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组织行为学》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管理学经典著作,它通过对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组织结构、领导力等方面的研究,深刻揭示了组织内部的运作机制和管理规律。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组织行为学对于管理者和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对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团队合作、冲突管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遇到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也学会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了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解决团队内部的矛盾,这让我意识到了沟通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也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其次,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对于组织结构和领导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书中对于组织结构和领导力的讨论非常深入,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对于组织内部权力结构和领导者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面对组织结构调整和领导力提升的问题,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对于这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学会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了通过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来适应市场变化,这让我意识到了组织结构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也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了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最后,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对于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书中对于管理者的角色和责任的讨论非常深入,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对于自己作为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面对管理者的角色和责任的问题,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对于这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学会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了通过激励和激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这让我意识到了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激励和激励的重要性,也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了员工的激励和激励。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完整版(上)
资源分配者
做出或批准组织中的重大决策
谈判者
在重要谈判中代表组织
8
人际角色
9
信息传递者角色
10
决策角色
11
1.2.3 管理者的技能
概念 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 加以处理,并 将关系抽象化 的思维能力
人际技能
成功与人打交道并沟通。 理解、沟通、激励、
支持他人,倾听、冲突管理
技术技能
特定领域的过程、惯例、方法、工具
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共同目标。
6
1.2.1 管理者的职能
管理者的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亨利·法约尔
协调和指挥就是
领导职能:
激励下属;
指导别人的活动;
选择有效的最沟
通渠道。
指挥
解决成员间冲突。
协调
组织
管理者的五项职能
监控;比较;纠正;
7
控制
计划
决定要完成的任务; 谁来承担这些任务? 如何进行任务分类? 谁向谁报告工作在什么地方做 决策?
者的信任,其个人建议容易被高层采纳,工作满意度得到提升,同时个人 也容易获得成长和晋升的机会。
5 01
1.2 管理者做什么
• 管理者:
– 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 通过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
人的活动来实现工作目标。
• 组织:
–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 元
– 由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 – 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
01
《组织行为学》第一篇 导论
第1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学习目标
• 人际关系在工作场所中的重要性 • 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 组织行为学是什么? • 系统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价值? •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科学分支 • 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的真理,为什么? • 当前应用组织行为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 • 组织行为学模型的三种分析水平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 笔记
组织行为学笔记I 导论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它们做决策,分配资源,知道别人的行为已达到工作的目标2、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工作,已达到一系列目标3、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角色:人际的角色、信息的角色、决策的角色5、管理技能:观念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6、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骑着重要作用(社交能力的重要性)7、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遗迹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8、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对行为的系统研究是做出合理准确预测的重要手段,系统研究可以代替直觉或本能的感觉9、组织行为学所面临的挑战与机会:改善质量与生产率(全面质量管理TQM)、改善人际技能、管理劳动力多元化:(组织构成在性别、种族、国籍方面正变的越来越多样化)、授权:(管理者分类教练、导师、发起人、支持者)、革新与变革处理临时性、员工忠诚性减弱、改善道德行为:(道德困境:决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行动)10、权变的观点:几乎没有简单的和万能的原理能够解释组织行为11、开发组织行为学模型:概览(对抽象现实的概括,对某些真是就是贱的简化特征)、因变量【生产率(效果和效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群体,组织)第2章:回应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1、多元化的普遍性(国内、国际)2、地球村:(跨国公司、区域合作协定)3、民族文化:某一具体国家所特有的主要价值观和实践活动4、狭隘主义:单纯以自己的眼光和观点看世界。
种族主义观点: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优于其他文化5、评估国家之间的差异:克拉克洪斯托特伯克构架:6个维度:(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取向,责任中心、空间概念)霍夫斯塔德的构架:4个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松散和紧密的社会结构权力距离:对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公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不确定性规避:对风险的态度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物质主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6、文化冲击:任何人从一个国家迁徙到另一个国家所产生的不适应性和情绪波动文化冲击周期(U型曲线模式)7、组织内部:人人相同承认异同求同存异8、管理组织中的多元化:灵活的工作安排,托儿与托老福利、多元化培训II 个体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1、传记特点(人口统计学因素)(从员工的人事档案中能够直接获得的因素)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抚养人数、任职时间2、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心理能力: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体质能力(力量、灵活性、其他)能力—工作的匹配!3、人格: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个体内部的、规定一个人的独特行为与思想的心理动力系统人格的决定因素:遗传,环境,情境气质(先天)性格(后天)人格(涵盖前两者)人格特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一组内部相关行为的概括1.人格类型理论霍兰德职业人格理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家型、传统型九型人格麦布二是氏类型指数(MBTI)2.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16中人格因素测验(16PF)5维度模型(大五人格):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3. 其他人格特质:控制点(内控者、外控者)、马基雅维利主义(结果能否辩护手段)、自尊(人们喜爱自己的程度)、自我监控(根据外部环境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冒险性、A型人格(不断地驱动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干最多的事情)4、学习: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学习理论(行为的基本模式)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刺激性条件反射):刺激在前,行为在后,强化同刺激相结合,使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刺激即:刺激行为S R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在前,刺激在后行为刺激R S认知行为主义(托尔曼):刺激认知行为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的影响是核心):个体不但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或听取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5、塑造行为:管理者通过逐步知道个体学习的方式来塑造个体积极强化:一种反应伴随着愉快的事件、消极强化、惩罚、忽视强化程序(连续和间断,时距和比率)应用:抽彩法降低缺勤率、健康工资与病假工资、员工训导、开发培训计划、建立导师负责制、自我管理第4章:知觉和个人决策1、知觉: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知觉对象(新奇、运动、声音、大小、背景、临近)、情境(事件、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知觉特性:相对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社会知觉:对自己或他人的知觉2、归因理论: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的解释3个因素:区别性(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一致性(每个人面对相似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一贯性(无论何时个体都有同样的行为)基本归因错误: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了它们所处的情境的重要性自我服务偏见:个体秦翔宇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3、知觉偏差选择性知觉: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北京、经验和态度进行有选择性地接受信息晕轮效应: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到其某一高分印象的影响对比效应: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不是孤立的,而是收到我们最近接触的人的影响投射作用:人们将自己身上的特点归到他人身上的倾向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4、组织当中的具体应用:聘用面试、绩效期望、绩效评估、员工努力、员工忠诚5、个人决策决策要素:问题、决策者、决策过程、决策结果、环境基本决策风格:指示型、分析型、概念型、行为型1.最优化决策模型:获得最佳结果的决策1、步骤(1.弄清决策需要2.开发备选方案3.确定决策标准4.评估备选方案5.给标准分配权重6.选择最佳方案)2、假设(1.目标取向2.所有选项已知3.偏好明确4.偏好稳定5.最终选择效果最佳2.满意解决模型:选择足够好的决策(人是有限理性的)1、步骤(1.简化问题2.设定问题标准3.确定有限的备选方案4.将备选方案与满意标准比较5. 选择足够好的方案)2、备选方案的顺序很重要3.隐含偏好模型:隐含个体偏好的决策1、步骤( 1.简化问题2.隐含备选方案的选择并确定选择性候选方案3.确定证实性候选方案4.巩固隐含偏好方案5. 建立有利于偏好方案的标准6.选择偏好方案)4.直觉模型:从经验中提取精华的无意识过程6、改善道德决策3种标准:功利主义标准、人权、公正影响道德或不道德决策行为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2.组织环境3.控制点7、投入的升级:对过去决策的投入不断增加,即使是消极的决策第5章: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1、价值观:一个人对周围各种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的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价值观包括强度和内容两个属性(是否重要,有多重要),根据强度来排列一个人的价值观时,就得到一个人的价值系统影响价值观的因素:遗传、环境2、价值观的分类:奥尔波特的价值观类型:1.理论型2.经济型3.审美性4.社会型5.政治型6.宗教型洛克奇价值观调查: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施瓦兹的人类普遍价值观理论3、态度: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成分:认知、情感、行为(不一致时情感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来源:遗传、环境4、态度改变:三过程:(服从、认同、内化)1.影响态度转变的4W模型:who、what、what channel、to whom (PS:登门槛效应)2.态度转变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中心路线、外周路线5、态度与一致性:人们总是在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个体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自我认知产生分歧(态度影响行为)自我知觉理论:行为影响态度6、工作相关态度:1.工作满意度2.工作参与3.组织承诺4.积极与消极态度5.工作投入7、工作满意度调查:单一整体评估法、总和评分法决定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的心理挑战性、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同事关系、人格与工作的匹配员工如何表达不满:退出、建议、忽略、忠诚第6章:基本的激励概念1、激励: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前提三要素:强度、方向、坚持性需要:使特定的结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种内部状态激励过程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需要满足紧张消除新需要2、早期的激励理论(1)内容激励理论(何种因素能够激励员工)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2.X理论和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理洛):给予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性假设(消极与积极)3.激励-保健理论(双因素理论,郝茨伯格)保健因素:公司政策、监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工资激励因素(内外部):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4.ERG理论(奥尔德弗)(在马的基础上提出的核心需要):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1)多种需要可以同时存在,并不一定要先实现底层需求(2)挫折—倒退维度,5.麦克莱兰德的三需求理论(高层需要):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合群需要(2)过程型激励理论(参与动机或努力的认知过程)1.认知评价理论:对以前由内部奖励产生的动机采取外部奖励可能会降低动机的总水平(应用性有限)2.目标设置理论:具体的、困难的,比笼统的目标“尽最大努力”效果更好SMART原则(德鲁克):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截止期限(Time-bound)3.强化理论(斯金纳):结果是行为的函数(特殊的)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消失4.公平理论(亚当斯社会比较理论):公平是重要的激励因素、是激励的出发点和归宿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5.期望理论(弗鲁姆):M=V×E (M激励 V效价(渴望程度)E期望值(可能性))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6.绩效=能力×激励×机会(3)综合型激励理论第7章:激励理论的应用1、目标管理(MBO):(目标设置理论)强调参与式的目标设置,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检验的,可衡量的把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个体的具体目标4个成分:目标具体性、参与决策、明确的时间规定、绩效反馈2、行为矫正(组织行为学模式):(强化理论)强化行为步骤:1.识别与绩效有关的行为事件2.测量:行为发生的最低频率3.识别行为的权变因素4.开发和实施干预策略5.评估绩效改善程序3、员工参与方案:(Y理论、双因素、ERG)发挥员工所有能力并未鼓励员工对组织成功做更多努力而设计的一种参与过程形式:参与式管理、代表参与、质量圈、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4、浮动工资方案:(期望理论)计件工资、工资奖励、利润分成、收入分成都是浮动工资方案的具体形式5、技能工资方案:根据员工掌握多少技能和能做多少工作来决定工资水平6、灵活福利:允许员工从众多福利项目中选择符合他们需要和情况的福利(灵活性的吸引力和因成本的总量减少)7、可比较价值:(公平理论)认为组织内具有同样价值的工作应支付同等的报酬,不论工作的内容是否相同8、激励的特殊问题:激励专业人员(不在于工资工作本身,自主权、培训)激励临时工(获得长期工作可能、公平、培训)激励多样化的劳动力(灵活性的应对措施)9、其他: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领导激励,自我激励10、激励的核心:1.认清个体差异2.运用目标和反馈3.允许员工参与影响他们的决策4.把报酬和绩效相联系5.检查制度的公平性番外:1、自我概念、社会认知和情绪1、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2、自我概念(自我):个体关于自己的一系列认知结构作用:1.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2.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3.决定人们的期望4.引导成败归因来源:1.他人反应2.社会比较3.自我评价3、几个具体的自我概念:1.自我图示:挂怒自己的知识或信念2.自尊:个体对自我价值评价3.自信:一个人对自己的胜任素质、技能、或能力的总体评估4.自我效能(班杜拉):人们对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念5.自我实现: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6.自我障碍: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事先设置障碍,从而保护自我价值7.自我认同:对于自己的一种持续而一贯的自我了解4、社会认知: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或事物的推论的过程1.分类2.图示5、归因理论1.海德归因理论:(1)情境归因(2)个人倾向归因2.韦纳归因部位理论:内外部、稳定性、可控性3.凯利三维归因理论: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⑴一致性⑵一惯性⑶区别性6、情绪:个体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基本情绪:高兴、经期、害怕、悲伤、愤怒、厌恶、轻蔑心境: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经常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情感:是一种通称,包括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感情。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组织行为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籍,它深入探讨了组织内部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组织的运作和管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组织行为学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和行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力、决策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我逐渐意识到在一个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会对整个组织产生重大影响,而领导者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组织内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除了理论知识,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这些案例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管理团队,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处理冲突等重要技能。
这些技能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的重要性,这些内容对于组织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它决定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组织变革则是组织发展的必然过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深刻理解到组织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组织变革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调整和改进组织文化,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组织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读完《组织行为学》这本书,我受益良多。
通过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我不仅对组织内部的运作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和行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团队合作,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为组织的发展和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在组织行为学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和进步,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完整版(中)
《组织行为学》第二篇 个体
第7章 动机概念
学习目标
• 描述动机的三要素; • 评估早期动机理论在当今的适用性; • 应用自我决定理论解释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 • 阐述员工的工作投入在管理上的意义; • 描述目标设置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强化理论; • 解释组织公平是如何改进公平理论的; • 应用期望理论的基本原则来激励员工; • 比较当代的动机理论;
– 把信息固定在初始阶段。一旦固定,就无法对接下来的信息做出全面判断。
• 验证偏见
– 理性决策的过程假设我们会客观地收集信息。实际上我们是偏向于收集那些能够支持我们观点的信息。
• 易获性偏见
– 人们倾向基于那些易获得的信息做出判断,更有可能估计那些发生性不大的事件。
• 代表性偏见
– 错误的认为现状的状况与过去的一致,并按此评估一件事的可能性
• 6.2.3 捷径在组织中的具体应用
– 招聘面试
• 面试官0.1秒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 • 应聘者前五分钟表现决定面试成败
– 绩效期望
• 人们总是试图证明自己对现实的知觉,即使这些知觉时错误的。 • 自我实现预言。 • 他人的期望决定个体的行为
– 绩效评估
• 绩效评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觉过程。
• 6.3 知觉与个体决策之间的联系 – 【决策】(decisions)
4 01
6.1 什么是知觉
• 【知觉】(perception):
– 个体为给自己所处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其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者
– 人类行为的基础是对现实的感知而非现实本身; – 这个世界是人们感知的世界,而非本来的世界。
• 态度 • 动机 • 兴趣
• 影响知觉的三个因素:
• 经验
00152 组织行为学笔记
00152 组织行为学南京大学编(高纲号0593)应用30个一、组织基础篇1组织行为学概论2研究方法3未来组织特点二、个体行为篇4个体行为基础5认知与情感6个体态度和价值观7个体需要和激励三、群体行为篇8群体行为心理9团队建设管理10信息沟通11冲突及其管理12领导行为四、组织行为篇13组织结构14组织文化15组织改革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第一节组织的结构1、识记:(1)什么是组织;(2)组织中的四大要素:财、物、信息和人;(3)现代组织设计的趋势;(4)组织结构的概念:所谓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作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5)组织结构图;(6)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2、领会:(1)传统的组织设计原则;(2)传统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3)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原则;(4)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第二节管理的基本特征1、识记:(1)管理者的基本职能;(2)管理者角色的种类;(3)管理者的技能;(4)环境的概念;(5)环境的层次性;(6)环境的类型2、领会: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组织中的人1、识记:(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难点;(4)组织行为学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2、领会:(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原则;(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4)麦克雷戈的X-Y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章研究方法2第一节研究的设计识记:(1)定量研究;(2)定性研究及意义;(3)理论研究及意义;(4)应用研究及意义;(5)研究中的变量;(6)研究中的实验室实验设计、现场实验设计、调查研究设计和案例研究设计第二节研究的基本术语与研究方法1、识记:(1)研究的基本术语(主试、被试、假设、因果关系、相关系数、理论);(2)实验法的概念;(3)观察法的概念及分类;(4)案例研究法的基本定义及分类;(5)调查法的基本定义及分类;(6)测量法的特点2、领会:(1)实验法的特点与意义;(2)观察法的意义;(3)案例研究法的意义;(4)调查法的特点3、应用:测量法有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运用第四节研究论文的撰写1、领会:撰写研究论文应注意的问题2、应用:如何写作研究论文第三章未来组织特点2第一节员工多元化1、识记:(1)什么是员工多元化;(2)同化的概念;(3)员工多元化的主要维度与次要维度2、领会:(1)员工多元化对管理的影响;(2)如何评价员工多元化3、应用:员工多元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二节管理灵活化1、识记:(1)什么是管理灵活化;(2)灵活化的基础:扁平化和网络化;(3)组织结构的网络化2、领会:(1)灵活化对管理的影响;(2)灵活化的意义;(3)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特点;(4)灵活化对个体行为的积极影响;(5)灵活化对群体行为的积极影响3、应用:灵活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四章个体行为基础第二节个体行为的社会学基础1、识记:(1)社会化的概念;(2)社会教化;(3)影响个体行为的环境2、领会:(1)社会化的内容;(2)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第三节个体行为的心理学基础1、识记:(1)动机的概念;(2)挫折与冲突;(3)兴趣及特点;(4)理想和信念;(5)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6)气质、特点及类型;(7)性格及特征2、领会:(1)个体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2)动机的功能;(3)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4)性格的特征第五章认知与情感第一节认知与智力1、识记:(1)认知;(2)感知;(3)注意及其功能;(4)注意的特征;(5)记忆及其过程;(6)记忆的类型;(7)表象及其类型;(8)思维及特点;(9)思维的主要形式;(10)语言的定义和分类;(11)影响语言交往的主要因素;(12)思维的基本过程;(13)智力及表示的方式2、领会:(1)感知的基本特征;(2)记忆对于个体行为的作用;(3)表象的作用;(4)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第二节情感与情商1、识记:(1)情绪与情感;(2)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形式;(3)个体的社会性情感;(4)情商的概念及表现形式;(5)自我意识2、领会:(1)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2)个体应如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第六章个体态度和价值观2第一节态度及其转变1、识记:(1)态度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2)态度的转变;(3)服从、同化、内化2、领会:(1)态度的特征;(2)行为对态度影响的三种理论解释;(3)态度的功能;(4)态度转变的五个层次;(5)影响个体态度形成的因素;(6)影响个体态度转变的因素3、应用:态度形成与转变的一般过程分析第二节价值观及其重要性1、识记:价值观2、领会:(1)奥尔波特对价值观的分类;(2)格雷夫斯对价值观的分类;(3)斯蒂芬?P?罗宾斯对价值观的分类第三节工作满意度1、识记:(1)工作满意度;(2)个体的公平感2、领会: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3、应用: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第七章个体需要和激励4第一节需要及其产生1、识记:(1)需要;(2)动机;(3)形成需要的条件;(4)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5)外在需要与内在需要2、领会: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需要产生的因素第二节激励的主要理论1、识记:(1)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2)麦克里兰的需要层次理论;(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4)正强化与负强化;(5)影响归因的因素;(6)目标管理2、领会:(1)如何理解激励的概念;(2)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评价;(3)麦克里兰提出的增强个体成就需要的四点建议;(4)改变不公平状态的六种方式;(5)公平理论关于与不公平报酬有关的四种观点;(6)波特——劳勒的激励理论模型的主要内容;(7)挫折理论的主要内容;(8)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对以后的工作积极性的影响3、应用: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第三节激励理论的应用:制定激励计划的步骤第四节员工挫折及其处理1、识记:(1)挫折;(2)挫折容忍力;(3)精神宣泄法;(4)心理咨询法2、领会:(1)挫折的意义;(2)影响人的挫折容忍力的因素3、应用:(1)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和因素以及产生挫折感以后员工的表现;(2)员工挫折心理矫正的方法第八章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心理4第一节群体动力论1、识记:(1)群体;(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3)职能群体与任务群体;(4)工作群体与休闲群体;(5)非正式群体的种类;(6)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7)群体凝聚力;(8)群体领导者影响群体心理的方式;(9)影响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合群因素2、领会:(1)群体的特征;(2)群体动力论的主要内容;(3)群体的发展步骤;(4)形式非正式群体的基础;(5)群体心理的特点;(6)群体规范的作用3、应用:(1)非正式群体的作用;(2)管理者如何对待非正式群体第二节人际关系及心理活动1、识记:(1)喜欢及影响因素;(2)利他行为;(3)爱他性利他与补偿性利他;(4)攻击及特征;(5)攻击产生的基础2、领会:(1)利他的特征;(2)紧急利他的特征;(3)利他的基础;(4)影响利他的因素;(5)如何减少员工的攻击第三节群体中的基本行为规律1、识记:(1)凝聚力;(2)士气;(3)从众行为及形式2、领会:(1)产生从众行为的群体原因;(2)产生从众行为的个体原因;(3)从众的意义3、应用:(1)影响凝聚力的因素;(2)如何提高员工士气第九章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4第一节团队与群体的异同1、识记:(1)团队;(2)群体;(3)团队形成的五个时期2、领会:(1)团队的特点;(2)团队建设的意义3、应用:团队与群体的区别第二节塑造高绩效团队1、识记:(1)高绩效团队;(2)高绩效团队的主要角色2、领会:(1)高绩效团队的作用;(2)高绩效团队的特点;(3)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第三节团队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1、识记:(1)团队管理中的冲突问题的种类;(2)流言蜚语;(3)团队成员建立信任的五个方面2、领会:解决团队缺乏生气问题的主要方法3、应用:团队目标与成员目标冲突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第十章信息沟通3第一节信息沟通的基本概念1、识记:(1)信息沟通;(2)信息沟通过程的六个环节;(3)影响信息沟通过程的因素;(4)信息沟通的类型;(5)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2、领会:(1)信息沟通的重要性;(2)下行沟通的作用第二节信息沟通网络1、识记:(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网络;(3)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4)网络化;(5)电子化信息沟通;2、领会:(1)非正式沟通的基本特征;(2)网络化的作用;3、应用:(1)如何运用非正式沟通;(2)电子化信息沟通的作用第三节管理中的沟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识记:(1)管理层的沟通;(2)管理中的沟通问题2、领会:管理层沟通的重要性3、应用:如何改进管理中的沟通第十一章冲突及其管理4 第一节冲突及其种类1、识记:(1)冲突;(2)竞争;(3)冲突的层次;(4)冲突的类型;2、领会:(1)冲突的特点;(2)冲突与竞争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读书笔记组织行为学罗宾斯读书笔记「篇一」我有幸拜读罗宾斯大师的《管理学》﹝电子版﹞·走进大师的管理学世界,顿感新鲜,闪光的睿智化作盘盘美食,让人垂涎欲滴;食之久又感难咽,其博大精深让人无法寻着恰好的支点来消化这盘盘美味大餐;关掉word文档,起身步走却是沉思于中而念念不忘如何解其意。
管理学及组织行为学大师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P.Robbins﹞所著的《管理学》为全世界300多所大学、商学院广泛采用,是为我国攻读MBA的学子们必修课,中国企业管理学习的经典。
在其开篇之际,罗宾斯这样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濒临灭绝的仍为理想奋斗着的人们。
这样的话语多少有点悲壮,又有着“危言耸听”的意味。
随着我们跟同罗宾斯一起开始管理寻路之旅,罗宾斯恰如一位长者,用很诚恳却又意味深长的言语在帮助人们解惑之时,我们就会明白他为什么在开篇之际写下上面这样的话了头脑风暴从发问开始在学习《管理学》时,我们就是要开始一场“头脑风暴”,而这“头脑风暴”就是从发问开始的。
罗宾斯在书中每一章节都重复这样一句话:管理的道德困境。
在每章中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实际存在问题,从“说假话是不对的吗”到“为谁节约成本”等等。
罗宾斯从现实发生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中直面“道德的困境”,试图让读者自己来思考这样的问题,而他又从许多研究结果中给出一些数据,表达一些观点,一直在坚持管理变革研究的科学性。
这与其他管理书中那些经验教条或长篇大论管理道理不作实验研究的做法完全不同。
罗宾斯的出书目的很明显,他要交给读者的是一把开启管理学的“钥匙”,他要读者自己成为这本书的正真主人,从中读一回体验一回。
所以我们也就很自然的与作者同心,一起为“管理的道德困境”所出现的问题而不断地自我发问,从罗宾斯的管理学观点中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结合其所提的建议在实际工作管理中开展头脑新思维风暴。
管理的变革罗宾斯长期致力于管理的变革,为此而做了不懈的努力,并获得不少成功。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4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笔记
考试
文化
教辅
多元化
经典
结构
习题
辅导
图书 基础
态度
组织
工作
第篇
个体
人力资源
谈判
动机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圣才电子书产品内容全面,涵盖考研考博教辅图书;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证券金融类、工程类等各种 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各种职称考试辅导图书;外语、经济、理工类等相关考试辅导图书。
第十六章组织文化
第十七章人力资源政 策与实践
第十八章组织变革与 压力管理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试卷的纸质不错,印刷的也很清晰,监考老师很好,考试环境也很好,五星好评,嗯,下次不会再来了。 是一部提纲式的教材,比较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管理经验的人阅读。 第一次尝试笔记类读物,对于无需深入的领域感觉很有帮助,可以快速搭建起对这门学科的框架知识,体验 很不错。 《原著书》读起来比较枯燥,是那种上大学时候的做教材用的,以理论居多,主要是对内容速读了一遍后续 有需要的时候进行查证。 组织及人资管理的最底层的思考。 简单过了一篇内容.从各个方面分析组织对性质,中规中矩的解说!看起来随然有点枯燥,里面人,性格, 解说管理,组织架构等这些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 这本书读了18个小时,里边的概念词汇从不解到慢慢的熟悉,到最后的恍然大悟,具有很强的实操价值,是 一本工具指导书。 大学时候因为太贵而没舍得扔的教材,在工作5年的时候再一次翻开,经典、全面概括。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天津师范大学组织行为学顾建选0951322209工商管理(1)班2011/6/29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1)边缘性、综合性⑴多学科交叉性⑵多层次性2)两重性这种两重性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多学科性;二是来自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三是来自管理的两重性。
3)实用性组织行为学特点:(1)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多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的形式: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群体决策中的方法—方案前提分析法不直接讨论有待决策的备选方案本身,把论据分析透彻、深入。
优点可以客观地分析问题,容易意见集中,意见正确率高,决策方案把握大。
组织行为中影响因素:个人主观内在因素:1)生理因素:遗传因素、体质状况、生理需求、生物节律规律、心理活动过程(感觉、知觉、思维、认识);2)心理因素:个性倾向性心理特征(价值观、理想、信念、态度)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3) 文化因素:个人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专业技术、职业道德观念、礼仪等;4)经济因素: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
客观外在环境因素: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1)群体2)领导:领导素质、领导作风与方法、激励方法与制度3)整个组织:组织设计、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绩效考核。
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1)条件因素:国内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自然地理等2)人群团体因素:家庭、亲友、产权所有者、竞争者、顾客供应商、各级政府机关、群众团体气质差异1胆汁质(急躁型)表现为精力充沛,动作迅猛,直率热情,但自制力差,性急而粗心,外倾性明显。
(完整版)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自己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内的员工和组织的合作者通常并非我们所假定的纯粹理性行为者,但是也并非他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无法预测。
1、人际技能的重要性包含那些方面?理解人们的行为在决定管理者效能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决定管理者职业生涯发展能否真正腾飞。
(2)管理者人际技能的开发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高绩效员工。
(3)工作场所更加愉悦。
(4)理解冲突、管理他人。
(5)同事及上级间的社会关系与总体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6)积极的社会关系也与更小的工作压力和离职意愿联系在一起。
(7)创造令人愉悦的工作环境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在管理者职能、角色和技能方面,管理者能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工作。
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者是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的共同目标。
(8)【亨利·法约尔】管理者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制定达成目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分出各种层级;组织职能包括: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领导职能包括:指导和协调员工工作;控制职能包括:监控、比较以及对可能的错误进行纠正等。
(9)【赫兹伯格】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包括: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包括: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0)【管理的技能】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以及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许多人的技术技能都是在工作中发展出来的;人际技能指的是,无论独自一人还是在群体之中,能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由于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所以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技能,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6版》完整学习笔记
罗宾斯《组织⾏为学:第16版》笔记第Ⅰ篇导论第1章什么是组织⾏为学1.1 ⼈际技能的重要性商学院的教授们逐渐意识到理解⼈们的⾏为对管理者有效性的作⽤,并在很多课程设置中,把⼈际技能作为必修课补充进来。
管理者⼈际技能的开发还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绩效的员⼯。
积极的社会关系往往伴随着较⼩的⼯作压⼒和较低的离职意愿。
那些懂得如何与管理者进⾏有效对话且表现积极主动的员⼯,更容易得到管理者的信任,因此他们的想法经常能被采纳,⼯作满意度也会进⼀步提⾼。
创造令⼈愉悦的⼯作环境似乎还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管理者单凭技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他们还需要良好的⼈际技能。
1.2 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managers)通过他⼈来完成⼯作。
他们通过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的活动来实现⼯作⽬标。
管理者在组织(organization)中完成他们的⼯作。
组织是⼀种⼈们有⽬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在⼀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个或⼀系列共同⽬标。
在这个组织中,监督他⼈的活动,并对实现⽬标承担责任的⼈就是管理者。
1.2.1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达成⼀定的⽬标,所以,必须有⼈来确定这些⽬标,并选择能够达成这些⽬标的⼿段。
管理者就是这样的⼈。
计划(planning)职能包括:确定组织的⽬标;制定达成这些⽬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惊醒整合和协调。
有证据表明,这种职能增加了管理者从低级管理层向⾼级管理层晋升的可能性。
管理者也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我们把这种职能叫做组织(organizing)。
包括:决定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如何把任务进⾏分类;谁向谁报告⼯作以及在什么地⽅做出决策额。
每个组织都由⼈组成。
于是,指导和协调这些⼈也是管理者的⼯作,这就是领导(leading)职能。
为了保证各种事项按部就班地进⾏,管理者必须对组织的绩效进⾏监控。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为学笔记14版组织⾏为学·第⼀章什么是组织⾏为学组织内的员⼯和组织的合作者通常并⾮我们所假定的纯粹理性⾏为者,但是也并⾮他们的⼤部分⾏为都⽆法预测。
1、⼈际技能的重要性包含那些⽅⾯理解⼈们的⾏为在决定管理者效能过程中有重要作⽤。
(1)决定管理者职业⽣涯发展能否真正腾飞。
(2)管理者⼈际技能的开发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绩效员⼯。
(3)⼯作场所更加愉悦。
(4)理解冲突、管理他⼈。
(5)同事及上级间的社会关系与总体⼯作满意度之间存在⾼度相关关系。
(6)积极的社会关系也与更⼩的⼯作压⼒和离职意愿联系在⼀起。
(7)创造令⼈愉悦的⼯作环境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在管理者职能、⾓⾊和技能⽅⾯,管理者能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完成⼯作。
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的活动从⽽实现⼯作⽬标。
组织是⼀种⼈们有⽬的地结合在⼀起的⼀个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者是多个个体组成,在⼀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个或⼀系列的共同⽬标。
(8)【亨利·法约尔】管理者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包括:确定组织⽬标、制定达成⽬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分出各种层级;组织职能包括: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领导职能包括:指导和协调员⼯⼯作;控制职能包括:监控、⽐较以及对可能的错误进⾏纠正等。
(9)【赫兹伯格】管理者的⾓⾊⼈际⾓⾊包括:头⾯⼈物、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控者、传播者、发⾔⼈;决策⾓⾊包括: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0)【管理的技能】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际技能以及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包括应⽤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
所有的⼯作都需要⼀定的专业知识,许多⼈的技术技能都是在⼯作中发展出来的;⼈际技能指的是,⽆论独⾃⼀⼈还是在群体之中,能够善于倾听、理解他⼈、与他⼈沟通、激励他⼈、⽀持他⼈的能⼒。
由于管理者是通过他⼈完成⼯作,所以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际技能,才能进⾏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
组织行为学笔记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美国学者威廉·迪尔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中个人、团体和组织的行为问题。
”2、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在他的著作《组织行为学原理》中写到:“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3、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研究分析工作组织中的行为,二、是提高管理者解释、预测、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能力。
4、组织行为学定义为: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因此又可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以及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1、个体行为内部因素:态度、能力、个性、价值观、知觉、动机等外部因素(组织环境和政策):组织结构、工作设计、工作环境、技术、领导方式、奖励制度、管理控制方式2、群体行为研究组织中群体行为的方式,以及影响群体行为及工作绩效的因素。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群体构成、群体的规范、沟通、团队建设和冲突、群体思维与决策以及群体文化、领导等等3、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也把整个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而不仅是把重点放在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上。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规模与发展阶段、组织所应用的技术、组织文化、组织的变革与创新等等,而核心是发挥组织的功能,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线上学习笔记及感悟
悟一、笔记:(一)第1章团队1、做任何事情,把握住方向都是最重要的2、李开复:团队中必备三种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重要性排序的能力、形成方案的能力。
3、大脑左半球负责逻辑、分析、文字表达、理性思维、分类排序等传统垂直的思想。
右半球负责空间想象、音乐、色彩、联想等创新多度的思想。
4、加强团队建设,首先要先建立诚信。
5、青年干部所需的6种感情存款:知己解他、检查细节、融于团队、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勇于道歉。
6、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反思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后果,从中吸取经验。
7、如何成为优秀高校团干部:善于思考、善于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加强队本校本专业问题的观察和了解。
8、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学生聪明暗示的力量)9、沟通是意义的传递与理解,其功能为:进行控制、激励他人、表达情绪、传递信息。
10、沟通方式分为语言方式和非语言方式。
11、有效沟通的技能:目光接触、积极倾听、恰当接触、避免打断说话者、不要多说、记得听者与说者角色的转换。
12、有效的沟通:充分的准备、与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准确表达信息、潇洒的交流、注意回顾和总结。
13、领导者价值观最成熟的水平是利人利己。
(二)第2章沟通1、通向CEO的8项素质:有抱负、外表特征、高等教育、决策能力、自信、通过他人完成任务、从事艰苦工作的能力。
2、沟通的必要:人的社会性、社会分工协作的需要。
3、沟通的主要动因:人的社会属性、完成任务、心理满足和情感交流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4、沟通目标:意识、态度和行为。
5、概念:是信息、思想和情感借助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和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之间来进行的传递,并获得理解的过程。
6、沟通3个环节:表达、倾听和反馈。
7、组织是一个系统,任何一部分变化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关联影响。
8、不同的管理职能需要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9、沟通障碍:(1)发送者障碍:目的不明、对象选择错误和形式不当;(2)接受者障碍:知觉偏差、心理障碍和过度加工;(3)按内容分:地位上的差异、信息来源的可信度;10、如何克服:换位思考、掌握沟通的节奏。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第一篇: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在北京中央团校学习期间,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刘启云老师通过课件的方式,系统地为我们讲授了关于《组织行为学》基本内容,聆听老师的讲课,让我初步了解《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让我对此课产生了很浓厚了兴趣,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回来之后,我认真地从个人、团体行为到个人心里、团体建设,再到群体沟通、冲突到组织、激励,再到组织设计、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研读,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
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组织行为学》有很强的实践特色。
《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组织发展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知觉、个性心理与行为、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等等。
我感到全书构思新颖、科学,内容生动、活泼,案例丰富、经典,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注重理论的实用性,是围绕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相互作用,通过对个体、群体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的分析,揭示其与组织行为的各种关系,这是《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思路,也是其内容的逻辑发展过程,比较注重联系公共管理(公共组织)的实践则是《组织行为学》的一大特色。
通过对组织行为的系统,科学分析,可以有效的提高组织运作的绩效。
二、《组织行为学》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魅力。
从卓越企业文化论和美国企业精神,我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
企业文化的决定取决于组织者,组织的成功或者失败常常被归为其所拥有的文化。
对组织文化有着多种理解,尽管组织文化的定义没能统一,大多教学者都把价值观作为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
组织文化就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读书笔记大全《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一、(一)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因此,组织也可以说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
(二)对组织涵义应把握以下要点: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动态)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就是把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中有效、合理的配合关系相对固定下来,形成各种规章制度和责、权、利相结合的组织机构模式;(静态)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它自身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目标)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结合体)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与社会相互作用或成为独立的法人,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社会技术系统)(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3)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4)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5)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6)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7)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二、行为的概念(一)①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②狭义的行为:指有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③广义的行为:除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二)人的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引言: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与组织之间的
相互作用,探讨组织内外部的行为模式和动态变化。
对于企业来说,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组织内部,提高组织绩效。
本文为组织行为学的读书笔记,主要总结了书
籍中的关键概念和重要观点。
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畴
组织行为学是对个体、团队和整体组织的行为进行研究。
它以
了解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为基础,分析员工在组织环境中的动机、价值观、态度和行为。
1.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外各个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以及与环境
的互动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个体、团队和整体组织的行为,通过研
究组织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改进工作场所中的行为和绩效。
1.2 组织行为学的范畴
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个体行为: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决策、动机、情感和行为反应等。
- 团队行为:研究团队间的沟通、合作、协调等,以及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
- 组织系统:研究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二、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概念
2.1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一种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塑造了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方式,影响着组织的运行和绩效。
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促进员工的忠诚度和团队合作,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2.2 弹性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自从学《组织行为学》回来之后,我认真地从个人、团体行为到个人心里、团体建设,再到群体沟通、冲突到组织、激励,再到组织设计、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研读,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
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组织行为学》有很强的实践特色。
《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组织发展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知觉、个性心理与行为、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等等。
我感到全书构思新颖、科学,内容生动、活泼,案例丰富、经典,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注重理论的实用性,是围绕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相互作用,通过对个体、群体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的分析,揭示其与组织行为的各种关系,这是《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思路,也是其内容的逻辑发展过程,比较注重联系公共管理(公共组织)的实践则是《组织行为学》的一大特色。
通过对组织行为的系统,科学分析,可以有效的提高组织运作的绩效。
二、《组织行为学》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魅力。
从卓越企业文化论和美国企业精神,我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
企业文化的决定取决于组织者,组织的成功或者失败常常被归为其所拥有的文化。
对组织文化有着多种理解,尽管组织文化的定义没能统一,大多教学者都把价值观作为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组织文化就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
它是组织中成员的一种共同认知,能够强烈的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
我从书中了解到,组织文化的内涵,它基本涵盖了四个层次,第一是指标,包括故事,仪式,语言和符号等;第二层是行为规范,包括任务支持规范,任务创新规范,社会关系规范,个人自由规范等,第三层是基本价值观,包括绩效价值观。
最后一个层次是核心假设,包括人类的本性,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现实,真理,时间与空间的性质,人类活动的性质以及人类关系的性质等假设。
结合书上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为我们所处的企业组织文化做了简单概括。
对于我们传统的国有大型企业文化公司来说,企业的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两类一方面是从生长点的角度去看,其命运扎根于改革,属“改革全新型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是从对外引进的程度去看,又属于“全面引进型企业文化”。
这时组织文化对企业发展更为重要。
其实文化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又是实践的动力。
它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同煤集团在多年的煤炭生产实践中,深深地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病,已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面对危机,我们及时创新规范,社会关系规范,转变思路,迎挑战抓机遇,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提出了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
三、解读权力与政治是一种重要的组织行为现象。
从书中了解到,权力的构成因素和行使方式,以及政治行为的表现形式对政治行为的道德制约,都一个企业领导人必须的基本要素。
这对于我们从事企业领导干部来说,给出了一定的标准。
从权力的特性来看,我知道权力与职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不仅包换职权,而且还包括一些不是来自职位的权力。
而权力从层面上来说,有两层意思,一是人个权力的基础的范围,二是团体权力的基础的范围。
从两层意思中,我们可以看清,权力对于国家、企业都非常重要。
确认识、严谨行使权力,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甚至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我觉得我们共-产-党人应树立权力是政治、是信任、是责任、是奉献、是约束的正确观点,坚决抵制错误的、不健康权力观对自己的侵蚀,努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领导干部,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权力、地位、利益的现实考验,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行使权力,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而且会影响一个部门的干部风气好坏,甚至关系到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正确认识和行使权力,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权力是在不同的产业中不同的部门里得到分配的,尤其在一些企业中,成功的企业具有一些销售和研发部门控制的战略权变。
在我们煤炭企业,决策权置于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
在生产中协调安全生产是最重要的。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在北京中央团校学习期间,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刘启云老师通过课件的方式,系统地为我们讲授了关于《组织行为学》基本内容,聆听老师的讲课,让我初步了解《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让我对此课产生了很浓厚了兴趣。
回来之后,我认真地从个人、团体行为到个人心里、团体建设,再到群体沟通、冲突到组织、激励,再到组织设计、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研读,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
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组织行为学》有很强的实践特色。
《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组织发展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知觉、个性心理与行为、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等等。
我感到全书构思新颖、科学,内容生动、活泼,案例丰富、经典,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注重理论的实用性,是围绕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相互作用,通过对个体、群体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的分析,揭示其与组织行为的各种关系,这是《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思路,也是其内容的逻辑发展过程,比较注重联系公共管理(公共组织)的实践则是《组织行为学》的一大特色。
通过对组织行为的系统,科学分析,可以有效的提高组织运作的绩效。
二、《组织行为学》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魅力。
从卓越企业文化论和美国企业精神,我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
企业文化的决定取决于组织者,组织的成功或者失败常常被归为其所拥有的文化。
对组织文化有着多种理解,尽管组织文化的定义没能统一,大多教学者都把价值观作为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
组织文化就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
它是组织中成员的一种共同认知,能够强烈的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
我从书中了解到,组织文化的内涵,它基本涵盖了四个层次,第一是指标,包括故事,仪式,语言和符号等;第二层是行为规范,包括任务支持规范,任务创新规范,社会关系规范,个人自由规范等,第三层是基本价值观,包括绩效价值观。
最后一个层次是核心假设,包括人类的本性,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现实,真理,时间与空间的性质,人类活动的性质以及人类关系的性质等假设。
结合书上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为我们所处的企业组织文化做了简单概括。
对于我们传统的国有大型企业文化公司来说,企业的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两类一方面是从生长点的角度去看,其命运扎根于改革,属“改革全新型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是从对外引进的程度去看,又属于“全面引进型企业文化”。
这时组织文化对企业发展更为重要。
其实文化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又是实践的动力。
它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同煤集团在多年的煤炭生产实践中,深深地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病,已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面对危机,我们及时创新规范,社会关系规范,转变思路,迎挑战抓机遇,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提出了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
三、解读权力与政治是一种重要的组织行为现象。
从书中了解到,权力的构成因素和行使方式,以及政治行为的表现形式对政治行为的道德制约,都一个企业领导人必须的基本要素。
这对于我们从事企业领导干部来说,给出了一定的标准。
从权力的特性来看,我知道权力与职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不仅包换职权,而且还包括一些不是来自职位的权力。
而权力从层面上来说,有两层意思,一是人个权力的基础的范围,二是团体权力的基础的范围。
从两层意思中,我们可以看清,权力对于国家、企业都非常重要。
确认识、严谨行使权力,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甚至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我觉得我们共-产-党人应树立权力是政治、是信任、是责任、是奉献、是约束的正确观点,坚决抵制错误的、不健康权力观对自己的侵蚀,努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领导干部,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权力、地位、利益的现实考验,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行使权力,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而且会影响一个部门的干部风气好坏,甚至关系到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正确认识和行使权力,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权力是在不同的产业中不同的部门里得到分配的,尤其在一些企业中,成功的企业具有一些销售和研发部门控制的战略权变。
在我们煤炭企业,决策权置于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
在生产中协调安全生产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