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过敏分型
中华放射学会造影剂过敏分型标准及处理原则
一、前言造影剂过敏是放射医学领域中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对于造影剂过敏的分型标准和处理原则,是放射医学工作者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中华放射学会对造影剂过敏进行了详细分类和处理指南,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和解析。
二、中华放射学会造影剂过敏分型标准1. 根据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及机理,中华放射学会将造影剂过敏分为轻度过敏反应、中度过敏反应和重度过敏反应三个等级。
2. 轻度过敏反应:局部或轻微的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面部潮红、恶心、呕吐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停止注射造影剂后即可缓解。
3. 中度过敏反应:出现过敏性皮疹、呼吸道症状、轻度低血压等症状,需要及时停止造影剂注射,并积极处理症状,如给予抗组胺药物、呼吸道支持等治疗。
4. 重度过敏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严重低血压、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严重症状,需要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并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呼吸道支持、血管活性药物等急救措施。
三、中华放射学会造影剂过敏处理原则1. 事前评估患者过敏史:在给予患者注射造影剂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包括对药物、食物或其他过敏原的过敏反应情况,以便在需要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事中监测患者反应:在注射造影剂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任何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进行相应处理。
3. 事后积极处理过敏反应:对于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止造影剂的注射,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包括应用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呼吸道支持等措施。
4. 做好记录和报告:在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后,应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并向医院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进行汇报,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四、结语造影剂过敏是放射医学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常面临的问题,了解其分型标准和处理原则,对于预防和处理造影剂过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放射学会的分型标准和处理原则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和预防造影剂过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完整word版)变态反应的分型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超敏反应 ,是指已被某种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超常的或病理性免疫应答.其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变态反应是一种过强的免疫应答,因此具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即特异性和记忆性.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是半抗原,如药物,化学制剂等;还可是自身抗原如变性的自身组织细胞等.根据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通常分为IV型.前III型由抗体介导,第IV型为细胞免疫介导.临床上发生的变态反应常见两型或三型并存,以一种为主.而一种抗原在不同条件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一)I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为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所发生的急性变态反应.如临床常见的过敏性哮喘,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均属I型变态反应.其基本特点是:发生快,消失快,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其发生机制是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与再次接触的变应原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通常无组织细胞损伤.1.变应原种类:(1)吸入性:植物花粉,真菌,尘螨,昆虫,动物皮毛等.(2)食入性:奶,蛋,海产品,菌类食物,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3)其它:药物,化工原料,污染空气颗粒等.2.参与的免疫细胞:(1)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两种细胞表面均具有IgE Fc受体,可与IgE的Fc段结合.同时这两种细胞的胞浆内均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其内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 (2)负反馈调节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直接吞噬,清除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释放一系列酶灭活生物活性介质.3.参与的免疫分子――抗体:IgE为主,IgG4也可参与.IgE由变应原入侵部位粘膜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对同种组织细胞具有亲嗜性,其Fc段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Fc受体结合.4.参与的生物活性介质及生物效应: (a)颗粒内储存的介质: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引起痒感;激肽原酶使血浆中激肽原变为缓激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收缩,引起痛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在反应局部聚集。
过敏反应
过敏(Confusing),又称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高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这些不同得说法导致文献数据不一致。
常用分类:过敏反应/过敏性过敏反应(IgE介导)或类过敏反应/非过敏性过敏反应(非IgE介导)。
一.流行病学资料发病率30 - 950 /100,000 人/年,终生患病率50 - 2000 / 100,000 人,死亡率< 1% 。
与麻醉相关得过敏反应得数据引起得疑问:1、数据不一致。
英国 60例/年,法国 394 例/年;2、很多数据被低估。
引起这种问题得根源在于警惕性不足,因为过敏反应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就是麻醉医师首先要考虑得问题。
过敏反应就是小概率事件。
病人处于镇静或麻醉状态(无主诉),或病人全身覆盖手术单(失去皮肤症状),误认为就是麻醉药物得正常副作用。
此外也缺乏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北京地区麻醉学科在2005年得调查报告称,药物过敏反应6、6/万。
麻醉相关过敏反应得死亡率就是3 - 6%。
另有2%病人会残留神经功能障碍。
二.过敏反应及分型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超敏反应: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得特异性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2000)分型:1、速发型超敏反应;2、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贫,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甲亢;3、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4、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传染性迟发性超敏反应如结核病人肺空洞形成、干酪样坏死与麻风病人皮肤肉芽肿形成。
(一)速发型超敏反应1、致敏原/变应原(allergen)选择性激活T细胞(CD4+ Th2)及B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应答,引起变态反应得抗原性物质。
2、特点(1)再次接触致敏原后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2)通常使机体出现功能紊乱,而不致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3)具有明显个体差异与遗传背景。
超敏反应
逃避CTL攻击
(2)粘附分子表达降低
减弱CTL攻击
5. Fas反击 肿瘤细胞表达FasL,诱导CTL凋亡
第四节
70年代:低谷
肿瘤免疫治疗
80年代: 基因、蛋白质、细胞工程技术
四大疗法:(1)疫苗疗法 (2)过继免疫疗法 (3)免疫导向疗法 (4)细胞因子疗法
90年代:基因转移技术,(5)基因疗法
评价: (1)防止肿瘤扩散、转移
过敏反应三要素:
(1)经第二次注射的动物较第一次注射的动物 敏感 (2)第二次注射的动物与第一次注射的动物症 状不一样
(3)两次注射的间隔需2~3周
特点:
(1)发生快
几秒~几十分钟,多数30min内
(2)通过血清被动转移 1921, Prausnitz, Kü stner (P-K试验) (3)IgE介导 1966,Ishizaka (石阪,JPN)
(二)活性介质
1. 颗粒内储存介质
(1)组胺:主要的介质
(2)激肽原酶:激肽原→缓激肽
(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
2. 新合成介质
(1)白三烯(LT)
(2)前列腺素(PGD)
(3)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三)调节 1. 嗜酸性粒细胞
吞噬颗粒
酶 → 灭活组胺、LT、PAF
2. cAMP
(2)杀伤残留肿瘤细胞
(3)非实体瘤有效
治疗肿瘤方法:
(1)手术
(2)化疗
(2)放疗
(4)免疫学疗法(生物学疗法)
(5)中医中药疗法(我国)
一、疫苗疗法(主动免疫疗法) 1. 肿瘤细胞型疫苗
病毒感染的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裂解物
2. 肿瘤相关抗原疫苗
较有希望
抗生素过敏反应分型
抗生素过敏反应分型过敏体质的人,不管是干任何的事情都会很想小心,就是怕自己接触到了一些东西,引起自身的过敏。
有过敏体质的人一定要去做过敏源的测试,知道自己的过敏源,才可以很有效的预防,那么抗生素过敏反应分型有哪些?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抗生素过敏反应分型1、过敏性休克,抗生素过敏是非常多见的现象,由于药品中存在一定的杂质,另外,药物经过了氧化分解,降解等作用,这样会对个体引起一定的差异,所以部分患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各种各样的途径都会形成过敏性休克,大家一定要特别重视。
2、溶血性贫血,抗生素过敏还会出现溶血性贫血,这是属于非常多见了二型过敏反应,很多患者会发现各种血细胞减少。
部分患者在服用了消炎药之后会发现血小板减少,而头孢类的抗生素还会引发溶血性贫血。
3、血清病、药物热,抗生素过敏的患者还会出现血清病、药物热等现象,其实这是属于三型变态反应,很多患者在给药后的两个星期之后会出现关节疼痛,关节水肿以及神经性水肿等现象,很多患者的肠胃黏膜会出现溃疡以及局部性坏死的症状,部分患者在服用了消炎药抗菌素之后,还会引发药物热。
抗生素过敏怎么办对很多抗生素过敏,说明体质太敏感,这个没法治疗,如果就必须要抗生素治疗,可以选用其它药物代替,体质应该是高敏状态,以后抗生素也是不能用的,有病了可以想其它的办法,倒不是非得要用抗生素,况且抗生素的种类很多,消炎药过敏情况多,还可以试试其它类的抗生素。
抗生素是对抗细菌的,不能乱用,不知道过敏情况是否比较严重,如果感觉比较轻,维生素,钙剂治疗,如果情况严重必须要医院进行脱敏治疗。
抗生素过敏反应分型上面已经做出了解答。
很多的时候是过敏性的休克,和贫血,所以有这些过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用对自己过敏的抗生素。
抗生素过敏就要和医生说明,这样才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还可以及时的治疗,才不会发烧任何的危险。
严重过敏反应的分级标准
严重过敏反应的分级标准
严重过敏反应的分级标准通常使用“Gell-Coombs分类法”(也称为Gell-Coombs分型),该分类法将过敏反应分为四个主要类型,每个类型都有不同的亚型。
以下是Gell-Coombs分类法的基本概述:
1.I型过敏反应(即即时型过敏,IgE介导):
-特点:反应迅速,在接触过敏原后几分钟内发生。
-亚型:IgE介导的变态反应。
2.II型过敏反应(细胞介导型过敏):
-特点:涉及细胞介导的破坏性过程,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
-亚型:细胞介导的溶血性贫血、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III型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过敏):
-特点: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
-亚型: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4.IV型过敏反应(细胞介导型过敏,延迟型过敏):
-特点:反应在接触过敏原后48小时至数天内发生,通常涉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亚型: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如接触性皮炎、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等。
这些过敏反应的分级标准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过敏情况进行评估和分类,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尤其是I型过敏反应,有时还会使用“Mueller分类法”来进一步描述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
此外,还有针对特定过敏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因此在具体应用时,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士的意见。
超敏反应 类型Ⅱ到类型Ⅵ
全身性 (过敏性休克)
呼吸道 (哮喘、过敏性鼻炎)
②小血管扩张,
消化道
毛细血管
(过敏性肠炎)
通透性增加
皮肤
③粘膜腺体分泌增加 (荨麻疹)
(三) 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1.过敏性休克 (1)药物过敏性休克 (2)血清过敏性休克
• 2.呼吸道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变 应性鼻炎
• 3.消化道过敏反应 • 4.皮肤过敏反应
• 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 向局部聚集,对反应起调节作用。
新合成的介质:
• 1.白三烯 :由细胞膜磷脂代谢产物花生 四烯酸衍生而成,可使平滑肌强烈长久 收缩、痉挛且不能被抗组胺药缓解;
• 2.前列腺素D2(PGD2):也是花生四烯酸的 代谢产物,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 张,促进腺体分泌;
健康新生儿
血清病
沉积的IC激活补体与白细胞,引起的组 织损伤(血管炎)或临床疾病
(二).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
1
抗体
抗原
血小板
复合物
补体
C3a C5a 肥大细胞
基底膜 内皮细胞
**1 补体的作用 (过敏毒素 C3a,C5a)
血管活性胺
血管壁
基底膜 内皮细胞
**2 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浸润, 释放酶)
2
免疫复合物沉淀
血小板凝聚 微血栓形成
C5a 趋化
血管壁
**3 血小板的作用 (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微血栓)
临床常见的III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初次大量注射抗毒素 2、急性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为主) 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核抗体 4、类风湿性关节炎:抗自身变性IgG的抗体
变态反应的分型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超敏反应 ,是指已被某种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超常的或病理性免疫应答.其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变态反应是一种过强的免疫应答,因此具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即特异性和记忆性.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是半抗原,如药物,化学制剂等;还可是自身抗原如变性的自身组织细胞等.根据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通常分为IV型.前III型由抗体介导,第IV型为细胞免疫介导.临床上发生的变态反应常见两型或三型并存,以一种为主.而一种抗原在不同条件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一)I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为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所发生的急性变态反应.如临床常见的过敏性哮喘,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均属I型变态反应.其基本特点是:发生快,消失快,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其发生机制是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与再次接触的变应原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通常无组织细胞损伤.1.变应原种类:(1)吸入性:植物花粉,真菌,尘螨,昆虫,动物皮毛等.(2)食入性:奶,蛋,海产品,菌类食物,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3)其它:药物,化工原料,污染空气颗粒等.2.参与的免疫细胞:(1)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两种细胞表面均具有IgE Fc受体,可与IgE的Fc段结合.同时这两种细胞的胞浆内均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其内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 (2)负反馈调节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直接吞噬,清除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释放一系列酶灭活生物活性介质.3.参与的免疫分子――抗体:IgE为主,IgG4也可参与.IgE由变应原入侵部位粘膜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对同种组织细胞具有亲嗜性,其Fc段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Fc受体结合.4.参与的生物活性介质及生物效应: (a)颗粒内储存的介质: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引起痒感;激肽原酶使血浆中激肽原变为缓激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收缩,引起痛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在反应局部聚集。
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
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掌握:1、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
2、Ⅰ﹑Ⅱ﹑Ⅲ、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常见疾病。
分类: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抗体介导);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抗体介导);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抗体介导);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细胞介导)。
一、I型超敏反应:相同抗原入侵后,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发生交联,导致脱颗粒和活性介质的释放,数分钟内出现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等反应。
特点:①由IgE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②反应发生快、消退快,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③具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和个体差异。
二、II型超敏反应: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作用下,引起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2、临床常见的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同种异型抗原引起: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2.由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引起: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3.由自身抗原引起:肺肾综合征、肾小球肾炎;4.由自身受体抗体引起:毒性甲状腺肿、重症肌无力;三、III型超敏反应:是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和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四、IV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通常在接触相同抗原后24-72h出现。
五、超敏反应的特点:1.I、Ⅱ和Ⅲ型超敏反应由抗体介导。
2.补体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但必须依赖补体才能致病的只有Ⅲ型超敏反应。
3.同一变应原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
4.在同一个体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超敏反应。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5.有时同一疾病也可由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引起。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亦称变态反应(allergy),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变态反应分型口诀
变态反应分型口诀
记忆口诀:一速二毒三复合四迟发。
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分为四类,般习惯用罗马数字I一IV来命名。
最常见的是I型和V型。
I型过敏反应,有时也称作速发型过敏反应或特应性过敏反应。
此类反应是指当机体遇到抗原后的数秒钟或数分钟即刻发生的反应,在数小时后可能趋向缓解。
常见的疾病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
Ⅱ型过敏反应,即细胞毒性反应。
当吸附于细胞上的抗原性药物或微生物,或细胞膜本身的抗原成分,与IgG或IgM抗体作用后,结合或不结合补体,使细胞溶解或被K细胞杀伤,或被吞噬细胞吞噬,从而引起机体病变。
常见疾病有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药物性溶血等。
Ⅲ型过敏反应,即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反应。
当抗原进入体内,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后,大分子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小分子复合物通过肾排泄掉了,而可溶性的中分子复合物却留下来,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吸引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聚集而引起组织损伤。
属于此型的主要病变为血管炎,例如血清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等。
Ⅳ型过敏反应,即迟发型变态反应。
本型过敏反应并非在接触抗原后立刻发生,而是要延迟至24~72h。
致敏T细胞参与是本型反应的关键,它不需抗体参与。
接触性皮炎、结核菌素试验等都属于这
类反应。
生物过敏知识点总结大全
生物过敏知识点总结大全过敏原种类生物过敏的原因,主要是由过敏原引起的。
过敏原主要分为食物过敏原、呼吸道过敏原、接触过敏原等几种。
1、食物过敏原食物过敏原是指在人体摄入某些食物后引发的过敏反应的原因物质。
食物过敏原主要包括鸡蛋、牛奶、大豆、鱼、虾、花生、坚果、小麦、贝壳类等。
这些食物过敏原即使摄入少量,也会引起过敏反应。
2、呼吸道过敏原呼吸道过敏原主要是指空气中的花粉、灰尘、霉菌等物质。
这些过敏原入侵人体呼吸道后,会引起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反应。
3、接触过敏原接触过敏原包括动物皮毛、花粉、草木、昆虫叮咬等。
当这些过敏原接触到皮肤或黏膜时,会引发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等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类型过敏反应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皮肤过敏皮肤过敏是最常见的过敏反应类型,表现为皮疹、发红、瘙痒等症状。
常见的皮肤过敏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
2、呼吸道过敏呼吸道过敏的典型症状是喷嚏、流清鼻涕、鼻塞、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呼吸道过敏会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3、消化道过敏食物过敏会引起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
严重的食物过敏反应可以导致过敏性休克。
4、全身过敏严重的过敏反应会影响全身,出现全身性瘙痒、晕厥、呼吸急促、心律失常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就医。
过敏性疾病是指因过敏原引发的一系列疾病。
根据过敏反应的部位不同,过敏性疾病可以分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消化道过敏性疾病、皮肤过敏性疾病等。
1、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包括喷嚏、流清鼻涕、鼻塞等;过敏性哮喘的症状包括喘息、咳嗽、胸闷等。
2、消化道过敏性疾病食物过敏会引起消化道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食物过敏、过敏性胃肠炎等。
食物过敏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过敏性胃肠炎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3、皮肤过敏性疾病皮肤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
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
超敏反应得概念|分型掌握:1、超敏反应得概念、分型。
2、Ⅰ﹑Ⅱ﹑Ⅲ、IV型超敏反应得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常见疾病、分类: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抗体介导);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抗体介导)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抗体介导);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细胞介导)。
一、I型超敏反应: 相同抗原入侵后,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上得IgE发生交联,导致脱颗粒与活性介质得释放,数分钟内出现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等反应。
特点:①由IgE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②反应发生快、消退快,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③具有明显得遗传背景与个体差异、二、II型超敏反应: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与NK细胞作用下,引起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得病理性免疫反应。
2、临床常见得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同种异型抗原引起: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2、由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引起: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3、由自身抗原引起:肺肾综合征、肾小球肾炎;4。
由自身受体抗体引起:毒性甲状腺肿、重症肌无力;三、III型超敏反应:就是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与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得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与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得炎症反应与组织损伤。
四、IV型超敏反应:就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得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与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得炎症反应。
通常在接触相同抗原后24—72h出现。
五、超敏反应得特点:1。
I、Ⅱ与Ⅲ型超敏反应由抗体介导、2。
补体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但必须依赖补体才能致病得只有Ⅲ型超敏反应、3、同一变应原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可引起不同类型得超敏反应。
4。
在同一个体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得超敏反应。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5。
有时同一疾病也可由不同类型得超敏反应引起。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亦称变态反应(allergy),就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发生得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得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急诊医学急性过敏反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药物预防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 药物,降低胃酸对消化道 黏膜的损伤。
及时止血
发生消化道出血时,应立 即采取止血措施,如内镜 下止血、使用止血药物等 。
神经系统并发症观察
0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定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及时发现异常表现。
02
预防脑水肿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03
控制癫痫发作
对于有过癫痫发作史的患者,应给予抗癫痫药物预防发作。同时,对于
急性过敏反应导致的脑损伤患者,也需密切关注癫痫发作的可能性,并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07
康复期管理与教育指导
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建议
了解并识别过敏原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必 要的过敏原检测,确定引 发过敏反应的具体物质。
家属应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改善居住环境、调整饮食结构等 ,以降低过敏反应复发的风险。
感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心 理状态,促进身心康复和提高生活 质量。
家属参与康复计划制定
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家属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积极参与康复计划的 制定和实施。
共同学习过敏知识
家属应与患者一起学习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和紧急处理措施,以便 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
协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
对于过敏反应导致轻度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改善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进 行机械通气治疗,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心脏除颤和起搏器植入考虑因素
心脏监测
在急性过敏反应处理过程中,应密切监 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超敏反应分型记忆口诀
超敏反应分型记忆口诀超敏反应是一类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的统称,它是免疫系统对于普通环境物质(过敏原)产生过度反应,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的现象。
根据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症状,超敏反应可分为四种类型:I型、II 型、III型和IV型。
为了记忆这四种类型,在这里我为大家创造了一个口诀:一二三四分型记,发病机理要弄清。
Ⅰ型隆起、痒和红,过敏原露头风软绵。
Ⅱ型损伤、溶质陆,体内成分破坏去。
Ⅲ型免疫复合物,坏死菌不稳定。
Ⅳ型细胞介导,参与多战斗。
我会通过这个口诀来详细说明每一种超敏反应的特点和机制,帮助大家全面了解这一主题。
首先是I型超敏反应,这是最常见的过敏反应类型。
在这种反应中,过敏原进入体内后,免疫系统会产生大量IgE抗体。
这些抗体结合在体内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导致这些细胞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和白细胞介素,引起局部组织发炎和过敏症状。
我们可以轻松记住这一型反应的特征:隆起、痒和红。
其次是II型超敏反应,它主要通过抗体介导来实现。
当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或异体抗体与靶细胞(如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时,会引发IgG或IgM类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
这种反应会导致细胞被破坏,溶质被清除。
我们可以记住这一型反应的特征:损伤、溶质陆。
接下来是III型超敏反应,这种反应是由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小血管壁和组织中引起的。
当过敏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无法被及时清除,会激活补体和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引发组织损伤。
我们可以记住这一型反应的特征:免疫复合物。
最后是IV型超敏反应,也称为细胞介导型反应。
这种反应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即T淋巴细胞对特定抗原的记忆反应。
这种反应发生在第二次或后续的接触中,当记忆型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时,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导致组织损伤。
我们可以记住这一型反应的特征:细胞介导。
通过这个口诀,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记忆和理解超敏反应的分型。
突发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的急诊处理措施
加强急诊科室的环境消毒和清洁工作,降低感染风险,为 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救治环境。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 ,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 感染。
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破损和感染。
营养支持促进恢复方案
个性化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 质
适当补充患者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身体恢复。
饮食调整
常见过敏原
药物、食物、昆虫叮咬、吸入性 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等。
诱发因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精 神因素等均可诱发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皮肤、呼吸系统、消 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常见症状包括皮疹、瘙 痒、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恶心、呕吐、休克等。
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
观察监测与记录要求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记录治疗过程及效果
详细记录患者治疗过程、药物使用、病情变化等信息,为后续治 疗提供参考依据。
做好交接班工作
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需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治疗的连续性 和安全性。
2023 WORK SUMMARY
突发危及生命的过敏 反应的急诊处理措施
演讲人:
日期:
REPORTING
目录
• 过敏反应概述与分类 • 急诊处理流程与原则 • 常见严重过敏反应类型及处理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康复期管理建议 • 总结反思与提高急诊救治能力举措
过敏反应的检查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过敏反应的检查过敏反应的检查变态反应(allergy),过去习惯称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是指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它与生理性免疫反应不同,不但不起保护作用,相反由于反应的过度剧烈而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或组织的损伤。
变态反应分为I型(速发型),II型(细胞毒型),III型(免疫复合物型),IV型(迟发型)四种类型。
这种分型法既涉及发病的时间因素,又与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相关。
变态反应病(allergic disease)是由于异常的免疫反应即变态反应而引起。
目前变态反应病按变态反应分型,相应的分为I、II、III、IV型变态反应病,对各型的变态反应病的检查是不同的。
本章重点介绍了总IgE(total IgE,tIgE)、变应原特异性IgE(allergen-specific IgE, sIgE)、变应原特异性IgG(allergen-specific IgG, sIgG)、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s,CIC)的检查;变态反应病的分类,实验诊断策略以及常见变态反应病的实验诊断。
变态反应病的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实验诊断的目的主要是病因诊断或脱敏疗效的观察等。
目录血清IgE测定变应原特异性IgG测定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变态反应病的实验诊断彩云追竹编摘于2010、08、14,彩云追竹的图书馆欢迎您!血清IgE测定在人体血清五种Ig(IgG、IgA、IgM、IgD、IgE)中,IgE含量最低。
IgE是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生理状况下含量极低,在健康人群中呈偏态分布。
血清IgE升高提示有患变态反应病的可能。
一、血清总IgE测定㈠适应症:①用于Ⅰ型变态反应病如变态反应性休克、花粉症等的辅助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过敏分型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
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所致
超敏反应主要分为四种:
I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是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可发生局部,亦可致全身。
其主要特征是:1。
超敏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2。
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3。
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常见疾病包括全身过敏性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主要是由IgG或IgM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常见疾病包括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血细胞减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
III型超敏反应是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在一些效应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特征和组织损伤。
常见疾病包括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IV型超敏反应是抗原诱导的一种细胞性免疫应答。
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炎症反应。
常见疾病包括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