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复习要点(大一下学期重点)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一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一民法知识点总结导言:民法是一门关于个人、家庭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学科,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益以及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大一学习的民法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给读者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一、法人与自然人1.1 法人的概念:指依照国家法律设立,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组织或机构。
1.2 自然人的概念: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直接享受民事权益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个体。
1.3 法人与自然人的区别:法人是以组织形式存在的,而自然人是个体;法人主体不同于其成员,自然人则是个人与其法律行为的主体。
二、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2.1 民事权利的概念:指个人在民事关系中享有的合法权益。
2.2 民事责任的概念:指个人在民事关系中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3 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的关系: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合理行使权利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民事行为3.1 民事行为的概念:指民事主体以意思表示为目的,根据法律规定产生、变更、终止民事权益关系的行为。
3.2 民事行为的要件:自然人进行民事行为应当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并确保行为的真实意思表示。
3.3 民事行为的效力:民事行为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否则可能导致行为无效或部分无效。
四、民事合同4.1 民事合同的概念:指民事主体通过一致的意思表示,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4.2 民事合同的要素:合同的要素包括合同主体、合同内容、合同形式和合同目的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4.3 民事合同的效力: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民事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五、侵权责任5.1 侵权的概念:指在民事关系中,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给其造成损害的行为。
5.2 侵权责任的种类:侵权责任主要分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其中民事责任包括侵权责任和合同责任。
5.3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侵权责任可以由侵权人承担全部责任,也可以由侵权人与被侵权人共同承担。
大一民法总论知识点总结
大一民法总论知识点总结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系统学习了民法总论,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
本文将对大一民法总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法律的概念和种类民法是法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规定了个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行为规范,其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正。
法律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多个类别,而民法是其中的一种。
二、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的主体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人们之间由权利和义务构成的相互关系。
在民法中,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
权利是个体依法享有的一种权益,而义务是个体依法应履行的一种责任。
三、法律行为和民事权利法律行为是指个人或组织依法进行的意思表示,其目的是产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权利和义务。
民事权利是指个人依法享有的与他人具有特定关系的利益,包括财产权益、人身权益等。
四、人的权利和人的义务在民法中,人的权利是人的生活、尊严和自由得到法律保护的基础,包括生命权、财产权、婚姻家庭权等。
人的义务是个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如支付债务、赡养亲属等。
五、民事责任和赔偿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引发的法律后果,包括合同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
赔偿是民事责任的一种形式,它涉及到对受害方进行损失补偿,以恢复其合法权益。
六、合同法和合同的成立合同是个体之间通过互相约定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备合同要件、合同目的、自由意思表示等要素。
合同法是民法中的一部分,规范了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的问题。
七、权益的制度保护和法律途径权益的制度保护是指通过法律手段对个人的权益进行维护和保护的一种制度。
在民法中,法律规定了多种保护权益的途径,如提起诉讼、请求赔偿等。
八、继承与遗赠继承是指在个体死亡后,其财产权、人身权利和义务依法转移到其他个体的过程。
遗赠是继承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生前对财产进行的明确指定。
大一民法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民法学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在大学的法学学习中,民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之一。
本文将对大一学习中的民法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二、合同法1. 合同的要素合同是民法中最常见的法律行为形式之一,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合同的当事人、合同的内容和合同的目的。
只有当这三个要素齐全时,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
2. 合同的成立与效力合同的成立主要包括要约、承诺和接受三个阶段。
当要约人向对方发出要约后,对方表示接受,合同即成立。
合同的效力则主要包括合同的生效、履行和终止等方面。
3. 合同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合同可以分为订立方式合同和法定方式合同、单方合同和双方合同、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等多种分类。
不同的合同种类在法律规定和效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侵权责任法1. 侵权行为的构成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其构成包括行为人的过错、损害结果和因果关系等要素。
只有当这些要素齐全时,才能认定为侵权行为,并由法律规定相应的责任和赔偿义务。
2. 侵权责任的形式侵权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形式。
民事责任以赔偿为主,刑事责任以惩罚为主,行政责任以行政处罚为主。
不同的侵权行为将承担不同形式的责任。
3. 侵权责任的防范为了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例如加强安全管理、遵守法律法规、保险投保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侵权行为的风险,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秩序。
四、物权法1. 物权的基本概念物权是指人们对物体所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支配他人不得侵害的权利。
它是我国民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们对财产的所有权、用益物权等方面的规定。
2. 不动产与动产的区分根据物权的客体不同,物权可以分为不动产权和动产权。
不动产是指地面和地下的土地以及与土地永久固定连结的建筑物,动产是指能够移动的物体,如车辆、家具等。
3. 物权的取得方式物权的取得方式主要包括合法取得和非法取得两种形式。
大一民法必背知识点总结
大一民法必背知识点总结民法是法学领域里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法律学习的重中之重。
对于大一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和理解民法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我对大一民法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法律的适用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凡属我国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在我国领域内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我国民事法律。
二、民事主体1. 自然人:民法规定自然人是可以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自然人的权利从出生而开始,义务从出生而终止。
2. 法人:法人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财产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包括企业法人、非营利法人等。
3. 其他组织:其他组织指非法人的组织,例如事业单位、基金会等。
三、民事权利和义务1. 权利:民事权利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人格权利等。
2. 义务:民事义务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因民事活动而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包括债务、纠纷解决义务等。
四、民事法律行为1. 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指法律主体通过口头、书面或者其他形式表达出的意思,包括真实意思和表达意思。
2. 意思表示的效力:有效的意思表示,具备以下要件:主体能力、客体内容、表达真实意思、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没有瑕疵缺陷。
五、法律行为的成立、变更和终止1. 成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符合法定条件,主要包括自愿、合法、真实和有司法行为能力等要件。
2. 变更:法律行为的变更可以通过协议、恢复法律关系、附生效条件等方式进行。
3. 终止:法律行为的终止包括满足条件的终止、同意解除、撤销和宣告无效等情况。
六、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依法应该承担的民事后果。
主要包括合同责任、侵权责任和无因管理责任等。
七、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指通过司法机关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
主要涉及起诉、受理、审理、执行等程序和程序法律关系。
八、合同法基本原则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平等、协商一致、公平诚实信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效力、安全和法律责任等。
民法学总论期末复习重点
民法学总论复习一、民法基本原则(有哪些原则,各项原则的含义、生活中的理解运用)1.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民法典》第3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2.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平等保护。
《民法典》第4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3.自愿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私法自治原则)《民法典》第5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4.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本着公平、正义的观念实施民事行为,司法机关应根据公平的观念处理民事纠纷,民事立法也应该充分体现公平的理念。
《民法典》第6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5.诚实信用原则《民法典》第7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秉持诚实,是指当事人要真实、真诚,在合同订立中,要如实披露相关订约信息,告知相关真实情况,不坑蒙拐骗,不欺诈他人。
恪守承诺是指严守契约和允诺。
6.符合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民法典》第8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7.绿色原则《民法典》第9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认定(判断是否属于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法规范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平等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民法规范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
3.民事法律事实的种类:三、自然人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终止,出生的认定,死亡的认定: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意外事故中死亡,不能确定死亡的先后时间的推定——无继承人的先死,长辈先死,同辈同死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申请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申请人范围:《民法典》第24条:“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总论知识重点-17页文档资料
第一章民法概述第一节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第二节民法的基本原则第三节民法的渊源第四节民法的适用范围第一节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这一调整对象的界定,包括三个要素,即平等主体、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平等主体是指参与民事关系的当事人在法律上的资格平等。
当事人互不隶属而处于平等地位。
具体包括主体条件平等、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平等、法律保护平等。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即横向财产关系。
纵向财产关系是非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如征税、征收、罚款等发生的财产关系,就不是民法调整的对象,而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它是与人身不可分离的而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又称为人身非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分为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大类。
第二节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我国民法的指导思想,是我国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表现,也是我们进行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
一、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民法通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1/30页二、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
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国家的政策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与国家的法律一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国家政策是制定法律的依据,法律是国家政策的定型化、规范化。
所以,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时候,政策就可以起法律的作用。
四、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原则《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大一下学期民法知识点总结
大一下学期民法知识点总结导言大一下学期是法学专业学生接触民法的重要阶段,民法是法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私权关系的法学分支。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众多的民法知识点,相信大家对于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大一下学期所学的民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复习和深化对民法的理解有所帮助。
合同法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法律规范。
在大一下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合同的基本概念、要件以及合同的成立、效力和解除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原则下订立的民事约定。
要使合同具备法律效力,需要满足四个要件:合法的客体、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的自由和真实意思表示的习惯程序。
确保了以上要件,合同才能成立。
其次,在合同成立之后,根据合同的性质和法定的要求,合同可能具有不同的效力:绝对效力和相对效力。
绝对效力的合同具有强制性,必须予以执行,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强制执行;相对效力的合同则可以由当事人自行解除,无需法院介入。
最后,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依法解除合同关系,解除合同会导致合同的终止。
合同的解除可以通过协商、构成违约行为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来实现,解除合同后,合同各方将不再履行合同义务。
侵权法侵权法是民法的重要分支,主要规定了当事人在生活中因过失行为或其他非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害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大一下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侵权法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和责任的形式等知识。
侵权行为是指人的过失或故意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后果。
为了构成侵权行为,需要同时满足三个要件: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主体要件是指侵权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具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者法人等;客观要件是指侵权行为必须直接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主观要件是指侵权行为的主体必须有过失或者故意行为。
在侵权法中,责任的形式可以分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
大一期末民法知识点
大一期末民法知识点民法是指以规定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等私法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体系。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期末考试中,掌握一些民法的基本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概述大一期末民法的知识点,帮助您复习备考。
一、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民法是指调整公民之间的个人权利和财产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
它分为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婚姻家庭法等子法律体系。
其中,物权法主要规定了公民对物的支配权和利益关系;合同法主要规定了公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侵权法主要规定了公民在违反他人权益时应承担的责任;婚姻家庭法主要规定了公民的婚姻、家庭的法律关系。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素物权法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包括合法原则、真实交易原则、保护原则等。
物权法的要素主要包括权利主体、客体和内容。
权利主体是指具有法定资格的自然人或者组织机构;客体是指用于满足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物质财富;内容是指权利主体对客体实行支配和利用的权利。
三、合同法的要素和种类合同法是指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
合同的要素主要包括意思表示、内容和形式。
意思表示是当事人通过口头、书面、行为等形式,表示订立、变更、解除合同的真实意思的行为;内容是指合同的约定条款;形式是指合同成立所需要符合的形式要求。
合同的种类包括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等。
四、侵权法的构成和责任侵权法是指调整公民在生产、经营、生活等活动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
侵权法的构成主要包括行为构成、过错构成和后果构成。
行为构成是指侵权人的具体行为,包括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过错构成是指侵权人的违法过错;后果构成是指因侵权行为导致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具体后果。
侵权责任主要分为民事赔偿责任和整体责任。
五、婚姻家庭法的规定和独生子女政策婚姻家庭法是指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制度。
我国实行的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保护女性和子女权益等。
独生子女政策是我国针对人口问题实行的一项政策,根据该政策,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才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大一民法必背知识点归纳
大一民法必背知识点归纳在大一的学习中,民法是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了解和掌握民法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日后的学习和法律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对大一民法必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供学习参考。
一、民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民法是国家规定的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也是私法体系的核心方面。
其基本概念包括私法、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民事权利与义务等。
民法有明确的适用对象和源于社会实践的特点,对个人和财产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法主体与客体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具体参与者。
而民法客体主要包括人身权益、财产权益和人格权益等。
理解民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民法具有重要意义。
三、权利与义务民法中,权利与义务是密切相关的概念。
权利是个人依法享有的自由和利益,而义务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和保障。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相互制约,应当平衡和合理分配,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四、合同法基本原理合同法作为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规定了市民法律关系中的契约和合同。
其中,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由原则、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等。
理解和应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民事法律纠纷的重要依据。
五、民事责任与损害赔偿民事责任是指个人或法人在违反法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后,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损害赔偿是一项重要的民事责任方式,要根据损害程度和法律规定,进行损失的补偿和赔偿。
对民事责任与损害赔偿的了解,有助于维护公平和正义。
六、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能力法律行为是指依法产生法律后果的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事法律行为能力是指进行法律行为的能力。
理解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能力,有助于正确判断和处理民事法律纠纷。
七、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与继承方法继承法是规定人死后财产权利与义务继承与承受的法律规则。
其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继承、继承自愿原则、相对固定继承顺序等。
而继承方法主要有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等形式。
民法总论知识点重点整理
民法总论知识点重点整理民法总论是民法学的基础,是民法学科的入门课程,它系统地研究了民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条文和基本制度。
以下是民法总论的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法律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1.法律的定义和特征:法律是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维护秩序性的社会规范。
2.法律的分类:正式法和实体法、公法和私法、国家法和国际法、宪法和民法等。
二、民事主体及其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1.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民事权能力的基本条件,行为能力是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资格。
2.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人是特定组织形式下,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权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
三、民事法律行为1.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意思表示和真实意思表示、法定形式、法律规定和公共利益等。
2.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分为成立、变更和消灭三个方面。
四、民事权利的主体和客体1.民事权利的主体:自然人和法人具有民事权利的主体资格。
2.民事权利的客体:人的合法利益和自然资源等是民事权利的客体。
五、民事责任1.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两个基本形式。
2.民事责任的种类:主要包括物质损害赔偿责任、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恢复原状责任和履行义务等。
六、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变更和消灭1.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包括合同的订立和权利的产生等。
2.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包括合同的变更、权利的转让和义务的转移等。
3.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消除包括合同的解除、权利的灭失和义务的完全履行等。
七、民法总则和民法典1.民法总则的作用和性质:民法总则是民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范的集合,具有规范和制度性的性质。
2.民法典的制定和内容:民法典是国家民事法律的总称,内容包括一般规定、物权编、债权编、合同编等。
以上是民法总论的重点知识点整理,透过对这些重点进行学习和理解,可以对民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民法的其他分支奠定坚实的基础。
民法总论复习资料
民法总论复习资料民法总论复习资料民法总论是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法学的基础,也是各类法律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在学习民法总论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和总结。
一、民法总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主要涉及个人、家庭、财产等方面的法律关系,以保护个人权益为目的。
2. 民法的特征:民法是以平等自由为基础的私法,它具有自愿性、平等性、保护性和继承性等特征。
3. 民法的任务:民法的任务是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 民法的原则:民法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由原则、责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民法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民法总论的基本制度和理论1. 民事权利的取得与行使:民事权利的取得方式有法定取得、合同取得、侵权取得等。
民事权利的行使应当遵循法定程序和合理方式。
2.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实现法律目的的行为。
它包括合同、侵权、遗赠等各种形式。
3.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它包括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
4. 民事法律关系的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终止有终止、解除、消灭等方式。
在终止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定程序和合法原则。
三、民法总论的相关问题和实践1. 民法的发展与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环境的变化,民法也需要不断发展和改革。
在改革过程中,应当坚持法治原则,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 民法与经济社会:民法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它对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起着重要的调整和规范作用。
3. 民法与社会公平正义:民法的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注重司法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4. 民法与国际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往的加深,民法与国际法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在处理国际民事关系时,我们应当遵循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
大一民法考试重点知识点
大一民法考试重点知识点一、引言民法是一门法律学科,旨在规范个人和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大一民法考试的重点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民法法律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一民法考试中的重点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二、自然人与法人1. 自然人的权利和义务自然人是指具备生物属性的人类个体。
自然人享有一系列的权利,包括人身权、政治权利、财产权等。
同时,自然人也必须履行一系列的义务,如尊重他人权利、遵守法律等。
2. 法人的定义和类型法人是一种具有法定资格、可以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
法人可以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并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性。
企业法人包括公司、合作社等;非企业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三、民事主体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1. 民事主体能力的概念民事主体能力是指个人拥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主体能力的具体内容包括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 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民法将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部分精神障碍人等需要在法定代理人的监护下才能进行民事行为。
四、民事权利与行为1. 民事权利的概念和特点民事权利是民法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地位。
民事权利具有普遍性、平等性、依赖性和不可侵犯性等特点。
2. 民事行为的类别民事行为可分为合同行为和非合同行为两大类。
合同行为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约定权利和义务;非合同行为则是没有明确合同约定的行为,如侵权行为等。
五、合同法基本原则1. 合同法的定义和作用合同法是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旨在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
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都受到合同法的限制和规范。
2.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等。
这些原则构成了合同法的核心体系,对于保障合同的公平性和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民法学知识点归纳
大一民法学知识点归纳一、引言民法作为法律领域中最为基本的学科之一,为我们了解和应用法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将对大一民法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该学科的核心内容。
二、人身权利1. 生命权:人的生命是最基本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他人的生命。
2. 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权利。
3. 名誉权:人的名誉享有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对其进行诽谤或侮辱。
4. 隐私权:个人的隐私享有法律保护,他人不得侵犯他人的个人隐私。
三、财产权1. 所有权:指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 所有权保护:法律对所有权享有保护,他人不得侵犯他人的所有权。
3. 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4. 合同要素:合同主体、合同目的、合同内容、合同形式等要素都需要满足法律规定。
5. 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合同经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并符合法定形式后成立,具备法律效力。
四、侵权责任1. 过错责任:侵权行为人因自己过错造成他人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
2. 相对人损害责任:责任由行为人承担,可以是故意或过失行为造成的损害。
3. 绝对人损害责任:责任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基础,而是因其所控制的危险物或活动造成他人损害而应承担。
五、家庭法及继承法1. 婚姻家庭法:规定了婚姻的条件、离婚的程序及财产分割等问题。
2. 离婚:夫妻一方或双方经法院审判或依法办理离婚登记手续终止婚姻关系。
3. 继承法:规定了财产继承的方式、顺序和继承人的权益。
六、民法中的特殊法律关系1. 劳动合同法:调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用工关系。
2. 合伙企业法:调整合伙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 物权法:规定了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的法律关系。
4. 知识产权法:保护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七、总结通过本文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对大一民法学知识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人身权利、财产权、侵权责任、家庭法及继承法以及特殊法律关系都是民法学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将为我们今后的法律学习和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完整word版)民法总论复习要点笔记(大一下学期重点)
民法总论复习要点笔录一,民法归纳1、民法理念: 1 )私权神圣 2 )身份相同 3)意思自治2、民法的基根源则二、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的组成2、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1)事件2 )行为三、物的分类:要点是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四、民事权益:1、民事权益的分类及标准,特别是性质分类2、权益的获取(既受获取和原始获取)3、权益的保护(私利营救,要点是自助行为)五、民事主体1、民事权益能力(对胎儿的保护,推定死亡,宣告死亡及其法律结果)2、民事行为能力(看法,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监护(看法,监护人的序次,委托监护的司法讲解,监护职责,监护的停止)4、住所(住所的确定方式)5、法人(法人的特点,法人分类中的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法人改正中的合并和分立,法人机关中的法定代表人,法人停止中的清理及其人格)6、合伙(看法、一般合伙与有限合伙、合伙的财产、债务担当,退伙)六、法律行为制度1、法律行为(看法)2、法律行为分类(诺成行为与实践行为)3、意思表示(见效要件)4、法律行为要件(有效要件,欠缺有效要件的结果〈效力待定、可改正可撤掉、无效〉 important )5、附款(条件的分类)选择题七、代理制度1、代理的分类(要点是本代理和复代理)2、代理权的行驶和限制3、表见代理八、诉讼时效1、看法2、分类(特别状况:一年的状况)3、中止、中止与延长4、限时的计算九、民事责任1、侵权民事责任的组成要件2、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推定、无过错)3、责任的竞合十、人身权制度1、人格权和身份权的看法2、详尽人格权:健康权、身体权3、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4、隐私权(内容、与名誉权的差异、现代困境及发展)5、性自由权民法复习详尽要点一、民法归纳1、民法理念: 1)私权神圣:①民事权益碰到法律最充足的保障②民事权益自然③民事权益内容无量广泛④人格权神圣和全部权神圣2)身份相同 : ①人格相同②详尽法律关系中的地位相同③对各种民事主体的相同对待④相同保护3)意思自治:在死法领域,当事人自由决定其行为,确定参加市民生活的交往方式,而不受任何非法干预。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一资料
民法知识点总结大一资料民法是一门涉及个人和财产关系的法律学科,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民法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一学生需要掌握的民法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规定。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关系1. 法律权利:指个人或组织按照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益。
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人格权利等。
2. 法律关系:指各方在法律上相互发生联系、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现象。
二、民事主体和民事行为1. 民事主体: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 民事行为:指个人或组织与他人在民事关系上进行的意思表示和意思表示所导致的行为。
三、民法责任和民事法律行为1. 民法责任: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主要包括合同责任、侵权责任和不当得利责任等。
2. 民事法律行为:指个人或组织在民事关系上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包括合同、侵权行为等。
四、合同法基本原则和合同的成立与履行1. 合同法基本原则:自愿原则、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等。
2. 合同的成立与履行:成立要件、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履行等。
五、侵权责任和民事赔偿1. 侵权责任:指因违反法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主要包括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的形成条件等。
2. 民事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应由侵权人向受害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六、不当得利和不当得利的返还1. 不当得利:指通过违反法律规定而获得的利益。
2. 不当得利的返还:依法将不当得利返还给受损害人,恢复原始的权益状况。
七、继承法基本概念和继承的方式1. 继承法基本概念:指个人的财产在其死后依法转移给其继承人的制度。
2. 继承的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等。
八、民法诉讼和协商解决纠纷1. 民法诉讼:当个人或组织在民事关系上发生争议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协商解决纠纷:当争议发生时,通过协商和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减少诉讼成本。
大一民法期末知识点归纳
大一民法期末知识点归纳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财产权益保护等方面。
作为大一学习法学专业的学生,掌握民法的基本知识点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大一民法期末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理解。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关系1.法律的含义和特征2.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和效力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和特征二、法律主体1.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概念和区别2.民事行为的主体资格和行为能力三、民事权利和义务1.权利的概念和种类2.法律行为的效力和无效3.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4.不当得利和不当损害四、民事责任1.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和类型2.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和类型3.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区别五、财产法律关系1.公民财产权利和义务2.动产和不动产的概念和权利归属3.不动产登记制度和动产交付制度4.不当得利和不当损害的财产赔偿六、继承法律关系1.遗嘱和法定继承的规定和差异2.继承顺序和继承份额的计算3.遗嘱的撤销和更改七、家庭法律关系1.婚姻的订立和解除2.离婚和夫妻财产的处理3.夫妻债务的承担和共同财产的管理八、民法的适用和解释1.法律解释和司法解释的区别2.民事法律适用的原则3.司法解释在实践中的应用九、立法的基本原则和程序1.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2.法律的层级和立法的程序3.修改法律和废止法律以上几大知识点是大一民法课程的核心内容,同学们在备考期末考试时,应重点复习以上内容,掌握各个知识点的要点和关键细节。
此外,可以参考相关的案例进行实际操作和分析,以提高对法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起来,大一民法期末考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关系、法律主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民事责任、财产法律关系、继承法律关系、家庭法律关系、民法的适用和解释、立法的基本原则和程序等方面。
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法律条文和相关案例的理解和分析,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系统学习和复习,相信大家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大一民法学重点知识点
大一民法学重点知识点伴随着大学法学专业的开启,大一学生将首次接触到民法学这门重要的学科。
民法学是法学的基础之一,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向你介绍大一阶段民法学的一些重点知识。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护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稳定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法律的核心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二、法律关系与权利义务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因具有一定法律地位而形成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法律关系中涉及到的主体分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等。
权利是法律规定的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享有的合法利益,而义务则是法律规定的主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经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的形式和程序,以达到法律目的的意思表示或者行动。
法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和行政法律行为,其中民事法律行为是经济法律行为的核心内容。
四、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个体依法享有权利,并能通过行为来行使、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权利的能力。
行为能力是个体根据法律规定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包括事实行为能力和意思行为能力。
五、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其中,自然人是指具有生物性别、国籍和民族的人;法人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组织;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备法人资格,但依照法律规定享有部分权利和承担部分义务的组织。
六、民事权利与法律责任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合法利益,具有权利主体的权利是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法律责任是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七、合同法基本原则合同是指合同双方通过意思表示达成的一致意见,对于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变更和终止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等。
八、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是指因他人的行为、事件或者其他原因取得的无因得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总论复习要点一,民法概述1、民法理念: 1)私权神圣 2)身份平等3)意思自治2、民法的基本原则二、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2、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1)事件 2)行为三、物的分类:重点是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四、民事权利:1、民事权利的分类及标准,尤其是性质分类2、权利的取得(既受取得和原始取得)3、权利的保护(私利救济,关键是自助行为)五、民事主体1、民事权利能力(对胎儿的保护,推定死亡,宣告死亡及其法律后果)2、民事行为能力(概念,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监护(概念,监护人的顺序,委托监护的司法解释,监护职责,监护的终止)4、住所(住所的确定方式)5、法人(法人的特征,法人分类中的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法人变更中的合并和分立,法人机关中的法定代表人,法人终止中的清算及其人格)6、合伙(概念、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合伙的财产、债务承担,退伙)六、法律行为制度1、法律行为(概念)2、法律行为分类(诺成行为与实践行为)3、意思表示(生效要件)4、法律行为要件(有效要件,欠缺有效要件的后果〈效力待定、可变更可撤销、无效〉important)5、附款(条件的分类)选择题七、代理制度1、代理的分类(重点是本代理和复代理)2、代理权的行驶和限制3、表见代理八、诉讼时效1、概念2、分类(特殊情形:一年的情况)3、中止、中断与延长4、期限的计算九、民事责任1、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2、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推定、无过错)3、责任的竞合十、人身权制度1、人格权和身份权的概念2、具体人格权:健康权、身体权3、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4、隐私权(内容、与名誉权的区别、现代困境及发展)5、性自由权民法复习具体要点一、民法概述1、民法理念:1)私权神圣:①民事权利受到法律最充分的保障②民事权利当然③民事权利内容无限广泛④人格权神圣和所有权神圣2)身份平等:①人格平等②具体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平等③对各类民事主体的平等对待④平等保护3)意思自治:在死法领域,当事人自由决定其行为,确定参与市民生活的交往方式,而不受任何非法干预。
2、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 2)意思自治 3)等价有偿4)诚实信用 5)公序良俗和私权神圣二、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1)主体为权利义务之所属2)客体为权利义务之所附3)主体之间凭借客体彼此联系4)联系之内容即为权利义务5)权利的开始和结束是权利义务的变动及变动的原因问题2、民事法律事实:事件和行为1)行为:指人的主观意识支配下的有意识的活动。
①合法行为与不合法行为②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③准民事行为2)事件:与当事人的主观意识无关的能够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产生的客观现象三、物的分类:1、动产与不动产:物能否移动以及移动后是否损害其价值2、流通物、限制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物能否自由流通,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内流通3、特定物与种类物:是否具有独立特性以及是否可以相互取代4、可分物与不可分物:是否可分割,分割后是否影响其价值和用途5、主物与从物:物与物之间是否具有从属关系凡两物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能独立存在并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物,起辅助作用或补充作用的是从物。
6、可消耗物与不可消耗物:物经使用后的形态变化以及是否归于消灭。
7、原物与孳息:两物之间的渊源关系原物是原本存在并可以产生新物或新的收益之物;孳息是原物所生之物或利益8、单一物、合成物与集合物:物的构成个数及其结合状况四、民事权利1、分类:1)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民事权利的作用①支配权: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权利客体,并有排他性的权利。
知识产权、人格权、物权等为支配权。
②请求权:权利人可以要求他人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权利,基于基础权利而发生。
③形成权:权利人依自己单方面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
承认权、选择权、撤销权、解除权、抵销权等。
④抗辩权:对抗他人行使相关权利的权利,也称拒绝的权利。
可分为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等。
2)绝对权与相对权: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物权、人身权、继承权为绝对权,债权为相对权。
3)财产权:、人身权与两者兼备权:客体所体现的利益财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人身权:人格权和身份权两者兼备权:继承权、股权4)专属权与非专属权:民事权利与相对人的联系专属权:人格权,身份权;非专属权:物权、债权5)主权利与从权利:相互关联的民事权利中,依各个权利的地位担保关系中,被担保的债权是主权利,担保权是从权利6)既得权与期待权:权利是否已经享有(取得)2、权利的取得:1)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①原始取得:民事权利的取得,不依赖与任何已有权利,而是通过一定民事行为或法定事由取得。
如先占、劳动生产、善意取得等。
②继受取得:以原民事行为人的权利为依据,通过一定民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的方法,继受取得的财产权主要有所有权、他物权、债权 2)直接取得与间接取得3)即期取得与远期取3、民事权利的保护:私力救济1)具体形态包括自救、自助、自卫自助行为:指权利人为实现自己的请求权,在情势紧迫而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对他人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者其他相应措施的合法行为。
自助的前提:①必须是自己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②来不及请求国家公权力机关③手段适合于请求权的实现2)私力救济的方式:①协商②调解③主张或放弃权利④紧急避险⑤正当防卫⑥留置权⑦合同履行抗辩权五、民事主体1、民事权利能力: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对胎儿的保护:出生登记以独立呼吸为准。
出生时间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
①胎儿人格权②非法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③生父母死亡时的抚养请求权④胎儿继承权⑤为死产时的法律关系2)推定死亡:①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③几个人辈分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继承,由他们的继承人分别继承3)宣告死亡:①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宣告被申请人为死亡的法律制度。
②一般情况,需下落不明满四年,从音讯消失之日起计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算。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
③利害关系人顺序: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由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④法律后果:人身关系:财产关系:P502、民事行为能力:1)民事主体能够独立有效地以自己的行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从而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2)限制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精神病人。
A、范围上的限制:①纯获利益的行为;②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行为B、程序上的限制:①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进行;②由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③由法定代理人追认3、监护:设定专人对行为能力欠缺者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进行监督、保护的制度。
1)法定监护:未成年人监护人的顺序:①父母;②祖父母、外祖父母;③成年兄、姐;④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⑤父母所在单位、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精神病人的监护顺序: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亲属;⑤父母所在单位、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2)指定监护:P463)委托监护: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则应当由监护人承担,另有约定的除外。
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应当负连带责任。
4)监护职责:①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②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③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④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⑤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⑥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⑦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监护人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5)变更监护、丧失监护权与监护关系终止监护关系终止的原因:①被监护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②被监护人死亡;③监护人死亡或者丧失监护能力;④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止监护关系的其他情形。
4、住所:自然人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视经常居住地为住所。
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
,但住院治疗的除外。
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5、法人:1)特征:①独立的名义;②独立的财产;③健全的组织机构;④独立的责任2)分类:①公法人与私法人;②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③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④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a、社团法人是以人的集合为基础成立的法人,如公司;财团法人是以为一定目的而设立的财产为基础成立的法人,如基金会。
b、社团法人为了公益事业。
c、设立人的地位不同:社团法人的设立人为社员;财团法人的设立人不对财团法人享有任何权利d、目的及组织的稳定性不同,社团法人相对较弱。
3)变更:合并与分立:①合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合并为一个法人;分立是一个法人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
②合并有创设式合并与吸收式合并;分立有创设式分立与存续式分立P56③合并、分立之前的义务由合并分立后的法人承担4)责任:①独立责任:法人以自己的名义和独立财产,为自己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②无限责任:以自己所有的财产承担责任(有限责任是指以自己财产的一部分来承担责任),同一责任对法人来说是无限责任,股东承担有限责任③代表责任:企业对他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责任5)机关:①意思机关(股东大会);②执行机关(董事会);③代表机关(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④监督机关(监事会)法定代表人:①由法律或章程规定的自然人;②是法人的主要负责人;③有权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
6)清算:法人终止前,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理,对债权债务关系进行了结的行为清算法人的人格:在清算期间,法人不能进行新的经营活动。
6、合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为了共同的事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收益,共担风险,至少一人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非法人组织。
1)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①有限合伙人是指向有限合伙出资并分享利润,但不参加合伙经营,仅以出资为限对合伙承担清偿责任的人。
②普通合伙必须全是普通合伙人,但有限合伙只要有至少一名有限合伙人即可③特殊普通合伙:针对律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由于某些合伙人因过错造成损害,其他合伙人不承担连带责任。
2)合伙的财产:合伙人出资和积累的财产均为合伙企业的财产 P61共同共有:①因经营共同事业而发生②合伙人共同管理和使用③不得请求分割共同财产④承担无限连带责任3)债务承担:①首先以合伙财产清偿合伙债务②合伙人承担补充无限连带责任③双重优先权(无法律依据,学理上的):合伙财产优先清偿合伙债务;个人财产优先清偿个人债务 P634)退伙:①法定退伙(当然退伙)a、合伙人死亡;b、法人合伙人关闭、撤销、破产c、合伙人丧失偿债能力;d、被法院强制执行在合伙财产中的份额②强制退伙(除名、开除)a、未履行出资义务;b、故意、重大过失造成合伙的重大损失;c、执行合伙事务有不正当行为d、协议规定的其他事由③自愿退伙:a、协议退伙;b、单方声明退伙退伙人对其退货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六、法律行为制度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因意思表示而发生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