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难度较大。本章主要介绍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条件、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系统开发方式的选择、系统开发的步骤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几个问题等。

第一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条件

在管理自动化方面,我国虽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企业就开始了信息系统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企业建成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总体上说是硬件设备安装的多,软件应用的少;在应用方面,是简单的单项应用多,而能支持管理和决策的应用少。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难尽人意。

一.企业要有实际的迫切需要

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首要条件是企业真正具有实际的需要。企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投资巨大,技术高新,存在着管理、体制、机构和人的习惯观念、利益机制等社会因素,难度很大。

二.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客观上或者本质上是一个“不完整产品”,它的功能可能随着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增减,它的应用可能随着用户的思维变化而提出新的要求,它的技术由于时间的推移需要更新,它的某些缺陷可能在日后暴露,等等。这个“不完全产品”总需要人维护。

三.企业要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

企业科学合理的管理基础工作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只有在具备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市场秩序、配套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完备、准确、系统的数据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管理基础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综观目前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主流方法,其侧重点均有所不同。有的强调的是计算机信息系统(CIS)开发过程的组织、管理和控制,属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SDLC)的范畴;而有的则强调CIS开发方法的驱动对象,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有的则是支持某种方法论的技术,属于技术的范畴;而CIS开发需要在一定的开发环境下运用开发工具来完成,这方面的问题则是系统开发环境/工具研究的范畴。

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很多,但任何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可能一种方法适合各种应用环境。下面介绍比较流行的几种开发方法。

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简称生命周期法,是最常用且有效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它将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从初始到结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预先定义好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再按一定的策略与准则完成相应阶段的任务。这种方法属于预先严格定义了用户需求和任务的一类方法。

生命周期法要求开发过程必须严格地按阶段进行,只有前一阶段完成之后,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而且其阶段是不可逆和不可跳跃的。每个阶段都有由明确的标准化图表和文字组成的文档,以便于在开发中实行管理和控制。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包括:规划、分析、设计、实现、运行维护等五个步骤。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特点有:

1.强调面向用户;

2.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别进行;

3.使用结构化、模块化方法;

4.严格按阶段、顺序进行;

5.文档标准化、规范化。

该方法的主要的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另一个缺点是缺乏灵活性。以及开发人员与用户的交流困难。

二.快速原型化开发方法

原型化方法是1977年提出的。它的基本思想是试图改进生命周期法的缺点,在短时间内先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通过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开发出一个功能并不十分完善的、实验性的、简易的信息系统原型,运用这个原型,结合实际系统,再不断地评价和改进原型,使之逐步完善。它的开发过程是:分析、设计、编程、运行和评价这几个环节多次反复进行,不断演进,最后生成一个较为理想的信息系统。所以,原型化方法依据的基本模型是循环或迭代模型。

原型化方法的主要特点有:

1.加强了开发过程中用户的直接参与,减少了用户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2.能接受不确定的需求,很好地解决项目参加者之间的通信困难。

3.用有意识的反复迭代取代了无计划的重复和反复。

原型化方法的局限性还有:

1.使用原型法的一个前提是待开发的系统需求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与用户商定开发协议。

2.系统的设计要求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否则可能导致许多功能模块的返工或重做,反而降低效率。

3.系统开发的管理较困难。系统的许多方面没有明确目标,而处于不断修改的状态下,会降低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4.开发周期难以控制。可能会导致系统无终止的不断修改。

尽管如此,原型法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的发展是一个较好的思路,相信随着这种开发方式的逐步推广应用,问题都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原型法基本上可分为四个步骤:

1.确定用户的基本信息需求。

2.研制初步的原型系统。

3.将原型提交给用户,并用它来澄清用户的需求。

4.修改和提高原型系统。

三.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80年代中后期随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客观世界抽象地看作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的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使之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

以对象为主体的面向对象方法可以简单解释为:

1.客观事物都是由对象(OBJECT)组成的,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对象的某种组合构成。

2.对象由属性和方法组成。属性(ATTRIBUTE)反映了对象的信息特征,如特点、值、状态等等,方法(METHOD)则是用来定义改变属性状态的各

种操作。

3.对象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传递消息(MESSAGE)来实现的,传递的方式是通过消息模式(MESSAGE PATTERN)和方法所定义的操作过程来

完成的。

4.对象可按其属性进行归类(CLASS)。类有一定的结构,类上可以有超类(SUPERCLASS),类下可以有子类(SUBCLASS)。这种对象或类之

间的层次结构是靠继承关系维系着的。

5.对象是一个被严格模块化了的实体,称之为封装(ENCAPSU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