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轨迹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根轨迹

第四章根轨迹法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4-2 常规根轨迹的绘制法则4-3 广义根轨迹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一、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系统中某个参数从零到无穷变化时,系统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根指的是闭环特征根(闭环极点)。

根轨迹法是根据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的关系,通过开环传递函数直接分析闭环特征根及系统性能的图解法。

K =0 s 1=0 s 2=-40 < K <1s 1 s 2为不等的负实根K =1s 1=-2 s 2=-21 < K < ∞s 1s2 实部均为-2由根轨迹可知:1)当K =0时,s 1=0,s 2=-1,这两点恰是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同时也是闭环特征方程的极点.2)当0<K < 1 时,s 1,2都是负实根,随着k 的增长,s 1从s 平面的原点向左移,s 2从-1点向右移。

3) 当K = 1时, s 1,2= -2,两根重合在一起,此时系统恰好处在临界阻尼状态。

4) 1 <K <∞,s 1,2为共轭复根,它们的实部恒等于-2,虚部随着K 的增大而增大,系统此时为欠阻尼状态。

★在s平面上,用箭头标明K增大时,闭环特征根移动的方向,以数值表明某极点处的增益大小。

有了根轨迹图就可以分析系统的各种性能:(1)稳定性:根轨迹均在s的左半平面,则系统对所有K>0都是稳定的。

(2)稳态性能:如图有一个开环极点(也是闭环极点)s=0。

说明属于I型系统,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0。

在速度信号V0t作用下,稳态误差为V0/K,在加速度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为∞。

(3)动态性能: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K越大,阻尼比ξ越小,超调量σ%越大。

由此可知:1、利用根轨迹可以直观的分析K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可以很快确定出系统闭环特征根的位置;从而确定出可变参数的大小,便于对系统进行设计。

由以上分析知: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高阶方程很难求解,用直接解闭环特征根的办法来绘制根轨迹是很麻烦的。

第4章 根轨迹

第4章  根轨迹
4. 实轴上的根轨迹 实轴上的某一区域 若其右边开环实数零、 , 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 则该区域必是根轨迹。
5.根轨迹与实轴的交点(分离点与会合点)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根轨迹在复平面上相遇后又分 开的点,称为根轨迹的会合点或分离点。
N (s)D(s) - N(s)D (s) 0
(1)实轴上两个相邻的开环极点之间为根轨迹段,则一定有分离点; (2)实轴上两个相邻的开环零点之间为根轨迹段,则一定有会合点; (3)实轴上一个开环零点和一个开环极点之间为根轨迹段,则一定既有 分离点又有会合点,或既没有分离点又没有会合点; (4)分离点(会合点)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两个相邻的开环复 极点(或零点)之间可能有分离点或会合点
第4章
根轨迹法
内容提要
闭环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由系统的闭环极点在s 平面上的分布所决定。利用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图,采 用图解法来确定系统的闭环特征根随参数变化的运动轨迹---根轨迹。 本章介绍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常规根轨迹绘制的基本规 则、广义根轨迹的绘制,以及用根轨迹确定闭环极点及系统 性能指标。
4.1.4 根轨迹方程
R(s)
根轨迹是所有闭环极点 的集合. 1 G (s)H(s) 0
m
G(s) G(s) H(s)
C(s)
1 G K (s) 0 K ( s zi ) =
i 1 * m
K ( i s 1) 一般形式 G K (s) (T j s 1) ( s zi )

90
-3
-2 -1
270

1 0 -1
σ
8、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当根轨迹增益K 增加到一定数值时,根轨迹可能越过虚轴 进入右半s平面,出现实部为正的特征根,系统将不稳定。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 根轨迹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  根轨迹
S ( S 2 )( S 4 )
① ∵有三个极点,根轨迹 有三条分支 ② ∵n=3, m=2 ∴有3-2=1条根 轨迹→∞, 2条终止于开环零点。 ③在实轴上不同段上取试 验点
-4 -3 -2 -1

×
o
×
o ×
σ
§4-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五.根轨迹的渐近线
1.根轨迹中(n-m)条趋向无穷远处的分支的 渐近线的倾角为
1 1
在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处,在系统中出现 虚根。因此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确定根轨迹与虚 轴的交点。可以用 s j 代入特征方程求解, 或者利用劳斯判据确定。
§4-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续例4-2,将 s j 代入特征方程。
j ( j 1 )( j 2 ) K j ( j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将开环传递函数写成下列标准的因子式
K1 G (S )H (S )

j 1 n
m
(s z
j
)

i 1
(s pi )
注意这个形式和求 稳态误差的式子不 同,需变换成这种 形式.
z j -开环零点.
p i -开环极点.
此时,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可写成
K
1

j 1 n

s 2 .3
2 . 3 0 . 7 1 . 64 1 . 64 4 . 33
6.求根轨迹在
p3
的出射角
p 180 ( 135 90 26 . 6 ) 431 . 6
( 减去 360 ,为 71 . 6 )
§4-3反馈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7.求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K1=6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K*
s1,2 1
1 K*
令K*(由0到∞ )变动,s1、s2在s平面的移动轨 迹即为根轨迹。
K* 0, s1 0, s2 2 K* 1, s1 1, s2 1 K* 2, s1 1 j, s2 1 j K* 5, s1 1 2 j, s2 1 2 j
特征方程的根 运动模态 性、系统性能)
1
1
1 ,d 4
m
(s zi )
1 G(s)H(s) 0
G(s)H(s) K*
i1 n
m
(s pj )
(s zi )
j 1
K * i1 n
1
(s pj )
j 1
m
n
模值条件: (s zi ) (s pj ) (2k 1)
i1
j1
n
s pj
相角条件: K *
j 1 m
s zi
i 1
相角条件是确定根轨迹的充分必要条件。相角条件满足(2k 1) 称为180º根轨迹。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一、基本法则
1、 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如果开环零点个数少于 开环极点个数,则有(n-m)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处。
起点: K* 0 s pi
K* s p1 s z1
i 1, 2, n
s pn s zm
终点: K* s zi j 1, 2, m
例题: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 (s) K *(s 1)
s(s 2)(s 3)
试绘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
解: 1、开环零点z1=-1,开环极点p1=0,p2=-2,p3=-3, 根轨迹分支数为3条,有两个无穷远的零点。

根轨迹

根轨迹
第四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4-3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4-4 零度根轨迹与非最小相位根轨迹
4-1 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
一、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所谓根轨迹就是指当系统中某个 参量由零到无穷大变化时, 参量由零到无穷大变化时,其闭环特 征根(极点) 征根(极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方法1:解 方法1:解方程法 1: 开环传递函数 ∗ K G( s) = s( s + 1)( s + 2)
1 1 1 1 = + + ∑ s− p s s+1 s+ 2 = 0 j =1 j
3
方法3:极值法 方法3:极值法 3:
dK ∗ =0 ds
K ∗ = − s 3 − 3s 2 − 2s dK ∗ = −3s 2 − 6s − 2 = 0 ds ds
m 1 1 =∑ ∑ d − p i =1 d − z j =1 j i n
重根法求解d 2 、重根法求解d
f ( s ) = A( s ) + K ∗ B( s ) = 0
A( s ) B′( s ) − A′( s ) B( s ) = 0
3、由极值点求解d 由极值点求解d dK ∗ = 0 坐标值由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 数为 m
G(s)H ( s) = K
*

∏ (s − z )
i =1 n i j =1 j
∏ (s − p
)
K =∞ 1 −1
K*(s − z1)L (s − zm) = (s − p1)(s − p2 )L (s − pn )
K =0 −6
• K = 35, ω =1.35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j 1 j i 1 i
m
n
上述两式称为满足根轨迹方程(kg>=0)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当根轨迹增益kg<0时:
根轨迹方程可写为:
| kg | s z j
j 1
m
s p
i 1
m j 1
n
e
n m j ( s z j ) ( s pi ) i 1 j 1
的旁边。
根轨迹的两种类型:
180o等相角根轨迹:复平面上所有满足相角条件式(kg>=0)
的点连成的曲线,称为180o等相角根轨迹,简称根轨迹。 0o等相角根轨迹:复平面上所有满足相角条件式(kg<0)的 点连成的曲线,称为0o等相角根轨迹。
这样,当根轨迹增益从kg=0到kg=±∞变化时,根据根轨
称 Gk (s) 1 或 k ×
g
(s z ) (s p )
j1
j
m
i1 n
i
1
为负反馈系统根轨迹方程
4.1.2
根轨迹的幅值和相角条件
当根轨迹增益kg>=0时: 根轨迹方程可写为:kg s Nhomakorabea z j
j 1
m
kg
1
(s z )
i
m
s p
i 1
不满足相角条件,所以点B不是根轨迹上 的点。
Im
B A
A2
p2
s2
s
A1
p1
Re
利用幅值条件在根轨迹上确定特定点的根轨迹增益kg
上例中,若A点的坐标是-1+j1,则根据幅值条件:
kg s( s 2) s 1 j1
1 , kg 2

第四章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K
K 1
j1
K 0
1K 0
1 0 j1
③ 当K=1时,
s1, 2
1 2
3j 2
④ 当K=∞时,s1=-1/2+∞j, s2=-1/2-∞j
2020/4/12
6
① 当K=0时,闭环极点等于开环极点,即S1=P1=0,S2=P2=-1。 ② 当K由0逐渐增加时,两个闭环极点将分别由0和-1出发,沿着
8
第二节 根轨迹方程
采用根轨迹法分析和设计系统,必须绘制出根 轨迹图。用数学分析法去逐个求出闭环特征方程的 根,再绘制根轨迹图,特别是对于高阶系统是十分 困难的。重要的是找到一些规律,以便根据开环传 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的关系,以及开环传递函数 零点和极点的分布,迅速绘出闭环系统的根轨迹。 这种作图方法的基础就是根轨迹方程。
2020/4/12
9
根轨迹基本概念
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R(s)
-
G(s)
C(s)
闭环传递函数为:(s) G(s)
1 G(s)H (s)
H (s)
开环传递函数为:Gk (s) G(s)H (s)
m
(s zi )
将Gk (s)写成以下标准型,得:Gk (s) kg
i 1 n
(s pj)
j 1
❖ 暂态性能
(1)当0<K<1/4时,闭环特征根为两个实根(不相等),系统呈 过阻尼状态,阶跃响应为非周期过程。
(2)当K=1/4时,闭环特征根为两个相等的实根,系统处于临界阻 尼状态。
(3)当K>1/4时,闭环特征根变成一对共轭复数,系统呈欠阻尼状 态,阶跃响应变为衰减振荡过程,有超调量出现。
2020/4/12

根轨迹法基本概念

根轨迹法基本概念

KG0 (s)
则闭环特征方程为:
1 K num 0 den
特征方程旳根随参数K旳变化而变化,即为闭环根轨迹.
项目1:已知系统旳开环传递函数模型为:
K Gk (s) s(s 1)(s 2) KG0(G)
利用下面旳MATLAB命令可轻易地绘制出系统旳根轨迹 >>G=tf(1,[conv([1,1],[1,2]),0]);
引言
A.闭环系统旳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取决于闭环极点特征方程旳根。
B.当待定参数变化时特征根随之变 化,这个根旳变化轨迹就形成根轨迹。
C.用来研究根轨迹旳变化规律以及 和闭环系统性能间旳关系旳措施,称为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法。
§4.2 根轨迹旳概念
要求: 1)掌握根轨迹旳概念 2)掌握根轨迹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2)相角条件是决定根轨迹旳充要条件, s平面上一点若满足相角条件,即为根轨迹 上旳一点。
3)幅值方程用于拟定根轨迹上一点旳K值;
根轨迹点
幅值方程
四. 根轨迹与系统性能
1.稳定性 假如系统特征方程旳根都位于S平面 旳左半部,系统是稳定旳,不然是不稳定旳。若
根轨迹穿越虚轴进入右半S平面,根轨迹与虚轴交
另一种问题是,经过解方程求得旳闭环 极点,是在系统参数一定旳情况下求得旳。 但当系统中旳参数变化时,如开环增益K变化 时,又得重新解方程求根,因而很不以便。
为了处理以上问题,1948年,伊万斯提 出了控制系统分析设计旳根轨迹法。
这种措施是根据反馈控制系统旳开环、闭 环极点传递函数之间旳关系,根据一定旳准 则,直接由开环传递函数旳零、极点,求出 闭环极点。从而,比较轻易旳得到系统旳性能.
要点: 1)根轨迹旳概念 2)闭环系统旳特征根旳根轨迹与开环 传递函数旳关系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分析法
根轨迹分析法就是利用根轨迹对系统进行分析 和设计的一种图解方法。该方法利用特征根在s平 面上的位置,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特征根的 影响,从而根据系统特征根位置与瞬态响应的关 系,可直观地分析系统参数与系统的稳态响应和 瞬态响应的关系。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一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1.定义: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某一参数变化 时,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称 为根轨迹,一般取开环增益k为可变参数。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特别是当系统高于三阶时,求解特征根是相当 困难的,尤其是当参数变化时,要求出特征方程 的根,就更加困难了。因此在实际中常用图解的 方法绘制根轨迹。
为了减少多次求解代数方程的工作量,1948 年埃文斯(W.R.Evans)提出了根轨迹分析法,这种 方法不直接求解特征方程,而是根据反馈控制系 统开、闭环传递函数之间内在联系,提出一种在s 平面上,根据系统开环零、极点的分布,用几何 作图的方法,确定闭环系统特征方程根的图解方 法。
由此可见,当 k由0至变化时,特征根s1,s2均 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因此,系统对所有k值均是 稳定的。但是系统在不同的k值下,其动态特性不 同,为了使系统尽可能稳、准、快地结束,应多 次改变k值,以调节闭环极点在s平面的位置,达 到寻求理想的输出特性曲线的目的。但每改变一 次k值,需重新求解一次闭环特征方程,这使得系 统的分析、计算工作量很大。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二.根轨迹与系统性能
有了根轨迹,就可以通过它对系统的控制性能进 行分析。 K=2
1.稳定性。
从图中可以看出,
k=0 -2 K=1 -1 k=0 0
当k由0∞变化时,
根轨迹均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因此该系统对所有 的k值都是稳定的,这一结论与劳斯判据所得的一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10:36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一节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10:36
闭环极点分布同单位阶跃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
1 G( s ) H ( s ) 0
0 1
0
1 0
1
1
1
1
10:36
问题的提出
从开环传递函数的极零点确定闭环传递函数 的极点,实质上是求解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根。 困难:
由第三章,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K lim s G (s) H (s)
s 0
m m
K lims G(s) H(s) limK*
s 0 s 0
(s z ) (s p )
i 1 i j1 n j
K*
( z ) ( p )
i 1 i j1 n j
教 学 重 点 和模值条件。
掌握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方程、相角条件
深刻理解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与闭环传递函数零
教 学 难 点 极点的关系以及根轨迹图上反映出的系统信息。
讲授技巧及注 紧紧依靠时域分析所建立起来的基本概念,尽可 能地用已学过的知识导出新知识。 意事项
10:36
一、根轨迹概念:
根轨迹: 当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零变到∞时,对
1、用解析法求解高次代数方程的根并非易事。 2、当系统中的参数发生变化时,系统特征方程 的系数会发生变化,引起特征方程的根也随之变化, 这就需要进行反复大量的计算,既繁琐又费时。
10:36
引言
1.不同研究内容所需的传递函数:
R(s)
E(s) B(s)
G(s) H(s)
C(s)
动态性能 稳定性
G s C ( s) s R( s) 1 G s H s B( s ) G s H s E ( s)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仿真与实验研究
根轨迹法可用于仿真和实验研究,通过模拟和实验 验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为实际系统的设计和优 化提供依据。
根轨迹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根轨迹法最早由美国科学家威纳于1940年提出,经过多年的 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自动控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分析和设 计方法。
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根轨迹法的应 用范围和精度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提高。未来,根轨迹法有 望与其他控制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和高效的控 制系统分析和设计体系。
根轨迹的性能分析
根轨迹的增益敏感性和鲁棒性
通过分析根轨迹在不同增益下的变化情况,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根轨迹与性能指标的关系
通过比较根轨迹与某些性能指标(如超调量、调节时间等),可以评估系统的 性能。
04
根轨迹法与其他控制方法的比较
根轨迹法与PID制根轨迹图,直观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性
特点
根轨迹法具有直观、简便、易于掌握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分析 开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根轨迹法的应用场景
控制系统设计
根轨迹法可用于控制系统设计,通过调整系统参数 ,优化系统的性能指标,如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 性等。
故障诊断与排除
根轨迹法可用于故障诊断与排除,通过观察系统根 轨迹的变化,判断系统是否出现故障,以及故障的 类型和程度。
在绘制根轨迹时,需要遵循一定 的规则,如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根轨迹的分离点和汇合点等。
03
根轨迹分析方法
根轨迹的形状分析
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的起点是开环极点的位置,而 终点是闭环极点的位置。通过分析起 点和终点的位置,可以判断根轨迹的 形状。
根轨迹的分支数

根轨迹的知识点总结

根轨迹的知识点总结

根轨迹的知识点总结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了无意识、防御机制、冲突、心理动力学和精神分析过程。

无意识是根轨迹理论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类心灵中存在着一些无法察觉且不能轻易被察觉的思想、欲望和情感。

这些无意识的内容可能源自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和后天的经历。

防御机制是人类心理保护自我免受无意识冲突的发生的方法,种类有很多,包括了压抑、退行、投射、转移等。

冲突是根轨迹治疗的核心,指的是患者心理内部的不同要求和愿望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一旦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就会引起心理问题和精神压力。

心理动力学是指个体心理过程中的动力,包括了冲突、防御机制和深层心理过程,是根轨迹治疗理论的基础。

精神分析过程是根轨迹理论的治疗过程,包括了自由联想、潜意识材料解析、幻想解析和转移分析等。

根轨迹治疗的技术和方法根轨迹治疗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了精神分析过程中的自由联想、潜意识材料解析、幻想解析和转移分析等。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主要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让患者自由联想来探索其内心的无意识内容。

同时,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自由联想和言语来对患者的潜意识材料进行解析,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内心矛盾和冲突。

同时,治疗师还会对患者的幻想进行解析,帮助其从幻想中发现自己的内心真相。

最后,治疗师会对患者的转移情感进行分析,帮助患者解开内心的冲突和矛盾。

这些方法和技术帮助患者解决内心深层的矛盾和冲突,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根轨迹治疗的应用领域根轨迹治疗主要适用于那些有内心矛盾和冲突,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得到解决的患者。

其主要应用于心理疾病、人际关系问题、个人成长和发展问题等方面。

心理疾病包括了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

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了婚姻问题、亲子关系问题、朋友关系问题等。

个人成长和发展问题包括了青少年问题、职业发展问题、自我认识问题等。

在这些领域中,根轨迹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从而使其生活更加健康和愉快。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0.1
0.113
0.887
0.25
0.5
0.5
0.5 j0.5
0.5 j
0.5
0.5 j0.5
0.5 j
由于系统的闭环极点是连续变化的,将它们表示在s平面上就是该系统的根 轨迹,如图所示
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当开环增益K增大时闭环极点移动的方向,开环极点用
“ ”来表示,开环零点用“ ”来表示(该系统没有开环零点),粗实线即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m
K* (s zi )
G(s)H (s)
i 1 n
(s pj )
j 1
式中 K* ——根轨迹增益;
zi ——开环零点;
p j ——开环极点。
则系统的根轨迹方程(及闭环特征方程)为
1 G(s)H (s) 0
所以 G(s)H (s) 1 ,即根轨迹方程为
m
K* (s zi )
例如,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0.5s 1)(Ts 1) 10(1 s) 0

Ts(0.5s 1) (11 9.5s) 0
方程的两边除以其中不含T的项,得
1 Ts(0.5s 1) 0 11 9.5s
该方程可进一步改写成
1 T *s(s 2) 0 s 11 9.5
其中,T *
i 1 n
1
(s pj )
j 1
显然,满足上式的复变量s为系统的闭环特征根,也就是根轨迹上的点。当 K*
从0到 变化时,n个特征根将随之变化出n条轨迹。这n条轨迹就是系统的根轨迹。
根轨迹方程可分解为相角方程和幅值方程,其中相角方程为
m
n
(s zi ) (s p j ) (2k 1)180 (k 0 ,1,2 )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i 1 n
(s pj)
j 1
式中:kg称为根轨迹增益; zi,p j为开环零 、极点。
绘制根轨迹图的基本方法是根据系统的开环零点、极点以 及根轨迹增益kg来获得系统闭环极点的轨迹 。
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就是闭环特征方程:1 Gk (s) 0 的根。
m
(s zi )
换句话说,满足:Gk (s) 1或:kg
说明: 根据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画出的曲线分别称为等幅值根轨迹 和等相角根轨迹。 等幅值根轨迹与等相角根轨迹是正交的。 每一个交点表示了相应的根轨迹增益对应的闭环特征根。 绘制根轨迹时,一般先用相角条件绘制出等相角根轨迹图, 然后利用幅值条件计算出根轨迹上各点对应的值,并标在该点 的旁边。
根轨迹的两种类型: 180o等相角根轨迹:复平面上所有满足相角条件式(kg>=0) 的点连成的曲线,称为180o等相角根轨迹,简称根轨迹。 0o等相角根轨迹:复平面上所有满足相角条件式(kg<0)的点 连成的曲线,称为0o等相角根轨迹。
4.1.2 根轨迹的幅值和相角条件
根轨迹的幅值和相角条件:
系统的方块图如下:
R(s)
Y (s)
G(s)
-
H (s)
闭环传递函数为:(s) G(s)
1 G(s)H (s)
开环传递函数为:Gk (s) G(s)H (s)
将 Gk
(s)写成开环零、极点形式
m
得:
(s zi )
Gk (s) kg
这样,当根轨迹增益从kg=0到kg=±∞变化时,根据根轨迹 应满足的相应幅值和相角条件,完全可以确定s平面上的根轨 迹和根轨迹上各点对应的kg值。
4.1.3 利用试探法确定根轨迹上的点
利用试探法确定根轨迹上的点: 由于根轨迹上的点满足相角条件,所以可利用相角条件来判

第4章 根轨迹分析法

第4章 根轨迹分析法

i 1
其余n m,
m
(s zi )
i 1 n
(s pj )
m
(1
m
i 1
pj
(1 s)
zi
n
s
) (s
p
j
)
1 Kg
j 1
j 1
j m 1
此时s ,即无穷远处
8/63
五.实轴上的根轨迹
在实轴上,右方的实数开环极点和实数开环零 点的总和为奇数时,此为根轨迹上点。
GK (s)
m
n
闭环系统特征方程 或根轨迹方程
4/63
GK (s) GK (s) e jGK (s) 1
幅值条件: GK (s) 1 相角条件: GK (s) 180o (2k 1) k 0,1, 2,
或:
m
(s zi )
充要条
K i1 gn
1

(s pi )
m
n
j 1
s zi s p j 180o (2k 1) k 0,1,2,
当 nm2
n
n
an1 ( pj ) (sj ) s j 为系统的闭环极点
j 1
j 1
随着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若一些闭环极点向右移动,则另一些
必向左移动
n
(sj )=(-1)n (a0 Kgb0) j 1
22/63
十条法则:
1.连续性 2.对称性 3.分支数 4.起点、终点 5.实轴上的根轨迹 6.渐近线 7.分离点、会合点 8.出射角、入射角 9.虚轴交点 10.闭环极点的和与积
D(s)N(s) N(s)D(s) 0,3s2 6s 2 0
ss21
0.423 1.577

根轨迹根之和法则

根轨迹根之和法则

根轨迹根之和法则根轨迹根之和法则,是关于稳定性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又称为根轨迹闭合原理、罗麦特准则等。

这一方法基于控制系统中特征方程根的位置与稳定性的关系,通过计算根轨迹上的根、开环传输函数等来判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进行系统设计的优化。

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是指在$K$的取值变化范围内,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在复平面上的轨迹。

这种轨迹可以描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等性能参数。

根轨迹的末端点称为闭环系统的极点。

根轨迹的形状受到开环传输函数的影响。

在计算根轨迹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符号法和数值法。

符号法较为常见,主要用于计算特殊形式的开环传输函数,如一般的一阶、二阶系统、恒定命令输入下的比例积分控制系统等。

而数值法则可以应用于一般形式的开环传输函数。

2. 根轨迹根之和规律的定义在一般的线性控制系统中,根轨迹闭合的必要条件是当特征方程中任意一极点位于左半平面时,闭环系统才是稳定的。

根轨迹根之和规律是指,闭环系统极点的位置可以通过计算开环传输函数的根轨迹上所有极点的和的剩余值($\sum\limits_{i=1}^n\frac{1}{1-KG(s_j)}$)与$-1$的关系来确定。

因为当开环传输函数的根轨迹上所有极点和的剩余值与$-1$相等时,闭环系统的一个极点会在右半平面,在这种情况下该闭环系统不再是稳定的。

在计算开环传输函数的根轨迹上所有根的和时,需要注意开环传输函数$KG(s)$的分子多项式次数不能大于分母多项式的次数,否则,开环传输函数的不稳定极点将不再出现在根轨迹上。

同时,当特征方程根的数量大于等于控制系统自由度时,根轨迹根之和规律无法计算出闭合系统的极点。

此时需要通过其他的方法进行稳定性判断。

3. 根轨迹根之和规律的应用在控制系统设计和稳定性分析中,根轨迹根之和法则是一种常用方法。

在控制器的设计中,可通过该规律确定控制器的增益,使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更高。

此外,在控制系统的分析中,应用根轨迹根之和规律可以快速判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分析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分析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分析知识点总结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而根轨迹分析是自动控制原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根轨迹分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分析方法。

一、根轨迹分析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是描述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随参数变化而在复平面上运动的轨迹。

通过绘制根轨迹图,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和频率特性等重要信息。

二、根轨迹的性质1. 根轨迹图是在复平面上绘制的闭合曲线,其中包含了系统的所有极点。

2. 根轨迹出发点(即开环传递函数极点)的数量等于根轨迹终止点(即闭环传递函数极点)的数量。

3. 根轨迹关于实轴对称,即系统的实部极点只存在于实轴的左半平面或右半平面上。

4. 根轨迹通过传递函数零点的个数和位置来确定。

三、根轨迹的画法1. 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 根据传递函数的表达式,求得系统的特征方程。

3. 计算特征方程的根,即极点的位置。

4. 绘制根轨迹图,显示系统极点随参数变化的轨迹。

四、根轨迹的稳定性分析1. 若根轨迹通过左半平面(实部为负)的点的个数为奇数,则系统是不稳定的。

2. 若根轨迹通过左半平面的点的个数为偶数,则系统是稳定的。

五、根轨迹的频率特性分析1. 根轨迹的形状和分布可以判断系统的阻尼比、振荡频率和衰减时间等性能指标。

2. 根轨迹与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六、根轨迹的应用1. 根据根轨迹可以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的参数,使系统具有所需的动态性能。

2. 利用根轨迹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便于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

七、根轨迹分析的注意事项1. 在绘制根轨迹图时,应注意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的位置,以及参数的范围。

2. 在分析根轨迹时,应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和频率特性等综合因素。

以上就是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分析的知识点总结。

根轨迹分析作为自动控制原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和设计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4章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4章

5
的不同,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不一定能同时得到满足。因此,只有当附加开环零点的位 置选配得当,才有可能使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同时得到显著改善。 ② 增加开环极点 增加开环极点后,系统阶次升高,渐近线数量增加,使得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变小,从 而导致根轨迹向右弯曲,致使系统不稳定成分增加。同时,实轴上的分离点也向右移动。系 统响应减缓,过渡过程延长,调节时间增加,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当增加的极点在[-1,0]范 围内时,越靠近虚轴的极点,其产生的阶跃响应振荡越剧烈,稳定性越差;而当增加的极点 在(-∞, -1)范围内时,越远离虚轴的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越小,从而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 响越小。
式中,A(s)为开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B(s)为开环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则分离点或 会合点坐标可用下式确定,即 A( s) B '( s ) A '( s ) B ( s ) 0 3)极值法
dK 0 ds
规则 7: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 根轨迹的出射角是指根轨迹离开开环复数极点处的切线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如图 4-2 中的角 p1 ; 而根轨迹的入射角是指根轨迹进入开环复数零点处的切线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 如图 4-2 中的角 z1 。
n n
n l
m
s
l 1
n
(1) n pi (1) m K z j
i 1
n
j 1
( 1)
n
s
l 1
l
(1)
nLeabharlann pi 1i
K (系统无开环零点时)

5、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 根轨迹可以直观地反映闭环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位置以及变化情况,所以利用根轨 迹可以很容易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除此之外,由于根轨迹上的任意一点都有与之对 应的开环增益值,而开环增益又与系统稳态误差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通过根轨迹也可以 确定出系统的稳态误差,或者根据给定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求,来确定闭环极点位置的容许范 围。由此可以看出,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第四章 根轨迹法

第四章  根轨迹法
2 当 K1 a 时,则两根为实数且相等,即
s1 s2 a

第四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当 a 2 K1 时,两根成为共轭的复数 根,其实部为
a
,这时根轨迹与实
j
轴垂直并相交于 ( a, j0) 点。
(s+2a)
K1由0向∞变化时的根轨迹,如图4-2 所示。箭头表示K1增大方向。 由图可见: 1) 此二阶系统的根轨迹有两条, K1 0 时分别从开环极点 p1 0 和 p2 2a 出发。
m
| s pi |
i 1
j
1

K1
| s pi | | s z j |
j 1 i 1 m
n
(s z
j 1
m
) ( s pi ) 180 (2q 1)
i 1
n
q 0, 1, 2,
在s平面上满足相角条件的点所构成的图形就是闭环系统的根轨迹。 因此,相角条件是决定闭环系统根轨迹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幅值条件
D' (s) A' (s) K1B(s) 2(s s1 ) p(s) (s s1 ) 2 p(s) 0

A( s ) K1 代入上式,得 B( s)
图4-3 反馈控制系统
G(s) H (s) 1 和 G(s) H (s) 180 (2q 1) q 0, 1, 2,
以上两式是满足特征方程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是绘制根轨迹的重 要依据。在s平面的任一点,凡能满足上述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的,就是
系统的特征根,就必定在根轨迹上。
s p1=0 O a
p2=2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sz
j 1 n i 1
m
j
推导的结果
s p
n i 1
1 * K
i
G1 ( s ) H1 ( s ) ( s z j ) ( s pi )
j 1
相角条件:
* 2k 1 , K 0 m n j i 2k , K* 0 j 1 i 1 k 0, 1, 2,
1 G1 ( s ) H1 ( s ) * K
G1 ( s ) H1 ( s ) 2k 1 , G1 ( s ) H1 ( s ) 2k , k 0, 1, 2,
*
基本公式
K 0
*
K 0
进一步设:
G ( s) H ( s) K
(
j 1 n i 1
m
m 1
得闭环系统的 根轨迹方程: 基本公式
1 K G1 ( s ) H1 ( s ) 0
*
1 G1 ( s ) H1 ( s ) * K
由闭环系统的根轨迹方程:
1 K G1 ( s ) H1 ( s ) 0
*
1 G1 ( s ) H1 ( s ) K*
得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四、本章学习方法 通过具体习题练习和总结记 忆掌握根轨迹绘制方法,不要死 记硬背各种绘制法则,要多总结 归纳典型极、零点分布对应根轨 迹的大致图形。
切记:没有时域分析法的基础,根 轨迹法只是一个“空中楼阁”。离 开时域分析法来谈根轨迹方法是没 有意义的,所以在学习根轨迹方法 的时候要注意联系时域分析法的知 识和结果。事实上,根轨迹方法只 是时域分析方法的一种辅助图解法。 两者正好相辅相成,并共同创造了 一个完美的组合。
设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G (s) (s) 1 G (s)H(s)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m m 1
基本公式
K ( s b1s bm1s bm ) G s H s n n 1 s a1s an 1s an
基本公式
特征方程为:1 因此可得: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一、根轨迹定义(纯数学定义):
s n a1s n1 an1s an K * s m b1s m1 bm1s bm 0
a 式中, 1 ,, an1 , an ; b1 ,, bm1 , bm 为实常数,
0.6 0.8
1.0
-1±j0.45 -1±j0.77
-1±j1
20.0 50.0
+∞
-1±j6.24 -1±j9.95
-1±j∞
以Kr=K*为参数的数学曲线可以根据计算的数据表绘出:
j
K* G(s) H( s) s(0.5s 1)
Kr
[s]
Kr K *
P K r 0 1
3.分析方法及思路 1)从数学模型的建立看开环传递函数的特点: 物理元件→典型环节→开环结构→闭环结构→系统数学模型
(1)开环结构中的典型环节直接对应着开环传递函数的零极 点,-------很容易获得;
(2)各个典型环节中的参数可以直接反映系统的物理参数, 这一点对分析系统和改造系统非常有利; (3)可以直接求取稳态误差; (4)同各种传递函数(如闭环传递函数和误差传递函数)有 简单的关系。 2)一个美好的愿望: 开环零极点图+开环增益→闭环零极点全部可能的分布图→ 分析系统的三大类性能。
-2
(K*r ½) K = 1
-1
P K r 0 2
0

Kr
图4-1 例4-1的根轨迹
当系统参数 K *为某一确定的值时,闭环系统特 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上变化的位臵便可确定,由此可进一 步分析系统的性能。K * 值的变化对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 影响可在根轨迹上直观地看到,因此系统参数对系统性 能的影响也一目了然。所以用根轨迹图来分析自动控制 系统是十分方便的。上例中,根轨迹图是用解析法作出 的,这对于二阶系统并非难事,但对于高阶系统,求解 特征方程的根就比较困难了。 如果要研究系统参数的变化对闭环系统特征方程根 的影响,就需要大量反复的计算。 1948年伊万斯(W· EVANS)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出 R· 了根轨迹法。该方法不需要求解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 只需依据开环传递函数便可会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
第四章 根轨迹法
4.1 4.2 4.3 4.4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规则 广义根轨迹 线性系统性能的根轨迹分析法
一、本章内容提要: 1.介绍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零 点的条件下确定闭环系统的根轨迹法,并分 析系统参量变化时对闭环极点位臵的影响; 2.根据闭环特征方程得到相角条件和幅值 条件由此推出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3.根轨迹绘制:常规根轨迹、参数根轨迹 、根轨迹曲线族、零度根轨迹; 4.根轨迹法分析系统性能
二、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开 环零极点、闭环零极点及根轨迹的含义; 2.掌握控制系统根轨迹的绘制方法; 3.正确绘制出不同参量变化时系统的根 轨迹图。 4.能够运用根轨迹法对控制系统进行分 析; 5.更进一步体会闭环零、极点的分布和 系统阶跃响应的定性关系。
三、本章重点、关键、难点 1.重点:根轨迹的绘制和利用根轨迹 图分析控制系统 2.关键点:根轨迹方程,幅值条件, 相角条件 3.难点:广义根轨迹的绘制
上面用解出闭环特征方程的 根,然后画成曲线得到根轨迹的 办法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这又 回到求解高阶代数方程的问题上 了。根轨迹图之所以能被广泛应 用,就是因为有简便的作图方法 可以画出根轨迹而不必求解高阶 代数方程。
控制理论的定义
二﹑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定义---闭环根轨迹方程
闭环系统特征方程1 G (s)H(s) 0 的根(即闭 环极点)随开环系统某一参数(如K*)由零变化到无穷 大时在S平面上的变化轨迹就称为闭环系统的根轨迹。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项目 内容
理解三大性能分析的出发点,掌握根轨迹法的实 掌握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的定义及根轨迹 方程,幅角条件和幅值条件。
教 学 目 的 质目的,初步理解根轨迹的条件和作图方法。 教学重点
教 学 难 点 深刻理解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与闭环传递函数零 极点的关系,根轨迹图上反映出的系统信息。
研究动态 性能 研究稳态性能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
1 G s H s 0
研究稳定性
2.三大性能同各个传递函数的关系 1)稳定性:用 1 G s H s 0 分析, 只同开环传递函数有 关;实质上是研究闭环极点的分布。 2)稳态性能:用e s 传递函数有关;实质上是研究开环传递函数中原点处的极 点个数和开环增益。 3)动态性能:用 s
2
当1/2< K * <∞时, 1,2 1 j 2 K* 1 为一 s 对共轭复根,其实部恒等于-1,虚部随 K * 值的 增加而增加;
* 当 K→∞时, s1 、2 的实部都等于-1,是常 s 数,虚部趋向无穷远处 。
该系统特征方程的根随开环系统参数K r 从零 变到无穷时在S平面上变化的轨迹如图4-1所示。
讲授技巧及注 紧紧依靠时域分析所建立起来的基本概念,尽可 能地用已学过的知识导出新知识。 意事项
思考:零极点分布同单位阶跃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
欠阻尼
零阻尼 负阻尼
临界阻尼
过阻尼
c t A0 Aj e
j 1
q
s jt
Dk e
k 1
r
k nk 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in dk t k
引言 1.不同研究内容所需的传递函数:
R(s)
E(s) B(s)
G(s) H(s)
C(s)
闭环传递函数:
G s C ( s) s R( s) 1 G s H s
B( s ) G s H s 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E ( s) E ( s) 1 e s 误差传递函数 R( s ) 1 G s H s
并且:
1.当 0 K * 时,特征方程根形成的 轨迹称为常规根轨迹。 2.当 K * 0时,特征方程根形成的 轨迹称为补根轨迹或余根轨迹。 3.当 K * 时,特征方程根形成的 轨迹称为完全根轨迹(简称全根轨迹),他 是根轨迹与补根轨迹的总称。 4.当特征方程有一个以上的参数在变化时, 方程的根轨迹形成族。称作广义根轨迹或根 轨迹族。
m
j
s 1) K*
(s z
j 1 n i 1 m
m
j
) K*
(s z
j 1 n i 1
m
j
)
s (Ti s 1)
m
s ( s pi )
j
(s p )
i
G1 ( s) H1 ( s)
(s z
j 1 n i 1
)
设方程(注意这个方程的形式同特征方程的关系)。
K * K * 为可变参数。 设 s1 ,, sn 1 , sn 为该方程的n个根,每选择一 个K*值,就有一组根与之对应,在自变量s平面上就 会有一组极点与之对应,换一个K*值,会有一组新 的极点与之对应,当K*在实数范围内连续变化时, 对应的n个根就会在s平面内形成n条轨迹线,这些轨 迹线就称为该方程的根轨迹。
(s z
j 1 n i 1
j
)
s ( s pi )
(s p )
i
则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可以进一步写成如下实用形式:
幅值条件:
G1 ( s ) H1 (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