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课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案和课件,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候现象,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操练(15分钟)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湘教版八上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上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分析总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并找出一月0℃等温线。

2.分析温度带的划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气候(本节课主要学习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差异。

(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幻灯片展示:各地不同的景观图片。

教师: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同一时间,在中国各地所呈现的景观,截然不同,让我们揭开它美妙神秘的面纱吧!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学生读图:学生读“我国的位置、地形”图,回忆以前学过的我国的位置及地形知识。

(设计意图:强化读图意识,以读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的知识做铺垫。

)教师:我国东濒世界第一大洋,西倚世界最大陆块,复杂的地形及海陆位置,造就了气候的多样性。

任务一:了解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设计意图:以明确的任务形式,落实本节的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与学的实效性。

)学生读图:学生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一月0℃等温线及穿过我国哪一座山脉和哪一条河流;(2)了解我国一月南北的气温差异;(3)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教师补充:等温线的特点,读等温线的注意事项及读图步骤。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8℃ 0℃ 8℃ -8℃-8℃ -8℃ 0℃0℃ 0℃ 8℃ 8℃ 8℃ -8℃ 0℃ 8℃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任务二:了解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设计意图:以明确的任务形式,落实本节的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与学的实效性。

)学生读图:学生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七月低于8℃区域;(2)了解我国七月南北的气温差异;(3)归纳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2中国的气候(2)教案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2中国的气候(2)教案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 2.2 中国的天气( 2)教课设计《中国的天气》第二课时教课目的:1.认识我国季民风候的特色、影响范围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害。

2.经过读图、析图、对照、概括,从中培育剖析综合的能力,掌握剖析季民风候特色的技术。

3.知道我国灾祸性天气频发,评论季风对人类活动生产的影响,初步建立防灾减灾的能力。

教课要点:我国季民风候的主要特色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课难点:理解季风进退的早晚、强弱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课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以图析文、对照剖析、概括总结教课准备:有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方案 1:师发问一个生活中的小问题让同学们思虑:我们的房子为何大多南面的窗户大北面的窗户小?这说明是什么要素影响了我们的建筑?〔指引学生说出与季节有关,夏天酷热并且常刮南风,南面的窗户大有益于通风散热,冬天严寒且刮寒风北面的窗户小有益于御寒保暖。

〕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季民风候明显。

方案 2:出示一组景观图片〔暴风暴雨的夏天、严寒干燥的冬天、洪涝灾祸、旱灾、台风、沙尘暴等,〕指引学生察看剖析,我国明显的季民风候为何会屡次形成这样的天气?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学习:季民风候明显和多特别天气。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一〕学习任务一:季民风候明显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35、P36、 P37 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读图 2— 21,找出我国有哪几种季民风候?各自散布在什么地点?〔2〕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民风候是一回事吗?〔3〕影响我国的季风有哪两种?它们分别是什么风向?发源自哪里?会带来什么天气?影响范围?〔4〕季风对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有什么影响?联系生活议论:夏天风的强弱变化会对我国南北方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5〕读图 2— 22 用彩笔描绘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指出大概以哪些山脉为界?〔6〕阅读教材 P37 资料,对照我国东北的齐齐哈尔市与维度大概同样的法国巴黎,看他们冬天气温、夏天气温、气温年较差有什么差别?这说明我国季民风候拥有很强的什么特色?2、小组沟通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研究:研究问题 :议论我国季民风候明显形成的原由及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师点拨:察看世界地图找到我国所处的地点——最大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最大海洋——太平洋,有巨大的海陆差别。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内容较多,分4课时讲授。

第1课时讲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和温度带的划分,第2课时讲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第3课时讲我国的第二个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第4课时讲季风气候带来的一些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

我国的2个气候特征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学可从教材安排的地图入手,通过读图、析图,学生讨论探究,来掌握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其中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

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及其成因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3.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4.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教学难点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2.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等等。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欣赏图片“某某的冰雕”和“某某的花市”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间某某和某某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引入对中国冬夏气温的学习。

讲授新课:气温是构成气候的要素之一,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图来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2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2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教与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与学重点: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与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与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与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1页和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城市降水柱状图”,阅读教材第33页及图2——19“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共分为哪几类干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

(4)、教材33页活动题1、2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教师点拨: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降水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

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 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

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2.2 中国的气候 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2.2 中国的气候 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七年级的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进入新课〔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看书图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2.降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2.降水)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新课导入】读图观察福建和新疆两地民居的屋顶有什么不同?【讲授新课】【活动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这是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比较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四个城市年降水量大小,总结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提问】先看图例,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

在图中描出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年降水量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哪个方向的降水多?哪个方向的降水少?可以看出我国的降水是由哪个方向向哪个方向递减的?【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提问】我国降水的空间差异那么大,那降水量最多和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在哪里?【阅读】台湾东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深圳的近3倍。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9毫米。

【提问】为什么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呢?【总结】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夏季风、地形因素【活动2】读图,比较广州、武汉、哈尔滨3个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说一说它们大致反映了中国降水怎样的季节分配规律。

【总结】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多集中于夏季。

主要是因为我国夏季受夏季风影响较大,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使我国降水夏季较多。

【活动3】读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划分,请同学们找出四个干湿地区,对比教材34页“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是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总结】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与当地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关。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气候干旱。

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可将中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之间,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之间,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内容,并巡视检查
根据问题具体分析成因
课件展示
看课件演示讨论回答
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学生读图
回答问题
作业
设置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课件展示
巡视指导学生
回答问题
阅读明确目标
根据问题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看课件演示讨论回答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一线;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一线;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多年均6558mm,吐鲁番的托克逊降水最少
2.年季节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多集中在5—9月。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年际变化南方较小,北方较大;东南较小,西北较大
活动三、阅读我国的干湿地区,了解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1.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全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类。
2.阅读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干湿地区分布和天然植被。
活动四、阅读课文了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
一、1.我国的气温在冬季与夏季各有什么特点?
2.习惯上,从北到南,将中国划分为哪些温度带?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主要作物有哪些?说说我们家乡所在的温度带及作物熟制情况。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阅读35页图2—25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二课时教案 湘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二课时教案 湘教版 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一、认定目标1. 知道我国气候特点。

2.知道我国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及对我国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1.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______的国家之一,我国_____有大部分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温带______气候。

西北地区大多为____________气候。

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_______气候。

2.受_______的影响,我国降水自_______向 _______ 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集中在 _____季。

3.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我国南方雨季比北方____,比北方长。

夏季风强,则______;夏季风弱,则_________。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线.(口诀:兴安、阴山、贺兰山、巴颜冈底季风圈。

)5.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

在季风区内夏季盛于来自_______洋、______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大陆内部(西伯利亚、蒙古)的 ________风。

6.读我国气候图:(1)图中A、B、C、D、E从气候类型来分:A B CD E 其中A、B、C都为气候,说明了我国气候二个特征分别为、。

(2)从季风区、非季风区来划分:大致A、B、C位于区。

大致D、E位于区。

7.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是指()A.偏北风B.偏东风C.夏季风D.冬季风8.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B.地势影响C.纬度位置D.地形复杂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月0º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D.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三、共同探究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图例画出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和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2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2.2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1我国降水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

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2、我国降水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

3、我国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三、本节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了解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图,并能通过读图析图得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降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在上一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各地的气温状况,大家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虽然学习了温度,但还是不够的。

还得知道各地的降水情况。

那大家看看我国的年降水量图。

二、新授1、看第35页图2-25“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①、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经过了哪些省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了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山东、辽宁、吉林、海南等;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

)②、说说中国降水量地区分布有什么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③、中国降水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夏秋降水多,而冬春的降水少)2、阅读材料——“我国的雨极”思考:火烧寮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其降水的水汽来源各来自哪里啊?(台湾的火烧寮的水汽是来源于太平洋,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水汽是来源于印度洋。

)3、过渡:大家有没有到过沙漠?即使没有到过的话,在电视上也看到过,对于沙漠来说,就是一望无际的沙丘,没有河流,也基本上没有生物的生存。

湘教版八上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上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上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设计
要表现在
A.形成大量降水 B.带来狂风
C.形成闷热天气 D.沿海地区形成巨浪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绘了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
A.长江中上游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南部沿海 D.黄河中下游地区
7、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9分)
(1) 根据气压和风向判断,这幅图反映的是影
响我国的_________(冬、夏)季风。

(2)气流①是_________风,来自太平洋。

气流②是_________风,来自_________洋。

(3) 我们把受气流①和②影响明显的地区,称
为E ________区,而西北内陆受这种气流影响
不够明显,则称为F____________区,E区内降
水较________,而F区则相反。

(4) E区和F区的大致界线是__________—阴
山—_________一线
附参考答案如下:
1、C
2、D
3、D
4、D
5、A
6、B
7、(1)夏(2)东南西南印度(3)季风区非季风区多或丰富(4)大兴安岭巴颜喀拉山
智能拓展1你从我国气候气象灾害频发获得什么启示?2若给我国农业生产献计献策,你会说些什么?。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精品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南北气温的差异及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

2.通过理解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

能够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

3.能够在图中指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分析气温、降水特点。

2.会运用各种图表资料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 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我国气候的两大特点。

难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同一时间,在各地所呈现的景观截然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气候神秘的面纱吧!(出示海南省和黑龙江省同一时间的景观)为何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别如此之大呢?二、新课导入:(一)、气候复杂多样1、教师:我国东西跨经度大、南北跨纬度大,离海洋远近不一,内部具有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问: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学生:气温和降水。

2、活动:①从图2-22中读出漠河、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海口的气温,由此可见,我国1月气温由南向北越来越_______,②漠河和海口气温相差约,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____________。

学生:低、44℃、差别很大3、阅读: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同时,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

因此,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 -30~ -40 ℃,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 ℃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

教师: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1月平均气温为-30.6℃。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二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上)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二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八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知道我国基本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⑵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锋面雨的形成。

二、教法方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案:中国的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2-P45。

主要包含“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等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2.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熟悉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资料说明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气温和降水两个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为线索,重点介绍了其分布的特点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概况总结。

教材内容包括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候鸟老人从东北飞往海南过冬的现象,引出气候对动植物迁徙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1.展示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及其原因。

2.讲解温度带的概念及其分布,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种植区域),让学生理解温度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降水的分布特点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逐月分配图,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

2.讨论降水对农业生产、河流水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强调降水不均匀性带来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1.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理解情况。

例如:2.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3.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四、归纳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2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 八年级上册_1

2.2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地理 八年级上册_1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课时2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1.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会分析我国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学会用冬季风和夏季风活动图,分析冬夏季风的性质、成因影响。

3.学会用夏季风的移动(进退)规律,分析夏季风对我国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中国的季风、性质及其成因。

【教学重点】中国的气候类型的特征,中国的季风、性质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和视频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两则视频,一则是2024年6月河南遭受干旱;一则是2024年7月河南遭受洪涝。

生:观看视频。

师;从抗旱到抗洪,不到25天,河南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设计意图】通过今年河南遭遇的旱涝灾害,初步认识我国季风降水不稳定的特点,也意识到我国的自然灾害多发,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自主学习】结合P39图2-28“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找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点。

生:阅读课本资料并完成思考。

师: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使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此外,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生:回答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师:我国的气候类型有5个(3个季风气候,1个大陆性气候和1个高山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冷夏热,年较差大,日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高山高原气候的特点是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师:读图仔细观察秦岭淮河大致是哪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生: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4.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5.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寒潮:阅读课本第42页内容及图2~33“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图”,思考以下问题:1.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样的体会?2.观察图2—24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3.从图中观察,寒潮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4.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5.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小组经过讨论,汇报结果。

(1)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2)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间,它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

(3)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风力大于山区。

(4)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气候的特点、类型及分布。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我国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气候的概念、特点有所了解。

但针对中国气候的类型、分布及影响因素,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分布,学会分析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地理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的认知,提高其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分布。

2.难点:气候影响因素的分析,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影响。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图表等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我国气候特点,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察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案例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PPT课件,展示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气候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气候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分布。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培养其地理观察力。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不同气候类型,分析其影响因素。

如气候类型、特点、分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与学重点:
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与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与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
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1页和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
城市降水柱状图”,阅读教材第33页及图2——19“中国干湿
地区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
(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上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共分为哪几类
干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

(4)、教材33页活动题1、2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教师点拨:
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
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
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

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
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 c:200mm年等
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
原一线。

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4、合作探究:个性化修改(1)探究问题:
“橘生淮南则为
橘,聚生淮北则为枳”试用地理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教师点拨:
从秦岭淮河两侧气温降水的不同来分析。

(3)探究结论:
秦岭淮河南侧为向阳坡,气温高,同时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而北侧则相反,因此由于两侧的气候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植被。

〈二〉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4页图2——21“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共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是如何分布的?
(2)、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有何优越性?
(3)、教材35页活动1、3、4。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2)教师点拨:
主要从这两种气候的分布规律以及我国的地理位置来分析。

(3)探究结论: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生长有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对规律的总结从而形成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
综合能力训练17、18、19题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
空间
成因
时间
二、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
三、我国的气候类型和分布
教与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