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方法作业
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医学科研方法》作业考核试题
(单选题)1: 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所创立的新学科是A: 科学预测学B: 未来学C: 边缘科学D: 科学学E: 科学经济学正确答案: C(单选题)2: 在进行CBM检索时,表达含有#1,同时含有 #2 或 #3,但不包含#4的概念,正确的布尔逻辑表达式是A: #1 AND(#2 OR #3)NOT #4B: #1 OR(#2 AND #3)NOT #4C: (#1 AND #2) OR #3 NOT #4D: #1 OR (#2 OR #3) NOT #4E: [#1 AND (#2 OR #3)] NOT #4正确答案: E(单选题)3: PubMed检索结果页面的“Send to”功能菜单中,可以将检索结果临时保存起来的选项是A: FileB: ClipboardC: CollectionsD: E-mailE: Order正确答案: B(单选题)4: 对于上述第1题的研究,较适宜的资料收集方式是A: 面对面的问卷调查B: 信访C: 电话调查D: 个人访谈E: 小组访谈正确答案: A(单选题)5: 每份调查表可调查多个观察单位,称为A: 简单表B: 一览表C: 组合表D: 单一表或卡片E: 调查表正确答案: B(单选题)6: 一般情况下,整群随机抽样在理论上A: 群越小,抽样误差就越小B: 抽样误差大小与群的大小无关C: 抽样误差比单纯随机抽样小D: 抽样误差大小与单纯随机抽样相仿E: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E(单选题)7: 单纯随机抽样中估计总体均数所需样本例数n时至少需要确定A: 允许误差,总体标准差σ,第二类错误概率βB: 第一类错误概率α,总体标准差σ,总体均数μC: 允许误差,总体标准差σ,第一类错误概率αD: 允许误差,总体标准差σ,总体均数μE: 标准差S,均数,允许误差,第一类错误概率α正确答案: E(单选题)8: 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A: 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B: 实验设计可随机分组C: 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D: 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E: 调查设计可随机分组正确答案: C(单选题)9: 双盲的目的是为了A: 减少试验过程中的随机误差B: 增加研究对象的依从性C: 防止试验过程中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倚D: 防止选择性偏倚E: 防止失访性偏倚正确答案: C(单选题)10: 为研究某新法接生对预防新生儿窒息是否有作用,选择某三甲医院作为实验组,使用新法接生;某普通市级医院作为对照组,用普通法接生,该方案A: 可行B: 不可行,未使用盲法观察C: 不可行,对照设立不当,可比性差D: 不可行,未设立对照E: 不可行,样本含量太小正确答案: C(单选题)11: 用全国的或某省(区)、市、县等总人口现成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这种对照称为A: 内对照B: 外对照C: 总人口对照D: 多重对照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 C(单选题)12: 下列动物中,属于刺激性排卵的是A: 犬B: 兔C: 大鼠D: 豚鼠正确答案: B(单选题)13: 下列动物中,适合制作去垂体模型的是A: 小鼠B: 犬C: 豚小鼠D: 兔E: 大鼠正确答案: E(单选题)14: 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寄生虫学控制,正确的分类是A: 突变系动物、普通动物、SPF动物、近交系动物B: 突变系动物、近交系动物、杂交F1代动物、SPF动物C: 普通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D: 普通动物、SPF动物、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E: 普通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突变系动物正确答案: C(单选题)15: 表示一组正态分布资料变量值的平均水平,宜选用A: 算术均数B: 方差C: 几何均数D: 标准差E: 变异系数正确答案: A(单选题)16: 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A: 统计量与参数B: 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C: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D: 标准差与标准误E: 样本与总体正确答案: B(单选题)17: 两小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应满足的要求是A: 方差齐性B: 正态性C: 独立性D: 平行性E: A,B和C正确答案: E(单选题)18: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D: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E: 第I类错误的概率越小正确答案: D(单选题)19: 三组以上某实验室指标观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满足参数检验的应用条件。
医学科研方法作业
白血病抑制因子对转基因SOD1 小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调控实验性研究设计:一、要素:1、实验对象:由美国Jackson 实验室提供的起源于B6SJL-TgN(SOD1-G93A)、表达突变人类超氧化物歧化酶1 基因的转基因小鼠108 只。
2、处理因素:治疗组腹腔内注射含25 μg/kg 白血病抑制因子的生理盐水。
3、实验效果:主要观察指标:运动功能,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激活,激活后细胞分化方向。
出生后60 d ,各组动物均能在Rotarod上停留达到最大测试时间180 s,脑干均未发现明显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
出生后90,120 d,正常对照组仍能达到Rotarod最大测试时间180 s,仍没有明显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肌萎缩侧索硬化组、治疗组小鼠在Rotarod上的停留时间均明显降低,但后者降低程度明显小于前者(P < 0.01 );肌萎缩侧索硬化组、治疗组均出现明显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且后者出现激活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前者(P < 0.05 ;P < 0.01)。
出生120 d 时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组比较,治疗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P < 0.01 ),分化成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明显上升(P < 0.01 ;P < 0.05 )。
二、原则:1、随机:本实验研究对象为随机分组,但本文未详细说明如何随机分组。
可以采用按体重从小到大进行编号,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
2、对照:本实验采取实验对照:治疗组腹腔内注射含25 μg/kg白血病抑制因子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组等量注射单纯的生理盐水。
3、重复:重复观察测量,本实验样本量108只,符合重复原则。
4、均衡:实验对象均为由美国Jackson 实验室提供的起源于B6SJL-TgN (SOD1-G93A)、表达突变人类超氧化物歧化酶1 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各组小鼠均于出生后57 d起开始进行Rotarod 运动功能测试,记录小鼠在Rotarod上的停留时间。
《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练习题和答案 (全)
科研设计一共6道题,每页6道题单选类型试题:1)下面哪项不是实验性研究的优点:A。
可比性好,基线一致B. 应用的普遍性好C. 防止选择性偏倚好D. 高质量的实验性研究是系统评价的可靠资源2)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最佳分配比例是:A。
1:1B. 2:1C。
1:2D. 3:23) 下面对于选择研究对象需遵循的原则描述错误的是:A。
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对象B。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高的对象C。
选择干预对其影响较大的对象D。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对象4)下面对类实验研究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具备有人为地施加影响因素的特点B。
同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是:或者没有相等的对照,或者不是用随机的原则分的组C. 类实验性研究的最大优点是在实际人群中进行人为干预因素研究的可行性高D。
类实验性研究在回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时,比实验性研究的可信度高5) 双盲实验中不知道病人所用药物是试验药还是对照药的是:A. 研究者B。
病人C. 监查员D. 以上均是6)实验设盲是为了避免:A. 医生的偏性B。
病人的偏性C。
评定者的偏性D。
以上均是论文材料的搜集一共6道题,每页6道题单选类型试题: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属于:A. 参考数据库B。
全文数据库C. 语言数据库D。
压缩数据库2) 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广泛使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是:A。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CDMD)B。
万方学位论文C。
ProQuest博硕士论文数据库D。
中国知网3)文献检索时应当先检索:A. 电子文献B. 印刷版文献C. 中文文献D. 英文文献4)资料搜集时应注意:A。
正确确定检索途径B. 检索课题主题概念的提取要准确、全面C。
•检索策略要适时地加以调整D. 以上都是5) 国内最大型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为:A.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B.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
万方数字化期刊D. 中国知网6)百科全书属于:A. 检索类工具书B. 参考性工具书C。
语言性工具书D. 管理性工具书综述与学位论文写作共6道题,每页6道题单选类型试题:1)以下一般宜采用纵式写法的综述是:A。
医学科研方法的作业
去乙酰化酶蛋白催化剂:设计分子延长寿命摘要白藜芦醇(RESV)对人类健康会产生重要的药理作用:除了对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影响,也能调节神经能量在体内的平衡和显示衰老等功效。
尽管它明显具有自由基清除剂性能,但是这些有利影响参与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
在这方面,主要兴趣的一个领域涉及的是RESV 去乙酰化酶蛋白1(SIRT1)活动的影响,一个NAD +依赖性的组蛋白去乙酰酶与老化。
事实上,SIRT1的作用是目前热门的研究主题,由于RESV的抗衰老的特性,从为不同生物从酵母到啮齿动物增加寿命已经不再是梦想。
此外,当RESV管理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实验动物模型时,热量限制也有类似的有利影响。
SIRT1激活可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障碍干扰参与葡萄糖体内平衡中构成潜在的战略目标,以及在dyslipidaemias或心血管疾病中同样有此目标。
因此,小SIRT1激活物等,不过这种营养补充品例如SRT2104、SRT2379,目前正在临床试验,可能是潜在的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药物。
本文综述总结了当前知识了解下中SIRT1在衰老和aging-associated疾病的生物功能,并讨论了其潜在的药物目标。
前言一旦一个国家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个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好生活质量的目标,这里是有良好医疗服务和成功治愈大多数疾病药物的地方,那下一步目标就是增加预期寿命[ 1 ]。
为此,有必要开发作用于不同的身体器官和组织保持其功能的药物。
达到这个目标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开发抗老化性能药物,这将有助于预防或治疗衰老相关疾病[ 1,2 ]。
由于复杂的多因素性质的老化,发现一种范围广泛抗老化性能的分子看起来是不可能的。
然而,大自然有发现令人惊讶的抗衰老工具的能力。
例如,据观察,法国人通过温和的消费适度的红酒能够减少冠心病死亡率的[2–4 ]。
研究人员随后发现,白藜芦醇(RESV;三甲基′-三羟基),一种在红葡萄酒中发现的天然存在的多酚类化合物,是对心血管系统[ 3 ]有好处的。
简单的医学科研设计作业
呼吸运动疗法对COPD患者临床症状影响的科研设计1科研设计目的通过对此运动疗法临床效应的评估,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开展更有效的呼吸运动疗法训练,以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慢疾病进展速度。
2科研设计意义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 COPD已位居世界疾病死因的第四位。
且有逐年增加之势。
因其造成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多数患者因无法继续从事社会劳动而缺少收入来源,为继续进行长期和规范治疗增添了障碍,并造成巨大社会和经济负担。
COPD患者到医院的诊治(包括门诊、住院治疗)时间对其一生来说只是一个短暂的片段,其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社会中度过的,因而对于COPD的防治,其自我训练和对疾病进展的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3具体内容3.1 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 4月至 2012年7月符合 199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草案)》的出院患者,预计80例(由预实验两样本率计算出,并加20%脱落率),其中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
3.1.1 纳入标准①符合COPD诊断并由急性加重期进入缓解期的患者;②入院时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分级的中重度患者:中度: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重度:FEV1/FVC<70%,30%<=FEV1<5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③年龄在高发段50-70岁之间。
3.1.2 排除标准①经检查证实由肿瘤、结核、真菌等因素所致的咳喘患者;②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肺疾患、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③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及精神病者;④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前使用过潘生丁、肝素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⑤伴有重度呼衰或其他不适宜进行呼吸运动疗法的患者。
3.2 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对照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科研面临的道德挑战
医学直观的面对生死。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大自然最初的优胜劣汰到现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人为的去干预生死,可以说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同时也在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
首先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新生儿的成活率较比几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甚至一些以前无法避免的遗传疾病也会在胚胎时期的到控制,这不得不说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尤其是家族遗传病,也许,在医疗水平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只能听天由命,但是在现代高科技医学的指导下,这些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治疗与预防。
也许在自然条件下人类需要几十上百甚至千年的进化才能进化掉的疾病,现在短短几天就可以得到有效医治甚至治愈。
这也为一个个新生命避免了未来一生的痛苦。
我们知道,遗传基因由数万个碱基组成,而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合成。
根据碱基的种类和顺序,个体的发育与生长过程,包括性格、长相、疾病等就会发生变化。
生长过程受染色体影响,如果与基因有关的研究能够取得成功,那么我们可以猜测出,新生儿数十年后得乳腺癌的概率。
即使家族有乳腺癌的遗传因子,也可以通过改变遗传因子方法来控制乳腺癌的发病率。
假如癌症持续了三代,那就可
以检测家系中是否有癌症的遗传因子。
所以,我们认为在遗传病这方面充分的利用基因、优生理论来避免一些可以预见的疾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这也充分维护了一些想做母亲的人生育健康子女权力。
也许没有这样的技术她们这一生都无奈的去面对无法做父母的无奈,值得庆幸的是发达的医学技术解决了相关难题。
正如辩证法里面所讲,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积极的一面,也会有消极的一面。
疾病的解决值得庆幸,但通过遗传因子分析,生出外貌、智力、体力出众的超级宝宝却也有可能出现。
高科技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它在道德、宗教等方面却会引起强烈的争论。
可能这种“改造人”从生理到心理的一致性很难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不能很好地抵抗传染病、天气的变化等,所以有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
据说在美国,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争论的焦点。
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美国人表示即使是通过遗传因子的重组也想给自己的子女遗传最好的遗传因子。
这种状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吗?
当刚开始出现“试管婴儿”这个词汇时,很多人都非难这是“末世行为”。
这事发生在不久之前,然而到了今天,大部分人都很坦然地接受了试管婴儿。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想象,在针对优良遗传因子的争论问题上,人们会重演“试管婴儿”相类似的轻笑剧,最后人们会接受它。
在变化无双的基因革命时代,除了改变碱基序列技术的之
外,还有更好的办法把孩子生得很完美。
这是与碱基序列的改变没有关系的。
那就是善恶的分辨能力,这是通过美丽的胎教和充分的育儿教育完全可以实现的。
再来说到死,虽然医学水平在迅猛的发展,很多疑难杂症的到攻克,但是还是有很多疾病是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
安乐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体现了人道主义的价值追求。
人并不是仅仅是一个生物人,更重要的是他是社会人。
生命既是神圣的,同时生命更是有质量和价值的。
人类生命的尊严就体现在生命的质量和价值上。
因身患绝症而没有任何生存的希望,且处于巨大的身心痛苦之中的病患,其生命已无质量可言,对他们来说,维护其生命意味着承受无尽的痛苦,病人的生命尊严在无尽的痛苦中丧失殆尽,更不用说生命的价值了。
死亡对于这些病患来说已不是正常人所感受的可怕和悲哀,而是一种快乐和解脱,此时,允许病患以安乐死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有利于从精神和生理上解除患者的痛苦,维护其生命的尊严,符合人类道德的要求,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必然选择。
荷兰著名人道主义学者简·格拉道特·范隆始终坚信,“延续一个人的生命与结束一个人的生命之间的选择与这种自我决定的权利紧密相关。
所有的人都必须被允许自我决定自己的生与死,应当有成文的法律规定保证和保护人们对自己生命做决定的权利,对于死亡不可避免而又遭受极大痛苦的病人来说,满足他们人生最后一个要求是人道的,他们应当有这个权利。
”
身患绝症的病患遭受着病痛的煎熬,可安乐死的反对者们还在高喊着不能施予安乐死,要继续这种生命的延续,再苦再累,再痛再难受也要延续,患者们能看到和感受到的也只是这种无尽的痛苦与煎熬,也是“欲罢而不能”,而我们早期唯物主义者培根曾说过:“医生的职责是不但要治愈病人,而且还要减轻他的痛苦和悲伤,这样做,不但会有利于他健康的恢复,而且也可能当他需要时使他安逸地死去。
”而安乐死正是帮助解除病患痛苦的最佳方法,也是医生职责的所在之处,不对安乐死予以肯定和认可,这对于患者和家属是多大的一种残忍。
患者在忍受自身痛苦的同时,还要花费昂贵的医疗费用,对于患者家属来说,在承受精神痛苦的同时,将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家属对家庭成员有照料的义务,但是为了一个无意义的生命去消耗有意义的生命,是过分的要求,对于上述种类的病人(指脑死或不可逆昏迷或死亡不可避免的病人)家属已承受极大的感情和经济压力,他们处于十分为难的处境。
安乐死或把他们从这种压力和为难境下解脱出来。
”
有学者认为我国将安乐死合法化还不具备基础和条件,认为“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与福利保健体系不健全”“医疗科技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死亡标准和安乐死判断难以确定”“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束缚,民众观念需要转变”等一系列的问题,然而,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都是通过实践本身,只有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再配以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介于我国医疗科技的发展也为安
乐死准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我们应尽快将其安乐死合法化,将安乐死放置在排除犯罪事由的被害人承诺部分,再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使其进一步完善化。
安乐死是个久盛不衰的问题,它只所以不衰是因为久久不将其合法化,而致使争论双方经久不息的辩驳。
然而,理论上再长久的争论也只是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我们立法者则应该密切审视一下,希望尽快给予安乐死一个定论,让安乐死在法律上能够真正的安乐!
姓名:王春鹏
学号:201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