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结合2011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慢性伤口护理新进展

慢性伤口护理新进展

慢性伤口护理新进展慢性伤口是指伤口愈合困难,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的伤口。

慢性伤口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旨在促进伤口愈合和减轻患者痛苦。

近年来,关于慢性伤口护理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

新进展包括了伤口清洁和湿润疗法。

传统的伤口清洁方法是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伤口,但研究发现,使用含氯己定的清洁剂清洗伤口可以更有效地去除坏死组织和细菌,提高伤口愈合速度。

湿润疗法也被证实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湿润环境可以保持伤口表面的水分,预防干燥和结痂,同时还可以提供适当的温度和pH值,加速新生肌肤的形成。

慢性伤口护理中的给药方式也有一些新的进展。

传统的给药方式是使用外用药膏或药水涂抹在伤口表面,但这种方式存在着药物无法充分渗透到伤口底部的问题。

最近,一种名为纳米胶束的给药系统被引入慢性伤口护理中。

纳米胶束是由磷脂、聚合物和药物组成的微小颗粒,可以在伤口表面形成稳定的药物释放系统,使药物能够持续释放并渗透到伤口底部,提高疗效。

创面覆盖材料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传统的伤口覆盖材料主要是绷带和敷料,但这些材料存在着吸水性不够好、易堆积细菌和易伤害新生肉芽组织等问题。

最近,石墨烯被应用到慢性伤口护理中。

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碳原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研究发现,使用石墨烯覆盖慢性伤口表面可以提高伤口愈合速度,并且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吸收和释放水分的能力,减少了伤口周围的湿疹和肿胀。

关于慢性伤口护理的教育和管理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传统的慢性伤口护理教育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培训或手册教学,但这种方式存在着时间和地点限制,难以达到全面的教育效果。

最近,一些新的教育工具被引入慢性伤口护理中,如电子学习模块和手机应用程序。

这些工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供了更加便捷和有效的教育方式。

慢性伤口护理的管理也得到了重视。

通过建立慢性伤口护理团队和制定标准化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_结合2011治疗指南[1]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_结合2011治疗指南[1]
• 发生人群方面,由创伤所致的慢性创面患者以20 ~50岁的中青年为主,糖尿病足、压迫性和静脉 性溃疡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机制
• 一、创面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支架,主要指纤维连接蛋 白)的基因表达下调 ;
• 二、主要修复细胞,特别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凋亡;
• 三、局部创面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延缓创面修复的 影响;
• 2、把皮肤的连续性作为标准,依解剖深度 分为:浅层、半层、全层及皮肤以下深层 组织溃疡;
• 3、欧洲RYB分类法:将2期或延期愈合的 开放创面,按组织形态区分为红、黄、黑 和混合型创面,不仅形象,而且反映了创 面组织成分的现有状态;
压力性溃疡
• 压力性溃疡:由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 或这些因素的结合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的局部区域受损所致的溃疡(如褥疮)。 它是皮肤及其皮下结构以及组织层不同程 度的复合性损伤。其范围从皮肤红斑到肌 肉和其下的骨组织损伤。
• 临床上多指各种原因形成的创面经 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 合,也无愈合倾向者,而这里所指的1个月并非完全绝对 ,它有赖于创面大小、病 因、个体一般健康状况等多种 因素。通常,当创面每周不能缩小 10%~15% 或超过1 个月不能缩小50%,就被认为成为慢性伤口。
流行病学研究
• 在中国,慢性创面患者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5%~3 .0%,主要为创伤感染(67.5%)、压迫性溃疡(9.2 %)、静脉性溃疡(6.5%)、糖尿病溃疡 (4.9%) 和 其他(11.9%);
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的一般原则
局部治疗服从全身治疗,病因治疗 服务于创面处理。
彻底清创! 及时闭合伤口! 适当的创基处理!
慢性创面治疗技术
• 外科清创:除了传统的锐性手术清创外,还有酶学、机械(湿、干敷 料交换,水刀)、自溶性、生物和超声清创等方式。

老年慢性创面治疗进展

老年慢性创面治疗进展

老年慢性创面治疗进展发布时间:2021-11-15T05:51:17.0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高维鹏曾航甘旭东布艳军[导读]高维鹏曾航甘旭东布艳军(云南省老年病医院外科;云南昆明650011)【摘要】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严重,根据大量统计数据资料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早在2015年就突破了2亿人次,同时这个数字还在逐渐增长,老年病人的数量也随之出现增长,老年慢性创面疾病的临床发病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病人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因为一些慢性难愈性孙损伤与溃疡普遍继发在老年疾病、糖尿病以及放射治疗中,所以导致慢性难愈性损伤与溃疡的出现几率升高,治疗难度加大,治疗疗程增长,治疗费用增高,为病人造成比较重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

最近几年以来,由于疾病谱出现改变,各种慢性创面的出现几率显著增多,老年慢性创面的共同特点为病程时间较长,基础疾病较多,创面各异,同时创面情况非常复杂,病人的自理能力偏弱,不同点为病因不同,创面部位不同,基础性疾病不同,同时病人的经济条件不同,病人与家属的治疗预期不同,因此临床治疗老年慢性创面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提供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老年慢性创面;治疗方法;研究进展慢性创面主要是因为烧伤或是创伤等意外伤害引起,没有按照伤口正常病理生理过程,在预计时间之内创面得以愈合,最近几年以来,由于老年性疾病导致的包含长时间卧床引发压迫性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和下肢循环障碍引发血管性溃疡等慢性创面的出现几率不断升高,临床治疗工作也获得了不断的改进与完善[1]。

老年病人的基础代谢非常缓慢,组织的修复能力明显低于青壮年,同时存在多种基础性疾病,导致慢性创面的病程时间延长,治疗难度增加,良好的心理状态与依从性可以帮助创面处置效果,老年人,尤其是慢性创面病人,心理情况非常复杂,影响因素很多,不良的心理状态能够直接影响到的创面愈合效果。

1 老年慢性创面目前救治工作具有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慢性创面修复的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缺少相对应的临床专科,所以病人通常被皮肤科、内分泌科、骨科以及烧伤科等科室收治,因为缺少专科进行救治,导致病人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创面治疗,引发治疗周期出现延长,临床治疗费用出现增加,部分病人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此外现在各种可以帮助创面愈合的新治疗措施不断出现,但是对于创面修复医护工作人员来说,部分人员并未深入了解治疗新方法,或是认识不统一,造成使用不规范现象层出不穷,所以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创建创面修复指南,大力推广创面修复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方法[2]。

难愈创面的研究进展

难愈创面的研究进展

难愈创面的研究进展郑旺;肖志波;王瑜;李宁;牟斌【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446-448)【作者】郑旺;肖志波;王瑜;李宁;牟斌【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科,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科,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科,哈尔滨15008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 15008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9.5难愈创面是与部位和宿主有关的特殊性创面,它通常由于各种不同因素作用导致的创面不能进入正常的愈合过程,而是进入了一种病理难恢复状态。

近几年对难愈创面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侧重点,本文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在西方国家,难愈创面主要由于糖尿病足、压迫性溃疡和下肢静脉溃疡造成。

糖尿病逐渐成了全球高发性疾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中约15%的患者会发生足部溃疡。

据研究,全球每年有超过150万的患者可出现各种压迫性溃疡,老年患者居多。

另外,全球范围内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率为0.86%,其中50%患者可能会发生溃疡。

由此可见,难愈创面的主要发病原因为糖尿病足及各类溃疡。

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存在差异,难愈创面的发病原因有所不同。

在非洲的马拉维,最常见的难愈创面是感染性创面。

国内付小兵等指出九十年代,中国难愈创面患者发病率1.5%~3.0%,以创伤感染为主,中青年患者居多,60岁以上的老人则多见糖尿病足和各种压迫性、静脉性溃疡[1];而现今难愈创面的发病率未见明显升高,中老年人群居多,主要原因为糖尿病、创伤、压迫性溃疡、医源性感染等[2]。

可以看出,糖尿病方面仍然是难愈创面高发的主要原因。

难愈创面愈合是多种类型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基质成分参与修复的复杂过程,使得创面达到解剖及生理功能。

中国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流行病学研究

[192]姜玉峰.中国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流行病学研究付小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摘要:目的:无论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严重降低人们工作和生活质量以及加重社会和家庭负担的重要因素,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美欧等发达国家对其研究起步较早,并在诊治、预防及康复等方面形成指南,建立了完整的治疗体系。

中国此方面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付小兵等1998年在《国际创伤修复与再生杂志》(WoundRepReg)首次报告了中国人群此类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相关防治建议。

但近10年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反映在疾病构成谱和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尤其突出,这些均对其------------------------------------------------------------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

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

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

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

抓大放小,逐层细化。

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

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

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

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左右吧,你就可以从他们家得到一份有200-500篇非常专业,且最贴近你所写论文主题的重点大学硕博士论文目录,基本能涵盖所有和主题相关的论文,然后会让你从目录中再挑选出其中30篇左右最贴近主题的硕博士论文全文给你,全文文字都可以复制黏贴的哦,就是这些精选后的论文内容构成了我这篇论文的基本框架和血肉。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降低治疗成本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积极寻求降低治疗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 管理能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增强信心与自我效能
通过成功案例分享、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计划等方式,增强 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家属参与及沟通技巧
家属教育
向家属传授创面护理、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知 识,使家属能够成为患者的有力支持者。
家属沟通
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 心理状态,共同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家属参与治疗
止血措施
对于活动性出血点,应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如电凝、结扎或填塞 止血等。
植皮术和皮瓣移植术应用
创面评估
根据创面大小、深度、部位和周围皮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 皮或皮瓣移植方法。
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操作
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手术操作,确保移植组织的成活和创面的良好愈合 。
治疗配合教育
向患者说明治疗计划、药物使用、创面护理等方面的知识,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支持策略探讨
焦虑与抑郁情绪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采取倾听、 安慰、鼓励等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
疼痛管理
教授患者疼痛自我评估方法,提供疼痛缓解技巧,如深呼 吸、放松训练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创面分类标准
急性创面
由外伤或手术等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通常在短时间 内可愈合。
慢性创面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I. 综述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nonhealing wounds)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未能达到正常愈合状态的创面,通常超过23个月。

这类伤口的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引发感染、疼痛、瘢痕和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新型敷料、生物材料、生长因子、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和常见原因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在正常治疗和护理措施下,创面愈合时间超过6周,甚至更长时间仍未愈合的创面。

这类创面通常由于感染、糖尿病足、缺血坏死等原因引起,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康复进程。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是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会导致创面炎症反应加重,破坏组织结构,影响创面愈合。

缺血缺氧:血管病变、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导致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缺氧从而影响创面的愈合过程。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发生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导致足部溃疡、感染难以愈合。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使用激素、放疗、化疗等药物或患有某些免疫性疾病,容易导致创面感染、炎症反应加重,影响愈合过程。

外伤:严重的外伤创伤可能导致组织损伤严重,创面面积大、深度深,使得创面愈合难度增加。

其他原因:如营养不良、放射治疗后遗症、手术后并发症等都可能导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

当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创面愈合机制复杂: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如炎症、感染、血管新生、细胞增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创面的愈合过程变得异常复杂,难以预测和控制。

因此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时,需要深入研究创面愈合的各种机制,以便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有限:目前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主要包括局部应用药物、生物敷料、物理疗法等。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结合治疗指南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结合治疗指南
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皮肤替代物,用于覆盖创面并促进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
通过负压吸引技术改善创面微环境,促进创面愈合。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全面评估患者情况
包括年龄、营养状况、合并疾 病等,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
案。
创面类型与分期
根据创面的类型、分期及严重 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医源性因素
如手术操作不当、术后处 理不及时等。
病理生理改变及并发症
病理生理改变
包括炎症反应延长、细胞增殖和迁移 受阻、新生血管形成障碍等。
并发症
如感染、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03 诊断与评估方法进展
CHAPTER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创面特征
慢性难愈合创面通常表现为创面 长时间无法愈合、反复破溃、感
04 治疗策略及最新进展
CHAPTER
传统治疗方法回顾与总结
清创术
通过手术或机械方法清除 创面坏死组织和异物,为 创面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抗生素应用
针对创面感染,使用抗生 素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 合。
创面敷料
使用各种敷料保护创面, 减少外界刺激,促进创面 愈合。
新型治疗策略探讨与实践
生物治THANKS
如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 以了解创面周围组织的结构和血流情 况。但这些检查费用较高,且对操作 技术要求较高。
组织活检
通过取创面组织进行活检,可以了解 创面的病理变化和组织修复情况。但 活检属于有创检查,可能给患者带来 一定痛苦。
新型诊断技术应用前景
生物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创面组织或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可以了解创面的愈合情况和治疗效果。这种方 法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等优点,是未来慢性难愈合创面诊断的重要方向之一。

2023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9条推荐意见

2023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9条推荐意见

2023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9条推荐意见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refractorywound,CRW)是一类接受规范系统治疗后仍不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结构和功能上完全修复的创面。

国际创面修复学会曾对CRW进行界定,即无法及时完成正常而有序的生理修复过程,达到结构和功能上完全恢复的创面称为CRW;在临床上,通常将经过规范且完整的4周及以上治疗后,仍未能愈合且无愈合倾向的创面称之为CRW o也有一种临床观点认为,当创面每周不能缩小10%~15%,或超过1个月不能缩小50%,则被认为CRW0然而,不同原因形成的慢性创面的愈合过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故4周的时间界定并非为绝对的定义标准。

目前,有专家认为,CRW的界定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条件:(1)有明确的致病原因;(2)正规治疗4周无愈合趋势。

对CRW准确而统一的界定,是早期准确诊断和提高疗效的前提。

在付小兵院士牵头实施的规范化体表CRW治疗体系研究中,已将CRW明确界定为有特定致病原因且经严格治疗4周后未愈的创面。

临床上,常见的创伤骨科CRW包括糖尿病创面、压力性创面、感染性创面及创伤性创面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造成巨大的医疗负担。

目前,CRW 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病程较长,常需临床多学科的协作诊疗。

在创伤骨科的诊疗工作中,CRW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多样和患者机体状况差等原因,成为临床治疗难题。

近年来,随着多学科交叉协作的不断发展,创伤骨科CRW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然而,我国在处理该类创面时缺乏统一的规范化诊疗指南,导致该类创面的诊疗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因此,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与多发伤学组组织全国多位创伤骨科专家,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制订《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从CRW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术后管理、并发症预防与合并症管理及康复治疗与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9条推荐意见,为CRW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慢性创面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创面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创面治疗的研究进展
胡晨晨;艾金伟;李德胜
【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
【年(卷),期】2024(37)4
【摘要】慢性创面的形成是由于在创面修复过程中,正常修复进程被破坏,导致创面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慢性创面的病因较多,且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涉及学科多、治疗难度大,长期患病往往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生理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负担,因此,慢性创面的诊治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本文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总页数】10页(P293-302)
【作者】胡晨晨;艾金伟;李德胜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和再生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加速创面的再上皮化及愈合率
2.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治疗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3.负压创面治疗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4.负压创面治疗联合脂肪干细胞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细胞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慢性创面愈合过程机制复杂,涉及炎性反应、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胶原的形成与沉积、创面血管化和皮肤再上皮化等过程,目前临床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干细胞的应用在慢性创面的治疗方面备受瞩目,其主要优点是避免了潜在的有害的外科手术过程,避免皮肤移植或皮瓣等手术带来的负荷等。

本文就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chronic wound healing is complex,which involves inflammatory reaction,abnormal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collagen formation and deposition,wound vascularization and skin re epithelialization. At present,there is no ideal treatment method in clinic. 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 of stem cell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s. Its main advantages are avoiding potential harmful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avoiding skin graft or flap operation. In this paper,the treatment mechanism,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mbryonic stem cells,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chronic wounds were reviewed.Key words:chronic wound;stem cells;vascularization;regeneration;healing慢性难愈性创面简称慢性创面,是指经规范临床治疗4~8周后仍难愈合或不愈合的创面。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结合治疗指导建议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结合治疗指导建议
验证。
基因疗法和组织工程技术
总结词
基因疗法和组织工程技术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提 供了更广阔的前景,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详细描述
基因疗法可以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组织工 程技术可以通过构建人工组织或器官来修复损伤或替 换病变组织。这些技术在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中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03
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指导 建议
局部清创和抗炎治疗
总结词
局部清创和抗炎治疗是慢性难愈合创面治 疗的基础,有助于控制感染和促进创面愈 合。
详细描述
局部清创可以去除坏死组织和细胞,减轻 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抗炎治疗则可 以减轻炎症反应,防止感染,进一步促进 创面愈合。
生物材料敷料的应用
总结词
生物材料敷料具有保护创面、促进愈合、减少感染等作 用,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治疗反应因人而异 ,有些患者可能会 出现不良反应或过 敏反应。
需要严格遵守医嘱 ,否则可能会影响 治疗效果。
治疗费用较高,可 能给患者带来经济 负担。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特征
创面表现为长期不愈、反复破溃、感染、疼痛等,甚至需要多次清创和换药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创面分类及成因
分类
根据成因不同,慢性难愈合创面可分为糖尿病足溃疡、压疮、血管性溃疡、放射 性溃疡、烧伤后慢性溃疡等。
成因
糖尿病足溃疡主要由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引起,压疮主要由长期卧床、局部受 压引起,血管性溃疡主要由下肢血管病变引起,放射性溃疡主要由放射治疗引起 ,烧伤后慢性溃疡主要由烧伤后组织损伤引起。
04
结合治疗的优化策略与展 望
结合治疗的优化策略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专家论坛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4327);广西特聘专家专项资助(桂人才通字〔2019〕13号);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139”计划项目资助(桂卫科教发〔2018〕22号)作者简介:唐乾利,男,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专业领域:普外科及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专长于创面修复及胆石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Email:htmgx@163.com[本文引用格式]唐乾利,唐强,龚元勋.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右江医学,2020,48(11):801 806.唐乾利1,唐强2,龚元勋3(1.右江民族医学院桂西高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西百色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广西百色533000;3.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专家介绍]唐乾利,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广西重点学科(外科学)学科带头人,广西肝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医学高层次领军人才。

现任右江民族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与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科协常委、广西卫生法学会会长及党委书记,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擅长于普外科手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疾病,主要研究方向为胆石症防治、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先后主持1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29项,9项成果鉴定为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获专利授权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1项。

主编、参编专著16部,参编全国统编教材、规划教材15部(其中任副主编6部),发表专业论文330余篇,其中SCI论文23篇。

应邀在区内外180多家单位主讲专题讲座200余场次。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诊疗困难
由于创面复杂、多样,且易感染、难愈合,给临 床诊疗带来很大挑战。
经济负担重
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医疗费用高昂,给家 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指南制定背景和意义
规范诊疗行为
针对当前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指南以规范临 床医生的诊疗行为。
提高诊疗水平
通过指南的推广和实施,提高临床医生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认识和 诊疗水平。
不同类型创面诊疗策略
急性创伤性创面
及时清创、止血、缝合或包扎 ,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慢性难愈性创面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感 染、改善局部血运、处理合并 症等,同时加强创面护理和营 养支持。
烧伤创面
根据烧伤深度和面积,采取合 适的清创、换药和敷料等治疗 方法,重视疼痛管理和营养支 持。
压疮创面
解除局部压迫,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加强创面护理和营养支
提高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水平建议
加强创面评估和分类
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全面 评估,准确判断创面类型、严 重程度和预后情况,为制定个 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推广多学科协作模式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 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骨科 、烧伤科、整形科、营养科等 ,应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共 同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治 疗服务。
创面分类标准
01
急性创面
由外伤或手术等引起的组织损伤 ,通常在4周内愈合。
慢性创面
02
03
难愈性创面
愈合时间超过4周,常因局部血 液供应不足、感染、坏死组织残 留等原因导致愈合延迟。
指经过常规治疗后仍难以愈合的 创面,如糖尿病足溃疡、静脉性 溃疡等。
各类创面特点分析
01
急性创面

慢性伤口治疗的研究进展(医学论文)

慢性伤口治疗的研究进展(医学论文)

慢性伤口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创伤外科的发展,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则应运而生。

湿性愈合理论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伤口可与创面周围皮肤紧密贴合形成低氧、微酸、湿润的环境,从而抑制创面细菌的生长,保护创面,减轻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率。

【关键词】伤口治疗慢性伤口湿性愈合随着外科学特别是创伤外科的发展,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伤口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最少干扰”[1],并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医学的发展,伤口愈口已进入控制愈合的阶段。

MetzgerS[1]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伤口处理的最好方法是采用保湿敷料对伤口进行保湿处理。

它可与创面周围皮肤紧密贴合形成低氧、微酸、湿润的环境,从而抑制创面细菌的生长,保护创面,减轻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率。

为进一步推动伤口治疗学科的发展,促进临床伤口处理的规范化,进行以下综述:1伤口愈合理念的发展传统干性愈合理论认为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环境、氧气的作用。

但干性愈合环境差,容易使伤口脱水、结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伤口疼痛,更换敷料时损伤创面,不利于上皮细胞的爬行,使生物活性物质丢失,不能隔绝细菌的侵入,易造成痂下脓肿。

随着1962年英国动物学家Winter博士提出的“湿性愈合环境理论”,应运而生了湿性疗法,其核心是应用“湿性愈合环境理论”指导实践中使用各种活性敷料促进坏死组织软化、溶解、清除和营造有利于愈合的微环境。

2伤口愈合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新近对伤口愈合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全身因素可能延长伤口愈合时间;而局部因素也可能延长伤口愈合时间[1]。

现代伤口愈合理论认为:正常的伤口渗液包含了抗微生物物质,有保护和清洁伤口作用[2],并能营造有利于愈合的湿润环境。

3采用伤口湿性愈合治疗的意义3.1清洗伤口有研究表明,温和而全面的清洗能去除阻止愈合的碎片和异物,然而频繁清洗会干扰伤口愈合的环境[2],致使非常脆弱的新生肉芽或上皮细胞受损害和被去除。

《2024年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影响》范文

《2024年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影响》范文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慢性难愈合创面(Chronic Non-healing Wounds, CNHWs)是临床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治疗难度大、愈合速度慢,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影响。

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简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是一种通过离心技术从全血中提取的生物材料,具有高浓度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

PRF具有促进组织修复、止血、抗炎等作用,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PRF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作用机制1. 促进血管生成:PRF中的血小板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新生血管的形成对于创面的愈合至关重要,它为创面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2. 促进组织修复:PRF中的纤维蛋白为创面提供了良好的支架,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增殖。

同时,PRF还能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合成,从而加速组织的修复。

3. 抗炎作用:PRF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创面的炎症反应,为创面的愈合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PRF在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中的应用1. 临床应用:PRF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如糖尿病足溃疡、压疮、静脉性溃疡等。

通过将PRF应用于创面,能够显著促进创面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实验研究:大量实验研究表明,PRF能够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胶原的合成,从而加速组织的修复。

此外,PRF还能调节创面微环境,减轻炎症反应,为创面的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暂时保护创面。
• 半暴露疗法:用单层的药液或薄油纱布粘附于创面,任其暴露变干,以保
护供皮区。
• 湿敷:可使创面上的脓液、脓痂、坏死组织等得以引流与清除,多用于肉芽
创面植皮前准备,也可加速脱痂而用于促进焦痂分离。
• 浸浴或浸泡:将全身或局部浸于温热盐水或药液中,以彻底清洁创面,促
进创面愈合。
• 其他:高压氧治疗、电刺激等。
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的一般原则
局部治疗服从全身治疗,病因治疗服务于创面处理。
彻底清创! 及时闭合伤口! 适当的创基处理! 合适的敷料覆盖!
慢性创面治疗技术
• 外科清创:除了传统的锐性手术清创外,还有酶学、机械(湿、干敷 料交换,水刀)、自溶性、生物和超声清创等方式。 • 贝卡普勒明(由重组人PDGF构成) 和水凝胶的应用,具有促进伤口更快 愈合的能力。 • “生物工程替代性组织” (BAT)的产品的应用。
• 1.全身治疗:控制血糖,消除危险因素;控制感染。 • 2.局部治疗:减压、制动、治疗局部缺血; • 3.外科治疗:通过创面准备和局部处理,去除胼胝,改善创面或溃疡 的情况;必要时皮片或皮瓣移植修复; • 4.其他:封闭负压引流、高压氧疗法、生长因子的使用。
静脉性溃疡
• 慢性静脉性溃疡为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最严重和最难治的并发症。 • 流行病学:人群总发病率约为 0.4 %~1.3 %,该病与远端静脉高压有关。 全球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率为0.86%,其中0.48%会发生溃疡。 • 血流动力学机制:静脉返流、静脉回流阻塞、小腿肌泵功能不全。
静脉性溃疡的治疗原则
保守或药物治疗:
1.全身用药 :舒洛地特、己酮可可碱、类黄酮片段; 2.局部用药:局部使用 XIII因子; 3.加压疗法! 4.小腿肌肉锻炼。
外科治疗:
1.硬化剂注射治疗:主要是针对浅静脉曲张的局部治疗,适用于小腿部曲张浅静脉的注 射闭塞。 2.浅静脉手术:是治疗静脉性溃疡最基本的手段。常用方法有隐静脉结扎、抽剥,电凝 法,激光或射频腔内闭塞等。 3.深静脉瓣膜重建手术 :是针对深静脉返流的手术 ,目的是降低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 能不全引起 的静脉高压。 4.交通静脉结扎手术 :是针对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手术,目的是阻断交通静脉内的异 常返流。 5.皮肤移植 :对于复发和较大的静脉性溃疡,游离皮瓣移植则具有较好的效果。 其他治疗:封闭负压引流、电刺激。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机制
• 一、创面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支架,主要指纤维连接蛋白)的基因表 达下调 ; • 二、主要修复细胞,特别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凋亡; • 三、局部创面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延缓创面修复的影响; • 四、创面愈合调控的网络发生障碍。
创面修复的主要过程
即刻事件 炎性反应 止血 产生炎性反应刺激因子 血管舒张 血管通透性增加 白细胞浸润 杀灭细菌 巨噬细胞产生刺激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和蛋白合成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血管发生) 上皮细胞 胶原、蛋白聚糖 获得张力强度 胶原溶解 机械力学特征变化 血管重建
1 2 3 4 皮肤完整,解除压力后红斑>1小时 水疱或其他真皮断裂,可出现或没有感染 皮下组织破坏到肌肉,可出现或没有感染 包括骨或关节,可出现或没有感染
压力性溃疡之褥疮的治疗原则
• 1.解除压力:组织缺血坏死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压时间长短密切相关。长期卧 床病人需要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翻身,泡沫床、静电漂浮和充气床等的设计, 以希望将患者体重重新分布,以使躯体任一部位的压力最小化。
干细胞治疗

目前,自体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经过再动员进行扩增后治疗下肢缺血性糖 尿病足溃疡,已可在溃疡创面的周围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
创面处理方法
• 包扎疗法:用灭菌吸水的厚敷料(内层敷料可用油质抗菌纱布)包扎创面,
以保护创面,同时创面渗液可被敷料吸收,引流较充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暴露疗法:将创面暴露于干热空气中,使创面的渗液及坏死组织干燥成痂,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
• 适应证:静脉性、压迫性、糖尿病性溃 疡,手术及创伤性伤口等。
• 禁忌证 : 对敷料材料过敏、心理不能 承受、急性缺血性创面、创面凝血障碍、 创面恶性肿瘤、应用到内脏或深部器官 等。
慢性创面的基因治疗
• 慢性创面基因治疗是在基因水平通过基因转移方法,应用基因工程和 细胞生物学技术,将遗传物质导入特定细胞内,使导人基因表达,以 补充缺失或失去正常功能的蛋白质,或者抑制体内某种基因过量的表 达,达到基因替代、基因修正或基因增强的最终治疗目的。 • 皮肤创面表浅,作为暴露性的组织,便于基因治疗的操作,目前是最 适合进行基因治疗的靶器官。
淋巴瘤样肉芽肿 持久隆起性红斑 肿瘤 淋巴瘤 肿瘤转移 原发性皮肤肿瘤
难愈合创面的分类
• 1、根据溃疡污染程度分:清洁、污染、感染的溃疡创面; • 2、把皮肤的连续性作为标准,依解剖深度分为:浅层、半层、全层 及皮肤以下深层组织溃疡; • 3、欧洲RYB分类法:将2期或延期愈合的开放创面,按组织形态区分 为红、黄、黑和混合型创面,不仅形象,而且反映了创面组织成分的 现有状态; • 4、系统性伤区评分法:将创面肉芽、纤维粘连组织和焦痂变化、伤 口渗出液等指标具体量化分类; • 5、根据溃疡形成的原因分类: 创伤性溃疡、自身免疫性溃疡、结核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癌性 溃疡、放射性溃疡、血管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神经营养不良性溃 疡、感染性溃疡。
细胞增生、迁移
分子合成 胶原聚合、交联 塑形
收缩(开放创面)
创面愈合的分期
• 炎症期:机体组织受创后即启动细胞和血管反应,以清除创面失活组 织和外源性物质,再进入到组织愈合和再生阶段。主要由以下两个方 面组成: 1.局部血管舒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伤后20min最为明显); 2.由创面产生的特异性趋化因子所致的白细胞浸润。 • 增殖期:伤后2~3天,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创面修复必需的氨基 葡聚糖(GAG)和胶原(I~III型构成体内主要的抗张强度)。此期I型 胶原与III型胶原比例为2:1。 • 成熟期:伤后3星期,胶原合成与降解达到稳态平衡,创面重建开始。 此期I型胶原与III型胶原比例为4:1(达到正常皮肤水平)。
慢性创面的病因学
血管闭塞 静脉功能不全 动脉粥样硬化 抗磷脂综合征 冷纤维蛋白血症 镰状红细胞病 胆固醇栓子
炎症 坏疽性脓皮病 糖尿病脂性渐进性坏死
压迫性坏死 褥疮 神经性溃疡 物理因素 辐射 热力 冻疮
化学药物 人为原因
脂膜炎 感染 异常蛋白血症 细菌 原发性白细胞破碎性脉管炎 真菌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分枝杆菌 韦格纳肉芽肿病 三期梅毒
EPUAP
完整皮肤非漂白性红斑,皮肤变色、皮 温升高、水肿、硬化和硬度也能作为指 标,尤其适于深肤色个体 全层皮肤的部分损失,皮肤缺失,涉及 表皮和(或)真皮。溃疡浅表,临床出 现擦伤、水疱 全层皮肤缺失,涉及皮下组织的损伤或 坏死,深度可达下方的深筋膜,但不越 过深筋膜
II期
III期
IV期
全层皮肤缺失,广泛破坏,组织坏死, 广泛破坏,组织坏死,损伤达到肌肉、 损伤达到肌肉、骨或支持的结构(如: 骨或支持的结构,伴有或不伴有全层皮 肌腱或关节囊) 肤缺失 注:底部和窦道可能与IV期压力性溃 疡相
流行病学研究
• 在中国,慢性创面患者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5%~3.0%,主要为创伤感 染(67.5%)、压迫性溃疡(9.2%)、静脉性溃疡(6.5%)、糖尿病溃疡 (4.9%) 和其他(11.9%);
• 发生人群方面,由创伤所致的慢性创面患者以20~50岁的中青年为主, 糖尿病足、压迫性和静脉性溃疡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
创面用药
• 局部抗生素的应用:磺胺嘧啶银、聚乙烯酮碘、百多邦软膏、喹诺酮 类等。 • 结痂的药物:结痂中草药,如四季青、毛冬青等。 • 喷膜的药物:喷膜剂以有机溶剂为成膜材料,再适当配加止痛、抗菌 等药物。 • 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生长因子、锌制剂、肝素。 • 促进脱痂的药物:酶类制剂和中药制剂等。
慢性难愈合创面
糖尿病足
褥疮
静脉性溃疡
主要内容
1.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介绍
2.压力性溃疡
3.糖尿病足溃疡
4.静脉性溃疡
5.慢性创面的治疗
6.创面的处理及用药
慢性难愈合创面
•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也叫慢性伤口。国际伤口愈合学会 对其定义为: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 完整状态的创面。这些创面常常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存在特定的病 因,如糖尿病、缺血、压力等。 • 临床上多指各种原因形成的创面经 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合,也无愈 合倾向者,而这里所指的1个月并非完全绝对,它有赖于创面大小、 病 因、个体一般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通常,当创面每周不能缩小 10%~15% 或超过1个月不能缩小50%,就被认为成为慢性伤口。
• 发病诱因:神经病变;局部缺血;溃疡面经久不愈;感染等。
糖尿病足Wagner系统分类
0级,高危足,但无开放性创面; 1级,足部有浅表溃疡; 2级,溃疡深至肌腱或有关节囊暴露; 3级,深部溃疡伴有骨髓炎或脓肿形成; 4级,湿性或干性坏疽可能有蜂窝织炎; 5级,全足广泛坏疽发生,高位截肢。
糖尿病足治疗原则
压力性溃疡的病理生理学
• 皮肤血流堵塞,随后由于突然的缺血血管床的再灌注导致组织损伤; • 由于使用暴力和牵拉力量导致微动脉内皮细胞和微循环损伤;
• 由于外部长时间的压力导致血管的直接堵塞,引起细胞死亡。
压力性溃疡——褥疮
• 压力是形成褥疮的必要条件。住院患者中褥疮的发生率为9%。
• 褥疮的分级

• • •
2.控制感染:局部抗生素的应用!
3.共患疾病的控制。 4.手术干预:清创、皮肤移植、术后护理(防止局部过度受压、引流)。 5.其他:生长因子应用、电刺激、局部负压吸引、严格护理等。
糖尿病足部溃疡
• 流行病学:国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出现终身足部溃疡的危险性高达 15%。糖尿病足住院患者 中, 缺血性溃疡占20.5%,神经性溃疡占 19.1%,混合性溃疡占 6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