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科学第七版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儿科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学时:___学时课程学分:___学分二、课程性质与目标儿科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培养学生对儿科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儿科医疗工作或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介绍儿科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范围,强调儿科学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和任务。

2、儿童年龄分期详细讲解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和保健重点。

(二)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顺序性等。

2、体格生长(1)体格生长指标介绍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测量方法、正常范围和生长曲线的应用。

(2)体格生长评价讲解如何运用体格生长指标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包括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的评估。

3、神经心理发育(1)神经系统发育简述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和特点,包括大脑皮质的发育、神经反射的形成和演变。

(2)心理行为发育介绍儿童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心理行为发育的里程碑和评估方法。

(三)儿童保健1、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分别阐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保健要点,包括营养、预防接种、疾病筛查等。

2、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讲解儿童营养指导、体格锻炼、早期教育、定期健康检查等保健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意义。

(四)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1、儿童营养基础(1)能量与营养素需求介绍儿童对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特点。

(2)食物的营养成分讲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为儿童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2、婴儿喂养(1)母乳喂养强调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母乳的成分、哺乳技巧和常见问题的处理。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Pediatrics syllabus(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喂养方法,营养性疾病,儿童保健、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内容。

在儿科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大纲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沈晓明、王卫平主编的儿科学教材第七版《儿科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

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熟悉和了解内容。

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12学时。

本课程为考试课,学生理论课考试采用笔试与临床相结合的方式,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

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绪论 1 0第二章生长发育 4 1第三章儿童保健原则 1 1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2 0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6 1第六章青春期问题 1 0第七章新生儿疾病 6 2第八章遗传代谢疾病 2 0第九章免疫性疾病 2 1第十章感染性疾病 3 0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 4 1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4 1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4 1第十四章泌尿系统 3 1第十五章造血系统 3 1第十六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2 1合计60 48 12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

2.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的特点。

教学内容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2.儿童年龄分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儿科学》教学大纲(新)

《儿科学》教学大纲(新)

《儿科学》教学大纲(新)《儿科学》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规定的五年制教学计划,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第七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组织研究制定。

授课对象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毕业后主要从事预防医疗工作的学生。

【教学时间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后者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一、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二、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

基础特点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临床特点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自学内容】围生期概念及特点与保健重点。

【见习内容】儿童体检观察各年龄分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第二章生长发育【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

熟悉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三、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四、了解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2学时。

【教学内容】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三、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包括:(1)体重:详细讲解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2岁前后体重增长规律、3条体重计算公式。

(2)身高:详细讲解出生身长、2岁前后身长增长规律、2~12岁身长计算公式、上部量与下部量的意义及年龄特点。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儿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2、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

3、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能够制定合理的儿童保健计划。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儿童生长发育: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生长指标的测量和评估方法等。

2、儿童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3、儿童保健计划: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保健重点、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等。

4、儿科学前沿知识:包括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儿童营养与饮食、环境与儿童健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加医院儿科实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70%。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儿科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诊断、治疗和预防儿童疾病,并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儿科学第七版pdf

儿科学第七版pdf

儿科学第七版PDF引言《儿科学第七版》是一本深入探讨儿童健康和疾病的权威教材。

本书第七版是在前六版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扩展的,提供了最新的研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信息。

本文档将介绍该书的内容概述,并提供获取PDF版本的方法。

内容概述《儿科学第七版》是一本全面而详尽的儿科学教材,涵盖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全书共分十几个章节,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第一章:儿童生长发育这一章介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涵盖了儿童的身高、体重、性征发育等方面的内容。

该章节还详细讨论了儿童健康促进和营养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常见疾病和疾病预防这一章介绍了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发热、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

同时也探讨了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第七章:神经系统疾病该章节详细探讨了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脑积水、脑瘫、脑卒中等。

此外,该章还介绍了常见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第十一章:重症监护和紧急处理这一章介绍了儿童重症监护和急救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获取《儿科学第七版PDF》获取《儿科学第七版PDF》有多种途径,包括购买电子版、使用图书馆数据库、以及在一些学术网站上找到免费的下载链接等。

以下是其中一种获取途径:1.在图书馆数据库中搜索《儿科学第七版》关键词,找到书籍的电子版本,并提供下载链接或访问权限。

请注意,获得PDF版本的合法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遵守版权法和学术规范是保护知识产权和学术诚信的基本原则。

结论《儿科学第七版PDF》是一本权威的儿科学教材,提供了儿童健康和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最新知识。

本文档简要介绍了该书的内容概述,并提供了获取PDF版本的途径。

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儿童健康和疾病领域的知识。

儿科学(第7版)目录

儿科学(第7版)目录

二、风湿热 三、过敏性紫癜 四、川崎病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一、麻疹 二、结核 三、寄生虫疾病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概论,上感,毛细支气管炎 二、哮喘 三、肺炎 第十三章 先天性疾病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一、造血系统疾病 二、小儿贫血概述 三、溶血性贫血 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五、血友病 六、弥散性血管内溶血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七、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十六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一、化脓性脑膜炎 二、惊厥 第十七章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绪论 第二章 生长发育 一、生长发育 二、神经心理发育 第三章 儿童保健原则 第四章 儿科疾病的诊治原则 一、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二、液体疗法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一、儿童营养与喂养 二、VitD缺乏性佝偻病 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四、单纯性肥胖 五、锌缺乏 六、碘缺乏 第六章 青春期常见问题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常见疾病 一、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二、新生儿窒息 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四、新生儿颅内出血 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六、新生儿黄疸 七、新生儿溶血病 八、新生儿败血病 第八章 染色体和遗传代谢性疾病 第九章 免疫性疾病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儿科学第七版

儿科学第七版

儿科学第七版介绍《儿科学第七版》是一本关于儿科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本书是在前六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扩展,旨在为儿科医生、护士、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儿科学知识。

本文档将对本书的内容进行概述和总结,并对其中一些关键概念和章节进行介绍。

目录1.儿科学概述–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儿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和规律–儿童营养的基本原则和需求3.儿童常见疾病与检查–儿童常见疾病的分类和特点–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儿童常见疾病的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4.儿童心理与行为发育–儿童心理发展的各阶段和特点–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方法–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5.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儿童预防接种的基本原则和常规疫苗6.儿童特殊需求与疾病管理–儿童特殊需求的分类和支持措施–儿童慢性疾病的管理和康复7.儿科学研究与进展–儿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方法–儿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内容概述《儿科学第七版》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每个章节涵盖了不同的话题和主题。

首先,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儿科学的概述,包括定义、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讨论了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重点介绍了儿童的生长规律、营养需求和饮食原则。

第三章详细介绍了儿童常见疾病的分类、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的方法。

接下来,第四章探讨了儿童心理与行为发育,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特点,常见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以及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第五章关注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介绍了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以及儿童预防接种的基本原则和常规疫苗。

第六章讨论了儿童特殊需求与疾病管理。

本章主要包括儿童特殊需求的分类和支持措施,以及儿童慢性疾病的管理和康复方法。

最后,第七章讨论了儿科学研究与进展,包括儿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方法,以及儿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儿科学》教学大纲2024

《儿科学》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儿科学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学科,涉及到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以《儿科学》教学大纲为主题,探讨儿科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

正文内容一、儿科学简介1.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儿科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二、儿科学教学目标1.培养对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认识和理解2.培养儿科学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方式三、儿科学教学内容1.儿童生长发育与发育评估a.儿童生理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b.儿童发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2.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a.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b.儿童常见非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3.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a.儿童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b.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4.儿科急诊与危重病管理a.儿科急诊常见疾病的救治策略b.儿科危重病的监测与治疗5.儿童精神发育和行为问题a.儿童精神发育的阶段和特点b.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四、儿科学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a.讲授基本儿科学知识与理论b.运用病例分析和讨论教学法加深学生理解2.实践教学a.儿科学临床实习b.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实践3.科研教学a.儿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教学b.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五、儿科学教学评价1.考核方式与工具a.考试评估b.实习报告和学术论文评审2.教学质量评估a.学生满意度调查b.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总结本文以《儿科学》教学大纲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阐述了儿科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通过完善的儿科学教学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出具备儿科学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提高儿童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的水平。

《儿科学》见习课程教学大纲

《儿科学》见习课程教学大纲

《儿科学》见习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0411023;C0411026课程名称:儿科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和年级:临床医学(区外) 四年级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四年级开课学期:秋季学期总学时:51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17学时)学分:3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平行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后续课程:新生儿医学、儿童保健医学、围生期医学等课程简介: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系的必修课。

推荐教材:儿科学第7版(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序号.主编.沈晓明王卫平教材名称.儿科学版次.第七版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2010年二、课程总目标使学生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儿童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培养强化类、外向型儿科学人才,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三、大纲内容一、生长发育【目的要求】一、正确掌握小儿一般体格检查的方法,对检查的结果,经过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小儿神经精神和心理发育一般规律。

【地点】儿科病房和门诊、示教室【时数】1.5学时(与婴儿喂养合计2学时)【教具】血压计、体重计、皮尺或测量床、听诊器、叩诊锤、压舌板、棉杆、手电筒、小儿玩具等。

【见习内容及方法】一、重点复习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测量、计算方法及正常值)。

1、体重:准确校正体重计,测量前先矫正零点,被测者脱去鞋、帽及衣服,仅穿内衣裤。

应注意保暖及室内温度。

前半年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十月龄X0.7kg 后半年体重(kg)=6(kg)+月龄X0.25(kg)1〜2岁体重(kg)=9+(月龄T2)X0.25(kg)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X2+7(或8)(kg)体重正常波动范围在±10%以内。

《儿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儿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儿科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1050010课程名称:儿科学学分:4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见习学时:36学时适应专业:10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教材:1.儿科学,沈晓明、王卫平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参考教材:1.诸福堂实用儿科学,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儿科学, 薛辛东,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小儿临床肾病学,易著文,人民卫生出版社4.实用儿科治疗学,韩玉昆等,安徽科技出版社,2000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儿科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根据小儿机体处在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的特点,掌握由此产生的小儿在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和病理等方面与成人的差别。

(2)熟悉小儿水和电解质失衡的病理生理特点,掌握婴儿腹泻、肺炎、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脑水肿等病症的小儿液体疗法。

(3)了解小儿保健原则,掌握小儿时期计划免疫。

(4)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物质代谢特点,掌握正常小儿的喂养。

2、基本技能:(1)掌握新生儿分类、新生儿包括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2)掌握下列儿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营养性贫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窒息、麻疹等出疹性传染病。

(3)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肾炎、肾病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脊髓灰质炎、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4)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七版儿科学大纲

第七版儿科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预习内容】1、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目的要求】1、了解儿科学的任务、范围及学习儿科学的重要意义。

2、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临床特点。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教学内容】1、讲授内容(1)儿科学(pediatrics)的任务和范围。

(2)重点讲述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①基础医学方面: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与营养代谢特点。

②临床方面:疾病的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特点。

(3)重点讲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fetal period)、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婴儿期(infancy)、幼儿期(toddler’s age)、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学龄期(school age)与青春期(adolescence)。

2、自学内容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第二章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预习内容】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2、小儿体格生长,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3、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目的要求】1、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2、掌握体格生长、骨骼发育、牙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正常值、测量方法、计算方法。

3、掌握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的规律。

【教学内容】1、讲授内容(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包括各系统的发育规律)。

(2)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3)重点讲述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①体重(weight):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和影响体重增长的因素。

②身高(长)(height):出生身长、身长增长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影响身长增长的因素,上下部量的意义及年龄特点。

③头围(head circumference)、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腹围(abdomen circumference)、皮下脂肪的发育和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儿科学第七版教材(2011年修订完整版)

儿科学第七版教材(2011年修订完整版)

儿科学第七版教材(2011年修订完整版)1 / 403 免费儿科学第七版教材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

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这是现代儿科学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容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研究儿童中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

以上研究内容归结而言就是儿科学的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儿科学也不断向更深入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展同时也不断派生出新的专业。

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分支类似内科学主要以系统划分如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等。

此外还有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特殊专业。

小儿外科学则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

上述学科虽然在分类上与内科学相似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颇大应予以注意不能混淆或替代。

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是儿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其他临床学科极少涉及的方面新生儿期的死亡率仍然非常高占婴儿死亡率的此期疾病的种类和处理方法与其他时期有诸多不同是一个非常时期儿童保健医学是研究儿童各时期正常体格生长、智力和心理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有利因素防止不利因素及时处理各种偏离、异常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由于某些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近年来发展出了围生期医学。

围生期医学实际上是介于儿科学和妇产科学间的边缘学科一般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小儿由于此期受环境因素影响颇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而且与妇产科的工作有密切联系需要两个学科的积极合作来共同研究处理这一时期的问题。

儿科学第七版课程设计 (2)

儿科学第七版课程设计 (2)

儿科学第七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儿科学方向的学生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儿科学基本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合理使用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孩子健康的保障和维护的认识。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科学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2.掌握儿科学常见病、多发病和急重症的诊断和治疗;3.熟练掌握常规检查、辅助检查和处理常见的儿科急慢性病的方法;4.培养临床儿科医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儿科学基础知识1.儿童生理特点2.儿童疾病的特点3.儿童疾病的发病机制4.儿科临床表现及病程第二章常见病诊疗1.呼吸系统疾病2.消化系统疾病3.泌尿系统疾病4.神经系统疾病5.免疫系统疾病6.血液系统疾病7.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第三章排异反应和移植1.全身及器官间移植2.胎儿与母体免疫关系3.排异反应的基础与应用第四章营养及药物治疗1.婴幼儿喂养和营养需求2.儿童药物治疗3.儿童生长发育第五章常规诊疗技能1.儿童常见疾病的基本诊断方法2.儿童常见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3.儿童常规辅助检查方法第六章安全与预防保健1.儿童安全教育2.儿童预防接种3.儿童健康管理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传授知识、案例分析和模拟诊疗等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操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闭卷笔试、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考核,课程设计所需的材料和资料由设计者自行收集并保管。

课程考核时不得使用任何参考资料。

六、参考文献1.高月亮,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8年。

2.方逸瑜,儿科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5年。

3.蒋志顺,儿科诊断和治疗,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6年。

以上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具体课程资料以现实授课内容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第七版教学大纲儿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二〇〇八年七月儿科学教学大纲前言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科学。

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成熟的动态过程,儿科学始终贯穿着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

随着21世纪的来临,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疾病谱的变化,儿科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

随着《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的出版,我们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本大纲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深入透彻的阐述,并注意学科的系统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反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并符合我国儿科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要导作用是做好儿科教学工作的前提,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师启发下,不但要掌握“三基”知识,而且能在运用和继续钻研上得到启发,养成独立学习、观察识别、思维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见习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合格医生。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教学使用,预防、麻醉、眼视光、妇产、口腔、检验和放射专业等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儿科学教学分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理论大课和教学见习的方式,临床医学专业总学时90学时, 理论授课46学时,临床见习44学时;麻醉、影像、预防、法医、眼视光、妇产科等专业总学时73学时, 理论授课46学时,临床见习27学时;第二阶段为临床毕业实习,在第五学年进行。

儿科学教研室2008.7.29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特点二、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三、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简要讲解儿科学的特点。

三、一般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1、2、3节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生长发育目的要求: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四、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五、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重的增长: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等。

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高、坐高和指距。

体围的增长:包括头围、胸围、上臂围等。

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

牙齿:萌牙时间、顺序二、简要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简要讲解体格生长评价。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1、2、3、4、5、6、7节教学时数:1.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儿童保健目的要求: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

二、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

三、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

二、重点阐述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

三、一般讲解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1、2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目的要求:一、掌握小儿不同性质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二、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

三、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

四、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五、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小儿不同性质不同程度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二、重点讲述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三、简要讲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

四、简要讲解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

五、一般讲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3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小儿营养和喂养目的要求:一、掌握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

二、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量。

三、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断奶时间、注意事项、提倡母乳喂养。

介绍有关母乳喂养的新观点。

二、重点讲解辅食添加的原则、种类和时间。

三、一般讲解小儿对能量、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及其临床意义。

四、一般讲解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中牛乳、羊乳、代乳品的适应症、优缺点、成份与方法。

五、一般讲解幼儿膳食的配制原则、种类和方法。

六、一般讲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1、2、3、4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目的要求:一、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二、熟悉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三、了解维生素D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包括神经精神症状,骨骼畸变体征、实验室和X线改变。

分期诊断标准和防治。

二、简要讲解维生素D的代谢及其生理作用。

三、一般讲解佝偻病的鉴别诊断和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5节(2)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目的要求:一、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掌握营养不良的防治。

三、熟悉营养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四、了解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主要内容:一、结合营养不良病理生理,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特点。

二、重点讲解营养不良的诊断。

三、简要讲解营养不良的病因,结合病因重点讲述预防措施。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6节(1)教学时数:1.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诊断与防治。

二、熟悉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三、熟悉本病的临床表观与鉴别诊断。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本病的防治,强调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

二、简要讲解本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三、简要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述诊断标准。

四、一般讲解本病的鉴别诊断。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6节(2)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新生儿总论目的要求:一、掌握新生儿分类及各种新生儿的定义。

二、熟悉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三、熟悉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

四、了解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护理。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新生儿分类及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高危儿的定义。

三、简要讲解足月儿和早产儿在外观、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能量和体液代谢、免疫以及体温调节方面的特点。

四、一般讲解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要求。

五、一般讲解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教材章节:第七章第1、2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新生儿窒息目的要求:一、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二、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治疗。

三、熟悉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及预防。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新生儿Apgar评分及复苏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及后遗症。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介绍呼吸管理和监护。

三、简要讲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四、一般讲解本病的预防。

教材章节:第七章第4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二、熟悉本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与预防。

三、了解本病的预后。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

三、一般讲解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四、一般讲解本病的预防与预后。

教材章节:第七章第5节教学方法:自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目的要求:一、掌握新生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二、熟悉本病的辅助检查、治疗及预防。

三、了解新生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二、简要讲解本病的治疗要点,氧疗、PS替代疗法等。

三、简要讲解预防措施。

四、一般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材章节:第七章第8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新生儿黄疸目的要求:一、掌握黄疸分类: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二、掌握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三、熟悉新生儿溶血病(黄疸)的治疗。

四、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五、了解病理性黄疸的病因、鉴别诊断与黄疸实验室检查。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黄疸的分类,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二、重点讲解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三、简要讲述黄疸治疗四、一般讲解病理性黄疸的原因、鉴别诊断、黄疸实验室检查。

五、一般讲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教材章节:第七章第9节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21-三体综合征目的要求: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特征。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外,强调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性。

三、一般讲解本病的预防措施,指出遗传咨询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八章第2节(1)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苯丙酮尿症目的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掌握本病的治疗措施。

三、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依据,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措施,饮食疗法的原则,指出早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四、一般讲解本病的基本病因与发病机制。

五、一般讲解预防及开展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八章第3节(1)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目的要求:一、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二、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与预防。

三、熟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诊断。

二、重点讲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及预防,强调新生儿筛查的意义。

三、一般讲解散发性与地方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一般讲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21-三体综合征、佝偻病、粘多糖病1型及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教材章节:第十七章第5节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目的要求:一、掌握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

二、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过筛试验及确诊方法。

二、重点讲解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IgA缺陷症、胸腺发育不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

三、简要讲解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每类疾病的共同特点。

四、简要讲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五、一般讲解小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点。

教材章节:第九章第2节教学方法:讲授支气管哮喘目的要求:一、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复发。

三、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