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与术
道和术分别是什么意思

道和术分别是什么意思
术”和“道”的区别如下:
术:本义指方法、谋略之路数。
引申指“技艺”的套路。
古同“秫”,黏高梁。
又指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入药。
也可用作姓。
道:本义为道路。
由道路之义可引申作动词,表示取道、经过。
由道的本义还可引申出抽象意义的方法、技艺、规律、学说、道义等意义。
术:是人遵行自然规律的做事方式,也是人的驾驭之道、进取之道、防御之道。
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如外科医生为病人开刀叫手术,巫师为人解决问题用的是法术。
道: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也是人修身养性之本,道,有天道,地道和人道,而真正的“道”是语言所无法表达的。
老子五千言《道德经》道尽天下之“道”,而所能言说者,皆非真“道”也,勉强为之而已。
在这两者之间,“道”影响“术”,“术”成于“道”!“道”可以没有“术”,“术”不能脱离“道”。
没有“道”的“术”肯定是徒劳无功的,自然也不可能干脆利落的解决问题。
道与术——精选推荐

一、道与术常言有云: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如何解释呢,道是内心地境界,如禅,术为外在的修为如武学。
道是术的基础,术是道的表现。
道是决定一切行为的根本思想逻辑,也是底层逻辑。
而术是由道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做事方式,所谓的玩法。
映射到交易市场上来说,就是逻辑要清楚,在知道逻辑的前提下,如何处理,如何操作均可凭心而为,是低吸还是打板,是趋势还是超短,权凭随意性,怎么玩都行。
所谓悟道,亦可为修身养心之道,克服贪婪,克服恐惧,正面面对人性的缺点,所有的行为都将归于道。
二、大道至简古语云,大道至简,如古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如同技术之指标,均是由价格波动衍生而来。
复杂盘面只是表象,要看透本质,归根结底,市场是价格的波动,市场包容一切,无论是消息面、政策面、基本面等,最终都要反映到市场价格上面来,最终被市场所消化。
价格包含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所以裸K ,乃至于均线,甚至于最为简单的基本的技术指标,只要能洞察市场之动向,分辨市场之状态,就是一柄利剑。
三、市场方向之判断交易市场,从盘面来看,是价格的波动。
而波动可以理解为有规律的,也可以理解为无规律的。
如何来看?既然是价格上下波动,必然就是多空较量的结果,是多头和空头的战争。
如果多头胜利,价格上涨,如果空头胜利,价格下跌。
而如果是多空势均力敌,便是震荡。
如果多头能够保持一定时间占据优势,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理解,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多头可能会继续延续优势地位,即维持价格的上涨地位。
而空头占据优势,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由此,我们对于方向的判定,只要明白多空双方哪一方占据优势地位就行。
说起容易,其实很难,其实也不难。
如果用一条固定均线,强制区分多空分界,如果用指标的不同形态,强制区分多空分界,如果用趋势线、通道线强制区分多空分界。
不能说区分的结果有多大的准确性,但也起码让你大致明白当前市场处于多空的哪一个阶段。
教学道与术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道与术学习心得体会道与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学习的体系。
在我学习道与术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们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学习道与术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谈谈道。
道,是一种理念,它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
学习道,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要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秉持着对道的敬畏和敬意,用心去感悟和理解道的真谛。
道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行为准则。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恪守道义,做合乎道德的事情,对他人友善,对自己严格要求。
道从根本上讲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才能更好地感受到道的存在和力量。
所以,我在学习道的过程中,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打磨着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使自己的道观和行为更加完善。
其次,我要讲一讲术。
术,是一种技巧和方法,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具体体现。
学习术,要注重实践,要善于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学习术的过程中,践行思维导图的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提取重点,深化理解。
我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已学知识进行整理梳理,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
同时,我也通过实践来巩固已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通过实践,我不仅更好地掌握了已学知识,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所以,在学习术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真正发挥出效果,产生实际价值。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道与术的结合。
道和术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没有道,我们的学习只是空洞的知识的堆积,缺乏价值和意义;没有术,我们的道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应用和效果。
道和术的结合是学习的关键。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注重思辨和理论的学习,要有宽广的思维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出价值和效果。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摘要】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是一个重要话题。
在教育中,"道"代表着理念、价值观和目标,而"术"则指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这两者在教育中的概念和应用。
"道"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塑造学生的品格和思维方式,而"术"则帮助实现教育目标。
平衡"道"与"术"的关系是关键,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当代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技术发展的影响,需采取相应措施。
重视教育中的“道”与“术”,并探索新的教育发展途径是当务之急。
这将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当代教育,道与术,重要性,应用,平衡,挑战,应对策略,发展新途径1. 引言1.1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实践。
在教育中,“道”代表着教育的精神内核、价值取向和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灵魂所在。
而“术”则是指教育的具体方法、技巧和技术,是教育的具体操作手段和手段。
教育中的“道”与“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只有在正确理解和运用“道”与“术”的关系,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当代教育对“道”与“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注重“道”而忽视“术”的情况很常见,导致教育内容脱离实际、难以落地。
而过分强调“术”而忽略“道”也会使教育变得功利化、缺乏人文关怀。
当代教育需要找到“道”与“术”的平衡点,既注重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培养,又重视实用技能的培养和发展。
在探讨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时,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创新,寻找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只有在重视“道”与“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2. 正文2.1 教育中的“道”与“术”概念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常常听到“道”与“术”这两个概念。
道与术的理解

道与术的理解道与术是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两种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看“道”的概念。
“道”指的是一种思想或精神境界,可以把它类比为精神上的本性,如佛教中的“菩提心”或道家中的“道”。
这种精神境界以“天人合一”、“事物统一”为核心理念,把“万物一体”的真理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上。
可以说,“道”是一种大道理,它不受时空限制,一直存在于人类精神世界中。
其次,让我们讨论“术”的概念。
“术”指的是一种通过实践方式来体现“道”的精神境界的学问技术。
如佛教的禅宗,可以通过读经、打坐等方式,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道”的精神境界,而道家中的“术”就是练习五行的方式,而最终的目的也是获得“道”的真理。
从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道”和“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道”作为精神本性,是目标和宗旨,而“术”则作为实践方式,是实现“道”的手段和途径。
不管从何种角度看,它们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
然而,“道”和“术”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道”是一种抽象的思想,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永不消亡,而“术”则是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具体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其次,“道”是一种精神境界,不需要依据任何实践或经验去体现,但“术”则必须通过实践和经验才能被表达出来,因此,“术”无法独立于“道”而存在。
综上所述,“道”和“术”是一个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而理解这一概念的基础是要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道贯注于术”。
道和术的关系辩证探讨

道和术的关系辩证探讨道和术是两个在中国哲学思想中经常被提及的概念。
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道和术的关系,并强调其互相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让我们从深度上来理解道和术的内涵及其关系。
道在中国哲学中被理解为宇宙的本原和终极真理,它是超越人类认知的存在。
道在德道经典《道德经》中被描述为无以名状、无以词言表达的。
与之相对,术则是特定领域中的具体技能和方法,它是人类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术可以被传授和学习,被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道和术的关系不可分割,二者互为因果、互为依存。
没有道的指引,术将变得毫无根据,脱离了宇宙万物的真实本质。
相反,没有术的实践,道将变得虚无缥缈,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无法得到体现。
在实践中,术是人们对道的实际应用和表达,通过术的具体操作,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道的真谛。
从广度上来看,道和术的关系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应用。
在艺术领域,道被视为灵感的源泉,是艺术家通过术来表达的内核。
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技巧,努力创造出与道共振的作品,使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道的存在与力量。
在领导和管理方面,道与术的关系变得更为明显。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备理论洞察力和实践技巧相结合的能力。
道给予领导者宏观的思维,超越个人利益,注重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术则为领导者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其在实践中有效实现目标。
在教育领域,道和术的关系也十分重要。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道是教育的目标,术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心智的清明和道德的追求。
术则是根据教学需求,采取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学生实现道德境界和知识技能的提升。
我个人认为道和术的关系应该是动态的、相互渗透的。
道是高于术的,而术则是贯穿于道的。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领悟道的真谛,并通过术的运用将其具体化和实现化。
我们也应该警惕术的僵化和教条主义,保持对道的敏感和敬畏。
道与术的解析

道与术的解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术”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哲学、伦理学、军事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均有深远影响。
1.道: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最早源于道家学说,老子《道德经》中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生成和运行的根本规律,是一种超越具体事物的普遍法则。
道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生命智慧和道德准则的体现,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2.术:相对而言,“术”则更侧重于实践方法和技术手段,是指实现某种目的的具体操作方式或策略。
在不同的领域中,“术”有不同的含义,如武术中的招式技法、政治管理中的权谋之术、医学中的诊疗技术等。
在道家思想中,虽然主张“无为”,但也强调通过合适的“术”来调和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实现和谐共生。
综合来看,“道”与“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道”是原则、规律和本质,“术”则是实现这些原则的方法和手段。
理想的状态是“以道御术”,即在遵循大道的前提下,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去行动,既不违背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又能有效地达成目标。
道和术之间的辩证关系探析

道和术之间的辩证关系探析道和术之间的辩证关系探析引言:道和术作为两个重要的概念,在哲学和实践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们既有联系,互为条件,又存在差别,各自独立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道和术的深度探讨,分析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从不同角度给出观点和理解。
一、道与术的定义和内涵1. 道的定义和内涵:道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被认为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的规律和最高境界。
道具有超越性、综合性和包容性,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
2. 术的定义和内涵:术强调的是具体操作和技巧,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达到某种目的。
它关注实践和应用,强调实现特定目标的效果和效率。
二、道与术的关系1. 辨析道与术的差异:(详细论述道与术的差异,如自然规律与技巧手段的区别,以及追求美与达到目标的不同重点等)2. 道与术的相互联系:(阐述道与术的相互关系,如术的实践性是道的具体体现,道则是术发展的前提和指导等)三、道与术的辩证关系1. 道与术的相融共生:道与术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渗透、相融共生的辩证关系。
2. 道对术的启示和指导:道在术的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通过追求道的原则和价值,可以提高术的水平和境界。
3. 术对道的具体体现和实践验证:术是道具体体现在实践中的结果,通过术的实施和实践,可以验证道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四、对道与术的观点和理解(根据自己对道与术的研究和思考,结合前文的论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可以从道与术的平衡关系、权衡关系、演进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结论:道与术作为重要的概念,在哲学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
它们既有联系,互为条件,又存在差别,各自独立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道与术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探索它们在人类思维和实践中的深远意义。
观点和理解:在本人看来,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原则和价值观,它超越于具体的术,是术的指导和追求的目标。
而术则是具体实践的手段和技巧,是道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在当代教育中,教育的“道”与“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道指的是教育的目的、价值观和理念,而术则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技巧和手段。
道与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当代教育的核心。
教育的“道”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当代教育的道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道还体现在教育的价值观和理念上,包括人本主义、全面素质教育、个性发展、和谐教育等。
道还意味着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即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造力和积极心态的学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而教育的“术”则是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教学手段。
术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材使用、评价方式等方面。
当代教育的术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术还需要注重启发性教学、体验式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术还涉及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技能的培养,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运用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
在当代教育中,道与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如果只追求教育的“道”,忽视了实际的教学操作和方法,那么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就难以落地实施。
而只关注教育的“术”,忽视了教育的价值观和目标,教育的实施就可能成为一种机械和功利的行为,失去了人文关怀和价值追求。
当代教育需要把握好道与术的关系,既要强调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又要注重具体的教学方法。
教育的道应该引导教育的术,明确教育的价值观和目标,为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撑;而教育的术应该服务于教育的道,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育的目标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果。
当代教育的道与术还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教育的道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只有将教育的道与术相结合,并不断提升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论述:——道和术的意义

论述:——道和术的意义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
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
心是各种器官运行的主宰,君主是各种官吏的首长。
做善事的,君主赏赐他;干坏事的,君主便惩罚他。
道是什么?术是什么?道就像人的魂魄,术就像人的身体,有道无术是魂不附体,就成了游魂野鬼,有术无道是体不附魂,就成了僵尸走肉。
道用于解决原理问题,术用于解决技术问题;道用于解决长远问题,术用于解决当前问题;道用于解决系统问题,术用于解决局部问题。
道术合二为一,才是正道。
如何才能够找到并且做到道术合二为一呢?道与术——论述道是在天地之前就存在,具有自己独立特有的形态规律,始终存在,循环往复,是世界之母。
自然规律。
延伸来看,道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其中必然包含了人类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等,属于客观存在,是永恒的。
什么是术?术是实践某一过程,操作某一事情,具体用到的方法。
“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术”基本等同于“道”,“术,道也。
”但是狭义上的“术”是个知识技能范畴,指的是方法、技能、策略等。
“道”即是形而上的学问,“术”即是形而下的学问。
道是方向,术是方法;道是法则,术是谋略;道是战略,术是战术。
道就是基本原理,术就是操作方法。
道是基本的、宏观的,术是具体的、细节的。
老子曾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
有术无道,止于术。
庄子曾说:以道驭术,术必成。
离道之术,术必衰。
以道驭术:道是境界、修养,术是智力、技巧。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当道术统一后,既通晓规则,又富有谋略,既懂得方向,又知道方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多么完美的状态。
道和术到底哪个更重要一点的问题?或者说:先道后术,还是先术后道。
道比术重要,如果没有道,或止于术,或必然衰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两种不同的观点:道与术同样重要,没有先后之分,都可以成就不凡哲学贤人:建构学说,开创教派,教化万民,青史留名。
政治人物:开疆扩土,立族立国,统治万民,改写历史。
他们成功的过程,符合典型的道术理论,政治人物更接近于先术后道,哲学贤人更接近于先道后术。
术与道的辩证关系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这句对白对道和术的关系做了非常经典的解释,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前提,特别是做任何事情,不管是学习,工作或者做一番事情,必须要把这句话读懂读透.
1.做任何事情,道是基础,必须要明白做此类事情的"道":上学读书的时候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工作后要找到做事的原则,与人相处沟通为人处事的原则;投资股票要找到能一直坚持的正确的投资理念.
2.术是道的延伸,是道的表象,是道的具体的应用,任何术都必须要以道为基础,不能脱离或者违背道;道是动力,术是方法;
3.在为人处事中,道是你做人的原则,做人坚守的信念,比如"与人为善";术是你待人处事的方法.
4.道虽然是基础,但是往往我们在开始的时候会出现:没有有弄清楚道的情况下把术当做道,或者压根都不知道道的重要性.我们迷恋术给我们带来的一时的"成就"而以为此术就为道,但随着时间的增长,残酷的现实把我们砸的遍体鳞伤,这是我们才开始考虑道的问题,才知道术并不是道,道才是一切的根本.
就象股票投资,我们开始的时候往往都迷恋短线,迷恋快钱,我们以为我们找到了那把钥匙,但是这只是你悟道的开始,等你真正找到你适合你的投资理念并坚守的时候你才开始悟道.。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摘要】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从概念、相互关系、重要性、实践应用和现状等方面,探讨了“道”与“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分析当代教育中“道”与“术”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教育中“道”与“术”的发展方向,指出结合“道”与“术”可以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育者应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倡“以道为本、以术为用”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对当代教育中“道”与“术”的探讨,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当代、道、术、概念、相互关系、重要性、实践应用、现状、全面发展、发展方向1. 引言1.1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教育实践中,“道”代表着教育的理念、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是教育的本质和灵魂所在;而“术”则是指教育的具体方法、手段和技巧,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操作和实践手段。
在当代教育中,“道”和“术”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教育中的“道”与“术”相互交融、相互贯通。
没有正确的“道”,就无法指导“术”的实践;而没有高效的“术”,“道”也无法得以实现。
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道”与“术”之间的合理关系,既注重教育理念和目标的树立,又关注具体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努力实现教育的综合发展。
在当代社会,教育的“道”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全面发展,还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的“术”也不可或缺,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需要不断优化和提升。
当代教育中的“道”与“术”必须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教育中的“道”与“术”的概念在当代教育中,“道”与“术”被视为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教育的基础。
在教育中,“道”往往指的是教育的宗旨、理念、价值取向,强调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
以道驭术,因术得道

以道驭术,因术得道道和术,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道,是指一种原则或者理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而术,是指一种技能或者方法,是人们用来处理事务和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道和术的关系,有人说:“以道驭术,因术得道”,这句话意味深长,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道”。
在中国哲学中,“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包括了宇宙的规律和原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道是无形的,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它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的根本。
在《道德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意思是说,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发展都是从道产生的,道是宇宙的最高原则,也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我们道是宇宙的规律和原则,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准则,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而“术”,则是指一种技能或者方法。
我们可以把术理解为一种工具,人们通过学习和掌握各种术,可以更好地处理事务和解决问题。
术是有形的,是具体的技能和方法。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各种术的学习和运用来解决各种问题,比如说,农民需要掌握种田的术,商人需要掌握经商的术,医生需要掌握治病的术等等。
术是人们行动的手段,是实现目标的工具。
那么,什么是“以道驭术,因术得道”呢?这句话意思是指,在处理事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遵循道的原则,秉持道的理念,通过掌握各种术的方法和技能来实现道的目标和要求。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遵循正确的道,坚持道的原则和理念,通过学习和掌握各种术的方法和技能来实现道的要求和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以道驭术,因术得道”呢?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道。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我们要根据道的原则和理念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道的原则和理念,比如说孟子讲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老子讲的“无为而治”的治理原则,庄子讲的“自然无为”的心态等等。
我们要根据这些道的原则和理念来处理问题,秉持着正确的道的理念。
道和术的关系

“道”与“术”的思考“道”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术”是规律指导下的方法。
“道”与“术”是相辅相成的,“道”是主干,“术”是分支。
如果说“道”是理论来指导实践,“术”就是实践过程中方法。
教育的支点是“道”还是“术”?这个问题不能割裂来看。
教育的模型很像一棵参天大树,“道”是主干,“术”是枝杈,受教育者是果实。
显然,“道”是支点,但是缺乏系统和发达的枝杈,也无法得到健康的果实。
教育的“道”是科学的教育思想,是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术”是科学的教育规律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研究什么呢?我认为还是“术”的层面。
“道”的层面并非是我们教师所应该研究的问题。
“道”谁来研究和把握呢?应该是大教育家,研究教育理论的专家学者。
教育理论研究和论证之后,形成国家的教育方针。
一线教师只需来学习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理解专家的教育理论,并把教育方针、教育理论作为我们制定和研究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
教育问题是复杂的,教育理想也并非是海市蜃楼。
我认为教育是从属于社会,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
每个教育者首先也是社会中的人,这个属性就决定了教育服务于社会,而无法超脱于社会体系之外。
教育也无法跨阶段发展,可以小步快跑,但是无法跨越整个发展阶段。
教育也无法割裂和国家、民族传统和历史的关系。
我们很羡慕西方社会发达的经济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文明的社会状态,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体制,人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
这些东西非常好。
但是,西方社会的发展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充满了野蛮、侵略和血腥。
我们无法复制西方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无法完全照搬西方社会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
我们是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古国,这些历史文化的积淀并非是包袱,而是集聚人类智慧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结合我们文化的特点建立适合社会现状和历史发展阶段的教育理念,学习先进,有保留的吸收,但是不能完全照搬。
我们总说:“美国怎么样……”,美国的模式就是成功的吗?美国的模式就是适合我国现阶段的模式吗?美国的教学专家和学者也在改革和完善他们现有的教育思想和体制?而我们很多专家一味的盲从,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道与术的区别,怎么样运用

道与术的区别,怎么样运用
1、概念不同
道: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也是人修身养性之本。
术:是人遵行自然规律的做事方式,也是人的驾驭之道、进取之道、防御之道。
2、出现时间不同
道,在人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只是有实无名罢了。
而术,除了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之外,唯有人把它更进一步地发扬光大了。
3、逻辑不同
道决定了一切行为的根本思想逻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底层逻辑。
具备很强的普适性和理论性。
而术决定你做什么行为方法逻辑,甚至是你行为的本身。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玩法。
道是战略,术是战术;道是内功,术是外功。
万变不离其宗,万变是术,宗是道。
道是一定要被参悟才能提高的事物和境界,具有抽象性、规律性和相对稳定性;术是方法,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变,是能够被反复学习从而提高的事物和本领。
道指的是理论体系,术指的是实践操作。
道是悟的一种结果,也只有通过悟才能获得;术是学的一种结果,正所谓不学无术。
道是万物之本源,术是寻道之手段。
道是主体,术是方法。
有道
无术是空道,有术无道是空术。
精于术而以道为本,守于道而以术御事。
轻道重术,则智术滥用;轻术重道,则徒劳无功。
漫谈育人的道与术对我工作的启示

一、育人的道与术育人,是我一直以来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育人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而育人的道与术,就是其中的精髓所在。
1. 育人的道育人的道,即育人的理念和价值观。
从古至今,育人皆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但真正背后的道,是要培养出有道德、有情操、有责任感的人才。
一言以蔽之,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这种全面发展不是只指学科知识,更包含道德修养、情感培养、社会责任等等。
育人的道要以“立德、修身、正心、化人”为核心,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 育人的术育人的术,即育人的方法和途径。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育人的术也在悄然变化。
传统的育人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育人的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而育人的术,需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精准教学、因材施教、生动教学等都是当今育人的重要术。
育人的术要以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基础,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对我工作的启示育人的道与术对我的工作有着深远的启示。
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不仅要关注文章的撰写技巧和文采,更要注重对读者的育人效果。
我需要在撰写文章时,将育人的道与术融入其中,以期能更好地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为。
在我的工作中,我要注重选择具有教育意义和积极价值的主题,撰写有价值的文章,不仅要展现自己的文字功底,更要引导读者思考,提升其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我也需要注重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例子,以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文章撰写过程中,还要注重因材施教,考虑读者的背景和兴趣,精准教学,促进其全面发展。
对我而言,育人的道与术让我认识到文章写作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更是一种育人的过程。
我将积极融入这种育人的理念,在自己的文章中渗透育人的元素,努力为读者传递正能量,引导读者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这也是我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道和术的辩证关系

道和术的辩证关系一、引言道和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不仅在哲学思想中有着深刻的探讨,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道是指人们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种宏观的、综合性的思想体系;术则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运用各种技能和方法来达到特定目标的具体手段。
本文将探讨道和术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道与术的区别与联系1. 道与术的区别(1)层次不同:道是宏观层面上对规律性事物本质及其发展方向、趋势等方面的认识,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后形成的理论体系;而术则是具体应用于实践活动中,针对特定问题所采取的技能或方法。
(2)形式不同:道以文字、符号等形式进行表述,主要体现为哲学思想或文化传承;而术则以技能、方法等形式呈现,主要体现为生产力或实践经验。
(3)内容不同:道侧重于对社会、自然规律本质的把握,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和长远性;而术则更注重于实践应用,具有针对性和局限性。
2. 道与术的联系(1)相辅相成:道和术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道的指导,术就会失去方向;没有术的实践,道就无从应用。
(2)互为条件:道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而术则是对道进行实践检验和验证的手段。
(3)互为补充:道和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可以反过来丰富、完善理论体系。
三、辩证关系1. 道与术的辩证统一道与术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又存在着联系。
它们不是简单地相互独立,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辩证统一。
这种辩证统一体现在:(1)目标一致:道和术都是为了人类社会发展服务,在不同层次上都追求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2)内在联系:道和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术是道的具体实现,道是术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3)相互促进:道和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道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而术则是对道进行实践检验和验证的手段。
2. 道与术的辩证关系(1)辩证统一:道和术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总结,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统一。
浅谈何为道何为术

浅谈何为道何为术道这个字在中国文化上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上无数名人高人都会对这个字有着自己的阐述,只是表面不一样,本质应该都是一个样的。
我觉得一个思想真的好不好,一个字好不好。
不在表面,最重要的你在这个事这个字,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和做人的启示,这个才是最关键的本质。
我也来说一下本人对道的粗浅见解。
因为道本来就是用文字说不清楚的东西,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佛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道是包罗万象。
每个不同的人不同的心看到不一样的相。
所以每个人对道的诠释都是对的,又不对的。
因为每个人看到的面不一样,所以没有对错分别。
只有深浅角度不同区别。
我觉得的道,他就是现在人喜欢说的本质本源方向。
所谓的术,是一个方法方式的法门。
老子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
有术无道,术止于道。
其实就是一个最高级的学习方法。
最正确的方向,抓住本质了,再去找适合的术法,很容易找准方向。
只有术法,不知道去求证本源,你永远抓不到问题关键核心。
比如说拿现在人个个都看重健康来说,真正的健康之道是什么呢?个个都在学,个个都在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方式,每个专家也有不同的说法,今天专家这样做,明天专家说那样做,其实谁都知道一点,其实谁有好像都不知道。
这个时候用老子教的方法最好了。
健康的本质其实很简单,自己的身心健康。
你想要自己健康,只要你懂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每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的,你得去懂自己的身体。
真正你的身体需求,这也是本质。
不花时间去好好思考去懂自己的身体得本质。
先花一堆精力,今天去听某某人的课,明天又找什么专家。
到处寻医问药,学习各种中医西医……学了一堆术法,各种科学论证。
结果呢?真正身体好了吗?所以我觉得这种无畏的学习,其实就是本未颠倒的一种求术,求了半死其实大多都是白忙的。
很难成功的。
社会这种例子多了去。
还有心里健康,本质在你的心,不好好静心思思考,去懂自己的心,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什么,缺什么。
潜藏在自己内心处最深的声音。
探析“道”与“术”在道德教育中的几点思考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5月 下旬刊 思想·政治75· ·释放性学习。
它赋予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动、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
它一方面带来了课堂的新鲜与活泼。
但同时也带了课堂的不稳定性:既要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意见和思想,形成某种观点“冲突”又要维护课堂团结和秩序,并培养合作精神,这种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它本身很难持续进行和引出教育预期的结果。
因此,要使教学活动持续进行并避免流于散漫和轻率,教学控制的意义显而易见。
探究式学习虽然非常需要教学控制,但教学控制的目的并不是操纵和约束学习,把它改造成为一种变相的封闭式学习,而是对它进行调节与引导,保证探究式学习的正确方向。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直接去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行为,而是引导学生去自己改正不合理的行为;教师也不直接要求学生提起学习兴趣,而是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让他们自然地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并不直接地要求学生去实现某个目标,但间接为学生搭支架,给予提示和指导,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思考的快乐!在这里,教学控制的内涵已改变传统的意义,以一种间接和引导的方式引领学生立足于初始的兴趣进而走向广阔的知识世界,并使这些兴趣发展成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实践能力。
在探究式课堂的实际操作中,实施教学控制的不仅仅是教师,还应包括学生和教学系统本身:1.教师主要通过教学设计、引导过程、结果评价来进行教学控制。
2.学生通过自我监管、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对教学过程产生着控制性影响。
3.由于教学因素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系统自控效果,所以教学系统本身具有自我调控的功能。
例如,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按男女生分配学习伙伴效果要优于单一性别组;按学习程度不同组合学习伙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问题解决的层次性。
综上所述,在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中,通过多元的教学控制才能更好的发挥课堂作用,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道与术
无论是中国的儒释道,还是外国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其他宗教,都离不开“谈经论道”。
本文试图论述的“道”不完全等同于高深莫测的老子之道或一以贯之的夫子之道,而是更近似于禅语的“悟道、得道、行道”,也接近于曾子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是指从做人做事中提取的原则、理念、思想,它可以把握事物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规律。
“术”是指做人做事时的步骤、方法和内容,是道的细化(除非特别说明,一般如上述定义)。
但道与术的定义并非绝对化,而是具有相对性(在两者关系中有论述),即当把小道看作术的话,再上升成为的道,就是中道;同理,中道作术,上升为大道。
由上可见:道是眼光,大局观,是战略;术是手脚,实践论,是战术。
道统领术,术服务服从于道,在得道、循道的前提下讲究术,道需要也离不开术的具体操作和落实。
因此,道与术存在以下三种关系:首为继承性,道出自于术,之后发展壮大,高于、胜于术,这并非厚此薄彼,而是说要继承中完善,完善中发展道的高度。
其次相对性,不同层次的道与术可分小、中、大,当开始时小术发展为小道,如果我们把小道看作是中术,再发展成中道(也可看成大术),最后发展为大道,这个过程可以不断演变、止于至善。
第三归一化,道与术构成系统,在其互相变化运行中,可以逐渐实现从混沌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甚至包括一些事物从无到有。
也就是说,道与术的系统运行体现出方向性、目的性,即小术归于小道,小道归于中道,中道最后归于大道。
对于这一点,类似佛家的“万法归一”,指的是八万四千法门,最后归于自性、佛性。
先举个例子来说明,毛泽东同志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论断,这是术,因为枪杆子只是保命的一个手段而已(有底线);1928年5月将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是小道(有原则);再到1930年1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以乡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这是中道(有理想);到1945年党的七大首提“毛泽东思想”,这是大道(有信仰)。
这个例子也证明了四有(有底线、有原则、有理想、有信仰)之间同样适用于道与术——继承性、相对性和归一化的关系。
所以说,一个人成就大小应该看道行。
我们在工作生活之中,应该好好认识和利用道与术的关系。
最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1+4文件”》,1是大道,4就是中道,中道里面每个文件的目的、意义或原则,就是小道,具体的措施就是术。
如2012年9月,我被区卫生局抽调搞创建应急示范区的资料,去广州越秀区疾控中心参观规范的资料整理,当我们同去的人员几乎都在细致阅读、学习资料,甚至有人用照相机一页一页的拍下资料来的时候(此为术),虽然我指标比较多,但我快速看了里面的内容,然后跑出去问他们的领导:资料里有很多区政府、教育局等各单位的文件,请问如何收集到的?(此为道),我只抄了每个文件盒的封面目录,最后我做的资料一次性完成(卫生局抽调2次,我只去1次)。
麻疹消除在技术上是可靠可行的,所以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往道上走。
2012年9月,我女儿刚上初一时,我就跟她说,要跟成绩第一名的同学做好朋友,向她请教学习方法(这是道),而不是天天追问某道题怎么做(这是术),果然学习进步很快,第一学期便从入学测试时班里第23名到中考第2名、期末考第4名。
一个人即使身处乱世、天下无道,也不影响个人修道、行道,如春秋末期的孔子仕途重挫、周游列国,从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术,思考后上升到“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家之道。
因此,有道不能确保世俗的成功,但可以保证道德的成仁。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为了满足私欲往往追求显而易见、快速成功的术(如方术、权术等),而不愿花更多时间、精力,牺牲暂时的、表面的名利去悟道、行道,认为道太长远、太虚渺、太深奥,更重要的是离自己的面子、金钱、地位等私利距离太远,所以就弃道求术,甚至为了术而离经叛道。
我只是在用实际的成绩无声地证明自己,因为我懂天人之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因为我知道不仅自己应该向上+向善,而且更应该追寻这样的领导,唯此才能“惟道是从”。
如果要我跟着天天喝酒、打麻将(不向上,这只是方术,非弘道)或收钱就用人这类“易悦而难事”的领导(自私自利非真向善,这只是权术,亦非弘道),我宁愿君子固穷、无道则隐,道已修而不用非吾丑也。
其实,我感悟人生的话语基本上都是一些小道,只有一个大道,即“向上+向善”,它可统一易经的乾卦(自强不息)、坤卦(厚德载物),道德经的“上善若水”,佛经的“众善奉行”,圣经的“博爱”,儒家的“仁”等等。
(李苑201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