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隔离度要求.docx
天线隔离度
CDMA系统:两发射天线之间以及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隔离度至少30dB;天线垂直布置:Lh=28+40log(k/λ)(dB)天线水平布置:Lv=22+20log(d/λ)-(G1+G2)-(S1+S2)(dB)其中k为两天线的垂直距离,d为两天线的水平距离;G1,G2分别为两天线的增益;S1,S2分别是两天线的夹角方向的副瓣电平.以上天线隔离度公式中,λ为载波的波长,k为垂直隔离距离,d为水平隔离距离,G1 、G2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增益(dBi),S1、S2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90°方向上的副瓣电平(dBp)。
通常65°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18dBp,90°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9dBp,120°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7dBp,这可以根据具体的天线方向图来确定。
全向天线的S为0。
关于直放站收发天线的隔离度天线隔离度即信号从直放站前向输出端口至前向输入端口(或者从反向输出端口至反向输入端口)的路径衰减值,与直放站设备本身没有关系,它取决于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安装位置,与垂直及水平的距离、相向的角度有关。
其大小直接影响直放站的增益配置,关系到直放站系统的稳定。
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之间隔离度较大,才能提高主机增益,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
天线之间的隔离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空间隔离(水平隔离度和垂直隔离度)及建筑物隔离。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天线隔离度L(dB)应大于直放站最大工作增益Gmax 约10dB~15dB,若取值12dB,考虑通常情况下Gmax为90 dB,故L一般应不小于102 dB。
●水平隔离度Lh是收发信天线在水平间隔距离上产生的空间损耗,表示公式如下:Lh=22.0+20lg(d/λ)-(Gt+Gr)+(Dt+Dr)(1)其中:22.0为传播常数;d为收发天线水平间隔(m);λ为天线工作波长(m);Gt、G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dB);Dt、D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水平方向性函数造成的损耗,具体数值可以在天线方向图中查得,当上下行天线夹角为180°时,方向性损耗即为天线的前后比。
天线隔离度计算范文
天线隔离度计算范文
在一个多天线系统中,存在着天线之间的相互耦合和干扰现象。
这些
干扰可能会导致接收天线接收到无关信号或者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被其他
接收天线接收到,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性能。
因此,准确计算天线隔离度是
非常重要的。
其中S21表示天线2的发射信号到达天线1的接收信号之间的耦合系数,S11表示天线1的发射信号到达天线1的接收信号之间的反射系数。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天线隔离度的数值。
该数值是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天线之间的隔离程度。
数值越大,表示隔离程度越好,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越小。
另一种计算天线隔离度的方法是通过进行实际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更
加准确地得到天线隔离度的数值,但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在实际
测量中,可以使用网络分析仪来测量天线之间的S参数,然后利用公式进
行计算。
除了计算天线隔离度,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例如,天线之间的
物理距离和天线的方向性也会对天线隔离度产生影响。
在设计多天线系统时,需要合理选择天线的安装位置和方向,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天线隔离度。
总而言之,天线隔离度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评估多天线系
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设计和优化多天线系统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并考虑其他因素,以确保天线之间的干扰最小化,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天线隔离度
5G NR天线隔离度5G NR(2.6GHz频段)与其它无线系统共址时,需预留足够的干扰隔离距离规避干扰,同时多系统共址时需要预留不同天馈系统间的安装和维护空间,因此建议:(1)5G NR(2.6GHz)系统与D频段TD-LTE系统邻频,需要时隙对齐避免交叉时隙干扰。
(2)5G NR大规模天线阵与GSM/NB-IoT(900MHz)CDMA 1X/NB-IoT(800MHz)/FDD LTE(900MHz和1.8GHz)/WCDMA/FDD LTE(2.1GHz)/TD-SCDMA(A频段)/TD-LTE(F频段)/5G NR(3.5GHz)/5G NR(4.9GHz)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3)5G NR大规模天线阵与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9m;垂直距离≥0.3m。
(4)如果安装空间有限,可以适当缩减隔离距离,以不影响天馈系统安装和维护为宜。
同时隔离距离不应该小于下表所示数值:表 10.1-1 5G NR(2.6GHz频段)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共站站时的隔离距离要求1.15G NR(2.6GHz频段)与其他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协调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谱划分方案,在5G NR系统使用的2600MHz频段(2500~2690MHz)附近,有低端和高端无线系统存在。
(1)低端:2483.5~2500MHz频段,分配给移动、固定、无线电定位、卫星移动(空对地)、卫星无线电测定(空对地)使用。
(2)高端:2690~2700MHz频段,分配给卫星地球探测、射电天文以及空间研究业务;2700~2900MHz频段,分配给航空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定位业务使用。
在2.6GHz频段低端,主要是5G NR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的干扰。
在2.6GHz 频段高端,主要是5G NR与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干扰。
(1)5G NR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的干扰协调5G NR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的干扰主要是5G NR基站和终端对北斗系统终端的干扰。
WCDMA共站址天线安装隔离度要求
WCDMA共站址天线安装隔离度要求概述随着运营商的增加和新移动系统的应用,同一站点出现几种制式共存的情况也将大大增加,由于基站天线的距离近,不同系统之间将产生干扰,如何避免、减少不同系统共站址时相互之间的干扰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共站址干扰主要是由一个系统基站天线发射的(杂散、互调)信号被(同站址)另一个系统基站天线接收到,而形成了干扰(或阻塞)。
根据WCDMA与其它移动系统的隔离度要求,本文给出了共站址时WCDMA天线的安装要求,可作为共基站建设时天线安装的指导或建议。
1 共站址隔离度分析1.1 WCDMA BS与其它系统共站址协议分析根据文献[1]~[5],WCDMA与GSM 900MHz、DCS 1800MHz、PHS BS、CDMA2000 BS 或TD-SCDMA BS共站址时,考虑其它系统杂散对WCDMA接收灵敏度的影响小于0.1dB,得到的隔离度要求如下表所示:表1根据协议WCMDA与其它系统共站址时隔离度要求根据协议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WCDMA和其它系统基站基本不可能做到共站址。
如果要共站址,必须对其它系统基站在WCDMA接收频段的杂散辐射进行滤波。
1.2 WCDMA BS与其它系统共站址建议值表2WCMDA与其它系统共站址时隔离度建议值说明:根据协议WCDMA与GSM、DCS、CDMA2000系统间要求的隔离度非常高,在实际情况中,一般要求隔离度在40dB以上,所用60dB是考虑到可能各家的GSM、DCS、CDMA2000系统设备杂散不一致而留了干扰余量。
2 共站址天线安装要求2.1 各种系统所使用的天线情况各系统频段内天线均包括:1.全向单极化:增益11dBi(GSM、DCS、CDMA、WCDMA),10dBi(PHS)2.定向单极化:水平波瓣宽度65°、90°,增益15dBi(GSM、DCS、CDMA、WCDMA),增益18dBi(DCS,WCDMA)3.定向双极化:水平波瓣宽度65°,增益15dBi(GSM、DCS、CDMA、WCDMA),增益18dBi(DCS,WCDMA)其中PHS系统是如下的形式:由多个天线单元构成,天线的下倾角比较大,一般在100以上。
天线隔离度
1.各系统之间的干扰分析1.1. 需考虑的干扰类型由于各系统需要共址建设,为了保证各系统间不至于互相影响,需要对各系统间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
从形成机理的角度,系统之间的干扰可以分为杂散辐射、接收机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由于一般系统之间的间隔频率可以大约工作带宽数倍,所以系统间一般不容易出现邻频干扰)。
1)杂散辐射(Spurious emissions)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滤波等器件工作特性非理想,会在工作带宽以外较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不包括带外辐射规定的频段),包括电子热运动产生的热噪声、各种谐波分量、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以及发射机互调等。
3GPP 将该部分信号通归为杂散辐射,因为其分布带宽很广,也有文献称为宽带噪声(Wideband Noise)。
邻频干扰和杂散辐射不同,邻频干扰中所考虑的干扰发射机泄漏信号指的是:被干扰接收机所处频段距离干扰发射机工作频段较近,但尚未达到杂散辐射的规定频段的情况;根据3GPP TS25.105,杂散辐射适用于指配带宽以外、有效工作带宽2.5倍以上的频段;当两系统的工作频段相差带宽2.5倍以上时,滤波器非理想性将主要表现为杂散干扰。
2)接收机互调干扰包括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TxIMD)、交叉调制(XMD)干扰3种。
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射频器件非线性,在两个以上干扰信号分量的强度比较高时,所产生的互调产物。
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双工器滤波特性不理想,所引起的被干扰系统发射分量泄漏到接收端,从而与干扰源在非线性器件上形成互调。
交叉调制也是由于接收机非线性引起的,在非线性的接收器件上,被干扰系统的调幅发射信号,与靠近接收频段的窄带干扰信号相混合,将产生交叉调制。
3)阻塞干扰阻塞干扰并不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宽内的,但由于干扰信号功率太强,而将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LNA)推向饱和区,使其不能正常工作。
天线安装维护技术规范
天线安装维护技术规范1、目的保证天线系统运行质量。
2、适用范围浙江移动GSM基站的所有天线。
3、天线安装维护技术规范:3.1天线安装俯角在天线网络规划指定的角度内,精度为±0.5度;ALLGON天线按要求自然调整到3度。
3.2 天线的最小隔离度:与该天线垂直方向最近的天线的距离,测量时,用卷尺或测绳。
特殊情况可以用目测,精确到米,但必须注明是“目测”。
3.3.线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1.1米。
3.4.天线水平隔离度:与该天线水平方向最近的天线的距离。
测量时,用卷尺或测绳。
特殊情况,可以用目测,精确到米,但必须注明是“目测”。
3.5.分集接收天线水平间距取决于天线高度,近似公式为:d ≈0.11* he。
(注:he是指天线的有效高度)3.6.天线安装相对高度为楼高与铁塔或平台高度总和,若有相同小区的天线处于不同高度要在报告中注明。
3.7.天线安装在天线网络规划指定高度内,准确度为±2米。
3.8.天线组装必须按其说明书严格执行。
3.9.天线安装牢固:可用手摇晃测试其安装强度。
对附件用扳手逐一校准,完成后再用手摇晃无松动方可。
3.10.检测天线平面是否有变形,督导时注意天线调整俯角时,必须先将上、下两组紧固螺钉旋松,尤其应当注意ALLGON天线。
用水平仪取天线上、中、下三站测量确认。
3.11.天线接地:Deltec天线特有,用于天线调整控制线的接地。
3.12.天线的避雷:应严格按天馈系统的避雷标准执行。
3.13.天线极性与馈线标号的对应关系:将一个扇区1、3号馈线接于垂直极化或+45极化端口。
将2、4号馈线接于水平极化或-45极化端口。
3.14.天线的挂牌标志对应关系如下:a—b—c其中:a指扇区;b指天线顺序;c指天线的极化方向。
这些都与相应的馈线对应。
3.15.电调天线的特殊工艺要求:控制线必须安装避雷器,每个避雷器必须有独立的接地,用绿色(线径2mm)的接地线。
避雷器的安装尽量靠近窗口,接地引线尽可能短。
天线隔离度要求
天线隔离度要求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隔离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不同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程度。
天线隔离度要求越高,意味着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越小,系统的性能也就越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天线的隔离度通常由多个因素决定,包括天线的工作频率、极化方式、安装位置和高度等。
一般来说,工作频率越高,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要求也越高。
此外,不同极化方式的天线也会对隔离度产生影响,例如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通常比相同极化方式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要高。
安装位置和高度也会影响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一般来说,天线之间的距离越远,隔离度越高。
为了满足天线隔离度要求,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可以选择具有高隔离度的天线产品,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调整天线的安装位置和高度来增加天线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隔离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附加的抗干扰技术,例如采用跳频技术、扩频技术等来降低天线之间的干扰。
总之,天线隔离度要求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天线隔离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室内分布天线隔离度要求(最全)word资料
室内分布天线隔离度要求(最全)word资料室内分布天线空间隔离分析跨入21世纪,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局面,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形成了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格局。
两大移动运营商运营了5个不同频段的网络,加上即将建设的3G网络,那么两大运营商将至少运营7个不同频段的网络。
运营商基本独立建设兼容自己运营网络的覆盖分布系统,那么一栋楼宇里面至少会存在2套室内分布天馈系统,不同系统天线点的布放位置必须考虑最小耦合损耗能够满足规避系统共存干扰的相关要求。
多系统兼容合路时的干扰主要分为杂散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
杂散干扰是系统本身不完善性造成在必要带宽之外的某个或某些频率的无用发射,对该频谱的其他用户造成干扰。
互调干扰是系统内部有用信号在单个系统或多个系统间相互作用而产生不需要的干扰分量。
一般干扰会造成系统接收灵敏度降低,减小系统覆盖范围,相应影响系统通信质量,严重时将阻塞系统接收,造成系统瘫痪,形成阻塞。
天线隔离间距的考虑主要分析是否达到某一系统无用发射经无源天馈和空中耦合衰耗后到达另一系统并造成干扰的空间耦合衰耗要求。
杂散干扰分析杂散干扰对系统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降低了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在分析杂散干扰时我们主要考虑其它(b)系统的带外杂散落到本(a)系统带宽内的功率与本系统的底部噪声功率的比值关系,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a系统接收到的b系统杂散干扰电平:P b>a=CTX-E系隔-10log(W b/W a)其中,P b>a为本系统接受到的杂散干扰电平;CTX为b系统杂散干扰电平;E系隔为系统间的隔离度,包含合路器端口间隔离度、两基站到合路器之间的线损和分配损耗等;W b 为杂散干扰电平的测量带宽;W a为被干扰系统的信道带宽。
2)、而此时的a系统基站接收机输入端等效热噪声电平:P bts =KTB+F bts其中,KTB常温下该值与测量带宽B有关;F bts为a系统基站的噪声系数。
电信版_不同系统间的天线隔离度
不同系统间的天线隔离度在共建铁塔中,在很小的范围内集中了大量的无线系统,需考虑GSM900MHz、GSM1800MHz、CDMA800MHz、WCDMA 2GHz、CDMA 2GHz 、TD-SCDMA 2GHz系统间的干扰隔离要求,PHS不在本指引讨论的范围。
各系统间频率要求如下:系统上行频段(MHZ) 下行频段(MHZ)GSM900(中国移动) 885-909 930-954GSM900(中国联通) 909-915 954-960GSM1800(中国移动) 1710-1735 1805-1830GSM1800(中国联通) 1745-1755 1840-1850CDMA800 825-835 870-880WCDMA 1920-1935 2110-2125CDMA2000 1940-1955 2130-2145TD-SCDMA 1880-1920,2010-2025 附录中隔离度计算,是根据各系统的行业规范规定的杂散辐射、阻塞电平,接收机灵敏度等指标为基准,实际工程中,各个厂家的设备在这些指标上往往优于规范的要求,因此最终的隔离要求要比以下结果小,可根据设备实际的性能参数进行详细计算。
本附录中GSM900和GSM1800是指杂散辐射等指标能满足YDT 883-1999《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规定的设备,对于较早购买的不满足此标准的设备,需要的隔离度较大。
相同制式之间的干扰隔离度,是指不同运营商相同制式网络之间的隔离要求。
1) GSM900与GSM900隔离度移动GSM900(上行885~909,下行930~954),联通GSM900(上行909~915,下行954~960)。
1) GSM900基站对GSM900基站的杂散干扰R99协议中GSM900系统对共站的带外杂散辐射要求:<-96dBm/100kHz=-93 dBm/200kHz,当允许的灵敏度恶化1dB时,GSM900系统在885~915MHz频段允许接收到的杂散干扰功率为-123dBm/200kHz,理论计算GSM900基站对GSM900基站杂散干扰需要的隔离度为:MCL= -93-(-123)=30 dBm2) GSM900基站对GSM900基站的阻塞干扰GSM900系统的发射功率是43 dBm,GSM900系统允许的阻塞电平是8dBm,理论计算规避GSM900基站对GSM900基站阻塞干扰需要的隔离度为:MCL=43-8=35 dBm2) GSM900与GSM1800隔离度GSM900(上行885~915,下行930~960),GSM1800(上行1710~1735,1745~1755下行1805~1830,1840~1850)。
5.天线隔离度的分析与计算讲稿
射设备与发射天线相连,接收设备与接收天线相连。
电磁兼容中的天线耦合问题 天线隔离度与空间隔离度
令发射天线发射的功率为 PT , t 是发射天线的增益。 G
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间的距离为 r,收发天线外形尺
寸与 r 相比很小,天线可被当作一个点源,而且发射 天线发出的电磁波为球面波,在接收天线处,该球面 波的半径很大,可当作平面波,则隔离度表示为:
引言 在任何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移动系统中,如飞机、火车、舰船等, 为了保持该系统与其他系统或地面的联络,大多采用无线电通讯方式, 有的在系统内部也采用无线电通讯技术。这些无线电通讯工具的发射 机和接收机的天线,除了发射调谐频率的无线电信号之外,还发射无 意的交调失真信号。这些有意的发射信号和无意的发射信号往往成为 天线的干扰源。例如一辆小轿车内安装的无线电话收发系统,它的工 作频率在1MHz~1GHz范围内,而车内发动机的点火装置产生的干扰 信号频谱可达到200MHz,城市里的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调谐频率在 十几MHz到数百MHz之间,因此轿车内的无线电话收发机的工作频率 一般设在较低的频段,否则就会遭到广播电视信号或发动机点火噪声 的干扰。
S ( PT Pr )( 4r
) 2 (Gt G r Ft ( t , t )
2
Fr ( r , r ) ) 1
2
电磁兼容中的天线耦合问题 天线隔离度与空间隔离度
G 其中 r 为间距,为波长, t 与Gr 为两天线增益,
( Ft ( , )与Fr ( , ) 为其归一化方向性函数。 t ,t )是
大尺寸(等效直径)。
2 Dt2 r 2 D r2 r r D r
电磁兼容中的天线耦合问题 天线隔离度与空间隔离度
天线隔离度[新版]
CDMA系统:两发射天线之间以及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隔离度至少30dB;天线垂直布置:Lh=28+40log(k/λ)(dB)天线水平布置:Lv=22+20log(d/λ)-(G1+G2)-(S1+S2)(dB)其中k为两天线的垂直距离,d为两天线的水平距离;G1,G2分别为两天线的增益;S1,S2分别是两天线的夹角方向的副瓣电平.以上天线隔离度公式中,λ为载波的波长,k为垂直隔离距离,d为水平隔离距离,G1 、G2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增益(dBi),S1、S2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90°方向上的副瓣电平(dBp)。
通常65°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18dBp,90°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9dBp,120°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7dBp,这可以根据具体的天线方向图来确定。
全向天线的S为0。
关于直放站收发天线的隔离度天线隔离度即信号从直放站前向输出端口至前向输入端口(或者从反向输出端口至反向输入端口)的路径衰减值,与直放站设备本身没有关系,它取决于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安装位置,与垂直及水平的距离、相向的角度有关。
其大小直接影响直放站的增益配置,关系到直放站系统的稳定。
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之间隔离度较大,才能提高主机增益,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
天线之间的隔离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空间隔离(水平隔离度和垂直隔离度)及建筑物隔离。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天线隔离度L(dB)应大于直放站最大工作增益Gmax 约10dB~15dB,若取值12dB,考虑通常情况下Gmax为90 dB,故L一般应不小于102 dB。
●水平隔离度Lh是收发信天线在水平间隔距离上产生的空间损耗,表示公式如下:Lh=22.0+20lg(d/λ)-(Gt+Gr)+(Dt+Dr)(1)其中:22.0为传播常数;d为收发天线水平间隔(m);λ为天线工作波长(m);Gt、G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dB);Dt、D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水平方向性函数造成的损耗,具体数值可以在天线方向图中查得,当上下行天线夹角为180°时,方向性损耗即为天线的前后比。
天线隔离度
CDMA系统:两发射天线之间以及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隔离度至少30dB;天线垂直布置:Lh=28+40log(k/λ)(dB)天线水平布置:Lv=22+20log(d/λ)-(G1+G2)-(S1+S2)(dB)其中k为两天线的垂直距离,d为两天线的水平距离;G1,G2分别为两天线的增益;S1,S2分别是两天线的夹角方向的副瓣电平.以上天线隔离度公式中,λ为载波的波长,k为垂直隔离距离,d为水平隔离距离,G1 、G2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增益(dBi),S1、S2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90°方向上的副瓣电平(dBp)。
通常65°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18dBp,90°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9dBp,120°扇形波束天线S约为-7dBp,这可以根据具体的天线方向图来确定。
全向天线的S为0。
关于直放站收发天线的隔离度天线隔离度即信号从直放站前向输出端口至前向输入端口(或者从反向输出端口至反向输入端口)的路径衰减值,与直放站设备本身没有关系,它取决于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的安装位置,与垂直及水平的距离、相向的角度有关。
其大小直接影响直放站的增益配置,关系到直放站系统的稳定。
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之间隔离度较大,才能提高主机增益,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
天线之间的隔离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空间隔离(水平隔离度和垂直隔离度)及建筑物隔离。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天线隔离度L(dB)应大于直放站最大工作增益Gmax 约10dB~15dB,若取值12dB,考虑通常情况下Gmax为90 dB,故L一般应不小于102 dB。
●水平隔离度Lh是收发信天线在水平间隔距离上产生的空间损耗,表示公式如下:Lh=22.0+20lg(d/λ)-(Gt+Gr)+(Dt+Dr)(1)其中:22.0为传播常数;d为收发天线水平间隔(m);λ为天线工作波长(m);Gt、G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dB);Dt、D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水平方向性函数造成的损耗,具体数值可以在天线方向图中查得,当上下行天线夹角为180°时,方向性损耗即为天线的前后比。
天线隔离度测试文档
TSG-RAN Working Group 4 (Radio) Meeting #8TSGR4#8(99)631 Sophia Antipolis, France26-29 October 1999Agenda Item:Source: AllgonTitle:Antenna-to-Antenna Isolation MeasurementsDocument For:Information1 IntroductionIn this document we show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s of the antenna-to-antenna iso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base station antenna configurations. The measurements are conducted on antennas for the GSM1800 band. However, since this band is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IMT-2000 band it is reasonable to assume similar results for antennas to be used in this band.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measurement results from antennas with both vertical and slanted dual polarisation, and different horizontal beamwidths. The different antennas are shown in Table 1. The isolation is measured with the antennas positioned for some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Antenna Horizontalbeamwidth Gain Polarisation Frequency bandVert. Pol A65º18 dBi Vertically linear1710 – 1880 MHz B90º16 dBi Vertically linear1710 – 1880 MHzC90º17.5 dBi Vertically linear1710 – 1880 MHz Dual. Pol D90º16 dBi+/- 45º dual pol.1710 – 1880 MHz Table 1: The antennas and their main characteristics.2 Measurement set-upTwo reference antennas of the same kind were mounted next to each other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isolation between them. The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HP8753/D network analyser. To evaluate different antenna configurations (i.e. different sectorisation as well as post- and wall-mounted antennas) measurements were made for antenna inclination angles of 90°, 120° and 180°, as well as, fo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paration. (The five configurations are shown schematically in Figure 1 and photographs are shown in Appendix I).I (90°)II (120°)III (180°)IV (Horizontal)V (Vertical) Fig. 1: The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used during the measurements. d denotes the displacement.For the three first mountings (configurations I-III, see Figure 1) the antennas were mounted on 50mm aluminium posts in an anechoic chamber. For configurations II and III the measurements were also conducted for the antennas mounted on the same post, denoted “same” in the Figures below. For the measurements of antenna-to-antenna isolation as a function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he antennas were placedon the ground outdoors, in order to simulate a wall mounting.3 Results for the vertically polarised antennasThe minimum isolation in the GSM-1800 band as measured from one antenna to theother and for the various configurations is shown in Figures 2-6. Note, that in all figures: squares, triangles and stars denote reference antennas A, B and C (given in Table 1).Fig. 2: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s of the isolation between vertically polarised antennas (A-C) mounted in configuration I (90° inclination).Fig. 3: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s of the isolation between vertically polarised antennas (A-C) mounted in configuration II (120° inclination).Fig. 4: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s of the isolation between vertically polarised antennas (A-C) mounted in configuration III (180° inclination).Fig. 5: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sof the isolation between vertically polarised antennas (A-C) mounted inconfiguration IV (Horizontal separation).Fig. 6: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sof the isolation between verticallypolarised antennas (A-C) mounted inconfiguration V (Vertical separation).4 Results for the dual polarised antennaThe minimum isolation between two dual polarised antennas (D) as measured in the GSM-1800 band for the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are shown on the Figures 7-11. The co-polar isolation is the isolation when the two antennas have the same polarisation, and cross-polar isolation is when the two dual polarised antennas have different polarisation (c.f. Appendix I). Note that, for all figures: squares and triangles denote the co-polar and cross-polar measurements.Fig. 7: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s of the isolation between dual polarised antennas (D) mounted in configuration I (90° inclination).Fig. 8: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s of the isolation between dual polarised antennas (D) mounted in configuration II (120° inclination).Fig. 9: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s of the isolation between dual polarised antennas (D) mounted in configuration III (180° inclination).Fig. 10: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s of the isolation between dual polarised antennas (D) mounted in configurationIV (Horizontal separation).Fig. 11: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sof the isolation between dual polarisedantennas (D) mounted in configuration V(Vertical separation).5 Discussions and ConclusionsThe measu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c.f. figures 5 and 10) represents a "worst case scenario". For this case the lowest measured isolation is only ~27 dB (Figure 5, antenna B) when the two antennas are put next to each other. However, a displacement of 1m results in a lowest measured isolation of ~35 dB. As Figure 10 indicates, the isolation in the configuration with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IV)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different polarisation on the two antennas.For the cases simulating different sectorisations using the same post (i.e. configurations I-III) the lowest measured isolation is ~38dB. However, when the antennas were mounted on different poles the isolation increased up to ~46dB. It can be noted that mounting antennas on the same post may result in poor isolation, even though no general conclusions of this fact can be drawn from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To conclude, we see large variations in the measured isolation, depending on the antenna configuration. However, isolation values of 50 dB are reached with reasonably short displacements (~1m) for all measured configurations except the horizontal.6 AppendixThis appendix shows photographs taken of the different antenna configurations used in the measurements. Please note that the photographs are taken outside, but th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indoors in an anechoic chamber.a b c d e Fig 12: a: Configuration I (different posts, 90° inclination).b: Configuration II (same post, 120° inclination).c: Configuration II (different posts, 120° inclination).d: Configuration III (same post, 180° inclination).e: Configuration III (different posts, 180° inclination).a b Fig 13: a: Configuration IV (horizontal separation).b: Configuration V (vertical separation).a b Fig 14: a: Co-polar measurements.b: Cross-polar measurements.。
收发天线的隔离度计算
收发天线的隔离度计算
收发天线的隔离度
直放站正常⼯作的条件是:直放站⼯作增益G < 隔离度I ,否则会引起直放站⾃激⽽不能正常⼯作,并且要留10dB 左右的余量,即G+10 ≤ I (dB )。
图中E RP 是⽤户天线的发射功率电平,P RX 是施主天线的接收功率电平,所以系统的增益为:E RP -P RX 。
为避免系统⾃激须满⾜E RP -P RX < I 。
同⼀⽔平⾯上的背对背天线(两天线主瓣⽅向之间的夹⾓为180度)之间隔离度的公式为:
式中 I------------系统隔离度
F/B D ------施主天线的前后⽐
G D --------施主天线的增益
F/B P ------⽤户天线的前后⽐
G M -------⽤户天线的增益
L Z --------两天线之间物体遮挡损耗
L K --------两天线之间的空间路由损耗(LK=91+20logD (dB ),
D 为两天线间的距离,单位是km )。
例如:⼋⽊天线增益11dBi,前后⽐≥14 dB ;⽤户天线增益7 dBi ,前后⽐≥8 dB ,
微型直放站的增益为65 dB ,信号以900MHZ 为例,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
F/B D -G D +F/B P -G M +L Z +L K >65+10
则D ≥36m
K Z M p D D L L G F/B G F/B I ++-+-=。
天线隔离度要求
硬件安装目录目录附录 B 天线安装间距要求......................................................................................................B-1B.1 全向天线安装间距要求......................................................................................................B-1B.2 定向天线安装间距要求......................................................................................................B-2附录 B 天线安装间距要求B.1 全向天线安装间距要求按全向天线隔离度为30dB考虑,天线间距要求如表B-1所示。
表B-1全向天线安装距离的要求天线类型垂直间距水平间距备注GSM900:TX-TX,TX-RX ≥0.5m增益<10dBi:≥4m增益>10dBi:≥5m天线距塔体2m一般接收天线高于发射天线架设GSM1800:TX-TX,TX-RX ≥0.3m增益<10dBi:≥2m增益<10dBi:≥2.5m天线距塔体2m一般接收天线高于发射天线架设GSM900+GSM1800:TX-TX,TX-RX ≥0.2m增益<10dBi:≥2m增益>10dBi:≥2m天线距塔体2m一般接收天线高于发射天线架设分集接收要求:GSM900:RX-RX ------ ≥4m(推荐6m)天线距塔体2mGSM1800:RX-RX ------ ≥2m(推荐3m)天线距塔体2m注意:z为便于日后扩容,建议严格按照上述天线间距要求架设天线。
z若受安装环境限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共用同一根天线支架时,可以不考虑天线间的水平间距要求,但必须保证上表的垂直间距为必要条件,绝不允许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安装于同一水平面。
各厂家天线隔离度计算说明
Gtx+Grx=20dB
二、CDMA 基站与 AMPS 基站之间的干扰 CDMA 是 AMPS 的升级换代产品, 系统设计时 CDMA 的工作 频段与 AMPS 相同。 对于没有占用联通 CDMA 工作频段的 AMPS 基 站,联通 CDMA 基站可以与其共站址。但是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尚有 少量 AMPS 基站在运行, 其占用频段可能是联通 CDMA 的工作频段, 为了保证联通 CDMA 基站的正常工作,必须要求正在运行的 AMPS 基站退出该频段。
ETACS 系统的接收频段比 GSM 系统更加靠近联通 CDMA 系统的发射频段, 所以相对较容易 受到它的干扰。但是,我们可以综合利用一些方法,如加保护频带,空间隔离,采用发 射滤波器等,来减轻这种干扰。朗讯 CDMA 基站的发射频谱的特性显示,在距离载频 1.98MHz 远的地方,在 30kHz 的测量带宽下,最大噪声基底比载波至少低 60dB。另外, 朗讯公司基站中的发射滤波器能够在 ETACS 的接收频段提供 40dB 的衰减。如此一来, 当两个系统的天线空间间隔距离达到 4 米时,联通 CDMA 系统对 ETACS 系统的干扰是非 常小的。而且,如果联通 CDMA 系统采用 201 号信道(876.03MHz)作为基本频点,那么两 个系统间的保护频带是比较大的, CDMA 发射杂散波对 ETACS 系统的干扰也就非常低。 所 以,这种干扰可以完全消除的。 对于共站的情况,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垂直隔离的方法。这种技术已经证明在减 少系统干扰方面是成功的,并已经在广东省的 CDMA 实验网中得到了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1、LTE-D频段天线隔离度要求 :
GSM/DCS符合 3GPP TS 05.05 V8.20.0 (2005-11 )规范要求时, TD-LTE 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
距离≥ 1.8 m ;
GSM/DCS符合 3GPP TS 45.005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 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TD-LTE线阵和 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
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2.7m。
TD-LTE 线阵和 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
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2.7m。
TD-LTE线阵和 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 0.2m
TD-LTE与 TD-SCDMA隔离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 0.2m。
2、LTE-F 频段天线隔离度要求 :
TD-LTE 线阵和 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
距离≥ 0.5m,垂直距离≥ 0.3m。
TD-LTE 线阵和 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
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2 m。
TD-LTE 线阵和 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
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3 m。
TD-LTE线阵和 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
≥ 0.5m,垂直距离≥ 0.2m。
3、GPS 天线安装位置应高于其附近金属物,与附近金属物水平距离大于等于 1.5 米,两个或多个 GPS天线安装时要保持 2 米以上的间距
4、不同扇区的天线之间间距应在 2 米以上;
a) 铁塔顶平台安装全向天线时,天线水平间距必须大于4m。
b) 全向天线安装于铁塔塔身平台上时,天线与塔身的水平距离应大于3m。
c)同平台全向天线与其它天线的间距应大于 1.5m。
d)上下平台全向天线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m。
5、
定向天线
同一小区两单极化天线在辐射方向上间距应大于 4m。
(最小不小于 3.5m)相
邻小区间两天线间距应大于 0.5m。
上下平台间天线垂直分极距离应大于 1m。
900MHz天线和 DCS1800MHz天线安装与同一平台上时,天线水平间距应大于
1m。
微波天线与 GSM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微波天线朝向应处于 GSM同一小区两天线之间。
精品文档直放站中的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应满足水平距离≥30 m,垂直距离≥ 1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