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 第13章内分泌系统教材课程
合集下载
组织胚胎学13内分泌系统-讲义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图11
一般
结构 • 外包结缔组织被膜
• 实质分皮质和髓质,前者占肾上腺体
皮质
积的80%~90%
髓质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图12~14
一般 结构
含大量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和丰富的
血窦
• 球状带:较薄,细胞聚集成球团状; 皮质 细胞较小,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
弓状核
3种释放抑制激素
轴突 漏斗释入
一级毛细 血管网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有被膜,腺细胞排成索团状 图9、10 • 主细胞(chief cell):数量多,多边形,色
浅,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作用于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促 进溶解骨盐;促进肠和肾小管吸收钙,升高 血钙 • 嗜酸性细胞:青春期前后出现,胞质嗜酸性, 含大量线粒体;功能不明
system)
图27
垂体上A → 第一→级垂毛体门微V 细血管网
(结节部上端) (漏斗) (结节部)
小V ← V窦 ← 第二级毛细血管网
神经
(远侧部)
垂体 垂体门微静脉及两端毛细血管网构成
垂体门脉系统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一般 结构
腺垂体
神经 垂体
5. 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关系
下丘脑 分6种泌释放激素
甲状腺 • 实质含大量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
滤泡
滤泡旁 细胞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一般 结构
甲状腺 滤泡
滤泡旁 细胞
甲状腺滤泡(thyroid follicle) 图2 • 大小不等,由单层立方的滤泡上皮细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APUD系统
类固醇激素分 sER丰富、mit嵴管 肾上腺皮质,睾丸
泌细胞
状或管泡状、脂滴 间质细胞、黄体
多,无分泌颗粒
内分泌腺结构特点
①细胞排列成团、索、滤泡状 ②无导管 ③毛细血管丰富(有孔型、血窦)
激素(Hormone)
作用特点: 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作用的
特定器官(细胞)。 远距离作用和旁分泌 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作用于邻近细胞
⑵ 嗜碱性细胞: 少,形态不一,有嗜碱性颗粒。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TSH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ACTH )
促性腺激素细胞
卵泡刺激素(FSH) 黄体生成素(LH)
⑶ 嫌色细胞:最多,小,色浅、界限不清
2.中间部 (pars intermedia)
由嗜碱性细胞和滤泡构成, 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
3.结节部(pars tuberalis)
作用机理: 与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反应
一、甲状腺 thyroid
一般结构:
被膜 甲状腺小叶
甲状腺小叶
㈠ 甲状腺滤泡
LM:大小不等,单立上皮—滤泡上皮细胞,
高低可变;细胞界限清楚;核圆居中。
单立上皮 滤泡壁
滤泡腔 胶质
滤泡上皮细胞
EM:
RER、Golgi 体、Mit、lys 多;有分泌颗 粒和胶质小泡
体
甲状旁腺
内
分
泌
系 统
肾上腺
的
分
布
松果体 甲甲状状腺腺
胰腺的胰岛 卵巢的黄体
睾丸中的 间质细胞
板状嵴线粒体
管状嵴线粒体
作用机理:
含氮激素分泌细胞 受体在膜上
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 受体在细胞内
含氮激素 类固醇激素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肾上腺皮质由表及里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束状带最厚。球状带细 胞分泌盐皮质激素;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网状带细胞主要分泌雄激素。 肾上腺髓质的腺细胞分为两种:一种为肾上腺素细胞,分泌肾上腺素,数量多; 另一种为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数量较少。
本章小结
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在HE染色标本中,腺垂体远侧部的 腺细胞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大类。嗜色细胞又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 胞两种。嗜酸性细胞有2种,分别产生生长激素和催乳素;嗜碱性细胞分3种,分 别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二)滤泡旁细胞
1. 分布:滤泡之间,成群;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2. 形态结构:体积大,浅染; 银染可见,染出嗜 银颗粒。 3. 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促进成骨细胞活 动,使钙盐沉着,并抑制胃肠道和肾小管吸收钙离 子,使血钙下降。
甲状腺光镜图
1.滤泡上皮 2. 胶质 ↑. 滤泡旁细胞
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分泌 血管升压素、缩宫素。
激素轴突(下丘脑神经垂体束) ↓
垂体神经部 毛细血管网 作用于靶器官
本章小结
甲状腺实质由许多滤泡组成,单层立方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在滤 泡之间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有滤泡旁细胞,能合成和释放降钙素。
甲状旁腺内的腺细胞排列成索团状,分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两种。主细胞分 泌甲状旁腺素,嗜酸性细胞功能不明。
垂体光镜图 1.远侧部;2.中间部;3.神经部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一)腺垂体
4.垂体门脉系统(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 垂体上动脉→ 第一级毛细血管网(漏斗) 垂体门微静脉(结节部) 第二级毛细血管网(远侧部) →静脉窦
本章小结
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在HE染色标本中,腺垂体远侧部的 腺细胞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大类。嗜色细胞又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 胞两种。嗜酸性细胞有2种,分别产生生长激素和催乳素;嗜碱性细胞分3种,分 别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二)滤泡旁细胞
1. 分布:滤泡之间,成群;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2. 形态结构:体积大,浅染; 银染可见,染出嗜 银颗粒。 3. 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促进成骨细胞活 动,使钙盐沉着,并抑制胃肠道和肾小管吸收钙离 子,使血钙下降。
甲状腺光镜图
1.滤泡上皮 2. 胶质 ↑. 滤泡旁细胞
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分泌 血管升压素、缩宫素。
激素轴突(下丘脑神经垂体束) ↓
垂体神经部 毛细血管网 作用于靶器官
本章小结
甲状腺实质由许多滤泡组成,单层立方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在滤 泡之间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有滤泡旁细胞,能合成和释放降钙素。
甲状旁腺内的腺细胞排列成索团状,分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两种。主细胞分 泌甲状旁腺素,嗜酸性细胞功能不明。
垂体光镜图 1.远侧部;2.中间部;3.神经部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一)腺垂体
4.垂体门脉系统(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 垂体上动脉→ 第一级毛细血管网(漏斗) 垂体门微静脉(结节部) 第二级毛细血管网(远侧部) →静脉窦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肾上腺皮质光镜像
2、束状带 最厚,细胞排成索; 细胞较大,含大量脂 滴。 分泌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促进蛋 白和脂肪转变为糖, 抑制免疫应答,对抗 炎症。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3、网状带 最薄,细胞索吻
合成网;细胞较小, 核小染色深。
分泌雄激素、少 量雌激素和糖皮质 激素
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较大,HE染色着色浅,合成分泌降钙素 降钙素:多肽类,促进骨盐沉着及抑制胃肠 道和肾小管吸收Ca2+,降低血钙
二、肾上腺
一般结构 外包结缔组织
被膜 实质分周边的
皮质和中央的
髓质,前者占
肾上腺体积的
80%~90%
肾上腺模式图
(一)皮质
1、球状带 较薄,细胞聚集成 球团状;细胞较 小,含少量脂滴。 分泌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促 进肾保Na+排K+ 和胃吸收Na+
(一)、甲状腺滤泡
1.结构: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 等,由单层立方的滤泡上皮细胞围成,腔内充 满嗜酸性均质状胶质
超微结构:微绒毛,发达的RER和高尔基复合 体 ,较多的线粒体和溶酶体 ,顶部胞质含分 泌颗粒和胶质小泡
2.滤泡上皮细胞功能: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的激素形成模式图
(二)、滤泡旁细胞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概述 一、组成:
1.内分泌腺(甲状腺、 甲状旁腺、肾上腺、 垂体、松果体等)
2.内分泌细胞(散在分 • 布于其它器官中)
二、内分泌腺结构特征
细胞排列成索、团状或滤泡状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无导管 分泌物为激素
一、甲状腺
一般结构
• 分左右两叶外包结缔组织被膜,实质被分为许多小 叶,小叶包括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的机构和功能

血糖↓→胰高血糖素分泌 血氨基酸↑→胰岛素分泌 血脂肪酸↑→胰岛素分泌
2、胰高血糖素
总体:拮抗胰岛素的作用。
促进肝脏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异生,升高血糖;
促进脂肪分解,加速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
血糖浓度降低、氨基酸升高时促进胰高血糖素分
泌。
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 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 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 素抵抗。 多见于肥胖患者。 2型糖尿病占95%。
三碘甲腺原氨酸 (T3) 四碘甲腺原氨酸(T4)
合成 需甲状腺过氧化酶
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与储存 腺泡细胞聚碘:I继发主动转运 碘活化: I→I2 酪氨酸碘化:发生在TG的酪氨酸残基上 碘化酪氨酸缩合: Tyrosine+I2→MIT、DIT MIT+DIT→T3 DIT+DIT→T4
二、激素的作用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调节新陈代谢
调节生长发育
调控生殖过程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三、激素作用的共同特点
1、信息传递作用 作为化学信使,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调节靶细胞的生 理、生化过程。不提供能量、不添加成分,只是启动细胞 固有的、内在的生理反应。
2、相对特异性
激素运输到全身,但是选择性的作用与某些细胞。产生 特异性的原因,因为靶细胞上存在特异结合的受体。
(三)靶细胞受体的敏感性
激素与受体见相互作用取决于三个因素 血中激素的浓度 靶细胞的受体密度 激素与受体的亲和力:上调、下调
五、激素的分泌与运输
1、激素的分泌 除甲状腺激素外,其余合成即释放, 激素的分泌受到机体内部和外界环境影响 周期性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课件

内分泌功能
性腺分泌性激素,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这些激 素对生殖和副性征的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性激素的合成
性激素在性腺中的特定细胞内合成, 合成过程中需要胆固醇、促性腺激素 (FSH和LH)以及一些微量营养素的 参与。
性激素的分泌
性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 轴的调节,同时也受到神经、免疫和 营养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反馈调节
靶组织或器官会根据激素 的作用效果,产生负反馈 调节机制,调节内分泌细 胞的激素分泌量。
神经内分泌调节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 互协调,共同调节生理功 能。
02
下丘-垂体内分泌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调节垂体激素的释放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垂体激素,调节垂 体前叶激素的释放,从而影响整个内 分泌系统的功能。
反馈调节机制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减少TSH 的分泌,从而维持甲状腺功能的稳定。
04
上腺内分泌
肾上腺的生理功能
分泌多种激素
肾上腺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 够分泌多种激素,包括肾上腺皮
质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调节代谢
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参与糖、脂肪 和蛋白质的代谢调节,维持机体
能量平衡。
调节水盐平衡
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等激素能够 调节水盐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
定。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合成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分泌调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同时受 到多种神经和体液因子的影响。
分泌节律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与生物钟和日常活动规 律相关。
性腺分泌性激素,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这些激 素对生殖和副性征的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性激素的合成
性激素在性腺中的特定细胞内合成, 合成过程中需要胆固醇、促性腺激素 (FSH和LH)以及一些微量营养素的 参与。
性激素的分泌
性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 轴的调节,同时也受到神经、免疫和 营养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反馈调节
靶组织或器官会根据激素 的作用效果,产生负反馈 调节机制,调节内分泌细 胞的激素分泌量。
神经内分泌调节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 互协调,共同调节生理功 能。
02
下丘-垂体内分泌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调节垂体激素的释放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垂体激素,调节垂 体前叶激素的释放,从而影响整个内 分泌系统的功能。
反馈调节机制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减少TSH 的分泌,从而维持甲状腺功能的稳定。
04
上腺内分泌
肾上腺的生理功能
分泌多种激素
肾上腺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 够分泌多种激素,包括肾上腺皮
质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调节代谢
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参与糖、脂肪 和蛋白质的代谢调节,维持机体
能量平衡。
调节水盐平衡
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等激素能够 调节水盐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
定。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合成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分泌调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同时受 到多种神经和体液因子的影响。
分泌节律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与生物钟和日常活动规 律相关。
组织胚胎学-内分泌系统

脑砂
毛细 血管
松果体模式图
松果体 细胞 神经胶 质细胞
毛细 血管
松果体光镜观察 ( HE染色)
概述:组成、分泌方式、激素细胞的种类 一、甲状腺:甲状腺滤泡、滤泡旁细胞 二、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 三、肾上腺:被膜、实质
皮质:(三带)、髓质:
四、垂体:垂体门脉系统
腺垂体:远侧部+中间部+结节部 神经垂体:垂体细胞、赫令体
室旁核 视上核
垂体上动脉
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垂体门微静脉
第二级 毛细血 管网
静脉窦
弓状核
第三脑室
下丘脑腺垂 体束
下丘脑神经垂体束
轴突
静脉窦 毛细血管网 垂体下动脉
毛细血管
垂体的血管分布及其与下丘脑的关系模式图
神经末梢
下丘脑 垂体
(二)神经垂体
组成 无髓神经纤维: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内
分泌细胞的轴突形成的下丘脑神经垂体束 赫令体(Herring body) :视上核、室旁核的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P132
APUD细胞:合成和分泌胺
特点:通过摄取胺前体(氨基酸)、脱羧反 应产生胺(有些产生肽)。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DNES,50多种)
特点:神经元合成分泌胺、肽(似APUD细胞) 命名:APUD细胞+相同内分泌功能神经元。
均质状,(H.E.)嗜酸性 •周围结缔组织富含有孔毛细血管
甲状腺的激素形成模式图
甲状腺素的形成过程:
合成→储存→碘化→重吸收→分解→释放
1、滤泡上皮从血液中摄取:
→氨基酸→甲状腺球蛋白前体→分泌颗粒(胞吐)→滤泡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加糖
→碘离子→ 活 化 → 滤泡
过氧化物酶
组织学与胚胎学 内分泌系统讲解课件

腺细胞排列成团、索;
嫌色细胞
丰富的血窦; HE:
嫌色细胞
嗜碱性细胞
嗜酸性细胞
嗜酸性细胞
嗜色细胞
嗜碱性细胞 EM:均有含氮类激素细胞超微结构特点
(1) 嗜酸性细胞 acidophils
含嗜酸性颗粒 1) 生长激素细胞 somatotropic cell
刺激长骨生长 异常: *幼儿-过少-侏儒症
过多-巨人症 *成人-肢端肥大症 megalakria
内分泌细胞的分类:
含氮激素细胞
EM
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膜包布
大部分
类固醇激素细胞 丰富的滑面内质网
管状嵴线粒体 丰富脂滴 类固醇
肾上腺皮质、性腺
两种内分泌细胞
含氮激素细胞
类固醇激素细胞
一、甲状腺(thyroid gland )
被膜: 小隔-小叶
实质: 滤泡 滤泡旁细胞 富含毛细血管
(—)
靶器官 靶细胞
视上核 室旁核
加压素 催产素
轴突 神经部
与神经垂体——结构整体。
释放入血
神经垂体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贮存和释放部位
靶器官
六、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diffuse neuyoendocrine system)
APUD-Cell:除内分泌腺外,其它器官存在大量散在 的内分泌细胞,都具摄取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后合 成和分泌胺的特点,统称为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
2) 催乳激素细胞 mammotropic cell
促进 * 乳腺发育 * 乳汁分泌
侏儒症
左:侏儒症 右:正常人 均为18 岁
(2)嗜碱性细胞 basophils 含嗜碱性颗粒
1)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thyrotropic cell, TSH cell
内分泌系统组织学PPT课件

甲状腺肿大与碘
(三)甲状腺素的功能 1、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2、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兴奋性。
(四)滤泡旁细胞的作用: 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能促进成骨细
胞的活动,使钙盐沉着于骨质内,降低血钙。
二、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 (一)结构
主细胞 (chief cell):分泌甲状旁腺素(PTH) 嗜酸性细胞(acidophilic cell):静止的主细胞 脂肪细胞 毛细血管
谢 谢!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release inhibiting 催乳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刺激素释放抑制激素(MSIH)
下丘脑腺垂体系:下丘脑与腺垂体在结构上无直接 联系,下丘脑通过产生的释放激素和释放 抑制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 内各种腺细胞活动,此为下丘脑腺垂体系。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下丘脑与神经垂体是一个整体, 下丘脑合成、分泌激素,神经垂体起储存、 释放激素的作用,两者组成下丘脑神经垂 体系。
小静脉
静脉窦。
弓 释放激素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H)
弓状核
室旁核 视上核
状 (releasing 催乳激素释放激素(PRH)
核 hormone) 促甲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分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激
黑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激素(MSRH)
素
释放抑制激素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IH)
3、结节部(pars tuberalis):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门微 静脉,腺细胞沿血管排成索状,主要为嫌色细胞。
(二)神经垂体(neurohypophsis)
神经垂体:
最终版本组织胚胎学13内分泌系统

颗粒;分泌褪黑素(melatonin),参与调节生物 钟、情绪、性成熟等 ;成人的松果体内常见脑砂, 是分泌物钙化而成的同心圆结构
本章重点
• 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甲状腺滤泡,滤泡 旁细胞)
• 甲状旁腺主细胞的功能 • 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皮质三带,髓质嗜
铬细胞) • 垂体的一般结构;远侧部的细胞和功能;
下丘脑弓状核的功能及垂体门脉系统;下 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功 能,及与垂体神经部的关系 • 松果体的功能
谢谢聆听!
0
图 甲 状 腺 模 式 图
滤泡上
1
皮细胞 图
滤泡旁
细胞
甲
状
毛细
腺
血管
模 式
图
胶质
图2 甲状腺光镜图
图3 甲状腺光镜图
图4 甲状腺光镜图
胶质 图5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电镜图
分泌:
腺垂体
生长激素GH:促进肌肉、内脏的生长及多
种代谢过程;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 图30-32
神经 催乳激素PRL:女性较多,促进乳腺发育
垂体 和乳汁分泌,分娩前期和哺乳期功能旺盛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嗜碱性细胞(basophil):较少,胞质嗜
一般 结构
碱性,分泌:
促甲状腺素TSH:促进甲状腺素的形成 和
脑砂
毛细 血管
图41 松果体模式图
松果体 细胞 神经胶 质细胞
毛细 血管
图42 松果体光镜图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9
最终版本组织胚胎学13内分泌系统
碘离子
过氧化物酶
氨基酸 粗面内质网
本章重点
• 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甲状腺滤泡,滤泡 旁细胞)
• 甲状旁腺主细胞的功能 • 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皮质三带,髓质嗜
铬细胞) • 垂体的一般结构;远侧部的细胞和功能;
下丘脑弓状核的功能及垂体门脉系统;下 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功 能,及与垂体神经部的关系 • 松果体的功能
谢谢聆听!
0
图 甲 状 腺 模 式 图
滤泡上
1
皮细胞 图
滤泡旁
细胞
甲
状
毛细
腺
血管
模 式
图
胶质
图2 甲状腺光镜图
图3 甲状腺光镜图
图4 甲状腺光镜图
胶质 图5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电镜图
分泌:
腺垂体
生长激素GH:促进肌肉、内脏的生长及多
种代谢过程;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 图30-32
神经 催乳激素PRL:女性较多,促进乳腺发育
垂体 和乳汁分泌,分娩前期和哺乳期功能旺盛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嗜碱性细胞(basophil):较少,胞质嗜
一般 结构
碱性,分泌:
促甲状腺素TSH:促进甲状腺素的形成 和
脑砂
毛细 血管
图41 松果体模式图
松果体 细胞 神经胶 质细胞
毛细 血管
图42 松果体光镜图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9
最终版本组织胚胎学13内分泌系统
碘离子
过氧化物酶
氨基酸 粗面内质网
内分泌系统课件PPT课件

髓质细胞
光镜
细胞团/索状排列,细胞呈 多边形,胞质内有嗜铬颗粒 (嗜铬细胞)
电镜 膜被分泌颗粒(电子密度高)
肾上腺素细胞(80%)肾上腺素
使心率加快、心脏和骨骼肌的血管扩张
去甲肾上腺素 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
使血压增高,心脏、脑和骨骼肌的血流加速
肾上腺的血管分布
肾上腺动脉 窦状毛细血管 髓质小动脉
中央静脉
垂体门脉系统
初级毛细血管网 垂体门微静脉 次级毛细血管网
(远侧部)调节腺细胞功能
(二)神经垂体及其与下丘脑的关系
神经垂体: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直接 相连,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
组成
无髓神经纤维 赫令体
Herring body
神经胶质细胞(垂体细胞)
窦状毛细血管
少量网状纤维
室旁核 视上核
下 丘 脑 神经内分泌细胞
尤能刺激促使骨生长
病理异常 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
世界巨人上 手术台—— 摘自《南方 日报》
2000.3.19
(1)嗜酸性细胞 ①生长激素细胞 somototroph ②催乳激素细胞 mammotroph
分泌颗粒 嗜酸性
分泌激素 催乳激素 生理作用 促进乳腺发育/乳汁分泌
(2)嗜碱性细胞
被膜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髓质
肾上腺内的血流方向: 皮质 皮质激素
髓质
糖皮质激素
(嗜铬细胞中的)
N-甲基转移酶活性
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
肾上腺素
髓质中,肾上腺素细胞多于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的原因。
四、垂 体
结节部
被 膜
远 侧 部
正中隆起
漏斗柄
神 经 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漏斗部
结节部
腺
垂
远侧部
体
中间部
漏斗部
神
神 经 部
经 垂 体
(一)腺垂体
1、远侧部 (pars distalis)
嗜酸性细胞 +
嗜碱性细胞 +
嫌色细胞
(1)嗜酸性细胞 2种
①生长激素细胞: 分泌生长激素(GH)
分泌 →侏儒症(儿童) 分泌 →巨人症(儿童)
肢端肥大症(成人)
② 催乳激素细胞 : 分泌催乳激素 (PRL)
调节水盐代谢 (即:主要促进远曲小管、
集合管保Na+排K+)
2、束状带:
(zona fasciculata) 最厚,细胞呈条索状、 细胞大、脂滴多 。
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促进糖异生、
抑制免疫应答)
3、网状带:(zona reticularis)
薄,网状、细胞内脂褐色素多
分泌雄激素、 少量雌激素、糖皮质激素
功能 垂体远侧部细胞组成,分泌的激素。 下丘脑与腺垂体、神经垂体的关系 激素异常与疾病
3、结节部(pars tuberalis)
毛细血管 丰富 嫌色细胞:多 嗜酸细胞:少 嗜碱细胞:少,
分泌促性腺激素
4、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垂体门微静脉及 两端的毛细血管网 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垂 垂体上动脉 体 初级毛细血管网(漏斗部) 门 脉 垂体门微静脉(结节部) 系 统 次级毛细血管网(远侧部) 的 组 静脉窦 成
(二)滤泡旁细胞(parafollcular cell) 位于滤泡之间,细胞大、着色浅、嗜银颗粒
分泌降钙素,降低血钙 ①促进成骨细胞造骨,钙盐沉积 ②抑制胃肠、肾小管吸收Ca2+
二、甲状旁腺(parathyroid)
表面有被膜,实质中腺细胞排成团索状。 1、主细胞(chief cell):分泌甲状旁腺素, 升高血钙 促进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骨盐溶解; 促进肠和肾小管吸收钙,
(二)髓质
1、髓质细胞:( 嗜铬细胞 ) 含嗜铬颗粒
两 肾上腺素细胞: 分泌肾上腺素, 种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2、交感神经节细胞: 3、中央静脉
嗜铬细胞
血循环
去甲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
甲 基
化
肾上腺素
四、垂 体(hypophysis)
腺垂体
远侧部(前叶) 结节部
神经 垂体
中间部 后 神经部 叶
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 含氮激素分泌细胞
2、 胶质 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功能:分泌甲状腺素 ( T3 T4 )
甲状腺球蛋白+I2O
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胶质)
合成 储存 碘化 重吸收 分解 释放
甲状腺素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神经兴奋性 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素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素分泌过多。 呆小症 小儿甲状腺素分泌过少 粘液性水肿: 成年甲状腺素分泌过少
(2) 嗜碱性细胞: 3种
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 促甲状腺激素 (TSH )
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
③ 促性腺 激素细胞
卵泡刺激素 ( FSH )
黄体生成素 (LH )
(3)嫌色细胞(chromophobe cell):
2、中间部(pars intermedia) 滤泡:含胶体 嗜碱细胞:黑素细胞刺激素 嫌色细胞
静脉
下丘脑弓状核
RH/RIH
下
丘 初级毛细血管网(漏斗)
脑
与 腺
垂体门微静脉(结节部)
垂 体 次级毛细血管网(远侧部)
的
关 系 调节远侧部内分泌细胞
的分泌
二、神经垂体
漏斗部 神经部
(二)神经垂体
神经部
组成 无髓神经纤维: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的神 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 垂体细胞:是神经胶质细胞 赫令体: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的激素, 聚集在神经部形成的团块状物。 毛细血管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授课人:崔明玉
内蒙古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组组成成::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内分泌腺: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共同特点
细胞排列成团、索条、滤泡状。 无导管,毛细血管丰富。 分泌激素(hormone ),激素直接入血,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关系
视上核
下丘脑
是合成激素
室旁核
的部位(,抗利尿激素、催产素)神经部是储存和释放激素的 部位。
视上核 : 分泌抗利尿激素(加压素) 促进远端小管、集合管吸收水、浓缩尿。 分泌减少导致尿崩症
室旁核: 分泌催产素 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乳腺分泌
本章重点
内分泌腺共同特点 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特点 甲状腺滤泡、滤泡旁细胞结构、功能 肾上腺皮质结构、功能。髓质细胞的结构和
2、嗜酸性细胞: 胞质嗜酸性, 含大量线粒体; 功能?
三、肾上腺 (adrenal gland)
被膜:结缔组织 皮质
实质 髓质
(一)皮质 占80%,类固醇激素分泌特点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1、球状带: ( zona glomerulosa )
细胞排列成球团状, 细胞小、核染色深 分泌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 )
或旁分泌。 激素有受体 激素作用的特定器官、细胞称为——靶器官、
靶细胞。
内分泌细胞分为:
含氮激素分泌细胞:
似蛋白质 分泌细胞
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膜包
颗粒。
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
滑面内质网丰富、 线粒体的嵴呈管 泡状。脂滴丰富,无膜包颗粒。
(一)甲状腺滤泡(thyroid follicle) 1、滤泡上皮细胞( follicular epithelial cell)
结节部
腺
垂
远侧部
体
中间部
漏斗部
神
神 经 部
经 垂 体
(一)腺垂体
1、远侧部 (pars distalis)
嗜酸性细胞 +
嗜碱性细胞 +
嫌色细胞
(1)嗜酸性细胞 2种
①生长激素细胞: 分泌生长激素(GH)
分泌 →侏儒症(儿童) 分泌 →巨人症(儿童)
肢端肥大症(成人)
② 催乳激素细胞 : 分泌催乳激素 (PRL)
调节水盐代谢 (即:主要促进远曲小管、
集合管保Na+排K+)
2、束状带:
(zona fasciculata) 最厚,细胞呈条索状、 细胞大、脂滴多 。
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促进糖异生、
抑制免疫应答)
3、网状带:(zona reticularis)
薄,网状、细胞内脂褐色素多
分泌雄激素、 少量雌激素、糖皮质激素
功能 垂体远侧部细胞组成,分泌的激素。 下丘脑与腺垂体、神经垂体的关系 激素异常与疾病
3、结节部(pars tuberalis)
毛细血管 丰富 嫌色细胞:多 嗜酸细胞:少 嗜碱细胞:少,
分泌促性腺激素
4、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垂体门微静脉及 两端的毛细血管网 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垂 垂体上动脉 体 初级毛细血管网(漏斗部) 门 脉 垂体门微静脉(结节部) 系 统 次级毛细血管网(远侧部) 的 组 静脉窦 成
(二)滤泡旁细胞(parafollcular cell) 位于滤泡之间,细胞大、着色浅、嗜银颗粒
分泌降钙素,降低血钙 ①促进成骨细胞造骨,钙盐沉积 ②抑制胃肠、肾小管吸收Ca2+
二、甲状旁腺(parathyroid)
表面有被膜,实质中腺细胞排成团索状。 1、主细胞(chief cell):分泌甲状旁腺素, 升高血钙 促进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骨盐溶解; 促进肠和肾小管吸收钙,
(二)髓质
1、髓质细胞:( 嗜铬细胞 ) 含嗜铬颗粒
两 肾上腺素细胞: 分泌肾上腺素, 种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2、交感神经节细胞: 3、中央静脉
嗜铬细胞
血循环
去甲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
甲 基
化
肾上腺素
四、垂 体(hypophysis)
腺垂体
远侧部(前叶) 结节部
神经 垂体
中间部 后 神经部 叶
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 含氮激素分泌细胞
2、 胶质 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功能:分泌甲状腺素 ( T3 T4 )
甲状腺球蛋白+I2O
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胶质)
合成 储存 碘化 重吸收 分解 释放
甲状腺素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神经兴奋性 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素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素分泌过多。 呆小症 小儿甲状腺素分泌过少 粘液性水肿: 成年甲状腺素分泌过少
(2) 嗜碱性细胞: 3种
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 促甲状腺激素 (TSH )
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
③ 促性腺 激素细胞
卵泡刺激素 ( FSH )
黄体生成素 (LH )
(3)嫌色细胞(chromophobe cell):
2、中间部(pars intermedia) 滤泡:含胶体 嗜碱细胞:黑素细胞刺激素 嫌色细胞
静脉
下丘脑弓状核
RH/RIH
下
丘 初级毛细血管网(漏斗)
脑
与 腺
垂体门微静脉(结节部)
垂 体 次级毛细血管网(远侧部)
的
关 系 调节远侧部内分泌细胞
的分泌
二、神经垂体
漏斗部 神经部
(二)神经垂体
神经部
组成 无髓神经纤维: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的神 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 垂体细胞:是神经胶质细胞 赫令体: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的激素, 聚集在神经部形成的团块状物。 毛细血管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授课人:崔明玉
内蒙古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组组成成::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内分泌腺: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共同特点
细胞排列成团、索条、滤泡状。 无导管,毛细血管丰富。 分泌激素(hormone ),激素直接入血,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关系
视上核
下丘脑
是合成激素
室旁核
的部位(,抗利尿激素、催产素)神经部是储存和释放激素的 部位。
视上核 : 分泌抗利尿激素(加压素) 促进远端小管、集合管吸收水、浓缩尿。 分泌减少导致尿崩症
室旁核: 分泌催产素 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乳腺分泌
本章重点
内分泌腺共同特点 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特点 甲状腺滤泡、滤泡旁细胞结构、功能 肾上腺皮质结构、功能。髓质细胞的结构和
2、嗜酸性细胞: 胞质嗜酸性, 含大量线粒体; 功能?
三、肾上腺 (adrenal gland)
被膜:结缔组织 皮质
实质 髓质
(一)皮质 占80%,类固醇激素分泌特点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1、球状带: ( zona glomerulosa )
细胞排列成球团状, 细胞小、核染色深 分泌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 )
或旁分泌。 激素有受体 激素作用的特定器官、细胞称为——靶器官、
靶细胞。
内分泌细胞分为:
含氮激素分泌细胞:
似蛋白质 分泌细胞
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膜包
颗粒。
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
滑面内质网丰富、 线粒体的嵴呈管 泡状。脂滴丰富,无膜包颗粒。
(一)甲状腺滤泡(thyroid follicle) 1、滤泡上皮细胞( follicular epithelial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