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丞》诗) 富家子弟之穿着多为“纨袴”,故以 “纨袴”代指富家子弟;文人学者多戴“儒 冠”,故以“儒冠”代指读书人。 •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 表》) 古时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故以“布衣” 代词平民。
2、用具体代抽象
• ①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史记·廉蔺列传》)
• ②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 “干”,作战 时防身的盾牌;“戈”,刺杀对方的武器。 以具体的“干戈”指代战争。
第十七章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一、引用 二、譬喻 三、代称 四、并提(合叙)
五、互文(互文见 义、互见)
六、倒置(倒文) 七、委婉 八、省略
一、引用
借助典籍中的言论、定型的熟语以及传说故 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修辞方式叫 “引用”。 ①修辞效果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可信性。 可使内容的表达含蓄、典雅。
四、并提(合叙)
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合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达的修 辞方式叫“并提”。
①修辞效果
句子紧凑
文辞简练
②如何辨识并提 根据词语的配搭关系辨识并提 脭醲肥厚。(枚乘《七发》) 根据历史事实辨识并提 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汉书·景 帝纪》)
返回
• 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欧阳修《醉 翁亭记》)
②譬喻的分类 ◎明喻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 子·梁惠王上》) ◎暗喻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 门宴》) ◎借喻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 诗》) ◎博喻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 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苏轼《百步洪》)
• 2.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 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 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 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 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 的特点。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 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 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 称之为“互文见义”。
◎引文:引用见于典籍的书面文字。如: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 谓也。(《孟子·梁惠王》) ◎改引: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 杯乐圣称避贤。(杜甫《饮中八仙歌》)
返回
二、譬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 境的修辞源自文库式。
①修辞效果 使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使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以地代人
• 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 解忆长安。(杜甫《月夜》)“闺中”指代自 己处于闺中的妻子,而以自己的所在地“长安” 指代自己。
• ②陛下亦宜自谋。(诸葛亮《出师表》)—— “陛”本皇帝宫殿之台阶,陛下本指站在台阶 下的贴身卫士。表示说话者不敢直接与对方说 话而要请身边人代为转达。
• 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 记》)
•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 表》)
•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 峡》)
• 1.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 2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颜色青 葱,香气浓郁。
• 3.奖惩好坏,不应该(因宫中府中不同而) 标准不一致。
• 4.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看不见日光和月 光。
以原料代成品
• ①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矣。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棺材是木做的, “就木”是进棺材(死去)的委婉说法。
• ②功绩铭乎金石。(《吕氏春秋•求人》) “金”指代“钟鼎”,春秋时期被统治者赏赐 了铜以后,往往铸成“钟鼎”之类礼器,并将 立功受奖事迹刻写其上,以传之后世。“石” 指代记功的石碑。如韩愈就代唐王朝撰写过 《平淮西碑》。
• 用泛称代特称
•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后汉书·华佗 传》)
• 用工具代本体
•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史记·鸿门 宴》)
用部分代全体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 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 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裙”的含义有二:一是
“下裳”,二是“鳖甲边缘的肉质部分”。“” 中的“裙”显然应取“下裳”之义。这句诗的 意思不仅是说这位妇女没有完好的下裳,还指 她没有一件足以遮蔽身体的上衣。此处的“裙” 应属借代中的“以部分代整体”,是“衣服” 之意。
②引用的分类 ◎引言:引用不见于书面的熟语,如格言、俗语、 谚语、歌谣等。如: ➢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书经·盘庚上》)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 之谓也。(《庄子·秋水》)
◎引事:利用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的 观点。如: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 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 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五、互文(互文见义、互见)
•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 古文中的运用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
• 1.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 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 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 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 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 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 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 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的意思。
• ③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具体的 “口舌”指代“口才”好,善于言辞。
用特称代泛称
• ①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屈原 《哀郢》)
• ②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韩非子•五 蠹》)——黄帝代善治国者。
• ③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 水以何惭。(王勃《滕王阁序》)——杨得意 向汉武帝推荐了司马相如,故以代推荐者;钟 子期善知音,俞伯牙弹琴,志在高山,他就说: “巍巍乎高山”,志在流水,他就说:“洋洋 乎流水”,于是以钟子期代知音者。杨意、钟 期则是因为骈文为四六文,为不破例而硬给简 掉了一个字。
返回
三、代称
“代称” “又叫借代” ,它是不直接 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同要说的 人或事物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事物的名称来 代替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①修辞效果 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幽默感
代称的分类
• 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 ①乘坚驱良逐狡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②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赠韦左
2、用具体代抽象
• ①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史记·廉蔺列传》)
• ②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 “干”,作战 时防身的盾牌;“戈”,刺杀对方的武器。 以具体的“干戈”指代战争。
第十七章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一、引用 二、譬喻 三、代称 四、并提(合叙)
五、互文(互文见 义、互见)
六、倒置(倒文) 七、委婉 八、省略
一、引用
借助典籍中的言论、定型的熟语以及传说故 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修辞方式叫 “引用”。 ①修辞效果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可信性。 可使内容的表达含蓄、典雅。
四、并提(合叙)
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合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达的修 辞方式叫“并提”。
①修辞效果
句子紧凑
文辞简练
②如何辨识并提 根据词语的配搭关系辨识并提 脭醲肥厚。(枚乘《七发》) 根据历史事实辨识并提 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汉书·景 帝纪》)
返回
• 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欧阳修《醉 翁亭记》)
②譬喻的分类 ◎明喻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 子·梁惠王上》) ◎暗喻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 门宴》) ◎借喻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 诗》) ◎博喻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 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苏轼《百步洪》)
• 2.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 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 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 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 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 的特点。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 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 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 称之为“互文见义”。
◎引文:引用见于典籍的书面文字。如: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 谓也。(《孟子·梁惠王》) ◎改引: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 杯乐圣称避贤。(杜甫《饮中八仙歌》)
返回
二、譬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 境的修辞源自文库式。
①修辞效果 使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使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以地代人
• 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 解忆长安。(杜甫《月夜》)“闺中”指代自 己处于闺中的妻子,而以自己的所在地“长安” 指代自己。
• ②陛下亦宜自谋。(诸葛亮《出师表》)—— “陛”本皇帝宫殿之台阶,陛下本指站在台阶 下的贴身卫士。表示说话者不敢直接与对方说 话而要请身边人代为转达。
• 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 记》)
•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 表》)
•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 峡》)
• 1.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 2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颜色青 葱,香气浓郁。
• 3.奖惩好坏,不应该(因宫中府中不同而) 标准不一致。
• 4.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看不见日光和月 光。
以原料代成品
• ①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矣。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棺材是木做的, “就木”是进棺材(死去)的委婉说法。
• ②功绩铭乎金石。(《吕氏春秋•求人》) “金”指代“钟鼎”,春秋时期被统治者赏赐 了铜以后,往往铸成“钟鼎”之类礼器,并将 立功受奖事迹刻写其上,以传之后世。“石” 指代记功的石碑。如韩愈就代唐王朝撰写过 《平淮西碑》。
• 用泛称代特称
•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后汉书·华佗 传》)
• 用工具代本体
•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史记·鸿门 宴》)
用部分代全体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 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 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裙”的含义有二:一是
“下裳”,二是“鳖甲边缘的肉质部分”。“” 中的“裙”显然应取“下裳”之义。这句诗的 意思不仅是说这位妇女没有完好的下裳,还指 她没有一件足以遮蔽身体的上衣。此处的“裙” 应属借代中的“以部分代整体”,是“衣服” 之意。
②引用的分类 ◎引言:引用不见于书面的熟语,如格言、俗语、 谚语、歌谣等。如: ➢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书经·盘庚上》)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 之谓也。(《庄子·秋水》)
◎引事:利用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的 观点。如: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 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 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五、互文(互文见义、互见)
•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 古文中的运用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
• 1.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 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 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 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 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 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 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 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的意思。
• ③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具体的 “口舌”指代“口才”好,善于言辞。
用特称代泛称
• ①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屈原 《哀郢》)
• ②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韩非子•五 蠹》)——黄帝代善治国者。
• ③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 水以何惭。(王勃《滕王阁序》)——杨得意 向汉武帝推荐了司马相如,故以代推荐者;钟 子期善知音,俞伯牙弹琴,志在高山,他就说: “巍巍乎高山”,志在流水,他就说:“洋洋 乎流水”,于是以钟子期代知音者。杨意、钟 期则是因为骈文为四六文,为不破例而硬给简 掉了一个字。
返回
三、代称
“代称” “又叫借代” ,它是不直接 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同要说的 人或事物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事物的名称来 代替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①修辞效果 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幽默感
代称的分类
• 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 ①乘坚驱良逐狡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②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赠韦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