°,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 和△DCE 全等,从而判断出①小题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E=EC ,从而判断出②小题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EB=∠DEC ,然后推出∠BEC=∠AED ,从而判断出③小题正确;2倍,用DE 表示出AD ,然后得到AB 、AC ,再根据勾股定理用DE 与EC 表示出BC ,整理即可得解,从而判断出④小题错误.【详解】解:∵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CD=12AC=AB ,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DE ,∠BAE=90°+45°=135°,∠CDE=180°-45°=135°,∴∠BAE=∠CDE ,在△ABE 和△DCE 中,AB CD BAE CDE AE DE =⎧⎪∠=∠⎨⎪=⎩,∴△ABE ≌△DCE (SAS ),故①小题正确;∴BE=EC ,∠AEB=∠DEC ,故②小题正确;∵∠AEB+∠BED=90°,∴∠DEC+∠BED=90°,∴BE⊥EC,故③小题正确;∵△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2DE,∵AC=2AB,点D是AC的中点,∴AB=2DE,AC=22DE,在Rt△ABC中,BC2=AB2+AC2=(2DE)2+(22DE)2=10DE2,∵BE=EC,BE⊥EC,∴BC2=BE2+EC2=2EC2,∴2EC2=10DE2,解得EC=5DE,故④小题错误,综上所述,判断正确的有①②③共3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准确识图,根据△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推出AE=DE,∠BAE=∠CDE=135°是解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6.C解析:C【分析】存在2种情况,△ABC是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时,高AD分别在△ABC的内部和外部【详解】情况一:如下图,△ABC是锐角三角形∵AD是高,∴AD⊥BC∵AB=15,AD=12∴在Rt△ABD中,BD=9∵AC=13,AD=12∴在Rt△ACD中,DC=5∴△ABC的周长为:15+12+9+5=42情况二:如下图,△ABC是钝角三角形在Rt△ADC 中,AD=12,AC=13,∴D C=5在Rt△ABD 中,AD=12,AB=15,∴DB=9∴BC=4∴△ABC 的周长为:15+13+4=3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多解,注意当几何题型题干未提供图形时,往往存在多解情况.7.B解析:B【分析】首先由PAB PCD S =3S △△,得知动点P 在与AB 平行且与AB 的距离为3的直线l 上,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E ,连接AE 、BE ,则BE 的长就是所求的最短距离,然后在直角三角形ABE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BE 的值,即PA+PB 的最小值.【详解】解:∵PAB PCD S =3S △△, 设点P 到CD 的距离为h ,则点P 到AB 的距离为(4-h ), 则11AB (4-h)=3CD h 22⋅⋅⨯⋅⋅,解得:h=1,∴点P 到CD 的距离1,到AB 的距离为3, ∴如下图所示,动点P 在与AB 平行且与AB 的距离为3的直线l 上,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E ,连接AE 、BE ,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PB 的最小值即为BE 的长度,AE=6,AB=3,∠BAE=90°,根据勾股定理:22222BE =AE AB =63=3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得出动点P 所在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B【分析】要求长方体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直接的作法,就是将长方体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详解】解:根据题意,如图所示,最短路径有以下三种情况:(1)沿AA',A C'',C B'',B B'剪开,得图1:22222'=+'=++=;AB AB BB(21)425(2)沿AC,CC',C B'',B D'',D A'',A A'剪开,得图2:22222'=+'=++=+=;AB AC B C2(41)42529DD,B D'',C B'',C A'',AA'剪开,得图3:(3)沿AD,'22222AB AD B D'=+'=++=+=;1(42)13637AB'=.综上所述,最短路径应为(1)所示,所以225AB'=,即5cm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最短路径问题,将长方体从不同角度展开,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注意不要漏解.9.D解析:D【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C都为正方形,得到四条边相等,四个角为直角,利用SAS 得到三角形BCE与三角形DCG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BE=DG,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CBM=∠MDO,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及直角的定义得到∠BOD为直角,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所求式子的值即可.详解:①∵四边形ABCD和EFGC都为正方形,∴CB=CD,CE=CG,∠BCD=∠ECG=90°,∴∠BCD+∠DCE=∠ECG+∠DCE,即∠BCE=∠DCG.在△BCE和△DCG中,CB=CD,∠BCE=∠DCG,CE=CG,∴△BCE≌△DCG,∴BE=DG,故结论①正确.②如图所示,设BE交DC于点M,交DG于点O.由①可知,△BCE≌△DCG,∴∠CBE=∠CDG,即∠CBM=∠MDO.又∵∠BMC=∠DMO,∠MCB=180°-∠CBM-∠BMC,∠DOM=180°-∠CDG-∠MDO,∴∠DOM=∠MCB=90°,∴BE⊥DG.故②结论正确.③如图所示,连接BD、EG,由②知,BE⊥DG,则在Rt△ODE中,DE2=OD2+OE2,在Rt△BOG中,BG2=OG2+OB2,在Rt△OBD中,BD2=OD2+OB2,在Rt△OEG中,EG2=OE2+OG2,∴DE2+BG2=(OD2+OE2)+(OB2+OG2)=(OD2+OB2)+(OE2+OG2)=BD2+EG2.在Rt△BCD中,BD2=BC2+CD2=2a2,在Rt△CEG中,EG2=CG2+CE2=2b2,∴BG2+DE2=2a2+2b2.故③结论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10.D解析:D【分析】设正方形ADOF的边长为x,在直角三角形AC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建立关于x的方程,整理方程即可.【详解】解:设正方形ADOF的边长为x,由题意得:BE=BD=4,CE=CF=6,∴BC=BE+CE=BD+CF=10,在Rt△ABC中,AC2+AB2=BC2,即(6+x)2+(x+4)2=102,整理得,x 2+10x ﹣24=0,∴x 2+10x =24,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1.C解析: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三角形三边符合勾股定理;②三个内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或两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根据上面两种情况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 、由222b a c =-得a 2=b 2+c 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够判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 、由C A B ∠=∠-∠得∠C +∠B=∠A ,此时∠A 是直角,能够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 、∠A :∠B :∠C=3:4:5,那么∠A=45°、∠B=60°、∠C=75°,△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a :b :c=5:12:13,此时c 2=b 2+ a 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ABC 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只有三角形的三边长构成勾股数或三内角中有一个是直角的情况下,才能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D解析: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 、∵22+32=13≠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42+52=41≠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222222(3)(4)337(5)+=≠,∴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62+82=100=10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知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B解析:B【分析】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详解】解:如图,AB=22++=.(24)2210故选:B.【点睛】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14.B解析:B【分析】根据“在Rt△ABC中”和“沿BD进行翻折”可知,本题考察勾股定理和翻折问题,根据勾股定理和翻折的性质,运用方程的方法进行求解.【详解】∵∠A=90°,AB=6,AC=8,∴22+,86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A′B=AB=6,A′D=AD,∴A′C=10-6=4.设CD=x,则A′D=8-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8-x)2=42,解得x=5,故CD=5.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察勾股定理和翻折问题,根据勾股定理把求线段的长的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B解析:B【分析】依据作图即可得到AC =AN =4,BC =BM =3,AB =2+2+1=5,进而得到AC 2+BC 2=AB 2,即可得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详解】如图所示,AC =AN =4,BC =BM =3,AB =2+2+1=5,∴AC 2+BC 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CB =90°,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16.C解析:C【分析】设AB =x ,则BC =9-x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到x 的取值范围,再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计算解答.【详解】解:∵在△ABC 中,AC =AM =3,设AB =x ,BC =9-x ,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3939x x x x +-⎧⎨+-⎩>>, 解得3<x <6,①AC 为斜边,则32=x 2+(9-x )2,即x 2-9x +36=0,方程无解,即AC 为斜边不成立,②若AB 为斜边,则x 2=(9-x )2+32,解得x =5,满足3<x <6,③若BC 为斜边,则(9-x )2=32+x 2,解得x =4,满足3<x <6,∴x =5或x =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等,分类讨论和方程思想是解答的关键.17.D解析:D【解析】在Rt △ABC 中 ∠C=90°,AC=3,BC=4,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5,设点C 到AB 的距离为h ,即可得12h×AB=12AC×BC ,即12h×5=12×3×4,解得h=125,故选D. 18.C解析:C【分析】本题可根据两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则这两个非负数的值均为0解出x 、y 的值,然后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的长.斜边长的平方即为正方形的面积.【详解】依题意得:2240,30x y -=-=,∴2,x y ==,斜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27==.故选C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与非负数的性质点评: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利用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来寻求未知系数的等量关系.19.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222c a b =+=13,4×12ab=13﹣1=12,即2ab=12,则2()a b +=222a ab b ++=13+12=25,故选C .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数学建模思想;构造法;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20.B解析:B【分析】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过点E 作EQ ⊥AC 于点Q ,EQ 交AD 于点P ,连接CP ,此时PC+PQ=EQ 是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B 的长度,再根据EQ ⊥AC 、∠ACB=90°即可得出EQ ∥BC ,进而可得出AE EQ AB BC=,代入数据即可得出EQ 的长度,此题得解. 【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过点E 作EQ ⊥AC 于点Q ,EQ 交AD 于点P ,连接CP ,此时PC+PQ=EQ 是最小值,在Rt △ABC 中,∠ACB=90°,AC=9,BC=12, ∴2215AB AC BC +=,∵AD 是∠BAC 的平分线,∴∠CAD=∠EAD ,在△ACD 和△AED 中,90CAD EAD ACD AED AD AD ︒∠=∠⎧⎪∠=∠=⎨⎪=⎩,∴△ACD ≌△AED (AAS ),∴AE=AC=9.∵EQ ⊥AC ,∠ACB=90°,∴EQ ∥BC ,AE EQ AB BC ∴=, ∴91512EQ =, 653EQ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中的最短路线问题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找出点C 的对称点E ,及通过点E 找到点P 、Q 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上海民办兰生复旦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勾股定理》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边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2,5B .3,5,4C .5,12,13D .1,3,7 2.如图,在ABC ∆中,5,60AC C =∠=︒,点DE 、分别在BC AC 、上,且2,CD CE ==将CDE ∆沿DE 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FDE ∆(点F 在四边形ABDE 内),连接,AF 则2AF =( )A .7B .8C .9D .103.如图1,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面积分别为1S ,2S ,3S ;如图2,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为直径向外作半圆,面积分别为4S ,5S ,6S .其中11S =,23S =,52S =,64S =,则34S S +=( )A .10B .9C .8D .74.如图,△ABC 中,∠ACB =90°,∠B =60°,CD ⊥AB 于点D ,△ABC 的面积为120,则△BCD 的面积为( )A .20B .24C .30D .405.如图,△ABC 中,∠BAC=90°,AB=8,将△ABC 沿直线BC 向右平移,得到△EDF ,连接AD ,若四边形ACFD 为菱形,EC=4,则平移的距离为( )A .4B .5C .6D .8 6.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 .514B .8C .16D .647.如图,是一种饮料的包装盒,长、宽、高分别为4cm 、3cm 、12cm ,现有一长为16cm 的吸管插入到盒的底部,则吸管漏在盒外面的部分()h cm 的取值范围为( )A .34h <<B .34h ≤≤C .24h ≤≤D .4h = 8.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代《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①,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②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若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为3,则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 )A .2B .3C .5D .69.在ABC 中,A ∠、B 、C ∠的对应边分别是a 、b 、c ,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22b a c =-B .C A B ∠=∠+∠ C .::3:4:5A B C ∠∠∠=D .::5:12:13a b c =10.已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23|4|10250a b c c -+-+-+=,则c 边上的高为( )A .1.2B .2C .2.4D .4.811.如图,四边形ABCD 中,90BCD ∠=︒,BD 平分ABC ∠,8AB =,13BD =,12BC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50B .56C .60D .72 12.等腰三角形腰长10cm ,底边长16cm ,则等腰三角形面积是( )A .296cmB .248cmC .224cmD .232cm 二、填空题13.如图,ABC 中,AB 5=,BC 6=,BC 边上的中线AD 4=,则ADC ∠=________.14.“东方之门”座落于美丽的金鸡湖畔,高度约为301.8米,是苏州的地标建筑,被评为“中国最高的空中苏式园林”.现以现代大道所在的直线为x 轴,星海街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个单位长度表示的实际距离为100米),东方之门的坐标为4(6,)A -,小明所在位置的坐标为(2,2)B -,则小明与东方之门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____米.15.已知:如图,ABC 中,∠ACB=90°,2,ABD 是等边三角形,则CD 的长度为______.16.如图,已知AB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BC 于E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F ,交BC 于G ,若3BE =,4EG =,12BC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17.如图,在53⨯的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则ABC ACB ∠+∠=_________.18.如图1是一张可折叠的钢丝床的示意图,这是展开后支撑起来放在地面上的情况,如果折叠起来,床头部分被折到了床面之下(这里的A 、B 、C 、D 各点都是活动的),活动床头是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设计而成的,其折叠过程可由图2的变换反映出来.如果已知四边形ABCD 中6AB =,15CD =,那么BC =_____,AD =_______才能实现上述的折叠变化.19.如图,△DEF 为等边三角形,点D 、E 、F 分别为边AB 、BC 、AC 上一点,且∠C =60°,AD 3BD 5=,AE =7,则AC 的长为_________.20.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满足a+b=17,ab=60,则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高,将ADC 沿AD 所在的直线翻折,使点C 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1若20,13,5AB AC CD ===,求ABC ∆的面积;()2求证:22AB AC BE BC -=⋅.22.如图,在ABC 中,AB AC =,15BC =,D 是AB 上一点,9BD =,12CD =.(1)求证:CD AB ⊥;(2)求AC 的长.23.已知△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 =90°(1)若D 为△ACB 内部一点,如图,AE =BD 吗?说明理由(2)若D 为AB 边上一点,AD =5,BD =12,求DE 的长24.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时,发现了下面这种典型的基本图形:(1)如下图,已知:在ABC 中,90BAC ∠=︒,AB 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试猜想DE 、BD 、C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_________(2)组员小颖想,如果三个角不是直角,那结论是否会成立呢?如下图,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 AEC BAC 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如果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数学老师赞赏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并鼓励他们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如下图,F 是BAC ∠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D 、E 分别是直线m 上A 点左右两侧的动点(D 、E 、A 互不重合),在运动过程中线段DE 的长度为n ,连接BD 、CE ,若BDA AEC BAC ∠=∠=∠.①试判断D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②直接写出DEF 的面积.25.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是BC 的中点,连接AD ,CBE 45∠=︒,BE 分别交AC ,AD 于点E 、F ,若AB 13,BC 10==,求AF 的长度.26.如图,在锐角△ABC 中,AD ⊥BC 于点D ,点E 在AD 上,DE =DC ,BE =AC ,点F 为BC 的中点,连结EF 并延长至点M ,使FM =EF ,连结CM .(1)求证:△BDE ≌△ADC ;(2)求证:AC ⊥MC ;(3)若AC =m ,则点A 、点M 之间的距离为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验证即可.【详解】A 、∵2221255+==, ∴以1、25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 不符合题意;B 、∵22234255+==,∴以3、5、4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 不符合题意;C 、∵22251216913+==,∴以5、12、13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 不符合题意;D 、∵()22213107+=≠, ∴以1、3、7为三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D 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A解析:A【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以得到解答.【详解】解:如图,过F 作FG ⊥AC 于G ,则在RT △EGF 中,∠GEF=180°-2∠CED=60°,∴∠GFE=90°-∠GEF=30°,∴GE=112EF =,33GE = ∴AG=AC-CE-GE=5-2-1=2, ∴在RT △AGF 中,22222237AF AG FG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折叠,熟练掌握折叠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是解题关键. 3.A解析:A【分析】由题意可得S 1+S 2=S 3, S 5+S 6=S 4,然后根据S 1=1,S 2=3,S 5=2,S 6=4,然后求出S 3+S 4的值即可.【详解】解:如图:∵S 1=a 2,S 2=b 2,S 3=c 2,∴a 2+b 2=c 2,即S 1+S 2=S 3,同理可得:S 5+S 6=S 4,∵S 1=1,S 2=3,S 5=2,S 6=4∴S 3+S 4=(1+3)+(2+4)=4+6=10.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的解法,审清题意、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4.C解析:C【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知∠A =∠BCD =30°,在Rt △BCD 中设BD =x ,则BC =2x ,由勾股定理求得CD ,在Rt △ACD 中,AC =2BC =,根据△ABC 的面积为120,即11202AC BC ⨯=,求得2x 的值,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BCD 的面积. 【详解】解:∵△ABC 中,∠ACB =90°,∠B =60°,CD ⊥AB 于点D ,∴在Rt △ABC 中,∠A =30°,在Rt △BCD 中,∠BCD =30°,∴ 设BD =x ,则BC =2BD =2x ,CD ==,∴ 在Rt △ACD 中,∠A =30°,∴AC =2BC =,∵△ABC 的面积为120,∴11212022ABC S AC BC x =⨯⨯=⨯⨯=,解得:2x∵21122BCD S BD CD x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各定理所示解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8,,AB DE AC DF BC EF ====,设AC DF CF AD x ====,求得BC=4x +,再由勾股定理理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由平移的性质可得:8,,AB DE AC DF BC EF ====又∵四边形ACFD 是菱形∴设AC DF CF AD x ====又∵4EC =∴4BC EF CF CE x ==+=+又∵∠90BAC ︒=∴222AB AC BC +=∴2228(4)x x +=+解得,6x =即6AD DF CF AC ====故平移的距离为:6AD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熟练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由题意得222+=a b c ,代入得到2225289a +=,计算求出答案即可.【详解】如图,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由题意得222+=a b c ,∴2225289a +=,∴字母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264a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以弦图为背景的证明,熟记勾股定理的计算公式、理解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分析】根据题中已知条件,首先要考虑吸管放进杯里垂直于底面时露在杯口外的最长长度;最短时与底面对角线和高正好组成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解答,进而求出露在杯口外的最短长度.【详解】①当吸管放进杯里垂直于底面时露在杯口外的长度最长,最长为16−12=4(cm ); ②露出部分最短时与底面对角线和高正好组成直角三角形,底面对角线长=2234+=5cm ,高为12cm ,由勾股定理可得:杯里面管长=22512+=13cm ,则露在杯口外的长度最短为16−13=3(cm ),∴34h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找出露在杯外面吸管最长和最短时,吸管在杯中所处的位置.8.B解析:B【分析】由图①结合勾股定理可得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在图②中,可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与阴影部分面积之和减去大正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到重叠部分的面积.【详解】设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S 1,S 2,S 3,大小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S 1+S 2=S 3,在图②中,S 1+S 2+3-S=S 3,∴S=3,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处理图形面积之间的转化是解题关键.9.C解析: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勾股定理逆定理逐项判断即可.【详解】A .222b a c =-,即222b c a +=,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A 不符合题意.B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A BC ∠+∠+∠=︒与C A B ∠=∠+∠,得出2180C ∠=︒,即90C ∠=︒,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B 不符合题意.C .设3A x ∠=,则4B x ∠=,5C x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A B C ∠+∠+∠=︒,即345180x x x ++=︒,解得15x =︒,即45A ∠=︒、60B ∠=︒、75C ∠=︒.所以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C 符合题意.D .设5a x =,则12b x =,13c x =,由222(5)(12)(13)x x x +=可知222+=a b c ,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0.C解析:C【分析】先将已知条件配方后,利用非负数和为零,求出a 、b 、c 的值,利用勾股定理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设出c 边上的高,利用面积求解即可.【详解】2|4|10250b c c -+-+=()2|4|50b c -+-=,()2|4|50b c -+-=,30a ∴-=,40b -=,50c -=,解得:3a =,4b =,5c =,22222291653452a b c =+=+=+==,ABC ∆∴是直角三角形,设C 边上的高为h ,由直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1122c h a b =, 整理得3412===2.455a b h c ⨯=, c ∴边上的高为:2.4,故选择:C .【点睛】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面积问题,掌握判断非负数的标准,会利用非负数和求a 、b 、c 的值,会用勾股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会用多种方法求面积是解题的关键.11.A解析:A【分析】据勾股定理求出DC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C=5,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 ,求出AE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详解】过D 作DE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E ,则90∠=∠=︒E C ,90BCD ∠=︒,BD 平分ABC ∠,DE DC ∴=,在Rt BC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13125CD BD BC --=,5DE ∴=,在Rt BE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13512BE BD DE =--,8AB =,1284AE BE AB ∴=-=-=,∴四边形ABCD 的面积BCD BED AED S S S S ∆∆∆=+-111222BC CD BE DE AE DE =⨯⨯+⨯⨯-⨯⨯ 11112512545222=⨯⨯+⨯⨯-⨯⨯ 5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能求出DE=DC 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B【分析】如图:作AD ⊥BC 于D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D ,然后运用勾股定理求得AD ,最后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解:如图:作AD ⊥BC 于D ,∵AB=AC=10,∴BD=DC=12BC=8cm ,∴AD=2222-=-=1086AC CD∴S△ABC=1BC·AD=48cm2.2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中线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求出的度数【详解】∵边上的中线∴∵∴【点睛】本题考查中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掌握相应的性质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析:90【分析】∠的度数.根据中线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求出ADC【详解】AD=,∵AB5=,BC6=,BC边上的中线4=,∴BD3∵222+=,345∴ADC ADB90∠∠==.【点睛】本题考查中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掌握相应的性质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分析】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的长度再根据个单位长度表示的实际距离为米求出结果即可【详解】解:如图AC=6-(-2)=8BC=2-(-4)=6∴∴小明与东方之门的实际距离为10×10解析:1000【分析】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的长度,再根据1个单位长度表示的实际距离为100米求出结果即可.【详解】解:如图,AC=6-(-2)=8,BC=2-(-4)=6 ∴2222=6+8=10AB BC AC +∴小明与东方之门的实际距离为10×100=1000(米)故答案为:100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AB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BD=2∠DAB=∠ABD=60°证出AB ⊥CD 于E 且AE=BE=1求出AE=CE=1由勾股定理求出DE 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AC 31【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AB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BD=2,∠DAB=∠ABD=60°,证出AB ⊥CD 于E ,且AE=BE=1,求出AE=CE=1,由勾股定理求出DE ,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ACB=90°,2,∴()()2222222AC BC +=+=,∠CAB=∠CBA=45°, ∵ABD 是等边三角形,∴AB=AD=BD=2,∠DAB=∠ABD=60°,∵AC=BC ,AD=BD ,∴AB ⊥CD 于E ,且AE=BE=1,在Rt △AEC 中,∠AEC=90°,∠EAC=45°,∴∠EAC=∠ACE=45°,∴AE=CE=1,在Rt △AED 中,∠AED=90°,AD=2,AE=1,∴DE=223AD AE -=,∴CD=31+.故答案为31+.【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运用勾股定理求出DE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18【分析】连接AEAG 根据中垂线的性质求出AEAG 的长结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推出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连接AEAG ∵DE 垂直平分AB ∴∵FG 垂直平分AC ∴∵∴在中∴为直角三角形∴∴故答案是:18【点睛解析:18【分析】连接AE 、AG ,根据中垂线的性质,求出AE ,AG 的长,结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推出AE BC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连接AE 、AG∵DE 垂直平分AB ,∴3AE BE ==,∵FG 垂直平分AC ,∴AG CG =,∵3BE =,4EG =,12BC =,∴5CG AG ==,在AEG ∠中,29AE =,216EG =,225AG =,∴AEG △为直角三角形,∴AE BC ⊥,∴111231822ABC S BC AE =⋅=⨯⨯=△. 故答案是:18【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掌握中垂线的性质定理,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7.45°【分析】延长BA 到格点D 得到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CDAC 长度再进一步证明△AD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得解【详解】解:如图延长BA 到格点D 则根据勾股定理得∴AD=CD ∴∠ADC=90°∴∠DAC解析:45°【分析】延长BA 到格点D ,得到ABC ACB DAC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 、CD 、AC 长度,再进一步证明△AD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得解.【详解】解:如图,延长BA 到格点D ,则ABC ACB DAC ∠+∠=∠,根据勾股定理得, 22=12=5AD +,22=12=5CD +22=13=10AC +,∴AD=CD ,222=AD CD AC +,∴∠ADC=90°,∴∠DAC=∠DCA=45°,∴45ABC ACB ∠+∠=︒.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逆定理,理解两个定理是解题关键.18.39【分析】根据已知得出图形得出AC2+CD2=AD2以及AB+AD=CD+BC 进而组成方程组求出即可【详解】解:由图2的第一个图形得:AC2+CD2=AD2即(6+BC )2+152=AD2①又由图解析:39【分析】根据已知得出图形得出AC 2+CD 2=AD 2,以及AB+AD=CD+BC ,进而组成方程组求出即可.【详解】解:由图2的第一个图形得:AC 2+CD 2=AD 2,即(6+BC )2+152=AD 2①,又由图2的第三和第四个图形得:AB+AD=CD+BC ,即6+AD=15+BC②,联立①②组成方程组得:()222615615BC AD AD BC ⎧++=⎪⎨+=+⎪⎩, 解得:3039BC AD =⎧⎨=⎩, 故BC ,AD 分别取30和39时,才能实现上述变化,故答案为:30,39.【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得出正确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9.8【分析】以CE 为边作等边△CEH 证明△CEF ≌△HED 可得∠DHE=60°DH ∥BC 则设AH=3xCH=5x 过点E 作EM ⊥AC 于点M 在△AEM 中解得x=1则答案得出【详解】解:以CE 为边作等边△C解析:8【分析】以CE 为边作等边△CEH ,证明△CEF ≌△HED ,可得∠DHE=60°,DH ∥BC ,则AH 3CH 5=,设AH=3x ,CH=5x ,过点E 作EM ⊥AC 于点M ,在△AEM 中,22253117(x)(x)22=+,解得x=1,则答案得出.【详解】解:以CE 为边作等边△CEH ,连接DH ,∴CE=EH ,∠EHC=60°,∵△DEF 为等边三角形,∴∠DEF=60°,DE=EF ,∴∠DEH=∠CEF ,在△CEF 和△HED 中∵CE HE CEF HED EF ED =⎧⎪∠=∠⎨⎪=⎩∴△CEF ≌△HED (SAS ),∴∠DHE =∠FCE =60°,∴∠DHE =∠HEC =60°,∴DH//BC , ∴AD AH BD CH =, ∵AD 3BD 5=, ∴AH 3CH 5=, 过点E 作EM ⊥AC 于点M ,设AH =3x ,CH =5x ,则EC=5x ,1511,222x MC EC ME AM AC MC x =====-=,在△AEM 中,222117x)(x)2=+, ∴x =1,∴AC =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设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c 斜边上的高为h 先根据勾股定理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求出c 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即可【详解】解:设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c 斜边上的高为h 则因为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所以故答案 解析:6013【分析】设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c ,斜边上的高为h ,先根据勾股定理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求出c ,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即可.【详解】解:设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c ,斜边上的高为h ,则13c =====,因为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122ab ch =, 所以6013ab h c ==. 故答案为:6013.【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完全平方公式等知识,正确变形、掌握解答的方法是关键.三、解答题21.(1)126;(2)见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容易求出AD 长;进而求出BD ,从而得到BC 长,再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2)利用勾股定理易得2222AB AC BD DE -=-,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可得()()22AB AC BD DE BD DE -=-+,根据折叠性质和线段和差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AD 是BC 边上的高,90ADB ADC ∴∠=∠=在Rt ADC 中,13,5,AC CD ==2213514412AD ∴=-=在Rt ADB 中,20,12,AB AD ==22201225616BD ∴=-==16521,BC BD CD ∴=+=+=11211212622ABC S BC AD ∴=⨯⨯=⨯⨯=(平方单位). (2)证明:ADC 沿AD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DE,,AC AE DC DE ∴==在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C AD DC =+在Rt ADB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BD AB AD =-, ()22222AB AC AB AD DC ∴-=-+222AB AD DC =--22BD DE =-()(),BD DE BD DE =-+,,BE BD DE BC BD DC BD DE =-=+=+22AB AC BE B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利用由勾股定理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AC 的长为12.5.【分析】(1)计算△BCD 各边的平方,看是否满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依此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2)用方程思想,表达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1)证明:2222129225CD BD +=+=,2225BC =,222CD BD BC ∴+=,90CDB ∴∠=︒,CD AB ∴⊥;(2)设AB AC x ==,则9AD x =-,在Rt ACD 中,90ADC ∠=︒,222AD CD AC ∴+=,222(9)12x x ∴-+=,解得12.5x =,AC ∴的长为12.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定理,逆定理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23.(1)AE =BD ,见解析;(2)13【分析】(1)由“SAS”可证△ACE ≌△BCD ,可得AE=BD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AE=12,∠CAE=∠CBD=45°,由勾股定理可求DE 的长.【详解】(1)证明:∵△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 =CE ,AC =BC ,∠ECD =∠ACB =90°,∴∠ACE =∠BCD在△ACE 和△BCD 中∵EC =CD ,∠ACE =∠BCD ,AC =BC ,∴△ACE ≌△BCD (SAS )∴AE =BD ;(2)如图,由(1)可知:△ACE ≌△BCD ,∴BD =AE =12,∠CAE =∠CBD =45°,∴∠EAD =90°,在Rt △ADE 中,AE 2+AD 2=ED 2,即52+122=ED 2∴DE =1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证明△ACE ≌△BCD 是本题的关键.24.(1)DE BD CE =+;(2)结论DE BD CE =+成立,证明见解析;(3)①DFE △为等边三角形,证明见解析.②234n . 【分析】(1)由题意可知90ADB CEA ∠=∠=︒,又可推出ABD CAE ∠=∠,即可证明(AAS)ADB CEA ≌,得出BD AE =,AD CE =.即推出DE AD AE BD CE =+=+.(2)由题意易证ABD CAE ∠=∠,即证明(AAS)ADB CEA ≌,同理即DE AD AE BD CE =+=+.(3)①由(2)知(AAS)ADB CEA ≌,得出BD AE =,由ABD CAE ∠=∠,易证FBD FAE ∠=∠,又由题意可知FB=FA ,即证明出(SAS)FBD FAE ≌,得出结论FD FE =,BFD AFE ∠=∠,即可求出60DFE ∠=︒,即证明DEF 为等边三角形. ②由DE n =,DEF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DEF 的面积.【详解】(1)DE BD CE =+,理由:∵90BAC ∠=︒,∴90BAD CAE ∠+∠=︒,∵BD m ⊥,∴90ADB CEA ∠=∠=︒,∴90BAD ABD ∠+∠=︒,∴ABD CAE ∠=∠,在ADB △和CEA 中,90ADB CEA ABD CAE AB AC ∠=∠=︒⎧⎪∠=∠⎨⎪=⎩,∴(AAS)ADB CEA ≌, ∴BD AE =,AD CE =,∴DE AD AE BD CE =+=+.故答案为:DE BD CE =+.(2)结论DE BD CE =+成立;理由如下:∵180BAD CAE BAC ∠+∠=︒-∠,180BAD ABD ADB ∠+∠=︒-∠,BDA BAC ∠=∠,∴ABD CAE ∠=∠,在BAD 和ACE △中,ABD CAE ADB CEA AB AC α∠=∠⎧⎪∠=∠=⎨⎪=⎩,∴(AAS)BAD ACE ≌, ∴BD AE =,AD CE =,∴DE DA AE BD CE =+=+.(3)①DEF 为等边三角形,理由:由(2)得,BAD ACE ≌△△,∴BD AE =,∵ABD CAE ∠=∠,∴ABD FBA CAE FEC ∠+∠=∠+,即FBD FAE ∠=∠,在FBD 和FAE ∠中,FB FA FBD FAE BD AE =⎧⎪∠=∠⎨⎪=⎩,∴(SAS)FBD FAE ≌,∴FD FE =,BFD AFE ∠=∠,∴60DFE DFA AFE DFA BFD ∠=∠+∠=∠+∠=︒,∴DEF 为等边三角形.②∵DEF 为等边三角形. ∴DEF的高为2DE .∴213224DFE S DE DE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7AF =【分析】根据点D 是BC 的中点得到BD=5 ,由勾股定理计算可得AD 的长,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得DF=5,最后由线段的差可得结论.【详解】解:AB AC AD BC =⊥,,BD CD ∴=, 10BC =,5BD ∴=, Rt ABD 中,13AB =,12AD ∴===, Rt BDF 中,45CBE ∠=,B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5DF BD ∴==,1257AF AD D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结合题干中条件找出对应量是关键.26.(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分析】(1)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BDE 和ADC 都是直角三角形,再利用HL 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2)先根据(1)中的全等三角形可得DBE DAC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DBE FCM ∠=∠,从而可得DAC FCM ∠=∠,然后根据角的和差、等量代换即可得证;(3)先根据(2)中的全等三角形可得BE CM =,从而可得CM AC m ==,再在Rt ACM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详解】(1)AD BC ⊥,90BDE ADC ∠∴∠==︒,∴BDE 和ADC 都是直角三角形,在BDE 和ADC 中,DE DC BE AC =⎧⎨=⎩, ()BDE ADC HL ∴≅;(2)BDE ADC ≅,DBE DAC ∠=∠∴,点F 为BC 的中点,BF CF ∴=,由对顶角相等得:BFE CFM ∠=∠, 在BEF 和CMF 中,BF CF BFE CFM EF MF =⎧⎪∠=∠⎨⎪=⎩,()BEF CMF SAS ∴≅,FBE FCM ∴∠=∠,即DBE FCM ∠=∠,DAC FCM ∠=∠∴, 又在Rt ACD △中,90DAC ACD ∠+∠=︒,90FCM ACD ∴∠+∠=︒,即90ACM ∠=︒,AC MC ∴⊥;(3)如图,连接AM ,BEF CMF ≅,BE CM ∴=,,BE AC AC m ==,CM AC m ∴==,AC MC ⊥,ACM ∴是直角三角形,222AM AC CM m ∴+,即点A 、点M 2m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
1.如果长方形ABCD 的面积是56平方厘米,那么四边形MNPQ 的面积是多少?
2.直角三角形PQR 的直角边为5厘米,9厘米。
问:图中3个正方形面积之和比4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大多少?
3.机器猫从平面上的O 点出发,按下面规律行走:由O 向东走12厘米到1A ,由1A 向北走24厘米到2A ,由2A 向西走36厘米到3A ,由3A 向南走48厘米到4A ,由4A 向东走60
厘米到5A ……。
问:机器猫到达6A 点与O 点距离是多少厘米?
4.长方形长为8,宽为4,将长方形沿一条对角线折起,压平,如图。
求重叠部分面积。
5.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外一点,PB =12cm ,230APB S cm ∆=,248CPB S cm ∆=,
请问:正方形ABCD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P
D
C
B
A
6.如图大小两个半圆,它们的直径在一条直线上,弦AB与小半圆相切,且与直径平行,弦AB长12厘米。
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7.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PQR的直角顶点为Q,以其三边为直径作三个半圆,矩形STUV 的各边与半圆相切且平行于PQ或者QR。
如果PQ=6厘米,QR=8厘米,则STUV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如图,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取一点C,分别以AC、BC为直径在ABC
外作半圆AEC和BFC。
当C点在什么位置上时,图中两个弯月形AEC和BFC的面积之和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