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韦庄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韦庄《菩萨蛮》阅读题答案及翻译赏析

韦庄《菩萨蛮》阅读题答案及翻译赏析

韦庄《菩萨蛮》阅读题答案及翻译赏析韦庄《菩萨蛮》阅读题答案及翻译赏析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注】韦庄,字端己,唐末诗人,唐朝花间派词人,有《浣花词》流传。

曾因战乱避祸于江南,后入蜀。

本词作于晚年侍蜀期间,此时韦庄为蜀掌书记,甚受蜀主王建器重,而中原正值晚唐与后梁政权交替之际,韦庄处于有家归不得的困境。

1.这首词上阕以主人口吻,下阕以客人口吻来写,都用了“须”和“莫”,这样叠用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2.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本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请简要阐述。

(5分)参考答案1.上阕的“须”和“莫”是主人的劝客之语,是说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前不要说明天的事情。

(2分)下阕的“须”和“莫”是客人的自劝之词,是说“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非常短暂,不再推辞说你将我的酒尊斟得太满。

(2分)面对不可期望的明天,只有及时行乐珍惜今天,看似重复的叠用体现了作者无可诉说的悲哀和痛苦。

(2分)(在情感上答亡国的悲痛也可以酌情给分)2. 这首词表面看是写“珍重主人心”,宽慰自己应在人生如梦的境遇中好好把握眼前。

(1分)但深层看作者正要表达的是强作欢笑的辛酸。

(1分)亡国之悲,词人隐而不宣,却故作达语“遇酒且呵呵”。

“呵呵”是空洞的笑声,无奈之余,词人只有故作旷达,暂时以酒麻醉自己。

(2分)作者巧妙地借主人劝酒,抒写了心中难言的隐痛。

(1分)(抓住“直”“纡”“ 达”“郁”分析即可)参考译文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桌前千万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

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的酒杯是深的,主人的情谊也是深的。

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太短暂了,我不再推辞说您又将我的酒杯斟得太满。

既然有酒可喝再怎么样也得打起精神来,人生能有多长呢?赏析:《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是晚唐五代词人韦庄的词作。

菩萨蛮韦庄鉴赏试题及答案

菩萨蛮韦庄鉴赏试题及答案

菩萨蛮韦庄鉴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韦庄的《菩萨蛮》是一首描写______的词。

2. 在《菩萨蛮》中,韦庄通过“______”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3. “______”是《菩萨蛮》中用以形容女子美丽容貌的词句。

二、选择题1. 《菩萨蛮》的作者是以下哪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韦庄D. 白居易2. 下列哪项不是《菩萨蛮》中所描绘的内容?A. 女子的美貌B. 春日的景色C. 战争的残酷D. 爱情的甜蜜三、简答题1. 请简述《菩萨蛮》中所表达的主题。

2. 韦庄在《菩萨蛮》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增强词的艺术效果?四、论述题1. 结合《菩萨蛮》的内容,分析韦庄是如何通过对女子美貌的描写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的。

五、翻译题1. 将《菩萨蛮》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答案:一、填空题1. 女子的美貌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2.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3.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二、选择题1. C2. C三、简答题1. 《菩萨蛮》的主题是通过描绘女子的美貌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逝去青春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韦庄在《菩萨蛮》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等艺术手法,使得词句形象生动,情感丰富。

四、论述题1. 韦庄在《菩萨蛮》中通过对女子美貌的细腻描写,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以及对其姿态的描绘,如“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反映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对美好记忆的珍惜。

五、翻译题1. "Small mountains overlap with the flickering of gold, hair clouds are about to pass over the snow of fragrant cheeks."【完】。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诗词《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鉴赏试题及答案

诗词《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鉴赏试题及答案

诗词《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鉴赏试题及答案导读:菩萨蛮(其四)韦庄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注】韦庄,字端己,唐末诗人,唐朝花间派词人,有《浣花词》流传。

曾因战乱避祸于江南,后入蜀。

本词作于晚年侍蜀期间,此时韦庄为蜀掌书记,甚受蜀主王建器重,而中原正值晚唐与后梁政权交替之际,韦庄处于有家归不得的困境。

1.这首词上阕以主人口吻,下阕以客人口吻来写,都用了须和莫,这样叠用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2.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本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请简要阐述。

(5分)参考答案1.上阕的须和莫是主人的劝客之语,是说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前不要说明天的事情。

(2分)下阕的须和莫是客人的自劝之词,是说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非常短暂,不再推辞说你将我的酒尊斟得太满。

(2分)面对不可期望的明天,只有及时行乐珍惜今天,看似重复的叠用体现了作者无可诉说的悲哀和痛苦。

(2分)(在情感上答亡国的悲痛也可以酌情给分)2. 这首词表面看是写珍重主人心,宽慰自己应在人生如梦的境遇中好好把握眼前。

(1分)但深层看作者正要表达的是强作欢笑的辛酸。

(1分)亡国之悲,词人隐而不宣,却故作达语遇酒且呵呵。

呵呵是空洞的笑声,无奈之余,词人只有故作旷达,暂时以酒麻醉自己。

(2分)作者巧妙地借主人劝酒,抒写了心中难言的隐痛。

(1分)(抓住直纡达郁分析即可)参考译文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桌前千万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

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的酒杯是深的,主人的情谊也是深的。

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太短暂了,我不再推辞说您又将我的酒杯斟得太满。

既然有酒可喝再怎么样也得打起精神来,人生能有多长呢?赏析:《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是晚唐五代词人韦庄的词作。

菩萨蛮阅读答案韦庄

菩萨蛮阅读答案韦庄

菩萨蛮阅读答案韦庄【篇一:江西省赣州市2016届高三3月摸底考试(一模)语文试题】=txt>语文试题2016年3月本试题分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的产生,承沿了“诗六义”之一“赋”的表现手法,是诗经基础上的发展。

赋之名称由诗经而来,它与诗经有着密切关系。

赋与楚辞也有承继关系,只要细读楚辞作品即可发现:楚辞中出现了铺陈现象,有些篇章显然已具备较多赋的成分。

但是,楚辞毕竟又不同于赋。

楚辞内容长于“言幽怨之情”,抒情成分浓;而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抒情成分淡,咏物说理多。

宋玉的《风赋》、《钓赋》,内容为咏物,以不带抒情成分的客观者口吻描述,符合“直书其事”、“体物写志”特征。

严格说,楚辞也应是赋的近源。

赋在战国后期形成,秦时只产生了一些杂赋。

到汉朝,突发勃兴,涌现出大量的赋家及其赋作品。

汉帝国的强盛,使帝王贵族奢侈淫逸之风滋长,伴之而成的,便是歌功颂德文学的畸形发展;汉代献赋制度的产生,促使文人竞相撰著赋作。

但它们过于追求词藻、堆砌铺陈、多奇字僻字,又因长于铺陈,自不免失之繁琐、累赘、堆砌。

而文学成就较高的如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也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它们对研究汉代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风俗、地理、艺术等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七+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Word版含答案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七+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Word版含答案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人名片韦庄(约836~910),字端己。

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韦应物四世孙。

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

后流落江南。

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

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

终于蜀,谥文靖。

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

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二、诗词故事秦妇吟秀才广明二年(881年),韦庄在长安应举及第,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

于是,亲眼看到了战乱之惨状,有感而发,写了《秦妇吟》一诗。

该诗借一秦妇之口,揭露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及官军的腐败、残暴。

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成了韦庄的代表作。

人称其“秦妇吟秀才”。

三、文题背景1.《菩萨蛮》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

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

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2.杨柳《论韦庄词》江南春水碧于天,江北佳人梦魂牵。

往事悲情词中诉,一字一句泣红颜。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词的主题是赞美江南(一说是思归),宜用赞美的口气读出。

二、悟读,诗情画境杏花,烟雨。

《第10课 菩萨蛮(其二)》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0课 菩萨蛮(其二)》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0课菩萨蛮(其二)》课文同步练习(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垆边..人似月垆边:酒家B.皓腕凝.霜雪凝:聚集,凝聚C.未老莫.还乡莫:不要D.还乡须.断肠须:一定答案 D解析须:会,当。

2.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答案 C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鹂语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答案 B解析全诗描写的是早春的情景。

A句中的“落红满地”与早春情景不合;C句中的“鸟空啼”,一个“空”字写出了寂寞无奈之情,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合;D句中的“花欲语”是欲语而非实语,若选此句,末句“此是春来第一声”则无从落实。

4.下列诗句分别属于四种景与情的交融情况,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哀景写哀②以哀景写乐③以乐景写乐④以乐景写哀甲: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乙: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丙: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丁: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A.甲②/乙④/丙③/丁① B.甲①/乙③/丙②/丁④C.甲②/乙④/丙①/丁③ D.甲③/乙①/丙②/丁④答案 A解析甲出自杜甫的《江汉》,“落日”“秋风”哀景;“落日”二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

乙出自唐代诗人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前两句写乐景,后两句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更加强烈。

专题03 借代-古代诗歌阅读常考修辞手法通关

专题03 借代-古代诗歌阅读常考修辞手法通关

旁题。

3俏代典例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借游人总述,称夸赞江南好,进而劝告客居、隐居的人在此久居直到年老。

B.景点的选择,极富江南水乡特点,既有景,又有游人的感受。

C”垆边人似月”一句用的是借代,写卖酒少女的美丽动人,以此写出江南的景人皆美。

D.全词描摹江南水乡是风光宜人的胜地,抒发自己客居于此的得意之情。

E.一般写游子,都写思乡断肠,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独具新意。

如果不到年老就回到家乡,会无限遗憾,以此表达词人愿久居江南的心愿。

F■■■■■■■■■■■1^^^II【参考答案】AC【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绛合考查,涉及陈询炼句,内零的理解,情感的批提,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二解各该种题型时,首先通够全■诗,整体理解杞援诗中写了叶幺景、什幺人、什幺苓,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u枇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u A项,“进而劝告客居、隐居的人在此久居支到年老E西解诗意:"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抒发的是诗人颜.泊脩归的愁苦之感u C项,“喈做E手法分析有误,“球边人救月E偻用的是比喻的修绛手法=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宋]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两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借代。

这两句极力写出了当年宫苑中歌舞升平的景象,与后面的“到而今”所描述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温庭筠韦庄《菩萨蛮》

温庭筠韦庄《菩萨蛮》

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 灭>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词的鉴赏,初步了解 温词及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的情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812-约870),唐 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 卿,唐宰相温彦博后代,属于 没落贵族家庭出身。 • 才思敏捷,人称“温八 叉”,屡举进士不第,一生抑 郁不得志。 温庭 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 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 格。其词意象绵密,富艳精 工. • (柔软细密,富贵艳丽,精致 工巧.)
• 菩萨蛮 韦庄 •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 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 听雨眠。 •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 (2)两道小题。 • 菩萨蛮 韦庄 •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 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 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 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 南好”? • 答: 。 •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 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 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答: 。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 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 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 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 金鹧鸪。
温庭筠

• 整体感知:
• 在这首词塑造 了一个 • 的女 子?
• (结合词意给“女子” 添加形容词性定语并 作具体分析)。
• 加入想象, 结合注释 将词改成 现代文。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鉴赏答案及译文参考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鉴赏答案及译文参考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鉴赏答案及译文参考《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是由韦庄所创作的,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唐代:韦庄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译文春暖花开,万象更新。

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

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

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

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

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

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

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春:一作“风”。

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

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魏王堤:即魏王池。

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

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

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赏析这首词是韦庄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

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

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

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

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

这里,“春光好”是淡写,“他乡老”却是重笔,情景两两对举,比照十分鲜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

高中语文 专题10 菩萨蛮(其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

高中语文 专题10 菩萨蛮(其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

高中语文专题10 菩萨蛮(其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专题10 菩萨蛮〔其二〕1.作者简介韦庄,字,京兆杜陵人。

此前曾漫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与同为“花间〞重要词人。

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著有《浣花集》2.关于花间词派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

3.背景介绍《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

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4.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

〔1〕游人只合.江南老〔2〕春水碧于.天〔3〕垆.边人似月〔4〕皓.腕凝霜雪〔5〕还乡须.断肠5.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①菩萨..②垆.边③皓.腕④曾谙.1.端己温庭筠秦妇吟秀才2.《花间集》花间词派4.〔1〕应该;〔2〕比;〔3〕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4〕洁白;〔5〕一定,应当。

5.①pú sà;②lú;③hào;④ān。

1.开头两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开门见山,点出全词主旨。

2.本词描绘了江南什么样的景象?词人借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1〕本词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

开头两句直言江南美好。

“春水〞两句承上,写江南水乡景色美、居民生活美。

下阕“垆边〞两句进一步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丽少女。

江南的美景、悠然的生活以及美丽的少女组成了一幅江南美景图。

〔2〕词人因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战乱,欲归却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词人思乡怀人的矛盾心态,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苏幕遮》《菩萨蛮》对比阅读附答案赏析

《苏幕遮》《菩萨蛮》对比阅读附答案赏析

《苏幕遮》《菩萨蛮》对比阅读附答案赏析第一篇:《苏幕遮》《菩萨蛮》对比阅读附答案赏析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2)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1)“山映”三句:傍晚,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着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先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出乡思离情。

(2分)“风柔日薄春犹早”: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使人心情愉悦。

抒发了欣喜之情。

(3分)(2)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

(2分)但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结合赏析2分)李词的抒情是委婉含蓄。

(结合赏析2分)二:(1)这两首词的下阕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2)两首词都表达了思乡的主题,但风格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都采用了正话反说的写法。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只有在梦中才不会受思乡之苦,言外之意是说长夜难眠,备受思乡之情的折磨;“明月楼高休独倚”,劝说自己不要登上高处,正表明自己独倚高楼,愁绪满怀。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可见清醒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4分)(2)范词上阕写景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高远;下阕抒情,“酒入愁肠,比作相思泪”,抒情自然直接;李词上阕写初春清晨起床后的感受,意境闲适优美;下阕抒情,“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不直说愁,而说酒,说熏香,抒情含蓄隽永。

韦庄《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韦庄《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菩萨蛮①韦庄红楼②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③。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金翠羽④,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注:①这首词创作于韦庄浪迹江南、思乡怀人之时。

②红楼:代指富豪家的楼阁。

③流苏帐:装饰着彩须花缕的帐子。

④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代指歌女。

1.请从虚与实的角度对词的下片进行赏析。

(6分)[答案]①“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两句,实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声。

(2分)②“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这两句虚写,(1分)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到临别时爱人叮咛自己早日归家,又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依窗远望,盼我归去。

(2分)③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怀人的惆怅之情。

(1分)[解题思路]题目要求考生从虚与实的角度对词的下片进行赏析。

手法已经明确,内容已经指定。

答题时明确实写的内容,“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两句,实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声;虚写内容,“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到临别时爱人叮咛自己早日归家,又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依窗远望,盼我归去。

然后能回答这效果,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怀人的惆怅之情。

2.清代张皋文认为此词是词人“留蜀后寄意之作”,看似思乡怀人,实际上借用了《离骚》中的“众芳之所在”和“美人譬于君”的比喻手法,流露出“惓惓君国之思”。

请结合词的上片进行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①开头两句,描写红楼结彩下垂的罗帐和香料加工的红烛,极力铺张“红楼”之富之美,(1分)暗喻故国之美之富。

(1分)②“残月”两句,写美人带着欲留不可、欲别不忍的无可奈何之情,依依不舍地与自己告别,(2分)以美人喻君王,表达君臣之眷恋。

(1分)[解题思路]题目要求考生就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菩萨蛮阅读理解参考答案(优秀范文5篇)

菩萨蛮阅读理解参考答案(优秀范文5篇)

菩萨蛮阅读理解参考答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菩萨蛮阅读理解参考答案菩萨蛮(唐)温庭筠宝函①钿雀②金鸂鶒③,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④。

鸾镜⑤与花枝,此情谁得知?[注释].①宝函:华美的梳妆盒。

②钿雀:雀饰的金钗。

③鸂(xī)鶒(chi):水鸟名,又称紫鸳鸯。

这里是金钗上的装饰。

④芳草江南岸:化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升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⑤鸾(lun)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妆镜。

1、下面对这首晚唐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宝函钿雀金鸂鶒”触物生情,女子看到金钗上成双成对的“鸂鶒”时内心充满了一丝喜悦,表现了她内心与之相似的愿望。

B、“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虚实结合,由眼前回忆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

C、“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两句实写窗外春景之繁盛、游子无信,反衬内心之思念愁苦之情。

D、“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中“枝”与“知”谐音双关,女子感慨自己的相思之情无人理解,只有妆镜与花枝知道。

参考答案:选AC。

解题说明:本题考查诗词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宝函钿雀金鸂鶒”,写女子晨起梳妆,她看到成双成对的“金鸂鶒”,与自己眼前的孤单寂寞恰好相反并形成对比反衬,内心应充满了悲愁苦闷。

所以A错。

同时结合下文,本词主要表现了女子的相思苦闷,“喜悦”与全词格调不合。

C项亦实亦虚,暗用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青青”的典故,写爱人远出不归,音问断绝。

解答本题,既要熟悉诗歌鉴赏必须掌握的各种手法,又能结合诗词内容作恰当的分析。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情感流程。

(6分)参考答案:女子晨起化妆,饰物上成双的鸳鸯触起她内心的伤感孤独(1分);于是移目向外,试图排遣,沉香阁外吴山青翠碧绿(1分);杨柳又轻细如丝,使她回想起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女子沉浸在回忆的悲伤中(2分);眼前芳草茂盛萋萋,而远去之人无音讯到画楼,女子由回忆回到现实,内心有着春归人不归的隐痛和更加强烈的孤独(2分)。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七第一板块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七第一板块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含答案

词是唐五代时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

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中唐以后逐渐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而极盛于宋代。

唐五代时,词的表现内容逐步开拓,词的情感和意境进一步深化;诗歌中新的审美追求对词的内在特质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词人的出现及其性格特征的趋同性、词集的出现与词之主体风格的形成,则意味着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已经确立。

而且唐五代词的美学理想、艺术精神和表现特征,直接启迪了北宋词,唐五代时期成为词萌芽、成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1.掌握词的相关文学常识,能够区别诗与词的不同点。

2.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3.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4.通过体会鉴赏唐五代词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掌握鉴赏词作的规律和技巧。

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这首词是体现温庭筠词作浓艳华美风格的代表作。

历来对这首词的评赏与接受,见仁见智,颇为纷纭。

因此,学习时可对文本进行细读和多元解读,把鉴赏的重心放在表达技巧的分析与鉴赏上,如刻画描写人物的方法等。

2.《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

学习时可在通读词意的基础上,赏析词中直抒胸臆的词句,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赏析词中“江南”、“老”和“还乡”等词语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赏析词的上下片中“情”与“景”交替变化的结构安排的艺术效果。

菩萨蛮韦庄练习题及答案

菩萨蛮韦庄练习题及答案

菩萨蛮韦庄练习题及答案菩萨蛮韦庄练习题及答案菩萨蛮是唐代文学家韦庄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婉约、豪放的风格而闻名。

下面是一些菩萨蛮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读者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练习题一:请解释以下句子的意思。

1. "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句诗的意思是指春天的夜晚只有短暂的一刻,但却非常珍贵。

2. "玉人何处教吹箫"——这句诗意味着作者思念心中的爱人,希望她能够吹奏箫曲。

3. "闻道龙标过五溪"——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传闻中有关龙的事迹的好奇。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描绘了白天山势绵延不断,黄河水流汇入大海的景象。

练习题二: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菩萨蛮的主题是什么?答:菩萨蛮的主题是爱情。

诗中描写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2. 菩萨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答:菩萨蛮是韦庄为了表达自己对唐明皇李隆基的爱慕之情而写的。

韦庄是唐明皇的宠臣,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和对爱情的向往。

3. 菩萨蛮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答:菩萨蛮的艺术特点是婉约、豪放。

诗中既有婉约的表达方式,如对爱人的思念之情的描绘,又有豪放的情感表达,如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练习题三:请分析以下句子的修辞手法。

1. "春宵一刻值千金"答:这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春宵的短暂时间比喻为千金,强调了其珍贵程度。

2. "玉人何处教吹箫"答:这句诗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3. "闻道龙标过五溪"答:这句诗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将龙标作为代表,表达了作者对传闻中有关龙的事迹的好奇。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答:这句诗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练习题四:请用自己的话总结菩萨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韦庄《菩萨蛮》(其三)阅读练习和答案

韦庄《菩萨蛮》(其三)阅读练习和答案

导语:练习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所学课文,巩固所学知识,下面是韦庄《菩萨蛮》(其三)阅读练习和答案,欢迎大家过来做一做!
《菩萨蛮》(其三) 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注】韦庄年少时曾多年流寓江南。

《菩萨蛮》词共有五首,为词人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

1.词中“此度”指的是;“归”指的是。

(2分)
2.该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4分)
【参考答案】
1.“此度”指寓居蜀中;“归”指归乡或者还乡。

2.衬托或者反衬手法,反语。

词人极写少年时在江南的乐事,反衬今日之可悲。

当时念念惟在故乡,故不知江南之可乐,且思终老之还乡;而今忧患老大之后,还乡之终不可期,更有不能得归之痛。

“白头誓不归”为反语,着一“誓”字,以断然坚决之语,写无穷无尽之悲,韦庄词之劲直由此可见。

高中语文小题狂刷10菩萨蛮其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小题狂刷10菩萨蛮其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菩萨蛮(其二)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韦庄(wéi) 违背(wěi) 皓腕(hào) 桎梏(kù)B.浣洗(huàn) 莞尔(wǎn) 酒瓮(wèng) 蓊郁(wēng)C.堆砌(qì) 沏茶(qì) 均匀(jūn) 温庭筠(yún)D.芙蓉(fú) 肤浅(fū) 断肠(cháng) 举觞(shāng)【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项,违wéi,梏gù。

B项,蓊wěng。

C项,沏qī。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画船出谋划策愁绪千头万绪B.沽酒待价而沽碧绿金碧辉煌C.谙熟暗然失色垆边另起炉灶D.只合和盘托出荟萃脍炙人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C项,“暗然失色”应为“黯然失色”。

3.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合:只应B.画船听雨眠眠:睡觉C.皓腕凝霜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D.垆边人似月垆边:土台子边【答案】D【解析】垆边:酒家。

4.下列对诗歌《菩萨蛮(其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开门见山,点出全词题旨,并贯穿全篇。

“江南好”有劝说游人留在江南的意思,隐含游人意在回乡。

B.三、四两句写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

景色方面,澄澈明净的春水胜过长空一碧的天色;生活方面,躺在画船中听雨声入眠,悠闲之至。

C.五、六两句写江南的人物美。

“似月”写女子容貌光彩照人,“皓腕”写女子双腕洁白,这种描写使人物的美具体化、形象化,表现了江南女子的多情。

D.这首词语言优美、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抒情性强。

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幅清晰鲜明的画面,将景色、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

【答案】C【解析】“表现了江南女子的多情”于文无据。

菩萨蛮古诗阅读附答案

菩萨蛮古诗阅读附答案

菩萨蛮古诗阅读附答案
菩萨蛮古诗阅读附答案
菩萨蛮
韦庄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②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人,生活年代为唐末五代战乱时期。

所作词语言清丽温婉,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

②垆:酒店里安放酒缸的土台。

(1)“江南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词加以概括。

答:
(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江南风光明丽,生活悠闲,人物美好,游子流连忘返。

(2)对江南的.留恋与赞美,故土因战乱而景象凄凉,使人伤心断肠,寄托着有家难归的深沉感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韦庄阅读答案【篇一:菩萨蛮(温庭筠、韦庄)学案】lass=txt>编制人:殷陈雪审核人:郑化伟【学习目标】1、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情感【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情感【学习要点】简介作者;赏析两首《菩萨蛮》,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文学常识积累】1、词的简介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最初称为“ ”、“曲子词”、“ ”、“诗余”等。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 ”或“ ”,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分成三种,58字以内为,59—90字为,91字以上为。

2、简介花间词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

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共18人。

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

“温韦”并称。

※【诗词鉴赏思路】一看标题(题目往往提示以下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情感、诗歌类型。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三看注释(写作背景);四看意象(具体所指);五看情感(总体把握)。

※【自学引导】问题1:1、在温庭筠的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具体分析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问题2:对比阅读韦庄的《菩萨蛮》,概括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江南“好”的?试作分析概括。

2、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1※【合作探究】请比较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不同的抒情特色。

※【归纳概括】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借事抒情: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

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4、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5、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课堂练习】温庭筠的菩萨蛮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2【篇二:2015年尔雅中华诗词之美.答案(叶嘉莹)】s=txt>3. 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的著作是:【大学】6. 古人所说的“志”,是泛指人内心的一切情志:【错】7. 《尚书》在西方被翻译为:【8. 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清乐】9. 诗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

【对】10. “词”的本意是指配乐的歌词。

【对】11. 《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美女,爱情】12. 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雅乐】13. 关于市井俗曲,描述不正确的是【当时传唱度低】14. 小词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

【对】15. 《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对】 16. 晚唐五代时期,“山”可代表的事物不包括【发型】17. “弄妆梳洗迟”中对“弄”解释正确的是【赏弄,观赏】18. “衣锦尚褧”出自古书【诗经】19. 《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

【对】20. 《诗经》中描述最美的女人“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

【错】21. 词被称为“小词”的原因是【不是言志,载道的】22. 《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文人编著的【昭明文选】24.25.26.27.28.29.33. 34.35.36.37.38.39.40. 关于词的理解,错误的是【词本来是一个文学体式】《花间集》中的作品并不都是由男性写作的。

【错】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编成的词集是《花间集》。

【对】《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韦庄共写了()首《菩萨蛮》。

【5.0】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的文人是【韦庄】《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词。

【对】南唐词的风格与《花间集》中词的风格相同。

【错】41.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句话出自【礼记】 42.43.44. “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对()作品的评价。

【冯正中】南唐作为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中主是指【李景】冯正中曾官至宰相【对】46.47.49.50. 《鹊踏枝》词牌名,又名【黄金缕,卷珠帘,一箩金】“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是()的词句【冯正中】中国诗词中“一晌”的意思是指【长久,短暂,a和c】冯正中的词表现的是官能的感觉。

【错】每一个牌调的平仄声调是不一样的【对】 51. 《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上片是【四句三平韵】 52.53.54.55.56. 57.58.59.60. 下列文人中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曹丕】关于词牌名“浣溪沙”,说法错误的是【只有仄声调】《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

【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的妇女注定了是思妇的命运。

【对】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呼应的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春花】评价李后主之词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大家是【王国维】苏轼的号是【苏东坡】《虞美人》整首词前六句两两对比,永恒与无常的对比。

【对】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是有心而为之【错】 61. 被界定为导示未来的词论著作是【人间词话】 62.63.64.65.66. 《向晚二首》写于()年。

【1978】对李霁野先生描述不正确的是【江苏人】《向晚二首》中“向晚幽林独自寻”中用“寻”字而不用“行”字是为了押韵。

【错】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这句诗出自《隋宫》。

【对】王国维的文学评论受哲学家()的影响。

【叔本华,康德】68.69.70. 在王国维18岁时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静庵文集》中大部分是考证的【对】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大欲。

【对】71. “上不似诗,下不类曲”出自()之评论。

【李笠翁】 72.73.74.76.77.78.79.80.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明清时期的代表是【戏曲小说】王国维认为“写境”是()派【写实】王国维认为词有了境界,词的格调自然会提高。

【对】文学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一定要合乎自然。

【对】最早的词学来源于【宋人笔记】关于黄山谷的介绍,不正确的是【与苏澈并称“苏黄”】佛教中认为人有“六根”,包括【身意】诗词中的境界是依靠外在景物来表现的。

【错】《词选序》的作者是【张惠言】81. 清代王鹏运所带领的词派是【临桂词派】 82.83.84.85.86.87.8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张惠言所指与“小词”大概相近的是【乐府之音】小词的妙处是在于它有一种超乎外表语言文字所写的情事以外的意思【对】《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指【才德美好的贤士】曹丕写过的文学专论有【典论.论文】王国维的“三境界”说,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认为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绝是因为当时的词中有一定境界。

【对】中国旧诗只是指传统的五七言绝句诗。

【错】90.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著于()年。

【1908~1910】 91. 关于燕乐,说法不正确的是【是宋代以来的一种新兴音乐】 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5.106.107.108.109.110. 王国维认为词可以表达出诗所不能表达出来的一种意念。

【对】《花间集》问世于西元九百四十年。

【对】“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出自【人间词话】关于秦观,说法不正确的是【别号太虚居士】《东轩笔记》是由()所作。

【魏泰】《东轩笔记》是由()所作。

【对】诗与词的区别是:词之言长,诗之境阔。

【对】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为()美志不遂而叹息也。

【应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词牌名的是【天净沙】“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写得女子是【杨贵妃】欧阳修的《蝶恋花》被收录在《花间集》中【错】词可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

【对】“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出自【文赋】“生而愿为之有家,良人者,所以望以终身者也”指的是【女子】中国古代男子的“三不朽”不包括【立志】“为政必先放郑声”中“放”指放逐【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迁之口。

【对】王国维说南唐后主的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错】王国维认为最早将词诗化的文人是【李煜】【篇三:江西省赣州市2016届高三3月摸底考试(一模)语文试题】=txt>语文试题2016年3月本试题分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的产生,承沿了“诗六义”之一“赋”的表现手法,是诗经基础上的发展。

赋之名称由诗经而来,它与诗经有着密切关系。

赋与楚辞也有承继关系,只要细读楚辞作品即可发现:楚辞中出现了铺陈现象,有些篇章显然已具备较多赋的成分。

但是,楚辞毕竟又不同于赋。

楚辞内容长于“言幽怨之情”,抒情成分浓;而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抒情成分淡,咏物说理多。

宋玉的《风赋》、《钓赋》,内容为咏物,以不带抒情成分的客观者口吻描述,符合“直书其事”、“体物写志”特征。

严格说,楚辞也应是赋的近源。

赋在战国后期形成,秦时只产生了一些杂赋。

到汉朝,突发勃兴,涌现出大量的赋家及其赋作品。

汉帝国的强盛,使帝王贵族奢侈淫逸之风滋长,伴之而成的,便是歌功颂德文学的畸形发展;汉代献赋制度的产生,促使文人竞相撰著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