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桩支护的计算
支护结构计算之排桩与地下连续墙计算
支护结构计算之排桩与地下连续墙计算排桩是指在地基中按一定的排列规律竖向钻孔和灌入浇筑有强度的混凝土,形成一定的桩状体,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的一种地基加固方式。
而地下连续墙是指沿地基深处连续围成一定的围护结构,从而达到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的计算方法。
一、排桩的计算方法:1.确定设计堆载荷和设计基本桩载荷:根据工程的荷载要求,计算地基所能承受的荷载大小。
2.计算单桩承载力和桩长:采用极限平衡法,以单桩为单位计算桩的承载力,得到单桩的承载力和桩长。
3.计算点桩的间距和排桩深度:根据桩的承载力和荷载大小,计算相邻桩之间的距离和排桩深度。
4.桩的排列形式: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土层的情况,确定桩的排列形式和间距。
5.计算排桩的承载力:按排桩的排列形式和间距,采用图解法或计算法计算排桩的整体承载力。
二、地下连续墙的计算方法:1.墙的排列形式和尺寸: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土层的情况,确定连续墙的排列形式和尺寸。
2.确定土的侧压力和角度:根据土的密度、倾斜角等参数,计算土的侧压力和侧压力的作用角度。
3.计算墙的承载力和刚性:根据连续墙的尺寸和挡土高度,计算墙的承载力和刚性。
4.计算墙板的厚度和加固措施:根据土的侧压力和墙的承载力,计算墙板的厚度和加固措施,提高墙的稳定性。
5.计算墙的受力状态:计算连续墙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状态,包括剪切力、弯曲力、轴力等受力。
通过以上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的各项参数和设计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些调整和改进,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进行孔隙水压力和土的变形等方面的计算,进一步确认结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的计算方法是基于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能够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完整版)排桩支护设计与计算
排桩支护设计与计算8.7.1概述基坑开挖事,对不能放坡或由于场地限制而不能采用搅拌桩支护,开挖深度在6~10米左右时,即可采用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可采用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或钢板桩。
图8-4排桩支护的类型排桩支护结构可分为:(1)柱列式排桩支护当边坡土质尚好、地下水位较低时,可利用土拱作用,以稀疏钻孔灌注桩或挖孔桩支挡土坡,如图8-4a所示。
(2)连续排桩支护(图8-4b)在软土中一般不能形成土拱,支挡结构应该连续排。
密排的钻孔桩可互相搭接,或在桩身混凝土强度尚未形成时,在相邻桩之间做一根素混凝土树根桩把钻孔桩排连起来,如图8-4c所示。
也可采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如图8-4d、e所示。
(3)组合式排桩支护在地下水位较高搭软土地区,可采用钻孔灌注排桩与水泥土桩防渗墙组合的方式,如图8-4f所示。
按基坑开挖深度及支挡结构受力情况,排桩支护可分为一下几种情况。
(1)无支撑(悬臂)支护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即可利用悬臂作用挡住墙后土体。
(2)单支撑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时,不能采用无支撑支护结构,可以在支护结构顶部附近设置一单支撑(或拉锚)。
(3)多支撑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时,可设置多道支撑,以减少挡墙挡压力。
根据上海地区的施工实践,对于开挖深度<6m的基坑,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重力式深层搅拌桩挡墙较为理想。
当场地受限制时,也可采用φ600mm密排悬臂钻孔桩,桩与桩之间可用树根桩密封,也可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或打水泥搅拌桩作防水帷幕;对于开挖深度在4~6m的基坑,根据场地条件和周围环境可选用重力式深层搅拌桩挡墙,或打入预制混凝土板桩或钢板桩,其后注浆或加搅拌桩防渗,设一道檩和支撑也可采用φ600mm钻孔桩,后面用搅拌桩防渗,顶部设一道圈梁和支撑;对于开挖深度为6~10米的基坑,以往采用φ800~1000mm的钻孔桩,后面加深层搅拌桩或注浆放水,并设2~3道支撑,支撑道数视土质情况、周围环境及围护结构变形要求而定;对于开挖深度大于10m的基坑,以往常采用地下连续墙,设多层支撑,虽然安全可靠,但价格昂贵。
品茗计算锚拉式排桩支护
品茗计算锚拉式排桩支护(最新版)目录1.锚拉式排桩支护简介2.排桩支护计算的主要内容3.锚拉式排桩支护的稳定性分析4.锚拉式排桩支护的设计与施工要点5.结语正文1.锚拉式排桩支护简介锚拉式排桩支护是一种常见的土方支护方式,它主要通过锚杆或锚索将排桩与地基土体相连,形成一种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支护结构。
锚拉式排桩支护适用于各种土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特别在土体稳定性较差、坑深度较大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排桩支护计算的主要内容排桩支护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支护桩的最小嵌固深度。
需要考虑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嵌固稳定性和渗透稳定性等因素。
(2)计算嵌固深度确定范围内的土压力。
需要根据不同工况下支护桩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3)支护桩本身的计算。
包括强度设计值确定、材料的强度计算等。
3.锚拉式排桩支护的稳定性分析锚拉式排桩支护的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支护桩的稳定性验算和锚拉式排桩支护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支护桩的稳定性验算需要考虑支护桩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如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弯矩等。
整体稳定性分析需要考虑支护桩、锚杆或锚索以及地基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锚拉式排桩支护的设计与施工要点(1)设计要点:确定支护桩的类型、尺寸和材料;确定锚杆或锚索的类型、尺寸和材料;确定支护桩的嵌固深度和间距;计算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施工要点:正确选择锚杆或锚索的安装位置和方向;确保支护桩的垂直度和嵌固深度;正确安装锚杆或锚索,并进行张拉和锚固;定期检查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5.结语锚拉式排桩支护作为一种常见的土方支护方式,在基坑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排桩与地下连续墙支护设计计算及施工要求全
Khe
(3-5)
Nq
tg2 (45
)e tan
2
(3-6)
m1
0
m2
Nc (Nq 1) / tan (3-7)
挡土构件底端平面下土的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Khe──抗隆起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护结构,Khe分 别不应小于1.8、1.6、1.4。
• 软弱下卧层的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0
m1
图3-8 坑底土体的突涌稳定性验算
1-截水帷幕;2-基底;3-承压水测 管水位;4-承压水含水层;5-隔水层
D
h D w
Kty
(3-9)
2)悬挂式截水帷幕底端位于碎石土、砂土或粉土含水层 时,对均质含水层,地下水渗流的流土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2D
0.8D1 '
h w
K se
(3-10)
1 1
(a) 潜水
• 悬臂式支挡结构的嵌固深度应符合嵌固稳定性的要求,计算公式 如下:
0
ak ak
pk pk
pk'
图3-2 悬臂式结构嵌固稳定性验算
Epk z p1 Eak za1
Kem
(3-1)
式中:Kem——嵌固稳定安全系数;安 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锚拉式
支挡结构和支撑式支挡结构,Kem分别 不应小于1.25、1.2、1.15; za1、zp2——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基 坑内侧被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至支点
稳定性破坏
坑底隆起
管涌
挖土深度大,嵌固深度不够, 可能由于挖土处卸载过多,在 墙后土重及地面荷载作用下引 起坑底隆起。
当地下水位较高、坑深很大 和挡墙嵌固深度不够时,挖土 后在水头差产生的动水压力作 用下,地下水会绕过支护墙连 同砂土一同涌入基坑。
入土深度计算 - 复件
一:悬臂式排桩支护的计算土压力零点距坑底的距离u=(q+rh)*kₐ/r*(kp-kₐ)=(e q+eₐ)/r(k p-kₐ)对桩底C点取矩,则有ΣP(l+x-a)-Ep*x/3=0Ep=r*(k p-kₐ)x^2/2化简后得X^3-6ΣP*X/r(k p-kₐ)-6ΣP(l-a)/r(k p-kₐ)=0l=h+u a----ΣP合力距地面距离ΣP.a=qk a h*h/2+(rhk a*h/2)*2h/3+((q+rh)*kₐ*u/2)*(h+u/3)ΣP=qk a h+rh^2*k a/2+(q+rh)*kₐ*u/2对基坑顶的力矩和令§=x/l m=6ΣP/r(k p-k a)l^2 n=6aΣP/r(k p-k a)l^3 式得§^3=m(§+1)-n 式中m及n确定后连一直线并延长即可求得§值。
同理由于x=§*l得出x值,可按下式得到桩的入土深度t=u+1.2x=u+1.2§*l2、求剪力为零处的Xm的值ΣP-Ep=0 即ΣP-r*(kp-kₐ)Xm^2/2=0X m^2=2 ΣP/r*(kp-kₐ)3、最大弯矩Mmax=ΣP.(l+X m-a)-r(k p-k a)X m^3/6二、单支点排桩支护的计算(等值梁法)R a=E a(h+u-a)/(h+u-h0)Q B=E a(a-h0)/(h+u-h0)a----主动土压力合力距坑顶的距离h0------单支点距坑顶的距离u-----土压力零点距坑底的距离由等值梁BG求算板桩的入土深度。
取ΣM G=0,则Q B x=[k p r(u+x)-rk a(h+u+x)]x^2/6X^2=6Q B/r(kp-kₐ)桩的最小入土深度t0=u+x如土质差时,应乘系数1.1~1.2,即t=(1.1~1.2)t0由等值梁求算最大弯矩 Mmax值三、多支点排桩支护的计算1、等弯矩布置计算这种布置是将支撑布置成使板桩各跨度的最大弯矩相等,且等于板桩的允许抵抗弯矩。
悬臂式排桩支护的计算
悬臂式排桩支护的计算首先,悬臂式排桩支护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施工荷载、土壤力学参数、桩材质及受力状况、抗弯能力、刚度分析等。
1.施工荷载:施工过程中,排桩支护需要承受土壤压力、地下水压力、施工机械力等荷载。
根据施工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可以计算出排桩支护的总荷载。
2.土壤力学参数:土壤力学参数是进行排桩支护计算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工程现场进行土壤试验,测定土壤的强度参数、压缩性参数等,并进行土壤分类。
3.桩材质及受力状况:悬臂式排桩支护通常选择钢筋混凝土桩作为支护材料。
根据桩的受力状态,分析桩的截面特性,计算桩的抗弯能力和抗剪能力。
4.抗弯能力:排桩支护的抗弯能力是支护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
根据桩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通过弹塑性分析或有限元分析,计算桩的弯矩和应力。
5.刚度分析:悬臂式排桩支护的刚度分析是为了确定桩与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刚度分析,可以计算出支撑系统的刚度矩阵和位移矩阵,确定主动桩和被动桩的受力情况。
6.桩身稳定性:悬臂式排桩支护的桩身稳定性是影响支护效果的关键因素。
根据施工荷载、土壤条件、桩的截面尺寸等参数,计算桩的稳定性,包括桩身的抗倾覆稳定性和侧推稳定性。
综合以上要素,可以进行悬臂式排桩支护的计算。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分析桩的布置形式、桩的数量、桩的直径和间距,以及桩顶和桩底的刚度特征等。
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可以得到排桩支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悬臂式排桩支护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众多的参数和因素。
因此,在进行计算前,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参数的精确性,进行合理的假设和边界条件确定。
悬臂式排桩支护的计算是地下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设计能够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高效。
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和有效的分析手段,可以得到合理的支护方案,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对于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来说,掌握悬臂式排桩支护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支点排桩支护结构计算方法综述
2.弹性抗力法
弹性抗力法又称土抗力法、弹性地基梁有限元法,是现行规范推荐的基坑支护结构计 算方法。弹性抗力法取单位宽度的挡墙作为竖直放置的弹性地基梁。在弹性抗力法
中,基坑底面以上围护结构作为弹性梁单元,支撑或拉锚视为弹性杆单元;围护结构
所受荷载为主动侧的水土压力,土压力按古典土压力理论计算,围护结构内侧被动区 土体简化为土弹簧。被动区由于围护结构位移而产生的土体抗力用弹簧模拟,弹簧的 反力系数即水平抗力系数的确定一般有K法,m法,C法等。通常采用m法计算地基的水 平抗力系数。
04
多支点排桩支护 结构计算方法
分类依据及分类
对于多支点排桩支护结构,因施
加支撑方式、施工程序等原因,
基坑外侧土压力分布和墙体变形 及排桩内力不尽相同。由于所考 虑的影响因素和假定条件不同, 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一般有等值 梁法、二分之一分担法、逐层开 挖支撑(锚杆)支承力不变法、 弹性法、有限元计算法等。
1.等值梁法
计算的原理是一般可当作刚性支
承的连续梁计算(即支座无位 移),并应根据分层挖土深度与 每层支点设置的实际施工阶段建 立静力计算体系,而且假定下层
挖土不影响上层支点的计算水平
力。
2.二分之一分担法
Peck根据柏林和芝加哥等地铁工程基坑挡土结构支撑受 力测定,以包络图为基础,以二分之一分担法将支撑轴 力转化为土压力,提出土压力分布图。反之,如土压力
分布图已确定(设计计算时必须确定土压力分布),则
可以用二分之一分担法来计算多支撑的受力,这种方法 不考虑桩、墙体支撑变形,将支撑受力的压力(土压力,
水压力,地面超载)分为每一支撑段受压力的一半,求
支撑受的反力(见右图)。
3.逐层开挖锚杆支承力不变法
排桩支护结构位移计算公式
排桩支护结构位移计算公式排桩支护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工程支护结构,它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桩来支撑土体,以防止土体的位移和变形。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对排桩支护结构的位移进行计算,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排桩支护结构位移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排桩支护结构的位移计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土体的力学性质、桩的受力特性以及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在进行位移计算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土体的力学性质,土体的力学性质对排桩支护结构的位移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我们需要考虑土体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参数。
2. 桩的受力特性,桩的受力特性是影响排桩支护结构位移的关键因素。
我们需要考虑桩的截面积、材料强度、长度和受力方式等因素。
3.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排桩支护结构是一个整体的工程结构,其整体稳定性对位移计算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变形能力和受力分布等因素。
根据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得到排桩支护结构位移计算的基本公式如下:Δ = (qL^4)/(24EI)。
其中,Δ表示结构的位移,q表示土体的荷载,L表示桩的长度,E表示土体的弹性模量,I表示桩的惯性矩。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看到排桩支护结构的位移与土体的荷载、桩的长度、土体的弹性模量和桩的惯性矩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合理选择和计算,来得到结构的位移值,并对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排桩支护结构位移的计算方法。
假设某工程中需要对一片土地进行排桩支护,土体的荷载为10kN/m2,桩的长度为6m,土体的弹性模量为20MPa,桩的截面积为0.1m2。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公式来计算结构的位移:Δ = (106^4)/(24200.1) = 90mm。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结构的位移为90mm。
通过对结构的位移进行计算和评估,我们可以确定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对工程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
Plaxis2D 双排桩支护计算
结合Plaxis2D计算结果及相关规范得到的一些结论Plaxis2D模型按照黏土一层、粉土两层建立土体模型然后建立多个开挖层。
Plaxis2D中只能使用二、整体位移情况为了体现开挖过程中位移变化,图一调整了每一幅图的标尺,使其处于同一颜色标尺下,深蓝表示+36mm,红色表示-37mm。
图二未调整标尺,使用Plaxis2D默认颜色标尺,位移绝对值最大处为红色,符号相反最大为蓝色。
1、桩顶堤防底板与桩身连接位置有效抗弯刚度。
影响桩的桩顶弯矩变化情况,如果实际情况连接达不到设计时的刚度,那么前后排桩之间内力大小关系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施工时应尤其注意此位置。
对于设计而言,设计时确定有效宽度是计算堤防底板配筋的依据,需要进行考虑,在桩距3.6m范围内并不是所有混凝土都能有效参与抗弯,确定一个有效宽度进行抗弯抗剪承载力计算十分必要。
2、开挖影响,开挖过程中桩身内力会发生变化,桩顶弯矩会发生变化,同时桩身的内力会发生变化,弯矩正负、最大弯矩位置都会发生变化,由于桩身这样会导致计算时最不利截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可能开挖完成后设计时应考虑。
3、2D模型是平面应变模型,需要的是沿长度方向结构完全一致的假定,所以2D里面双排桩最接近的实际情况是板桩或者前后排桩等桩距布置,这也是建筑基坑支护规程我的计算模型只是将抗弯刚度分布在长度方向,但是没能考虑土压力在不同桩之间的影响,这个需要用3D模型进一步分析讨论4、后排桩(在土中的桩)在开挖之后处于拉弯受力状态,对混凝土结构而言是比较不利的受力方式。
结合二三两点,桩的设计可能比较复杂5、桩间土的影响很大,存在一部分桩间土是先开挖后回填的,由于这部分位置恰好在建成后清淤线以上,这部分土性质的对桩身内力随施工过程变化有显著影响。
排桩支护设计及计算
排桩支护设计及计算排桩支护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工程支护措施,广泛应用于基坑工程、地铁工程、桥梁工程等。
排桩支护设计及计算是确保地下结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排桩支护设计原理、设计步骤、计算方法以及设计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排桩支护设计原理排桩支护是通过设置一定间距的垂直桩体来增加土的抗侧性能,从而抵抗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可能引起的土体侧向变形和变位。
排桩支护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土体侧向力学行为的分析:通过土体的剪切强度、侧向压力分布、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等参数的计算,分析土体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2.土的排桩支护效应:排桩支护能够增加土的整体抗剪强度,减小土体的侧向位移,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3.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桩与土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通过研究桩的剪切阻抗特性和土的侧向位移变形特性,进行排桩支护设计。
二、排桩支护设计步骤1.地质勘察:对施工场地进行地质勘察,掌握地质情况、土层特性,确定施工地段的荷载条件、地下水位等。
2.设置桩的类型与间距:根据工程要求确定采用的桩的类型,如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等,并根据工程需求确定桩的间距。
3.排桩效应分析: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分析排桩后土体的变形与位移情况,确定桩的稳定性和支护效果。
4.桩的计算与设计:根据排桩后的土体变形和位移情况,进行桩的计算与设计,确定桩的尺寸和数量。
5.施工方法的选择: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包括静载试验、动力触探、振动沉桩等。
6.监测与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与检查,保证排桩支护的施工质量。
三、排桩支护设计计算方法排桩支护的设计计算主要包括桩的受力计算和土体的侧向位移计算。
一般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桩的受力计算方法:根据杆件受力平衡原理,计算桩的竖向荷载、弯矩和剪力等。
根据桩的受力情况,可以确定桩体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等。
2. 土体的侧向位移计算方法:根据土的力学特性,可以采用有限元方法、解析方法或经验公式等进行土体的侧向位移计算。
双排桩计算原理
双排桩计算原理
双排桩是指两排桩,排间距3-5m,在前后两排桩之间的土体称为排间土拱。
双排桩分正、反两个方向受力,排间土拱弯矩作用显著,在有基坑开挖时,通常将两排桩竖直方向上的土拱称为“压弯拱”。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368-2005)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规定,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是:
(1)在不考虑排间土拱作用情况下,基坑开挖前,先假定桩间土压力为水平状态;基坑开挖后,先假设基坑内土压力为垂直状态。
(2)根据排间土拱的弯矩及位移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分析可知,排间土拱效应对支护结构受力影响显著。
(3)根据双排桩支护结构中排间土拱效应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可以得到双排桩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前的设计依据和设计计算方法。
因此,双排桩支护结构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基坑支护形式。
在双排桩支护结构中,由于前后两排桩在竖直方向上受力不同,所以前后两排桩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排间土拱来实现的。
—— 1 —1 —。
排桩支护设计和计算
排桩支护设计和计算排桩支护是一种在土壤工程中常用的支护措施,它通过钢筋混凝土或钢桩等部件将土壤固定在地下,以防止土体塌方、滑动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排桩支护设计和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排桩支护的设计和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地下水位、确定排桩参数、桩身设计、桩端承载力计算、桩间距设计、荷载计算、桩长设计等。
第一步是确定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的高低对排桩支护设计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地下水的压力会对土体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在设计计算中进行考虑。
第二步是确定排桩参数。
排桩参数包括桩径、桩长、桩间距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土体的性质、地下水位、工程荷载等因素。
第三步是桩身设计。
桩身设计主要包括桩体的截面形状和桩身钢筋的布置等。
桩身设计需要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在设计中需要对桩身进行强度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第四步是桩端承载力计算。
桩端承载力是指桩端在承受荷载时的承载能力,它是排桩支护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桩端承载力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或现场试验来确定。
第五步是桩间距设计。
桩间距的设计需要满足排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要求,一般要保证相邻桩之间的土体不会倒塌或滑动。
桩间距的设计通常需要进行反复计算和修正。
第六步是荷载计算。
荷载是排桩支护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荷载计算包括静载荷计算和动载荷计算两部分,需要考虑工程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第七步是桩长设计。
桩长的设计是指确定桩的埋置深度。
桩的埋置深度一般根据土体的特性和工程要求来确定,需要满足排桩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要求。
综上所述,排桩支护设计和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有效地提高排桩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土体工程的安全和可靠。
排桩支护设计和计算
排桩支护设计和计算排桩支护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支护方法,主要用于土壤或岩石边坡、挖掘壕沟、基坑开挖等地方,以防止土体的失稳和坍塌。
本文将介绍排桩支护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一、设计参数1.土壤或岩石的力学性质:包括土壤或岩石的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
2.桩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包括桩的直径、长度、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以及桩之间的间距。
3.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的压力变化和渗透性。
4.边坡或基坑开挖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包括边坡或基坑的高度、坡度和开挖的深度。
5.附近建筑物或设施对边坡或基坑的影响:包括建筑物的排水系统、振动、荷载和地基沉降等。
二、计算方法1.确定桩的尺寸和间距:根据设计参数,可以根据公式或图表来确定桩的直径和间距。
一般而言,桩的直径应根据土壤或岩石的强度来确定,直径越大则承载能力越高,但成本也相应增加。
桩之间的间距应根据排桩应变圈来确定,一般认为桩之间的距离应小于桩的直径。
如果桩之间的距离太远,则桩体之间的土体可能会塌陷,导致支护效果不理想。
2.计算桩的承载力:桩的承载力可以通过斯托克斯公式来计算,公式为:Qc=Σ(π/4)(d^2)(cNc+qNq+0.5γsBNγ)其中,Qc表示桩的承载力,d表示桩的直径,c表示土壤的黏聚力,Nc和Nq分别为规定的地基反应系数,γs为土壤的自重,B为桩的宽度,Nγ为地基反应系数。
3.判断排桩支护的稳定性:根据计算得到的桩的承载力,可以和桩上所受的荷载进行对比,判断桩的稳定性。
如果桩的承载力大于所受荷载,则桩的稳定性良好;如果桩的承载力小于所受荷载,则需要增加桩的直径或间距,以提高支护的稳定性。
4.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进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桩的设计进行改进。
例如,可以增加桩的长度,以提高桩体的承载力;可以增加桩的间距,以提高排桩的整体稳定性;也可以增加桩的直径,以增加桩的刚度。
综上所述,排桩支护设计和计算主要涉及设计参数的确定、桩的尺寸和间距的计算、桩的承载力的计算以及排桩支护的稳定性判断等方面。
入土深度计算-复件
入土深度计算-复件一:悬臂式排桩支护的计算土压力零点距坑底的距离u=(q+rh)*k?/r*(kp-k?)=(e q+e?)/r(k p-k?)对桩底C点取矩,则有ΣP(l+x-a)-Ep*x/3=0Ep=r*(k p-k?)x^2/2化简后得X^3-6ΣP*X/r(k p-k?)-6ΣP(l-a)/r(k p-k?)=0l=h+u a----ΣP合力距地面距离ΣP.a=qk a h*h/2+(rhk a*h/2)*2h/3+((q+rh)*k?*u/2)*(h+u/3)ΣP=qk a h+rh^2*k a/2+(q+rh)*k?*u/2对基坑顶的力矩和令§=x/l m=6ΣP/r(k p-k a)l^2 n=6aΣP/r(k p-k a)l^3 式得§^3=m(§+1)-n 式中m及n确定后连一直线并延长即可求得§值。
同理由于x=§*l得出x值,可按下式得到桩的入土深度t=u+1.2x=u+1.2§*l2、求剪力为零处的Xm的值ΣP-Ep=0 即ΣP-r*(kp-k?)Xm^2/2=0X m^2=2 ΣP/r*(kp-k?)3、最大弯矩Mmax=ΣP.(l+X m-a)-r(k p-k a)X m^3/6二、单支点排桩支护的计算(等值梁法)R a=E a(h+u-a)/(h+u-h0)Q B=E a(a-h0)/(h+u-h0)a----主动土压力合力距坑顶的距离h0------单支点距坑顶的距离u-----土压力零点距坑底的距离由等值梁BG求算板桩的入土深度。
取ΣM G=0,则Q B x=[k p r(u+x)-rk a(h+u+x)]x^2/6X^2=6Q B/r(kp-k?)桩的最小入土深度t0=u+x如土质差时,应乘系数1.1~1.2,即t=(1.1~1.2)t0由等值梁求算最大弯矩 Mmax值三、多支点排桩支护的计算1、等弯矩布置计算这种布置是将支撑布置成使板桩各跨度的最大弯矩相等,且等于板桩的允许抵抗弯矩。
排桩+内支撑深基坑支护计算书正文
一、工程概况XX大厦基坑位于丰和中大道西侧,世贸路北侧,距离丰和中大道道路红线约30m,距离世贸路道路红线约90mo基坑周边环境较空旷,北侧和西侧为空地,南侧为工商银行用地,东侧为XX开发用地, 西南角为己建成的南昌银行大楼,距离基坑约20mo本基坑平而尺寸116.47mxll7.3m,基坑施工整平地面标高为19.0m,地下室底板顶绝对标高7.05m (相对标i⅛-l6.9m),基坑开挖深度约13.05m,核心筒范围局部加深7.05m,加深段平面尺寸26.5mx23.184m。
基坑支护上部采用放坡,下部采用排桩+支撐,地下水处理措施为止水帷幕+坑内降水。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丄程地质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勘察深度内分布有①层素填土(QF), 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r l),包扌舌②层粉质粘土、③层中砂、④层粗砂、⑤层砾砂。
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新余群砂砾岩(Ez),包括⑥层强风化砂砾岩、⑦层中风化砂砾岩、⑧层微风化砂砾岩,各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层素填土:主要成份为粉质粘土,上部含少量碎石,稍湿,松散,全场均有分布,层厚O. 5~7. 5m。
②层粉质粘土:灰色、灰黄色,稍湿~湿,可塑,局部硬塑。
底部含砂量渐增,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全场分布,层厚1 .(Γ6.9πι°③层中砂:灰、灰白、浅黄色,湿~饱和,稍密~中密,颗粒级配较好,全场分布,层厚O. 9"5. ImO④层粗砂:灰黄、黄色,饱和,中密,全场分布,层厚1.0~4.3m°⑤层砾砂:黄褐、浅黄色,饱和,稍密~中密,全场分布,层厚2.6~7. 2m。
⑥层强风化砂砾岩:棕红、暗红、紫红色,砾石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及少量砂岩碎屑,粒径多为广3πrnι,局部可达IonInl以上,胶结能力较差,岩体完整程度属破碎,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2.GMPa,属于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
全场分布,层厚2.1~4. 2m。
排桩支护设计与计算.doc
排樁支護設計與計算8.7.1概述基坑開挖事,對不能放坡或由於場地限制而不能採用攪拌樁支護,開挖深度在6~10米左右時,即可採用排樁支護。
排樁支護可採用鑽孔灌注樁、人工挖孔樁、預製鋼筋混凝土板樁或鋼板樁。
圖8-4排樁支護的類型排樁支護結構可分為:(1)柱列式排樁支護當邊坡土質尚好、地下水位較低時,可利用土拱作用,以稀疏鑽孔灌注樁或挖孔樁支擋土坡,如圖8-4a所示。
(2)連續排樁支護(圖8-4b)在軟土中一般不能形成土拱,支擋結構應該連續排。
密排的鑽孔樁可互相搭接,或在樁身混凝土強度尚未形成時,在相鄰樁之間做一根素混凝土樹根樁把鑽孔樁排連起來,如圖8-4c所示。
也可採用鋼板樁、鋼筋混凝土板樁,如圖8-4d、e所示。
(3)組合式排樁支護在地下水位較高搭軟土地區,可採用鑽孔灌注排樁與水泥土樁防滲牆組合的方式,如圖8-4f所示。
按基坑開挖深度及支擋結構受力情況,排樁支護可分為一下幾種情況。
(1)無支撐(懸臂)支護結構:當基坑開挖深度不大,即可利用懸臂作用擋住牆後土體。
(2)單支撐結構:當基坑開挖深度較大時,不能採用無支撐支護結構,可以在支護結構頂部附近設置一單支撐(或拉錨)。
(3)多支撐結構:當基坑開挖深度較深時,可設置多道支撐,以減少擋牆擋壓力。
根據上海地區的施工實踐,對於開挖深度<6m的基坑,在場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採用重力式深層攪拌樁擋牆較為理想。
當場地受限制時,也可採用φ600mm密排懸臂鑽孔樁,樁與樁之間可用樹根樁密封,也可採用灌注樁後注漿或打水泥攪拌樁作防水帷幕;對於開挖深度在4~6m的基坑,根據場地條件和周圍環境可選用重力式深層攪拌樁擋牆,或打入預製混凝土板樁或鋼板樁,其後注漿或加攪拌樁防滲,設一道檁和支撐也可採用φ600mm鑽孔樁,後面用攪拌樁防滲,頂部設一道圈梁和支撐;對於開挖深度為6~10米的基坑,以往採用φ800~1000mm的鑽孔樁,後面加深層攪拌樁或注漿放水,並設2~3道支撐,支撐道數視土質情況、周圍環境及圍護結構變形要求而定;對於開挖深度大於10m的基坑,以往常採用地下連續牆,設多層支撐,雖然安全可靠,但價格昂貴。
品茗计算锚拉式排桩支护
品茗计算锚拉式排桩支护【原创版】目录1.排桩支护的概述2.锚拉式排桩支护的计算方法3.锚拉式排桩支护的稳定性分析4.锚拉式排桩支护的应用案例5.锚拉式排桩支护的发展前景正文一、排桩支护的概述排桩支护是一种常见的土方支护方式,它主要通过打入一定深度的支护桩来固定土壤,防止土壤因外界因素而发生滑动或崩塌。
排桩支护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
二、锚拉式排桩支护的计算方法锚拉式排桩支护是指在排桩支护的基础上,通过锚杆或拉杆等方式对支护桩进行加固,以提高其稳定性。
锚拉式排桩支护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支护桩的嵌固深度:根据土壤的性质、支护桩的材料等因素,确定支护桩的最小嵌固深度。
2.计算土压力:根据土壤的物理参数,计算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以确定支护桩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
3.稳定性验算:根据支护桩的嵌固深度和土压力,进行稳定性验算,以确保支护桩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
4.渗透稳定性验算:根据土壤的渗透性,计算渗透稳定性,以确保支护桩在渗透作用下的稳定性。
三、锚拉式排桩支护的稳定性分析锚拉式排桩支护的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锚拉式排桩支护的受力分析:根据土壤压力、锚杆或拉杆的拉力等,分析支护桩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
2.锚拉式排桩支护的稳定性计算:根据支护桩的受力情况,进行稳定性计算,以确保支护桩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
3.锚拉式排桩支护的稳定性验算: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稳定性验算,以确保支护桩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
四、锚拉式排桩支护的应用案例锚拉式排桩支护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某市政工程中,采用了锚拉式排桩支护方式,成功地解决了土壤滑动和崩塌等问题,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五、锚拉式排桩支护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锚拉式排桩支护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支护方式,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品茗计算锚拉式排桩支护
品茗计算锚拉式排桩支护
品茗计算锚拉式排桩支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地下水位和土壤条件,包括土质类型、孔隙比、水平和垂直可移动性等。
2. 选择适当的锚杆和锚索系统。
锚杆通常采用钢筋、钢板等材料,而锚索则选用钢丝绳或钢筋。
根据地下水位和土壤条件,确定锚杆和锚索的长度和直径。
3. 进行锚杆与锚索的埋设,包括锚杆孔的钻探和灌注混凝土、锚索的埋设和张拉等。
4. 计算锚杆的工作荷载。
根据结构需求和土壤条件,计算锚杆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确定所需的锚杆数量和间距。
5. 进行锚杆的张拉和锚杆头的预应力调整,以确保锚杆能够承受所需的工作荷载。
6. 完成锚拉式排桩支护的安装和调整工作,确保整个支护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在品茗计算锚拉式排桩支护时,必须考虑到土壤的承载力、锚定系统的稳定性、工作荷载的大小等因素,以确保支护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结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基床系数C随深度成抛物线规律增加, 如图4-9c所示,即 C=cZ0.5
c—比例系数,其值可根据实测确定。无 资料时,可参照表4-2选用。
表4-1比例系数m
表4-2 非岩石土的比例系数m、K、c 值表
注: 1、本表中m值适用于桩在地面处最大位移不超过6mm, 位移较大时适当降低表列数值。
符号规定为:横向位移xz(即挠度)顺x轴正方 向为正值;转角φz逆时针方向为正值;弯矩Mz 当左侧纤维受拉时为正;横向力Qz顺x轴正方 向为正值,如图4-11所示。
图4-10 桩作为弹性地基 上的梁的计算图式
图4-11 xz、φz、Mz、Qz的轴的 挠曲与梁上分布荷载q之间的关系式,即 桩的挠曲微分方程为:
大量试验表明,基床系数C值的大小不仅 与土的类别及其性质有关,而且也随着 深度而变化。目前采用的基床系数分布 规律的几种不同图式如图4-9所示。
图4-9基床系数的变化规律
1)基床系数C随深度成正比例增加。如图 4-9a所示,即 C=mZ m—比例系数。其值可根据试验实侧决 定,无实侧数据时,可参表4-1及表4-2 (公路规程)中的数值选用。
表4-3水平向基床系数kH
这里主要以基床系数随深度线性变化的 “m”法为例子进行介绍 1、桩作为弹性地基上的梁的微分方程式 及其解: 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不同计算方法, 都从一个基本微分方程式出发。
如图4-10所示 ,桩的入土深度为h,桩的宽度 为b(或直径),桩的计算宽度为b1。
桩顶若与地面平齐(z=0)且已知桩顶在水平 荷载Q0及弯矩M0作用下, 产生横向位移x0、 转角φ0;桩因Q0、M0作用,在不同深度z处产 生的横向位移xz 、转角φz、 弯矩Mz、剪力Qz。
图4-12 “m”法计算图式
1)单位力作用于基坑底面时,桩在该 处的水平位移和转角,见图4-13.
图4-13 单位力和力矩作用时基坑底得位移和转角 a、b)单位力作用 c、d)单位力矩作用
基坑底面作用单位力H0=1时桩在基坑底 面处的水平位移δHH(m/KN)和转角δMH (rad/KN)为: 桩底置于非岩石地基中 :
悬臂式围护结构
主动土压力 Ea
被动抗力Ep 被动抗力E´p
悬臂式桩墙是依靠自身的刚度和强度就能维 持其稳定的围护结构。 悬臂式桩墙可以在1.5~2m的狭窄范围内安 置。但悬臂式桩墙的位移比较大,难以满足 周边环境的严格要求,同时在开挖深度较大 时墙身弯矩很大,因此适用的开挖深度也不 深;使用条件不当时可能产生围护结构损坏 或严重影响环境的事故。
基床系数法
排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桩身内力及位 移的计算,目前较普遍采用将桩作为弹 性地基上的梁,按文克尔假定--梁身任一 点的土抗力和该点的位移成比例,这种 解法简称为弹性地基梁法。
其具体的解法大致有三种:
直接用数学的方法解桩(即弹性地基梁)在受 荷后的弹性挠曲微分方程,求出桩各部分的内 力和位移,即数解法; 将桩分成有限段,用差分式近似代替桩的弹性 挠曲微分方程中的各阶导数式而求解的有限差 分法 ; 将桩身划分为有限单元的离散体,然后根据力 的平衡和位移协调条件,解得桩的各部分内力 和位移,即有限元法 。
2、采用“m”法时,当基础侧面为数种不 同土层,应将地面或最大冲刷线以下 hm=2(d+1)m深度内的各层土按下列换算 式换成一个平均值m值,作为整个深度 的m值。式中d为桩的直径。对于刚性桩, hm采用整个深度h。当hm深度内存在两层 不同土时:
3、m0为“m”法相应于深度h处基础底 面图的竖向地基系数C0(=m0h)随深度 变化的比例系数,当h≤10m时C0=10m0。 因为据研究分析认为自地面至10m深度 处土的竖向抗力几乎什社么变化,所以 C0=10m0; 当h≥10m是土的竖向抗力几乎与水平抗 力相等,所以10m以下时取C0=m0h=mh。
2、桩墙的内力、位移计算公式
将整个桩墙分为两部分:基坑底面以上 视为悬臂梁,基坑底面以下视为弹性地 基梁,见图4-12. 桩墙在顶部水平力H、弯矩M以及分布荷 载q1、q2作用下,发生弹性弯曲变形。 地基土产生弹性抗力,整个墙体绕着地 面以下某点O而转动,在O点上下,地基 土的弹性抗力方向相反。
深度z处桩的横向位移值为
由σzx=Cxz, =mzxz,深度z处得桩侧向应 力为
深度z处得转角
深度z处的弯矩
深度z处的剪力
上述公式中的A1、B1、C1、D1、…C4、 D416个系数,可根据z=αz查表4-4。 表4-4 “m”法计算Mz、Qz的用表
表4-5 “m”法计算δHH、δHM=δMH、δMM的用 表
本节主要介绍第一种方法即数解法
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水平位移(x) 愈大时,侧压力(即土的弹性抗力)(σ) 也愈大,侧压力大小还取决于:土体的 性质,桩身的刚度大小,桩的截面形状, 桩的入土深度等。 侧压力的大小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σ=Cx
C—土的水平向基床系数(或简称基床系 数),地基系数等 。 它是反映地基土“弹性”的一个指标,表 示单位面积土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变 形时所需施加的力,其大小与地基土的 类别、物理力学性质有关。它的单位为 KN/m3。
在深度z处,q=σzxb1,而σzx=Cxz ,又 C=mz代入上式得
或
EI—桩身抗挠曲刚度; b1—桩的计算宽度。 上式即为按基床系数假定计算桩的基本微 分方程式,可改写为:
其中
称为桩的变形系数。
当z=0,该处的横向位移x0、转角φ0、弯矩 M0、剪力Q0可分别表示如下:
上式为一个四阶线性变形系数齐次常微分 方程,可以利用幂级数展开方法求解,其 主要结果如下所述:
按此图式来计算桩在外荷作用下各截面 内力的方法通常简称为“m”法。
2)基床系数C在第一个零变位点(图49b)以下(Z≥t时): C=K=常量
当0≤Z≤t时,C沿深度成曲线变化(可近 似地假定为按直线增加)。
K值可按实测确定,无实测数据时可参照 表4-3中的数据选用。 按此图式计算桩在外荷作用下的各面截 内力的方法,通常简称为“K”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