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教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7张PPT)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e034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a.png)
六、整体感知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这首诗也是陶诗艺 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 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3)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1、采(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闲( )花落,夜静春山空。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始盛开。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出墙来。 6、人面不知何处去,( )依旧笑春风。
7、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沾衣欲湿( )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代表作: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
散文《桃花源记》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
《五柳先生传》(过去进步知识分子企慕的人物),赋《归去来兮辞》其中优秀作品内容上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 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对后代作家影响 很大,王维曾写“复值接与醉,狂歌五柳前。”自比五柳,开田园一派。
三、解题
《饮酒》是诗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 文是其中的第五首。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写成的,表达了作 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 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四、自由朗读本诗。
二、了解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 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在其自传性散文中 称“五柳先生”(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主 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26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9张PPT)
![26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e3294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c.png)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 恬静的心境。
诵读感知
一、朗读,感悟意境
诵读感知
饮酒(其五)
建造房舍。结,建造、构
陶渊明
筑。庐,简陋的房结屋庐。 在喧嚣人扰境攘,的尘而世。无指车上马层喧人。士之间的交往。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如此,这样。 偏远,偏僻。
诗意: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如
品读赏析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富有意境。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 这份意境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庭院中随意地采 摘菊花,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南山的 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 忘”的“无我之境”,从而凸显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 于尘杂之外的情愫,意境宁静清远。此句最妙之处在于一 “见”字,“见”指无意识的、漫不经心地看到,正符合 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意: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有人生
的真意,想要辨别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品读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
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而是身处喧嚣的“人境”,
品读赏析
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含义?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 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因为作 者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要远离名利纷争,自得其乐,洁身 自好,这些是需要有心的人去感悟的,不需要用语言去辨 别。
诵读感知
一、朗读,感悟意境
诵读感知
饮酒(其五)
建造房舍。结,建造、构
陶渊明
筑。庐,简陋的房结屋庐。 在喧嚣人扰境攘,的尘而世。无指车上马层喧人。士之间的交往。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如此,这样。 偏远,偏僻。
诗意: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如
品读赏析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富有意境。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 这份意境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庭院中随意地采 摘菊花,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南山的 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 忘”的“无我之境”,从而凸显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 于尘杂之外的情愫,意境宁静清远。此句最妙之处在于一 “见”字,“见”指无意识的、漫不经心地看到,正符合 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意: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有人生
的真意,想要辨别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品读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
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而是身处喧嚣的“人境”,
品读赏析
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含义?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 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因为作 者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要远离名利纷争,自得其乐,洁身 自好,这些是需要有心的人去感悟的,不需要用语言去辨 别。
《饮酒(其五)》ppt课件
![《饮酒(其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1b8d5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1.png)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 即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忘言”写出诗人面对良 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诗人体会到的田园生活的乐 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达到了 物我两忘、悠然自得的境界。)
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优美、宁静、 惬意,组成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 生向往,这也正是陶渊明的追求。诗中看似没有 人的参与,却处处有人,人与自然相处和谐,达 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通过自由读、 同桌互读、小组 评读等方式熟读 古诗。
饮酒(其五)
读准字音、节奏 陶渊明
/ / xuān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 君/何 能 尔 ? 心 远/地 自 偏 。
文人的体内有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 是酒。泪酝酿为心中的诗情,酒挥洒出笔下的文 字,于是诗歌便氤氲出了酒的醇香。也就是说, 这组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 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表达对世事人生 的感慨。
抓诗眼,理清脉络
➢ 请同学们结合句式和关键词,思考诗歌的层
次。 开头四句为一层:作者虽然居住在“人境”
提示:(1)偶 数句入韵,押“ɑn” 韵。韵脚要根据语 境读到位。(2)语 调、语气和节奏都 应是舒缓的。
朗读指导:
①起句要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 法,但要体现出得意感。
②“何能尔”设问,尔代指前句,写出了诗人 的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心远地 自偏”为全篇之骨,要读出自豪感,体现出 淡然而满足的精神状态。后三个字,应一字 一顿,而且要有余音。
《饮酒》序文: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①,偶有/名酒,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9张PPT).ppt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9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f2f0344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a.png)
是:
,
。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5、《饮酒(其五)》.在陶渊明《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
与“可意会,不可言传” (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
相似的句子是:
,
。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居生活)的诗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 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写自己穷困和农村凋敝。如《归园田居》其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 朽株。”
03
朗读诗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lú)在人境,而无车马喧(xuān)。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lí)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biàn)已忘言。
陶渊明思想可概括为: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 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看到了社 会腐朽,但无力改变,只好追求自身道德完善。
陶诗标志诗歌古朴风格最高成就; 创新: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 疏老庄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 歌与日常生活结合开创田园诗题材。
写作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 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 胸臆,挥洒真情,实 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 诗共20首, 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
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
句:
?
。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
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30张PPT).ppt
![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30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5eaae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d.png)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 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应该是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闲适、淡泊、恬静、悠然的心境。 C.“采菊”以下四句写诗人的所为和所见,俯仰之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 “情”。
答: ①陶渊明爱菊,寄寓了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 的品格; ②他也爱采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悠然 淡泊、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趣。
梅花——傲雪凌霜、不畏严寒 兰花——幽清高洁、洁身自好坚 贞不屈、不媚俗 竹子——谦逊坚韧,虚怀若谷、 坚毅顽强 菊花——耐寒坚贞,不畏强暴、 傲然不屈,淡薄名利、孤傲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整合, 蕴含着深刻的 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景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 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 之美。
傍晚的时候,彩霞满 天,倦鸟纷纷飞回自→己 在山林的巢,多美的夕 阳归鸟图呀!就像厌倦 了官场生活的作者一样, 回归了田园。(家 返璞归真)
成果展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隐 居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飞鸟 是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乐 的象征。
飞鸟 陶渊明
山林 田园
成果展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 远,所以即使身处闹市,居 所也自然会显得偏僻安静。
车马 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 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应该是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闲适、淡泊、恬静、悠然的心境。 C.“采菊”以下四句写诗人的所为和所见,俯仰之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 “情”。
答: ①陶渊明爱菊,寄寓了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 的品格; ②他也爱采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悠然 淡泊、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趣。
梅花——傲雪凌霜、不畏严寒 兰花——幽清高洁、洁身自好坚 贞不屈、不媚俗 竹子——谦逊坚韧,虚怀若谷、 坚毅顽强 菊花——耐寒坚贞,不畏强暴、 傲然不屈,淡薄名利、孤傲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整合, 蕴含着深刻的 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景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 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 之美。
傍晚的时候,彩霞满 天,倦鸟纷纷飞回自→己 在山林的巢,多美的夕 阳归鸟图呀!就像厌倦 了官场生活的作者一样, 回归了田园。(家 返璞归真)
成果展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隐 居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飞鸟 是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乐 的象征。
飞鸟 陶渊明
山林 田园
成果展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 远,所以即使身处闹市,居 所也自然会显得偏僻安静。
车马 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 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饮酒(其五)》ppt课件
![《饮酒(其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72b4d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e.png)
象
境
意
美
(一) (二) (三)
拍摄取景 人物出场 片头标题
此中有真意
人生的真意,纯洁恬淡 的心情,不追名逐利的 意趣。
欲辨已忘言
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晴
请同学们把你对陶渊明那份看不见的感悟,用看得见 的文字作为纪录片的旁白表达出来。
晴
感谢观看 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晴 没有车马的 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 然 就 觉 得 住 的 地 方 偏 僻晴 安 静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房子东面的篱笆下采一朵菊花,悠闲自 在 地 看 见 南 晴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傲寒凌霜、卓尔不群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望 ? 晴
有目的,有计划
有:回归大自然回归田园的人生理 想,还有一种高洁傲岸的人生志趣。
课外材料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
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29岁以前,种田和读书 29岁-41岁,做过几次小官,三仕三隐 41岁-63岁,毅然隐退,田园生活。
象
境
(一)
拍摄取景
诗人心中的无
拍摄取景
任务一:你的镜头会捕捉什么?你觉得应该拍出什么样 的意境效果?
(可借助诗中形容词和动词讨论) 小组内讨论,一人记录
结
庐
菊
晴
东篱 南山
夕阳 山气
飞鸟
有
无
有
诗人的生活有什么?诗人的心中有什么? 晴
象
境
意
(一) (二)
拍摄取景 人物出场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8c3dfa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8.png)
我是陶渊明, 我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 我少年时,志向高远,博学多识,聪颖洒脱,无忧无虑。 后来我做江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弃官回家。 州郡召我担任主簿,我没有接受。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
后来调任我为彭泽县令,官员傲慢无礼,屡次以巡查为由收取贿赂, 我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当天就辞官了。 后来朝廷征聘我为著作郎, 唉,官场太黑暗啦,我没有接受。 我就是我,任性率真,清高自负。
饮 (酒
其 五
)陶渊明
我们这样学古诗
说说你了解的陶渊明
学习目标: 通过《饮酒(其五)》的解读走近诗人
陶渊明
我们这样学古诗
读诗入境
读准字音、节奏
投票:你觉得更像哪一种菜品呢?
①
②
③
④
⑤
我们这样学古诗
读诗入境
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诗歌“恬淡” 之味
我们这样学古诗
读诗入境
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诗歌“恬淡” 之味
读出诗人“悠然 “之意
我们这样学古诗
我们这样学古诗
, , ,
, , ,
, ,
——
为故无纸辄醉独夕偶兼余
欢人诠墨题。尽不有比闲
《 笑书次遂数既
饮名夜居
饮 酒
尔之
多句醉忽。酒已寡
小。
聊。自之焉顾
长欢
序 》
以命辞娱后复影无
叮,你收到了一封新邮件…
亲爱的同学们,我是东 晋诗人陶渊明,想必你已经 读过了《饮酒(其五)》, 如果我想用此诗发一则朋友 圈,你愿意帮助我吗?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①
②
山气日夕佳,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17张PPT).ppt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17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0dca1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d.png)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陶渊明其人
知 人
shì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
论
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世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
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 。
饮酒(其五) 追名逐利、你争我夺的官场写照。
陶渊明 2.何为“心远”?
结庐在人境,
指心志高远,远离官场、看淡名利、远 离尘俗。
而无车马喧。 3.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无车
问君何能尔? 马喧”?
心远地自偏。 因为诗人远离官场,看淡了名利,心情
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处闹市,也显
得偏僻安静。
随堂检测
• 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表达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写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意自然,表现诗人闲适恬静的 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懂诗意
指官场繁琐的
结,建造、构筑。
应酬和功利性
庐,简陋的房屋。 喧嚣扰攘的尘世。 较强的交往。
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
作者自己 指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等。
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偏远,偏僻。
如此,这样。
【诗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
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 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 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陶渊明
●陶渊明其人
知 人
shì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
论
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世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
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 。
饮酒(其五) 追名逐利、你争我夺的官场写照。
陶渊明 2.何为“心远”?
结庐在人境,
指心志高远,远离官场、看淡名利、远 离尘俗。
而无车马喧。 3.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无车
问君何能尔? 马喧”?
心远地自偏。 因为诗人远离官场,看淡了名利,心情
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处闹市,也显
得偏僻安静。
随堂检测
• 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表达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写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意自然,表现诗人闲适恬静的 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懂诗意
指官场繁琐的
结,建造、构筑。
应酬和功利性
庐,简陋的房屋。 喧嚣扰攘的尘世。 较强的交往。
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
作者自己 指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等。
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偏远,偏僻。
如此,这样。
【诗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
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 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 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八年级语文上册26《饮酒(其五)》(共85张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26《饮酒(其五)》(共8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eb9d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1.png)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2.疏通词的意思。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如波涛翻滚的云,指海涛。
译文: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帝居住的地方
情意恳切
译文:迷迷糊糊中我觉得灵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回哪儿。
走近作者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根据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创作背景
认真阅读这首诗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2.疏通诗歌意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译文: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里远离了尘世,所居之处自然(就)变得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译文: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2.疏通诗歌意思。
2.疏通词的意思。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如波涛翻滚的云,指海涛。
译文: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帝居住的地方
情意恳切
译文:迷迷糊糊中我觉得灵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回哪儿。
走近作者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根据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创作背景
认真阅读这首诗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2.疏通诗歌意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译文: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里远离了尘世,所居之处自然(就)变得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译文: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2.疏通诗歌意思。
《饮酒》(其五)课件(共19张PPT)
![《饮酒》(其五)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013a8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b.png)
பைடு நூலகம்
陶渊明
(其五)
《饮酒(其五)》这首诗,属于《饮酒》组诗二十 首之五,陶渊明自己在前面有个小序,说: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 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陶渊明
三十五岁
• 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四十岁 • 任刘裕参军,同年辞职
“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说说你的想法。
“望南山”,指带着目的地看,不够洒脱,不 够自然。“见南山” 则体现出诗人对于美好 的景观也是悠然、怡然、随意和无目的的姿 态。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洒脱之姿。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所谓“真”,即是人的自 然本性 , 陶渊明在田园中涵养了一 种自得的精神境界。使他能够独立 于虚伪、污浊的社会之外。从大自 然中领悟到这一“真意”就是其人生 理想,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 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 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 的田园中一样。
。
二十九岁
• 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 日自解归。
•
三十七岁 • 母孟氏卒,渊明还浔
阳居丧。
四十一岁
• 8月任彭泽令,11月辞宫归隐,不再出仕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 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 ,用毒酒杀害晋恭帝。陶渊明创作《桃 花源记》,寄托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目录
壹 读诗歌 贰 赏意象 叁 悟真意
壹
读诗歌
朗读诗歌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酒(其五)
《饮酒(其五)》ppt课件
![《饮酒(其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01aee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1.png)
作者简介
陶 渊 明 ( 约 365—427 ) , 一 名 潜 , 字 元 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 “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诗人。他的诗作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 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中国第一位 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主 要 作 品 有 《 归 园 田 居 》《 归 去 来 兮 辞 》 《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主旨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 现了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的心 境,表达了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
课堂检测
1、身居闹市,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 得一份心灵的宁静,如陶渊明在《饮酒》中说: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在《饮酒》中最能体现陶渊明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 诗句是: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用了什么的方 法来写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采菊”是俯,“见南山”是仰,俯仰之间,远近结合。 南山的美景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 “无我之境”,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穆淡远画面,表现出 诗人悠闲自得,淡泊恬静、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
3.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 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 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悠然”、“见”用得极妙,说明诗人所见 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 改成“望”字?为什么?
1、“见”字用得极妙,十分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在采菊时漫不经 心地偶然抬头见山的情状。突出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与全诗 顺其自然的情调和谐一致。 2、“望”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 趣,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显得故意、做作,不仅使“悠然” 的情态丧失,而且破坏了全诗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但是,要改选社会,消除污秽,不能单靠 “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 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诗练五首习·饮:酒4、轻松一刻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释: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
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 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 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 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诗五首·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释: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
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 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 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 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 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 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研习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 “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竞仕宦之 途的喧嚣,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 超凡脱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 么关系?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
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 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 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 “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 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 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
诗五首·饮酒
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菊”这 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诗五首·饮酒
陶渊明爱菊,寄寓了 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 的品格;他也爱采菊悠然 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 悠然淡泊、超脱世俗、回 归自然的志趣。
诗五首·饮酒
飞鸟相与还的“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诗五首·饮酒
陶渊明: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 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 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 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 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
3、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 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此句有两意: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
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 然怀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 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 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 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 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 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 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如果 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 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 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诗五首·饮酒
“采菊”是俯,“见 南山”是仰,俯仰之间,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 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 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 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 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 怀。
诗五首·饮酒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 名
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 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
晋文学家。开创山水田园派, 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 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 隐逸之宗”。和山水诗的鼻
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
“陶谢”。主要作品《归去 来兮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八年级下·诗五首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 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 人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得, 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 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八年级下·诗五首
关于本诗:
•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 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 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 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 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 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 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同桌互相听读
•注意: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诗五首·饮酒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五首·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研五首习·饮第酒 二层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 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意境分析)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 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 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 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 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 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 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诗五首·饮酒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 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 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 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 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 俗的人生追求。
诗归五纳首·饮:酒
• 结合我们学过的陶渊明的其他诗文,评评陶渊 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陶渊 明的思想精神?
•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 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 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 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加此有其积极意义。
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 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至情言语 即无声
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 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 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诗五首·饮酒
艺术特色: 1、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前四句叙事含理(人境——无喧——心远—— 地偏); 中间四句写景寓理(采菊——见山——日夕— —鸟还);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
诗练五首习·饮:酒4、轻松一刻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释: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
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 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 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 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诗五首·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释: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
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 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 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 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 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 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研习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 “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竞仕宦之 途的喧嚣,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 超凡脱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 么关系?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
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 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 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 “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 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 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
诗五首·饮酒
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菊”这 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诗五首·饮酒
陶渊明爱菊,寄寓了 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 的品格;他也爱采菊悠然 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 悠然淡泊、超脱世俗、回 归自然的志趣。
诗五首·饮酒
飞鸟相与还的“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诗五首·饮酒
陶渊明: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 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 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 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 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
3、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 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此句有两意: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
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 然怀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 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 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 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 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 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 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如果 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 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 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诗五首·饮酒
“采菊”是俯,“见 南山”是仰,俯仰之间,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 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 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 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 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 怀。
诗五首·饮酒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 名
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 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
晋文学家。开创山水田园派, 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 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 隐逸之宗”。和山水诗的鼻
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
“陶谢”。主要作品《归去 来兮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八年级下·诗五首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 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 人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得, 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 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八年级下·诗五首
关于本诗:
•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 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 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 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 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 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 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同桌互相听读
•注意: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诗五首·饮酒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五首·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研五首习·饮第酒 二层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 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意境分析)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 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 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 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 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 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 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诗五首·饮酒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 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 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 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 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 俗的人生追求。
诗归五纳首·饮:酒
• 结合我们学过的陶渊明的其他诗文,评评陶渊 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陶渊 明的思想精神?
•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 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 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 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加此有其积极意义。
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 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至情言语 即无声
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 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 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诗五首·饮酒
艺术特色: 1、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前四句叙事含理(人境——无喧——心远—— 地偏); 中间四句写景寓理(采菊——见山——日夕— —鸟还);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