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概念辨析论文

合集下载

人才培养模式范文

人才培养模式范文

人才培养模式范文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育和培训体系中,为了培养具备一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采取的一种组织、管理和实施方法。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变革,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和技能,到强调素质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

下面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对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首先,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和培训主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高等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些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

其次,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而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

例如,引入项目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最后,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全面评价,包括学科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

例如,在高等教育中,一些学校采用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项目作业、实习经历等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总的来说,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全面评价的方式。

这样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提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使之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论文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论文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论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论文摘要: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胜任,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阐述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及其作用,以其考核体系和教材模式应当具有的新特点关键词: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基本行为和教学活动在整体结构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手段以及体现的风格的总称。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主要是知识的传授,强调以教为主,学为辅,具体的表现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

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病,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在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仍占统治地位。

该模式强调以课堂教学、教师、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起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但其最大的缺点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各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养成了思维惰性和依赖心理,不愿主动思维或不会主动思维,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新的教学模式及其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形成,而忽视学生智能与能力的发展。

在素质教育中,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人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强调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关于这方面的精辟论述古今中外也有不少,例如“不授人以鱼而要教人以渔”等,道出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才培养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为话题,讨论如何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并探究适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不同学科和行业的需求,制定适合培养人才的计划和方案。

传统上,人才培养主要以知识传授、考试评价为主,重视学生的学科能力。

然而,在现代社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跨学科能力等,它们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对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然而,现代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主动性。

一种适合现代教学的模式是问题导向教学模式。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通过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另一种适合现代教学的模式是项目学习模式。

项目学习模式通过组织一系列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和实践。

学生通过参与项目,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关系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人才培养模式为教学提供了方向和目标,而教学模式则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手段。

在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中,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模式也需要相应地调整。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评价,需要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中采用问题导向教学和项目学习等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教学模式也需要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摘要: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在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方向、专业教学、教育实习、教学环境设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能够快熟适应教学岗位的学前教育专门人才,通过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切实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其教学现状和存在的原因,提出实用的改进措施和对策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能够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合理化建议,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和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学前教育; 实践教学;培养模式xx 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 -2020 年)》中明确指出,未来十年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养,以学前教育为突破口达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目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多途径加强幼师队伍的建设。

学前教育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并提出要切实办好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应该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并能做到终身学习。

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幼师队伍的重任,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能培养出适合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幼儿教师是对高校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 当前高等学校学前教育教学现状分析1 .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偏重理论当前传统的高校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设置了各种的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等门类齐全种类繁多。

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为主,除了毕业前的四周教育实习很少有参与和接触到学前教育教学一线的机会,学生在理论方面往往是纸上谈兵,说起来都能头头是道,真正到了教学一线,面临众多复杂的情况和真实的教学环境,往往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学生显现出高分低能入职后面临适应学前教师角色困难的尴尬境地,主要原因是在校学习时重理论轻实践。

高等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一、前言高等教育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它是指在普通中等教育之后的、由大专院校、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等机构提供的高层次、高质量、高素质的培养人才的教育形式。

高等教育对于企业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也是高等教育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高等教育模式高等教育模式是指高等教育中各种制度、规章,以及实际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方案。

高等教育模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

1. 教学目标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还应该注重人文素养、逻辑思维、跨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培养。

学生应该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备创新、批判性思维、领导力等潜力,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包括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

专业课程是指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课程,通识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例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等。

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高等教育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学方法应该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设计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例如,讲述法、互动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等。

4. 考核评价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判断,也是高等教育模式的一部分。

评价方法应该是科学、公正、有效的,不仅仅是考察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其他方面能力评价。

三、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产出。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点,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

1. 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系统、深入、全面的学术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高等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思维方式以及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 产学结合高等教育应该紧密结合产业需求,注重产业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的文献范文

教学模式的文献范文

教学模式的文献范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教学模式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探讨了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性。

最后,本文还提出了一种综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效果、教学质量1.引言在教育领域,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并探讨它们的适用性和优点。

2.教学模式的概念和重要性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它既涉及到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又涉及到学生如何学习和参与其中。

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3.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3.1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和学生进行听讲、背诵和机械记忆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讲解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展潜力。

尽管传统教学模式在一些教学环境下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

3.2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动学生的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内在动机。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辨析——兼及汕头职业技术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教育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辨析——兼及汕头职业技术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作 者 简 介 : 坤 明 ( 9 5 ) 男 , 头职 业技 术 学 院 ( 东汕 头 5 5 7 ) 研 设 备 处 处 长 , 教 授 , 究 方 向 为 高等 教 育 教 赵 15一 , 汕 广 10 8 科 副 研 学 管理 、 程 教 学 论 。 课
收 稿 日期 : 0 9 2 8 2 0 —1 —0
近 年来 。 地高 职 院校对 于 “ 育教 学模 式 ” “ 各 教 、 人
才 培养 模式 ” 过不 少 的探 索研 究 。然而 人 们 常常 将 作 “ 育教 学模 式 ” “ 教 与 人才 培养 模 式 ” 的概 念混 用 。 正 为 确 指导 高职 教育 工作 . 上述 两 概念 有作 进 一步 探 析 对
接 受 职业 教 育 , 成 招 生 与招 工 结 合 、 习与 就业 同 形 实 步 的校 企 “ 距 离 ” 作 新模 式 。 零 合
其 三 ,项 目带 动式 ” “ 人才 培 养模式 。 基本 内涵 是 :
围绕职 业 岗位 能力 的形 成 .科学 设计 和选 择项 目. 以
完 成一 个完 整 的工程 项 目所需 要 的知 识 、 能力 和素 质 结 构设 计教 学方 案 . 照一个 完 整 的工 程 项 目的操 作 按
流 程组 织实 施教 学 ,使 学生在 完 成项 目的过程 中 . 达
到 人才 培养 目标 的要 求 。 ]
的 必 要

为“ 育模 式 ” 而 含混 地统 称 为“ 育教 学模 式 ” 教 , 教 。 ( ) 二 当前 高 职 院校 采用 的 “ 育 教 学模 式 ” 其 教 及
与 “ 才 培 养 模 式 ” 间 的 关 系 人 之
纵观 几 年 来 全 国各 地 高 职 院校 的办 学 实践 ,教 “ 育 教 学模 式 ” 大致 有如 下几 种 : 其一 , 工学 结合 ” 特色 的 高职 院校人 才 培养 以“ 为 模 式 。 基本 内涵是 : 高职学 生 为主体 对 象 , 其 以 以应用

课题研究论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课题研究论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81664 学科教育论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一、引言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要环节,理想的实践环节是设计更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达到技能要求的机会。

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创新型人才是以其博专兼具的、超强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自由发展的个性为社会和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极少数人才。

或者说创新型人才是指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新能力,能完成创造性活动,具备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国际上对创新型人才的定义有四个要素,即智力、强烈的好奇心、反思能力和激情。

总之,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学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和大学的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中国高校传统教育模式在培养人才上存在的问题包括:学校对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实行统一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

这种培养模式较注重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而忽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国高校传统教育模式,属于知识灌输,而不是能力培养;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

这种培养模式注重的还是考试制度,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看一两次书面答卷的结果。

记忆力好、能死记硬背的学生容易获得高分,结果就有机会评奖学金、三好学生。

这些表现体现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认识不充分、落实不到位、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以守成性教育为主、学生评价体系难以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等问题。

很显然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探索适应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形势的途径加以解决。

(一)实施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最根本的一步是要营造好良好的气氛,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最主要的场所,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氛围,利用学生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把握好“教”与“授”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论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关系

论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关系

论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关系论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关系王根顺汪振江摘要: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从概念到实践,易于被人们所混淆。

本文深入地从理论上研究与探讨了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涵义,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分类,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结构,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关系,为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

关键词: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结构关系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培养模式逐渐引起人们关注。

但其研究深度与教学模式相比较,仍属初级阶段。

尤其在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造成教育实践的困惑。

笔者就此问题作一点探讨,借以抛砖引玉。

一、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涵义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都是一个外引科学概念,因此,为了深入了解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内涵,首先得从模式谈起。

(一)什么是模式模式是一种科学化的概念。

模式研究开始于本世纪30年代,当同类型的研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时,模式研究便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起来。

目前学术界在使用模式一词时,对其涵义的理解和认识仍然是有分歧的。

一种观点认为模式属于方法范畴,其中有的认为模式就是方法,有的认为模式是多种方法的综合。

第二种观点认为模式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种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模式。

第三种观点认为模式与“结构——功能”这对范畴紧密联系①。

模式最初是一种研究方法,首先是来自于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称之为模型研究,后来这种方法引入社会科学研究中,称之为模式研究。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模式研究法的目的就是撇开研究对象那些非本质的、次要的属性和因素,以简洁、形象的符号、文字、图像把研究对象的结构、关系、状态、过程和规律表达出来,以此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模拟和理论分析,进而获取对研究对象更深刻、更本质的认识。

但是,随着模式概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其原意与性质均发生了变化,模式由一种单纯的研究方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方法体系,结构功能体系,它以客观系统的目标、功能、结构和机制等来说明系统或事物运行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教育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是国家的未来,而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教育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当前教育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长期以来,教育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导。

学生通过听讲座、阅读教材、参加考试等方式获取知识,教师则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和评判者的角色。

这种模式注重传授基础学科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为目标,是教育行业长期以来广泛采用的模式。

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发生改变。

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强调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 联合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教育行业逐渐采用联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将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深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到真正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并且在毕业后更容易适应工作。

2. 实践导向的教学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导向的教学。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研项目或者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

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实验、开设科技创新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创造。

三、优劣势分析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但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存在不足。

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然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困难,例如资源整合、教师培训和评价体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一、人才培养模式1.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是培养学生发展全面能力的重要模式。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创新创业素质为目标,通过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等素质。

此模式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

以工程实践和应用技术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实践技能等能力。

此模式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对新技术应用的理解与掌握。

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模式。

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教学模式1.问题中心教学模式问题中心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出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效果。

此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

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模式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总结起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不同的模式适应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各国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

本文将就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模式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教授为中心,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

教师扮演着知识的源泉和学生的引导者,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

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出理论扎实的优秀人才,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问题。

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兴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三、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受到广泛关注和倡导的模式之一。

它将学校与企业、工业界等紧密结合,通过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创新创业的兴起,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实验室、创业训练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五、智能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智能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兴起。

这种模式通过智能化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智能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六、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未来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2023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创新、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强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以便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

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培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两个方面。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其人才培养需要将课程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培养符合时代潮流的人才;对于中等教育来说,人才培养则需要将课程与学生个性有机结合,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但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实践环节不够充分,无法真正锻炼人才;对于中等教育来说,教学材料过于单一,未能完全覆盖各个学科。

其次,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依然倚重于纸质媒介,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需求没有足够的适应能力。

最后,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对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够全面。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

2023年,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教育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因此,学校可以考虑采用智能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教学环境,深化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认知。

同时,教学材料也需要从纸质媒介向数字化媒介转变,更加适应未来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趋势。

二、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

学校在教师培训中,可以引入多元学科、多维度的教学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法。

对于学生,学校也需要在课程设计上进行更多考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全面素质。

三、推动评价标准的科学化,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在未来,学校需要引入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

同时,还需要推动学生评价教学,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份子来评价授课教师,从而增强学生的教育参与性。

总之,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探索更加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多元化的人才。

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关论文

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关论文

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关论文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人的思想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的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人的生活素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关论文篇一《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摘要】人的素质是指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适应各种社会活动的综合能力,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生活素质;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人的思想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的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人的生活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个根本性问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关系到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笔者作为一名山区农村小学的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中作了一些探讨,认为,正确理解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1 人的素质与素质教育什么是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指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适应各种社会活动的综合能力。

应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生活素质。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生活素质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换句话说,素质教育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让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又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生存技能的综合教育。

2 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出来的人必须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必须是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模式讲解心得体会范文

教育模式讲解心得体会范文

在我国,教育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教育模式讲解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育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模式的概念与内涵教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形成的教育活动的规范、结构和运作方式。

它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

教育模式是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模式的类型1. 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这种模式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2. 现代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终身教育模式:强调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这种模式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 信息化教育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这种模式提高了教育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三、教育模式讲解心得体会1. 教育模式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教育模式是教育实践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

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 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从传统教育模式到现代教育模式,再到终身教育模式和信息化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表明,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3. 教育模式的实践与反思在实践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和调整。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探讨高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探讨高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探讨高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素质教育,以培养具备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多维度、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非学科知识技能。

传统的高校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素质教育则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要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仅仅具备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素质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素质教育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素质教育的培养下,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

他们具备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高校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育应该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

这就要求学校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首先,高校教育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提供创新培养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可以通过组织创新竞赛、科研项目和创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另外,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应该与行业和社会建立紧密的联系,开设实践课程、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三、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现代社会中,教育被广泛认为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然而,如何设计和实施一种有效的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探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找到一种综合性的模式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指对学生培养的期望和要求。

传统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调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然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除了知识技能,人才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团队合作以及跨学科的能力。

因此,教育的目标应该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育内容教育的内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讲授课程来传授知识。

然而,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育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学生应该有机会进行实践性学习,例如实验、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育方法教育的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采用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问答或演示等。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和片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方法应该多样化和灵活化。

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综上所述,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教育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方法应该多样化和灵活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

创新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些创新教育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当前人才培养的一大趋势。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创新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知识的传授是主要的课堂内容,学生的评价也往往是基于单科成绩。

而在创新教育模式中,学校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领导能力等。

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以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促进产学研结合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教育和实际工作往往是相互分离的。

而创新教育模式则强调产学研结合,将实际工作融入到学习过程中。

通过校企合作和实习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并且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实际情况,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还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与社会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并且能够更快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创新教育模式中,学生是被“告知”知识,而不是被“灌输”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需要的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创新教育模式虽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被削弱。

教师仍然是学生的指导者,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模式对于我们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创新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创新教育模式的推广和实践,并且为此共同努力。

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概念辨析

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概念辨析

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概念辨析摘要:为探究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概念差异,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从概念内涵、侧重点方面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比,教育模式的内涵最广,侧重于多样性,是以强调目的性和价值观传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上位概念,而拥有具体性的教学模式成为培养模式的下位概念。

关键词: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概念辨析一、关于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1.教育模式概念的界定。

对于教育模式的概念问题,现有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不同类型教育模式的具象探索。

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定义认为:教育模式以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为指导,系统性概括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运作流程,为教育实践提供可行性选择的过程。

第二种定义认为:教育模式就是有关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它是反映活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

具有代表性的有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和杜威的教学模式。

以上界定主要包含了三个层次:在宏观层次上,教育模式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教育特征;在中观层次上,教育模式是反映某个国家教育制度上的特点的模式;在微观层次上,教育模式体现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实现教学任务为目标开展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

2.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被研究者主要界定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培养规格的控制下,采用多样的培养方式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周远清);是学校以一定的结构、方式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素质的方法(钟秉林)。

其一致的部分是都强调教育理论的指导,存在分歧的方面在于培养模式是一种过程还是一种方式。

综上,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设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形成的标准化程序及其组织运行方式。

它包含宏观上,整个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观上,高校根据自身特色所提倡的人才培养模式;微观上,具体专业的培养模式。

3.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教学模式的概念在我国被表述为教学结构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方法说。

体育教育培养新型人才论文

体育教育培养新型人才论文

体育教育培养新型人才论文(1)与培养途径的区别。

培养途径是指“通过什么”或“借助什么”以实现什么样的人才目标,强调的是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形态。

在当代高等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培养途径已根本定型,而培养模式那么富于变化。

(2)与办学模式的区别。

办学模式除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外,还包括学校类型、经费、人员构造等内容,它比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泛。

(3)与教学模式的区别。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有独特风格的方式方法,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活动,而是教学活动本身,属于认知领域,而培养模式属于管理领域。

(4)与学校管理活动的区别。

培养模式是管理活动中的一局部,而非整个教学管理活动。

比方图书管理与建立,学风、校风管理等,虽然含有育人的功能,但不属于培养模式的范畴。

培养模式涉及的只能是也必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带方向性的管理活动。

(5)与教学方式方法的区别。

培养模式虽侧重于方式方法,但比方式主法有更丰富的内容,它具有反映培养目标,预测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的功能,而方式方法那么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对上述概念的分析比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否那么对培养模式的改革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坑或模糊不清的境地。

1.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我国“以学生为中心”仅停留在详细的教学方法上,教学评价仅停留在为教师打分方面,课程与教法的改革,详细政策的制定,院校的管理工作这些严密关系学生开展方向的问题都找不到学生的身影。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160名体育专业学生的调查,这一人群只有3%。

要表达“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对现有的教育观念进展根本转变。

不仅要注重课程教学,更要注重课外学习时间,多读书、多写文章,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社会,既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更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的进展业余训练,学习和提高,学校应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加强场地、器材、图书资料、课外辅导、社会实践等一系列软环境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概念辨析
摘要:为探究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概念差异,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从概念内涵、侧重点方面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比,教育模式的内涵最广,侧重于多样性,是以强调目的性和价值观传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上位概念,而拥有具体性的教学模式成为培养模式的下位概念。

关键词: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概念辨析
一、关于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1.教育模式概念的界定。

对于教育模式的概念问题,现有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不同类型教育模式的具象探索。

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定义认为:教育模式以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为指导,系统性概括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运作流程,为教育实践提供可行性选择的过程。

第二种定义认为:教育模式就是有关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它是反映活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

具有代表性的有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和杜威的教学模式。

以上界定主要包含了三个层次:在宏观层次上,教育模式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教育特征;在中观层次上,教育模式是反映某个国家教育制度上的特点的模式;在微观层次上,教育模式体现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实现教学任务为目标开展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

2.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被研究者主要界定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培养规格的控制下,采用多样的培养方式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周远清);
是学校以一定的结构、方式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素质的方法(钟秉林)。

其一致的部分是都强调教育理论的指导,存在分歧的方面在于培养模式是一种过程还是一种方式。

综上,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设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形成的标准化程序及其组织运行方式。

它包含宏观上,整个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观上,高校根据自身特色所提倡的人才培养模式;微观上,具体专业的培养模式。

3.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教学模式的概念在我国被表述为教学结构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方法说。

这些说法各有其侧重,但都忽视了对教学模式的整体把握,教学模式是一种过程与结构的统一体。

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人们在实践状态下,系统而综合地组合教学过程的诸因素,整体地操作教学活动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形式。

二、关于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区分
教育模式是一个界限模糊的概念,若从教育的分类来说,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不同种类的教育领域存在不同种类的教育模式。

若从教育模式本体出发,包括时代教育特征、教育制度特点和教学模式,因此,可以从外延上进行定义。

教育模式宏观上的外延是时空中一切有特色的系统的教育活动;中观的外延是各国家之间教育制度特点上的区分;微观的外延是可以称之为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活动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因此,教育的内涵比人才培养宽泛。

而人才培养模式
在构成上一般包括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状态、教学计划模式、教学组织形式、跨教学培养形式和淘汰模式等。

培养模式同教育模式相类似的也包含了三个层次:宏观上,国家教育系统的培养过程;中观上,高校自身特色培养过程;微观上,具体专业培养过程。

而培养模式的外延既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模式,也不能扩张到办学模式。

三、关于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侧重点差异
教育模式强调的是多样性,大到时代教育特色,小到教学观,都可以称之为教育模式,其具有统称的含义,一切与教育活动有关的过程,经过发展都可以形成教育模式。

因此,较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教育模式更加笼统、更加概括。

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任务也侧重价值观的传递,因为何为“人才”是需要人为判定的,而将一个人为判定标准转换为有说服力的培养目标是需要受教育者
接受这一标准的有用性价值观的,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会涉及比教育模式更加丰富的价值观教育,促使受教育者接受相应价值观,并内化为一种行动力。

因此,较之教育模式和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专项性,同时渗透了更多的价值观影响。

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教学模式涉及到的人员、环节较少,层次扁平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调整教学模式,或者将多种教育模式综合运用。

综上,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思想理念指导之下进行的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运作过程。

三者虽然在知识传
授的含义上有所重叠,但各自包罗的层次不同。

具体来说,教育模式在宏观和中观的概念上包含人才培养模式,在微观含义上等于教学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又涵盖教学模式。

三者的层次、侧重有所不同,因此,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区分。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1。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764—765。

[3]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432—433。

[4]龚怡祖略论大学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8(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