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六艺(新诗歌)教学设计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革。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应运而生。
本章将介绍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的背景和目标。
第二章核心理念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这个计划中,通过六个艺术领域的教育,包括语言艺术、音乐艺术、美术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和体育艺术,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第三章课程内容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艺术:通过学习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音乐艺术:学习各种乐器的演奏和音乐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
3. 美术艺术:学习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舞蹈艺术:学习各种舞蹈形式,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
5. 戏剧艺术:学习表演技巧和戏剧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6. 体育艺术:学习各种体育运动的技巧和规则,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素养。
第四章教学方法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项目制教学:通过开展各种艺术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创作。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3. 讨论式教学: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于艺术的体验和理解。
第五章课程评价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的评价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 综合评价:通过考试、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六个艺术领域的学习成果。
2. 自评互评: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
3. 班级评价:班级可以进行集体评价,促进班级的艺术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改下的小学儿童诗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儿童诗教学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小学诗教学中,也需要紧跟新课改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小学儿童诗教学的目标、内容和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目标小学儿童诗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内容小学儿童诗教学的内容应包括诗歌创作和诗歌欣赏两个方面。
在诗歌创作方面,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可以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人物和事物,并引导他们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诗歌欣赏方面,可以选取一些适合小学儿童的经典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妙和深意。
可以通过朗诵、讲解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并培养其审美情趣。
三、策略1. 创设情境。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观察自然景物,或者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写诗的欲望和灵感。
2.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让学生学习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写诗,如自由诗、对联、歌谣等。
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4. 多样化的欣赏活动。
可以通过朗诵、讲解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作品。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诵和欣赏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5. 融入其他学科。
可以将诗歌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创设课堂情境。
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结合自然科学的内容写诗;在艺术课程中,可以结合美术、音乐等进行创作。
通过以上策略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023年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
2023年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设计了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
这个计划将在原有的学科基础上增加了艺术、体育、课外拓展等领域,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和兴趣。
二、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2.提升学生的体质素质和运动能力。
3.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4.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三、具体内容1. 艺术艺术是人类文明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新的六艺校本课程将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艺术课程,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让他们能够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体育体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的六艺校本课程将增加体育课程的时间和内容,包括各类体育项目、游戏和运动技能的学习。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将锻炼身体,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坚强意志。
3. 课外拓展除了正式的学科课程外,课外拓展也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新的六艺校本课程将增加课外拓展的时间和内容,包括科技创新、手工制作、社会实践等方面。
通过拓展课程,学生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四、实施方式1. 课程结构新的六艺校本课程将以原有课程为基础,增加艺术、体育和课外拓展的内容。
具体结构如下:- 语言类:语文、英语、写作、阅读- 数学类:数学、逻辑思维、计算方法- 科学类:自然科学、生物、物理、地理、实验- 社会类: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 艺术类:绘画、音乐、舞蹈- 体育类:体育运动、健身练习- 拓展类:科技创新、手工制作、社会实践2.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施新的六艺校本课程,我们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 (2)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新六艺校本课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课程模式。
新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审美情趣、身体素质、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素养。
一、课程目标新六艺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具体包括:礼仪教育:通过礼仪课程,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社交礼仪和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课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
体育教育:通过体育课程,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书画教育:通过书画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书画技巧,培养审美眼光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数学思维: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礼仪教育:内容涵盖课堂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
音乐教育:包括音乐欣赏、歌唱、器乐演奏等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表演能力培养。
体育教育:包含田径、球类、体操等多个项目,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书画教育:涵盖书法、绘画两个方面,通过临摹、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书画水平。
数学思维: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课程实施时间安排:新六艺校本课程应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中,确保每周有固定的课时安排。
同时,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补充和拓展。
师资保障:学校应配备专业的礼仪、音乐、体育、书画和数学教师,确保课程的专业性和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如音乐室、体育场地、书画室等,为课程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word范文文档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近三年来,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和涪陵城区六所小学组织开展了以新六艺为内容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此基础上,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向重庆市教育学会申报了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课题。
经重庆市教育学会评审,该课题获批准立项,并被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
为深化该课题研究,指导涪陵城区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建设,现结合涪陵城区小学实际,制定本课程计划。
一、培养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通过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协调配合,培育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初步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初步具有中国心理、世界眼光、传统体认、现代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基本理念新六艺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称之为化育思想。
化育思想是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中华民族优良人文传统为依托,并批判借鉴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教学论、课程论,由此探索构建的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文化成的理念。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唐代孔颖达注释云: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先哲们的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内涵,成为我们化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因此,化育思想,我们也称之为化成教育思想。
它是以人类优秀文化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化育为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思想。
小学六年级语文诗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诗歌教案【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诗歌,以及诗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敏感度。
3.掌握基本的诗歌朗诵技巧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掌握诗歌朗诵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诗歌教材和多样的诗歌示范录音。
2.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小学生课堂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诗歌有什么特点?”等。
2.探究(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或播放诗歌朗诵的录音,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倾听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鼓励学生思考:“这首诗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有哪些字句特别吸引你?”等。
3.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解读一到两首经典诗歌,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实践(30分钟)4.1 学生朗诵诗歌引导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利用音响设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朗诵自己选择的诗歌。
鼓励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和表演能力。
4.2 分组合作创作诗歌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可以围绕某个主题展开,如爱、友情、自然等。
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集体荣誉感。
5.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提问回答,梳理课堂知识。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诗歌创作作业,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
七、教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和方法,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以上是一份针对小学六年级语文诗歌教案的简要安排,旨在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与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新课标诗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诗歌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本方案旨在设计一节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诗歌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以《静夜思》为例,进行诗歌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静夜思》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2.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诗歌分析1. 诗歌背景介绍:唐代,诗人李白。
2. 诗歌内容分析:(1)理解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诗歌表现手法分析: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 诗歌主题探讨:思念家乡。
(三)诗歌鉴赏1.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诗歌创作:以“思”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2. 拓展:介绍其他关于“思”的诗歌,如《登高》、《江雪》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创作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诗歌创作的质量。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诗歌教学活动的满意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诗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相信学生在诗歌教学中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为今后的文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新诗歌教案模板小学
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新诗歌的朗读技巧,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 学会新诗歌的朗读技巧,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美。
2. 朗读时情感投入,表达诗歌的韵味。
教学准备:1. 诗歌文本《咏柳》2. PPT课件3. 小组讨论卡片4. 角色扮演道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咏柳》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贺知章及其创作背景。
二、新课讲授1.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等。
3. 学生跟读,教师个别指导。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a. 诗歌中柳树的特点是什么?b.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c. 诗歌中的意象有何象征意义?2.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角色扮演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诗中的角色,如柳树、诗人等。
2. 学生表演,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2. 布置作业:背诵《咏柳》诗歌,并思考以下问题:a. 诗歌中的柳树为何如此美丽?b.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赞美?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 学生背诵《咏柳》诗歌。
二、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
2.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1. 教师介绍与《咏柳》相关的其他诗歌,如《咏鹅》、《咏菊》等。
2. 学生欣赏,感受不同诗歌的美。
新诗歌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教案名称:新诗歌教学《寻梦》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模仿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学会生字词,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感受。
2. 生字词的识记与运用。
教学准备:1. 诗歌《寻梦》2. 生字词卡片3.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轻音乐,引导学生放松心情。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梦吗?你们在梦中都见过哪些美好的事物?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梦是美好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寻梦的诗歌。
二、新课导入1. 教师朗读诗歌《寻梦》,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2. 教师提问:诗歌中提到了哪些美好的事物?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诗歌中提到了蓝天、白云、彩虹等美好的事物。
三、生字词学习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词。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书写方法。
3. 学生跟读生字词,教师纠正发音。
四、诗歌理解1. 教师提问:诗歌中的“寻梦”是什么意思?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寻梦就是寻找美好的事物,追求美好的生活。
3. 教师提问:诗歌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朗读指导1. 教师示范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语调、停顿等。
2. 学生跟读,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
3.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六、诗歌背诵1.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诗歌,让学生记住诗歌内容。
2. 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七、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八、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寻梦》。
2. 按照诗歌的意境,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模仿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诗歌教案模板小学五年级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新诗歌的特点及创作方法。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运用新诗歌的特点进行创作。
2. 学生如何将创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创作课件、新诗歌作品、诗歌创作指导书籍。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作业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 提问:你们喜欢诗歌吗?为什么?二、新诗歌的特点及创作方法1. 教师讲解新诗歌的特点,如:形式自由、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等。
2.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新诗歌的创作方法,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三、诗歌创作指导1. 教师示范创作一首新诗歌,引导学生学习。
2. 学生尝试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新诗歌的特点及创作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新诗歌的特点及创作方法。
二、诗歌创作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教师点评。
2.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创作心得。
三、诗歌创作拓展1. 教师讲解诗歌创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2. 学生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创作诗歌。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创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运用新诗歌特点进行创作的水平。
3. 学生诗歌创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诗歌创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诗歌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案名称《(诗歌名称)》诗歌教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诗歌名称)》。
(2)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
(3)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3)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复杂意象的理解。
(2)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诗歌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诗歌名称)》的文本。
(2)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3)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准备好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初步感受。
(二)新课讲授1.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习1. 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朗读能力。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态度。
(四)拓展延伸1. 学生分享自己与诗歌相关的生活经历。
2. 教师推荐与诗歌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理解程度。
新诗歌教案模板小学语文
年级:小学三年级教材:《语文》课本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新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 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把握。
2. 诗歌朗读技巧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诗歌文本:《静夜思》2. 多媒体课件3. 诗歌朗诵背景音乐4. 诗歌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诗歌知识,引出新课《静夜思》。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4.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三、课堂活动1. 学生表演诗歌,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展现诗歌意境。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诗歌《静夜思》。
2. 学生朗读诗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拓展延伸1. 教师展示与《静夜思》意境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三、课堂活动1. 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创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表达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良好。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新诗歌教案模板小学数学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新诗歌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用诗歌表达数学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新诗歌中的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用诗歌表达数学知识的习惯。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新诗歌中的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用诗歌表达数学知识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新诗歌教材2. 教学课件3. 教学辅助工具(如卡片、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故事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诗歌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出本节课的新诗歌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期待。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新诗歌教材,让学生阅读并了解诗歌内容。
2.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诗歌表达这些知识。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用新诗歌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游戏,如数学接龙、数学猜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新诗歌中的数学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达,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新诗歌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课后拓展1. 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作业,让学生用诗歌表达其他数学知识,如分数、面积、体积等。
2.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对新诗歌中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对新诗歌学习的综合素养。
小学诗歌兴趣课程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诗歌的表达方式。
2. 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1. 诗歌教材。
2. 多媒体课件。
3. 学生诗歌创作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首诗歌,让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这首诗歌给你怎样的感受?”2. 学生分享感受,老师总结诗歌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1. 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以诗歌为例,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并分享给同学。
2. 老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老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介绍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在诗歌中的运用。
2. 分析诗歌的比喻、拟人、排比等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诗歌,运用所学知识。
2. 各组分享作品,老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分享给同学。
2. 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诗歌。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诗歌欣赏、创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诗歌作品。
3.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4.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新诗歌教案模板小学六年级
课程名称:新诗歌欣赏与创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培养对现代诗歌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新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学会欣赏和分析新诗歌。
3. 尝试进行新诗歌的创作。
教学难点:1. 理解新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学会运用新诗歌的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新诗歌教材、多媒体课件、诗歌创作指导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中的新诗歌,准备创作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新诗歌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新诗歌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新诗歌,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和结构。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新诗歌的特点,如自由诗体、象征手法、意象丰富等。
三、诗歌欣赏1.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新诗歌的原文和赏析。
2.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新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新诗歌特点,引导学生复习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新诗歌过程中的感悟。
二、诗歌创作1. 教师讲解新诗歌的创作技巧,如意象的选择、象征手法的运用等。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尝试创作一首新诗歌。
三、作品展示1. 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创作的重要性。
2. 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期待。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2. 诗歌欣赏能力:评价学生对新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新诗歌教案设计模板一年级
课程名称:一年级语文——《新诗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通过学习新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诗歌的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1. 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2. 诗歌的朗读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诗歌教材。
2. 多媒体课件。
3. 诗歌朗读示范录音。
4. 诗歌创作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为什么?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诗歌《小池》,引导学生阅读并朗读。
2.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诗歌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语调等。
3. 学生跟读、朗读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四、诗歌创作1. 教师提供诗歌创作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诗歌?它们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诗歌《春晓》,引导学生阅读并朗读。
2.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诗歌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语调等。
3. 学生跟读、朗读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四、诗歌欣赏1. 教师挑选几首优秀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小学诗歌兴趣课程教案
小学诗歌兴趣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诗歌兴趣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重点:1. 学习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儿歌、古诗、现代诗等。
2. 学习诗歌的基本元素,如韵律、节奏、押韵等。
3. 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准备:1. 诗歌教材和诗集。
2. 录音设备和音频资源。
3. 诗歌表演道具和装饰品。
4. 学生绘画和写作用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诗歌朗读音频或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引导他们思考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
主体活动:1. 学习不同类型的诗歌:a. 分类介绍儿歌、古诗、现代诗等不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背景。
b. 听取学生对不同类型诗歌的喜好,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
2. 学习诗歌的基本元素:a. 介绍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受和掌握这些元素。
b.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押韵形式,让他们理解这些元素对诗歌表达的作用。
3. 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a. 介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
b. 鼓励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让他们理解这些手法对诗歌的意义和情感的表达。
4. 创作诗歌:a.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情感,鼓励他们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b.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诗歌作品。
c.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总结活动:1. 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诗歌作品,或组织小组表演一首共同创作的诗歌。
2. 引导学生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诗歌,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持久兴趣。
新诗歌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教案名称:《新诗歌欣赏与创作》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形式、内容、风格等。
2. 培养学生对新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尝试新诗歌的创作,激发创作兴趣。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新诗歌的基本特点。
2. 新诗歌的欣赏方法。
3. 新诗歌的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1. 新诗歌的审美评价。
2. 新诗歌的创作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新诗歌的概念和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新诗歌有什么了解?3. 学生分享对新诗歌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新诗歌的基本特点a. 形式:自由、灵活,不受传统诗歌格式的束缚。
b. 内容: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具有时代气息。
c. 风格:多样,既有浪漫主义,也有现实主义。
2. 新诗歌的欣赏方法a. 从形式入手,感受新诗歌的节奏、韵律。
b. 从内容入手,理解新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c. 从风格入手,分析新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首新诗歌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尝试用新诗歌的形式写一首小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掌握了哪些新诗歌的基本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新诗歌的审美评价a. 教师介绍新诗歌的审美评价标准。
b.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上一节课的诗歌进行评价。
2. 新诗歌的创作技巧a. 教师讲解新诗歌的创作技巧。
b. 学生分享创作经验。
三、创作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新诗歌。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课堂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新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七年级相关诗歌内容。
新诗歌教案设计模板幼儿园
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2. 学会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
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诗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诗歌的想象力和创意。
教学准备:1. 诗歌《新诗歌》。
2. 多媒体课件。
3. 诗歌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诗歌《新诗歌》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诗歌吗?”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二、欣赏诗歌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美。
3. 教师提问:“诗歌中描述了哪些美好的事物?”4.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三、学习诗歌1.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如“彩虹”、“阳光”、“小鸟”等。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词语。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美好事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4.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四、诗歌创作1.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诗歌。
3. 教师挑选几首优秀的诗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
4.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和创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性、朗读表现等。
2.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是否具有创意,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
3. 诗歌欣赏: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教师在诗歌创作环节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指导和鼓励。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诗歌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六艺(新诗教)教学计划
桔园南校祝梅燕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她凝聚着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艺术魅力。
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着力开展新六艺课程,积极开展诗教工作,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努力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提升师生古诗词文化素养。
一、本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705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5人。
他们的平均年龄在6岁半,年纪尚小,对于诗歌的接触也比较少。
他们才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爱上诗歌学习,喜欢朗诵诗词歌赋。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营造浓郁的诗教校园文化氛围。
2.开发以古诗词教学为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3.构建弘扬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诗意校园。
4.以学校影响辐射社会,以学生带动家长参与,形成学习诗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能够背诵部分简单的诗歌。
难点: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乐于口头造句。
四、教学方法:
新六艺新诗教的基本方法包括四种基本方法:教、化、学、行。
教,就是教
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和引导,就是坚持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化,就是狭义的化育方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教学环境诸因素,对学生的熏陶、磨砺、感召,使学生心灵深处发生转化。
学,就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能动性。
行,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是突出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新六艺新诗教通过教、化、学、行的基本方法来实现其教育目标,达成其教育目的。
新六艺新诗教的教学应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具体措施:
1.设置新诗歌课,继承和弘扬中国诗教优良传统,推进中国诗词进校园,强化中国传统诗词和现代诗歌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诗词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诗歌审美情趣,发挥诗教的育人功能,以诗性培育人性;
2.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爱好;以必背篇目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意境,体味诗歌。
在小学阶段学生背诵古体诗150--200首中选取一些较为简单的诗歌让孩子朗诵,力求选取孩子容易接受的诗歌,难易程度有机结合,适当增加一部分优秀诗词、儿歌、童谣作为学生补充阅读篇目;
3.培养学生诗词朗诵习惯和初步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诗词和现代新诗基本常识;语文教师要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认真上好诗词课。
诗词教学要以诵读为主,简单的教孩子背诵;
4.在诗歌的教学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认真开展诗词吟诵比赛、诗词创作比赛、诗词书写比赛、诗词知识讲座等,丰富小朋友的校园文化生活;
5.开展儿歌、儿童诗习作教学,尝试古体诗和现代新诗习作教学。
老师努力吃透古诗词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