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教程(5)

合集下载

文艺美学教程(第一章)

文艺美学教程(第一章)

第二节 艺术审美经验的外延界定
一、“艺术的”审美经验 它是关涉“艺术的”审美经验,所有与艺术无关 的经验,都不是这种经验。 二、“审美的”艺术经验 它是关涉“审美的”经验。 三、艺术审美经验的两种类型 艺术创造者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欣赏者的审美经验
艺术创造者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欣赏者的审美经验之 间的关系: 1、两种形态的审美经验的心理过程是相反的。在创 作的审美经验中,艺术家的审美想象力、审美传达 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欣赏的审美经验中,欣赏 者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占有更重要的位 置。 2、与心理过程相反有关,两种审美经验的心理指向 也不一样。在创作的审美经验指向作品的生产;欣 赏审美经验指向作品的接受。 3、两种审美经验以作品为中介相互联结相互交流。 创作的审美经验是欣赏的审美经验的前提,欣赏的 审美经验是创作的审美经验是延伸。
文艺美学教程
第一章 艺术最基本的审美事实
一、从具体的艺术审美活动中寻找最基本的 审美事实 二、对审美经验作为最基本的审美事实的理 论说明。(审美对象与审美经验共同发生) 三、艺术的审美经验一直是中西美学研究的 重要内容。(英国感性派的审美经验论、德国理 性派的审美经验论、杜威代表的实用主义的审美 经验论、现象学的审美经验论、中国古代美学基 本上是一种经验式的、感悟式的美学,而非“美 本身”的探索。)

艺术的审美经验的外延极为广泛, 不仅包括历史的跨度而且包括种类的 跨度。
第三节 艺术审美经验的内涵界定
一、走综合创新之路。 二、艺术审美经验的哲学内涵。 三、艺术审美经验的心理内涵。 审美经验的内涵主要涉及:审美心理的发生条件、 审美心理的构成要素、审美心理的运行机制等。
四、艺术审美心理的人文内涵

文艺美学完整版

文艺美学完整版

文艺美学完整版文艺美学完整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选择1、文艺美学这个学科的名称首先由中国台湾学者王梦鸥提出。

2、《声无哀乐论》作者是嵇康3、盛行于西方20世纪50年代的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开始流行,学术界对文学艺术的内在审美特性及其规律重新重视。

4、审美经验论之发端是英国的经验主义美学。

5、真正打出艺术的审美经验旗帜的则是杜威,1934年,杜威出版《艺术即经验》一书,标志着经验派美学逐步走向成熟。

6、经验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鲍姆嘉通有关美学是"感性学"的一种恢复。

7、列宁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一文中认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

8、现象学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其创始人是胡塞尔。

9、审美对象只能存在于具体的审美活动之中,也就是存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遭遇、相互作用之时。

10、杜夫海纳说:"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区别是:要有审美对象的呈现,必须在艺术作品之上加上审美知觉11、艺术的审美经验就是在审美主客体" 相遇 "的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一切审美活动的最基本形态。

12、中国古代美学始终以文艺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

1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很明显,这里说的"境界"就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体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经验的理论提升。

14、古希腊时期所说的"艺术"包括了一切 "技艺性" 的活动。

15、1746年法国学者查理斯*巴托首次提出了"美的艺术"的概念。

16、欣赏与创作这两种形态的审美经验的心理过程是相反的。

17、"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为刘勰所说。

18、欣赏和创作这两种审美经验由于心理指向的不同而导致的诸多差别。

文艺美学 课程教学大纲

文艺美学 课程教学大纲

文艺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文艺美学是一门探讨艺术与美的关系以及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文艺美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提升他们对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1.2 课程目标- 了解文艺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掌握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美学特点和创作原则;-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对文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2.1 文艺美学基本概念- 艺术与美的关系- 艺术创作与审美活动- 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 形式美学- 内容美学- 心理美学- 社会美学2.3 文学与文艺美学- 文学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文学创作的美学原则-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批评2.4 音乐与文艺美学- 音乐的美学特点- 音乐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音乐作品的鉴赏与评价2.5 舞蹈与文艺美学- 舞蹈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 舞蹈作品的美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舞蹈欣赏和评价方法- 戏剧的定义和艺术特征- 戏剧创作的美学原则和方法- 戏剧作品的演绎与观赏三、教学方法3.1 授课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文艺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艺术作品和案例分析,以加深学生对文艺美学的理解和体验。

3.2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以促进学生对文艺作品的深入思考和交流。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拓宽视野,加深对文艺美学的认识。

3.3 实践与实践作业安排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观赏演出等文艺活动,并要求学生撰写相关实践作业,如观后感、书评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考核方式4.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和参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情况。

4.2 期中考试设立综合性的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文艺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理解能力。

北师大文艺美学与大众文化第五讲

北师大文艺美学与大众文化第五讲

【北师大文艺美学与大众文化第五讲】王一川要点一、怎样写学术论文二、为什么要练习读书报告?三、读书报告的基本格式四、读书报告的要求五、读书建议一、怎样写学术论文写学术论文不难,难的是事先明白它的要求、形成按学术规范从事研究的日常习惯学术规范的日常化学术论文应考虑如下九方面要求:第一,他把他人观点或其他现象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借对他人观点或其他现象的阐释而间接表现自我考察研究他人观点或其他现象的能力首要的是“他”性而非“我”性,是借助“他”性而呈现“我”性少走冤枉路第二,材必须援引足够的文献注释或调研材料考察收集和引证文献材料的能力一看论述能否以材料作论据二看材料是否可靠而翔实三看是否按规范作注注释是学术论文的支撑点评委看论文常常就看注释第三,小学术论文选题不是广博而是窄小,即选取有特定范围、边界或程度并具备材料基础的具体对象去研究可选择人物、概念、流派或形态的历史等,不宜直陈新理论20年多年前导师告诫弟子:写一群作家或一个时代的文艺思潮第四、新学术论文必须具有创新性创新能力: 利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思维加工和再造, 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协作精神,挑战风险的勇气等等大学生创新素质(1)好奇心和兴趣(2)直觉和洞察力(3)勤奋刻苦和集中注意力(4)人文素质,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包?±等第五、厚厚是指厚重、沉厚。

小而不单薄新但不浮泛小而新的题目需以厚实的材料和严谨的分析去使其丰厚、沉稳厚是指对问题采取多方面、立体或层层推进的研究,使人产生丰厚的感受第六、面论文的“点”可以牵涉宽广的平面要使小题目不显小气,就需将其置放到宽广平面去分析研究文学人物或作品需研究其同时代人物或语境既通过面阐释点,又通过点阐释面, 实现点面互释面要求宽广视野、比较眼光、全局胸怀第七,实处处求实、实证以研究基础、翔实材料和严实论证取胜一是有厚实的学术素养二是对对象有足够了解三是小心论证,不说空话,有可靠材料第八、透说理透彻、分析透辟不要求深不可测,而要求透彻、透辟与其讲深不如说透第九、反在写作中随时回头反思,反复思量或追问研究是否匹配,做出调整、推翻先前结论。

文艺美学教程 第五章

文艺美学教程 第五章

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进行了区分。 他认为审美对象只有参照审美经验才能界定自己,而 艺术作品则处于审美经验之外,它是诱发审美经验的 对象。是接受主体审美经验保证了艺术品作为审美对 象的存在。
感觉——顾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文艺美学教程
第五章 艺术的接受
第一节
艺术接受与审美经验
一、艺术接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某些传统的艺术理论看来,艺术活动仅仅意味 着艺术家构建艺术作品的活动,艺术家经过艺术 积累、构想和传达阶段,用物质材料将艺术品的 物质化外观呈现出来,艺术活动即告结束。 但在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看来,欣赏者是 艺术整体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动因素,他既决定 着艺术文本能否实现其价值,达到艺术创造者的 预期效果,又以其接受反应间接地影响着艺术家 的创作。
在地铁车站——庞德
人群中涌现的那些脸庞, 黑暗潮湿树枝上的花瓣。
二、艺术接受中的审美经验及其特征 审美是这样一种活动,它通过对对象的外观、形 式、结构以及从中体现出的和谐关系的观照与感 知,感受到一种心理或心灵层面上的快感和精神 层面上的愉悦。 它有三个特征: 直接性:它对对象的感性直观把握方式。 情感性: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体验到的愉悦之情。 深思性:在审美感知活动中主体感觉的一种集中 状态。
杜瓦诺斯

与以上三种审美经验对应的三种情感: 由颜色和声音的质的关系产生出和谐的情感; 空间与时间的秩序唤起匀称的情感; 这两种倾向的混合就产生出审美复杂的情感。
《你一定要走吗?》

旅人, 你一定要走吗? 夜是静谧的, 黑暗昏睡在树林上。 露台上灯火辉煌, 繁花朵朵鲜丽, 年轻的眼睛也还是清醒的。 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我们不曾以恳求的手臂束缚你的双足, 你的门是开着的, 你的马上了鞍子站在门口。 如果我们设法挡住你的去路, 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歌声罢了, 如果我们曾设法挡住你 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眼睛罢了。

文艺美学--第五章_意境与典型

文艺美学--第五章_意境与典型

三、“意境论”:意、情、心与境、 景、物之有机融合
王昌龄说: “诗有三 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 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 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 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 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仇怨,皆张 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 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 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 真矣。 ”
晏殊
•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 去。后明月不谙离恨 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 青玉案
• 辛弃疾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 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 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 住。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 饮酒
• 陶渊明

• 颍亭留别
• 元好问
• 故人重分携,临留 驻归驾。乾坤展清眺, 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 雪,太素秉元化。九山 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 寒波澹澹起,白鸟 悠悠下。怀归人自急, 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 啸,尘土足悲咤。回首 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心远地自 偏。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 蝶恋花

• •
• 凤栖梧
•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 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文艺美学教案2012

文艺美学教案2012

《文艺美学》教案第一章文艺美学概述美学:哲学美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美学、文艺美学。

一、文学概念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狭义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如中国孔子:“博学于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西方的《圣经》包括创世纪神话、编年史、列王记、圣徒传、神谱和家族谱系、箴言、律法、哀歌、颂诗、情歌、民间传说、宗教寓言、虚构故事、书信、预言、随感录、启示录和神学论文的汇编。

狭义文学是指运用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当前文学概念: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历史文学、连载文学、科幻文学、电影文学、电视文学、网络文学等。

二、文学鉴赏过程1、期待视野读者在阅读之先和阅读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心理图式。

包括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

2、召唤结构召唤结构:作品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

在提供了足够理解信息的前提下,一部作品所包括的意义未定性与意义空白越多,读者就越能深入参与作品的潜在意义的现实化。

3、共鸣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还指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产生的原因:思想观念相通;情感经验相同或相似;意志愿望相近。

4、净化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

”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主要表现:其一,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因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维持心灵的平衡。

其二,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三、文学批评方法1、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理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是人却懂得按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所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

文艺美学课堂ppt课件

文艺美学课堂ppt课件
• 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以审美的视野考察文 艺发展的历史和各种文艺现象,把握文艺创造、文 艺欣赏和文艺批评的美学特性,锻炼学生的辨证思 维品质,培养学生能够不断地以理性思维方法分析 和把握文艺活动、文艺现象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审 美感受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学术意识和科 研能力。
1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3
资金是运动Leabharlann 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 ⒊ 文艺美学作为学科的发展

① 文艺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学科,具
有文艺学和美学的双重特色。

文艺美学在我国的发展也只有30年的历史,在国
外,并没有将文艺美学作为一种学科来建立,只是将
与此相同的学科称为“艺术哲学”。

② 文学美学产生、发展之扫描

*1976年台湾学者王梦鸥出版《文艺美学》;

*胡经之在1980年于昆明召开的全国首届美学学会
上提出关于文艺美学问题,并指出“高等学校的文学、
艺术系科的美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讲授哲学美学原
理,而应开拓和发展文艺美学。”
(二)文艺美学的几种观点
• ⒈ 文艺美学是一般美学的分支,与之具有逻辑关系。
• ⒉ 文艺美学是美学与诗学的融合。 • ⒊ 文艺美学研究文艺的审美特征及规律。 • ⒋ 文艺活动是反映─建构性的审美活动。 • ⒌ 文艺美学是美学和文艺学学科的交叉、叠合部分。 • ⒍ 文艺美学研究文学艺术的审美经验。

文艺美学教学课件

文艺美学教学课件

三:回忆说
柏拉图通过“回忆说“,揭示了在人的“知道”和 “不知道”这两种认知状态之间,存在着“忘却” 的认知状态,以此克服这一逻辑困境。简单地说, 那就是过去曾经知道的东西,在现在这个时间点 上忘掉了,那么通过学习就可以重新获得关于那 种东西的知识,这即为学习。因此,所谓学习, 并不是以完全不知道的东西为对象,而是以过去 曾知道,而现在已经忘却的东西为对象。所以学 习就可以定义为是对忘却了的东西的回忆。
洞喻:关于人的生存状况描写的特征
人无法超越来自社会和肉体的双重束缚,人 有逃离的可能,但必须回归,这为其生存 义务(哲人王):人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 局限,在这种自觉的基础上寻求超越的可 能。
(二)洞内、洞外 洞内:一个由自然原理与社会原理共同构成的人之
存在的“现实”的世界。 洞外:人类期盼的“理想”世界,是一个开放的没
问题:(1)为何要把事物分成两大类进行论 证
上述的两大类型划分的目的或意图,是为了 进入后面的讨论而产生的一种思维的展开 过程,起到了从感觉认识向抽象认识发展 的上升作用,是为了把回忆说引入新的探 讨阶段,而架起的一座思维的桥梁
(2)回忆的事例讨论中,为何只探讨其种一 种类型即相似性
不管模写和原物多么的相似,都不可能把原 物原原本本地模仿出来。那么这就意味着 在感觉事物的类似问题上,非类似性已经 包含在类似的事物中。
有束缚的世界。 “洞喻”中柏拉图在描写“洞外”的世界时,强调
指出在那里事物都是“真实”的,是洞穴“内部” 一切事物存在的原因和根据。 人的存在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追求“理想” 的过程,教育就是让人们的灵魂达到对这种生存 现实的清醒自觉。
(三)通道
1、以“自知其无知”为契机,灵魂开始“转 向”,开始相信并追求 “本真存在”(自 治其无知;回忆说)

文艺美学

文艺美学

海内外数千人应对
有百年绝对、有薛涛传奇,望江楼看来是文人仰慕的一方圣地, 昨日也吸引了国内最具代表的诗人来“扎场子”,包括我国著名诗坛 宿将王尔碑,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新泉,著名诗人柏桦、何小竹,四 川大学文学院干天全、《鱼凫》诗社社长游复民等。 120周年庆典的重头戏,就是为悬挂了120年至今下联处空空如 也的上联,悬赏5000元征集下联。这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 楼上望江楼。江流千古,江楼千古。”是在1889年望江楼开楼不久 后,由一隐士挂出,随即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应对,至今不衰。 从9月3日起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发起征集以来,截止 10月12日,望江楼公园管理处共收到下联3758份,其中现场投稿 808份、信件邮寄1198份、电子邮件投递1752份。有关负责人透露, 论年龄,投稿者既有年仅13岁的小朋友,又有103岁的老人;论文学 功底,既有中国楹联、中国诗歌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的专家,又有小 学文化、初中文化的楹联爱好者;论从事的工作,还包括联合国粮农 组织的工作人员等上千人。稿件不仅来自成都、四川和国内其它省份, 更有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的投稿者。 专家:不是不好 实难超越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literature and fine arts
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 型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它包 括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 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 术(绘画、雕塑)和综合艺术(戏剧、戏 曲、曲艺、电影)等。文学是语言艺术, 广义的艺术概念包括文学在内。
人与美
关涉到人的生存方式 人不仅仅是世界的构成者,也是世界的发 问者,追寻自身的意义,确证人的存在。 科学 艺术 哲学 宗教
人与美
人的存在方式 自然的生存方式 现实的生存方是最伟大 的哲人、诗人、宗教家、政治家、医生、 律师,都只能掌握一些原则,不能说对某 些具体的实例——个人——有彻底的了 解。” ------傅雷

文艺美学教程

文艺美学教程

文艺美学教程文艺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与美的学科,它探讨了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美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文艺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文艺美学强调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

审美特征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的属性和特点。

例如,一幅画作的色彩运用、构图和绘画技巧都是其审美特征的表现。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特征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文艺美学关注美的表达方式。

美的表达方式是指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美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音乐、文学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一首音乐作品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来传递情感,一部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字的运用和故事情节来表达思想。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文艺美学的原则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首先是审美主体的主观感受。

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是主观的,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审美观点。

其次是艺术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形式。

艺术作品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结构和形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手法。

再次是艺术作品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艺术作品是社会和历史环境的产物,了解作品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文艺美学还强调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来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和个性。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可以关注作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文艺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与美的学科,通过探讨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美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可以运用文艺美学的原则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和了解文艺美学,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享受艺术带来的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

文艺美学教程(4)

文艺美学教程(4)
文艺美学教程
第四章 艺术文本的审美特性

在文艺美学的发展中,艺术文本观念 有一个逐渐生成、演化的过程。这一过程 一方面不断确立了艺术文本相对独立的审 美地位,另一方面又更深刻地将艺术文本 与审美经验结合起来,从而使艺术文本的 审美特性成为现代文艺美学的重要课题。
第一节
艺术文本与审美经验
一、文本概念的形成与确立 “文本”概念最早在美学领域出现是从结构主义 开始的。 狭义:最偶家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则书写出来或印 刷出来且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语言产品。 广义:不仅指文学作品,而且包括艺术作品,甚 至包括一切经典著作。

二、艺术文本与言 文学语言的独特符号特征: 首先,是概念性和表现性的同一。 其次,语境的叠合。 最后,虚拟陈述。
第三节
艺术文本的美学内涵
艺术文本既表现为作为艺术文本之符号形态的形 式的意味,又表现为作为艺术文本之构成本体的 形象的意蕴,同时又在文本的总体艺术意境上得 到呈现。 克莱夫· 贝尔将艺术文本的美学内涵简化为“形式 的意味”。所谓形式的意味,就是“在各个不同 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 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 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
第二节
艺术文本与符号和语言
一、艺术文本与符号 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的联系而产生的,是由能指和 所指之间的联系构成的意义的系统。 首先,符号性质方面,一般符号是概念性的,艺术 符号是表象性的。 其次,在符号与意义的关系上,如果说一般符号是 外指性的,那么,艺术符号则是内指性的。 再次,就符号形式来说,艺术符号具有一种构形性。 最后,艺术符号有一种透明性
二、艺术文本的构成 文本包含符号、形象、意蕴三个层次。 符号:包括文字、线条、音响、色彩等因素以及 由这些因素构成的文本符号整体。 形象:各种艺术符号按一定结构规则组合起来, 在接受者的感官和想象中呈现的生活情境、审美 意境。 意蕴:文本的整体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艺术接受主体审美经验三个阶段的审美心理 考辩 初级印象:欣赏者凭感知和直觉对艺术品产生最 初印象,其作用在于产生审美期待和精神准备 形象把握:欣赏者凭敏感和领悟能力将构成对象 的感性材料整合为完整的形象。 心领神会:通过艺术欣赏,接受者完成了与他人 的心灵沟通,并对艺术对象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 加切身而全面的认识。
文艺美学教程
第五章 艺术的接受
第一节
艺术接受与审美经验
一、艺术接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欣赏者是艺术整体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动因素, 他既决定着艺术文本能否实现其价值,达到艺术 创造者的预期效果,又以其接受反应间接地影响 着艺术家的创作。
二、艺术接受中的审美经验及其特征 审美是这样一种活动,它通过对对象的外观、形 式、结构以及从中体现出的和谐关系的观照与感 知,感受到一种心理或心灵层面上的快感和精神 层面上的愉悦。 它有三个特征: 直接性:它对对象的感性直观把握方式。 情感性: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体验到的愉悦之情。 深思性:在审美感知活动中主体感觉的一种集中 状态。
三、接受主体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读者在阅读理解一部作品之前对此作 品的呈现方式的一种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建立 在读者先前的文学经验和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并 预示了理解的可能的限定。
第四节
艺术接受与审美价值的实现
一、艺术品审美价值的不同层面及类型 艺术品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离开接受主体的接受 意愿和意识的参与,是不可能的。 梅内尔指出了艺术作品内涵的几种价值:其一、 艺术品对人生的核心问题的概括与论证而体现出 的价值;其二、艺术品在处理内容诸要素关系时 体现的价值;其三,艺术品在情感表现时体现出 的价值;其四,艺术品的艺术效果的完整统一性 体现的价值。 另一位美国学者享特· 米德则区分出三种不同的审 美价值类型,即感觉的、形式的和联想的。
二、艺术作品的实现途径 为实现艺术品的审美价值,接受者必须具备相应 的鉴赏知识和鉴赏能力。 经过真正的艺术鉴赏后,接受主体的欣赏能力也 得到进一步提升,并进而改变他们看待世界、对 待现实的方接受与艺术欣赏客体
一、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的艺术作品的结构特性
胡塞尔分析了艺术品的三个层面: 形象载体 知觉载体 生动载体
二、艺术接受审美经验与艺术品的结构层次 玛克斯· 德索的三种艺术接受审美经验:知了方面 的纯粹的美感愉悦经验;形式方面的审美快感; 形象作为象征符号而激起的审美快感。
第三节
艺术接受与接受主体
一、主体审美经验三阶段
在艺术品的基本结构上,杜夫海纳提出了 艺术品的三层面结构说:感性材料层面、 再现客体层面、表现世界层面。 与此相应的审美知觉三阶段:呈现阶段、 表象与想象阶段、反思与情感阶段。
呈现阶段:感官与对象的初次接触,主客体初步 融合。物质质料隐退,感性材料的特殊形式呈现 出来。 表象与想象阶段:对象客观化为表象,使艺术作 品真正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反思与情感阶段:审美知觉把艺术作品的内涵及 意义加以反思,进而对审美对象所表现 的情感生 活世界进行直观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