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文本中的独特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文本中的独特现象

----转自于红楼梦论坛

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人的创新能力。而人的创新能力除了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外,在后天因素中,实事求是,从事实出发,和不受已有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应该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了。若仍从过去所谓的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出发,今天的改革开放就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当然现在仍然有人在这样认为)。而实际上改革开放首先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产物,所以当年才会有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当年邓小平才提出摸着石头过河的行为准则。当然,光从事实出发是远远不够的,牛顿能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引发对万有引力的探究,别人就不能。但事实毕竟是人们改变旧思想,产生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的原动力。任何知识,都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和自我的强大的武器,没有知识当然也就谈不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任何知识在给人们以力量的同时,它们又会成为人们发现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更加全面正确和进一步把握世界和自我的障碍,成为束缚人们创造力的枷锁。这是人类认识和知识发展中一个永恒的定律。这里起码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旧知识本身是正确的,但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比如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牛顿力学的突破和发展,就是在物体运动超出了光速范围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是旧知识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甚至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旧知识的突破就尤其显得重要了。比如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关系问题,前后是不是一个人所写的问题,实际上还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此时最好还

是别轻易相信任何一种已有的观点,而是从作品本身出发去进行相关的研究,把自己的结论放到研究工作结束之后,而不是先从接受别人的观点开始。否则起点就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就难保有望得出正确的结论了。

那么,首先我们就要从《红楼梦》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先看看《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它会不会有完全不同于其它小说的独特的地方。然后我们就从《红楼梦》的这些实际情况出发,来决定我们应该怎么办,争取尽量不受过去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传统观念和观点的束缚。

1、《红楼梦》有许多十分明显的错误,有许多别的小说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的常识性错误。

如:第六回说凤姐“大还不过二十岁罢了”,可第四十九回又说凤姐等人“皆不过十五六岁”,凤姐是越活越小了。照第二回和第六回中的说法,凤姐只比贾蓉大二三岁,也就是说,凤姐一二岁时贾珍已经结婚。可第五十四回凤姐说她和贾珍:“从小一处淘气这么大。”年龄却又和贾珍差不多少了。八十四回时巧姐还让奶妈抱着,顶多一岁多点,但事隔不久,在九十二回中她却能够听宝玉讲《孝女经》了,至少已七八岁了。第八十六回交代元春生于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此日为正月初一。第九十五回又交代元春死于甲寅年十二月十九日,该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这两个日子在乾隆朝及其前的整个清王朝时期都不

存在,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不存在。又说元春活了四十三岁,可由甲申年生至甲寅年死共为三十一年,怎么会活出个四十三岁的结果来?!作者连起码的算术都不会了吗?

其他最明显的像林如海死的日子九月三日,和前后情节的时间都对不上;而且64回说林如海忌辰已经过去了,却竟然还是七月!

这种置人的常识于不顾而“明目张胆”地在那“信口雌黄”的错误至少有20个以上吧,用作者一时疏忽来解释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2、《红楼梦》还有大量不太明显的但稍加留心就可以看出来的常识性错误、不可理解的现象以及自相矛盾之处。

如:二十七回写四月二十六日黛玉葬花,宝玉“看见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地落了一地”。凤仙九月份花才落,最早的也是从五月份才开始断断续续地落,而榴花四月份也是不可能落的,韩愈诗“五月榴花照眼明”。

在第三十回中,有个龄官划蔷痴及局外的情节。书中交代“原来明日是端午节”,可知其时正是五月四日。但是书中又有如下一笔,就又把人弄糊涂了:“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根据历法知识,入伏的日子最早也得五月下旬。入伏一般都是在农历的六月中,最晚也不会晚于农历的六月底。不管怎么说,五月四日便已入伏的日子在历

史上是不存在的。

39回,写刘姥姥75岁,外孙子板儿7、8岁,不可能的事。就算板儿姐姐青儿10岁,则其母30岁,那么刘姥姥45岁才生女儿,怎么可能?

按道理说,《芙蓉女儿诔》是诔晴雯的,其中不应该出现把别人当作晴雯的文字。但其中大量的说法都不是说晴雯的,其中最典型的是“姊妹悉慕瑛娴,妪媪咸仰惠德”,明显说的是宝钗。而且实际上这说的也是可卿。作品写可卿“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这是把对宝钗的赞叹从平辈和长辈扩大到了下辈。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一是从作品中看,可卿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表现,二是可卿就是宁荣二府中最低的一辈了,怎么还会有“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之事呢?

在十二钗的画册中,可卿是悬梁自尽,可作品中为什么却不写她上吊而亡?

贾家四姐妹的名字很有意思,元春之后应该是与春天有关的名字,却又“迎”又“探”,接着就是“惜”了。

这种现象比前一种现象要多,至少有50个以上吧。

3、《红楼梦》还有大量虽然不能说是错误,但却明显违背常理的地方。

如:就拿大家最关心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来说吧,问题就着实不少。如:十二钗的判词和曲辞都是对应的,与钗黛之图和判词对应的〈终身误〉和〈枉凝眉〉尤其是前者,却以宝玉为中心来自咏自叹,不是很奇怪吗?而且一般读者都认为在“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间,宝玉更倾向于前者,就是在黛玉和宝钗之间,更倾心于黛玉,从作品中的一些表面现象看也的确如此,“说什么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说的再明确不过了。但第5回却更明确地指出:“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如果说木石前盟在宝玉的心目中比金玉良缘更重要,为什么不说“怀木悼石”的《红楼梦》?而且我们还应该看到,实际上许多时候作品把宝钗放到了高于黛玉的位置,比如宝玉生日时众人抽的花名签,宝钗抽的是牡丹,牡丹有花王之称,上面又题着四个字“艳冠群芳”,这岂不是说宝钗乃群芳之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宝钗才是女一号,是真正的大姐大。

其他还有很多,如作品中的诗词歌赋,作者花费了最大力气的就是悼念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了,可见晴雯的重要性了,那为什么她就不能在十二钗正册中呢?而是被打入“又副册”呢?宝琴是一个作者高度重视的人物,她一出现,把所有的女孩,包括宝钗都比了下去,探春说:“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宝钗说:“我就不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