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概述及种类
概念(一)
![概念(一)](https://img.taocdn.com/s3/m/01f0d71c650e52ea551898b7.png)
分别指出下列标有重点的概念,(A)是单独 ,(A 分别指出下列标有重点的概念,( 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B 概念还是普遍概念?(B)是集合概念还是非 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 3.01 《面向世界》丛书是辽宁人民出版社 面向世界》丛书是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一套综合性大型系列丛书。 3.02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 民。 3.03 毛泽东的著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毛泽东的著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04 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
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即内 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 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因为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可以由一个属性或者几 个属性组成,所以,构成概念内涵的属性可能是 一个也可能是几个。例如:“三角形” 一个也可能是几个。例如:“三角形”这个概念 的内涵只有一个属性:“ 的内涵只有一个属性:“三边封闭的平面图 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涵则有三个属性: ”“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边封闭的平面图形”、“一个角为直角”、 三边封闭的平面图形” 一个角为直角” “两个边相等”。 两个边相等” 概念的外延有的是一个单独事物,如:黄山、昆 概念的外延有的是一个单独事物,如:黄山、昆 明。有的是两个或更多的事物,有的是空类,即 明。有的是两个或更多的事物,有的是空类,即 在客观世界里不存在相应的事物,如:天堂、上 帝。 注意:概念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注意:概念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分类(三)
3、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 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 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把一类对象的总和当成 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一个整体来反映的概念。 一个整体来反映的概念。 在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联系, 在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联系,一是类和分子的 联系,一是集合体和个体的联系。类的属性, 联系,一是集合体和个体的联系。类的属性,必然为组成 它的任一分子所具有;集合体的属性, 它的任一分子所具有;集合体的属性,构成它的任一个体 并不必然具有。例如:城市是一类事物,北京、伦敦、 并不必然具有。例如:城市是一类事物,北京、伦敦、纽 约等是组成它的分子。城市具有的属性,北京、伦敦、纽 约等是组成它的分子。城市具有的属性,北京、伦敦、 约等必然具有。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集合体,张某、李某、 约等必然具有。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集合体,张某、李某、 王某等一个个中国工人是组成它的个体。 王某等一个个中国工人是组成它的个体。中国工人阶级具 有的属性,构成它的每个中国工人未必具有。例如, 有的属性,构成它的每个中国工人未必具有。例如,中国 工人阶级是大公无私的, 工人阶级是大公无私的,而作为它的个体的每一个中国工 人则不一定是大公无私的。 人则不一定是大公无私的。 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是不 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的概念。 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的概念
形式逻辑(第二章(新))
![形式逻辑(第二章(新))](https://img.taocdn.com/s3/m/aca8693ab90d6c85ec3ac6c1.png)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概念的种类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印刷品。
种属性的概念,也叫肯定概念。
种属性的概念,也叫否定概念。
用范围。
或者说是正、负概念死亡具体事物,还是依附于事物的属的具体事物,故又称具体概念。
种性质或关系。
的概念究竟是实体概念还是属性概仿佛把严寒拒之门外,屋里洋溢着春的气息实体概念,两眼发花,可依然坚守在阵属性概念概念间的关系的。
关系的方法。
人是律师。
国人。
洲人,两个法国人,五个商其中法国人不经商。
那么,单身名女人的反变关系:概念外延的大小外延就会随之缩小;相外延就会相应扩大。
即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二、概括和限制1.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由外延较小的种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例如:38号黑色无带的牛皮鞋——牛皮鞋——皮鞋——鞋我国的直辖市——我国的城市——城市概念概括的特点:在于概念外延的扩大,即使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数量增多。
三、定义问题:什么是电视机?弟弟:电视机就是有电视的机器。
哥哥:电视机是教育工具。
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学科学、学外语、学唱歌。
姐姐:电视机是文娱工具。
因为它经常播送音乐、电视、戏剧节日等。
妈妈:电视机是一种接收用黑白电视的设备。
奶奶:电视机不是收音机。
爷爷:电视机是小电影。
爸爸:电视机是用来接收电视广播的装置。
产品。
项的外延。
项的外延。
规则2被定义项。
定义项。
定义项。
概念的定义。
【Ds 就是Dp】。
)的概念。
规则4裂现象。
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通人遵守“底线伦理”。
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四、划分代的”。
还是戏剧等。
是按国别的,后者是按时代的。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93c7eca302768e9950e7389f.png)
最高骨钙含量——骨峰值
运动 营养 遗传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最高骨钙含量——骨峰值
骨峰值的高低与骨骼坚固的强度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骨密度越高,骨骼越结实,骨峰值
越高,骨骼就 越结实。
怎样能使骨峰值越高呢?
就要在骨骼完全成熟之前,注意营养和运 动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含量
435 284 264 241 247 676 118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经常有科普杂志、报刊介绍 “菠菜、空心菜、折耳根等含
草酸多的蔬菜与高钙食物豆 腐同食会形成不易被吸收的 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 你认为正确吗? WHY ?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经常有科普杂志、报刊 介绍骨头汤可以补钙, 加几滴醋效果更好。 你认为正确吗? WHY ?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二、磷(phosphorus)
体内含量: 成人体内含量为650g左右,占体重1%左 右,占体内无机盐总量的1/4。
存在形式和部位: 总磷量的85%~90%以羟磷灰石形式存在 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0%~15%与蛋白 质、脂肪、糖及其他有机物结合,分布于 几乎所有组织细胞中,其中一半左右在肌 肉。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4、 矿物质的功能 ⑷在组织液中的各种无机离子,特别是保持
一定比例的钾、钠、镁离子是维持神经、 肌肉兴奋性,细胞膜通透性以及所有细胞 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4、 矿物质的功能 ⑸无机元素是构成某些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
物质的重要成分。如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
1、概念
人体内含有60多种元素。除碳、氢、氧、 氮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统 称之为矿物质,亦称无机盐或灰分。
形式逻辑 第二章 概念
![形式逻辑 第二章 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f45c4b0336c1eb91b375d2d.png)
第二章概念[学习提示]这一章介绍有关概念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用概念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第一节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一切客观事物都可以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对象,我们称之为思维对象.概念可以反映一切思维对象。
概念是通过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来反映思维对象的。
事物的属性包括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两方面。
如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美丑、善恶、优劣、用途等都是事物的性质.大于、小于、压迫、反抗、朋友、热爱、同盟、矛盾等是事物的关系。
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在逻辑学中统称为事物的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而任何属性又都是属于某种事物的.事物的属性有的是特有属性,有的是共有属性。
事物的特有属性是指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别类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
人们就是通过事物的特有属性来区别和认识事物的。
如两足、无毛、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等是“人”的特有属性,从而将“人”与其他高等动物区分开。
而有五官、四肢,我们称为共有属性.共有属性没有区别性。
在特有属性中,有些是本质属性,有些是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
某事物固有的规定性和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是本质属性的两个特点。
本质属性一定是特有属性,而特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是在认识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也经历了一个由粗浅到深刻的过程。
如:人—-“无羽毛而会直立行走的动物"→“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最初形成的概念是浅层次的,浅层次的概念总是先反映对象的非本质的特有属性,日常生活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可称为初级概念.进一步形成的深层次概念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著所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概念,可称为“科学概念"。
形式逻辑第二章概念
![形式逻辑第二章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dcea31f79563c1ec5da718f.png)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 概念的内涵也称为概念的涵义或含义,是 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固有属性。 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 人:有思维,有语言 2.概念的外延: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某种固 有属性的对象,是概念指称的一个或一类事物所 包含的每一个分子。 国家的外延:中国、美国、法国、比利时 人的外延:黄种人、白种人、黑人;外国人、 中国人;年轻人、老人;男人、女人
例: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三角形&四边形
A
B
2.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A和B相对于它们的属概念 C,还可以有两种特殊的关系,即矛盾关系和反 对关系。 (1)矛盾关系 当且仅当没有a是b,并且凡a是c,凡b是c,并 且没有c既不是a也不是b,则概念A与概念B相对 于概念C是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 外延之和等于其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
3.定义的种类: (1)实质定义:就是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固 有属性的定义。如果它所揭示的对象之固有属性 是其本质属性,那么,这种实质定义就是科学定 义。 例:电场就是传递电荷与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物理 场。(性质定义) 月蚀就是由于地球运行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所引起 的月球失光现象。(发生定义) 实质定义又可分为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功用定 义、关系定义等。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 例:生命就是有生命的物体的生理现象(同语反复) 主观主义者就是主观地观察和......的人。 太阳就是白昼发光的物体(循环定义) 3.定义不应使用含混的言辞和比喻。 如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4.定义项不能包含负概念。 如资产阶级就是非无产阶就是负概念,则可以使用负概 念,如无机物就是不含碳......(√)
概念的种类
![概念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3b75c22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a.png)
概念的种类概述概念是人们用来理解和解释世界的一种认知工具。
它们代表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关系和类别等。
概念可以被认为是思维的基本构建块,它们在语言、科学、哲学和其他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概念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和分类方式来进行划分。
过程概念过程概念描述了事件、活动或运动的动态变化。
它们强调的是事物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过程概念通常包括时间、空间、顺序和因果关系等要素。
例如,生物学中的代谢过程、物理学中的运动过程以及社会学中的社会变迁过程都属于过程概念的范畴。
特征•强调动态性和变化性•包含时间、空间、顺序和因果关系等要素实例1.生物学中的光合作用过程2.物理学中的电流传导过程3.经济学中的市场供求过程属性概念属性概念描述了事物的特征、性质和品质等。
它们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属性概念可以是客观的,如颜色、形状和大小等;也可以是主观的,如喜好、态度和价值观等。
属性概念在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中都广泛应用。
特征•描述事物的特征、性质和品质•可以是客观或主观的实例1.生物学中的遗传属性2.地理学中的海拔高度属性3.心理学中的人格特征属性分类概念分类概念描述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类别。
它们用于组织和归纳事物,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
分类概念可以基于共同属性、功能、用途、目的等进行划分。
它们在语言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征•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类别•基于共同属性、功能、用途、目的等进行划分实例1.语言学中的词类分类2.生物学中的物种分类3.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分类关系概念关系概念描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它们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关系概念可以是静态的,如组成关系、属于关系;也可以是动态的,如影响关系、依赖关系等。
关系概念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特征•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可以是静态或动态的实例1.数学中的集合关系2.计算机科学中的数据库关系3.哲学中的因果关系概念的演变与发展不同类型的概念相互联系和影响,它们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概念可以概括为
![概念可以概括为](https://img.taocdn.com/s3/m/1ffc62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b.png)
概念可以概括为:对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单位,是对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
通过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扩展知识领域,提高思维能力。
一、概念的定义与特点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它反映了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和规律性。
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抽象性是指概念是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去除了具体事物的个别特征,保留了共性特征。
概括性是指概念能够涵盖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形成一个普遍适用的范畴。
稳定性是指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内涵和外延,不易受具体事物变化的影响。
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接触具体事物,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和分析,逐渐认识到事物的共性特征,形成初步的概念。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的不断积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概念也不断发展完善。
三、概念的作用与意义1. 认识世界:概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通过概念人们能够理解和描述万事万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把握世界的规律性。
2. 扩展知识:概念是知识的基本单位,通过对概念的学习和运用,人们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 提高思维能力:概念的运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
通过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运用,人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四、结论总之,概念可以概括为对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
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单位,对于认识世界、扩展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深入理解和运用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探索世界、追求真理,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二章 概念
![第二章 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76ead47cf84b9d528ea7a87.png)
③功用定义: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功能、 作用作为种差的定义。 温度计就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④关系定义: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其 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种差的定义。如: 钝角指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 4、属加种差定义的局限性 ①不适合给单独概念下定义 ②不适合给范 畴下定义
(二)语词定义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一、概念间的相容关系 指至少有部分外延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全同关系 指外延完全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长江 中国最长的河流 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其内涵不完全相同,但外 延完全相同;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的,其内 涵和外延分别完全相同。
S P
(二)真包含于关系 如果概念S的全部外延与另一概念P的部分 外延重合,则S与P之间的关系称为真包含 于关系。 文学 艺术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概念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第五节 定义 一、定义及其构成 二、定义的种类 三、定义的规则 第六节 划分 一、划分及其构成 二、划分的种类 三、划分的规则 四、分类、分解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概念及其逻辑特征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种文具。
三、定义的规则
(一)定义必须相应相称 逻辑错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 正方形就是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期刊就是每周或每月定期出版的出版物。 (二)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逻辑错误——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逻辑学就是研究逻辑的科学。 原因就是引起结果的事件;结果就是原因引起的 事件。 形而上学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方法论;辩证法 就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方法论。
2、概念内涵外延的确定性和灵活性 确定性指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含义 和适用对象不能随意改变;灵活性指随 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 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可以随着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
逻辑学第二章 概念 第1-3节
![逻辑学第二章 概念 第1-3节](https://img.taocdn.com/s3/m/8db09ac30c22590102029db5.png)
五,全异关系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 1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 2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
思考题:李四是哪里人?
所有的赵庄人穿白衣服; 所有的赵庄人穿白衣服;所有的李庄人 穿黑衣服. 穿黑衣服.没有既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 李四穿黑衣服. 人.李四穿黑衣服. 如果上述是真的,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如果上述是真的,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A,李四是李庄人.B,李四不是李庄人. ,李四是李庄人. ,李四不是李庄人. C,李四是赵庄人.D,李四不是赵庄人. ,李四是赵庄人. ,李四不是赵庄人.
�
第二章 概 念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一 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事物的属性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两种. 例:人 本质属性是? 非本质属性是?
二,概念与语词 1 二者的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 表达形式. 任何概念都通过语词来表达.
2 二者的区别 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同义词) 同义词) 同一语词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几个不同 多义词, 逻辑" 的概念(多义词,如"逻辑")
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可以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可以组成一个统一整体,这个统一 整体叫集合体.特点是个体不具有集合概念所具有的属性. 整体叫集合体.特点是个体不具有集合概念所具有的属性. 例:笑话 吃烧饼
(二)非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固 有属性,通常也叫做概念的含义. 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某种 固有属性的对象.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 人们通常所谓的"概念要明确",就是指概 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明确. 例 白马非马 例 阿凡提给土财主理发
概念的种类和关系
![概念的种类和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2e0a7c20508763231121266.png)
注意:普遍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般都是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否把对象看成集合体)
1、集合概念—把一类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集合体的构成要 素是它的各组成部分。
如“森林”是很多棵树构成的整体;
“丛书”是由许多本书构成的整体。
注意:集合概念与它的成员之间:整体与部分,集合体的本质属性 不为构成它的个体所具有。 2、非集合概念—反映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类的构成要素是分子。 如:“大兴安岭森林”等一个个分子,组成了“森林”这个对象 类。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外延数量不同)
单独概念—反映一个事物,它的外延只是一个单独对象。 如:“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 “杭州是美丽的城市”。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 九.一八事变 雷锋班、 中国体操队 注意:人名、地名、河名、国名、城市名、村庄名、街道名、商店 明、特定时刻、日期、特殊事件的名称。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及以上事物的。 如:“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 “宪法” 、 “诗人” 、 “商品”、“律师” 、“走”、“勤劳”等。 、
A B C
6、A学生 B青年 C青年学生
A
C
B
7、A中国人 B巴金 C现代小说家
A
B
C
8、A生物学 B化学 C植物学 D自然科学
A B
C
D
9、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A B C D
a
b
例如:“北京”
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与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
“马克思主义哲学” 义” “等边三角形” “宪法” 与 与
“等角三角形”
“国家的根本大法”
形式逻辑第二章 概念的本质
![形式逻辑第二章 概念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cfcea2cab0717fd5360cdc99.png)
第二章概念的本质、分类及相互关系第一节概念概述一、概念的本质1、概念的三种含义:一是指客观上存在的一种对象、一个东西(比如:我家门前有一棵树)以及对这种对象的主观把握,这属于哲学认识论的研究范围;二是指语言中的一个语词(比如“树”、”tree”等),树是一个木字和一个对字组成,树和数读音是一样的等等,这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围;三是指主观上的一个思维单位(比如:疼、心疼,心口疼,虚拟经济等。
一百个人的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逻辑学通过自然语言研究人们在使用概念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形式即第三种含义。
2、概念的逻辑特征:第一、概念是人们思维的最小单位。
第二、每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都有一定的范围(即外延)。
太阳、太阳系第三、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或特征。
概念是通过语词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事物的特有属性是该事务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比如:孩子的特有属性是什么?生理上的、心理上的、认知上的以及社会化方面,既憋不住尿又憋不住话的是儿童、幼稚、成熟、衰老)。
3、概念的作用第一、概念是认识事物的基本工具。
(认识的起点,对事物有个基本概念)第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把握事物的起点。
(明确概念是思维的逻辑起点,是头脑清楚的基本保证)关键词是我们反映事物、表达思想的重要抓手,所谓关键词就是基本概念。
比如:对北外的概念:外特精。
中国梦、北外梦、个人梦想。
二、概念与语词逻辑学是通过语词研究概念。
1、概念与语词不可分开(一枚硬币的两面),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语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概念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任何语词都要表达一定的概念。
2、概念和语词的不同第一、概念是思维的内容,语词是思维的形式,概念具有全人类性,语词往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第二、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语词来表达(即使同一种语言也是“一个意思,十种说法”)。
比如“爱人、老婆、婆姨、屋里的、糟糠”等等。
中国古代关于信的说法:锦书、锦笺、信札、笺札、惠书、便函、大示等。
概述 概念
![概述 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475e46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2.png)
概述概念概述:概念是指对一个事物或一个概念的理解、认知和描述。
它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共同认知和共同理解,是一种对事物本质、属性、特点的总结和表达。
概念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感知和思考,人们可以逐渐形成并完善各种概念。
概念的重要性:概念在人类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抽象思维的重要工具。
概念的形成和运用可以使认知更加准确、高效。
通过将具体事物进行抽象,人们可以研究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推动科学进步。
概念也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和共识形成的基础,不同人之间对同一事物的概念理解存在差异,通过沟通和交流可以达成共识,推动社会发展。
概念的特点:1. 抽象性:概念是将具体的事物进行概括和总结,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通过概念的抽象化,可以忽略事物的具体差异,提取出共性特征,使认知更为简化和高效。
2. 普遍性:概念是对事物共同特征的描述,具有广泛适用性。
概念可以帮助人们研究和理解各种不同的具体事物,发现事物的普遍规律。
3. 综合性:概念是由多个属性和特征组合而成,包含事物的多个方面。
通过概念,人们可以对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综合判断。
4. 功能性:概念是有实际功能和应用的。
通过概念的运用,人们可以解释事物、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并且可以指导实践活动。
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是通过感知、观察、思考和比较等过程实现的。
人们通过对各种具体事物的感知和观察,从中提取出共性特征,并进行思考和比较,逐渐形成相应的概念。
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概念的分类、整理和归纳等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
概念的运用:概念的运用广泛存在于人类的认知活动中。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概念对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解释和归纳,从而形成理论和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概念对各种事物进行认识和理解,可以进行分类、对比、判断和归纳等思维操作。
概念还广泛应用于教育和学习领域,教育者通过概念传达知识,学习者通过学习概念来认识和理解事物。
第一章 概念
![第一章 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db60b1e650e52ea551898f2.png)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这是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不是集合体为根 据进行的分类。 据进行的分类。 (一)集合概念 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集合概念: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一 集合概念 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所谓集合体是有若干个体有机构成的统一整 体。 森林、东海舰队、军队、 如:“森林、东海舰队、军队、陪审团 ”等。 从外延角度看, 从外延角度看,集合概念又可以分为单独集 合概念和普遍集合概念。 合概念和普遍集合概念。
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 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古今中外一切法律法规。 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古今中外一切法律法规。
三 、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司法工作者的意义: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司法工作者的意义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衡量概念是否明确的 、 尺度。 尺度。 2、法律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明确,是对法律 、法律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明确, 法规和其他法律文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逻辑 要求。 要求。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 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 二 普遍概念: 概念,或者说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 概念,或者说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 从语言学的角度,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动词、 从语言学的角度,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动词、 形容词,一般来说都表达普遍概念。例如: 形容词,一般来说都表达普遍概念。例如: 商品、劳动、勇敢、漂亮” “商品、劳动、勇敢、漂亮”等。 也可以用词组来表达: 中国的高等院校, 也可以用词组来表达:“中国的高等院校, 中国的少年儿童,亚洲的不发达国家” 中国的少年儿童,亚洲的不发达国家”等
言语与思维
![言语与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0083ad0c336c1eb91b375d3b.png)
第五节言语与思维言语:概述、分类思维:品质、种类、一般过程、言语与思维概念:概述、种类、学习过程创造性思维一、言语概述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二、思维及其品质【单选、多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1.根据思维的内容凭借物、任务的性质、发展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
具体形象思维,运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是人类思维区别于动物思维的最本质特征。
2.根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分为:聚合思维,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3.根据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可分为:常规思维,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4.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分为: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1ace37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3.png)
逻辑学基本知识一、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他是一个学生.学生:在学校读书的人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二概念用语词来表达概念与语词有区别 :首先,概念和语词的本质不同.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全人类性和共同性;语词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其次,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有三种情况(1)同一语词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他在上课----------------听课和讲课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偷”与“盗”“诉讼”与“打官司”多词一义“妈妈”与“母亲”外宾宴会上的什锦汤,客人看着里面洁白、光滑、滚圆的鸡蛋,就问这是什么“这是公鸡夫人的孩子”巧用概念的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写文章,文章生动.可以据此鉴赏文章,赏析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判定逻辑推理是否正确.3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包括:介词、副词、感叹词.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内涵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说明对象是什么样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范围,说明对象有多少.学生内涵是“在学校读书的人”;外延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已满18岁”的内涵是指实足年龄,应以日计算,即过了18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才认为是已满18岁.“已满18岁”的外延是所有已经过了18周岁生日的人.本案被告人是在18周岁生日这一天作案的,不在“已满18周岁”的外延之内,所以不适用死刑.练一:以下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1.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之分.三、概念的种类一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具体事物,分为:1、实体概念如饭、菜、铜钱2、属性概念如香味、声音等一天阿凡提外出,路过一穷人家.穷人见到阿凡提,就请他帮助. 巴依说我闻了他饭店里饭菜的香味,叫我付钱 .你能去帮我说几句公道话吗”阿凡提把钱袋放在老板面前摇一摇,钱声摇一摇,走了.“闻了饭菜的香味 ,要付钱, 听了钱袋里钱的响声,收到钱了.”逻辑问题:他们混淆了概念的种类,把实体概念混为属性概念.有意混淆的叫“偷换概念”二据所反映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分为:1、集合概念反映由一定数量思维对象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概念如联合国、第三世界、共产党、陪审团、中华民族集合概念反映的是整体属性,这个整体属性不被其中的某个个体所具有.2、非集合概念如国家、法律、共产党员、陪审员非集合概念不具备整体属性,只具备个体属性注: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逻辑问题.中国的河流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长江是中国的河流,所以,长江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第一个“中国的河流”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中国的河流”是“非集合概念”混淆偷换概念就是混淆偷换内涵练二:区分下列的概念:2.①中国人民具有法律赋予的一切权力.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3.我们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4.人贵有自知之明.5.某学生经常不做作业,老师批评他偷懒,他辩解说:“中国人是勤劳的,我是中国人,谁说我不是勤劳的”所以我是勤劳的,四概念6.甲对乙说:“我今天上午到王府井书店买了三本书籍,回来时路过天安门,看到广场上摆放了二十多万盆花卉.”四、运用概念的逻辑错误1、歧义概念:因概念反映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而产生的歧义.如:1898年,中国清政府和德国签署了胶澳租界条约,条约中约定德国可以获得“山东胶-济铁路的修筑权和铁路沿线30里内的矿产开采权……”歧义①清政府:“铁路沿线的两侧总共30里”②德方:“铁路沿线的每一侧各30里,总共 60里.”③“30里”是“英里”还是“华里”2、混淆概念:由于“不知”导致的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和不恰当运用.例:有人把“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理解为“抨击”甚至“打倒”,歪曲了“理性批判思维”的本意.甲:北京的长城景点是一天游览不完的.乙:八达岭是北京的长城景点,一天完全可以游览完.1英里=华里3、偷换概念:把本质不同的概念故意当作“同一”概念来理解和运用.例: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不可战胜.人都有隐私权,所以我隐瞒罪行.——由偷换概念导致转移偷换论题五、概念的周延性一概念的“周延”与“不周延”若概念的语义所指断定肯定或否定了概念的全部外延,该概念的外延就是周延的;否则就是不周延的.如:1、“马”是动物.2、有的“称为马的动物”不是“马”.在这个语言环境中,两个“马”的外延都是周延的,而“称为马的动物”则没有断定概念所指的全部,是不周延的.一般地,表达判断的全称概念是周延的.如:1、“所有公民”都享有人权.2、张爱玲读完了莎士比亚的“全部着作”其中的“公民”和“着作”都是周延的.此外,表达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如:1、女人不是老虎.2、有的学生不是河北人.这里的“老虎”和“河北人”都断定了概念的全部外延,因而是周延的. 若语义所指仅断定了概念的一部分外延,那么该概念的外延就是不周延的.如:1、有些鹤会跳舞.2、仙人骑鹤.其中的“鹤”、“仙人”、“会跳舞”都是不周延的,它们仅仅断定了概念所指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一个表达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如:1、所有的山羊是羊.2、有的农民养羊.这两个判断的谓项“羊”都只断定了“所有羊”中的一部分,所以这里的“羊”的外延是不周延的.七、概念关系推理三段论前提1:所有公民M都应守法P,前提2:马明S是公民,结论:所以,马明应守法.再如:前提1:所有的企业都纳税,前提2:有些单位不纳税,结论:所以,有些单位不是企业.再看这样的例子:前提1:所有猴子都是满身毛,前提2:金丝猴就是满身毛,结论:所以,金丝猴是猴子.同样形式的另一个推理如下,它们都正确吗为什么前提1:所有猴子都是满身毛,前提2:毛孩就是满身毛,结论:所以,毛孩是猴子.三)三段论推理规则的使用前提1:逻辑学是科学中项M;前提2:科学是有用的;结论:所以,逻辑学主项S是有用的谓项P.三段论具有固定格式.这个三段论的格式是: SAMMAP∴SAP可以运用三段论的推理规则,检验三段论推理的有效性.规则一、在一个三段论中,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规则二、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规则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规则四、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规则五、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规则六、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必然结论规则七、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前五个是基本规则,后两个是导出规则.规则一在一个三段论中,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及违反规则一的逻辑错误有心人M1是不怕困难的;凡活着的人都是有心人M2;所以,凡活着的人都是不怕困难的.——犯了“四词项”的逻辑错误规则二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及违反规则二的逻辑错误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PAM李某是故意犯罪; SAM所以,李某是贪污罪∴SAP——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推不出必然结论.律政俏佳人1的有罪推定中如根据:A 犯罪分子必有作案时间,嫌疑人无法证明自己在案发时间内究竟在干什么,就断定她是作案人.或者根据B 犯罪分子应该出现在凶杀现场,嫌疑人正好出现在犯罪现场,就断定她是作案人.这样的推理过程,实际上也在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其结论是不可靠的.规则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及违反规则三的逻辑错误违反这条规则的情况有两种:其一是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结论中却周延了,称作“大项不当周延”如:凡是想做律师的人都需要学习法律;我不想当律师;所以,我不需要学习法律MAPSEM∴SEP其二是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结论中却周延了,称作“小项不当周延”.如:罪犯是有作案动机的人;罪犯是去过作案现场的人;所以,所有去过作案现场的人都是有作案动机的人MAPMAS∴SAP规则四: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如:逻辑学不是数学;心理学不是逻辑学;所以,规则五: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他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所以,他不必负刑事责任.MEPSAM∴SEP规则六: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必然结论规则七: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练四:请指出下列三段论推理是否有效1、有的情杀案件是合谋,这个案件是情杀,所以,这个案件是合谋.2、凡是律师都熟悉法律,老陈不是律师,所以,他不熟悉法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他们有信仰宗教的自由.4、缓刑只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张犯被处死缓,所以张犯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5、小偷小摸不是犯罪行为,小偷小摸不是合法行为,所以,合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6、有些雇员是知识分子,有些雇员工作得卓有成效,因此,有些知识分子工作得卓有成效.7、法律具有强制性,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行为规范都有强制性.8、中子是基本粒子,中子是不带电的,所以有些基本粒子不带电.六、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一同一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如: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角三角形.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1、北京是大城市2、可持续发展观是后现代思潮三交叉关系:概念的一部分外延重合赫尔岑有一天去参加一个宴会.在宴会上,他被一种轻佻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便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主人过来解释道:“现在演奏的是流行曲.”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东西就一定高尚吗”主人一听,很反感地说:“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赫尔岑笑道:“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这里,“流行的”和“高尚的”两个概念之间是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一部分重合,一部分不重合.逻辑问题:主人把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混同于同一关系,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流行性感冒”与“流行的”是什么关系交叉关系上面说的同一关系属种关系都属于相容关系交叉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部分重合此外,还有不相容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是互相排斥(四)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1、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一个属概念之下的两个邻近的种概念的外延全异都不同,并且这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之和即等于其属概念的全部外延.2、反对关系:指一个属概念下的两个邻近的种概念的外延全异,并且这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全部外延.如:蓝色与青色自杀与他杀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一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概念或命题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概念的同一:内涵与外延的同一性、确定性命题的同一:对某一思维对象所做的断定是确定的,不能用另外的命题代替.错误1混淆概念邮局里的营业员把信称了称说:“小姑娘,你的信超重了,请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小姑娘惊奇地说:“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信不是更重了吗”2偷换概念甲:我们应该为中国的四大发明而骄傲.乙:不能那样说,骄傲会使人落后.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经常发生在辩论过程辩题:闲事该不该管正方:闲事该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应该弘扬.反方:不该管,要管就管正事,闲事是无关紧要的皮毛琐事,没意义.3偷换论题比如,一个青年犯了罪,他的母亲包庇他,就采用了偷换论题的方式.下面是公安人员与她的对话:问:“你儿子犯了罪,你有什么说的”答:“我希望政府释放我儿子.”问:“贩毒是不是违法”答:“还有人在贩”这个母亲的最后一句偷换了论题.因为公安人员的问题是“贩毒是不是违法”,她不回答公安人员的问题,而是答非所问,说“还有人在贩毒”.很明显,“贩毒是不是违法”与“还有人在贩毒”并不是同一个论题,并且,证明还有人在贩毒并不等于证明她儿子贩毒不违法,同时,还在贩毒的人尚未受到处罚也不能说明她儿子贩毒不应受到处罚.这种答非所问就是一种偷换论题的诡辩.达尔文认为人类的祖先是猿猴.威尔勃福斯滔滔不绝讲了一大通进化论的坏话,指责达尔文违背圣经和神意,最后他指着赫胥黎说:“赫胥黎先生就坐在我的身旁,他是想等我一坐下就把我撕成碎片,因为照他的信仰,人是由猿猴变的嘛不过,我倒要问问,究竟是你的祖父由猿猴变来的,还是你的祖母由猿猴变来的”讲到这里,那些反对进化论的人拼命地拍手哄笑.大主教故意把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人”当作在非集合意义上的概念来使用,把人类与某一个人祖父或祖母混为一谈,从而得出赫胥黎的祖父或祖母是从猿进化来的,这是违反同一律,结论是极其荒谬的.汪伦巧妙地将“十里桃花潭”偷换成“十里桃花”,将“姓万人家开的酒店”偷换成“万家酒店”,从逻辑上说,这是违反同一律的. 汪伦犯的逻辑错误是偷换概念,而且手法十分高明,竟然使聪明绝顶的李白上当,这在文坛上也是少有的趣事.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必须保持确定和同一.即每个思想必须是确定的,而且前后要保持一致.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两种:混淆或偷换概念,转移或偷换论题.二矛盾律否定型矛盾律实际上是禁止矛盾律,或不矛盾律.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否定的词项,“A”和“非A”指称同一对象.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思想同时确认为真,必须指出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矛盾律要保持思维的前后一贯性.湖南拥有世界上没有的张家界.捐款达到了近6000多元我们不能同时说张三既是“犯罪嫌疑人”,又是“非犯罪嫌疑人”;在命题方面,矛盾律的要求是不能同时肯定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同真,必须肯定其中有一个是假的.例3 本案所有的材料都是可信的.例4 本案有的材料不是可信的.例5 本案所有的材料都是可信的.例6 本案所有的材料都不是可信的例3与例4是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例5与例6是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根据矛盾律的要求,都不能同时加以肯定.正确理解矛盾律指同一思维过程而言,如不是同一思维过程,允许不一致.如果不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不同时间或从不同方面或对不同对象的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则不违反矛盾律,因而不构成逻辑矛盾.如臧克家同志有一首诗叫有的人.诗的开头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三排中律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排中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明确性.而思维的明确性也是正确思维的一个必要条件.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须明确地肯定其中之一是真的,不能对两者同时都加以否定.鲍西娅的肖像莎士比亚的名着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富家少女鲍西娅,不仅姿容绝世,而且有非常卓越的才能.许多王孙公子纷纷前来向她求婚.但是,鲍西娅自己并没有择婚的自由,她的亡父在遗嘱里规定要猜匣为婚.鲍西娅有三只匣子:金匣子、银匣子和铅匣子,三只匣子上分别刻着三句话.在这三只匣子中,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一张鲍西娅的肖像.鲍西娅许诺:如果有哪一个求婚者能通过这三句话,猜中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她就嫁给他.金匣子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在金匣中”.铅匣子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同时,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聪明而英俊的巴萨尼奥来求婚了,朋友们,他应该选择哪一个匣子呢解题思路2:金匣上的话与银匣上的话是互相矛盾的,其中必有一真.因为只有一句是真话,所以铅匣子的话是假的.因此肖像在铅匣中.解题思路3:金匣和铅匣都有这句话:肖像不在此匣中,两句至少有一句为真.因为只有一句是真话,所以银匣子的话必为假.金匣子的话必为真.铅匣子的话必为假.因此肖像在铅匣中.解题思路4:思路2、3综合考虑,金、银匣上的话,必有一真;金、铅匣上的话,必有一真;则金匣上的话必真.因此肖像在铅匣中.参考答案:肖像在铅匣中1996年,李登辉散布了一系列不利于国家统一的言论,当时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在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后,有记者问:"你们是否把李登辉看作中国人",这是一个巧设陷阱的难题,说"是"或"不是"都会贻人口实.于是,沈国放这样回答:"真正的中国人都是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可谓得体之极红星中学的四位老师在高考前对某理科毕业班学生的前景进行推测,他们特别关注班里的两个尖子生.张老师说:"如果余涌能考上清华,那么方宁也能考上清华."李老师说:"依我看这个班没有能考上清华."王老师说:"不管方宁能否考上清华,余涌考不上清华."赵老师说:"我看方宁考不上清华,但余涌能考上清华."高考的结果证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人的推测成立.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A.李老师的推测成立.B.王老师的推测成立.C.赵老师的推测成立.D.如果方宁考不上清华大学,则张老师的推测成立.E.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大学,则张老师的推测成立.。
简述新概念的概念及种类
![简述新概念的概念及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8d44d8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9.png)
简述新概念的概念及种类
"新概念" 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其含义取决于使用背景和语境。
在不同领域中,"新概念" 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以下是对"新概念" 的一般概述及其在一些领域中可能的种类:
一般概念:
1.新颖或新近出现的观念:"新概念" 可以指代一种新颖、新近涌
现的思想、理念或理论,通常与以前的传统观念不同。
2.创新和独特性:在商业、科技、艺术等领域,"新概念" 可以表
示一种创新或独特的理念,可能带来新的见解、产品或服务。
种类:
1.科技新概念:涉及新兴科技、技术创新、数字化领域的新理念,
如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
2.商业新概念:涉及商业模式、市场策略、消费趋势的新理念,
如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交商务等。
3.设计和艺术新概念:涉及设计思想、艺术表达、文化创意的新
理念,如前卫设计、实验性艺术等。
4.社会科学新概念: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新理
念,如社交构建、行为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
5.环境和可持续性新概念:涉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如循环经济、零排放技术等。
6.文学和思想新概念:涉及文学作品、哲学思想的新理念,如后
现代主义、新媒体文学等。
在任何领域,"新概念" 都代表着前瞻性、创新性以及对于变革和发展的追求。
这些新概念的涌现推动了社会、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e34eb522cc58bd63186bdf0.png)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第二章概念[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时] 6课时[要点] 一、什么是概念二、概念的基本特征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五、定义和划分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
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
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
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
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
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
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
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
大学逻辑学 第二讲 概念的种类
![大学逻辑学 第二讲 概念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a0cb765f0740be1e640e9a2d.png)
● 三角形 ● 商品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中国共产党
9
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三边封闭的图形”
● “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等
● “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概念的内涵有1.“是科学的世 界观
层、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 4.素数也叫质数。(它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而没 有
其它约数)。例如:(2、3、5、7、11、……。)
12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三、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四、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
13
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1、单独概念
所谓单独概念,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对象的概 念,概念的外延只有一个分子。
15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是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 所作的分类。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集合体与非集合体的区别在于: 一个集合体具有的属性,必定不为组成这个集合体的每一个具体事物-
---组成部分----所具有; 一个非集合体实际上是由许多个别事物----分子----所形成的类,这
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的过程, 一般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来进行的。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抽象和概括。
概念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们对本质属性的认识是一个 由浅到深的过程。(人?)
对于同一对象,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反映其不同的本质属 性。
“水”——物理学角度/化学角度
个 类的属性必定为组成该类的个别事物----分子----所具有。
概念具有真假性。概念是对象在大脑意识里的反映,这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质属性 概念
分子范围
思维形式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基本特征
概念的外延
本质属性 分子范围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 例如,“人”的内涵就是“人”这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 “能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罪犯” 的内涵就是“罪犯”这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危害社会、 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商品”的内涵就是“商 品”这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为交换而生产”。
在思维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既有对思维对象的存在起决定意义 的本质属性,也有不起决定意义的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决定一 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不成为它事物并与它事物区别开的属性, 即事物质的规定性。例如,人有许许多多的属性,如身高、性别、 年龄、体重、肤色、相貌、指纹等等,但这些都是非本质属性。人 之所以成为人不是由这些非本质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于人具有“能 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等属性。“能思维、有语 言、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就是人的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属性决 定了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使人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概念所反映的 正是思维对象的这种本质属性。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的概念。 普遍概念的外延数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普遍概念
普通名词 如法院、警察、监狱
普通动词 如搬运、学习、跳高 普通形容词 如红色、美丽、勇敢 词组 如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省属高校
普遍概念通常可以用表示数量或范围的语词来限制,
如“有些学生”、“很多警察”、“有些(人)学习”等 等。而单独概念是不可以用表示数量或范围的语词来限制 的,如不能说“很多黄河”、“这个邯郸”等等。
同时,概念又是有确定性的。在一定条件下,概 念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 的统一。概念的内涵表明了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 而概念的外延表明了概念反映的对象有哪些。在思维 过程中,要求概念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正确思 维的必要条件。
三、概念和语词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分子范围。
例如,“人”的外延就是“人”这类对象的分子范围,即 古今中外的一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延就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对象的分子范围,只有一个,“我国 的特别行政区”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它的分子范围,即香 港和澳门。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思维对 象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的知识也是不断变化 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相应地发生变化。例如, “我国的直辖市”的外延在重庆设立直辖市之前,只 有“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分子对象,而现在就是 四个分子对象了。这种变化反映了概念的灵活性。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是根据概念所反映 的思维对象是否为一个集合体来分的。
简单理解,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就是集合概 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这里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集合体与非集合体。 那么什么是集合体?什么是非集合体呢?
集合体是由许多同类个体构成的一个不可分 割的整体。
这个定义有几个要点呢?
如果思维对象缺少了两个必要条件中的一个 条件,就不是集合体,而是非集合体。
非集合体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叫事物的类, 另一种就叫个体。这分别是由于缺少两个必要条 件造成的。
如果思维对象虽然是由同类个体构成的,但没有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事物的类。例如: 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锡等。这里的金属就是作为事物的 类而存在的。事物的类可以用图表示为:
概念和语词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概念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研究的范畴;语词是语 言形式,是语言学研究的范畴。概念没有民族性、地域 性,语词则有民族性、地域性。
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
第一,有的语词表达概念,有的语词不表达概念。
实词 都表达概念
词
一般不表达概念
虚词
连词表达概念
语词中的词组都表达概念,如“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中级人民法院”、“监狱人民警察”等等。 词组表达概念时是作为一个整体表达一个概念,构成 词组的单个词在词组中不再独立地表达概念。
首先应该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没 有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肯定不是集合体。
其次,这个整体必须是由什么构成源自?许多 同类个体。 这两个条件是构成集合体的两个条件。同时具 备这两个条件的思维对象就是集合体。
例如:中华民族 太行山脉 西沙群岛等
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就是集合概念
• 集合体可以用图表示为: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外延数量的不同, 可以把概念区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单独概 念的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特定的对 象
某一个人
某一个地方 某一个事件 某一个特定的时间 语言形式 某一个事物
专有名词
单称人称代词 单称指示代词的词组 含有“最高级” 的词组 含有序数词的词组
思维对象就是在人们头脑中被反映的事物和现象,也就是思维 的内容。
自然现象 如地球、山川、河流、森林 思维对象 社会现象 如阶级、国家、政党、商品
思维现象 如思想、灵魂、心理、感觉
思维对象的性质 事物的属性
思维对象间的关系
本质属性 非本质属性
事物与属性是不可分离的,事物都是具有属性的事物,属性总 是属于特定事物的属性。没有事物的属性和没有属性的事物都是不 存在的。
普通逻辑
刑事侦查系 齐家福 教授
第二章 概 念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
解,理解概念的涵义,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了解概 念和语词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概念的涵义。(重点) 2、概念的基本特征。(重点)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
第二,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例如,甘薯、西红柿
第三,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 同的概念。
例如,先生、逻辑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概念的
种类,能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一个具体 语言环境下的概念进行种类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重点)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