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基础与应用

合集下载

航天飞行中的遥感技术与应用

航天飞行中的遥感技术与应用

航天飞行中的遥感技术与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球表面和大气进行非接触式测量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航空和航天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在航天飞行中,遥感技术可以帮助观测地球的大气和环境,提高飞行任务的效率。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基础知识入手,介绍遥感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的基础知识遥感技术是指通过空间观测设备,如卫星、飞机等对地球表面和大气进行观测、探测和研究的一种技术。

这些设备可以搭载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如微波雷达、红外线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气象、环境、地质、水文等等。

由于传感器可以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的辐射,因此遥感技术也被称为辐射地学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多种功能。

例如,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方面。

在航天飞行中,遥感技术可以为飞行任务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遥感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1. 环境监测在航天飞行中,环境监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个好的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帮助飞行员更好地控制飞行器,提高飞行效率和安全性。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观测大气的变化和变化趋势,通过对大气成分、光学厚度、湍流等进行观测,可以监测空气污染、天气变化、气候变化等。

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海洋和陆地的环境变化,包括海洋污染、土地利用等,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强生态保护。

2. 资源调查航天飞行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对地球的资源进行调查。

遥感技术可以在航天飞行中提供高分辨率的地质地形图,可以发现并确定地下的矿产资源、水源、天然气和石油田等。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资源分布,并为地质勘探和开发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3. 宇宙探索和研究遥感技术还可以在太空探索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太阳系中的无数行星、恒星和星系都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得到探测和研究。

例如,地球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和研究太阳风、地球磁场、地球热平衡等,而其他行星、卫星和天体也都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遥感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遥感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遥感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遥感测绘技术是一种通过人造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它以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激光雷达数据等为基础,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大范围、高精度的地理空间信息。

本文将从遥感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遥感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1. 电磁波辐射与能谱特征遥感测绘技术是基于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相互作用的原理,而电磁波又包含了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多个波段。

每个波段的电磁辐射能量具有不同的特征,可以提供不同的地表信息。

例如,可见光波段的电磁辐射能够反映地表的颜色和纹理,红外线波段则可以反映出地表的温度分布。

通过分析这些能谱特征,可以获得地表不同物质和特征的空间分布信息。

2. 传感器选择和数据获取在遥感测绘中,传感器是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工具。

不同传感器对于电磁波的接收能力和分辨率不同,因此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时需要根据需求确定。

一般来说,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能够提供精细的地物信息,但覆盖范围较小;而微波雷达则可以穿透云雾获取整个地表的信息,但分辨率相对较低。

3. 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得遥感数据之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地理空间信息。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影像纠正、分类和拼接等过程,以消除图像中的失真和噪声,并将不同波段的数据进行融合。

数据分析则是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和分析,提取地表的物质组成、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等相关信息。

二、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1. 土地利用与覆盖遥感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与覆盖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可以得到土地不同类别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国土规划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监测农田、林地等土地利用状况,可以为农业和林业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遥感测绘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遥感图像可以监测地震后的灾区变化,及时评估灾情和救援需求。

同时,通过遥感监测水体和降水量,可以及时发现洪涝、干旱等灾害的迹象,为相关部门提供预警和预防措施。

遥感原理与应用总结

遥感原理与应用总结

第一章:1. 遥感的定义遥感是指对地观测,即从不同高度的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目标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的记录、传输、处理和解译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2. 遥感的分类(1)按遥感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2)按工作方式: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3)按工作波段: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4)按记录方式: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5)按遥感应用领域分类:从大的研究领域:外层空间遥感、大气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从具体应用领域(城市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和林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军事遥感)3. 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信息获取、信息记录与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第二章:1.电磁波谱:将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红外波段:0.76-1000um(近红外(识别植物类型,分析植物长势,监测植被的病虫害) (热红外遥感主要使用3-15um的红外线,探测地下热源、火山、森林火灾、热岛效应)2.辐射通量:电磁辐射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表面的能量辐射通量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辐射出射度:单位面积发射出的辐射通量辐射照度(辐照度):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3.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而毫无反射和透射,则称这个物体为绝对黑体(黑体辐射与温度成正相关)4.(1)太阳辐射的特性:1地球上的能源来源于太阳,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射源2在距离地球一个天文单位内,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处的垂直入射的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3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曲线为平滑的连续曲线(2)地球辐射特性:1地球上的能源来源于太阳的直射能量与天空漫入射的能量2被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又重新被地表辐射(3)比辐射率:单位面积上地物发射的某一波长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同温度下黑体在同一波长上的辐射通量密度之比,又称发射率6.电磁辐射能与地表的相互作用有三种基本物理过程:反射、吸收和透射(1)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可表现的三种形式:镜面反射:当入射能量全部或几乎全部按相反方向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漫反射:当入射能量在所有方向均匀反射,即入射能量以入射点为中心在整个半球空间内向四周各向同性反射能量的现象(即伯朗反射)一个完全的漫反射体称为伯朗体方向反射:介于伯朗表面和镜面之间的,其反射方向各不相同,而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在某些方向上反射最强烈的现象7.光谱反射率:地物在某波段的反射通量与该波段的入射通量之比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地物波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而改变的特性8.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在近红外、中红外有很强的吸收带植物在绿光附近有一个反射波峰,两侧的蓝光和红光有两个吸收带9.影像地物反射光谱特性的因素:1太阳位置即太阳高度和方位角2传感器位置即观测角和方位角3不同的地理位置、太阳位置、地理景观、海拔高度大气透明度4地物本身性质的变异5时间的变化、季节的变化10.大气对电磁辐射传输作用大气对电磁辐射传输的作用过程的影响包括:散射、吸收、反射、扰动、折射和偏振,对遥感数据,主要是散射和吸收(1)大气吸收:将电磁波辐射能量转换成分子的热运动,使能量减少,主要吸收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臭氧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2)大气散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微粒而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瑞利散射:引起散射的大气粒子直径远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蓝天)米氏散射:。

遥感的原理与应用笔记

遥感的原理与应用笔记

遥感的原理与应用笔记1. 引言遥感是指利用航空器、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及大气等参数的技术,通过获取的数据来研究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

本文将介绍遥感的原理和应用。

2. 遥感的原理遥感的原理是通过接收传感器获取的电磁辐射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可见的图像或数据。

主要原理包括辐射传输原理、能谱解释原理和特殊反射原理。

2.1 辐射传输原理辐射传输原理是遥感的基础,主要指的是电磁波在大气和地表之间的传输过程。

在传输过程中,电磁波会与大气和地表发生相互作用,包括散射、吸收和透射等。

2.2 能谱解释原理能谱解释原理是指通过遥感数据中的能谱信息来分析地物或目标的特征。

不同的物质在电磁波的不同波长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射特性和能谱曲线,通过分析能谱数据可以识别地物和目标。

2.3 特殊反射原理特殊反射原理是指某些物质在特定的波长下会表现出特殊的反射特性。

例如,植被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较高,可以通过这一特殊反射特性来识别植被覆盖。

3. 遥感的应用遥感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农业监测、气象预报、城市规划等领域。

以下是遥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3.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遥感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对地表反射数据的分析,可以识别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特征,为矿产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3.2 农业监测遥感在农业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遥感数据的分析,可以监测作物的生长状态、土壤水分情况、病虫害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3 气象预报遥感在气象预报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获取大气中的各种参数,可以实时监测天气情况,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

3.4 城市规划遥感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获取城市的地貌、建筑物分布等信息,可以进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4. 总结通过对遥感的原理和应用的介绍,可以看出遥感在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地球表面信息,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依据。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遥感技术基础与应用

遥感技术基础与应用

▶1.3S:R S、G I S、G P S遥感(R e mo t e S e n s i n g),地理信息系统(G e o g r a p h 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S y s t e m)与全球定位系统(G l o b a l P o s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的英文名称中最后一个单词均含有"S",人们习惯将这三种技术合称之为"3S"技术。

遥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对地观测数据和信息,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空间定位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2.广义的遥感:广义的角度来理解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等的探测。

狭义的遥感:狭义的角度来理解遥感,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本课程采用的概念:遥感是一种以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分析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3.遥感技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

4.遥感技术过程由数据获取,数据传输、接收和处理,数据解译、分析与应用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是遥感技术过程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三个阶段。

5.遥感技术的特点:①大面积的同步观测:遥感平台越高,视角越宽广,可以同步探测到的地面范围越大,从而可观测地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②时效性: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

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反映地表的综合特性,包括自然、人文等方面。

④经济性: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⑤局限性:波谱的有限性、电磁波段的准确性、空间分辨率低等。

6.遥感的分类①按遥感平台划分:宇航遥感、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②按探测的电磁波段划分紫外遥感:波段在0.05-0.4μm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可见光波段在0.38-0.76μm,近红外波段在0.7-2.5μm热红外遥感:波段在8-14μm微波遥感:波段在1m m-1m③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划分:被动遥感,主动遥感④按应用领域划分: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城市遥感、海洋遥感、环境遥感、气象遥感、军事遥感等。

遥感原理与应用

遥感原理与应用

一.绪论1.遥感的定义: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

2.遥感的过程: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通过介质(大气)被传感器接受,通过传感器获取数据,再经计算机对数据处理后,我们提取有用的信息,最后应用于实践。

(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介质(大气)→传感器数据获取→计算机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应用)二.电磁波及物理遥感基础1.电磁波的定义: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的特性: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粒子性(光电转换)3.电磁波谱的定义: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4.(1)地物发射电磁波:①绝对黑体的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辐射1.绝对黑体:吸收率α(λ,T)≡1 反射率ρ(λ,T)≡02.绝对白体:吸收率α(λ,T)≡0 反射率ρ(λ,T)≡1 绝对黑体与绝对白体与温度和波长无关。

②遥感的两种形式:被动遥感,主动遥感。

其中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射源。

⒈太阳辐射的特点:与黑体特性一致;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

⒉一般物体的发射辐射:自然界中实际物体的发射和吸收的辐射量都比相同条件下绝对黑体的低。

发射率ε: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ε= W′/ W(ε是一个介于0和1的数)►绝对黑体ελ=ε=1►灰体ελ=ε但0<ε<1►选择性辐射体ε=f(λ)►理想反射体(绝对白体)ελ=ε=0大多数物体可以视为灰体:W'=εW=εσT4(2)地物反射电磁波:①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②反射波谱特征曲线: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即为该物体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同一地物时间效应:地物的光谱特性一般随时间季节变化。

遥感原理与应用重点

遥感原理与应用重点

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1 遥感:使用某种传感器,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或者发射辐射),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的过程。

2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4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

5色温:在实际测定物体的光谱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就叫色温。

6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对遥感有利的波段。

7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8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0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11 方向反射: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的现象。

12 漫反射:如果入射电磁波波长λ不变,表面粗糙度h逐渐增加,知道h和λ同数量级,这时整个表面均匀反射入射光电磁波,入射到此表面的电磁辐射按照朗伯余弦定律反射。

13 波谱特性:是指各种地物各自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发射辐射或反射辐射)。

二、问答题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1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玻尔兹曼公式)(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维恩位移定律)(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

(基尔霍夫)(5 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瑞利金斯公式)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a.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b. 微波、红外波、可见光3 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1 与光谱反射率,太阳入射在地面上的光谱照度,大气光谱透射率,光度计视场角,光度计有效接受面积。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飞机、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灾害预警等领域。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的分类、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管理、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地物信息。

电磁波在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成分和云层的干扰,因此需要专门的传感器来获取地表信息。

根据波长的不同,遥感数据可以分为可见光遥感数据、红外遥感数据、微波遥感数据等。

不同波段的遥感数据可以获取不同的地表信息,因此在遥感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的分类遥感数据可以分为遥感图像和遥感数据产品两类,其中遥感图像是直接从遥感传感器获取的图像,通常包括RGB图像、红外图像、多波段图像等。

遥感数据产品则是基于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的数据,包括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地表覆盖等。

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农业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农业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作物生长状态、土地退化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其中,植被指数是农业遥感应用中最为常用的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出作物的生长状况。

利用植被指数可以对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遥感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林业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森林生态系统的信息,如森林类型、树种、树高、森林面积等。

其中,森林面积的获取是林业遥感应用中的重要方面,它可以提供林地资源的分布信息,为森林管理和保护提供信息支持。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资源的管理则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资源的信息,如水面面积、河流水位、降雨量等,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信息支持。

遥感原理与应用的课后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的课后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的课后答案第一章:遥感基础知识1.1 遥感概述•遥感是利用空间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与技术。

•遥感技术的特点包括遥感性质、遥感对象、遥感方法等。

1.2 遥感的分类•根据遥感方式,可将遥感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

•主动遥感指人工发射电磁波,通过接收返回信号得到目标的信息。

•被动遥感则是通过接收自然环境中辐射的信息。

1.3 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系统由人工卫星、航空平台、地面站三个部分组成。

•人工卫星是指搭载遥感装置的卫星,用于对地观测。

•航空平台一般指飞机或无人机等载人或无人飞行器。

•地面站则用于接收、处理和存储遥感数据。

第二章: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2.1 遥感图像获取•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包括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被动遥感图像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地球表面辐射的能量。

•主动遥感图像则是通过人工发射的电磁波测量返回信号得到。

2.2 遥感图像处理步骤•遥感图像处理步骤包括预处理、增强、分类和解译等。

•预处理主要针对图像的去噪、几何校正等。

•增强则是对图像的对比度、亮度等进行调整。

•分类是指将图像中的不同特征划分为不同类别。

•解译则是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和理解。

2.3 遥感图像的分类•遥感图像的分类主要有无监督分类和有监督分类两种方法。

•无监督分类是指根据图像中像素的相似性进行自动分类。

•有监督分类则需要根据预先标记好的样本进行分类。

第三章: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3.1 遥感在气象监测中的应用•遥感可以用于获取气象元素,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气象监测。

3.2 遥感在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遥感可以用于获取地表水体的面积、水质等信息。

•借助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广大水域的高效监测。

3.3 遥感在土地利用监测中的应用•利用遥感图像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等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3.4 遥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遥感图像可以用于监测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1章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1章

图1-5 几种温度下的黑体波谱辐 射曲线
从上式可以看出: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出的总辐射能 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称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公式。
12
黑体辐射特性
• 分谱辐射能量密度的峰值波长随温度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 可微分普朗克公式,并求极值。
维恩位移定律:
温度 波长 300 9.66 500 5.80 1000 2.90 2000 1.45 3000 0.97 4000 0.72 5000 0.58 6000 0.48 7000 0.41
27
瑞利散射中,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I ∝ E s' ∝
2
sin 2 θ
λ4
蓝光散射较强 红光散射较弱
为什么微波具有穿透云雾的能力?
28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 由于大气中有云层,当电磁 波到达云层时,就象到达其 他物体界面一样,不可避免 的要产生反射现象,这种反 射同样满足反射定律。而且 各波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 响,削弱了电磁波到达地面 的程度。因此应尽量选择无 云的天气接收遥感信号。
7
可见光的范围 紫 0.38~0.43μm 蓝 0.43~0.47μm 青 0.47~0.50μm 绿 0.50~0.56μm 黄 0.56~0.59μm 橙 0.59~0.62μm 红 0.62~0.76μm
• • •
电磁波谱的范围非常宽,从波长最短的γ 射线到最长的无线电波,波长之比高达 1022倍以上 遥感采用的电磁波段可以从紫外线一直到 微波波段 遥感就是根据感兴趣的地物的波谱特性, 选择相应的电磁波段,通过传感器探测不 同的电磁波谱的发射或反射辐射能量而成 像的。
24

气溶胶的来源
• 自然: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遥感:(1)广义的概念: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磁场、力场、机械波);(2)狭义的概念:在遥感平台的支持下,不与目标地物相接触,利用传感器从远处将目标地物的地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处理和分析,揭示出地物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

4、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5、绝对白体:反射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

6、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8、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11、光谱反射率:ρ=Pρ/P0 X 100%,即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Pρ占总入射能量P0 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ρ。

12、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二、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19页公式)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2897.8。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 0.47 μm。

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②③)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⑥)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3、大气窗口是指(③)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要点(详细版)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要点(详细版)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要点(详细版)遥感技术是通过使用传感器从远距离获取信息的技术。

遥感的主要用途是获取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以及地球上的自然和人造资源。

其中,遥感原理是遥感技术的基础,而应用则是遥感技术的具体实践。

本文将介绍遥感原理和应用的复习要点。

一、遥感原理1. 电磁波与遥感电磁波是遥感技术中最重要的物理概念之一。

电磁波是指在真空或物质中传播的物质波,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紫外线等。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与地物的反射或辐射有关,因此可以用来获取地物的信息。

遥感技术通常使用的是可见光和红外线。

2. 光谱与遥感光谱是指一个连续的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通常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地物与光谱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其在遥感图像中的表现形式。

因此,光谱分析是遥感技术的核心。

3. 传感器与遥感传感器是遥感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是指能够将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转换成数字数据的装置。

传感器的特性决定了遥感图像的质量和特点。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光学传感器、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

4. 遥感图像的处理和解译遥感图像的处理和解译是遥感技术中的关键步骤。

处理包括图像的增强、去噪、校正和地理空间校准等。

解译是指从图像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分类、目标检测和变化检测等。

二、遥感应用1. 地质勘查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查中有广泛应用。

遥感图像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表地貌、地形和地质构造等信息,有助于识别地质资源,确定潜在的矿产藏区和研究地球的地质演化过程。

2. 大气与海洋遥感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大气和海洋的的动态变化。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用来观测气象、海洋温度、叶绿素含量和海洋流速等。

这些信息对于天气预报、海洋生态环境的研究和资源开发有很大的帮助。

3. 城市规划遥感技术可以用来获取城市地表的信息,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和绿地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城市规划和管理,特别是在城市拓展、交通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

4. 农业生产管理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也有很大的应用。

遥感50个应用和用例

遥感50个应用和用例

遥感50个应用和用例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用例。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农业,用于监测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监测、农田面积统计等。

2. 林业,用于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火灾监测、森林覆盖变化分析等。

3. 土地利用规划,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土地资源调查等。

4. 自然资源管理,用于水资源监测、矿产资源勘探、海洋资源调查等。

5. 环境监测,用于大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海岸线变化监测等。

6. 气象预测,用于气象监测、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等。

7. 地质勘探,用于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预警、地质勘探等。

8. 城市管理,用于城市绿化监测、城市扩张监测、城市更新规划等。

9. 海洋监测,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灾害监测等。

10. 污染物监测,用于工业污染监测、废物排放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等。

11. 森林防火,用于森林火灾监测、火险等级评估、森林防火规划等。

12. 土地变化监测,用于城市扩张监测、农田面积变化监测、土地利用规划等。

13. 水资源管理,用于水文监测、水资源调查、水质监测等。

14. 农作物监测,用于农田面积统计、作物生长情况监测、病虫害监测等。

15. 土地所有权界定,用于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等。

16. 灾害监测,用于地质灾害监测、气象灾害监测、海洋灾害监测等。

17. 生态环境保护,用于生态系统监测、生态环境评估、生态修复规划等。

18. 城市更新规划,用于城市用地规划、城市更新规划、城市绿化规划等。

19. 水土保持,用于水土流失监测、植被覆盖监测、水土保持规划等。

20. 土地资源调查,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等。

21. 河流水质监测,用于河流水质监测、河流污染源追踪、河流生态修复规划等。

22. 基础设施监测,用于道路监测、建筑物监测、输电线路监测等。

23. 海岸线变化监测,用于海岸线变化监测、海岸侵蚀监测、海岸线规划等。

24. 水域资源调查,用于湖泊资源调查、水库资源调查、河流资源调查等。

遥感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知识点

遥感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知识点

遥感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知识点一、遥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遥感的定义:遥感是指通过遥远距离采集并记录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技术。

2.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的数据类型可分为光学遥感、微波遥感和热红外遥感;按照数据获取平台可分为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二、遥感的基本原理1.辐射传输原理:地球表面物体受到太阳辐射照射后,会发生反射、散射和吸收,这些辐射经过大气层的传输和变化后达到遥感仪器,形成遥感数据。

2.遥感数据的获取原理:通过遥感仪器记录地球表面物体的辐射或能量信息,如通过遥感卫星的光学传感器记录地球表面反射光谱。

3.遥感数据的处理原理:遥感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解译和分析等过程,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三、遥感的主要技术与方法1.遥感图像解译: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目视或计算机辅助解译,识别和判读地表物体。

2.遥感数字化:遥感图像通过扫描或数字相机获取,然后通过数字化处理,得到数字图像。

3.遥感分类:将遥感图像中的地表物体划分成不同的类别或类型,如土地利用分类、植被类型分类等。

4.遥感定量分析: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数学模型和算法的分析,提取地表物体的数量信息,如土地覆盖变化分析、物质迁移分析等。

5.遥感辅助决策:通过利用遥感图像数据进行地表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和决策支持等。

四、典型遥感应用领域1.地质勘探与矿产资源: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探测到地下的地质信息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2.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和监测,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情况。

3.植被监测与农业信息提取: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植被的生长状况、植被类型和叶面积指数等信息,对农业生产进行监测和评估。

4.城市规划与环境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城市的用地分布、建筑物高度和环境污染等信息,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进行监测和分析。

5.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信息,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应急救灾提供支持。

遥感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知识点

遥感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知识点

第一章1、遥感的定义:通过不接触被探测的目标,利用传感器获取目标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被探测目标、区域和现象的有用信息2、广义的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

3、狭义的遥感: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应用各种传感器(摄影仪、扫描仪和雷达等)获取地表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形状、大小、位置、性质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

4、探测依据: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

(信息被探测的依据)传感器能收集地表信息,因为地表任何物体表面都辐射电磁波,同时也反射入照的电磁波。

地表任何物体表面,随其材料、结构、物理/化学特性,呈现自己的波谱辐射亮度。

5、遥感的特点:1)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

波段的延长(可见光、红外、微波)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全天时。

2)宏观性,综合性。

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一景TM影像185×185km2,可见的,潜在的各类地表景观信息。

3)时间周期短。

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6、遥感数据处理过程7、遥感系统:1)被探测目标携带信息2)电磁波辐射信息的获取3)信息的传输和记录4)信息的处理和应用第三章1、电磁波的概念:在真空或物质中电场和磁场的相互振荡以及振动而进行传输的能量波。

2、电磁波特征(特征及体现):1)波动性:电磁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2)粒子性:以电磁波形式传播出去的能量为辐射能,其传播也表现为光子组成的粒子流的运动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粒子性可见光、红外线——波动性、粒子性微波、无线电波——波动性3、叠加原理:当空间同时存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源产生的波时,每个波并不因其他的波的存在而改变其传播规律,仍保持原有的频率(或波长)和振动方向,按照自己的传播方向继续前进,而空间相遇的点的振动的物理量,则等于各个独立波在该点激起的振动的物理量之和。

4、相干性与非相干性:由叠加原理可知,当两列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波叠加时,在空间会出现某些地方的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地方的振动始终减弱或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叫电磁波的相干性。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总结遥感原理与应用是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主要涉及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原理和应用。

以下是遥感原理与应用的重要知识点总结:1、遥感定义:遥感是指通过非接触传感器,从远处获取地球表面各类信息的技术。

2、电磁波谱: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电磁波谱中的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波段,不同波段的信息携带的地面信息不同。

3、辐射与反射:遥感传感器接收到的辐射包括目标物体的自身辐射和反射太阳光。

反射率是物体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是遥感影像分析的重要参数。

4、分辨率:分辨率是遥感影像中能够识别的最小细节,可分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5、图像增强: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色彩调整、滤波、边缘增强等操作,以提高影像的可读性和目标物体的识别精度。

6、图像分类:基于遥感影像的像素值和特征,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分类,得到专题图层。

7、动态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对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地表信息的动态变化,如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监测等。

8、应用领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灾害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9、遥感数据融合:将不同来源的遥感数据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遥感影像的质量和精度,为应用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10、3S技术: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结合,可以实现空间数据的快速获取、处理和应用。

以上知识点是遥感原理与应用学科的核心内容,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应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除了上述知识点外,遥感原理与应用还包括许多其他重要内容。

例如,传感器设计和制造涉及的技术和标准,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和后处理方法,以及遥感应用中涉及的法规和政策等。

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重点整理

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重点整理

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重点整理
遥感技术是指通过获取和分析地面上的影像和数据来了解和监测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技术。

它可以应用于农业、环境、气象、城市规划等领域。

以下是遥感技术与应用的复重点:
1. 遥感基础知识
- 遥感的定义和分类
- 遥感数据的来源和获取方式
- 遥感数据的传感器类型和特点
- 遥感图像的特征和解译方法
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
-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方法
- 遥感图像的增强和特征提取方法
- 遥感数据的分类和变化检测方法
- 遥感数据的空间分析和模型建立
3. 遥感在环境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遥感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 遥感在水资源管理和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 遥感在植被监测和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遥感在灾害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
4. 遥感在农业和气象领域的应用
- 遥感在农作物生长监测和农业管理中的应用
- 遥感在土壤质量评估和农田排水管理中的应用
- 遥感在气象预测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 遥感在极端天气监测和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以上是遥感技术与应用的复习重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
和理解相关知识。

请自行查阅教材和资料进行更详细的学习和准备。

海洋遥感基础及应用

海洋遥感基础及应用

海洋遥感基础及应用一、引言海洋遥感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技术获取海洋信息的一种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洋遥感在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海洋遥感的基础原理以及其在海洋科学、渔业、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二、海洋遥感基础1. 电磁波与海洋信息获取海洋遥感利用电磁波与海洋中的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来获取海洋信息。

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与海洋中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方式,从而可获取到海洋中的温度、盐度、叶绿素含量等信息。

2. 遥感传感器与数据获取遥感传感器是获取海洋遥感数据的核心设备。

常用的遥感传感器包括微波辐射计、红外线辐射计、可见光辐射计等。

这些传感器通过接收海洋反射或辐射出的电磁波,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而获取到海洋遥感数据。

三、海洋遥感的应用1. 海洋科学研究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科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获取海洋表面温度、叶绿素含量等信息,科学家可以了解海洋的动态变化,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索海洋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2. 渔业资源管理海洋遥感技术可用于监测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分布、海洋温度等信息,从而为渔业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海洋遥感数据,可以确定适宜的渔场位置、预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帮助渔民提高渔业生产效益。

3. 海洋环境监测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海洋表面温度、叶绿素含量、海洋溶解氧等指标的变化,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环境的状况,及时发现和预警海洋污染事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4. 气候变化研究海洋是地球上重要的热交换介质,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遥感技术可用于监测海洋表面温度、海洋风场等信息,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分析海洋遥感数据,科学家可以了解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

5. 海洋灾害预警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灾害预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海洋表面风场、海浪高度等信息,可以及时预警台风、海啸等海洋灾害事件,为海洋沿线地区的居民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基础与应用“遥感基础与应用”测试A1,名词解释(3×8=24点)1,遥感:遥感通常指空对地遥感,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通过仪器(传感器)从远处探测和接收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通过信息传输和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和分布等特征2.图像操作:在完成两个或多个单波段图像的空间配准后,可以通过一系列操作(加、减、乘、除)来提取一些信息或去除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实现图像增强。

3.主动遥感:指当传感器具有能够发射信号(电磁波)的辐射源并在工作时将信号发射到目标时,从放牧目标反射或散射回来的电磁波。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探针 4.辐射失真:实际测量地面物体的光谱反射率时,由于传感器本身、大气辐射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光谱反射率会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由传感器获得的测量值与诸如目标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辐射率的物理量不一致。

5,大气窗:透过大气但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6,辐射分辨率:指传感器接收光谱信号时可分辨的最小辐射差异。

在遥感图像中,它被表示为每个像素的辐射量化水平。

7,遥感数字图像:可由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并以数字表示的遥感图像8.遥感图像判读专家系统:一种计算机技术系统,将遥感判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形式化,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模仿遥感判读专家思考和解决问题10.空间分辨率:传感器上的扫描镜捕捉地面上的最小点元素11,多光谱摄影:使用不同滤光片和感光胶片的多光谱摄影仪,在不同波段同步拍摄同一场景的黑白照片,然后在特定波段进行色彩合成,得到不同类型的彩色照片,如自然色彩效果或假色彩效果。

12,遥感过程:指遥感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解释和应用的全过程13.空间遥感:又称卫星遥感,是指利用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和在空间运行的航空器作为199遥感平台进行遥感,是在远离地球的空间观察地球及其表面的一种技术手段14.航拍照片的间接解释:指根据地物间的相互位置和相关规律,综合运用逻辑推理解释航拍照片的方法。

15,超光谱遥感:超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指使用许多非常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得相关数据这是一种在电磁波谱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和中红外区域获得许多非常窄且光谱连续的图像数据的技术。

16,相对高度:指拍摄时拍摄物镜相对于拍摄区域地面的高度17.绝对高度:指摄影时摄影物镜相对大地水准面的高度,即高度18.摄影高度:指摄影时,摄影物镜相对于被摄区域地面平均高程基准面的高度2,判断对错,画“√”正确,画“x”不正确(2× 8 = 16点)1,航空摄影是中心投影,由于存在投影误差和倾斜误差,实际上航空摄影上各点的比例是不同的。

(√)2,不同波段、不同周期或不同传感器卫星图像中相同位置的地物,像素亮度值相同(x)3,红外线波长比可见光长,能穿透云雾不受天气影响,能全天进行遥感探测。

(x)4。

如果地面物体的颜色由浅变深,航拍照片上相应的图像色调也由浅变深。

(√) 5。

航空照片上位于高地形的地面要素的比例小于位于低地形的地面要素的比例。

(x) 6。

土地资源调查使用正投影图像(正投影航空照片)进行,不需要校正航空投影误差和倾斜误差。

(√)7,航空照片上的倾斜误差和投影差以圆心为圆心对称分布,并与距圆心的距离成正相关(√)8,比值算法可以消除地形坡度和方向引起的辐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同色异谱(√)9,根据不同的遥感平台(如车辆)可分为地面遥感(或近地遥感)、航空遥感和空间遥感(√)10。

大气的主要影响是降低图像的对比度和图像质量(√)11,通过平滑突出图像边缘、线性目标或亮度变化率较大的部分(x) 12。

在多光谱图像中,可以通过使用红外波段图像/红波段图像进行比率计算来提取植被信息(√)13。

在不同波段、不同周期或不同传感器的卫星图像上,同一地点地面目标的亮度值是相同的。

(xx14)。

如果地面物体的颜色由浅变深,航拍照片上相应的图像色调也由浅变深。

(√)15,航片上位于高地形的地物比例小于位于低地形的地物比例㈩16。

一般来说,气象卫星图片比资源卫星图片覆盖范围小,分辨率低(x)3,简短回答(5×6=30分)1,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一般程序?回答:(1)理解图像的辅助信息;(0.5分)(2)已知专业数据分析;(0.5分)(3)建立运行解释标志;(1分)(4)预解释;(1分)(5分)地面真相调查;(1分)(6分)详细解释;(0.5分)(7)类型转换与制图(0.5分)2,空间遥感及其特点?A:空间遥感,又称卫星遥感,是指利用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和在空间运行的航天器作为遥感平台进行的遥感。

这是一种在远离地球的空间观察地球及其表面的技术手段其特点是:(1)检测范围大,宏观性强;(2)周期性成像有利于动态监测和研究;(3)多波段,扩大对对地物的研究;(4)快速绘图;(5)数据采集方便,不受地形限制。

(每点1分)3,航拍照片的直接判读特征是什么?直接解释的特点是什么?a:航空照片的直接特征:地面物体的航空照片上反映的所有几何特征(形状、大小)和物理特征(色调、阴影)都可以作为解释土地类型和地形的直接依据,因此它们是直接特征(2分)直接判读特征是:(1)形状(2)大小(3)色调(4)阴影(6)纹理(7)图案(3分)和(4)中心摄影和垂直摄影有什么区别?a: (1)摄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图像与比例尺和投影距离无关;中心投影,比例取决于高度和焦距,即1/M=f/H (2点)(2)摄影平面是倾斜的:垂直投影,投影平面始终是水平的,地图上各部分的比例是一致的;对于中心投影,如果投影平面是倾斜的,每个部分的比例是不同的。

(1.5分)(3)地形起伏:垂直投影,地形起伏无影响;对于中心投影,地形起伏越大,投影误差越大。

(1.5分)5,多信息源组合的概念和意义?a:多种信息源的组合:这是一种将来自多个遥感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遥感数据和非遥感数据的信息进行组合和匹配的技术(3)多源信息融合的意义:充分发挥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势,弥补部分遥感数据的不足,提高遥感数据的适用性;这也有利于对遥感数据的全面分析和深入理解。

(2分)6,什么是数字遥感图像的直方图?效果如何?A:数字图像直方图:以每个像素为单位显示图像中每个亮度值或亮度值间隔中像素出现频率的分布图(2分)通过图像直方图直观地了解图像的亮度值分布范围、峰值位置、平均值和亮度值分布的离散度直方图曲线能反映图像质量的差异。

正态分布:对比度适中,亮度分布均匀,层次丰富,图像质量高倾斜分布:图像亮或暗,层数少,质量差。

通过调整图像直方图的形状可以提高图像显示质量,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

(3分)7年主要的遥感平台有哪些?特点是什么?A:近地遥感平台,如三脚架、遥感车和遥感塔;航空遥感平台,如飞机、气球、汽艇等。

;空间遥感平台,如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火箭等。

近地遥感平台和航空遥感平台获得的遥感图像规模大、分辨率高空间遥感平台获取的遥感图像规模小,图像分辨率普遍低于近地遥感平台和航空遥感平台。

8,什么是标题重叠和侧面重叠?有什么意义?a:航向重叠:航空摄影时,飞机沿东西方向飞行,即飞行路线平行于纬度线,同一飞行路线连续拍摄。

需要重叠图片,这称为标题重叠。

横向重叠:相邻路线之间的图片也需要重叠,这称为横向重叠。

(3分) 航向重叠和横向重叠是为了避免错过摄像机和立体观测(2分)9、遥感技术识别地面物体的原理是什么?A:遥感技术是以物体的电磁波辐射理论为基础的。

不同的物体和表现形式有其自身的电磁波辐射特性。

传感器接收不同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形成磁带或图像,供各行各业解读。

10,遥感土地资源调查基本程序?a:遥感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程序是:(1)准备工作,(2)实地调查,(3)室内解释制图,(4)实地核查,(5)室内作业和成果提交(每点1分) 11,讨论遥感技术的特点和应用4。

综合作文题(15×2=30分)1。

尝试描述遥感数字图像的监督分类过程答案要点:(1)收集训练样本(3分)(2)建立模板(2分)(3)评估模板(2分)(4)初步分类(2分)(5)测试分类结果(2分)(6)分类后处理(2分)(7)分类特征统计(2分)2,并尝试描述遥感数字图像的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答案要点: a:监督分类: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区域或训练区域,用训练区域内已知的各种地物样本的光谱特征对计算机进行“训练”,得到识别各种地物的判别函数或模式,然后将未知区域的像素分别分类为已知类别(3)无监督分类:这是一种分类合并方法(即将相似度的像素归为一类),主要是根据没有先验类别(训练点)作为样本的像素之间的相似性,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3)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基本原理相同。

它们都是基于像元光铺这样的相似特征。

根本的区别在于训练地点是否用于获得先前的类别知识。

(3分)监督分类的关键是选择培训地点培训场馆应具有代表性,样本数量应符合分类要求。

这是监管分类的不足。

(3)无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当两种地物类型的光谱特征差异很小时,分类效果不如监督分类效果好。

(3分)3,请制定本县遥感土地调查计划(试描述遥感土地调查的基本过程) 要点:(1)准备工作(2分)(2分)(3)室内预判(2分)(4)野外测绘(2分)(5)内部测绘(2分)(6)土地面积测量(2分)(7)成果整理(2分)(8)检查验收(1)4综合分析问题(15分)以下列航片为例,对主要土地用途进行地块划分5、综合作文题(15分)讨论遥感技术的特点和应用a:遥感技术的特点是:(1)宏观和全面:遥感技术侧重于大规模和大规模获取地面和一定深度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信息。

其服务对象是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关的最高管理和决策部门,而不是个体农民或基层单位(2分)(2)综合效益高:遥感可以加快工作进度,提高精度。

遥感技术用于土壤和土地资源调查或地形图调查,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

(2分)(3)信息量大、技术先进、精度高:遥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它不仅可以获得地面目标可见光波段的信息,还可以获得紫外、红外、微波等波段的信息信息不仅可以通过摄影获得,也可以通过扫描获得。

(2分)(4)信息获取快,更新周期短,动态信息丰富:遥感通常是瞬时成像,可以同时获得大面积的场景,具有良好的真实感;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同时期获得的数据和照片,对地物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为环境监测和研究分析地物的发展演变规律提供基础。

(2分) (5)应用广泛: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水文、军事等领域。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土壤、农业、畜牧业、水利、畜牧业等农业资源专业领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遥感技术的应用包括:(1)遥感在资源环境调查中的应用1、遥感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2、遥感在地质和矿产资源中的应用3、遥感在水文和水资源中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和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应用1、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3)遥感在区域分析和建设规划中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