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诗歌鉴赏
望月怀远古诗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古诗翻译及赏析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睡梦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名篇,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紧扣题目,情景交融:诗题“望月怀远”,紧扣题目,通过“望月”与“怀远”这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在月夜下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使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2.自然纯朴,感人至深:诗中用语自然纯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海上明月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
3.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夜思念图。
如“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通过描绘“怨遥夜”和“相思”,展现了诗人在月夜下的离愁别绪。
4.情感真挚,寓意深刻:诗中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同时,这首诗还寓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感慨。
如“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通过描绘诗人在夜间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总之,《望月怀远》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的诗篇,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月夜下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既体现了唐诗的优美和韵味,也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珍视,成为了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望月怀远》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民苦难的关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经典之作。
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长云,萧萧满空林。
意恐迟迟归,长亲呼我心。
忧愁不能寐,万里起居频。
虑身多苦辛,已忍受前昆。
尚想旧情人,终守一空身。
赏析:这首诗以写月亮为起始,通过描述海上明月和天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这里的明月可以看作是诗人和远方情人之间的纽带,将他们心灵相连。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长云萧萧、空林满月的景象,这里的长云可以解读为诗人的思念之情被满满的云层所遮挡,导致心情愈发凄凉。
同时,空林满月也给人以深深的孤独感,进一步衬托出诗人远离故乡的苍凉之境。
诗人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表达了自己对归家的担忧,他担心自己因为过长的旅途而耽搁,心心念念的亲人会因此忧虑。
同时他也揭示出自己无法安心休息的心情,每天都被忧愁所困扰。
诗人从自身的喜怒哀乐中,感触到了千里之外的民众的痛苦。
他用“虑身多苦辛,已忍受前昆”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在异乡,但与其他辛苦奋斗的人们有着相同的遭遇,同时也传递出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
诗人在桀桀仕女接下来的句子中写道“尚想旧情人”,显示出自己对故乡和过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反衬出自己当前孑然一身的境地。
《望月怀远》是一首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的作品,通过写月亮、云、森林等元素,抒发了对远方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的关切。
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将个人的感受与社会的普遍痛苦相结合,展示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不仅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普通百姓的困苦和不满。
诗人面对失意和孤独的境遇,他的思绪飞离了现实,转而望向远方的天空,与远方情人心心相连。
诗人的情感在月亮的映照下达到高潮,同时他也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来唤起读者的共鸣。
唐诗《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
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译文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赏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
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一首经典的五言律诗,以望月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一、作品原文望月怀远张九龄〔唐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到梦乡觅取佳期。
2、注释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海上”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
《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不堪”二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三、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
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望月怀远原文,翻译,赏析[五篇]
![望月怀远原文,翻译,赏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de7de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61.png)
望月怀远原文,翻译,赏析[五篇]第一篇:望月怀远原文,翻译,赏析望月怀远原文,翻译,赏析望月怀远原文,翻译,赏析1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南北朝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赏析五二班(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
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
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
”“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
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
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亲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望月怀人,是古诗词中习见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
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诗中人不写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中寄托的深远。
句中一“生”字,极为生动,与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化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而来。
诗人巧妙地把写景与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均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写多情人恼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古诗词】望月怀远古诗赏析及翻译

【古诗词】望月怀远古诗赏析及翻译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
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
人至深。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
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
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678---740),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中宗
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
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望月怀远诗词鉴赏

望月怀远诗词鉴赏望月怀远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该诗以望月为线索,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遥远的乡愁。
下面是对望月怀远诗词的鉴赏与分析。
【原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明月照耀海面,越过千里天边。
恋人相思痴,整夜不眠。
一盏灯短暂明灭,光华已充满谷底。
披上衣服感受露水,恨不能捧满手中。
归期太远无法预期,闭上眼做梦等待。
【注解】这首望月怀远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因长期离家而产生的乡愁之感。
整首诗虽然只有四个小节,但通过精准的意象描述和流畅的抒情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深情留恋。
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写月亮为线索,引出思乡之情。
海上的明月是诗人所共享的珍贵宝贝,同时也是这时刻最为宏大的景象。
此句景物描写质朴自然,表现了诗人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第二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写诗人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境地和思念之情。
情人的守着,更深一层写的是思乡之情的强烈,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留恋。
第三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诗人在窗前点一盏灯,以照片寂寞的夜晚,细心观察月亮的变化,寄托了他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披上衣服感受露水,写诗人对于外界的关注,感受到了深深的眷顾和疼爱。
末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是本首诗最富有感情表露的部分,剪着繁史的文字,将诗人的思乡情感表达得浓厚而又婉约。
总之,本首望月怀远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的词语,简单的情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让人不由地感受到了那种似水年华的情感涟漪。
中秋节古诗《望月怀远》赏析

中秋节古诗《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这首诗的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
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
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
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
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
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这一声“怨遥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分类标签: 中秋节描写月亮思乡诗思念诗唐诗三百首作品赏析【注解】: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韵译】: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评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简析】: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睡梦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望月怀远》古诗阅读及赏析

《望月怀远》古诗阅读及赏析《望月怀远》古诗阅读及赏析《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题】这首诗是写月夜怀念远人的。
抒发了诗人真挚而深厚的相思之情。
此诗作年不详。
诗中抒写怀念远人的深情,这远人是恋人还是友人不能确定,此外,诗人常用香草美人而别有寄托深意,此诗亦无从考证。
首联为千古传诵之名句,境界开阔,感情深厚。
以下写彻夜相思,从室内到室外,又回室内,竟发奇想捧月光赠人,又希望在梦中会面。
全诗委婉深曲,饶富情致。
【注释】1.怀远:思念远方的亲人。
2.天涯:极远的地方。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这里化用其意。
3.遥夜:长夜。
竟夕:早晚。
即《古诗》:“愁多知夜长”的意思。
4.灭烛:谢灵运《怨晓月赋》:“卧月洞房兮当何悦,灭华烛兮弄素月。
”滋:滋润:5.盈手:满手。
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佳期:《楚辞·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
”【译】在浩淼无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一轮明月,在遥远的海角天涯,此时,你也面对着这碧澄的世界。
想着你、念着你,倩影在眼前朦胧绰约,热恋中的人,怨恨起这无边的长夜。
吹熄了烛光,满屋的月华更惹人怜爱,披衣漫步,露水送给我湿润的感觉。
我要捧起一把月光送给你,月华却从手缝间漏出,流向原野。
还是回去吧,回到梦中——那里会有一个甜蜜温柔的世界。
【赏析】古人作诗,往往极重开端。
这首即景写情、月夜怀远之作的开头尤其如此。
“海上生明月” 一句写“望月”所见,其佳处在于以单纯而又鲜明的形象组合成开阔而又静穆的意境,一扫一般相思离别之词的纤弱之感,而以雄浑开阔的情调带起全篇。
一句五字,自然浑成,平淡无奇却字字千钧。
一个“生”字,静中含动,极劲健有力。
此句看去似纯然写景,其实感情亦流动其间,遂成为千古名句。
次句“天涯共此时”,即“望月”点出“怀远”;即眼前之景,道出胸中之情。
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及赏析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及赏析导读:《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翻译二: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亲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词语解释】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写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亲友——当月亮从海上升起来的时候,我和亲人天各一方,相隔遥远,各自在天涯的一地,共看这一轮明月。
前句写景,点明“望月”,后句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意境雄浑阔大,风格浑成自然,乃有名的佳句。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①怜:爱怜。
②满:满屋月光。
③披衣:披衣出屋。
④觉露滋:露生觉湿。
有露浓湿衣之意。
这两句是说,月夜怀远,思绪萦绕,灭烛沉思,只见月光十分可爱。
惹得人思情更深,睡意全消,索性披衣起身,步出屋外,望月而又望远。
伫立良久,不觉夜已深沉,露水将衣服都打湿了。
两句诗蕴含深沉的怀远之情,细微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的实情实景,手法巧妙,意韵传神。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①不堪:不能。
②盈手:满手。
③寝:寝室、卧房。
此指就寝。
④佳期:相聚欢娱的时候。
《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①二句意谓此时远在天边的情人正当和我一样在望海上升起的明月。
②情人:有情之人。
遥夜:长夜。
③竟夕:整夜,彻夜,通宵。
④二句写相思时精神恍忽。
在室内赏月,觉得月光可而将烛吹灭;又披衣走出室外赏月直到深夜,感到露水滋生。
⑤二句意谓可爱的月光却不能满手捧赠给你,还不如回室睡眠在梦中与你欢会吧。
“盈手”用陆机《古诗》“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意。
不堪:不能。
寝:卧室。
佳期:美好的约会。
【大意】一轮明月在大海之上升起,你我虽然相距很远很远,此时也可一同欣赏这轮明月。
自己不断在抱怨,抱怨这夜晚实在太漫长;我这样彻夜不眠,只为将你思量。
灭掉烛火,我静静地享受这满屋清亮的月光;披上衣服,我已经感觉到露水渐渐滋生。
很想用双手满捧一捧月光送给你,但是我无能为力;不如回床睡觉,或许在梦里还能与你欢聚。
【鉴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而思乡、念远,正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共同情思。
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也是个中名篇。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海上生明月”写明月升起,回应“望月”诗题。
起句看似平淡,毫无点染,如脱口而出,却展现了一幅深邃、宏阔景象。
用“生”而非“升”,仿佛明月自海中缓缓吐露,写出大海包孕之态。
下句的“共”字把天各一方的思绪联系在一起,于是自然引出各在天涯的情人,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月光挽起两地,牵动两颗心,共享明月时,似乎也有了传达的媒介。
整个画面散发着高华静穆的光芒,又有缠绵不尽的画外情思。
对月怀远,通宵相思,又不能相见,难以入睡,故有“怨”。
怨天涯路远,怨情人分离,怨长夜漫漫,怨月色撩人。
以怨字为中心,夜色、月光、情人都笼罩在惆怅之中。
三、四句用流水对,以“情人”联结“相思”,“遥夜”呼应“竟夕”,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乃望月怀思的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望月怀远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怀远:怀念正在远方的亲人。
生:这里是升起的意思。
天涯共此时:天涯,天边,遥远的地方,指远方的亲人。
共此时,是说自己和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望月而互寄相思之情。
情一人怨遥夜:情一人,指怀有深厚情意的人,这是诗人自称。
怨,怨恨。
遥夜,长夜。
竟夕:一整夜。
怜光满:怜,爱。
光满,指月光满屋,月色*分外皎洁可爱。
滋: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不堪盈手赠:不能把它慢慢地捧在手里送给远方的亲人。
不堪,不能。
盈手,满手,意即捧满手。
还寝梦佳期:还,回到。
寝,卧室。
梦佳期,在梦中去得到美好的约会吧。
【翻译】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有思念之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因为整整一一夜里,思念之情都无法间断。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一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赏析】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武则天长安元年(702)中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至中书令。
他是唐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直言敢谏,曾预料到安禄山的反叛,主张早除祸患。
后来受到李林甫的排挤,贬荆州长史。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方亲人的诗,这首诗表达了在明月之夜,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对月抒怀,情致深婉,寄托遭谗受贬的'迁谪之情思。
起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浩远、大气,堪称千古佳句。
前句是在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是在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 同望着一轮明月。
《望月怀远》张九龄诗的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望月怀远》张九龄诗的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词语解释】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这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下面是关于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朝代】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⑴怀远:即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译为多情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可译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即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中:“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即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诗中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古诗《望月怀远》赏析

古诗《望月怀远》赏析古诗《望月怀远》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望月怀远》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望月怀远》赏析篇1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译文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赏析这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的并举,情景交融。
作者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古诗《望月怀远》赏析篇2望月怀远原文: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张九龄〔唐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相关翻译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天涯的'离人此时都共赏月华。
有情之人定在埋怨长夜,我也彻夜不眠,苦苦相思。
熄灭蜡烛,因爱这满屋月光,披衣起来,发觉露水已重。
既然不能手掬月华送你,那就睡觉梦里与你相会。
相关赏析这首诗是张九龄在开元二十五年(737 )由京师贬荆州长史后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月怀远》中的秋月使我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秋月”虽亮,却不能将思念的心照亮,“秋月”虽圆,和远方的亲人却不能团圆,在文学作品中,“月”往往是诗人思念之情得以表达的物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这一自然圆缺现象正好与人的离合相似,由此月代表着思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思故乡的传世佳作,明月总是不能与亲人共享而充满遗憾,长夜总是不能与亲人共过而充满悲伤,月,让人不禁心生思念,月,让人不禁心存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