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019年整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简介
5-1 公共广播的定义和种类划分
公共广播的定义
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的,在本单位范围内为公众服务的声音广播 用于进行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
公共广播系统的种类划分
业务广播
背景广播
紧急广播
单位日常运作管 理、寻呼等广播
渲染环境气氛 的广播
(不仅仅是背景音乐)
应对突发公共 事件的广播
(不仅仅是消防广播)
于 2010-05-31 由住建部批准发布,编号为GB 50526-2010,其中第3.2.5(1、2)、 3.5.6、3.5.7、4.2.4、4.2.5条(款)为黑体字,属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五、《规范》的要点和特点
• 5-1 公共广播的定义和种类划分 • 5-2 公共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 • 5-3 公共广播系统的音质评价 • 5-4 公共广播系统的电声性能指标 • 5-5 公共广播系统的等级划分 • 5-6 公共广播系统的基本组态 • 5-7 公共广播系统的定时管理和分区管理 • 5-8 公共广播扬声器的配置摘要 • 5-9 系统施工验收测量等规定
5-2 公共广播的应备功能
所有公共广播系统均应能实时发布语声广播, 且应有一个广播传声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
业务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
1级系统
传声器优先,编程管理,自动定时运行(允许手动干预);矩阵 分区;分区强插;广播优先级排序;主/备功率放大器自动切换; 支持寻呼台站;支持远程监控
2级系统 传声器优先,自动定时运行(允许手动干预);分区管理;可强
包括会议纪要、调研论证实验验证文件、意见反馈及其处理等12批次。 9)先后送审3次。 10)在迪士普公司支持下,先后到外国进行参观考察多次。到过的国家和地区包
括英国、德国、俄罗斯、迪拜、美国、澳州、东南亚以及许多重要的国际机场 如:希斯罗、戴高乐、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迪拜、莫斯科、三藩市、底特 律、拉斯维加斯、东京成田、首尔仁川、新加坡、悉尼、凯恩斯等。因为机场 广播系统理应十分典型和十分重要;还有许多著名学府,如牛津(英)、斯坦 福(美) 、 莫斯科(俄)、麦科里(澳)等。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是《广播电视广播技术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和技术性文件中关于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的技术要求及规定性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土壤的新建公共广播系统工程及升级改造工程。
本标准的本质是,旨在通过技术性规定实现质量稳定,为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本标准建立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各种技术要求,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完善预算及控制制度,如设计、施工、调试、管理等,保证投入要求内实现投资节约;
二是以性能更好、成本更低、使用效率更高的设计方案及合理的施工技术,在确保公共广播系统可靠性和运行安全的基础上,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投资成本的目的;
三是要保证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产品质量,投入资源要合理,建筑、运行和维护费用要适当;
四是确定公共广播系统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体系要求把握和实施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的质量;
五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安装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公共广播系统的调试规范,即调试过程的质量控制模式,保障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的完全调试,以达到设计要求效果;
六是建立针对公共广播系统工程全过程维护及售后服务实施体系,规范维护管理、售后保养,设置质量报告检查等,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正常运行。
本标准的实施,不但能够更好的改善我国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质量,而且可以大大缩短工程投入时间,大幅降低维护和管理开支,节约社会资源,提高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效率和实用度,对于公共福利和文明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 引言公共广播系统是一种用于在特定区域内广播音频信息的系统。
它在各类公共场所广泛应用,如学校、办公楼、商场、车站等。
为确保公共广播系统的良好运行和维护,制定本技术规范。
2. 设计与安装要求2.1 设计要求•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应基于实际需求,考虑到不同场所的特点和使用需求,确保音频信息的清晰传播和广播区域的覆盖范围。
•设计应注意广播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单点故障和系统崩溃的可能性。
•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相关规定等。
2.2 安装要求•安装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安装过程安全可靠。
•安装应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合理安排设备的摆放位置和连接方式。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调试和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 设备与材料要求3.1 设备要求•所选择的设备应具备较好的声音质量和适应不同场所的音量调节能力。
•设备应具备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并能够稳定运行在长时间和连续广播的情况下。
•设备应支持连接到其他扩音设备,以满足扩展需求。
3.2 材料要求•选择的材料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具备较好的耐用性和防火性能。
•所使用的线缆应具备良好的传输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天线和扬声器等外部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具备适当的防水和防尘能力。
4. 系统运行与维护要求4.1 系统运行要求•系统运行应能适应突发状况和紧急事件广播需求,实现快速响应和有效传达。
•系统应支持远程控制和管理功能,以便于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监控和调整。
•系统应具备自动巡检和故障自动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4.2 系统维护要求•系统的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按照规定的维护周期和要求进行维护工作。
•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检查和调试,保持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维护记录应及时填写和备份,包括维护的内容、时间以及维护人员的签名等信息。
5. 安全与防护要求5.1 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包括防火、防雷、防水等方面,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解读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解读文件《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解读第一节公共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1.“应备功能”的概念“应备功能(ensured function)”即公共广播系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这是个新概念,以前在其它音响系统规范中没有出现过。
公共广播系统和厅堂(场馆)音响系统,都属专业扩声系统,但它们的作用不尽相同。
通俗地说,厅堂(场馆)音响系统主要是“作秀”用的,例如演出、集会等;而公共广播系统则是管理用的,是使用者对本单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一种工具。
例如08奥运和2010上海世博,其公共广播系统在平时主要用于引导观众(进场、就位、离场……等),以及宣示场内公众须要知道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万一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则用于引导公众趋利避害,并为事件处理人员提供现场指挥手段。
又如学校、部队营区的公共广播系统,日常用于发布作息时间信息,播送通知、教件及寻呼,使学习训练有序地进行。
因此,公共广播系统不仅仅须要考虑扩声的质量,还需要提供便于管理者使用的功能,所以各种公共广播系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应备功能”。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各种公共广播系统应按其用途和等级规范其“应备功能”。
首先,无论是哪一种公共广播系统,其最基本的“应备功能”是:“应能实时发布语声广播,且应有一个广播传声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
根据《规范》2.0.1条的定义,公共广播是:“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的,在本单位范围内为公众服务的声音广播。
包括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等”。
所以公共广播系统首先“应能实时发布语声广播”。
而“实时”语声广播肯定来自广播传声器,所以“应有一个广播传声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以便保证实时语声广播能够优先播出。
例如当系统正在播送背景音乐节目时,如果需要播送实时语声,则背景音乐应被自动覆盖(业内称为自动默音)。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
《规范》付印时,编辑认为“广播”肯定就是播出声音,为什么一定要说“语声(或声音)广播”?这是因为公共广播不包括数据、图像等广播业务。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与测试
-
应符合图3.3.1-2的规定
设备安装4.5 系统调试4.6 系统试运行 5 公共广播系统电声性能测量方法:5.1 一般规定5.2 应备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和传输频
率特性的测量; 5.3 漏出声衰减的量5.4 系统设备信噪比的测量5.5 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 的测量 6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6.1 一般规定6.2 竣工验收文件6.3 工程验收规范用词说明: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
3.3 电声性能指标 3.3.1 公共广播系统在各广播服务区内的电声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分类性能指标
应备声压 声场不均匀 级 度(室内)
漏出声 衰减
系统设备 信噪比
扩声系统语 言传输指数
STIPA
传输频率特性(室内)
业务广播(一级)
≤10dB ≥15dB ≥70dB ≥0.55 应符合图3.3.1-1的规定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7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文件应包括: ——系统结构图及其说明文件; ——广播传输线路敷设路由及广播扬声器布点平面图; ——控制中心及其设备现场配置图; ——设备清单。 3.2 系统应备功能 3.2.4 紧急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2.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公共广播系统有多种用途时,紧急广播应具有最高级别的优先权。系统应能在手动或警报信 号触发的10s内,向相关广播区播放警示信号(含警笛)、警报语声文件或实时指挥语声。 2 以现场环境噪声为基准,紧急广播的信噪比应等于或大于12 dB。 5 发布紧急广播时,音量应能自动调节至不小于应备声压级界定的音量。
2.0.8 广播扬声器布点 speakers distribution 把广播扬声器配置到公共广播服务区现场各个地点上。 2.0.9 传输线路 transmission line
GB50526-2010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 - 2010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枇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0年12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称准公共广播系统工裎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08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526 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5(1、2)、3.5.6、3.5.7⑴、4.2.4、4.2.5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年五月三十一曰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6〕136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和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有关技术及其指标进行了论证和实验验证,并在全国范围内向有关专家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经审査定稿。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公共广播系统电声性能测量、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曰常管理,由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以及相关资料奇送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地址:北京743信箱,邮编:100015、E-mail:***************.cn),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耍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员名单:主编单位: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笫三研究所广东省电子电器产品监督检验所广州大学声像与灯光技术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广州声雅音响器材有限公司杭州嘉声视听料技有限公司上海飞乐电声器件有限公司北京益泰电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艺丰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易思奥达声光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桂林市申氏专业音响弱电工程设计安装部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广州天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1 总则1.0.1 为了规范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做到安全适用,节省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保证质量,制定本规范。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解读文件《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解读第一节公共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1.“应备功能”的概念“应备功能(ensured function)”即公共广播系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这是个新概念,以前在其它音响系统规范中没有出现过。
公共广播系统和厅堂(场馆)音响系统,都属专业扩声系统,但它们的作用不尽相同。
通俗地说,厅堂(场馆)音响系统主要是“作秀”用的,例如演出、集会等;而公共广播系统则是管理用的,是使用者对本单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一种工具。
例如08奥运和2010上海世博,其公共广播系统在平时主要用于引导观众(进场、就位、离场……等),以及宣示场内公众须要知道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万一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则用于引导公众趋利避害,并为事件处理人员提供现场指挥手段。
又如学校、部队营区的公共广播系统,日常用于发布作息时间信息,播送通知、教件及寻呼,使学习训练有序地进行。
因此,公共广播系统不仅仅须要考虑扩声的质量,还需要提供便于管理者使用的功能,所以各种公共广播系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应备功能”。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各种公共广播系统应按其用途和等级规范其“应备功能”。
首先,无论是哪一种公共广播系统,其最基本的“应备功能”是:“应能实时发布语声广播,且应有一个广播传声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
根据《规范》2.0.1条的定义,公共广播是:“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的,在本单位范围内为公众服务的声音广播。
包括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等”。
所以公共广播系统首先“应能实时发布语声广播”。
而“实时”语声广播肯定来自广播传声器,所以“应有一个广播传声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以便保证实时语声广播能够优先播出。
例如当系统正在播送背景音乐节目时,如果需要播送实时语声,则背景音乐应被自动覆盖(业内称为自动默音)。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
《规范》付印时,编辑认为“广播”肯定就是播出声音,为什么一定要说“语声(或声音)广播”?这是因为公共广播不包括数据、图像等广播业务。
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知识考试答案
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知识考试(答案)部门姓名成绩一、填充题(每格2分)1、《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标准编号是GB 50526-2010 ,发布日期为2010-05-31 ,实施日期为2010-12-1 。
2、《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除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外,必将起到规范市场、保护国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用户合法利益以及引导行业发展的作用。
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将公共广播定义为: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的,在本单位范围内为公众服务的声音广播,用于进行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
4、《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将公共广播系统划分为3 类,它们的名称分别为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
5、各种类、各等级的公共广播系统均应具备一定的“应备功能”,“应备功能”是指公共广播系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6、所有各种类、各等级的公共广播系统都应有的应备功能是应能实时发布语声广播,且应有一个广播传声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
7、业务广播1级系统的应备功能包括:传声器优先,编程管理,自动定时运行(允许手动干预);矩阵分区;分区强插;广播优先级排序;主/备功率放大器自动切换;支持寻呼台站;支持远程监控。
8、一级紧急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包括在规范的第3.2.1 条和第3.2.5 条以及表3.2.5 之中。
9、以现场环境噪声为基准,紧急广播的信噪比应等于或大于12 dB。
10、《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首次引入《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TIPA》作为系统语言可懂度的客观评价指标。
11、《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规定了6项电声性能指标,其中有3 项与厅堂音响系统显著不同,它们是应备声压级、漏出声衰减和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
12、应备声压级的定义是:公共广播系统在广播服务区内,应能达到的稳态有效值广播声压级的平均值。
13、除紧急广播外,各种类、各等级的公共广播系统的应备声压级都是≥83dB。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与测试
规范主要内容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4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5 公共广播系统电声性能测量方法;6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以及相关资料送中国电子 学会声频工程分会(通信地址:100015,北京743信箱;email: aesc@)和广州市 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通信地址:510145,广州市人民中路555号1705室;email: dspw@),以便修订时参考。
2.0.6 业务广播 business announcement 公共广播系统向其服务区播送的、需要被全部或部分听众认知的日常广播,包括发布通知、新
闻、信息、语声文件、寻呼、报时等。 2.0.7 背景广播 background broadcast
公共广播系统向其服务区播送的、旨在渲染环境气氛的广播,包括背景音乐和各种场合的背景 音响(包括环境模拟声)等。
状态)。 2.0.18 寻呼 paging
寻人、寻物或寻求帮助的广播;或根据现场需要临时向指定的广播区发布的广播。 2.0.19 寻呼台站 call station
独立于广播主机以外的,可以进行分区寻呼操作的设备。
术 语 2.0.20~2.0.24
2.0.20 强插 override 强行用某些广播内容覆盖正在广播的其它信号;或强行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公共广播系统,发 布紧急广播。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 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如火警、 地震、重大疫情传播和恐怖袭击等。
术 语 2.0.5~2.0.9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ptx
3级系统 传声器优先
背景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
1级系统
2级系统 3级系统
传声器优先,编程管理,自动定时运行(允许手动干预);具有 音调调节环节;矩阵分区;分区强插;广播优先级排序;支持远 程监控
传声器优先,自动定时运行(允许手动干预);具有音调调节环 节;分区管理;可强插
传声器优先
LOGO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526-2010
(全国巡回宣贯会)
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王齐祥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526-2010
公共广播印象
SPL = L + 10lg P– 20lg r
S
2
1 LP U2
(10 20 1)
一、立项根据
1)我国是公共广播大国,公共广播工程遍布中国大地。 2)但公共广播暂无国家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
四、建设部-信产部联合审查结论
2008年7月 北京——摘要
• 该规范符合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1996]626 号)的要求; • 该规范体现了公共广播系统当今先进的工程技术水平,能够很好 地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 该规范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 相信通过对本规范的实施贯彻,可促进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 施工和验收的规范化,推动公共广播领域的技术进步,在规范市场 方面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规范填补了国内空白,一致通过对该规范的审查。 •建议尽早颁布实施,以使规范早日发挥效益。
紧急广播系统有等级区分的应备功能
1级系统
2级系统 3级系统
具有与事故处理中心(消防中心)联动的接口;与消防分区相容 的分区警报强插;主/备电源自动切换;主/备功率放大器自动切 换;支持有广播优先级排序的寻呼台站;支持远程监控;支持备 份主机;自动生成运行记录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xx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 - 2010主编部门:xx工业和信息化部枇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0年12月1日xx计划出版社2010xx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称准公共广播系统工裎技术规范xx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08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526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2)、3.5.6、3.5.7⑴、4.2.4、4.2.5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年五月三十一曰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6〕136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和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有关技术及其指标进行了论证和实验验证,并在全国范围内向有关专家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经审査定稿。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公共广播系统电声性能测量、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曰常管理,由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以及相关资料奇送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地址:北京743信箱,邮编:100015、E-mail:),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耍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员名单:主编单位: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xxxx音响科技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笫三研究所广东省电子电器产品监督检验所广州大学声像与灯光技术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广州声雅音响器材有限公司杭州嘉声视听料技有限公司上海飞乐电声器件有限公司北京益泰电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艺丰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易思奥达声光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桂林市申氏专业音响弱电工程设计安装部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广州天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1总则1.0.1为了规范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做到安全适用,节省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保证质量,制定本规范。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secre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XXXX – 2007条文说明(草案)目次1总则2术语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3.1一般规定3.2系统应备功能3.3系统电声性能指标3.4系统构建3.5传输线路3.6广播扬声器3.7 广播功率放大器3.8公共广播节目源设备4公共广播系统电声性能指标测量方法5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6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附录A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表单附录B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表格本规范用词说明1总则1.0.1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以下相关标准和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5号)2001-12-03《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200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应急声系统》GB/T16851-199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50198。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 4959-1995《通信设备汉语清晰度测试方法》SJ2467-1984《声学名词术语》GB/T 3947-199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GB 9001-198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19981.0.2公共广播系统的电声部分和相关的建筑声学部分如果互不协调,不仅会引起许多争议,而且会使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实际效果,严重浪费资源。
2术语本章所有术语及其定义均只适用于本规范。
本规范的术语定义,只为说明本规范有关条文的含义,而不一定是该术语完整的科学定义。
为了便于操作,其中有一些术语直接采用了我国公共广播行业的习惯用语。
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3.1 一般规定3.1.23C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是我国的市场准入认证,也是使用安全和保护环境所必须。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 总则1.0.1 为了规范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做到安全适用、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保证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广播系统电声工程部分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 0.3 与公共广播系统相关的建设工程,应满足建筑声学特性要求。
1. 0. 4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公共广播public address (PA)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的,在本单位范围内为公众服务的声音广播。
包括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等。
2.0. 2 公共广播系统public address system为公共广播覆盖区服务的所有公共广播设备、设施及公共广播覆盖区的声学环境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 O.3 公共广播设备public address equipment组成公共广播系统的全部设备的总称。
包括广播扬声器、功率放大器、传输线路及其传输设备、管理/控制设备、寻呼设备、传声器和其他信号源设备。
2.O.4 紧急广播emergency broadcast公共广播系统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向其服务区发布的广播。
包括警报信号、指导公众疏散的信息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指挥的命令等。
2.O.5 业务广播business announcement公共广播系统向其服务区播送的、需要被全部或部分听众收听的日常广播。
包括发布通知、新闻、信息、语声文件、寻呼、报时等。
2.0.6 背景广播background broadcast公共广播系统向其服务区播送渲染环境气氛的广播。
包括背景音乐和各种场合的背景音响(包括环境模拟声)等。
2. 0. 7 广播扬声器布点loadspeakers distribution将广播扬声器配置到公共广播服务区现场各个具体位置的设计和施工。
2. 0.8 传输线路transmission line将公共广播信号从信号处理设备(含放大器)或机房,传输到广播服务区现场广播扬声器的线路,包括各种导电线缆、光纤网络等。
2011《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简介-杭州版
5-3 公共广播系统的音质评价
首次引入《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TIPA》作为系统语言可 懂度的客观评价指标
连续的语言信号可以认为是一个窄带噪声被发音器官的极低频运动(0.2~12.5Hz) 调幅而形成。 语言在传输过程中,混响、失真、噪声干扰等因素都会导致“调制指数”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语言清晰度恶化。 研究调制指数的变化,即可确定语言清晰度恶化的程度。 可以通过选取适当的人工合成信号来测试(7个窄带噪声载波,12个极低频调制信 号,下图为测试波形之一),从而获得调制转移函数MTF——这就是语言传输 指数法,即STI法。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5.7
85.1 85.7 85.7 85.8 86.2 85.0 85.4 85.9 85.3 86.2 85.6
0.58
0.50 0.48 0.51 0.51 0.48 0.47 0.47 0.47 0.53 0.50 0.52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556公共广播系统的基本组态公共广播系统的基本组态定压式功率放大器功率传输线路广播传声器无源广播扬声器定压式功放功率传输无源终端系统覆盖范围在3km以内时首选方案小信号传输有源广播扬声器有源终端系统信号传输线路有源广播扬声器前置放大器广播传声器覆盖范围大于3km且终端功率在kw级以上时宜选方案有源终端无源终端相结合的系统主控中心功率传输线路无源广播扬声器网络功率放大器分控中心其他设备信号传输线路有源广播扬声器网络信号放大器分控中心其他设备广播服务区范围很大时宜选方案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1 公共广播的定义和种类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解读文件《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解读第一节公共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1.“应备功能”的概念“应备功能(ensured function)”即公共广播系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这是个新概念,以前在其它音响系统规范中没有出现过。
公共广播系统和厅堂(场馆)音响系统,都属专业扩声系统,但它们的作用不尽相同。
通俗地说,厅堂(场馆)音响系统主要是“作秀”用的,例如演出、集会等;而公共广播系统则是管理用的,是使用者对本单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一种工具。
例如08奥运和2010上海世博,其公共广播系统在平时主要用于引导观众(进场、就位、离场……等),以及宣示场内公众须要知道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万一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则用于引导公众趋利避害,并为事件处理人员提供现场指挥手段。
又如学校、部队营区的公共广播系统,日常用于发布作息时间信息,播送通知、教件及寻呼,使学习训练有序地进行。
因此,公共广播系统不仅仅须要考虑扩声的质量,还需要提供便于管理者使用的功能,所以各种公共广播系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应备功能”。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各种公共广播系统应按其用途和等级规范其“应备功能”。
首先,无论是哪一种公共广播系统,其最基本的“应备功能”是:“应能实时发布语声广播,且应有一个广播传声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
根据《规范》2.0.1条的定义,公共广播是:“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的,在本单位范围内为公众服务的声音广播。
包括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等”。
所以公共广播系统首先“应能实时发布语声广播”。
而“实时”语声广播肯定来自广播传声器,所以“应有一个广播传声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以便保证实时语声广播能够优先播出。
例如当系统正在播送背景音乐节目时,如果需要播送实时语声,则背景音乐应被自动覆盖(业内称为自动默音)。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
《规范》付印时,编辑认为“广播”肯定就是播出声音,为什么一定要说“语声(或声音)广播”?这是因为公共广播不包括数据、图像等广播业务。
不同用途、不同等级的公共广播系统,应有不同的“应备功能”。
应备功能的强大程度,是公共广播系统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几种与“应备功能”有关的术语●广播优先级——广播信号源播出的优先等级。
当有多个信号源拟对相同的广播分区进行广播时,优先级别高的信号能自动覆盖优先级别低的信号。
当系统有多个信号源时,实行优先级排序是很有必要的。
这不仅防止不同的节目争相抢占信道,同时,排序将分清轻重缓急,使得较为重要的节目能够自动覆盖较为次要的节目。
顺便指出,在其它专业音响系统中,不一定有设置信号优先级排序的必要;相反,像舞台演出、节目制作等场合,有时需要的是若干个信号有机地整合(混音),例如演唱与配乐混音整合,而不是要求配乐覆盖演唱。
公共广播系统并不排除节目整合,《规范》虽然明确规定需要排序,但是没有限制多个信号源混合播出(加法处理)。
当设定某些信号源处于同等优先级时,它们将会混合播出。
●热备用——指紧急广播系统的一种待机方式:系统平时作为业务广播系统或背景广播系统运行,在紧急警报信号触发下,能自动转换为紧急广播系统。
一般地说,紧急广播平时是沉默的,系统仅仅在后台待机。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平时经年累月都不发声的系统,如何确保紧急时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运行呢?一个办法是系统应能定时自检,并及时自报故障。
另一个办法是平时不要把系统搁置不用,而是把本来为紧急广播准备的系统,当作业务广播或背景广播经常运行,以便及时暴露故障。
这就是“热备用”。
必须指出,《规范》界定的“热备用”,不仅仅是带电待机,而是要求经常运行。
●一键到位——只需操作一个键(或一个按钮、或一个开关),就能进入指定工作状态。
这是为紧急广播准备的功能。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局面可能十分混乱,紧急广播应能在最简单的操作下发出。
●寻呼——寻人、寻物或寻求帮助的广播;或根据现场需要,临时向指定的广播区发布的广播。
寻呼是公共广播系统经常需要使用的功能,据统计,2010上海世博每天平均发布300条寻呼信息,绝大多数是为了寻人,少数是为了在某些区域宣布注意事项。
●寻呼台站——独立于广播主机以外的,可以进行分区寻呼操作的设备。
寻呼台站使得管理者可以在机房以外合适的地方发布广播。
对于一个大的公共广播系统,寻呼台站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分控中心,通过有权限的分区寻呼,操控广播分区运行。
●强插——强行用某些广播内容覆盖正在播出的其它节目;或强行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公共广播系统,发布紧急广播。
●分区管理——把公共广播服务区分割成若干个广播分区;各个广播分区可分别选通、关闭或全部选通、关闭。
分区是为了便于管理。
●矩阵分区——一种以矩阵方式管理的分区方法。
各个广播分区不仅可以分别选通或关闭,而且可以同时在两个或多个分区播放不同的信号。
以一个动物园的公共广播系统为例,可以按不同类型的动物展区、公共通道、休闲广场、管理机关等划分广播分区,向不同的动物展区播送不同的背景广播节目,渲染不同的环境气氛,而管理机关广播分区则相对保持静默,仅必要时发布寻呼信息,……等等。
●分区强插——有选择地向某个或多个广播分区进行强插而不影响其它广播分区的运行状态。
例如学校的寻人广播,不应影响教室课件的播送;局部的突发事件,不一定需要惊动整个广播系统的覆盖区域。
●远程监控——在公共广播机房(或公共广播系统本身的控制中心)以外,监控公共广播系统运行。
例如在保安主管的桌面电脑上监视超市公共广播系统的运行,必要时进行干预。
●此外尚有以下不言而喻的术语编程管理;自动定时运行(允许手动干预);主/备功率放大器自动切换;主/备电源自动切换;支持备份主机;支持远程监控;具有与事故处理中心(消防中心)联动的接口;与消防分区相容的分区警报强插;自动生成运行记录;具有音调调节环节等。
3.业务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业务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见表3-1.1表3-1.1 业务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三级是最简单的系统,例如可能是乡村客运站场的一个广播站,只须具有传声器优先一项功能就可以了。
《规范》并未限定它不能有其它功能,用户可视需要添加其它功能。
一级属高档系统,应备功能理应足够强大。
编程管理、自动定时意味着可以无人值守。
但是既定的程序不可能圆满应对随机出现的情况,所以应允许人工干预。
定时误差不大于10s,可以结合学校上下课钟声(包括预备钟)来想象,在技术上也是办得到的,关键是要及时清除累积误差。
广播功放是广播系统中能量集中的环节,因而是可靠性忧患环节,所以须要实行主/备功率放大器自动切换。
二级系统的应备功能介乎一、三级之间,无须赘述。
4.背景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背景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见表3-1.2表3-1.2 背景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理由与业务广播大致相同。
但背景广播的可靠性要求可以放宽一些,所以没有主/备功率放大器自动切换的硬性要求。
背景广播常与音乐结缘,所以原则上应有音调调节功能。
5.紧急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紧急广播关乎生命安全,所以紧急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比较多(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款):1)当公共广播系统有多种用途时,紧急广播应具有最高级别的优先权。
公共广播系统应能在手动或警报信号触发的10s内,向相关广播区播放警示信号(含警笛)、警报语声文件或实时指挥语声。
2)以现场环境噪声为基准,紧急广播的信噪比应等于或大于12 dB。
3)紧急广播系统设备应处于热备用状态,或具有定时自检和故障自动告警功能。
4)紧急广播系统应具有应急备用电源,主电源与备用电源切换时间不应大于1s;应急备用电源应能满足20min以上的紧急广播。
以电池为备用电源时,系统应设置电池自动充电装置。
5)紧急广播音量应能自动调节至不小于应备声压级界定的音量。
6)当需要手动发布紧急广播时,应设置一键到位功能。
7)单台广播功率放大器失效不应导致整个广播系统失效。
8)单个广播扬声器失效不应导致整个广播分区失效。
9)紧急广播系统的其它应备功能尚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3-1.3 紧急广播系统的其它应备功能地响应紧急广播的要求。
第2)、5)项是为了保障紧急广播有足够大的信噪比。
需要注意的是“现场信噪比”。
当有事故发生时,现场的本底噪声肯定会比平时大,系统设计者应考虑到这种情况。
以上的几项没有等级差别,即便是等级最低的三级系统,也必须是响应及时、运行可靠和有足够大的信噪比,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第9)项应备功能是分等级的,因为有许多属于“锦上添花”的细目。
其中一级紧急广播系统要求自动生成运行记录,这是为了便于事故追查。
表3-1.4为2010-08-07上海世博园区公共广播系统自动生成的运行记录片段。
表3-1.4 自动生成的运行记录片段最后,《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款是必须执行的,否则须负法律责任。
其它条款属推荐性条款,如果由于不执行而导致事故,也是要负责任的。
第二节公共广播系统的应备声压级1.概述在几款著名的扩声系统工程标准中,都为系统的“最大声压级”进行了规范。
其规则大致是:1)定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具体定义,但大致上是指系统在服务区产生的平均最高稳态声压级。
2)指标多数要求等于或大于100dB,最高的达112dB或以上;工程的等级/档次越高,“最大声压级”也要求越大。
公共广播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没有提出“最大声压级”的概念,而代之以“应备声压级”。
“应备声压级”定义为——公共广播系统在广播服务区内,应能达到的稳态有效值广播声压级的平均值。
其指标见表3-1.1。
表3-1.1现场信噪比等于或大于12dB2.“应备声压级”的特点及其根据由表3-1.1可见,同其他类似标准相比较,《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关于“应备声压级”的规定有三个特点:●指标量值不大,比其他扩声系统规定的最大声压级小很多。
●不以声压级高低排系统质量档次;一、二、三级系统的指标都相同(等级高低由其他指标界定,本文从略)。
●在室外,没有声压级均匀的要求。
为什么要这样界定?主要考虑有如下几点:1)公共广播系统的用途同其他扩声系统的用途不同,尤其是不同于迪厅,所以声压级不必太高。
2)如果不是为了追求高保真的目的(保护信号尖峰),声压级够用就可以了,80dB声压级相当于电影中的对白,所以80~83dB应属“够用”。
●严格地说,为使听众听清楚扩声,首先须保证12dB左右的信噪比(这是一般意义的必要条件,本文不打算讨论其他条件)。
普通工程操作者可以这样来想象:在双声道立体声系统中,两声道的声压级相差15dB时,声像就完全定位于声压级高的一侧。
就是说15dB的声级差,足以完全掩蔽另一个声道的声音。
●公共广播主要是语声广播,对于有常规含义的语句(不是单字)来说,听辨对信噪比的要求还可以低一些。
我国城市的环境噪声约在70~75dB左右,所以下限83dB是“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