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亚低温脑保护疗法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将1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恢复良好率分别为48.15%、34.57%,病死率分别为16.05%、24.69%,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使脑组织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具有显著降低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的优点。
1991年,朱诚、江基尧等在国际上首先证实30 ℃~34 ℃低温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有显著保护作用[1]。
90年代以来的临床应用研究结果发现,33 ℃~35 ℃的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产生任何严重并发症[2]。
目前,国内外有些医院的神经外科已将亚低温治疗方法列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常规[3]。
2007年1月~2011年10月,筆者所在医院开展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1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除不采用亚低温治疗措施外,其余治疗措施与治疗组相同。
所有患者均为伤后24 h以内的重型颅脑损伤(GCS≤8),伴颅内高压。
患者均经CT确诊,并排除其他脏器损伤引起的严重休克、缺氧或窒息;排除孕妇、14岁以下儿童及70岁以上老年人。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1.2 方法治疗组患者急诊入院或手术后立即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对头颈部及全身进行有效降温,一般使用0.5~1 h后肛温即可降到35 ℃以下。
根据肛温自动调节亚低温治疗,以维持肛温在33 ℃~35 ℃。
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冬眠合剂(氯丙嗪100 mg+异丙嗪100 mg+卡肌宁200~400 mg+生理盐水500 ml),用微量泵静脉维持,或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度冷丁50 mg肌注。
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
d o 0 . 5
d o 0 . 5
< o. 5 0
2 2 亚低 温 治 疗组 术后 开 始 时 间 与 预 后 的 效 果 比较 治 疗 .
损 伤患者的死亡率。
【 键 词 】 重 型 颅脑 损 伤 亚低 温 关
术 后 影 响 因素 异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近 几 年 来 , 国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的 发 病 率 呈 逐 年 上 升 的 趋 我
势 , 死 亡 率 和 重 残 率 较 高 , 患 者 的危 害 大 , 该 类 患 者 应 其 对 对 该 采 取 积 极 的治 疗 措 施 。临 床 上 报 道 … 亚 低 温 治 疗 重 型 颅 脑
组 术 后 1 2 h内亚 低 温 1 8例 , 亡 3 , 复 良好 9 ; 2 死 例 恢 例 1 h后 亚 低 温 2 例 , 亡 9 , 复 良好 1 例 , 果 见表 2 4 死 例 恢 l 结 。
表 2 亚 低 温 治 疗 组 术后 治 疗 时 间与 预 后 的 比 较 时间 例 数 良好 中 残 n% ) ( 重 残 植 物 死 亡 死 亡
行 统计 分析 , 时分 析 影 响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亚低 温 治 疗 的 因 素 。结 果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的 预 后 良好 率 分 同 别 为 4 . 2 ( 0 4 ) 2 . 0 ( / 0 , 组 比 较 差 异 显 著 ( < 0 0 ) 死 亡 率 及 重 残 率 治 疗 组 明 显低 7 6 2 / 2 、 2 5 9 4 ) 两 P .5 ,
接 受监 测 与 治疗 。其 中男 5 9例 , 2 女 3例 , 龄 1 ~5 年 7 9岁 , 平
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
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效果。
方法选择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对比疗效。
结果观察组生存率更高,感染率更低,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更高,P<0.05。
结论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与常规治疗相比,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感染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为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亚低温;冬眠疗法;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疗法是一种创新的医学治疗方法,它通过物理手段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的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在临床医学上又被称为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
亚低温疗法利用轻度低温或中度低温来治疗疾病,这种疗法可以减少身体的代谢率,降低器官的负担,有助于保护脑功能,并减少身体的炎症反应。
在临床上,亚低温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脑缺血、脑外伤、癫痫以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亚低温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促进康复并提高治愈率[1-2]。
本文将探讨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资料来自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组别年龄(±s,岁)性别(例,%)体重(±s,kg)发病时间(±s,h)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例,%)高空坠落(例,%)其他(例,%)男女对照组553.12±1.8725(50.00)25(50.00)74.56±2.432.86±1.772(40.00)21(42.00)9(18.00)观察组553.18±1.8526(52.00)24(48.00)74.88±2.742.78±1.7818(36.00)2(40.00)12(24.00)t /x21.252.040.0403.1442.6032.0542.4952.926P0.230.841.8410.1020.203.133.205.116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在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将冰袋放置在患者的头部、身侧位置,将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2℃。
亚冬眠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7例临床疗效分析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程度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
GCS评分处于3~7分[1]。
具有高致死致残率的特点。
而试验证实中度亚低温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并且无明显严重的不良反应[2]。
我院2010至2012年6月供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3例,其中使用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组)治疗37例,与常温治疗组(对照组)28例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收集临床资料完整并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患者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8岁~72岁,平均年龄38.5岁。
致伤方式:车祸45例,高处坠落伤7例,打击伤5例。
临床表现:患者伤后均呈不同程度昏迷状态,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7分,其中GCS为3~5分21例,GCS评分6~7分36例。
头颅CT扫描示颅内异常51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干损失、额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以及硬膜外出血。
6例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患者稳定后行磁共振检查显示T1加权像为点状或小灶性的低和高信号,加权像为高信号,明确诊断为弥漫性轴突损伤。
将上述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即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1.2治疗方法患者经确诊后,全部收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对照组给予吸氧、止血、脱水、神经营养药物、预防感染、气管切开、维持呼吸道通畅及预防消化道出血、营养支持治疗,其中2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亚低温冬眠治疗。
患者人院8h 后排除颅内出血即采用亚低温治疗,肛温在4 h内达到33~35℃。
对GCS评分6分以上,且非手术治疗者,维持48—72 h;3~5分,病情加重者,维持3~7 d,平均4.7 d。
降温方法:物理降温与冬眠合剂或冬眠肌与松剂相结合。
冬眠亚低温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体会
冬眠亚低温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体会摘要目的:观察冬眠亚低温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采用冬眠亚低温技术治疗。
结果:30例患者中死亡2例,死亡率6.667%,其中重残2例,预后良好26例,生活可以自理。
结论:通过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冬眠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冬眠亚低温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体会冬眠亚低温,通常指体温维持在32~35℃,此体温对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且不易引起重要器官的变化和损害。
2006年1月~2008年3月收治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现将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30例中男26例,女4例,年龄12~65岁,其中急诊开颅手术25例,GCS 评分3~8分6例,9~12分24例。
方法:病人于伤后或术后6小时内采用冬眠亚低温3~5天长时程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治疗中采用电子冰毯+冰帽+冬眠合剂或人工物理降温如夹冰、酒精擦浴+冬眠合剂,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药物和用量,病人应保持镇静,无躁动无寒战,躁动时需加肌松剂者必须要有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情况下进行,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體位性休克、局部血流不畅,导致冻疮和褥疮的发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水电解质,维持生命体征和水电解质在正常水平。
终止亚低温治疗时,应逐渐停用肌松剂和冬眠药,停止亚低温治疗后使病人大约每4小时复温1℃,12小时以上使其体温恢复至37℃左右。
结果30例中,死亡2例,死亡率6.667%,重残2例,预后良好26例,生活可以自理。
讨论颅底骨折常引起脑脊液鼻漏或耳漏应视为开放颅脑损伤,极易逆行感染,因此脑脊液漏的处理是引流勿堵、消炎待自愈,少数不愈合者可择期外科修补。
根据损伤特点,可将颅脑损伤分为局部损伤和弥漫性损伤。
二者在致伤因素、损伤机制和病理表现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别。
冬眠亚低温脑保护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①降低氧耗,减少脑组织乳酸蓄积:维持正常的脑血流和细胞能量,减轻乳酸堆积,脑组织本身没有能量储存,完全依赖血流供应氧和葡萄糖。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20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100例和亚低温治疗组10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伤后随访6个月,常规治疗组死亡24例,亚低温治疗组死亡18例,两组临床预后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加用亚低温治疗比单纯常规治疗疗效更好,是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防止并发症发生,如此才能降低病死率,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亚低温;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增多,导致重型颅脑损伤逐年增加。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的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对治疗提出更高要求。
亚低温技术能有效的保护脑组织,抑制脑损伤后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能积极防止继发脑损害发生[1],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
我们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200例;其中男132例,女68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2.3岁。
所有病例均进行头颅CT、MRI检查,排除伴有严重的胸腹脏器伤及低血压休克;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并发严重感染者。
1.2损伤基本情况致伤原因:打击伤28例,高处坠落伤62例,交通事故102例,其他损伤8例;患者开始治疗前格拉斯哥(GCS)评分:6~8分146例,3~5分54例。
原发损伤:单纯广泛脑挫裂伤3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伴脑挫裂伤33例,脑内血肿伴脑挫裂伤22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97例,原发脑干伤18例。
1.3方法1.3.1分组将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100例和亚低温治疗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上无明显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亚低温冬眠治疗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亚低温冬眠治疗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脱水剂、激素、预防感染、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
亚低温组除上述治疗外,均于入院或手术后4~6h加亚低温治疗。
使用冬眠合剂(10% 葡萄糖500ml+ 氯丙嗪50mg+ 异丙嗪50mg+ 哌替啶100 mg,)持续静滴,用冬眠药物30min后采用双控颅脑降温抢救仪对头部进行降温;同时身体下部采用变温毯降温,对腹股沟、腋下、颈部等位置敷以冰袋,使肛温在3~6h内逐渐降至33~35℃。
结果两组于治疗后病死率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分数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亚低温冬眠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能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安全有效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分数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护理体会重症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难点。
近年来,虽然治疗方法及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但据最新资料统计其死亡率仍在17.6%~41.1%[1]。
如何降低该类患者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是神经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
江基尧等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2]。
实验表明,温度每降低1℃,脑血流量平均减少6. 7%,脑氧代谢率可降低5.5%,从而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性,达到脑保护作用[3].亚低温冬眠疗法就是应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患者体温下降,以达到治疗目的。
我科自2008年1月~20011年12月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冬眠加常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为伤后24h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7分)且无其他重要脏器合并伤及功能衰竭,无低血压( 收缩压:100mmHg) 者。
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究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计84例。
研究分组根据抽签方式进行,红色签为观察组(n=42)在伤后24h内采用亚低温冬眠方式进行治疗,并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蓝色签为对照组(n=42),除不适用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方式相同。
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情况。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干预过重中第1、3、7d血糖与颅内压情况跟,均是观察组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采用亚低温冬眠方式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快速改善,提高治愈率,效果显著,可予以推荐。
【关键词】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护理体会在神经外科中,重症颅脑损伤是一种发生率比较高的疾病,也是颅脑损伤病症中的治疗难点[1]。
虽然医疗水平在不断进步,但近年来因重症颅脑损伤而死亡的患者的数量并没有显著下降[2]。
要怎样降低重症路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是神经外科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研究表明,亚低温冬眠疗法对于该疾病治疗患者具有积极作用。
本次研究则针对亚低温冬眠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主体。
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蓝色签:常规治疗+综合护理)与观察组(红色签:亚低温冬眠治疗+综合护理)。
本次研究在伦理委员会核准后进行,患者(与其家属)自愿参与。
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46.24±3.09)岁。
观察组42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36-51岁,平均年龄(46.18±3.11)岁。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甚小,P>0.05,数据可比。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目的分析研究亚低温治疗方法对于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名患者,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除不使用亚低温治疗方法外,其余常规治疗方式均与观察组相同,最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经过亚低温方法治疗后,其损伤初期的颅内高压有明显降低(P<0.05),其生命体征、血电解质、血糖等一系列相关指标具有良好的恢复成效,并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死亡率也得到明显降低,经治疗干预,效果显著。
结论亚低温治疗方式对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干预后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减少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发生,有效减少死亡率、致残率。
标签: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研究急性重型脑颅损伤(STBI),主要是由于暴力等原因,使患者颅脑受到强烈撞击引起的高危性急性损伤,主要包括颅骨损伤骨折、脑部软组织以及脑损伤等情况,常见于工地现场的工伤以及交通意外事故造成的撞击类损伤。
由于损伤处在脑部,因此死亡率较高。
我国当前主要以国际主流的亚低温治疗方式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治疗,并且在多年的实践中,有着较为明显的治疗成效,本文通过对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资料情况的回顾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区别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的观察组以及非亚低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40名病患,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名患者,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除不使用亚低温治疗方法外,其余常规治疗方式均与观察组相同,最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中,男患者有26例,女患者14例,年龄在20—66周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7.5岁,其中由于交通事故导致损伤者达28例,工伤事故损伤者达12例,33例患者为脑挫裂伤,而脑干损伤患者为7例,根据伤势情况,有32例需进行手术治疗,8例采取非手术治疗。
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筛选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各39例,伤后2h内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亚低温冬眠疗法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脑氧代谢指标低于对照组,而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可减少脑氧耗量,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冬眠疗法;脑氧耗量;脑氧代谢【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137-02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神经外科高危病症,其病死率高、风险大;近年来,虽然临床医学理念、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但在对该病症治疗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患者病死率仍高达17.6~41.1%[1]。
如何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仍是神经外科治疗难点。
本研究,对我院39例患者实施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低于8分,随机将78例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7.5±6.2)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7.0±6.5)岁。
两组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进入ICU病房,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纠正酸碱平衡、辅助通气、抗感染、预防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激素、脱水治疗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亚低温冬眠治疗,方法: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静脉输液泵泵入200~400mg阿曲库铵+冬眠合计(100mg异丙嗪+100mg氯丙嗪+500ml生理盐水混合),维持24h。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
低温治疗的作用
严重颅脑损伤脑组织受到破坏,至脑水肿、脑缺氧、 颅内高压,积极预防和控制脑水肿和脑缺氧是治疗的 关键。 Amess研究发现:亚低温 (直肠温度 33~35℃)状态人 体所有器官可以保持正常状态,无并发症。 颅脑降温仪可防止由于脑损害而引起的高热, 保护 血脑屏障、 防止脑水肿进一步恶化, 能起到一定作 用。 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和耗氧量, 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 释放,防止脑水肿发生和发展,降低颅内压作用。 由于减轻了脑水肿, 甘露醇用量减少,肾功能损害 的毒副作用也相应减小, 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亚低温概念的提出
1993年上海长征医院—江基尧首先将提出了亚低 温的既念( sub-hypothermia )将28℃-35℃轻 中度低温定义为亚低温。随后亚低温这一概念被 国内同行所广泛引用。 由于32℃以下低温易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 发症。所以,目前国内外临床多采用32℃-3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㈠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 酸堆积 29℃低温能显著减少脑缺血、缺氧动物脑组织
中乳酸含量,能使脑组织ATP能量维持在正常范 围。脑缺血后局部脑组织对葡萄糖利用率出现 明显障碍,30℃低温则能促进ICMRglu恢复。 江基尧用微电脑透析技术研究发现,30℃低温 能显著降低液压脑挫裂伤区细胞外液乳酸含量。 只达石采用脑组织内直接置入氧含量则定光纤 探头,发现亚低温治疗能使颅脑损伤后脑组织 氧含量显著增加。
低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影响较少: 随体温下降逐渐抑制 16oC-20oC时,呼吸停止
1997年,Marion等报告了82例GCS 3 分~7分的重型颅脑损伤,研究证明 了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该组平均 10 h以内体温降至35℃ ,维持24 h, 结果提示, GCS 3 分~ 4 分的病人亚 低温疗效的有效性与对照组无明显 差异,但 GCS 5 分~ 7 分的病人,预 后良好 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冬眠亚低温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度和时间是可取的。 失败的 l 眼是复发性青光眼, 使用
时间 1 钟 , 分 由于 用药 时 间不够 , 3月后 滤过 泡消失 眼 压不能控制 。 分析 国外低 眼压并 发症 多 , 主要是用 药时 间太长 , 损伤组 织 多 , 造成 低 眼压 等 一系列并 发症 的原
参 考 文 献
[ ] 梁莉 , 1 党锐 , 陈星, 复合小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观 等. 察[] J. 眼外伤职业 眼病杂志, 0 ,9 1:5 5 . 2 72 ( ) — 6 0 5
[ ] C so ,ama , l nJ.o gtr rsl n o l ain 2 asnRR h n RS mo FL n m eut adcmpi t s a e s c o
1 资料 与方法
. 1 0例中男 2 例 , 4 ; 6 女 例 年龄 1~5 ; 26 岁 通常体温维持在 3 ~ 5 2 3℃,此体温对病人 的治疗及预 1 对象 3 5 GS ~分 例 91 后意义重大 , 且不 易引起 重要器 官的变 化和损害 。 现将 其中急诊开颅手术 2 例 ; C 评分 3 8 6 ,— 2
()6 3. 1: — 1 2
[ ] 张舒心, . 眼治疗学[ . : 民卫生 出版社 ,9 82 3 6 刘磊 青光 M] 北京 人 19 :2 —
2 5 2 .
[ ] 冯小敏, 7 张西辰, 王华敏.、 ,粱切除联合丝裂霉素 c在青光眼手术的 J 应用 [] J. 医药论坛杂志,062 (8 :5 4 . 20 , 1 )4— 6 7
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评价
二 、 果 结
两组疗 效 比较见表 1 。两组病死 率与恢 复 良好 率 比较 ,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0 ) P< .5 。
、
资,年龄 8~ 5岁 ,平 均年龄 . 6 6
(65 .) , 3 .±5 岁 均为伤后 2 5 4h内人 院。外伤类型 : 通事 故 交 伤7 2例 , 摔伤 8例 , 打击伤 1 , 2例 坠落伤 4例 。 损伤类型 : 弥 漫性 轴索损伤 8例 , 单纯硬膜 外血肿 l , 2例 硬膜 下血肿 2 3 例 , 内血肿 2 脑 4例 , 室 内出血 5例 , 脑 单纯 广泛 脑挫 伤 1 l 例, 脑干挫伤 7 , 例 复合血肿 6例。随机将 9 例 患者分 为亚 6 低温冬眠治疗组( 治疗组 ,8 ) 4 例 和对照组( 8 ) 人院后立 4例 。
DO :03 6/m .i n17 -9 420 . .3 I1.70c a .s.6 34 0 . 90 0 1 js 0 5
分组治疗 , 析其诊治结果 , 分 旨在 探 讨 亚 低 温 冬 眠 疗 法 对 重 度 颅 脑 损 伤患 者 的治 疗效 果 。
一
5 统计学方法 : . 数据采用 S S 0 P S1 . 5统计软件处理 , 计量 资料以均数 4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 比较采用 检验 , - P<
意 义 , 有 可 比性 。 具
度颅脑外伤的救治。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下列效能 : 有效降
低脑组织耗氧量 、 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 保护血脑屏障 、 减轻 脑 水肿 、 抑制 内源性 毒素对脑细胞 的损害作 用 , 同时还可 以
减 少 钙 离 子 内 流 、 少 脑 组 织 结 构 蛋 白破 坏 、 进 脑 细 胞 结 减 促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患 者 预 后 , 死 亡 率 、 残 率 一 直 很 高 坠 落伤 7 ; 其 致 例 脑干 损伤 7 , 挫裂 伤2 例 ; 例 脑 3 (0 3 %~5 %) 亚低 温 是 近年 来 国 内外 公 开 颅 血 肿 清除 1 例 , 手 术治 疗 1 例 。 0 。 8 非 2
认 治疗 重 型颅 脑 损 伤 行 之 有 效 的 方法 之 对 照组 2 例 , 中 男 I 例 , 1 例 , 5 其 6 女 9 年龄 率 、 氧 饱和 度 及体温 。 血 同时 , 期 抽血 测 定
衰 竭 者 ; ) 温 过低 或 并 发低 血 压者 ; ) 左右 。 (体 5 ( 6 整个 复温 过程 约持 续 1 ~2 h 对 照 2 结果 2 4。 可 能 因其 他 特 殊 情 况 影 响 完 成试 验 者 。 分 组 : 院随 机 分 为亚 低温 治 疗组 和 对 照 入 组 : 未 行 亚 低 温 治疗 外 , 它 药物 治疗 除 其 () 1亚低 温 治 疗对 患 者 预 后 的影 响 。 2
12 治 疗 方法 .
于治 疗后 3 月采 用G S 分 进行 预 个 O评
亚低 温组 : 者在伤后 6 患 h内均 通 过 后 评 估 , 为 良好 、 分 中残 、 残 、 物 状 态 重 植 冰 毯 、 帽 , 用 康 诺 一0 型 水 循 环 式 和 死 亡 。 C 进 行 记 录并 进 行 统计 学 处 冰 采 2 对I P
太原
0 0 1 30 2
00 1 ) 50 1
【 摘要】目 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 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 究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及方法。 研 方法
选取 20 年1 至2 1年3 收治的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07 月 01 月 5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 照组, 温组患者入院后行亚低 温治疗, 亚低 对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张飞鹏【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进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亚低温治疗作为一种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措施近年来越来越被临床治疗所关注,对颅脑损伤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在科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虽然显示出了一定作用,但就如何实施仍存有争议.该文对目前亚低温治疗技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综述,以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改善其预后.%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s the main cause of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disability and death.As a measure to protect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has been increasingly concerned by clinical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Although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showed a certain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how to implement is still controversial.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a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7(021)005【总页数】4页(P807-810)【关键词】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综述【作者】张飞鹏【作者单位】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安徽亳州 236800【正文语种】中文重型颅脑损伤在全球范围内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进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实验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对于患者预后改善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
目前普遍认为亚低温治疗方法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本院收集了96例采用亚低温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36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0.62±9.8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6例,钝器伤12例,交通伤68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04±1.82)分;96例患者都沒有严重的合并伤,病理类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60例,广泛脑挫裂伤、弥漫性脑肿胀3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
在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之后,根据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病情、颅脑损伤程度、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96例患者入院时全部进行CT颅脑扫描,根据颅脑损伤的程度判断是手术治疗还是直接接受亚低温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降低颅内压、脱水以及营养脑细胞等脑保护,且进行血压调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综合治疗,针对需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呼吸机支持治疗。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亚低温治疗。
采用医用自动调温电泳毯,给予持续静脉滴注冬眠合剂(100 mg氯丙嗪+100 mg异丙嗪+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使直肠温度于4~12 h内降至35℃以下,并且将其维持在33~34℃。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时机的临床研究
[ ] 顾洪斌 , 3 陈煜 . 全麻下儿童丙泊酚的药代 动力学特征[ ] 临床 麻醉 J.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早 期 亚低 温 治 疗 时机 的 临床 研 究
杨 巧梅 韦耀 刚 韦转 霞 周 选帆 王波 顾 克繁
【 摘要】 目的 : 研究重 型颅 脑损伤早期亚低 温的治疗 时机。方法 : 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组为伤后 6小时 内亚低 温 将 4 治疗组 ( 治疗组 ) 和受伤 6小时后亚 低温治疗组 ( 照组 )进行 临床疗 效对 比研究 。结果 : 对 , 治疗组( 照组 ) 对 的恢复 良好率 为 4 . % 93 0 (5 1 、 3 . %)病死率为 1 . %(53 %)伤后癫痫发生率为 61%(.6 , 2 69 2 .5 、 0 .7 98 %)两组结果相 比较 , 经统计 学检 验分析 ,< .1 .5 有统计 P O0 - 0 , 0
关于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时机的选择 , 目 国内外 尚未达到共识 ,0 7 6 前 20 年 月至 2 1 年 1 01 1
治疗组( 对照组) , 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 现总结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月, 我院开展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时机的临 床研究 ,本研究依 据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的机
甘肃 医药 2 1 年 第 3 卷第 3期 02 1
G n uMe i l o m l2 1 , o3 , o as dc u a,0 2 V 1 1N . aJ . 3
・
2 7・ 0
表 2 两组患儿精 神症状、 醒时间、 苏 体动反应
TI C 给药 能够使血浆药物迅速 达到设定浓度 ,平稳 维 持 ,精 确 用 药 ,采 用 合 理 的 药 代 动 力 学 参 数 进 行 靶控输 注 ,而 且可 以有效 的减少 药物使 用剂 量 , 麻 醉效果较好 , 血流动力学平稳 , 副作用发生率低 。另 外丙泊酚可 以增强氯胺酮的镇 静 、催 眠作用 ,对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冬眠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
前者30例,人院后24h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将肛温控制在33-35℃,亚低治疗3-7d。
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亚低温联合冬眠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显著改善;两组之间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亚低温;冬眠疗法;并发症;预后;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且伤后昏迷或再昏迷>6h的颅脑损伤。
其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早期救治措施对伤者的存活、预后起决定性作用[1]。
很多研究已证实亚低温冬眠治疗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和脑外伤后功能损害,对脑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 。
但其临床应用目前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对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亚低温冬眠疗法临床对照性治疗,观察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总结亚低温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伤后24h内入院。
其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21-59岁,平均32岁。
gcs评分3-5分者25例,6-8分者37例。
全部均有头部外伤史,其中交通事故伤54例,高处坠落伤7例,打击伤1例。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经头颅ct确诊,并排除临床脑死亡(gcs小于或等于3分,自主呼吸消失伴所有脑干反射消失)及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及功能衰竭,无低血压休克等。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冬眠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
前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8-59岁,平均33岁。
gcs评分3-5分者13例,6-8分者24例。
后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1-56岁,平均31岁。
gcs评分3-5分者11例,6-8分者23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亚低温冬眠治疗组:患者入院或手术后立刻入住icu开始亚低温冬眠治疗。
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2-25℃,所有病人躺在冰毯上
(ty-98d1型,长春柏达),调节亚低温治疗仪水温在4℃,冰毯温度15-17℃,经3-5小时使病人肛温迅速降至33-35℃,并严格控制保持在该范围内。
所有病人均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肌肉松弛剂(卡肌宁)和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
根据病人生命体征及是否有寒战,综合判断增加或减少肌肉松弛剂和冬眠合剂的剂量。
病人在icu实行24小时生命体征和icp监护,动态检测血气分析、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血
清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
常规治疗组治疗组:除不实施亚低温冬眠疗法,其余治疗方法同亚低温冬眠组。
1.3 疗效评定与并发症:颅脑损伤3月后按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5分为恢复良好,4分为中度残疾,3分为重度残疾,2分为植物生存。
1分为死亡,有效率=恢复良好率+中度残疾+重度残疾。
各组治疗中纳入统计的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肝肾功能损害,凝血异常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伤后3个月根据gos分级对预后进行评价。
治疗组有效率为90%,病死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2.5%,病死率28.13%。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1,p=0.003),见表一。
两组病人并发症总发生率(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损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x2=1.18 ,p=0.28),见表二。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因脑损伤严重,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给个人、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
目前常规应用的脱水降低颅内压、止血、营养中枢神经等治疗措施对预后改善效果一直不理想。
神经外科医生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其救治成功率及改善预后的治疗方法。
1987年busto首次提出全身低温(33-35℃)方法具有脑保护作用。
随后亚低温治疗这一概念被国内外广泛引用,并逐渐应用于临床,使多类危重症患者获益。
现在亚低温技术已经被逐渐应用于心脏骤停、重度颅脑损伤以及脑卒中的治疗中,起到脑保护的作用[4]。
目前一般认为亚低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保护颅脑创伤后的神经功
能 [5]:1、减少钙内流,抑制钙超载,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2、降低颅内温度.保护血脑屏障;3、可有效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反应,减少白三烯b4生成,继而抑制或阻断氧自由基生成,有效减轻脑水肿的损害;4、通过抑制乙酰胆碱、儿茶酚胺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内源性毒性物质的生成,减少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5、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6、能显著降低伤后颅内高压,升高脑灌注压等。
由于低温治疗时患者常出现寒战等临床表现,所以临床上亚低温治疗通常需要与冬眠疗法联合运用。
本研究采用亚低温冬眠疗法,通过设立对照组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及严重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损害等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现:亚低温联合冬眠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预后显著改善;且并无严重并发症。
这与王晓猛等[6]的临床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亚低温冬眠疗法对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改善预后和减轻患者的伤残具有肯定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
用。
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是涉及多学科、多环节的综合性诊疗技术,亚低温冬眠治疗只是伤后早期抢救的一个有效手段,不能忽视其它检查和基础治疗。
参考文献:
[1] 贾军,钟天安,叶宇,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6):610-612.
[2] 刘雪平,王风艳.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应用研究[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7,24(5):235—237.
[3] tennant, a. admission to hospital following head injury in england: incidence and socio-economic associations[m]. bmc public health 2005;5:21.
[4] wagner kr,zuccarllo m.local brain hypothermia for neuro-protection in stroke treatment and aneurysm
repair[j].neurol res.2005.27(3):238-245.
[5] 江淦,龚如,江基尧. 高热和亚低温对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s].中华创伤杂志,2012,3( 28):225-22. [6] 王晓猛,史栽祥,李茂琴,等.亚低温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急救医学杂志,2012,9( 32):83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