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史观的分析与运用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史观的分析与运用
历史观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高中新课标下的史观已从单一走向多元,在传统的唯物史观、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五种新史学观点。

多元史观对当前中国的学术研究、教材编写和高考试题都有很大的影响。

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育要求建立多元史观,站在多元史观的立场上分析历史事件已经成为考生必备的能力。

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与文明史观是高考历史试题设计和命制的主导史观,同时也不排斥传统的革命史观。

会判断具体问题情境中体现的史学观、会运用有关史学观分析问题。

1、多元史观分析“历史人物”
例: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
思考:⑴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
①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甲说……
②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心……所以乙说……
③因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措施,所以丙说……
④因为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民主革命斗争促进了亚洲的觉醒,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所以丁说……
⑵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2、多元史观分析“历史事件”
例:(07年广东卷)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第(3)问: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
①(从材料一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双半社会的结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从材料二的观点看)新中国的建立,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

a.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b.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
c.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条件。

【材料三】法国著名史学家雅克·勒高夫《新史学》中认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而且还是…习俗史”。

思考:请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分析新中国建立的影响。

新中国的建立,带来婚葬礼俗的改革:土葬为火葬,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时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3、多元史观分析“历史时期”
(07年广东卷)【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

第(1)问: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
从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从现代化史观——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从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从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巩固练习】
1、(2009·福建文综·T20·4分)“我们全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答案:C
2.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
A.全球史观 B.革命史观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答案:D
3.(2010·上海单科·T25)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
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C.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
答案:C
4.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答案:B
5.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育,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

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
A.文明史观 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答案:B
6、(2011北京石景山4月), 史学家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一书中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新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D 7.(2010·四川文综·T22)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答案:C
8、多元史观解读“洋务运动”
从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场自救
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全球史观看,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总理衙门的设立使中国跟世界的联系更强了
从文明史观看,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一次碰撞,提出的“中体西用”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从社会史观看,买办、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在作息方式、衣着服饰、饮食习惯等方面表现出个性化、大众化和西洋化的特征
9、材料一“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请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现代史,可能会对20世纪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事件:俄国十月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贸易组织(其它言之成理者也可)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

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请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阐释中国近代前期的近代化历程
政治:民主政体(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临时约法》
经济:洋务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思想文化:向西方学习突破传统观念,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10、材料一:l550年和l551年,在西班牙召开了两次大型辩论会,辩论的主要
对手是第三世界主义者拉斯·卡萨斯和欧洲中心论者塞普尔维达。

这两次
古典式辩论直指殖民主义理论的核心:世界上有没有劣等民族?先进民族
有没有理由对落后民族开战并奴役他们?……
塞普尔维达的论点有:
第一,印第安人犯有偶像崇拜的严重罪行;
第二,印第安人智力低下,是天生的野蛮人和奴隶;
第三,印第安人互相残杀,用活人祭祀,西班牙人有义务拯救受害者。

材料二:卡萨斯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论证说,惩罚一个陷入迷途的民族是为
了教育这个民族,而不是毁灭它,然而战争不会使美洲的印第安人明白自
身的谬误,只会增加仇恨。

……比起用活人祭祀来,战争是更大的罪恶。

1、从材料二卡萨斯对塞普尔维达第三个论点的反驳,推断西班牙人是以何种方式“拯救受害者”的?其实质是什么?
战争,殖民扩张与掠夺。

2、卡萨斯反对这种“拯救”方式的理由是什么?
与印第安人的落后习俗相比.战争的罪恶性更大
3、历史上有没有更好的“拯救落后民族”的更好方式?请列举相关史实。

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遣唐使、文成公主入藏、西学东渐),民族融合
4、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地区民族的文明差异?
①理解生活方式、文明差异,拒绝战争、暴力和冷暴力
②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②“宽容、尊重、欣赏、开放”。

④文明没有优劣高低之别,都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