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有机化学 教学大纲 pdf
(完整版)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513P0005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学分:4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本课程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熟悉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技技术新成果及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学习后继专业课,培养造就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人才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三方面的目标。
1.专业知识目标1.1 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其具体应用;1.2 熟悉各类有机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1.3 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1.4 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的反应机理。
2.专业技能目标2.1 运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有机反应的可行性;2.2 运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解释碳正离子、碳负离子、游离基等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2.3 运用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解释部分有机反应的机理。
3.专业素质目标3.1 具有基本的查阅国内外文献的能力;并具备基本的阅读英文文献的专业英语水平;3.2 具有良好的有机化学逻辑思维能力,从有机化学角度分析解决相关问题;3.3 具备基本的从事有机化学科学研究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等
08
糖类化合物
单糖
定义与结构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如葡 萄糖、果糖等;它们具有醛基或
酮基,以及多个羟基。
物理性质
单糖通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化学性质
单糖可以发生氧化、还原、酯化、 醚化等反应;它们还可以与蛋白质、 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过氧化物等。
输入 物标理性题质
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好的溶解性。它 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定义与分类
化学性质
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溶剂、麻醉剂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例如,乙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麻醉剂,
也是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用途
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易发生开环聚合、 氧化等反应。其中,开环聚合反应是醚类化合物在特 定条件下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
硫醇、硫酚、硫醚
01
硫醇
硫醇是一类含有硫氢基(-SH)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于醇的性质,
但更易被氧化。硫醇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有一定的应用。
02
硫酚
硫酚是含有硫氢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其性质与酚类化合物相似,但具有
更强的还原性和亲核性。硫酚在染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03
硫醚
硫醚是含有硫醚键(-S-)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与醚类化合物相似,
但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硫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和
功能性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05
醛、酮、醌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有机化学 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介绍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提出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介绍该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培养目标。
第二章:基本概念及结构2.1 有机化学的定义解释有机化学的概念,强调有机化合物中碳的特殊性质。
2.2 结构与性质关系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如何影响其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第三章:有机化学反应基础3.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介绍有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2 有机反应的分类分析有机反应的不同分类方法,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以及消除反应等。
3.3 反应机理解释有机反应的机理,包括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形成过程。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4.1 碳碳键的形成介绍有机化合物中碳碳键形成的不同方法,如Grignard试剂的使用。
4.2 合成路线图解释如何通过不同的反应步骤来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4.3 反应条件的选择分析合成中所需的不同反应条件选择,如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影响。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5.1 分离技术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和结晶等。
5.2 鉴定方法解释有机化合物鉴定的不同方法,如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
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6.1 功能团的特性探讨不同功能团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反应行为的影响。
6.2 药物和天然产物介绍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和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6.3 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有机化学的实际应用案例,如染料的合成和塑料的制备。
第七章:实验教学7.1 实验目的与原理介绍每个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理。
7.2 操作步骤与安全注意事项解释每个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事项。
7.3 结果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的讨论与总结。
第八章:评价与考核8.1 评价方式解释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如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
8.2 考核要点指明学生在本课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所属教学计划:0501100000120031课程代码:0500000046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54面向专业:科学教育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预修课程学生在修读普通化学后修读本课程。
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初步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基本内容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醛、酮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含氮、硫、磷、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等各类基本有机化合物,旋光异构现象和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简介,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五、基本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具体要求,理解和掌握基本内容所规定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官能团性质和特点及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生物技术问题。
六、教学用书汪小兰编《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七、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共价键,反应类型。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化学键三、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章饱和脂肪烃(4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烷烃的命名、构象、卤代反应及链反应机理。
了解: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2、教学内容一、烷烃的命名二、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三、乙烷和丁烷的构象四、烷烃的物理性质五、烷烃的化学性质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6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烯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不饱和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反应,马氏规则,检验方法,亲电加成及加成机理。
了解:萜类化合物及异戊二烯规律。
2、教学内容一、烯烃的结构二、烯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三、烯烃的物理性质四、烯烃的化学反应五、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六、共轭二烯烃的加成反应七、炔烃的结构及命名八、炔烃的物理性质九、炔烃的化学反应第四章环烃(6学时)1、教学要求掌握:环己烷的构象,芳烃性质及命名,单环芳烃的化学反应,定位效应,亲电取代反应机理,Hückel 规则。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应用生物技术专业总学时:65课时(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有机化学》是高等农、林、牧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
它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分类、结构和性质。
揭示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变化规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熟悉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鉴别、合成方法和用途,为今后《生物化学》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重点讲授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结构和性质、合成和鉴别,烃的部分由于高中时已作较详细的介绍,可以略讲,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部分在生物化学中还要作详细的介绍,也可以略讲。
要求学生掌握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命名、结构、官能团和性质,熟悉它们的合成和鉴别,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用途。
实验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提取实验和性质实验,做到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提高实践技能。
(三)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1-2共价键§1-3有机化合物分类第二章开链烃§2-1烷烃一、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体现象二、烷烃的命名三、烷烃的结构与构象四、烷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2烯烃一、乙烯的结构二、烯烃的命名和异构现象三、烯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诱导效应与马氏规律的解释§2-3炔烃一、乙炔的结构二、炔烃的命名和异构现象三、炔烃的物性质、化学性质§2-4二烯烃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二、1,3—丁二烯的分子结构三、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四、1,3—丁二烯的化学性质教学目的要求:要求重点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命名、结构和性质,熟悉有关的杂化轨道理论和同分异构体现象。
第三章环烃§3-1环烷烃一、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三、环烷烃的稳定性和分子结构的关系四、环烷烃的顺序异构和环已烷的构象§3-2芳香烃一、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二、苯的分子结构三、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苯环上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律五、稠环芳烃六、休克尔规则与非苯芳烃本章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各类环烃的分类和命名,掌握环烷烃、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重点掌握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规律。
(完整版)《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Ⅳ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Ⅳ,Organic ChemistryⅣ课程号(代码):20321240-5课程类别:基础课学时:64 学分:4教学目的及要求:有机化学是医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后期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要求如下:一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法、主要理化性质、了解重要合成法及官能团的鉴别。
二、正确理解现代化学键理论(原子轨道杂化、σ键、π键及大π键)、电性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立体效应、共振论、典型的反应机理(亲电反应、亲核反应及游离基反应)及立体异体、构象分析等基本概念,并用来理解或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本课程适用于临床医学七、八*、五年制学生、卫生五年制、四年制本科学生,讲课64学时。
其中划线内容为重点内容或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有机化学中的化学键——共价键的形成及参数。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4学时)第一节烷烃的结构和异构现象烷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3杂化)。
σ键的形成及特点。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和构象异构。
第二节烷烃的命名烷烃的通式和同系列,普通命名法:烷基、饱和碳原子及氢原子的类型。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顺序规则。
第三节烷烃的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及卤代反应机制;1º、2º、3º氢的活性。
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
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及自由基反应。
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7学时)第一节烯烃和炔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2杂化和SP杂化。
π键的形成及特点。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顺反异构的概念,产生条件,顺反异构的命名法(顺反和Z、E构型标记法)。
烯烃和炔烃的化性:与亲电试剂加成、马氏规则、氧化反应。
《有机化学(1)-1,2》(化学、应化类专业)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I)》(化学、应化类专业)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 有机化学(Ⅰ)-1[Organic Chemistry(Ⅰ)-1]有机化学(Ⅰ)-2[Organic Chemistry(Ⅰ)-2]课程号(代码): 20308730,20308630课程类别: 类级平台课程,必修课学时:48x2学分:3x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基本面向: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化学,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学完《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前置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后,进入有机化学的学习。
该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扎实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继续深造以及将来解决有机化学中的问题、奠定必要而坚实的基础,同时能进一步加强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该课程时学生要着重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光谱性质、常用制备方法和用途,尤其是着重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关键反应,把握规律、抓住机理、将官能团互相转变的方法和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的方法形成互联网络,同时专注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化学问题,才能达到有机化学的教学之目的。
三、教学内容1 绪论(4学时)基本要求:一、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主要任务和学习方法;二、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点、分类和反应类型;三、了解共价健的本质,掌握共价健的属性,熟悉利用键能数据推算反应的焓变;四、掌握下述名词术语:有机化学;同分异构现象;分子间作用力;Van der walls力;官能团1-1 有机化学的由来和发展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分子结构和组成(同分异构现象,结构的表示方法);理化性质1-3 共价键的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与诱导效应;键的可极化性1-4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的类型1-5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6 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和学习方法2 烷烃(4学时)基本要求:一、掌握构象的表示方法和典型的构象ap, sp, sc, ac的稳定性分析;二、了解饱和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与烷基自由基的sp2杂化轨道的形成与构型;三、着重掌握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卤代反应)的基本规律(区域选择性)和反应机理(自由基反应),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
2024年基础有机化学(一)教学大纲
THANKS
感谢观看
考试内容
涵盖课程所有章节,重点考察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合成方法、 波谱解析等方面的内容。
题型分布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合成题等,以全面评价学生 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评成绩计算方法
平时成绩占比
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项目 等。
期末考试成绩占比
60%,根据闭卷笔试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计算
逆合成分析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结合
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逆合成分析法中的应用,提高合成路线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常见有机合成方法介绍
01
经典有机合成方法
介绍经典的有机合成方法,如酯化、酰化、烷基化等,及其在有机合成
中的应用。
02
金属有机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探讨金属有机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如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
酚的性质
酸性、取代反应(如硝化、磺化等 )、氧化反应(如高锰酸钾氧化) 、缩合反应(如酚醛树脂的生成) 。
04
有机合成方法与策略
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逆合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逆向分析目标分子的结构,确定合成路线和关键步骤。
逆合成分析法在复杂有机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逆合成分析法在解决复杂有机分子合成问题中的优势。
实验安排
配套8个实验,包括基本操作训练、性质验证及合成实验 等。
02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碳原子结构与成键特点
碳原子的电子构型及 杂化方式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 示方法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 键型
有机化合物分类及命名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相关应用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反应机理;2、熟悉重要有机反应的条件控制和反应机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掌握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提纯和分析方法;4、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5、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立体化学基本概念。
2、重要有机反应类型:烷烃的取代反应、烯烃的加成反应、苯及其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醛酮的加成-消除反应、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质等。
3、有机合成方法:逐步合成法、Wittig反应、Perkin反应、Diels-Alder反应等。
4、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提纯和分析方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分析技术。
5、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药品、农药、香料、塑料、橡胶、纤维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互动;2、实验教学: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培训,设计实验验证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过程和三维结构,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五、课程评估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思考题和实验报告等,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情况;2、期中考试:通过笔试形式测试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促进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进度按照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一般分为16个教学周,每周2个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课时,实验教学1课时。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探讨原子经济性反应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 ,如加成反应、重排反应等。
绿色溶剂与无溶剂反应
催化剂的回收与再利用
介绍绿色溶剂(如水、离子液体等)和无 溶剂反应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
探讨催化剂的回收与再利用在绿色合成中的 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08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环节
实验安全知识普及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芳香烃的分类、通式和命名;理 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 解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和还原反应等。
卤代烃结构和性质
卤代烷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卤代烷的通式、同分异构现象;理解卤代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卤 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结构和性质
3
醚的结构和性质
包括醚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如裂解、 氧化等反应)以及醚的制备和应用。
醛、酮结构和性质
醛的结构和性质
包括醛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如氧化、还原等反应 )以及醛的制备和应用。
酮的结构和性质
包括酮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如加成、氧化等反应 )以及酮的制备和应用。
羧酸及其衍生物结构和性质
研究范围
包括烃类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性 质、有机合成方法、有机反应机 理、天然产物化学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前沿 和最新进展。
能力目标
具备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 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有机合成设计 和实验操作。
性质。
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烯烃的通式、同分异构现象 ;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和共轭二 烯烃的结构;了解烯烃的物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教学的具体要求
通过基础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制备方法及分析鉴定的手段,为解决各类有机化学问题打下基础。教学的 具体要求如下: 1. 掌握母体烃类化合物、各类官能团化合物、一般杂环化合物和简单高 分子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它们的主要反应性能和应用, 它们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工业制备方法及这两类方法的异同点,学会用逆 合成原理进行简单的合成设计。 2. 学会分离提纯有机混合物的一般方法,掌握常见有机物及官能团的定 性鉴定和某些定量测定的方法。 3. 掌握静态立体化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初步具有构型和构象 分析的能力,掌握动态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在反应中的应用。 4. 掌握NMR、IR、UV、MS的基础知识,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波谱 特征,初步学会解析图谱。 5. 学会分析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官能团对分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的影响、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熟悉和理解主要有机反应,如取代、加 成、消除、氧化还原、重排、缩合、协同反应等的反应机理并能在解释实 际问题时加以应用;能用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概念来解释某些实验现 象。
本章主题4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碳原子;一级、二级、三 级氢原子; IUPAC、CCS命名法的基本要点;有机化合物名称的基本格 式;各类有机物、烷基、亚基、烯基、炔基英文名称的特征词尾;常见官 能团的词头、词尾名称;在普通命名法中各种词头的含义;最低系列原则; 顺序规则的基本内容;手性;手性碳原子;确定R、S构型、Z、E构型、 顺、反构型的原则;普通命名法的基本内容。
5 教学方式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除上课外,每学期上3~5次习题课,习题课指出 同学作业中的错误,为同学作示范性的总结,探讨和分析典 型例题等) 授课手段: 多媒体课件 授课原则: 1.基本按教材的先后次序讲解。 2.围饶主题展开,突出重点。 3.教材的内容不全讲,有些安排学生自学,有些指导学生自 己总结。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羧酸衍生物 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5学时) 碳负离子 缩合反应(5学时) 周环反应(4学时) 胺(4学时) 含氮芳香化合物 芳香亲核取代反应(4学时) 酚和醌(5学时) 杂环化合物(3学时) 单糖、寡糖和多糖(4学时)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和核酸(3学时) 萜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和生物碱(1学时) 有机合成基础(分散在各章) 新型有机合成方法(阅读材料) 有机材料、合成高分子和超分子(阅读材料) 期刊、文献和网络检索(阅读材料)
第1章 绪论(1学时)
本章主题 有机化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内容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有 机结构理论的基本要点;有机化学的历史及近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向。
注:“1.3化学键、1.4酸碱的概念”请学生自己阅读教材。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表示方法 命名(4学时)
本章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3章 立体化学(4学时)
本章主题1 立体化学 内容和教学要求:立体化学的定义、动态立体化学和静态立体化学的任务。 本章主题2 轨道杂化与碳原子价键的方向性和有机分子立体形象的关系 内容和教学要求:sp3杂化、sp2杂化、sp杂化的含义;σ键和π键的定义和特点;有 机分子的立体形象。 本章主题3 构象、构象异构体和构象分析 内容和教学要求:构象、构象异构体、极限构象、重叠型构象、交叉型构象、稳 定构象、优势构象、构象势能关系图、构象分布、构象分析的系列知识;链型化合 物的构象:乙烷及乙烷衍生物的构象、正丁烷的构象、高级烷烃的构象;链型构象 的表示方法(锯架式、伞式、Newman投影式);环型化合物的构象:环己烷的椅型 构象(直立键、平伏键、椅型、半椅型);环己烷的船型构象(船型、扭船型、能 量差);构象转换体,取代环己烷的构象(一取代、二取代、a键与e键取代基的能量 差); 环丁烷、环戊烷的构象;十氢化萘的顺式构象和反式构象(顺与反十氢化萘 能量差的计算)。
3 教学目的
1. 系统地、较好地掌握基础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基本方法,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和了解科学研究 的基本过程。 2. 学习一些专业英文词汇,阅读若干专业英文文章,初步了解网 络查阅文献的方法,为查阅英文文献和进行国际交流打一点基础。 3. 在基础课教学阶段,介绍一些学科发展的情况,使学生对本学 科某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有所了解。让学生逐步建立善于发 现科学难点而又勇于攻克科学难点的思想,渗入将有机化学基本理论 和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解决与 有机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初步知识。
第5章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4学时) 本章主题1 紫外光谱 内容和教学要求: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各类电子跃迁、 生色基、助色基、增色效应、减色效应、蓝移和红移等;紫外光谱图; max与化学结构的关系(伍德沃德和费塞尔规则)。 本章主题2 红外光谱 内容和教学要求: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振动自由度、伸 缩振动、变形振动、吸光度、吸收系数、透射比、官能团区、指纹区; 影响化学键和基团特征频率的因素;重要官能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的位 置;谱图的解析。
本章主题3 核磁共振
内容和教学要求: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质子核磁共振、 13C核磁共振、各种屏蔽效应、各向异性效应、化学位移、偶合、偶合常 数、非对映异位质子、对映异位质子、等位质子、化学等价、化学位移 等价等;在核磁共振谱中,1H和13C的化学位移;偶合裂分规律;图谱的 解析。
(一)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目 录1 背景 2 地位和作用 3 教学目的 4 教学的具体要求 5 教学方式 6 教学计划 7 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的word文档
1背
景
综合大学化学系使用的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第一次是于1980年在 长春制订的,当时规定的教学时数为129学时(讲授120学时,机动9 学时),第二次于1982年于宜昌召开的教育部属综合性大学理科化 学系课程结构研讨会上讨论确定,总的教学时数减少为108学时,并 对原大纲内容作了部分调整。经过多年的实践,我系基础有机化学 的教学总时数为90学时,在2004年以前,采用的教材是邢其毅、徐 瑞秋、周政、裴伟伟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该书是 根据1977年教育部在武昌召开的高等学校理科化学教材会议精神编 写的,第一版于198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曾获国家优秀 教材奖),第二版于199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于1997年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从2005年9月开始,将采用的教材是 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三 版),与平行的教材相比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
本章主题4 构型 旋光异构体 内容和教学要求: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对称因素;手性、手性分子、手性中心、手 性轴、手性面;平面偏振光,旋光度,比旋光度,分子比旋光度;旋光异构体的表达 方式、费歇尔投影式、伞式、锯架式、纽曼式;构型标记法;相对构型、D−L构型标 记法、绝对构型、R−S构型标记法;与旋光异构体相关的慨念:对映体与非对映体、 内消旋体、苏式与赤式、差向异构体、差向异构化、外消旋化、外消旋体、外消旋化 合物、外消旋混合物、外消旋固体溶液;原手性、原手性碳原子、原手性分子、假不 对称碳原子;手性碳原子的个数与旋光异构体的数目。含手性轴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 (积二烯、螺环、联苯类);含手性面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螺旋烃)。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绪论(1学时)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表示方法 命名(4学时) 立体化学(4学时) 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3学时)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4学时) 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消除反应(4学时) 卤代烃 有机金属化合物(2学时) 烯烃 亲电加成 自由基加成 共轭加成(6学时) 炔烃(2学时) 醇和醚(5学时) 苯和芳香烃、芳香亲电取代反应(6学时) 醛和酮 亲核加成 共轭加成(6学时) 羧酸(3学时)
2 地位和作用
基础有机化学历来是化学系的四大门基础课之一。相对于其它三 门基础课而言,有机化学的发展异常迅速,新的有机化合物不断涌现。 这些层出不穷的有机化合物不仅带动了有机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也 成了其它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因此,无论从事化学哪一个领域的工 作,都必须具备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而新的有机反应、新的有机研 究领域也在不断产生,它们使有机化学的面貌日新月异,气象万千。 有机化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十分广泛。例 如:发展很快的生物有机是有机化学与生物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对 于研究生命现象十分重要;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则是有机化学与无 机化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迅速发展的材料科学则是有机、高分子和无 机化学交叉渗透的新型学科。综合治理环境也需要有比较全面的有机 化学知识。此外,有机化学在国民现代化生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这一切都使有机化学在化学各学科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在科学技 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章主题5 外消旋体的拆分(简单介绍)
内容和教学要求:机械法、接种结晶析解法、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和色谱分离法。 本章主题6 不对称合成(简单介绍) 内容和教学要求:不对称合成;立体选择性反应、ee值;立体专一性反应。
第4章 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3学时) 本章主题1 烷烃的定义及分类 内容和教学要求:烷烃的定义、分类(烷烃、链烷烃、环烷烃、集合环 烷烃、螺环烷烃、桥环烷烃)及结构特征。 本章主题2 烷烃的物理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沸点、熔点、偶极矩、相对密度、溶解度的定义,烷 烃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相似者相溶的原则。 本章主题3 有机反应
本章主题4 自由基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碳自由基的定义和结构,键解离能和自由基稳定 性的关系,碳自由基稳定性的排列顺序;自由基反应的共性、自由基 反应的机理、自由基反应三个阶段的特征等。 本章主题5 烷烃的卤化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烷烃卤化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及表达、 反应势能图的绘制及分析、卤化反应的分类及活性比较、反应体系的 能量变化、反应选择性的分析。 注:烷烃的其它化学性质如:热裂、自动氧化、硝化、磺化、氯磺 化等自学,环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及小环化合物的开环反应,两种 反应与环烷烃结构及反应条件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与工业生产相关 的知识(如石油工业和烷烃的来源)和术语(如辛烷值等)学生自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