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简答题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及答案-彩色提示重点笔记及历届试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及答案-彩色提示重点笔记及历届试题

名词解释双簧戏1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 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 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3理论主张尊重自我注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为艺术浪漫主义新月社 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 3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语丝社 1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2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3《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2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3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4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 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要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2 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3 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 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2 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左联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2 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茅盾等 3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主要成就1 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2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3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4 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5 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中国诗歌会1 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会刊《新诗歌》2 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京派1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2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3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4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论语派1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2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文协1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2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3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4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孤岛文学1 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2 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杂文3 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七月诗派1 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2 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胡风冤案建国后基本停止创作九叶诗派1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2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3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4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战国策派1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2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3 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国民党支持的文学派别第二章鲁迅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1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2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老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1 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2 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3 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1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2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 1 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 2 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3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1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2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1 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鲁迅《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从三部作品之中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及其艺术手法。

答:鲁迅是以启蒙主义精神从事文学创作的,在“立人”的出发点上,揭露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束缚与摧残,他的小说立足于为人生,改良人生,努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以其独特的呐喊与彷徨,或揭示封建礼教,或针砭麻木灵魂,或抨击冷漠的社会,或讴歌诚与爱,呈现出执着的反封建精神。

内容:(1)鲁迅的小说揭示封建礼教。

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揭破了那些戴着礼教吃人的滑头伎俩。

其思想忧郁深广。

这篇小说揭露了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从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

这篇小说体现了他小说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2)鲁迅的小说抨击冷漠的社会。

社会环境的冷漠是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原因。

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之中,人们自私冷漠,无情无义,给人一种冻僵了的感觉。

这种社会是孔乙己悲剧的催化剂。

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来说,社会不仅没有关爱他,更为严重的是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

老板的无情,长衫的不屑,伙计的鄙视,甚至短衣帮的讥笑,都深深地伤害了孔乙己本来就千疮百孔的心,这种社会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冷漠社会。

(3)鲁迅的小说针砭麻木的灵魂,小说《药》这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药》所描绘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会的现实,封建势力猖獗,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处于麻木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

一句话,《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

(4)鲁迅的小说努力讴歌诚与爱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中国文学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学思潮、作家作品、文学批评等等。

在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中,简答题和论述题是非常常见的题型。

下面我将着重从简答题和论述题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主题。

一、简答题1.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现代的中国文学发展史。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包括了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涵盖了各种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特点包括了启蒙思潮的兴起、现代性意识的觉醒、文学形式的多样化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对传统的批判和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3.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家包括鲁迅、茅盾、郁达夫等,他们的作品不仅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思潮,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交融。

二、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和特点非常重要。

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和思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学的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联系,理解文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时,除了熟读经典作品外,还要学会关注作家的生平和社会背景,理解作品的时代特点和价值。

要注重对文学思潮和文学批评的理解,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审视文学作品。

对于论述题,我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还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把握好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提炼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总结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不仅要了解历史脉络和经典作品,还要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评价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改)(20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纯自己手打整理)

(改)(20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纯自己手打整理)

题型:填空20分,判断10分,人物、作品、作家(即人物出处)8分、名词解释4个16分,简答题四个,论述题2个(全,共20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纯自己手打整理)一、名词解释1.问题小说指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出现在五四运动前后二三年间兴盛的以探讨社会人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主要作家是冰心、叶绍钧、王统照、卢隐、许地山等文学研究会成员,他们围绕着“什么是人生”这个总主题,面向现实,关注人生,形成了一股“题材热”,因而被称为“问题小说”。

冰心:《超人》何彬《去国》英士许地山:《命命鸟》敏明、嘉陵2.自叙小说自叙小说即创造社作家的所谓“身边小说”,这类小说以作者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为题材,所写大多是作家亲身经历,强调自我表现,真诚地袒露自己的灵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其主要作家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等。

3.东北作家群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沦陷区)陆续流亡到关内(而崛起于上海)的东北籍青年作家,较著名的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李辉英)等人。

他们因身受日寇侵略之苦,满怀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家乡的怀念,(在作品中)描写东北人民的生活和他们英勇的抗日斗争,作品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代表作品有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

4.新感觉派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产生并繁荣于20世纪末30年代初的上海,代表作家为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他们借鉴日本新感觉方法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进行创作,内容主要表现病态的城市生活及都市人精神上的倦怠和心理上的堕落。

其创作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但部分作品存在着颓废、色情的倾向。

5.社会分析小说指三十年代初期出现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小说,以茅盾的《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作品为代表,这类小说注重在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矛盾中表现重大的时代主题,人物形象的阶级性比较鲜明,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理性色彩,能使读者对一些社会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我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思想和运动。

在本文中,我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探讨自考本科我国现代文学史的主题。

希望通过阅读本文,您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1. 前言在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中,自考本科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能够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有更清晰的认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自考本科我国现代文学史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希望能够给您带来有益的启发。

2. 我国现代文学史概述我国现代文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百年变革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政治和文化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自考本科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内容涵盖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作品、思想和运动,包括五四、现代主义文学、抗日战争文学等。

3. 五四五四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思想涌现出来,为我国文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也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自考本科我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中,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思想都是必须重点学习的内容。

4. 现代主义文学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变革,现代主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常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和突破,作者们尝试用全新的方式和视角来探讨生活、人性和社会。

自考本科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中,现代主义文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其代表作品常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5. 抗日战争文学抗日战争是我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题材。

在这一时期,许多作家以自己的文学创作投身到了抗日战争的伟大斗争中,他们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英雄事迹。

通过学习自考本科我国现代文学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思想。

6. 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撰写本文,并对自考本科我国现代文学史进行全面评估,我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

该运动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革新为目标,对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鼓励人们摒弃旧有的封建观念和文化体制,追求现代化和国际化。

这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在主题上更加多元和开放,不再局限于传统经典和古旧的文学形式,而是关注社会现实、个人情感和人性思考。

其次,五四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倡导思想解放和个体意识的觉醒。

这种倡导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创作态度和风格,鼓励作家表达自我、追求真实和塑造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五四运动也激发了一批知识分子对社会不公与民权自由的揭露与抗争,这种批判精神也渗透到了很多文学作品中。

最后,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还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借鉴。

五四时期的学者们翻译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作品,它们的思想和表现形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发展,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和交流。

同时,五四时期兴起的新诗运动,也受到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极大地拓宽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视野。

2. 请简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无可忽视。

以下是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主要地位和影响:首先,鲁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他以尖锐的批判态度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关注人性的脆弱和命运的悲剧,用生动的语言和写实的手法刻画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形象。

他的小说和散文作品掀起了中国现代小说和散文的热潮,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鲁迅是一位思想家和社会评论家,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通过文学作品和文章对封建主义、旧文化和腐败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倡科学、民主和人道主义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题签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3,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4,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或影响)?5,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6,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7,为什么说1917-1919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8,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9,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几次论争?10,简析文学革命革命时期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11,论文学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的意义?1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1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14,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15,论述抗战文学运动的基本特点?16,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17,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思潮的特点?18,“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19,分析评价1921年,192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的特点?20,分析1927年-193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21,1927-1937年小说创作发展的标志?22,分析解放区文学的思潮特点?23,论述解放区文学运动的重要特点?24,简述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基本内容及意义?25,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或原因)26,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不足?27,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28,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29,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30,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31.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32,简述左联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33,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34,试析左联的成就(历史功绩或贡献)和缺点(或历史局限性)?35,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36,简述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37,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38,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及由各流派及和左联的思想论证?39,语丝社对现代散文的贡献?第二章鲁迅40,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41,分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42,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3,试析阿Q性格?4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45,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46,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4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48,试论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及鲁迅批判精神胜利法的重大社会意义?49,举例论析《阿Q正传》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及其卓越的语言艺术?50,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51,简述《呐喊》《徬徨》的思想主题?52,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53,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54,试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

现当代文学简答、论述题

现当代文学简答、论述题

简答、论述题1、“寻根文学”产生的缘由:随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的进一步深入,“寻根文学”的出现也是文学发展内在规律使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眼界的开阔,这一切的变化必然在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信仰、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新的变化。

外来文化、西方近代以来的各种哲学思潮和文化理论大量涌入也对这场变革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旧有的保守的文学观必然成为阻碍。

“2、“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韩少功:《文学“根”》:“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

” “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

3、寻根小说的特点: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4、“寻根文学”的美学意义:第一,在文学上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

第二,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

第三,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挖掘。

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5、汪曾祺小说之特色:(详见课本P109—110)一,叙事风格;二,题材风格;三,语言艺术6.汪曾祺创作的美学意义:小说:P109—110;散文:P205第三段7.王安忆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优美的抒情笔调,细腻地表现年轻人对理想和爱情的真诚追求,执著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代表作品:“雯雯的系列”。

中国现代文学史_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及答案_[1]

中国现代文学史_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及答案_[1]

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1.1921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朱自青、冰心等。

3《小说月报》、《文学旬刊》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为人生、现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影响下组成;该社团进行演剧活动,改编演出美国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等进步戏剧,在留日年1月,吴宓主编的撰稿人有梅光迪、胡光马肃等,称为学衡派。

学衡派属于复古主义思潮,但不同于封建遗老林琴南,他们都是欧美留学生,摆出一副学贯中西的架势,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标榜,受到鲁迅戴望舒早期诗歌"",受法国魏尔伦等象征诗派的影响。

注重音乐,是其代表作。

以传统诗词中的丁香为意象,表现一个现代青年的迷茫、烦愁。

诗中那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是中心意象,她在期待的梦幻中出现、走近,旋又在"雨的衰曲"里消失。

诗中ɑng韵的词反复出现,织就了一张音韵的网。

诗人把那份忧郁浪漫化、诗化了,获得广泛好评(为新诗音节开了个"雨巷诗人"的美32"一二八"前后江南某镇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

小说以林老板的挣扎与破产为情节主线,以林小姐的婚姻纠葛为副线,展示了当时的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趁民族危难之时,大肆掠夺、敲诈和欺压小商人和穷苦贫民的罪行,挖掘了中下层人民悲惨命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情1949年7月2—决定性胜利的形势下,于北平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精选(精)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精选(精)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

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

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

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

(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

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

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

(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

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

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

(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2.为什么说鲁迅的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

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提示: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性质,即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这一转型既表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学的内容上。

具体地说,它用现代的形式表达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这是现代文学之所以为现代文学的关键。

2、文学革命的意义;提示:可从文学观念、文学内容以及文学的语言形式三方面强调文学革命对建构新文学的历史意义。

通过文学革命,以现代的文学观念为核心、表现反封建的内容和采用白话语言形式的一种新文学延生了。

3、“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提示:外来文学思潮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文学观念、文学形式、表现技巧,从形式到内容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讲只是激活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即它是在中国文学面临深刻的变动的历史关头起作用的,离不开中国的条件。

4、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提示:这是新文学阵营与封建复古派、保守派之间的斗争,论争的中心是新文学在思想上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倾向,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白话文,这种激进的态度引发了争议。

但历史地看,新文学的这种激进态度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

5、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

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6、《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提示: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以小说为工具进行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个总纲。

7、狂人形象的独创性。

提示:是鲁迅自我的艺术表达,采用的是双层结构。

8、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论述定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论述定

简答论述目录:(1)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2)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3)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5)左联的主要成就:(6)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7)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8)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9)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10)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11)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2)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13)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14)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14)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15)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16)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17)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18)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19)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20)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21)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2)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23)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24)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25)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26)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艾青、李金发)(27)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28)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29)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30)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31)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32)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33)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34)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35)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1、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

(36)简析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37)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落花生)(38)简析许地山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39)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40)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41)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42)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43)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小诗体:冰心、宗白华)(44)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45)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46)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47)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48)分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49)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50)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51)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52)简析《沉沦》的思想(53)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54)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55)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56)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57)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58)※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59)☆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60)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61)简述冯文炳(废名)小说的思想特色(62)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63)简述冯至的《昨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64)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65)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66)简析《蚀》的艺术特点(67)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68)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69)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70)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71)★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72)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73)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74)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75)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76)分析祥子的形象(77)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78)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79)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80)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81)分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82)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83)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84)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85)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86)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87)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88)分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89)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90)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91)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92)简析《家》的艺术特点(典型环境、典型性格,抒情色彩)(93)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94)分析《家》中觉新的形象(觉新性格)(95)简析《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96)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97)分析《寒夜》的思想(98)简析《寒夜》的艺术特点(99)简析《寒夜》中汪文宣的性格(100)简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性格(101)简述沈从文的创作思想(102)分析评价《边城》中的“边城世界”的特点和意义(103)简析《边城》中的翠翠形象(104)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105)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106)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想(107)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文体形态和文体结构(现实、浪漫、批判现实)(108)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色(文化性、本土性、本族性)(109)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110)简析《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111)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112)简析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113)分析《雷雨》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及其反封建意义(114)※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115)分析《雷雨》中蘩漪的形象(116)简析《雷雨》中侍萍形象(117)分析《日出》的思想(118)分析陈白露的复杂性格及形象意义(119)简析《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120)分析《北京人》的主题(121)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突(122)《北京人》中“棺材”的象征意义(123)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124)简析《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的思想内容(125)简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126)简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127)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成就(128)简析张天翼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129)简析《南行记》《南国之夜》的思想和艺术(130)分析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131)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132)分析《围城》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133)简析田间的《给战斗者》的思想和艺术(134)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135)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136)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137)分析孙梨小说的独特风格(138)分析《白毛女》的主题(139)简评赵树理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地位(140)简析《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民族风格和在现代歌剧史上的意义简答论述题:(1)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012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简答题[最新]

2012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简答题[最新]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0五、论述题041.联系作品论述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

41.分析评价茅盾《蚀》三部曲对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各类精神面貌的反映。

042.分析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

01.试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02.“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

042.以周朴园形象为中心分析曹禺《雷雨》剧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2.沙汀小说的创作特色。

041.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慧与觉新的思想性格。

1.试析造成老舍《骆驼祥子》中主人公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0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

041.试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

042.分析评价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理论和创作实践。

0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为什么称沈从文为“文体”小说家?04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041.试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042.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试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042.《雷雨》中蘩漪要周萍记着:“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并且警告周萍:“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由这些台词联系全剧,分析蘩漪的思想性格及形象意义。

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0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041.试论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042.试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01.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

0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0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

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

(15分)0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

(10分)0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题)

简答题:简述五四新文学的成就。

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表明了文学现代的觉醒。

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以白话代替文言。

新诗的代表作有郭沫若的《女神》等,小说有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简析鲁迅《野草》的思想内涵。

1、《野草》的较多篇章,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等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追求、牺牲精神。

如《秋夜》中枣树的韧性战斗精神;《这样的战士》中战士的坚韧意志;《过客》中人生长途探索追。

2、《野草》重点在袒露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展示了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等痛苦而激烈的内心矛盾,更显示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如《影的告别》中“彷徨于阴暗之间”的回环反复的语句,传达出内心斗争的深刻。

《希望》希望与绝望的激烈矛盾。

《墓碣文》自我解剖的艰难痛苦。

3、以辛辣的讽刺针砭圆滑的处世哲学、无聊的围观等病态心理以及黑暗丑恶的社会世态,或以沉痛的笔刻画群众的冷漠麻木。

郁达夫创作有何特点:1、自我的写真:作品以自我为原型,浸透作者本人强烈的主观色彩,从《沉沦》到《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迟桂花》,都能看到作者本身的影子,这就是“零余者”的文学形象。

而“零余者”的形象又绝不能简单的看做是作者个人的写真、自传或回忆录,他是五四时期一群沾染了时代病,因为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青年们的典型。

2、感伤的抒情:郁达夫的小说总是弥漫着感伤的味道,《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中的主人公或多或少都沾上了感伤的特点。

这是郁达夫小说重感情的表现,而他特别钟爱于忧伤情绪,因此他的小说以感伤抒情为艺术中轴,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更不注重情节的曲折、紧张,而偏向于主人公感伤、悲观、厌世颓废心境的抒发、暴露和宣泄。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提)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提)

·民众戏剧社: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锌等;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

·《小二黑结婚》:四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写解放区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的故事,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的小说形式。

·“反思小说”:出现于七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对解放以来尤其是五十年代中期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与反思,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代表作品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造大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

1.简述鲁迅《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1)《朝花夕拾》是鲁迅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集;(2)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寓褒贬于平淡的叙述中;(3)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相统一。

2.新感觉派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创新?(1)“新感觉派”的创作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2)注重表现人物的感觉心理,强调抓取人的刹那间的感觉,采用象征和暗示等艺术手法;(3)开掘人的梦幻与变态心理的无意识领域。

3.简析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1)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这部戏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选择了“茶馆”这个最具有表现力的地点,截取三个时代的片断借以展示历史变迁;(2)塑造了以王利发为代表的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3)《茶馆》的戏剧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北京方言,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意味,注重人物对白的个性化。

4.简述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1)“说真话”是《随想录》最为显著的思想价值;(2)强烈的“说真话”的意识促使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严格的自审;(3)把自审上升到对整个民族反思的高度,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4)通过对亲朋故人的哀思,控诉了造成许多人间悲剧的“文革”。

1.以《边城》和《八骏图》等作品为例,试论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意蕴。

(1)沈从文的小说题材分为“湘西世界”与“都市人生”两部分,可以《边城》和《八骏图》为代表;(2)《边城》所展现的是田园牧歌式的人生形式,赞颂了自然、健康、优美的人性,作者的理想是为湘西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了美德和新的活力;(3)《八骏图》描写了知识者的几种病态人生,讽刺了他们不自然的人生形式;(4)由《边城》和《八骏图》的对照,可见作家理想的人生观,即与都市里扭曲的人性对立的乡下人的理想人性。

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简答题整理

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简答题整理

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简答题整理1.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现代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与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它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元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文学、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学,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后现代文学等。

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探索人性和人生的意义,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

2. 简述《红楼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具有重要的现代文学意义。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它描绘了庞大的人物群像和复杂的情节,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个人命运的悲剧性。

《红楼梦》以其深刻的人性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被广泛研究和传播,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简述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与主题当代中国现代文学具有多样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由于社会变革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题材和风格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同时,作者们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思考成为主要的创作主题。

他们揭示社会问题、探索个人身份和价值,以及回顾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构建出独特的文学世界。

4.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文学作品通过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它能够唤起人们对个体命运的关怀,并促使社会价值观的反思与调整。

同时,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中国现代文学传承和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为当代社会提供了文化认同和情感寄托。

5.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通过翻译和出版等形式,走进了世界各地的读者。

一些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也因其突出的文学成就而赢得了国际文学奖项,提升了中国文学的国际地位。

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

2.简述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3.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原因。

4.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5.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

6.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

7.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8.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

9.简述“两个口号”论争的意义。

10.简析关于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

11.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

12.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

13.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

14.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15.简析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16.简析《药》的艺术结构。

17.简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18.简析《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的典型意义。

19.《祝福》在艺术构思和人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20.简析《祝福》的思想内涵。

21.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

22.简析《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23.简析鲁迅的历史小说《铸剑》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24.简析鲁迅历史小说《铸剑》的浪漫主义特色。

25.简析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的基本特点。

26.简析鲁迅《秋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27.简析鲁迅杂文名篇《春末闲谈》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色。

28.简析鲁迅杂文名篇《拿来主义》思想主题的深刻性及其在论说方法上的特点。

29.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

30.简析鲁迅回忆性散文《忆韦素园君》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主要特色。

31.简析《凤凰涅槃》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32.结合《凤凰涅槃》中“凤歌”、“凰歌”两节内容,比较凤和凰性格的异同。

33.《凤凰涅槃》是如何体现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的?34.简析《天上的市街》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35.简析《炉中煤》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6.简析历史剧《屈原》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

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在于启蒙。

鲁迅提出要用文学去揭示社会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促进国民性的改造,《呐喊》《彷徨》即贯穿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精神。

二,伤感的精神标记。

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伤感。

问题小说有感伤的情怀,乡土小说诉说着乡愁,自述传讲着“零余者”的故事,诗,散文,戏剧都不免渗透着感伤情绪。

三.个性化的追求。

五四是文学史上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

创造社的追求就是表现自我。

鲁迅的《野草》表达的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主观情怀。

这一时期散文小品成就最显著,就因为它适合表现作家们各异的个性。

四,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在鲁迅的开放的现实主义影响下,现实主义逐步发展成主流。

但相当多的作家向往浪漫主义,要求遭作品中抒发强烈的主观情绪,这不只反映在创造社“身边小说”一类作家、作品上,在多数作家与各种文体上都有所体现;现代主义方法也有所表现,如鲁迅、李金发不同特征的象征主义,创造社的潜意识揭示,新月派对中国现代新诗形式的探索等,这些共同构成了五四创作方法多样化的局面。

2、试述五四文学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让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五四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此后的文学始终贯穿、体现着“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及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启蒙主题;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旧文学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二.五四文学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趋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三.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亲密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四.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

3、试概括鲁迅小说在主题和题材上的突破。

答:一是题材上的突破。

鲁迅突破了传统小说过分追求离奇情节、非凡人物的偏向而转向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真相。

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的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在农村题材的小说中,鲁迅对中国农民的命运是深切同情的,看到农民们所遭遇到的苦难,也洞察出他们的弱点和病态,理解他们精神上的病弱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

如《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的不幸不仅仅在于寡妇丧子,更重要的是她周围一般人对于受苦人的冷漠以及他处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得不承受的精神上的孤独和空虚。

在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中,有以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孔乙己》和《白光》,有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和《肥皂》,但鲁迅着力描写的还是那些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寻找道路,彷徨、苦闷与求索的知识分子。

鲁迅小说在题材上的突破,可以说是石破天惊。

二是主题上的突破。

鲁迅小说从《狂人日记》开始的反封建思路,在《呐喊》和《彷徨》等其他篇中,从不同角度、侧面在延伸着。

《孔乙己》、《白光》通过孔乙己和陈士诚的悲剧命运,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明天》、《祝福》通过对中国农村妇女命运的揭示,深入而具体的写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药》、《阿Q正传》等作品写出了看客人的“吃人”;即如《高老夫子》、《肥皂》等作品,封建伦理道德的陈腐虚伪的“吃人”,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揭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总主题,几乎贯穿在他的每篇小说中。

4简述《狂人日记》的叙事结构。

一、对话性而非独白性序为文本设置了多重的叙事者,将叙事者与人物关系、乃至叙事接受者与人物的关系复杂化,并且形成了文本内部的对话性,而非以往大多数论者所谓的独白性,使得常人世界与狂人世界的关系进一步逼入深刻的真实之中。

二、三个时间系统《狂人日记》其实有三个时间系统:现在(“余”作序时的现在)——过去(“狂人”写日记时的现在)——过去的过去(“狂人”写日记时意识中的过去)。

与狂人天马行空联想的“病理”逻辑相应,与常人世界的时间顺序结构相对,后两个时间系统是相互交错混杂的三、行动元分析:“癫狂”与“眼光”在《狂人日记》中,一切都是围绕“癫狂”产生的,或以“癫狂”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癫狂”,所有的叙述将变得不可能。

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既是涵盖整个文本的主体,又是引发行动的客体;既是向身外世界的发送信息者,又是身外世界的信息接受者。

在“癫狂”的情况下,“眼光”可以说是狂人联想和想象并进一步行动的重要介质,负责着对狂人的信息发送。

由行动元“眼光”展开,以狂人的话语欲求为行动元中的帮助者,以超稳定的传统秩序为行动元中的反对者,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个符号矩阵,从而将历时性的叙事过程转化为共时性的静态系统,并表现出文本表层下的深层蕴涵。

5、试述阿Q形象的社会与历史意义。

答:在阿Q这一人物形象上,熔铸着鲁迅的历史沉思和对现实人生的深刻解剖,它警醒人们去认识普遍存在于国人的灵魂中的精神病症是怎样麻醉了民众,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历史惰性。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在近代帝国主义侵略面前接连失败的中华古国屈辱地位的产物,是一种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安于并掩饰民族落后与被奴役命运的民族精神状态。

鲁迅认为这是民族觉醒与振兴的严重阻力,因此以最伟大深刻的自我解剖,警醒国民、寻求民族的希望与道路。

这正是塑造阿Q这个形象的主旨与价值。

同时,阿Q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数具有不朽艺术生命力的文学典型之一,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鲁迅对人类一种精神弱点的发现与解剖,它表现的不仅是国民心理,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结构,在人们面对不平等、不合理的环境,而又无力改变现状时,人人都有可能无可奈何地自我嘲解,在心理幻影中求得心理的平衡。

6、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鲁迅小说的情节模式。

鲁迅小说的结构形态虽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药》《肥皂》《幸福的家庭》《明天》《离婚》《风波》和《白光》为代表,受“西洋风”的影响较大,约占三分之二,它们在主人公一生中摄取一个独立的镜头,在单一的时间、场景和事件中去展示人物的性格,描绘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从而展示了一个深刻而独立的主题;另一类,如《故乡》《孔乙己》《祝福》《在酒楼上》《阿Q正传》《端午节》《孤独者》《伤逝》等,是“中国风”的小说,不到三分之一,它们选取人物悲剧经历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组成几个在纵向上缓慢发展的横断面,而横断面间的时间跨度较大,非一朝一夕,情节在纵向伸展的长度上和在横向扩展上虽都很大,但从二者的比例上看来,纵向伸展较横向扩展更大一些,亦即描写包含于叙述的总体形态之中.7、鲁迅小说在情节设置与叙事手段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试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答:鲁迅小说的形式研究是深化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情境设置是鲁迅最重要的小说结构形式之一,在其特有的群象塑造、叙述视角、氛围构造、人物场境描写中均有体现,它统一于鲁迅小说内在意蕴的特殊要求,是鲁迅观察历史和现实的一个有力视角,这种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情境设置也是鲁迅小说异于其他作家的重要艺术特征。

在鲁迅小说中,存在着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突出现象:群体形象的普遍存在。

它不单在《呐喊》、《彷徨》的叙事性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即使在《故事新编》的历史神话题材中也有突出表现。

在鲁迅小说的创作中,这个群像的塑造不是为某个人或某个阶层写生,而是为整个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环境展示一个动态的画面(《故事新编》有所变化)。

在不同的作品中,它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它制造的氛围或传达的旨趣却有着清晰的一致性和一贯性,使鲁迅小说在这一点上显现出明显的整体性和突出的个性。

对于中国封建伦理文化的批判是这两部小说集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鲁迅怀着悲愤的心情,对中国封建伦理文化的吃人性、虚伪性、毒害性和顽固性作了充分的揭露和有力的控诉。

叙事方式上,鲁迅既继承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又借鉴了外国小说的叙事方式。

《呐喊》、《彷徨》在叙事方式上的革新大致可以从叙事方式、叙事手段、叙事线索、叙事身份和叙事次序几个方面加以考察。

写实是这两部小说集的主要叙事方式。

鲁迅能够自如地运用各种叙事手段,既善于使用传统小说常用地语言和行为描写,又善于使用传统小说不大常用的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

8、如何理解鲁迅的小说是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

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鲁迅博采西方小说艺术之长,以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和鲜明的现代特色,实现了中国小说艺术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根本变革,创建了20世纪小说的民族新形式的格局。

由于鲁迅能独立地按照他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自己的艺术个性去进行灵活的艺术熔裁,小说的体式不断有新创造。

加上他又深得传统小说精髓,常用古代小说的白描手法传神地刻画人物,语言简洁、凝炼、含蓄、准确,蕴含着传统文言小说所特有的韵味。

所以,他的小说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

9自我抒情小说的特点,零余者形象自我抒情小说即自述体抒情小说,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它又叫做自我小说。

作品种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但作者并不着意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以深刻的思想教育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去打动读者。

在中国现代小说领域中,将表现自我的主观抒情倾向推至极端的,是创造社的作家郁达夫。

特点:一、自我的写真。

二、感伤的抒情。

三、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零余者的形象:零余者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这些人物由于具有某些现代意识和特异的个性以及过人的才华,不被社会所容,被抛出了原来社会的既定轨道;二是这些人物由于性格较弱,意志不坚,对于不合理的行为无力反抗,在现实面前无所作为,在自己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找不到适宜的位置。

他们同现实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一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自怜、自残、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彷徨、纠结、苦闷、找不到出路。

10许地山早期小说浪漫主义倾向的三大要素分别是( )A.宗教气氛、流浪传奇、爱情经历B.流浪传奇、爱情经历、异域色彩C.爱情经历、异域色彩、宗教气氛D.异域色彩、宗教倾向、神秘气氛11、试对二十年代散文的主要特点作一概述。

(一)个性化。

五四对“人”的观念的发现在散文上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