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2015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2015秋)](https://img.taocdn.com/s3/m/2af4247cfe4733687f21aa1a.png)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学生对对实际问题的具体操作和观察中,探索并体会段数和剪的次数、段数和树的棵数的关系,并能以此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获得物体的个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建立初步的观察、推理、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同桌活动、小组活动的形式,体验合作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从对实际问题的具体操作和观察中,探索并体会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的关系,并能以此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探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绳子、剪刀、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探索段数和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1. 情景引入(1)学生动手剪绳子,把剪到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生独立完成)(2)交流:(指名口答)(3)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单独思考,再同桌交流)(4)交流:(抽生回答,不同意见的补充)师板书:剪的次数=绳子的段数-1绳子的段数=剪的次数+1【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生直观感知剪的次数与绳子的段数之间的关系。
】2. 练一练:(1)小亚要剪50段,需要剪()次。
(2)小亚剪50次,得到()段。
3. 揭示课题:(板书:分段)二、探究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1. 出示植树图和表格。
2. 小组合作学习。
3. 交流。
板书:树的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树的棵数-14. 小结。
5. 练习。
(1)一条马路的一侧有11棵树,共有()个间隔。
(2)小朋友排队做操,一列队伍中有12个间隔,这列队伍有()个小朋友。
(3)从一楼到五楼要走()层。
【设计意图:学生从剪绳子过渡到种树问题,只要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很容易探究出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三、沟通、比较1. 师:“剪绳子”和“植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四人小组讨论)2. 交流:板书:两端都没有物体:物体的个数=段数-1两端都有物体:物体的个数=段数+13. 小结:四、练习:1. 选择题:(1)把一根木头锯4次,可以锯成()段。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一等奖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6e2f98b02768e9950e738e2.png)
植树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打一人体的组成部分。
是什么呢?你说说看?生:是手。
师:对了,就是我们的手。
我们的手作用可真大,又会写又会画还会算,而且我们的手上还有许多的数学奥秘,仔细看老师的手,你看到了数字几呢?生:5师:哦,你说的数字5表示的是什么啊?能告诉我们吗?生:手指的个数。
师:除了手指的个数外你还能看到什么呢?生:还能看到手指之间的间隔。
师:哦,手指之间还有一个个的间隔。
同学们,老师五个手指之间到底有几个间隔呢?生:4个。
师:(课件出示)手指间的空隙,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
(板书:间隔。
)一只手上有四个间隔,我们就说它的间隔数是4。
(板书:“间隔”后加“数”)师:生活中间隔无处不在。
(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柱子、路灯杆、摆花盆、钟声等),师边放课件边叙述说明。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间隔?生充分交流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1、大胆猜测,引发冲突。
(1)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获取相关数学信息,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楚下列数学信息含义:“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叫间隔长度,也可以说成“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一边”是什么意思?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拿出实物演示。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15158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4.png)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植树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植树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实例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已掌握的数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
3. 解决方法:讲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解决植树问题。
4.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植树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实际应用。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一些植树问题的练习题。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植树问题,并尝试解决。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植树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九、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植树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十、教学资源1. 教师用书:《小学数学教学指导》。
2. 学生用书:《小学数学课本》。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72c23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0.png)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理解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归纳总结的能力,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课件呈现“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说说环保小卫士应该做些什么?引入植树。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1:在一条直线上,间隔5米栽一棵树,如果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从第1棵到第100棵树之间一共有多少米?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小树,实际操作一下,学生汇报操作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1--2 2--3 3--4 4--5 5--6100-99 99-98 98-97 97-96 96-95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数比棵数少1。
(2)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出示例2: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两旁植树,每隔2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4.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5. 课后作业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
六、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都要栽:棵数=间隔数 1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两端都要栽:棵数=间隔数×2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归纳总结,使学生理解了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但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 (1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 (14)](https://img.taocdn.com/s3/m/38802cfb767f5acfa0c7cd4e.png)
5
4
5
20
我们发现的间隔数和棵数关系是:
在两端都植的情况下#43; 1 间隔数 = 棵数 - 1
抢答:看谁速度快
1.一条路共40米,如果每10米种一棵 树,有( 4 )个间隔。
2.一排树两头都种,有10个间隔,能 种( 11)棵树。
3.一排树两头都种,共种35棵树,那 么间隔数是(34)。
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 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100÷5=20(个) 20+1=21(棵) 答:一共需要栽21棵树苗。
练习一:
张村的村道长1000米,在村道 一旁从头到尾安装路灯,每隔20米安 装一盏,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算出这 条村道一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吗?
3-1=2(个) 24×2=48 (个) 答:一共走了48个台阶。
今天这节课你们 知道了哪些新知识?
考考你
要把一根木头锯成相等 的5段,锯一次需要8分钟, 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谢谢大家!
再
见!
2 1
3 4
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手指数 = 间隔数 + 1
间隔数 = 手指数 - 1
我来做绿化小设计师
张爷爷计划要在全长2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搞绿化 (两端都植)。请你设计一 个合理的植树方案。
每隔5米植一棵
起
点
5米
5米
5米
终
点
5米
总距离(米)
20米
间距(米) 间隔数(个)
棵数(棵)
1000÷20=50(个) 50+1=51(盏)
答:一共安装了51盏路灯。
练习二:
走廊长80米,在走廊两边每隔2米 摆一盆花(两端都摆),一共摆了多少 盆花?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高频考点精讲精练 第7讲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版含解析)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高频考点精讲精练 第7讲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77250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f.png)
第7讲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只载一端(封闭线路植树问题)间隔数=棵树间隔长×间隔数=全长全长÷间隔长=间隔数全长÷间隔数=间隔长【例1】(2020秋•济南期末)如图,一个正方形水池,每个角各栽一棵树.现要把水池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扩大后的水池还是正方形,并且4棵树都不能移动,仍在水池边上.怎么办?请在图中画出示意图.【分析】让这四棵大树在扩大后的正方形水池每边的中点上,相当于以原来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解答】解:可能,把这四个角上的树,变为四个边的中点,图如下:【点评】关键是明确让这四棵大树在扩大后的正方形水池每边的中点上即可.【例2】(2015•平江县模拟)一幢五楼的大厦总高15米,小冬家住4楼,他从楼下进房一次要爬多高?【分析】五层楼总高15米,那么每层的高度是15÷5=3米,小冬家住4楼,他从楼下进房一次要爬4﹣1=3个楼间距,然后用3乘每层的高度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5÷5×(4﹣1)=3×3=9(米)答:他从楼下进房一次要爬9米高.【点评】本题属于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关键是明确:间隔数=层数﹣1.【例3】(2014春•杭州期末)为了保护公园里的一棵千年古树,园林局决定为它做一个圆形防护栏.如果护栏有10个间隔,一共需要打多少根木桩?【分析】根据植树的知识知道,在圆形的周围植树,间隔数就是植树的棵数,而本题中的防护栏是个圆形的,护栏有10个间隔,所以即可得出需要打木桩的根数.【解答】解:因为在圆形的防护栏周围打木桩,有几个间隔就必须打几个木桩,所以如果护栏有10个间隔,一共需要打10根木桩;答:一共需要打10根木桩.【点评】此题属于在圆形的物体周围植树的问题,即在圆形的周围植树,间隔数就是植树的棵数.2.两端都载:如图:间隔数+1=棵树间隔长×间隔数=全长全长÷间隔长=间隔数全长÷间隔长+1=棵数全长÷间隔数=间隔长全长÷(棵树-1)=间隔长【例4】(2015•平江县模拟)在一段路的路边每隔20米栽一棵树,包括这段路两端在内栽10棵树,这段路长多少米?【分析】由于从一端到另一端一共栽了10棵树,共有间隔数为:10﹣1=9个;又由于间距是20米,根据总距离=间距×间隔数可以求出这条路的长度,列式为:20×9=180(米);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20×(10﹣1)=20×9=180(米);答:这段路长180米.【点评】本题考查了植树问题,知识点是:栽树的棵数=间隔数+1(两端都栽),总距离=间距×间隔数.【例5】(2015春•长春校级期末)工人叔叔要在马路的一侧安装路灯,从头开始每隔4米安一个,共安装了30个,这条路长米.【分析】因为间隔数=路灯的盏数﹣1,所以先求出马路边路灯的间隔数,再乘4即可.【解答】解:(30﹣1)×4=29×4=116(米)答:这条路长116米.故答案为:11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间隔数=树的棵数﹣1,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例6】(2015春•务川县期中)小朋友们在路的一边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多少米?【分析】此题属于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要栽的情况:间隔数=植树棵数﹣1,据此可得一共有9﹣1=8个间隔,再乘每个间隔的长度3米,即可得出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多少米.【解答】解:(9﹣1)×3,=8×3,=24(米);答: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24米.【点评】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时,间隔数=植树棵数﹣1.3.两端都不载如图:间隔数-1=棵树间隔长×间隔数=全长全长÷间隔长=间隔数全长÷间隔数=间隔长全长÷间隔长-1=棵数全长÷(棵树+1)=间隔长【例7】(2016春•魏县校级月考)某木工把一根长4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80厘米的小段,需40分钟;如果改锯成50厘米的小段,需要多少时间?【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长4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80厘米的小段需要锯多少次,再求出每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可求出锯成50厘米的小段所需要的时间.【解答】解:4米=400厘米,400÷80﹣1=4(次),40÷4=10(分钟),400÷50﹣1=7(次),10×7=70(分钟),答:需要70分钟.【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锯木料的次数比锯成的段数少1,再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即可解答.【例8】(2015春•永胜县月考)一根钢管,把它锯成7段,需要18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锯成16段需要多少分钟?【分析】锯两段只需要锯1次,所以锯成7段,需要锯(7﹣1)次,用18分钟除以这个时间,就是锯一次用的时间;锯16段只需要锯16﹣1=15次,用锯一次用的时间乘上15就是锯成9段需要的时间.【解答】解:18÷(7﹣1)=18÷6=3(分钟)3×(16﹣1)=3×15=45(分钟)答:如果锯成16段需要45分钟.【点评】本题关键是要理解锯1次就可以锯成2段,存在这个关系:锯成的段数=锯的次数+1.【例9】(2013秋•即墨市期末)崂山举行登山大赛,组委会在长达845米的山路中,每隔65米设置一个服务站(起点和终点不设).共设多少个服务站?【分析】先用全程除以间隔的长度,求出一共有多少段,再用段数减去1就是需要设服务站的数量.【解答】解:845÷65﹣1=13﹣1=12(个)答:共设12个服务站.【点评】本题属于植树问题中的两段都不栽的情况: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21秋•盐都区期末)把一根电缆截成2段需要4分钟,如果截成5段需要()分钟.A.10B.20C.162.(2020秋•黔西南州期末)一根绳子长15米,剪了三刀剪成()段.A.3B.4C.53.(2019秋•东海县期中)大上海国际公寓步行街上两边张灯结彩,从这头到那头每隔4米挂一个红灯笼(两端都挂),步行街全长600米,一共挂了多少个红灯笼?()A.150B.151C.302D.3004.(2021秋•巴马县期末)一根钢筋锯成6段,共需30分钟,平均锯一次需要()分钟.A.5B.7C.6D.45.(2015秋•利川市月考)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180m.在这个滑冰场的一周每隔12m安装一盏灯,一共要安装()盏灯.A.14B.15C.166.(2021秋•老城区期末)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两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放一个垃圾桶,一共需要()个垃圾桶。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06434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8.png)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理解植树问题的定义,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步骤,学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植树问题的应用:将植树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及步骤,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将植树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植树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 解题方法:介绍植树问题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展示植树问题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植树问题2. 重点内容:植树问题的定义,解题步骤,公式运用。
3. 板书布局:清晰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提高题:运用植树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植树问题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2.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及时解答疑问。
五年级上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
![五年级上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https://img.taocdn.com/s3/m/c945fb6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7.png)
五年级上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植树是一项充满意义的活动。
而在数学的世界里,“植树问题”则是一个有趣且实用的数学模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索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简单的场景: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植树。
假设这条路长 100 米,每隔 5 米种一棵树(两端都种),那么一共需要种多少棵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
先画出 100 米的道路,然后每隔 5 米标记一个点,表示种树的位置。
通过画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00 米被分成了 100 ÷ 5 = 20 段,但是因为两端都种树,所以树的数量比段数多 1,即需要种 20 + 1 = 21 棵树。
这就是“植树问题”中最基本的一种情况:两端都种。
其数量关系是:棵数=间隔数+ 1。
那如果道路的两端都不种树呢?比如还是 100 米的道路,每隔 5 米种一棵树,两端都不种。
同样,我们先算出间隔数为100 ÷5 =20 段,因为两端都不种,所以树的数量比段数少 1,即需要种 20 1 = 19 棵树。
这种情况的数量关系是:棵数=间隔数 1。
还有一种情况是,道路只有一端种树。
例如 100 米的道路,每隔 5米种一棵树,只有一端种。
此时,树的数量就等于间隔数,即 100 ÷ 5= 20 棵。
数量关系为:棵数=间隔数。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数量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巩固。
假设在一个圆形的花园周围种树。
因为圆形是一个封闭图形,起点和终点重合,所以它的数量关系和只有一端种树是一样的,即棵数=间隔数。
如果花园的周长是 60 米,每隔 6 米种一棵树,那么一共需要种 60÷ 6 = 10 棵树。
再比如,在一条走廊上挂灯笼,走廊长 30 米,每隔 3 米挂一个灯笼。
如果两端都挂,那么灯笼的数量为 30 ÷ 3 + 1 = 11 个。
如果两端都不挂,灯笼的数量为 30 ÷ 3 1 = 9 个。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7a765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b.png)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植树问题的解决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定义:植树问题是指在一定长度的道路或边界上,按照一定的间隔植树,求植树的数量或间隔距离的问题。
2. 植树问题的分类:根据植树的方式和条件,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单侧植树、双侧植树、环形植树等。
3. 植树问题的解决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如画图、列式、找规律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的解决策略。
2.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解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2. 探究: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和解决策略。
3. 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明确植树问题的定义、分类和解决策略。
4. 练习: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树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植树问题2. 内容:包括植树问题的定义、分类、解决策略等。
3. 布局:清晰、有序,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设计一些植树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庭或社区中,寻找实际的植树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6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 (共25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6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464a3dbb9d528ea81c7798b.png)
植树问题
小胖家的旁边有一条路, 在这条路的一边种上5棵 树,你想怎样种?
间隔
1段
间隔
间隔
2段
两端都种树
1
段数 = 棵数-1
2 两端都不种树 段数=棵数+1
3
只种一端
段数=棵数
两端都种
植树问题
段数=棵数-1
两端都不种 只种一端
段数=棵数+1 段数=棵数
1、如果在这条路上装路灯从
起点到终点都要装上灯,装8 盏灯有( 7 )个间隔。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三.判断题:
× ①.一根木头锯了9次,锯成了9段。( )
②.同学们排队去电影院,11个同学排成一排,
√ 他们之间有10个间隔。( )
③.如果要把一根纸带剪20段,需要剪21次。
(× ) × ④三(3)班小朋友种树,每隔1米种1棵,共种了
8棵,从第1棵到第8棵相隔8米。 ( )
间隔数=盏数-1
2、如果在这条路上插彩旗, 从起点开始插,终点不插,共 插了11面彩旗,这一边分成了 (11 )段
面数=段数
3、在新房一边摆花盆,起点与终 点都不摆,把走廊分成了6段,需 要( 5 )盆花?
段数=盆数+1 盆数=段数-1
她把其中的一根彩带剪了5次,猜猜看,小巧把 这根彩带剪成了几段?
(2)如果在每2盆兰花 之间再放上1盆茶花, 需要几盆茶花?
5. 我把爱倒进海水,等到有一天枯竭,印在岸边是我的坚决 13. 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9.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15.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14. 庸人的缺点就在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容易失去理智,而成功者则善于把握这个尺度,谨慎处事。 2. 每一天你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天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天你都要更积极。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 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因为它不再回来。请珍惜每一寸光阴! 10.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5. 人生就像一座山,经历奇特才能蔚为大观。伟大的一生,像黄山一样奇峰迭起,像泰山一样大气磅礴。 1.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9.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12. 得到你从来拥有过的东西,你必须做从未做过的事。 12. 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有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9. 应当能为革命挑更重的担子,能在最复杂的环境里艰苦工作;能在最困难的时候顶上去;能在最危险的情况下不怕牺牲;能做别人不愿干、不敢 干的革命工作。——王进喜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61c0f5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a.png)
一、案例背景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是基于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案例以数学广场为背景,将植树问题巧妙地融入到数学课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找到提高的方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会以一个生动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学校数学广场即将举行植树活动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解决一个关于植树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开场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数学符号,如加减乘除、等于、不等于等。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植树问题中,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如间隔、数量关系等,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图形等辅助工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了解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绿化等。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学校数学广场的实际情景,计算植树数量,并尝试解释计算过程。
2.探讨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将其运用到生活中的其他类似问题。
3.撰写一篇关于植树问题的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
第7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7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aedc4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e.png)
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
3. 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植树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
2. 讲授: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线性植树、环形植树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总结植树问题的求解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作业布置1.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植树问题的求解方法。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了植树问题的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讨论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组讨论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下对这一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分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ec08c2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a.png)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植树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植树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背景介绍2.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3. 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4.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5.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植树问题的背景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植树活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教师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树苗、树坑、植树间距等,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3. 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将植树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4. 探索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探索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5. 分析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场——植树问题(课件)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场——植树问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c59d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0.png)
全长 2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隔5米栽一棵,可以怎么栽?栽几棵树?
数量关系
名称
总长÷段长=段数 20÷5=4(段)
两端都不种 两端都种
种树的情况
5m 5m 5m 5m
一端种一端不种
段数 棵数
43 45 44
全长 2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隔5米栽一棵,可以怎么栽?栽几棵树?
数量关系
名称
种树的情况
总长÷段长=段数 20÷5=4(段)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①
画一画
“以小见大”
100-1=99 剪的次数 1 2 3 4 … 9 50 101 +1 绳子的段数 2 3 4 5 … 10 51 100 -1
剪的次数 +1 = 绳子的段数 绳子的段数 -1 = 剪的次数
全长22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隔5米栽一棵,可以怎么栽?栽几棵树? 把 的位置在图中画出来。
两端都不种 两端都种
求段数
一端种一端不种
判断类型
段数 棵数
43
段数-1=棵数
45
段数+1=棵数
44
段数=棵数
算棵数
全长22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隔5米栽一棵,可以怎么栽?栽几棵树?
两端都不种
40-1=39(棵)
总长÷段长=段数
200÷5=40(段)
两端都种 一端种一端不种
40+1=41(棵) 40 棵
(3)一根长36米的木头,每6米锯一段,需要锯几次? 段数:36÷6=6(段) 两端都不种:6-1=5(次) 答:需要锯5次。
回顾小结
画图
“以小见大”
植树问题
段数-1=棵数 段数+1=棵数
棵数
“植树问题”与“剪绳子”之间的联系 剪绳子
6.11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6.11数学广场——植树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404b5aad02de80d4d84011.png)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老师的话:听说过“一刀两断(段)”吗?你可以从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具体操作中,探索和体会到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课 内 练 习1. 写一写:有三棵小树,要把它们种在公路的一侧,请把几种种法 的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填一填: 方法一:两端都种方法二:只种一端 方法三:两端都不种 2.填一填。
学校两幢大楼之间相距80米,每隔2米放一盆花, 共需( )盆花。
3. 练一练。
(选择)。
(1)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 )次。
A 、20B 、19C 、18D 、10 (2) 在花圃的周围放上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 )盆菊花。
A 、19 B 、20 C 、18 D 、21 (3) 爸爸从4楼到6楼花了30秒钟,照这样计算,他从2楼到7楼要花( )秒。
A 、150B 、75C 、60D 、30(4) 小胖从左往右剪一根长60米的绳子,剪了5次,剪成几根一样长短的绳子,每根绳子长( )米。
A 、10B 、12C 、6D 、2427-72= 29+140÷7= 6000-3540= 411-99= 58÷8= 9×12=35+5×7= 225+785= 64-64÷8= 54-24÷3= 9×12-6×9= 20÷4+16=五、乘乘除除课 后 练 习1. 细心算一算(列竖式计算)。
5080×6= 6092÷3=2. 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764+236-364 596×(400-396)987-864+213-236 61×7+17×61+61×62.耐心试一试。
在方形的池塘边植树,四个顶点也都要植一棵,这样每边都有22棵树,这个池塘边四周共植树多少棵?22棵3.开心玩一玩。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08ab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8.png)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能够通过计算求出植树数量和植树间的距离;2.能够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植树的位置,理解坐标系上点的坐标表示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使用;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坐标系上点的坐标表示方法;2.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何计算树木的数量和树木之间的距离。
学生能回答问题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2. 讲解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2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如何计算树木的数量和距离)。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树木间的距离是如何计算的,并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
3. 引导学生练习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2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坐标系上点的坐标表示方法。
教师给出简单的坐标系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4. 植树问题的应用(2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植树问题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5. 课堂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组,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学生进行对一些难点的反思,特别是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估1.学生通过练习题的解答能够准确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在坐标系上准确表示点的位置;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讲解中注重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基本概念;2.给予适当的答疑时间,让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dea8df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44.png)
⼀、知识提炼⽅法4、沿着正⽅形的四条边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果已知每边植树的棵树,求四周⼀共植树的棵树时,可⽤(每边植树棵树—1)×4,求出植树总棵树。
例4 ⼩明⽤棋⼦围成了⼀个空⼼的正⽅形,每边有16颗棋⼦,并且正⽅形四个顶点上都有⼀颗。
⼩明围这个正⽅形共⽤了多少颗棋⼦?巩固练习在⼀个正⽅形池塘四周种树,每条边上都种有13棵,并且正⽅形的四个顶点上都有⼀颗。
这个正⽅形池塘的周围⼀共种了多少棵树?三、提⾼拓展在实际⽣活中,有⼀些类似于植树问题的问题,如上楼梯、锯⽊料等,可按照“植树问题”的⽅法去解决问题。
例⼩红从1楼⾛到4楼⽤了120秒。
照这样计算,⼩红从1楼⾛到8楼共⽤多少秒?巩固练习⽤15秒可以将⼀根⽊料锯成4段。
如果⽤同样的速度将这根⽊料锯成8段,要⽤多少秒钟?课后测试1.学校有⼀条长60⽶的⼩道,计划在道路⼀旁栽树,每隔3⽶栽⼀棵,有()个间隔。
如果两端都各栽⼀棵树,那么共需()棵树苗;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棵树苗;如果只有⼀端栽树,那么共需()棵树苗。
2.把10根橡⽪筋连接成⼀个圈,需要打()个结。
3.在⼀个正⽅形的每条边上摆4枚棋⼦,四条边上最多能摆()枚,最少能摆()枚。
4.⾖⾖和玲玲同住⼀幢楼,每层楼之间有20 级台阶,⾖⾖住⼆楼,玲玲住五楼。
⾖⾖要从⾃⼰家到玲玲家去找她玩,需要⾛()级台阶。
5.如下图,每两块正⽅形瓷砖中间贴⼀块长⽅形彩砖。
像这样⼀共贴了50块长⽅形彩砖,那么正⽅形瓷砖有()块(第⼀块和最后⼀块都是正⽅形瓷砖)。
6.15个同学在操场上围成⼀个圆圈做游戏,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都是2 m,这个圆圈的周长是()m。
7.⼀座楼房每上⼀层要⾛18级台阶,王芳回家共上了108级台阶,她家住在()楼。
8.⼩东把⼀些5⾓的硬币平均排列在⼀张正⽅形纸的周边,每边的硬币数相等,这些硬币的总⾯值是12元。
每边最多能放()枚硬币。
⼆)、选择1.7路公共汽车⾏驶路线全长8千⽶,每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0f65a6e518964bce847cdd.png)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植树问题是在一定的线路上,根据总路程、间隔长和棵数进行植树的问题。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点1、方法:化大为小或化繁为简,画图,列表,再总结应用2、植树问题:(1)、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类似问题有:竖电线杆,两端插旗......)(2)、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类似问题有:锯木头,剪铁丝......)(3)、一端栽一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间隔数=棵数(类似问题有:敲钟听声,上楼时间.....)3、锯木问题:段数=次数+1;次数=段数-1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4、方阵问题: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单边边长=(最外层数目+4)÷4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5、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6、过桥问题总长=车身长+车间距×车间隔数+桥(路长)速度=总长÷时间7、出租车计费(信件邮资、洗照片)等问题。
计算时分成两部分。
(1)标准部分。
已经知道总价的,不再计算,不知道总价需计算。
(2)超出部分。
超出数量×超出单价。
最后相加。
【篇二】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练习题1.在椭圆形鱼塘周围栽树,鱼塘的周长是1000m,如果每隔50m 栽1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000÷50=20(棵)答:一共要栽20棵。
2.学校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坛,边长为50m,现在要在花坛四周栽树,四个角都要栽,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段
4段
剪的次数 1 2 3 4 5 6 7 8 纸条的段数 2 3 4 5 6 7 8 9
纸条的段数 = 剪的次数 +1
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
小探究
我选取每隔( )米种一棵,先把总 长度平均分成( )段。
两端都种 0
24
只种一端
两端都不种
总长度
每一段的 长度
(A)
A4 B5 C 6
(2)一根木头据一次需要2分钟,
如果把它锯成10段,需要几分钟?
( C )10-1=9(次) 9 x 2=18(分钟) A 22 B 20 C 18
(3)在一根12米长的彩带上每隔3
米挂一个气球,从头挂到尾,一共挂
了几个气球?
(C)
A3 B4 C5
(4)轨道1号线行驶路线全长30千米, 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要设多 少个车站?( C)
段数
两端都种 只种一端 两端都不
的棵数
的棵数 种的棵数
验证
我选取每隔( 5)米种一棵,先把总长 度平均分成( )段。
两端都种 0
15
只种一端
两端都不种
总长度
每一段的 长度
段数
两端都种 只种一端 两端都不
的棵数
的棵数 种的棵数
15 5
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
选一选:
(1)一根彩带长15米,把它剪成
了5段,剪了几次?
想一想:
盆数 = 段数 8(盆)= 8(段)
起点站
终点站
2千米
两端都种 段数+1=个数
30÷2=15段 A 14 B 15
15 + 1=16个 C 16
(5)轨道4号线是条环城轨道线行驶
路线全长30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
千米,要设多少个车站呢?( B )
起点站 终点站 起点站
终点站
2千米
只种一端 30÷2=15段 段数 = 个数 15 段=15个
A 14 B 15 C 16
练一练:
1、教学楼的走廊长56米,如果 在走廊上等间隔地摆放8盆花, 并且走廊的两端都放,那么每两 盆花间隔多少米?
练一练:
2、校门到教学楼有30米,如果 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需要多少 面彩旗?(两头都要插)
想一想:
小区的环形花坛上要放8盆 红花,会把花坛分成几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