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说明文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以《埃及的金字塔》为例谈说明文教学
以《埃及的金字塔》为例谈说明文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以讲述埃及金字塔为主题的说明文。
它首先介绍了金字塔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然后对金字塔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该文章以简洁的语言、清晰的逻辑结构,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金字塔的壮丽景观和神秘魅力,使读者了解到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和文化内涵,对读者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学中可以通过这篇文章,进行说明文教学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下面就以《埃及的金字塔》为例,谈谈如何进行说明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说明文是介绍、解释、说明某一事物、问题或现象的文章,它一般包括三部分:概括性内容、具体内容和总结性内容。
通过对《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作结构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说明文的基本模式和写作要点。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水平。
3.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了解古代埃及文明和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拓展学生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4.通过分析《埃及的金字塔》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说明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埃及的金字塔》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等。
1.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说明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说明文一般包括三部分:首先是概括性内容,即问题所在,引出要说明的事物或问题;然后是具体内容,通过事例、原因、比较、分析等方法详细介绍和阐述事物或问题的来龙去脉;最后是总结性内容,对前面所述的事物或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和评价。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主要有事物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因果分析法等。
3.《埃及的金字塔》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埃及的金字塔》介绍了金字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意义和价值等内容。
说明文写作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说明文写作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引言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而教授学生如何撰写有效的说明文更是教师们在写作指导中面临的一项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设计1.确定学习目标在开始任何一堂写作课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
在说明文写作方面,学习目标可以包括如何清晰地传达信息、如何组织篇章结构以及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风格等。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的重点,并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2.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在开始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说明文通常以清晰、客观、逻辑严谨为特点,常用的结构包括问题陈述、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和总结等。
通过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示范写作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教师可以展示示范写作过程。
通过详细解释每个写作步骤和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说明文的写作,包括确定主题、收集信息、组织思路、撰写草稿和进行修改等。
示范写作过程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写作的思考过程,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4.让学生进行实践在示范写作过程之后,学生需要有机会进行实践。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主题或选择阅读材料,并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和策略撰写说明文。
教师应当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不断地练习写作,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方法1.分析范例通过分析范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结构和写作风格。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说明文例子,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其结构和特点。
学生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组织篇章、表达观点和使用恰当的语言风格。
2.批判性思维训练说明文写作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信息,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撰写说明文。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说明文讲求科学,所以用词精当,语言准确,是很好的学语言的范本。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一、品词明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作者为文的目的不外乎传授知识、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而这全靠语言文字来完成。
因此,对语言文字的深刻领悟,便是准确理解思想内容、接受信息的首要因素。
“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叶圣陶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品词、“追根”、明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其做法是:扣“词眼”法。
所谓“词眼”,指“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的关键词句。
教《蝙蝠和雷达》,揭示课题后便设疑:蝙蝠和雷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为什么中间加一“和”字?这就促使学生自觉地把课题与课文联系起来去探究。
蝙蝠和雷达有相似的功能,雷达的发明是由于受到蝙蝠的启示。
因此,讲读时紧扣“启示”一词,展开教学思路,既要求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本身的涵义,又引导学生认识“启示”在发明雷达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把语言训练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课文重点部分是“试验”和“研究”。
前者是揭开“秘密”的基础,后者是揭开“秘密”的关键。
理解这两层意思。
第一步,明实验。
让学生默读介绍蝙蝠的段落,比较三次试验的异同点,并找出重点句进行概括,帮助学生认识事物间因果关系。
第二步,知原理。
抓住“不是……而是……”句提出深层次问题;蝙蝠在夜间是怎样用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学生读读、议议,并进行点拨,板演示图,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夜行时,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进蝙蝠耳中,于是蝙蝠便作出反应,绕开障碍物而继续飞行。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将这一原理密切联系实验思考:为什么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中,铃铛会不断地响?这“联系前后”的一问,使学生明白了封住蝙蝠的嘴巴,超声波无法发出,因而蝙蝠无法用超声波探路,只能乱飞乱撞;而塞住耳朵,则又使蝙蝠无法接受遇上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因此出现了同样的结果。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方法探讨引言: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它以客观、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形态、原理、用途等为主要特点,有助于学生培养观察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旨在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采用情境化教学法情境化教学法是指以情境为线索,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说明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情境化教学法,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事物中感知、观察、总结,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不同季节的植物,然后让学生用文字描绘出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说明文是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文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张含有多个事物的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后写出每个事物的特征和用途,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说明文是一种较为客观准确的文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编写说明书、制作海报、表格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描述以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出来。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一份关于其中一种动植物的说明书,然后进行展示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要求准确地观察事物的特征和形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可以通过观察真实事物、展示实物模型、使用多媒体设备等方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并记录下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首要任务。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播放视频、组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文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太阳》一文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太阳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太阳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从而引出本文的主题。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说明文是一种说明性的文体,其目的是为了解释、说明一种事物或现象。
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默读、朗读、分角色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例如,在讲解《月亮》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进行朗读和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例如,在讲解《地球》一文时,教师可以提问:“地球是怎么形成的?”、“地球有哪些特征?”等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比较和总结。
例如,在讲解《植物》一文时,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种类的植物,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特征、生长环境和用途等,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五、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说明文的情境中。
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氛围和意义。
例如,在讲解《动物》一文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森林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描述的动物特征和习性。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一、创建情境,激发情感兴趣和爱好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渗透的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对于这样枯燥的说明文,我们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运用现代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让学生欣赏大海美丽的景色。
在一个克鲁托、有动、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中,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探究的性欲,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就及时唤起学生的情感,设计问题:如果存有机会想要不敢回去看看一下大海?你能够用一个词形容你心中的大海吗?使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表彰鞭策学生。
这样,就唤起了学生自学课文的热情。
二、朗读品味,感受语言特质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害怕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课文,所以抓紧时间用以传授课文中所谓的知识点。
这样,只可以褫夺学生主体参予的机会,往往事倍功半。
学生对字词的脆弱主要就是略去的,所以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展开鼓励,使学生充份地念,大二中领悟说明文语言的细致、精确和科学性,效果比纯粹地分析课文必须好得多。
在学生初步介绍了课文所用的表明方法后,我使学生民主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从读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布置朗诵任务:把特点通过念整体表现出。
由于之前学生对文章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
因此,学生在朗读时已触摸到文字的“温度”,自己的感情也自然流露在朗读中。
在学生朗读时,我又巧妙地对语言特点进行点拨。
随后,我还通过让学生同桌互读、互评的方式,通过师生合作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质,理解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一个数字、一个举例、一个比方,都在学生在朗读中成为他们对文字宣泄的载体。
既让学生感受了说明文语言的特质,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感。
三、比较品评,认知文体特点说明文教学如何“识文辨体”,特级教师姜茗芳老师在执教《太阳》一课所用得“比较法”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例谈说明文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例谈说明文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教无定法。
教学课文与写文章一样,要在四十五分钟中求质量,切入角度恰当与否至关重要。
切入得当,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列举几种切入方法供参考。
一、叙述故事导入法故事本身具有情节,青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
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本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对于那些故事性强或有典故可引的作品,教师可以先讲述课文中的一些情节或与作者、作品有关的故事,然后引入本课。
如《蜘蛛》一文可如此引入:19世纪初,英国大将军威灵顿在战场上吃了败仗,到一个山洞里避雨。
失败使他感到万分痛苦、懊丧,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绝望中他忽然发现了洞口有一只蜂蛛在风中拼命织网。
蛛丝一次次被暴风吹断,但蜘蛛毫不气馁,一次次拉丝重结,终于在失败了六次后把网结成了。
将军大受启发,重整旗鼓,最后在滑铁卢战役中一举打垮了强大的对手拿破仑。
小小的蜘蛛在军事家眼中,它是意志和力量,是战木和兵法;那么,在自然科学家眼中,它又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借助周建人先生的生花妙笔,一道走进蜘蛛的世界,深入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惯和生理特点,探寻蜘蛛的无穷奥妙……二、绘映图示导入法又叫直观导入法,语文挂图,尤其是电化教育手段的输入,这为导入新课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和前景。
比如幻灯片、录像片等的运用,形、声、色的感官刺激,形式的新颖,会使课堂教学的的气氛轻松愉快,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
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讲授《看云识天气》时,可这样设计:投影(或挂图)显示晴空万里、愁云惨淡、乌云密布等几幅天气画面。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描述这些画面,告诉我它们各表示什么天气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同学回答,是根据天空中的云判断的。
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从前,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通过观察,认识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总结出了许多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经验的一篇文章。
(出示课题)它是一篇说明文,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云的形态、光彩及其变化与天气的关系,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空中各种云来识别天气。
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信息、扩展知识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课前导入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篇与说明文主题相关的短篇故事或新闻,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例如,当教授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明文时,可以先讲述关于动物有趣故事,引出让学生猜测动物行为原因的问题。
二、提供背景知识为了增强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这可以通过图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使学生对说明文主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出关键信息。
三、带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培养学生捕捉文章大意和架构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标题、首段、结尾等部分,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阅读。
四、学生问题推导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论证方法、论据支持等方面,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答案讨论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五、阅读策略指导说明文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关联等。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说明文类型和题材,向学生介绍相应的阅读策略,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通过多次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阅读素材丰富多样教师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如科普文章、实验报告、说明书、说明性广告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和了解不同领域的信息。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以《埃及的金字塔》为例谈说明文教学
以《埃及的金字塔》为例谈说明文教学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关于埃及金字塔的说明文,其内容涉及埃及的历史、文化、
建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普意义。
针对此类说明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以下是我的建议:
一、内容解读
首先,教师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理解,弄清楚文章主旨和核心内容。
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重点句子和段落,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例如,可以让
学生讨论金字塔的历史背景、建造目的、形制结构、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内容,以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趣和知识求知欲。
二、语言分析
其次,教师可以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语言表达方
式和句子结构,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一些典
型的表达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以及复合句、并列句、同位语等句子结构,让学生
掌握这些语言工具的用法和效果。
三、知识拓展
最后,教师可以对文章所涉及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
需求的知识掌握。
例如,可以介绍埃及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
埃及文明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色,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总之,针对说明文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上方法,通过内容解读、语言分析和知识拓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语言水平、拓宽知识视野,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授课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授课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体,它是语文学科中的一种基本培养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授课方法是什么呢?本文介绍一下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授课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小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是说明文的一个重要能力。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节观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觉察,并能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几个有关事物的问题,如“你看到了什么?”,“那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等等,帮助学生加强观察和描述能力。
二、加强学生的事物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说明文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事物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可以让学生对某件事物的特点、优缺点等进行分析,或是让学生比较不同事物的异同点,梳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对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进行分析说明文具有固定的结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教师需要分析文本结构,让学生从中理解写作思路,学习使用说明文的独特语言重点和基本词汇,理解描写方法,掌握说明文起承转合的写作技巧。
四、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说明文获得知识让学生认真阅读说明文并理解内容,是说明文教学的核心。
阅读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要求让学生根据说明文书的标题和目录,预测文段中相关内容,使学生真正提高整体感知、逐段理解和局部把握能力。
五、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说明文在说明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说明文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模仿,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说明文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创作,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表达,发挥创造性潜力,锻炼文字表达能力。
以上是小学语文说明文授课的几种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尝试,才可以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说明文素养。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授课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授课方法前言小学语文说明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正确的授课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在授课之前,教师需要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设计授课内容和方式。
说明文是一种介绍性质的文体,它一般用于对一定范围内的某种事物、现象或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说明文的语言应该准确、简练、通俗易懂,文章结构应该清晰、条理分明,用语应该规范、严谨。
根据年龄段分配任务小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对于授课老师而言,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分配不同的任务。
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说明文进行讲解,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可以选取一些难度较大的说明文进行分析。
注重实践和操作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较为有限,因此在授课中要注重实践和操作,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通过生动的事例实现知识点的深化和升华,使学生们更容易掌握新知识。
此外,设置题目、做实验、演示实物等活动也是非常有效的授课方式。
注重启发与引导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认真思考、比较、分析和评价所学内容,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
启发和引导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授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和解释,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纠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结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授课方法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分配不同的任务,注重实践和操作,注重启发和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授课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方法
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方法一、引言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而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二、预设目标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例如,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掌握提取关键信息的技巧;3. 学会分析说明文的逻辑发展和推理过程;4. 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解决相应问题。
三、教学导入首先,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例子来引起学生们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预览:在开始阅读说明文之前,学生应该首先对文章进行预览。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整体的框架和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览的技巧包括快速浏览标题、副标题、插图和其他文本特征,以及快速阅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2. 理解段落结构:说明文通常包含多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主题。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段落的中心句和支撑句,以帮助他们理解段落的结构和逻辑发展。
学生还可以学习使用标题和副标题来预测段落的主题。
3. 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说明文中往往包含大量的信息,学生需要学会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
可以通过教师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取出关键信息,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4. 创设实际情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情境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实践。
例如,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份说明文,让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回答相关问题或进行相关任务。
五、评估和反馈在教学结束之后,需要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可以使用一些问题和练习来检查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在基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和延伸。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中某个事物的说明文,从而加深他们对说明文结构和要点的理解。
说明文的导入方式
说明文的导入方式说明文的导入方式一、引言式导入即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直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这种导入法运用最为广泛,大多数说明文都可运用。
不妨就以《苏州园林》为例,教师这样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以山水闻名,而苏州则以园林见长。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便是最好的概括。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它的风采或被摄影家收入镜头,或被文学家写进诗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请同学们注意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学习谋篇布局的技巧,叶老遣词造句的匠心。
这样,经过精心设计,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苏州园林的情景之中。
二、直观式导入即把挂图、标本、模型等教学用具直接展示在学生眼前,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幻灯、录像等先进的教学工具,让学生对被说明的事物先有一个直观感受,然后导人课文。
这种导入法形象直观,一般适用于介绍建筑物或一些实物的说明文。
下面,就以《万里长城的构造》为例。
教师出示万里长城的教学挂图,要生观察后用自己的话按一定的顺序简明扼要地介绍长城的构造,教师根据学生的说明语言板书顺序,画出简明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看自读引导,了解说明顺序。
进而阅读课文,体味课文说明条理的清晰性和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提问式导入即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后,再导入课文。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教师这样导入:在学习新课以前,我想提个问题,考一考同学们的`记忆力,看哪位同学能准确地答上来。
我们初一时学习了《中国历史》课本第1册,在“隋唐时期的文化”中讲到隋朝有一位杰出的工匠设计建造了著名的赵州桥,这座桥在中外桥梁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位杰出的工匠叫什么名字?赵州桥原名什么?这座桥有什么特点?请同学回答后,教师指出赵州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历代有不少文人对它进行了描绘,今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是如何来介绍这座桥的。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阐明文的教育办法导语:阐明文作为语文教材中科普面广、常识性强、运用全面的常识载体,在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下面小编整理了小学语文阐明文的教育办法,欢迎参阅学习!1小学语文阐明文教育办法一、运用激起情味的办法导入课文假使每节阐明文教育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地,学生就不会觉得学阐明文是一种担负,教育作用则会好些。
如:教《蜘蛛》一课时,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单提飞来将。
”谜面风趣简略,学生很快就猜着了。
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了解的动物,所以他们的活跃性很快地调集起来了,连平常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讲堂登时轻松活泼起来了。
咱们一般都能够选用幻想、联想、列图、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味的办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集学生学习阐明文的活跃性。
二、留意讲堂教育的生发,要开辟与课文有联络的常识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灵敏,只要是别致的东西,就简略引起他们的注重。
学生对学习阐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阐明方针、阐明办法、阐明次第”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咱们教师滔滔不绝!因而咱们就能够选用生发和拓宽的办法,激起学生的爱好。
课后,咱们能够安置学生查阅材料,在了解某种动植物习性的根底上,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与仿生学有关的科幻式小品文。
学生的习作内容定会五光十色,爱好百出,内容或许近乎荒谬,但一定会饶有风趣。
这样的教育办法不只能大大激起学生读写阐明文的爱好,而且能丰厚学生的课外常识,并获得显着的教育作用。
三、课内教育与课外研讨相结合比方教《向沙漠进军》这一课时,在讲堂上可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览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即以此作为点,并印发《美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导(《文汇报》1994年3月14日)作为参阅,让学生更全面地知道“化害为利”的重要性,然后辅导学生课后寻觅避免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管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材料。
例谈说明文教学的有效取舍
例谈说明文教学的有效取舍内容摘要:说明文是说明事物情况或道理的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只有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把握“说明性课文”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有效取舍案例关于说明文,《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说明事物情况或道理的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只有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把握“说明性课文”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一.案例描述(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投影,让学生感知麋鹿的外形特征。
(1)教师每出示一幅图便请同学们猜一猜会是什么动物。
(依次出示:第一幅:麋鹿的角;第二幅:麋鹿的脸;第三幅:麋鹿的蹄子;第四幅:麋鹿的尾巴。
)(2)组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出示完整的麋鹿图片。
(二)自读课文,了解特点自读课文,按三个方面,相互交流——1.外形:奇特,“四不像”。
2.生活习性:(1)草食性哺乳动物;(2)角的特点;(3)尾巴特点;(4)蹄子特点;(5)毛色;(6)自然繁殖力。
3.传奇经历:(1)麋鹿在我国几乎绝迹的原因;(2)流落国外的麋鹿的境况;(3)返回故乡的麋唐正茁壮成长。
(三)品味语言,掌握方法品味给你留下印象的这些语言文字,看看有什么特点。
准确具体:(1)词语运用准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乌邦寺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品味“放养”和“饲养”的细微差别)“……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品味“陆续”和“相继”的细微差别)(2)数字说明具体:“……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乌邦寺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头……全世界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39头选自7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不仅数目具体,年代也十分准确)简明扼要:(1)“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品味一个词说明一种活动习性的简明)(2)“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说明文的导入方法有哪些
说明文的导入方法有哪些说明文的导入方法有哪些说明文是用来介绍或解释某些事物、过程或操作方法的文体。
那么在写说明文时,如何让读者尽快进入主题,理解所呈现的内容呢?下面介绍几种说明文的导入方法。
一、引用引用即是借用他人的话或事实,来引出说明文的主题。
这种方法通过借助名人名言或者专家学者的观点,从而更快更有力地引导读者进入到文章的主题。
例如:爱因斯坦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名言也适用于我们的主题——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二、对比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特点和区别,来引出说明文的主题。
这种方法能够在引导读者进入主题的同时,也能清楚地让读者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你是否经常遇到自己做事不够高效,而你的好朋友却能事半功倍?这是因为你们的学习方法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将为你介绍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问提问即是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主题。
这种方式常用于科普类的说明文和教育类的说明文。
例如:你知道如何正确地刷牙吗?下面,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正确的刷牙方法。
四、故事故事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这种方式常用于生活类的说明文和人物类的说明文。
例如:曾经有一位数学家,他用了三年时间,才发现了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
下面我们将为你详细解说这个难题的解法。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说明文导入方法。
在写作时,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来引导读者进入主题,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范文: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一篇文章,但是前言实在是冗长、无趣,让你丧失了阅读下去的兴趣。
如何写出一个简洁明了,同时具有吸引力的文章开头呢?对于说明文的导入方法,本文将为您进行详细介绍。
引言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可以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或者用一些有趣的事例抓住读者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兴趣。
例如:曾经有一个小男孩,用一根铅笔支撑着整个世界,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
但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关于精神力量的主题。
例谈统编教材的说明文教学
例谈统编教材的说明文教学摘要:说明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好说明文对中学生学习及能力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语文就是欣赏一场文学盛宴。
学好说明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法宝,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学生学好语文,写好说明文是至关重要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说明文教学把握不准,认为无法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我认为抓好统编教材的说明文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分享给同志们,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前不久,我在我校语文组上了一节组内公开课《大自然的语言》,我感受颇深,在这节课上我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可谓是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激情四射,方法精巧,许多亮点值得同志们借鉴,课后许多语文教师都很赞同,给了我很高评价。
讲课之后,我不断反思,细细揣摩,统编教材的说明文到底如何上呢?近几周,我对初中统编教材的说明文编排作了一下疏理,并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和我上的公开课,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统编教材初中阶段,七年级淡化文体,说明文已有涉猎,与其它类文章混编,八年级强化文体,说明文分单元有侧重点的安排。
八年级上册重点是事物说明文,下册重点是事理说明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八年级说明文仍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因此,通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和特点,真正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学会阅读说明文,学会写作说明文。
教师要通过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明晰说明文的阅读步骤,指导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归纳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从而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
通过听课评课交流,不断反思平时教学,我摸索出说明文的五步教学法,并作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步教学法即是:明对象——理顺序一一析方法一一品语言一一研写法。
下面我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谈谈说明文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一、借助文题明对象学习说明文教师要明确说明对象。
初三作文之谈初中语文说明文的导入
谈初中语文说明文的导入内容摘要: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
老师上课时,再那幺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
那幺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于是,笔者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下面四种教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导入一、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
不久前,笔者上法布尔的《蝉》,课上介绍了蝉的知识,说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介绍了仿生学、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车轮子与螺旋状……还介绍了作者之所以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这与他长期对各种昆虫的观察研究是分不开的。
同时,笔者还介绍了观察的要求和作法,又举了习作中不善观察不作思考而闹出的种种笑话。
这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笔者一般是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我们老师喋喋不休!于是笔者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上《眼睛与仿生学》这一课,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仿生学的知识:在科学技术上,仿生学的产生主要是得到了动物某些特性的启示。
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形,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同时还温习了初中课文《松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说明文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教无定法。
教学课文与写文章一样,要在四十五分钟中求质量,切入角度恰当与否至关重要。
切入得当,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列举几种切入方法供参考。
一、叙述故事导入法
故事本身具有情节,青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
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本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对于那些故事性强或有典故可引的作品,教师可以先讲述课文中的一些情节或与作者、作品有关的故事,然后引入本课。
如《蜘蛛》一文可如此引入:19世纪初,英国大将军威灵顿在战场上吃了败仗,到一个山洞里避雨。
失败使他感到万分痛苦、懊丧,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绝望中他忽然发现了洞口有一只蜂蛛在风中拼命织网。
蛛丝一次次被暴风吹断,但蜘蛛毫不气馁,一次次拉丝重结,终于在失败了六次后把网结成了。
将军大受启发,重整旗鼓,最后在滑铁卢战役中一举打垮了强大的对手拿破仑。
小小的蜘蛛在军事家眼中,它是意志和力量,是战木和兵法;那么,在自然科学家眼中,它又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借助周建人先生的生花妙笔,一道走进蜘蛛的世界,深入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惯和生理特点,探寻蜘蛛的无穷奥妙……
二、绘映图示导入法
又叫直观导入法,语文挂图,尤其是电化教育手段的输入,这为导入新课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和前景。
比如幻灯片、录像片等的运用,形、声、色的感官刺激,形式的新颖,会使课堂教学的的气氛轻松愉快,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
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讲授《看云识天气》时,可这样设计:投影(或挂图)显示晴空万里、愁云惨淡、乌云密布等几幅天气画面。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描述这些画面,告诉我它们各表示什么天气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同学回答,是根据天空中的云判断的。
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从前,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通过观察,认识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总结出了许多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经验的一篇文章。
(出示课题)它是一篇说明文,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云的形态、光彩及其变化与天气的关系,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空中各种云来识别天气。
教师所用的图片,属模像直观手段;教师对图片所做的形像化的描述,属语言直观手段。
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即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先留下清晰的表象,为学生理解知识创造了条件,又可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三、设置县念导入法
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
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
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逃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这种导入法,总的来说,设置的悬念要做到三个字,即“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促使构成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图。
具体而言,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在手法上可以浓缩全文,也可以从中截取片断;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思,留有无穷余味,能引人入胜。
如在讲授《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这篇说明文时,可以这样说:据说,德国柏林图书馆大门口,写着这样一句话(板书):“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它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
”这里所说的“钥匙”是一个比喻。
人们把书目看成“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板书课题)。
那么,什么是书目?现代书目有哪几种?为什么书目能够像钥匙一样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呢?请仔细阅读课文。
这一连串的设问,造成一个个悬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细心钻研课文。
四、设计实验导入法
对于科普类说明文,我们可以抓住文章要点设计实验,激起学生情趣。
如《死海不死》一文,可按如下设计去导入:
实验工具:二只盛满清水的大玻璃杯、一枚生鸡蛋、一根搅拌、一包食盐、几条小活鱼。
实验一:先将鸡蛋放入杯中,鸡蛋下沉至杯底。
再往杯里不断加盐,并搅拌使之容解。
待盐加到一定份量,只见鸡蛋慢慢从杯底浮上来,并不会沉下去。
实验二:先将小活鱼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让学生观察鱼在杯中的活动情况,然后不断地往杯中加盐,用搅棒轻轻不停地搅拌,再让学生继续观察鱼的活动,只见小鱼慢慢地死去。
讲述:鸡蛋之所以能浮在水面,小活鱼之所以慢慢死去,都是因为我们往水中加了盐,水的咸度变得很高。
可能有同学会这样想,如果水的咸度达到一定标准,我们人会不会也和这鸡蛋一样沉不下去呢?水中的鱼虾还会有生命吗?的确,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海,由于咸度极高,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有趣事而神奇的海——死海。
(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