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教案
护理学基础教案清洁消毒灭菌

护理学基础教案清洁消毒灭菌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教案首页教师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专业名称护理授课序次13授课类型理论教案续页第一节医院内感染概念: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分类: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一)感染源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源有:患者、病原携带者、动物、环境储备源。
(二)传播途经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到易感宿主的途经和方式。
主要的传播途经有:1、接触传播2、空气传播3、水源传播4、食物传播5、注射、血液传播6、生物媒介传播(三)易感人群:主要见于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接受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各种原因导致营养不良者、器官移植、大面积烧伤者。
三、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四、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第三节清洁、消毒、灭菌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一)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渍、尘埃的过程。
(二)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来头除芽胞以外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三)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来头全部微生物的过程。
二、清洁法常用的清洁方法有水洗、机械去污和去污剂去污。
三、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一)热力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蛋白质、本酶、核酸,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而致其死亡。
分:1.干热灭菌法: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高热状态下所进行的灭菌。
分:①燃烧灭菌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有效的灭菌法。
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特殊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教案续页教案末页。
消毒及灭菌知识讲解教案.docx

清洁、消毒及灭菌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食品污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包括食品厂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加工设备、操作人员等消毒、灭菌。
一、清洁、消毒和灭菌的概念1.清洁一一是清除物品上的污垢。
2.消毒一一是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物品)上的致病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根据消毒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始末消毒3.灭菌——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包括芽抱,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
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
二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方法包括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等。
(一)物理灭菌法1、原理:物理消毒灭菌法利用物理因子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2、类型:包括热力消毒灭菌、辐射消毒、空气净化、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等。
3、物理消毒法一一热力消毒灭菌(干热和湿热)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3.1热力消毒一一干热消毒灭菌(燃烧、干烤和灼烧)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
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C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C经2小时方可杀死。
3.1.1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
燃烧法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物品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也可用之。
3.1.2干烤法利用烤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
烤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C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C经2小时方可杀死。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
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 -40°C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灭菌方法的选择与操作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灭菌方法的选择与操作微生物培养实验是微生物学重要的实验之一,实验的成功与否与实验前,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和器具的无菌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培养实验时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
灭菌方法是保障实验无菌的关键,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对于实验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灭菌方法的选择与操作。
一、灭菌方法的选择1.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微生物实验室常用并且效果较好的灭菌方法,因为高温高压的作用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膜,从而杀死大多数的微生物。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前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选购符合标准的高压蒸汽灭菌器,而且样品的装载位置要均匀分布,避免在装载时出现挤压或者拥挤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样品的灭菌效果。
2.紫外线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是一种较为简单且可以迅速灭菌的方法,主要使用在实验室对于小型仪器设备,如实验箱、平板计数仪、干燥器等的无菌操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灭菌方式只能强行破坏微生物DNA分子链,而除菌率较低,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无菌结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安全防护,保障操作人员不会直接被紫外线辐射所伤害。
3.X射线灭菌法X射线灭菌法是一种相对较少使用的灭菌方法,因为操作较为复杂且需要特殊的设备。
X射线利用X射线线损伤细菌细胞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细菌杀灭的目的。
这种灭菌方法可以对于各种样本进行无菌操作,但是常规实验室的实验并不需要使用这种高级的灭菌方式。
二、灭菌操作的技巧1.手套、口罩和实验服的使用在进行微生物实验之前,实验人员必须佩戴起手套、口罩和实验服,将自身和周围环境从细菌污染中完全隔离开来。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经常更换手套、口罩、实验服,并注意将手套的表面避免沾上任何未灭菌的物品。
2.器皿消毒与无菌操作所有器皿在使用前都必须进行消毒,常见的消毒方法有高压蒸汽、酒精或125倍的稀释高锰酸钾溶液。
消毒后,实验室的操作桌面需要喷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来确保操作区域的无菌。
消毒灭菌知识大全教案

消毒灭菌知识大全教案教案标题:消毒灭菌知识大全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消毒灭菌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和技术;3. 培养正确的消毒灭菌操作习惯。
教学内容:1. 消毒灭菌的定义和重要性;2. 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和技术;3. 消毒灭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步骤。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们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消毒灭菌?2. 学生回答并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消毒灭菌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介绍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和技术,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
3. 解释每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三、操作演示(20分钟)1. 演示正确的消毒灭菌操作步骤,包括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时间控制等。
2. 强调操作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佩戴手套、避免混合使用不同消毒剂等。
四、实践练习(15分钟)1. 分发消毒灭菌操作练习题,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操作练习。
2. 监督学生们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消毒灭菌的重要性和正确操作的必要性。
2. 对学生们的操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消毒灭菌习惯。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消毒灭菌操作练习题;3. 消毒剂样本。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操作表现;2. 学生对消毒灭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消毒灭菌知识讲座;2. 参观当地的消毒灭菌设施,了解实际应用情况。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实训二 微生物实验常用灭菌和消毒方法

实训二微生物实验常用灭菌和消毒方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微生物实验常用灭菌消毒方法;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等常用灭菌方法;3、熟悉灭菌消毒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灭芽孢,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灭菌方法通常分为:(1)加热灭菌;(2)过滤除菌;(3)射线灭菌和消毒;(4)化学药剂灭菌和消毒。
以下介绍几种微生物实验常用灭菌消毒方法。
(一)干热灭菌干热灭菌是指利用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一般在电烘箱中进行。
由于蛋白质在干燥无水的情况下不容易凝固,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较湿热灭菌高,时间也较湿热灭菌长。
一般须在140℃左右保持恒温3-4h,方能达到灭菌的目的。
干热灭菌适用于空玻璃器皿的灭菌,凡带有橡胶的物品和培养基,都不能进行干热灭菌。
烘箱内装入物品应留有空隙,以利于空气流动,否则箱内受热不均,部分物品灭菌不彻底。
(二)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是一种湿热灭菌方法,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
待锅内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
由于此时水蒸气无法排出,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目的。
高压蒸汽是最有效的灭菌法,能迅速地达到完全彻底灭菌的效果。
一般在121℃灭菌15-30min,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在内都可杀死。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杀菌效果比干热好,因为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在湿热情况下更易凝固。
高压蒸汽灭菌锅有立式和卧式两种。
各种微生物的营养体在100℃温度下半小时即可被杀死,而其芽孢和孢子在这种条件下却不会失去生活力。
间歇灭菌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的。
间歇灭菌是保持100℃,30min杀死培养基内杂菌的营养体,然后将含有芽胞和孢子的培养基在温箱内或室温放置24h,使芽孢和孢子萌发为营养体,再用100℃处理30min,再放置24h。
幼儿园6种消毒方法教案

幼儿园6种消毒方法教案背景介绍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传播,人们日常消毒和个人卫生意识得到了大规模的加强。
幼儿园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更需要高度重视消毒工作,以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
针对幼儿园消毒的具体操作方法,本文将介绍6种常用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1.75%酒精消毒酒精消毒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利用酒精的挥发特性,快速杀灭病菌。
使用前应先用肥皂水清洁幼儿园表面,等待表面干燥后,再使用擦拭棉或者喷雾器均匀涂抹在物品、器材表面,保证有效杀灭病菌。
2.过氧化氢气态消毒过氧化氢气态消毒是比较先进的一种消毒方式,主要通过喷洒高温下悬浮的过氧化氢气态液体,在具有加热装置的密闭空间内进行。
这种消毒方式能够做到毒力强、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安全,以避免治愈的氧化氢暴露引起伤害。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主要利用紫外线能杀死细菌的物理特性,通过特殊的紫外线消毒灯杀死空气、水和表面上的各种病菌。
这种方法不需要使用其他消毒剂,能够杀灭大多数常见病原体,有前期投资小、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4.高温蒸汽消毒高温蒸汽消毒是利用高温下的蒸汽作用,将空气和命大的病毒、细菌消灭在物品、器材表面。
这个消毒方法速度快、效果好,而且能够杀死很多有害物质,但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操作技巧,并且可能会影响一些敏感物品的使用寿命。
5.氯气消毒氯气消毒是利用氯气熏蒸的方式实现对表面和空气中病毒的彻底消灭。
这种消毒方式可以消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但是氯气是一种强力的氧化剂,如果浓度过高容易流至对人体伤害,所以在进行氯气消毒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6.复合消毒复合消毒方法指通过多种消毒方式配合使用,以达到彻底、全面地杀菌消毒的目的。
比如可以先使用75%酒精消毒表面,然后再使用紫外线消毒,甚至可以再进行高温蒸汽消毒,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消毒的效果,保护幼儿的健康。
结语本教案介绍了常见的6种幼儿园消毒方法,旨在提高消毒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确保幼儿园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初中生物杀菌法教案

初中生物杀菌法教案目标:了解什么是杀菌法,学习常见的杀菌方法,掌握正确的杀菌技巧。
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杀菌法,为什么需要进行杀菌。
2. 了解常见的杀菌方法,如高温杀菌、紫外线杀菌等。
3. 学会正确的杀菌技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酒精、火柴、试管、细菌培养皿等3. 实验操作步骤4. 学生实验报告表格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平时了解过什么是杀菌法吗?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杀菌?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将学习什么是杀菌法以及常见的杀菌方法。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介绍杀菌法的定义和目的。
2. 介绍常见的杀菌方法,如高温杀菌、紫外线杀菌等。
3. 讲解正确的杀菌技巧,包括消毒用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杀菌实验。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
3. 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表格,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实验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各组的实验是否成功。
2. 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杀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杀菌方法有哪些优缺点?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写一份实验报告。
2. 鼓励学生查找更多关于杀菌法的知识,拓展课外阅读。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正确的杀菌技巧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杀菌法,学习了常见的杀菌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杀菌技巧。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地提高了对杀菌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科学的杀菌习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最新高中生物教案设计精选 — —《灭菌消毒方法》

最新高中生物教案设计精选——《灭菌消毒方法》最新高中生物教案设计精选——《灭菌消毒方法》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1、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2、湿热灭菌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压蒸汽灭菌、间歇加热灭菌、实罐灭菌3、过滤除菌4、放射线灭菌二、常用的消毒剂理想的消毒剂: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廉;对人、畜无害;能长期保存;溶解度大;无腐蚀性等。
消毒剂种类:氧化剂、重金属盐、有机化合物相对药效:三、影响灭菌与消毒因素1、微生物种类2、培养基3、消毒剂4、环境因素5节:化学疗剂对微生物作用能直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化学药物。
化学疗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某个环节,使其生长受到抑制或致死。
一、抗代谢物结构上类似,竞争性地与酶结合,只有当正常代谢物量少或不存在时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类药物。
是氨苯磺胺衍生物,其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类似,而PABA是叶酸分子组成。
叶酸是辅酶,在氨基酸、维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细菌需自己合成叶酸,而人和动物利用现成叶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扰。
还有异烟肼rimifon,是吡哆醇对抗物。
二、抗生素作用范围:抗菌谱作用位点:1、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2、影响细胞膜功能:多肽类,多烯类3、干扰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杀死4、阻碍核酸合成:对细胞有毒三、微生物抗药性对药物的适应性即是抗药性。
抗药性主要表现(产生机制)1、菌体内产生钝化或分解药物的酶2、改变膜的透性而导致抗药性产生3、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改变4、形成救护途径。
五章:微生物遗传遗传heredity—亲代将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传递给子代。
遗传性—子代总保持与亲代相同的生物学特性。
遗传型ge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全套遗传物质总称。
又称基因型。
表型phenotype—特定环境中生物体表现出的种种形态与生理特征。
变异variation—遗传型的改变。
适应或饰变modification—表型的改变。
护理学基础教案清洁消毒灭菌

精心整理教案首页教师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专业名称护理授课序次13授课类型理论教案续页第十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一节医院内感染概念: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分类: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一)感染源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源有:患者、病原携带者、动物、环境储备源。
(二)传播途经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到易感宿主的途经和方式。
主要的传播途经有:1、接触传播2、空气传播3、水源传播4、食物传播5、注射、血液传播6、生物媒介传播(三)易感人群:主要见于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接受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各种原因导致营养不良者、器官移植、大面积烧伤者。
三、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四、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第三节清洁、消毒、灭菌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一)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渍、尘埃的过程。
(二)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来头除芽胞以外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三)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来头全部微生物的过程。
二、清洁法常用的清洁方法有水洗、机械去污和去污剂去污。
三、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一)热力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蛋白质、本酶、核酸,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而致其死亡。
分:1.干热灭菌法: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高热状态下所进行的灭菌。
分:①燃烧灭菌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有效的灭菌法。
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特殊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污染的纸张、带有虱、虮的头发、标本(痰)等。
5分钟复习1半坐卧位的适应范围2.帮助病人变换卧位的注意事项25分钟1.讲授(1)院内感染的概念、分类、三个基本条件(2)举例(院外感染)某医生在结核病院工作三月后,患了肺结核40分钟1讲授(2)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2.提问用医学的微生物知识回答消毒、灭菌的概念3.多媒体教学教案续页辅助手段和时间基本内容分配教案末页。
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教案

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教案一、引言。
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手术室内的物品消毒灭菌工作至关重要。
正确的消毒灭菌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因此,手术室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手术室内的物品达到无菌状态。
二、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的重要性。
1. 预防医院感染。
手术室内的物品往往与患者的伤口直接接触,如果这些物品没有经过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就会成为潜在的感染源。
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正确的消毒灭菌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 保障患者安全。
手术室内的物品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就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
因此,正确的消毒灭菌工作可以保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3. 提高医疗质量。
手术室内的物品消毒灭菌工作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消毒灭菌可以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提升医院的声誉。
三、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的原则。
1. 无菌操作。
手术室内的物品消毒灭菌工作必须在无菌操作室内进行,以防止外界污染。
2. 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手术室内的物品消毒灭菌可以采用化学消毒、物理消毒或者高温蒸汽消毒等方法,具体的方法选择要根据物品的材质和用途来确定。
3. 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手术室内的物品消毒灭菌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包括清洗、消毒、灭菌和包装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物品未能达到无菌状态。
4.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手术室内的物品消毒灭菌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等。
四、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的具体操作流程。
1. 清洗。
将手术室内的物品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污染物。
2. 消毒。
根据物品的材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3. 灭菌。
将已经消毒的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确保物品达到无菌状态。
4. 包装。
将已经灭菌的物品进行包装,以防止外界污染。
5. 质量检测。
对已经包装好的物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物品达到无菌状态。
护理学基础全套教案

第一章 护理学概论
前三节内容同《护理学导论》略
第四节新世纪初中国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护理工作的理念是以人为本
二、护理工作的“多元化”
三、护理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发展
四、发展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
2.讲授(时间)95分钟
课题内容
第一章 护理学概论 25分钟
前三节内容同《护理学导论》略
第四节 新世纪初中国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四、疼痛病人的护理
课 题第三章 病人舒适的护理
第三节 休息与睡眠
教学目的
1、掌握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
2、熟悉满足休息的原则与措施;影响睡眠的因素。
3、了解休息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重点
1、影响睡眠的因素
2、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1、睡眠的生理
2、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堂讲授
教 具
教学进程
课题内容
第一节 病人入院的护理
第二节 病人出院的护理
掌握要点
1、病人入病房后的初步护理
2、分级护理
3、出院时护理
4、出院后处理
举 例
如何护理新入院病人?
提 问
3.小结(时间)5分钟
总结本次课内容。
4、布置作业
1、分级护理?
2、出院时的护理?
3、出院后的处理?
三、分级护理
第二节病人出院的护理
一、出院前护理
教 具
教学进程
1.导言(时间)5分
1、本次课章节主要内容
2、本次课学生需掌握重点内容
复习提问
1、分级护理?
2、出院时的护理?
板书设计
第五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消毒灭菌教学设计

消毒灭菌教学设计1. 引言在当今世界,随着各种病菌和疾病的爆发蔓延,消毒灭菌的重要性变得与日俱增。
尤其是在医疗机构、食品加工行业、实验室等环境中,正确的消毒灭菌操作至关重要,可帮助预防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保护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针对消毒灭菌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旨在提供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2. 教学目标消毒灭菌的教学目标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群体和教学场景而定。
例如,对医学院学生来说,主要目标可能是了解和掌握各种消毒灭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而对食品加工工人来说,重点可能是掌握正确的手部消毒方法和设备消毒操作。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习群体的背景知识和教学场景中的实际需求。
3. 教学内容消毒灭菌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3.1 消毒灭菌基础知识- 掌握常见的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途径;-了解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和原理;-认识各种消毒剂的特点和使用要求。
3.2 消毒灭菌操作技能- 学习正确的手部消毒方法和步骤;- 掌握器械消毒的操作流程;- 了解设备消毒的要求和方法;- 学习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
3.3 消毒灭菌质量控制- 了解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生物指示物检测消毒灭菌效果;- 掌握记录和报告消毒灭菌结果的方法。
4. 教学方法在消毒灭菌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4.1 讲授法- 通过口头讲解、课件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消毒灭菌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案例分析和示范演示,加深学生对消毒灭菌的理解和掌握。
4.2 实践操作- 在实验室或模拟环境中,让学生进行手部消毒、器械消毒和设备消毒的操作实践;- 引导学生学习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的技巧。
附录4.常用消毒灭菌方法教案

附录4.常用的消毒灭菌操作方法教学设计《生物技术实践》各个课题都必须在实验室中完成,为方便实验的进行和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在教科书的附录,载有生物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常用的消毒灭菌操作方法,常用化学抑菌剂,等几个附录,有助于实验的准备和参考。
专题2的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与专题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题中的实验都有要求无菌操作。
由于实验相关材料用具进行灭菌操作时间过长,为了更好的统筹安排课时,灭菌过程放在课下,由教师录制视频,小组同学协助操作完成。
一.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无菌操作知识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灭菌仪器,掌握无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科学态度。
2.核心素养生命观:结合实验操作,举例说出无菌操作技术的基本原理科学探究:针对实验需求,选取恰当的灭菌操作方法进行灭菌操作科学思维:基于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就生物技术无菌操作问题表明自己观点并展开讨论二.教学策略问题探究式,情境设计:1.发酵工程要获得纯净的微生物需要要用到培养基,刚刚配好的培养基我们能否直接用它来接种所需培养的微生物呢?为什么?微生物虽然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是它们却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四周,空气,土壤,水等等,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就连我们的身体里,衣服上,皮肤上,手上,也有许多微生物存在。
如果微生物培养实验,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环境有其他微生物干扰,那么就会影响实验结果。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2.什么是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与无菌区域不被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如:接种实验操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无菌区域)操作,或者是在紫外灯照射灭菌过的小型接种室(无菌区域)操作。
除了操作环境要求无菌,所用到的实验器材也要事先经过无菌处理。
无菌处理的方法有两种:消毒和灭菌3.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区别?请大家从以下的物质中分出哪些适合消毒,哪些适合灭菌(培养皿5,锥形瓶,试管带塞,接菌环,镊子,玻璃棒,手指,外植体)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细菌休眠体),孢子(生殖细胞)),家里自制酸奶用的培养缸事先要100℃煮沸水5-6分钟,巴氏消毒牛奶70-75℃保存牛奶营养,杀死牛奶中微生物,医用酒精擦拭双手,氯气消毒水源等,灭菌:则是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
高中生物灭菌消毒教案

高中生物灭菌消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灭菌和消毒的定义及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的灭菌和消毒方法;
3. 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灭菌和消毒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灭菌和消毒的概念及区别;
2. 热灭菌方法:高温灭菌、压力蒸汽灭菌;
3. 化学灭菌方法:酒精消毒、过氧化氢消毒;
4. 其他灭菌和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细菌和病毒在没有经过灭菌消毒的情况下传播的危害性,引出灭菌和消毒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灭菌和消毒的定义及区别,分别介绍热灭菌、化学灭菌和其他灭菌消毒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情况。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化学灭菌实验,比如用酒精消毒一块玻璃片;同时展示不同灭菌方法的效果,让学生对比观察。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一些灭菌和消毒不当导致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合的灭菌和消毒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留出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
四、课堂作业:
1. 贴近生活,观察家庭或学校中哪些地方需要进行灭菌消毒,写一份消毒计划;
2. 自行查询一些新型灭菌消毒方法,写一份简要报告。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设计是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2. 学生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能够灵活运用。
六、教学延伸:
1. 邀请卫生专家或医务人员来学校进行灭菌消毒知识的讲解;
2. 安排实地考察,去医院、食品加工厂等地方了解他们的灭菌消毒措施。
以上是高中生物灭菌消毒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
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
1、干热灭菌法
火焰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2、湿热灭菌
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压蒸汽灭菌、间歇加热灭菌、实罐灭菌
3、过滤除菌
4、放射线灭菌
二、常用的消毒剂
理想的消毒剂: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廉;对人、
畜无害;能长期保存;溶解度大;无腐蚀性等。
消毒剂种类:氧化剂、重金属盐、有机化合物
相对药效:
三、影响灭菌与消毒因素
1、微生物种类
2、培养基
3、消毒剂
4、环境因素
5节:化学疗剂对微生物作用
能直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可用于治疗感染
性疾病的化学药物。
化学疗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某个环节,使其生长受到抑制或致死。
一、抗代谢物
结构上类似,竞争性地与酶结合,只有当正常代谢物量少或不存在时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类药物。
是氨苯磺胺衍生物,其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类似,而PABA是叶酸分子组成。
叶酸是辅酶,在氨基酸、维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细菌需自己合成叶酸,而人和动物利用现成叶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扰。
还有异烟肼rimifon,是吡哆醇对抗物。
二、抗生素
作用范围:抗菌谱
作用位点:
1、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
2、影响细胞膜功能:多肽类,多烯类
3、干扰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杀死
4、阻碍核酸合成:对细胞有毒
三、微生物抗药性
对药物的适应性即是抗药性。
抗药性主要表现(产生机制)
1、菌体内产生钝化或分解药物的酶
2、改变膜的透性而导致抗药性产生
3、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改变
4、形成救护途径。
五章:微生物遗传
遗传heredity—亲代将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传递给子代。
遗传性—子代总保持与亲代相同的生物学特性。
遗传型ge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全套遗传物质总称。
又称基因型。
表型phenotype—特定环境中生物体表现出的种种形
态与生理特征。
变异variation—遗传型的改变。
适应或饰变modification—表型的改变。
基因—指带有足以决定一个蛋白质全部组成所需信息
的最短DNA片段。
菌株克隆—指一组遗传型相同的细胞群。
微生物在遗传上特点:
1、微生物细胞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方便建立纯系。
2、很多常见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养,快速、大量生长繁殖。
3、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获得各类突变株,操
作性强。
大多是无性生殖,变异易保留。
1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证明经典实验
(一)转化实验
1928,Griffith首次发现Streptococcuspneumoniae 的转化现象。
1944,Avery等在离体条件下重复这一实验,并对转化本质进行了研究。
终于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Griffith转化实验:
Avery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T2的感染实验
1952,HersheyChase用E.coli,phageT2做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实验。
蛋白质只含S不含P,DNA只含P不含S,分别用35S、32P标记E.coli,用T2感染,得到35ST2、32PT2。
实验过程(插入)
(三)病毒拆开与重建实验
1956,FraenkelConrat用TMV(烟草花叶病毒)和HRV (霍氏车前病毒)进行实验,说明遗传信息在RNA中。
(插入)
二、遗传物质在细胞中存在方式
(一)细胞水平
(二)核水平(plasmid)
(三)染色体水平
(四)核酸水平
(五)基因水平(遗传功能单位)
(六)密码子水平(遗传信息单位)
(七)核苷酸水平(最低突变或交换单位)
染色体外遗传物质—质粒
染色体外,独立存在的,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
双股环状DNA,可游离存在,也可整合到宿主DNA上。
吖啶类染料、高温、某些离子作用可消除质粒。
附加体episome:质粒插入到染色体上和染色体一起复制。
质粒种类
1、F因子(致育因子):大肠杆菌中发现,含质粒为F+(♂);无质粒为F-(♀);质粒DNA整合到染色体上为
2、R因子(耐药性):痢疾杆菌,多价耐药性,耐药信息携带在质粒上。
3、Col因子(大肠杆菌素产生因子)
4、青霉素酶质粒
5、Ti质粒(诱癌质粒):植物根癌,植物基因工程重要载体。
6、降解质粒:Pseudomonas
隐蔽质粒、表达质粒、分泌质粒等。
←
2节:基因突变
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核酸中的核苷酸顺序突然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
包括基因突变(点突变)—由于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
染色体畸变—DNA的大段变化现象,表现为插入、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由于重组或附加体等外源遗传物质的整合而引起的DNA改变,不属突变范围 [1]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