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溶液》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三单元 溶液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二、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1.溶液的外观:澄清透明。

(溶质是以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的,所以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3.溶质、溶剂的判断:①固体、气体溶解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②液体溶解于液体:少的是溶质,多的是溶剂;如果有水,无论多少,水是溶剂。

4.溶液的命名:“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如果溶剂是水,可以不说溶剂水。

氯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的全称为“氯化钠的水溶液”,又可以叫做“氯化钠溶液”。

5.一些常见溶液的俗称:氯化钠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三、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1.溶解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2.溶解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3.①溶解放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浓硫酸②溶解吸热,所得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有:硝酸铵晶体③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四、溶液的性质①常见的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原因是它们溶于水要发生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如氯化钠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硫酸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②少量溶质溶于水中,形成的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③常见的有色溶液:蓝色溶液(含Cu 2+):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 2+):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黄色溶液(含Fe 3+):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九年级 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 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 —10g ,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 ,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溶液》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溶液》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溶液》? ? ? ?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溶液»一、溶液的构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构成的均一的、动摇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动摇性的混合物留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称号: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别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水,量多的为溶剂〔1〕概念:〔2〕判别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参与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②最牢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束缚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清楚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到达饱和形状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规范:100g溶剂③形状:到达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到达饱和形状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要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少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分布的混合物。

以下是化学溶液形成的一些知识点:
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介质。

2. 溶解过程: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或等于溶质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溶质会被溶剂分散,形成溶液。

3. 溶解过程的特征: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颗粒解离或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解体。

4. 溶解体的稳定性:溶解体的稳定性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溶解体就会稳定存在。

如果相互作用力较弱,溶解体就会分解。

5.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最多可以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的影响。

6.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最大溶解度时,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速度和析出速度处于动态平衡。

7. 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浓度与溶剂的体积或质量的比值。

常见的浓度单位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8.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包括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和溶液中溶质浓度等。

总而言之,溶液的形成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溶解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溶液的形成与各种化学实验、工业制造和生物过程等都有密切关系。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 溶液1.溶液(1)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形成:宏观上是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微观上是溶质粒子在溶剂分子作用下分散在溶剂中。

(3)溶剂的判断:有水时,水为溶剂;无水时,量多的液体为溶剂。

(4)溶液的读法:(溶质)的(溶剂)溶液,若溶剂为水,则可省去溶剂。

如: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的水溶液(可简化为氯化钠溶液)。

(5)物质溶解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温度等。

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6)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NaOH )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NH 4NO 3)溶于水时吸热。

2.乳浊液(1)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3)乳化:洗涤剂(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乳化后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仪器易被洗净。

汽油除油污是由于油污溶解于汽油形成溶液,与乳化没有关系。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有固体存在,且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则表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若溶液中没有固体存在,则可以继续向溶液中加少量的该溶质,若所加固体不溶解,则表明溶液是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4)结晶:①结晶是指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结晶分为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提纯缓升型固体溶质)和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一般用于提纯陡升型固体溶质)。

4.固体溶解度(用S 表示,单位是g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接下来为你整理了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⑵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⑴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⑵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⑴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溶解度曲线⑴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⑵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九年级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九年级溶液的形成知识点

九年级溶液的形成知识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溶液无处不在。

无论是饮料、香水、甚至是大海里的盐水,都是溶液的例子。

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能够被溶剂溶解的物质。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与溶液形成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液体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的程度可以通过溶解度来衡量。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量。

了解溶解度有助于我们预测在某种条件下,是否能够将某物质溶解于溶剂中。

二、溶质与溶剂:溶质是指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

常见的溶质有盐、糖、酒精等。

溶剂是指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醇类溶剂等。

溶质与溶剂的选择对于所得到的溶液的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

当溶质与溶剂相互作用时,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包括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

吸热过程意味着吸收了热量,使溶液温度上升,而放热过程则会释放热量,使溶液温度下降。

这些能量转化的过程是溶解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四、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溶解度与温度、压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溶剂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溶剂更容易分子间距离,从而更容易与溶质分子作用而使其溶解。

而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情况,随着压力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气体分子越多,压力越大,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加。

五、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当溶剂中溶质的数量达到一定限度时,溶质无法再被溶解,此时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

而过饱和溶液则是指当溶质的溶解度较低时,通过增加温度或者降低溶液的温度,使得溶质的溶解度增加,从而形成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容易通过诱发结晶的方式转化为饱和溶液。

六、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质的含量。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溶液知识点九年级上册

溶液知识点九年级上册

溶液知识点九年级上册溶液知识点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一种可见的混合物。

在九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溶液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重要概念。

本文将回顾并探讨九年级上册所涉及的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一个溶液是由两个或更多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是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

例如,当我们将食盐溶解在水中时,食盐是溶质,而水是溶剂。

二、溶解过程溶解是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剂分子将溶质分子包围并与其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分散在溶剂中。

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溶解过程中产生的电荷间相互吸引力来实现的。

三、溶解度和饱和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通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不同温度下溶质溶解度的变化。

当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

四、浓度的计算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量。

常用的计算浓度的方法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质量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体积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体积,而摩尔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

五、溶液的稀释稀释是指通过向溶液中添加溶剂来降低溶质的浓度。

根据浓溶液的稀释定律,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的总体积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

六、共有溶液共有溶液是指在同一溶液中同时溶解了两个或更多的溶质。

共有溶液的性质可以通过对每种溶质进行各自性质的研究来预测。

七、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析出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由于溶解度的下降而析出。

例如,当饱和盐溶液在温度升高时,其中的溶质就会析出。

八、溶液的净化溶液可以通过各种净化方法来去除其中的杂质。

常用的净化方法有过滤、蒸发和结晶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分离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来获得纯净的溶质或溶剂。

九、溶液的应用溶液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用溶液来制备药品、制作饮料、清洗衣物等。

溶液还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如溶剂、催化剂和反应介质等。

总结:通过九年级上册的学习,我们对溶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溶液笔记

九年级化学溶液笔记

九年级化学溶液笔记一、溶液的形成。

1. 溶液。

-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 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如密度、浓度等)完全相同。

例如,一杯蔗糖溶液,上部和下部的甜度是一样的。

- 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液无论放置多久,溶质都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 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如食盐中的氯化钠)、液体(如酒精溶液中的酒精)、气体(如汽水中的二氧化碳)。

-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

例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 溶解现象。

- 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 有的物质溶解时吸热,如硝酸铵。

将硝酸铵固体加入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 有的物质溶解时放热,如氢氧化钠。

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入水中,溶液温度会升高。

- 有的物质溶解时温度基本不变,如氯化钠。

3. 乳化现象。

-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例如,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的就是乳浊液。

- 乳化作用: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

乳化后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但仍然是乳浊液,不是溶液。

二、溶解度。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 相互转化:- 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如硝酸钾):- 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

- 结晶:- 定义: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 方法:-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

通过加热蒸发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继续蒸发溶剂,溶质就会结晶析出。

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

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

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溶液是化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液的形成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可见的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

二、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形成是通过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离子溶解当溶质是离子性化合物时,当其溶解于溶剂中时,离子会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这是因为离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较强,能够克服它们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力。

2. 极性分子溶解极性分子是指其中的原子之间存在部分带电的分子。

当这些极性分子溶解于极性溶剂中时,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3. 非极性分子溶解非极性分子是指其中的原子之间没有带电的分子。

当这些非极性分子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时,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和束缚力较强,因此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溶液。

三、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溶解过程中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对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的温度下,溶剂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有利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压力在溶解固体溶质时,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大。

但是在气体溶质溶解时,增加压强可以使气体溶解度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压强可以使气体分子更容易进入溶液中。

3. 溶剂的性质不同的溶剂对于溶质的溶解度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极性溶剂更容易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更容易溶解非极性溶质。

四、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指的是单位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常见的表示方式有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

1.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指的是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占整个溶液质量的比例。

它的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物质的量。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物质称为溶剂,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称为溶质。

二、溶液的组成1.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量较多的物质。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的溶液。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均为液体的溶液。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的溶液。

2. 按溶液的浓度分:- 稀溶液:溶质含量较低的溶液。

- 浓溶液:溶质含量较高的溶液。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不易发生分解或沉淀。

3. 透明性:大多数溶液是透明的。

五、溶液的浓度表示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

六、溶液的制备1. 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2. 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同时搅拌以加速溶解。

3. 将溶液储存于适当的容器中。

七、溶液的应用1. 化学实验中作为反应介质。

2. 医疗领域中的各种注射液。

3. 食品工业中的调味剂和防腐剂。

4. 农业中的肥料溶液。

八、溶液的分离与提纯1. 过滤法:利用过滤纸或滤网将不溶性固体与溶液分离。

2. 结晶法: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

九、溶液的酸碱性1.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2. 酸性溶液:pH值小于7的溶液。

3. 碱性溶液:pH值大于7的溶液。

4. 中性溶液:pH值等于7的溶液。

十、溶液的电离平衡1.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物质。

2.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

3. 电离平衡常数:描述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常数。

十一、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对溶剂通过半透膜的吸引力。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

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其组成在整个溶液中是均匀的。

二、溶液的组成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含量较多的组分。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类:-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如空气。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均为液体,如糖水。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如合金。

2. 按溶液的浓度分类:- 稀溶液:溶质含量较低的溶液。

- 浓溶液:溶质含量较高的溶液。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的组成和性质保持不变。

3. 透明性:大多数溶液是透明的,光线可以穿过。

4. 导电性: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溶液具有导电性。

五、溶液的浓度表示1. 质量百分比: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2. 体积百分比: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3. 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六、溶液的制备1. 计算:根据所需浓度和体积计算溶质量和溶剂量。

2. 称量:准确称取所需的溶质。

3. 溶解:将溶质加入溶剂中,通过搅拌或加热使其完全溶解。

4. 储存:将制备好的溶液储存在适当的容器中。

七、溶液的应用1. 日常生活:如饮料、调味品等。

2. 工业生产:如化工原料、金属加工液等。

3. 医药领域:如注射液、药物制剂等。

4. 科学研究:如化学实验中的各种试剂溶液。

八、溶液的分离与提纯1. 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2. 结晶: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利用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4. 萃取: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九、溶液中的化学反应1. 酸碱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水和盐的反应。

2.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性固体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必背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与组成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在温度、压强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至少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如水、汽油、酒精等。

在溶液形成过程中,若两种液体互溶,则一般把量多的液体称为溶剂,量少的称为溶质;若有水参与,则水通常被视为溶剂。

二、溶液的性质1.颜色: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硫酸铁溶液为黄色。

2.密度与体积: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的简单相加。

3.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吸热:如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氯化钠溶解时无明显热现象。

三、溶解度与饱和溶液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例外。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对于大多数物质)。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降低温度 (对于大多数物质)、蒸发溶剂。

四、溶液的配制1.配制步骤: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然后进行称量(或量取)、溶解。

2.所需仪器:天平 (用于称量固体溶质)、量筒 (用于量取液体溶质或溶剂)、烧杯、玻璃棒 (用于搅拌加速溶解)等。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最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最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溶液为蓝色 FeSO 4溶液为浅绿色 Fe 2(SO 4)3溶液为黄色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质前剂后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⑴概念:(略);⑵注意:有意义的条件“在一定量溶剂里”“在一定温度下”;⑶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⑹溶质溶解时的放热、吸热现象a.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b.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c.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1)溶解度的含义:如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a.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

b.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a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溶液的形成》 知识清单

《溶液的形成》 知识清单

《溶液的形成》知识清单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如温度、压强等),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例如,我们将食盐溶解在水中,得到的盐水就是一种溶液。

二、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则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最常见的溶剂是水。

以糖水为例,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而盐酸溶液中,氯化氢气体是溶质,水是溶剂。

三、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浓度、密度、性质都相同。

2、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就不会发生变化,不会沉淀或分层。

3、混合物溶液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

四、溶解过程溶解过程通常包括两个步骤:扩散和水合。

扩散是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是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降低,例如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五、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1、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例如,加热可以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2、搅拌搅拌能加快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从而加快溶解速率。

在冲泡咖啡或奶粉时,搅拌能使它们更快地溶解。

3、溶质颗粒大小溶质颗粒越小,与溶剂的接触面积越大,溶解速率越快。

将大块的冰糖研磨成粉末,能更快地溶解在水中。

六、乳化现象当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细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例如,洗洁精能去除油污,就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流走。

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科学-(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科学-(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知识点二溶液的组成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区分溶剂和溶质: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液体和液体混合——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溶质和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定。

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易错警示】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1:溶液的形成1、溶液(1)物质的溶解:一种物质的、或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溶液的概念:物质分散到另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3)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是指溶液形成后,溶液各部分的、都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也不会析出。

1判断溶液应明确物质的溶解性,例如难溶于水的碘放入水中振荡形成溶液,碘在酒精里溶解形成碘酒溶液。

2溶液可以是澄清、透明的,但都是无色的。

例如,FeCl 2溶液是的、CuSO 4溶液是的。

3溶液中的溶质可以同时有种。

4均一、稳定的液体并都是溶液,如水。

2、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①溶质:的物质。

②溶剂:的物质。

③溶液、溶质、溶剂之间质量的关系:。

a.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溶剂里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即的质量),如果没有分散进溶剂里(没溶解),就不能计算在内。

b.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只能是一种。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初中课本一般学习的溶液为液态)。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形成的溶液,一般习惯将看作溶质,看作溶剂。

②若是由两种液体(同状态)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量的看作溶剂,量的看作溶质。

③其他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误区导航a.判断出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后,溶液的命名为“XX 溶质的X X 溶剂溶液”(A 的B 溶液)。

如白磷的四氯化碳溶液,食盐水(食盐的水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溶剂为水,所以命名为氯化钠的水溶液,简称氯化钠溶液。

b.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生成物,如Na 和SO 3分别溶于水后生成了NaOH 和H 2SO 4,因此溶质是NaOH 和H 2SO 4,而不是Na 和SO 3。

c.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3)溶液的用途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溶液》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溶液》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溶液》? ? ? ?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溶液》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水,量多的为溶剂(1)概念:(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形成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 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学习溶液的形成, 对于溶液的概念及特征我们要理解, 并且要能够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

考试中,溶液的概念出现频率较高,都属于容易题。

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 , 指溶液形成以后, 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各部分的密度、颜色、浓度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的混合物, 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 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 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 3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e、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溶液时透明的。

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f、均一、稳定、透明的未必是溶液,比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g、溶液不一定就是液体。

注: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 HCl ,石灰水溶质为 Ca(OH2,食盐水溶质为 NaCl ,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 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 H 2SO 4,胆矾CuSO 4·5H2O 溶于水溶质为 CuSO 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 2H 5OH 。

2、溶液的组成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可以这样理解,比如:糖溶于水得到糖水溶液。

其中, 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分之间存在空隙
(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3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去油污,酒精能溶解碘。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当固体和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质,液体做溶剂
(2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如果有水参与,无论水的多少,都把水作为溶剂。

(3通常,溶液不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水溶液。

(4当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时,溶质是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不是原物质。

如:将铁粉放入适量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所得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 而非硫酸铜。

4、乳浊液
(1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时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分层
(3溶液与乳浊液的区别:
①溶质在混合物中存在的状态不同,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更小的离子存在,而溶质在乳浊液中以小颗粒(分子的结合体存在。

②溶液均一透明,乳浊液浑浊、不均一。

③溶液无论放置多久不会分层,而乳浊液会分层(不稳定。

(4乳化现象:生活中在用过的碗筷上涂抹洗洁剂去除油珠,就是乳化现象。

注:用洗洁剂去除油污时, 油污并没有溶解, 只是被分离成细小的油珠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

这点有区别于用汽油、酒精除污垢。

三、经验之谈:
溶液的特征希望同学们多读几篇, 一条一条的记在脑子里。

另外, 还有一段话需要我们记忆: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大多数物质溶于水既不防热也不吸热。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 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