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之中国产业结构变革及工业化进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在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专指产 业间关系结构这一点大体上已被公 认。

中国三大产业比例发展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演进进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 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O世纪5O年代初 到7O年代末,中国迅速改变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特 点,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第二阶段从1979 年开始到2O世纪9O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中国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 阶段。第三阶段从上20世纪9O年代初中国提出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至2020年左右 ,中国将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完成初步信息化 。

中国工业化历程
• 1840年以后,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清朝统治 者为了挽救日益没落的统治,进行了洋务运动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 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
• (1)早期工业化阶段,主要指洋务运动到新中 国成立。
• (2)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阶段,主要指1949 年新中国建立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仍然不适应国民经 济发展的要求,结构也有待升级
• 产业结构向着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强度更轻 的方向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形势依然严峻 ,产业结构整体能源消耗强度还比较高

• 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下降。就业弹性的下降 一方面与产业构成的变化有关,近年来劳 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另一方面 也与不同行业产出吸收就业的强度之变化 有关。

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 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提升 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位置
• 有利于保持快速增长 • 与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密切结合 • 有利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 • 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 • 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提下进行

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 大致方向 • (1)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既要发

纵观中国工业化过程,历经百年,曲 折艰难。在外国列强侵略的刺激下产 生,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制度 的夹缝中艰难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历经一五计划、文革动乱,几经探索 ,不断开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 了快速发展之路。

• 十六大报告提出,中国要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 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 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 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 我国产业发展日益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 但是仍然处在价值链的下游,主要集中在 低附加价值的非核心部件制造和劳动密集 的装配环节中。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
矛盾及其成因
•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和城市化水平低是造成三 次产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第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着结 构低水平。生活型服务业长期占主导,生产型服务业 发展滞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 、信息咨询服务业严重落后。 第二,城市化发展滞后。2002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为40.5%,比当前的世界平均水平低了约10个百分点 。我国城市化水平低,限制了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再加上现代服务业欠发展,出现了服务业的发展滞 后。

影响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变化 的需求因素
• 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在买方市 场基本形成的市场经济中,需求的增长 及其结构的变化通常是产业结构变化的 主导因素。
• (一)国内消费需求 • (二)国内投资需求 • (三)出口需求

国内消费需求
• 一是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下降,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上升。 • 二是居民基本的衣食等生活必需品和电视、冰箱等耐用
产业经济学之中国产业 结构变革及工业化进程
2020年5月26日星期二
产业结构
•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 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 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 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 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 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 (二)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面临资源供应 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物耗高、 能源高、污染高的“三高”问题依然突出。目 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 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 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按此推算,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 用能源约2.3亿吨标准煤。我国并没有摆脱先污 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环境 透支。国内、外研究機构的成果显示,大气污 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 能力有进一步削弱的危险。

有待解决的七大问题
• 中国要成为全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 一、既要造飞机也要造皮鞋 • 二、传统制造业是我们的看家本领 • 三、传统制造业后发制人 • 四、眼睛要向内看 • 五、欲大必先小 • 六、给人做嫁衣未偿不好 • 七、再不能听信多元化神话

• (4)在充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 ,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 (5)在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不断提高 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 基本思路
• 以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基 础性手段,辅之以必要的政策引导,以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 源为前提,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生态环境得到 较好保护、升级动力较强、国家经济和 政治安全能够有效保证的相对完整而又 是充分开放的产业结构体系。

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阶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 恢复,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 平,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 达国家。毛泽东感慨的说:“现在我们能造 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 拖拉机都不能造。”
消费品的需求市场依然庞大,但需求层次将不断提高。 • 三是汽车、住房等高价消费品的需求逐渐释放。 • 四是保健消费和知识消费、信息消费将形成新的浪潮。 • 五是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化将进一步发展,消费结构的多
层次性也就决定了相应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 • 六是消费增长的“排浪式”特征还将维持一段时间。

国内投资需求

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特征
• 1、第二产业的结构地位不断提升 • 2、自2001年起表现出了重化工业
加速发展的特征 • 3、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当前的
高增长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和 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存在的问题
•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但第二产业内部技术 水平比较低,整体竞争力不强

• (三)产品的附加价值明显偏低,产业的技术 创新能力差 近年来,多数行业保持了增加值率平稳上升的 态势,但是2003年已出现了下降的情况,今后 还有可能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制 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6.2%,与美国、日本和德 国相比分别低23、22和11.7个百分点。尤其是 在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业领 域,增加值率仅22%,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 距超过了35%。导致出现此问题有经济发展阶 段的内在原因,但至少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存 在着两个明显的问题:

改革开放新时期
•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 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的战略决策。
• 对外开放,吸引侨资、外资,来中国投资建厂,引进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先后 开放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上 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开放区,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 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展物质产品制造产业,又要发展服务产品 提供产业;既要发展消费品制造产业,又要 发展资本品制造产业。 • (2)在构建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的过程 中,特别要重视服务业的发展。这不仅是 增加就业、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推动城市 化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需要。

• (3)在战略产业领域中,掌握控制力,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能源 和基础原材料产业,高度重视重要装 备制造业和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一是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将带来投资 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 二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带动 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产业的发展。
• 三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带来更多 的投资机会。

Baidu Nhomakorabea
出口需求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比较大 的变化,原来主要以初级资源以及初加工产品为 主的格局逐渐升级到以中低技术制造业产品出口 为主的格局。这些产品大都具有劳动密集的特征 。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随着 加入WTO协议的全面履行,我国劳动密集产品 的国际市场空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但是, 也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密集产品占领 了越来越大的国际市场,发达国家认为其相应产 业的就业受到冲击。虽然WTO协议对公开的贸 易壁垒有条文限制,但是各种隐蔽的壁垒仍然会 发生比较大的影响。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国提升 产业结构和技术等级,生产和出口技术含量更高 的产品,避免贸易摩擦。

反映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从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上看 ,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 转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
第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成为中国 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按可比价计算, 在1979年至2005年GDP增长的9.6%中,有5.3 个百分点来自第二产业的贡献,3.1个百分点来 自第三产业,1.2个百分点来自第一产业。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 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 效益偏低。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 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我国2005年 这一比重仅为39.9%。
• (3)改革开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 辉煌成就。

早期工业化阶段
•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清政府进行洋务 运动以自救。在洋务运动中,一部分商人、 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19世纪六七十 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洋务运动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 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 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第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工业处在低端位置 。在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以及跨国公司按照价 值链进行全球水平分工的大背景下,在许多工业 领域,我国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组装环节 ,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附加价 值难以较大幅度提高,相应地实现经济增长投入 的物耗、能耗也比发达国家高得多,也导致了与 发达国家利益分配格局的不对等。 第二,中国工业的技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 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创新能力有进一步削弱的危 险。我国的制造业总量规模占全球的6%,而研 发投入仅占0.3%。目前,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 究队伍已出现严重萎缩,产业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