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编制设计要求

合集下载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

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1.4.2 遵从农民意愿,适度集中。

1.5 规划原则1.5.1 依托城镇,城乡统筹;1.5.2 集约用地,提高效率;1.5.3 规划引导,重点倾斜;1.5.4 产业支撑,带动发展;1.5.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1.5.6有利生产,方便生活;1.5.7完善功能,改善环境;1.5.8尊重自然,保护历史。

1.6 编制依据1.6.1 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1.6.2 城镇总体规划;1.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6.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6.5 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或专业规划;1.6.6 《村镇规划标准》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1.7 本编制要点的适用范围本规划编制要点适用于我省各县(市、区)域范围内建制镇以下的农村地区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1.8 本编制要点的解释权本编制要点由四川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村规划规范

村规划规范

村规划规范村规划规范是指针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制定的规范和标准。

下面是一个关于村规划规范的1000字的介绍。

一、村规划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村庄规划成为了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符合良好的村规划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的质量,营造宜居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村规划的原则和要求1.适宜性原则:村规划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保持村庄的特色和整体的连续性。

2.科学性原则:村规划应该符合科学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交通布局、配套设施等,科学利用资源,提高村庄的功能和效益。

3.可持续性原则:村规划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农田、水源地、生态保护区等,保障农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4.公平性原则:村规划应该公平合理,公正权衡各方利益,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村规划的内容和要点1.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村庄的土地利用,分配村庄建设用地、农田、公共绿地等,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和农田的连片性。

2.建筑规划:合理规划村庄的建筑布局和风格,坚持传统的建筑特色,提高建筑的品质和美观度,保持村庄的文化传统。

3.交通规划:合理规划村庄的道路、桥梁和交通设施等,提高交通的流畅性和安全性,便利村民的出行。

4.生态环境规划:合理规划村庄的绿化、水源地、生态保护区等,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活质量。

5.公共设施规划:合理规划村庄的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和文化活动场所,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四、村规划的实施和推进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村庄规划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协调,推动村规划的实施。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规划意识,增强他们参与规划和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科学规划技术支持:借鉴先进经验,引进专业规划和设计团队,提供科学规划的技术支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村庄规划相关要求(参考)

村庄规划相关要求(参考)
政府投资
公厕和垃圾站可联合设置,可考虑结合公共活动场地布置。建筑外墙与相邻建筑物的间距应大于5.0m,并宜设置绿化隔离带。
一般村○
垃圾站
中心村●
至少设置1处,每处建筑面积≮25平方米
一般村○
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注:●为必须设置内容,○为选择设置内容。区位较为独立、人口规模小的山区村庄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控制建设总量,并建议设置混合型公共设施用房。
6、防灾减灾
村庄和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和设施;提出防洪设施标准,安排各类防洪工程设施措施;提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措施;提出地震灾害防治的规划与建设措施。
(六)
村庄建设用地应在确定各类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主要为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及建筑间距、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等要求。村庄建设应本着适度超前、不降低标准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按规划改善居住环境。
表3-5村庄规划用地汇总表
用地
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
现状
规划
V
村庄建设用地
其中
村民住宅用地
村庄公共服务用地
村庄产业用地
村庄基础设施用地
村庄其他建设用地
N
非村庄建设用地
其中
对外交通设施用地
国有建设用地
E
非建设用地
其中
水域
农林用地
其他非建设用地
表3-6 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项目
单位
数值
居住户数

户均占地面积
确定供电管线走向、电压等级及高压线保护范围;提出新增电力电信杆线的走向及线路布设方式;提出现状电力电信杆线整治方案。结合村庄道路规划考虑广电通道位置。

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方案(最新)

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方案(最新)

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县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按期完成全县村庄(社区)建设规划编制任务,根据X 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转发省住建厅《关于落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X规发〔X〕9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县村庄(社区)建设规划编制有关工作制定方案如下:一、编制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村庄(社区)建设规划由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编制。

村庄(社区)建设规划须委托具有乙级以上(含乙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

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内容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二、编制任务村庄(社区)建设规划以《X 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为指导,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区别对待新型农村社区、移民搬迁等类型,对已编制规划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原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对尚未编制规划的,结合镇村撒并整合,编制建设规划,对拟撤并的村不做规划。

三、进度要求我县共有行政村(社区)共215 个,其中城市规划区已覆盖26 个行政村(社区),集镇规划区已覆盖16个行政村(社区),X年底前已完成51个村庄(社区)的建设规划编制,X年完成了58个村庄(社区)的建设规划编制,目前我县村庄(社区)建设规划覆盖率达到70.23%。

X年必须完成剩余64个村庄(社区)的建设规划编制,达到村庄(社区)规划全覆盖。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村镇规划标准是指对农村村镇进行规划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以下是村镇规划标准的主要内容:一、土地利用标准:1. 综合布局:根据村镇规模和特点,合理划定行政、商业、居住、农业、工业等不同用地功能区域。

2. 基础设施:确保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可用性,并保障市民的出行需求,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电力等。

3. 绿地和景观:合理布局村庄内的绿地和景观,提供优美的环境和休闲空间,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二、建筑设计标准:1. 建筑高度:根据村镇规模和环境要求,确保建筑高度与周围建筑相协调,不影响环境景观。

2. 建筑面积:合理控制建筑面积,避免用地浪费,并考虑到居住者的需求和生活便利性。

3. 绿色建筑:鼓励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标准:1. 生态保护: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保护村镇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污水处理:要求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排放达标,不对周边水源造成污染。

3. 垃圾处理:设立垃圾处理站点,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四、交通设施标准:1. 道路规划:根据村镇规模和交通流量,规划合理的道路网络,确保道路畅通,提高交通效率。

2. 公共交通:建设公共交通站点,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步行和自行车道:合理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方便市民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改善空气质量。

村镇规划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引导农村村镇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村镇规划标准的落实和监督,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村民也要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农村村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村庄规划编制设计要求

村庄规划编制设计要求

村庄规划编制要求一、编制村庄规划的指导思想1、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协调城乡空间布局,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构建完备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牧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地确定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各项公建项目和工程设施的建设,新建和改建相结合,逐步改善服务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和村民居住环境。

4、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使建设发展与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5、依照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和民族特点,塑造地方特色和整体空间环境,突出地方特色。

二、规划编制中的具体要求1、通过规划整合项目资源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加强项目对接,按照整村推进的要求,将农村住房建设涉及的各类基础设施、涉农产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以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等进行整合,统筹安排。

2、通过规划打造建设特色我县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村庄规划中,坚持把打造特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力求通过特色的挖掘和塑造来增加村庄魅力。

一是深入挖掘文化、地域等特色,研究各村庄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村落布局、传统建筑风格和经济承受能力,设计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

二是结合产业发展与农民致富进行规划设计,按照“解决居住、方便群众、改善环境、发展产业、带动致富”的思路,将规划设计与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民俗文化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好规划的龙头作用,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农村。

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为了有效指导我市村庄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地区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结合我市村庄建设实际,特制定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指导意见一、规划指导思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和“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的原则,以突出抓好试点示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引导和推进全市农村村庄建设的科学有序开展,促进我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规划指导原则㈠简洁明了,浅显易懂。

农村建设规划有别于城市建设规划,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因而,农村建设规划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听就明。

㈡着重民意,合理布局。

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按农民的意愿和需要进行规划,特别是要集中居民点、公共设施的布局上,要符合区域特点,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客观实际。

㈢以人为本,立足长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的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

㈣节约用地,保护环境。

合理选择迁村并点而布局方案,保持传统村庄建设风格,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

积极引导拆旧建新,实施旧宅基地整理复垦。

按照环境友好型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搞好水土保护,扩大植树造林,切实加强对农村自然的保护。

㈤就地取材,节省投资。

尊重农耕习惯和农业生产条件,新建与扩建相结合,建设与整治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整合现状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㈥去繁就简,便于操作。

农村建设规划是一个具体实施性的规划,结合每个村庄具体情况,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亟待改善、解决的具体问题,将规划工作做实做细,务必要将规划落脚到项目上、布局到具体的建设地点上、避免规划与实际脱节,以便更好地指导建设实施;㈦因村制宜,分步实施。

关于村规划编制的几点技术要求

关于村规划编制的几点技术要求
协调;
(2)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若需调整,在总量平衡前
提下,经区县级以上国土、规划部门论证后,在村域范围
内进行等量置换;
(3)若现阶段无法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在不占用基 本农田前提下,可先明确建设用地指标,待有具体建设项 目时再确定建设用地的位置和范围。
关于村规划用地分类
2 关于村规划用地分类
依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类、《村庄规划
编制内容(三个层面):
(1)确定村域范围内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 ( 2 )细化村域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布局,合理配置交通 、供水、供电、通讯、商业、旅游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 ( 3 )部署安排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和重点项
目(有条件的地方)。
1
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内容
几点注意:
(1)建设用地要与村域空间功能布局中建设空间相
( 3 )新增农村居民点要规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高压
走廊等;
3 关于村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与制图 (4)农村居民点用地划分为集中建设区内居住用地、集 中建设区外农村居民点用地(散居);
农村居民点:位于 集中建设区外,成 散点分布。 居住用地:位于集 中建设区内,集聚 、块状分布。 一般而言,为 新增的集中居住区 ,采用城规居住用 地颜色表示。
村混合用地:
具有居住、商业、旅游等多重功能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 如农家乐、小卖部、民宿等。
2 关于村规划用地分类
村产业用地:
(1)用于生产性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如生产仓储用地;
(2)用于经营性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如商业服务设施用
地、乡村旅游服务设施用地。
2 关于村规划用地分类
村公共服务用地:
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包括: (1)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管理、文体、教育、医疗卫生、 社会福利、宗教、文物古迹等设施用地以及农机站等农业生产服务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导则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导则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导则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促进农村的繁荣发展,打造美丽乡村,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编制导则,以指导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

二、总体目标1.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是创造适宜居住、宜业宜游、宜商宜文、宜农宜牧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

2.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农村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原则与理念1.景观原则:保持农村的田园特色,注重保护农田和自然景观,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2.可持续原则: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农民收入。

3.社会协同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村居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乡村自治能力。

4.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四、规划设计内容1.农村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注重农村房屋的建设与改造,提高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2.农村产业发展规划设计:根据农村资源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

3.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供水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计:注重保护农田、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

5.农村文化传承规划设计: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注重文化活动的发展和文化设施的建设。

6.农民参与与自治规划设计: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并提高农村自治能力。

五、实施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原则、步骤和责任。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3.经费保障: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引导农民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4.农民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创业能力。

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指导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省政府《山西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村镇规划标准》,制定《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和历史文化名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管理。

1.3基本任务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村庄等级规模、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村庄的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规划范围和界限,统筹安排村庄建设的各项用地和空间布局,综合协调村民住宅与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的关系,为村庄居民提供符合当地实际、与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1.4规划依据1.4.1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4.2乡镇总体规划(含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1.4.3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4.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5规划范围1.5.1村庄建设规划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编制,进行迁村并点的,按照调整后的行政村人口划定村庄建设规划范围。

对具有一定规模而规划中不计划撤并的自然村,也可单独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1.5.2本导则所称行政村,是指按照行政建制依法设立村民委员会1.5.3本导则所称自然村,是指没有设立村民委员会,隶属于其他村庄村民委员会领导的村庄。

1.6规划原则1.6.1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行政村集中居住,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到城镇居住,推进城市化进程。

1.6.2以规模大、区位好、基础设施配套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扩建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集中改建或新建的村庄应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1.6.3 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集约用地和合理用地。

村庄规划相关要求(参考)

村庄规划相关要求(参考)
㎡/户
居住人数

户均人数
人/户
总建筑面积
万㎡
其中
住宅建筑面积
万㎡
公共建筑面积
万㎡
户均住宅建筑面积

人口密度
人/公顷
停车位

绿地率
%
容积率

(七)
1、绿化整治
依据各地乡土自然特点,充分考虑村庄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合理确定各类绿地的规模和布局;提出村庄环境绿化美化的措施;确定本地绿化植物种类;划定绿地范围。
一般村○
800-1500平方米
幼托
中心村●
1000-1800平方米
幼托机构应包括生活用房、服务用房、供应用房以及活动场地等功能空间。
一般村●
600-1000平方米
医疗卫生
乡村卫生室
中心村●
150—200平方米
卫生室应集中布置,还应包括候诊室、值班室、诊疗室及药房等功能空间。
一般村●
大于100平方米
文化娱乐
中心村●
1.5平方米/人
一般村●
宗教设施
清真寺
中心村○
300-800平方米
村民自建
回族人口集中的村庄应布置清真寺,其中,清真寺大殿建筑面积按照1-1.5平方米/人进行计算,上寺人数按照村庄回族人口的30-40%进行计算。
一般村○
300平方米左右
商业服务
小型超市
中心村●
具体面积根据根据市场需求及村庄实际设置。
中心村●
一般村○
旅馆、招待所
旅游型村庄需配置
餐饮小吃店
中心村●
一般村○
理发、浴室
中心村●
一般村○
综合服务
中心村●

村庄规划设计方案

村庄规划设计方案

村庄规划设计方案前言村庄规划设计方案是指在满足村庄发展需求和保护环境资源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优化村庄布局,提升村庄整体形象,实现村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的内容、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一、规划设计原则1.1 人本原则村庄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对舒适宜居生活的需求。

设计方案要考虑到人们的居住、工作、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并提供便捷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1.2 生态原则村庄规划设计应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资源的破坏。

设计方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村庄的生态品质。

1.3 可持续发展原则村庄规划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应相互协调。

设计方案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村庄的长期发展。

二、规划设计内容2.1 村庄布局设计村庄布局设计是村庄规划设计的基础,它涉及到道路、建筑物、公共空间等方面。

设计方案要考虑到村庄的地理环境、人口规模和发展需求,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布置公共设施和绿化景观。

村庄建筑风格设计是村庄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方案要注重村庄的历史文化特色,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风格,同时也要兼顾现代化建筑的需求。

建筑物的外观、结构和材料应与村庄环境相协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2.3 绿化景观设计绿化景观设计是提升村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设计方案要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资源,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

同时,还要注重植被的选择,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供自然氧吧。

环境保护设计是保障村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设计方案要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环境设施,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三、规划设计实施步骤3.1 调研与分析阶段在调研与分析阶段,需要对村庄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估,包括人口、土地利用、产业结构、交通状况、生态环境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调查村民的需求和意见,形成基础数据和问题分析报告。

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要求

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要求

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要求一、总体要求1.村庄规划是村域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等的法定依据。

2.尊重自然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指标,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

3.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应当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保留山水林田湖草独特的自然和田园风貌,保持村庄和民居景观特色。

二、规划名称XX市(区)XX镇XX村村庄规划(2020-2025)三、规划期限2020年-2025年;有条件的展望到2035年。

四、规划成果(一)规划内容:1.提出村庄发展定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主导产业方向等;2.落实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落实建设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3.明确村庄总体风貌管控要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布局;4.划定村庄灾害影响范围和安全防护范围,提出综合防灾减灾等内容和措施;5.确定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的具体内容、措施和要求;6.划定村庄开发边界,细化产业用地、农村居民住房用地布局,可以点状布局,确定产业用地开发强度、规模等管控要求;7.提出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要求,明确管制规则和措施;8.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明确村庄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措施。

9.提出规划近期实施的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农田整理、补充耕地、产业发展等项目;10.其他村庄规划管理需要的内容。

(二)规划管理:1.村庄规划管理应当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村庄规划需要与村民共同商议,成果必须经过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的审议。

报送审批的材料中应当附征求意见采纳情况、村民委员会审议意见和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的决定。

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不同意的,乡镇人民政府不得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2. 经依法批准的村庄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确需修改的,依照原审批程序报批和重新公布。

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包括村域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两部分。

村域规划是综合考虑镇(乡)总体规划、村庄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对各项建设进行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则在村域规划的指导下,对村庄建设活动进行具体安排。

规划范围应原则上涵盖村庄所在的行政村范围,同时行政村建设规划用地范围也应在规划范围内。

村域规划的内容包括确定村庄发展定位,明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庄发展规模,确定村域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量和确定村庄产业布局。

其中,中心村定位应突出人口集聚与居住服务功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发展成为当地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全面、社区管理同步的人口集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

同时,还应根据村庄的人文积淀、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进一步明确村庄发展定位。

明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应提出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义务教育、农民健身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确定村庄发展规模,应从空间上协调城乡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预测中心村人口规模,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同时,应分析周边小型村、自然村、空心村等情况,依托条件好的保留村或中心村配置优质资源,有序引导小型村、自然村、空心村等的农村人口到保留村或中心村集中居住。

确定村域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量,应合理布置村域内农民生活用地,由若干自然村组成的村庄要提出村域内村民居住点集中建设方案与措施。

同时,应科学安排畜禽养殖、场院及农机站库、各类仓储和加工设施、农家旅游等生产经营设施用地规模及布局,确定村域内道路、给水、污水处理、电力、燃气、垃圾处理、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的用地规模及布局。

古村落可适度预留迁址用地。

确定村庄产业布局,应结合相关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及重要产业项目的部署,对村庄产业现状、发展潜力与局限性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科学可行的村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明确村庄产业发展方向、目标与产业布局。

村庄规划的编制原则

村庄规划的编制原则

村庄规划的编制原则一、村庄规划的编制原则(一)多规合一按照“多规合一”的总要求,村庄规划编制要做到规划工作底图、技术标准、规划范围、规划指标、规划目标期限、规划数据建库等方面统一。

(二)突出村庄特色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以全域规划的理念,以多样化为美,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防止“千村一面”。

(三)坚持保护建设并重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好建设开发的生态底线,为生产、生活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防止调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四)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坚持“听民声、汇民智、重民意”的工作理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诉求,组织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参与集体决策,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

二、村庄规划编制流程从现有的村庄规划编制来看,村庄规划编制大致需要以下七步程序:工作准备、现状调研及分析评价、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方案编制、村民意见征询、规划论证审查、规划上报。

(一)村庄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召开规划动员会等)、技术准备(选定规划编制技术协作单位、确定规划编制技术方案、工作方法与技术培训等)与经费准备(编制经费预算报告、申请经费等)(二)村庄规划基础调查及分析评价1、资料收集制定村庄基础资料调查表,向县乡镇相关部门及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收集材料,充分掌握村域范围内自然资源状况、地质灾害、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资料。

2、入户调研深入开展驻村调研、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充分听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

3、村庄发展现状分析分析总结村庄特点,资源利用状况、用户需求、现存问题等。

(三)村庄规划发展目标确定主要包括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

1、村庄发展定位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传统风貌等因素,确定村庄分类,提出近、远期村庄发展目标,进一步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

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逐渐迈入新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农村村庄发展,实施农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本实施方案旨在制定农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具体步骤和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提高农村村庄规划的质量和实效。

二、基本原则1.共商决策,形成多元化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共识;2.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灵活应用规划理论和方法;3.扎实务实,加强调研和数据分析,科学制定规划;4.公开透明,广泛征求专家和民众意见,并及时反馈信息;5.考虑可持续性发展,注重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6.加强协调,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三、工作步骤和计划1.数据调查和政策研究a.收集相关农村村庄的基本数据,包括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土地利用、交通状况等;b.研究国家和地方政策,了解农村村庄规划的要求和目标。

2.社情调查和问题分析a.执行问卷调查或小组座谈会,了解村民的需求、意见和建议;b.分析农村村庄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产业发展等。

3.规划编制和方案制定a.制定农村村庄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原则;b.制定规划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包括农田保护区、居住区、产业区等的划定;c.提出农村村庄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包括农业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措施。

4.公众参与和专家评审a.制定公众参与计划,公布规划草案,并征求村民和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b.召开专家评审会议,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修改意见。

5.完善规划和发布农村村庄规划a.根据公众和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规划;b.经过审核和确认后,通过正式渠道发布农村村庄规划。

四、工作机制和责任分工1.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担任组长,明确工作目标和步骤。

3.建立农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组,负责具体的调查、编制和评审工作。

4.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规划的调研和数据的提供,形成跨部门协作的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庄规划编制要求
一、编制村庄规划的指导思想
1、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协调城乡空间布局,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构建完备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牧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地确定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各项公建项目和工程设施的建设,新建和改建相结合,逐步改善服务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和村民居住环境。

4、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使建设发展与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5、依照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和民族特点,塑造地方特色和整体空间环境,突出地方特色。

二、规划编制中的具体要求
1、通过规划整合项目资源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加强项目对接,按照整村推进的要求,将农村住房建设涉及的各类基础设施、涉农产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以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等进行整合,统筹安排。

2、通过规划打造建设特色
我县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村庄规划中,坚持把打造特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力求通过特色的挖掘和塑造来增加村
庄魅力。

一是深入挖掘文化、地域等特色,研究各村庄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村落布局、传统建筑风格和经济承受能力,设计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

二是结合产业发展与农民致富进行规划设计,按照“解决居住、方便群众、改善环境、发展产业、带动致富”的思路,将规划设计与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民俗文化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好规划的龙头作用,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农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