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5古诗二首教案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3、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
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品读赏析。
5、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
你还会感受到什么?6、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7、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
引读第二句。
8、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
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9、面对这艳丽、热烈的西湖美景,难怪诗人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10、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
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11、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
出示图片。
12、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13、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
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是人发出这样的赞叹。
师生合作读第一句。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5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加强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理想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
4.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5.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古诗进行创作和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春晓》和《静夜思》两首古诗的全文理解,包括诗句的意义、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例如,《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强调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难点解析方面,虽然我已经尽力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因此,我打算在课后针对这些难点进行巩固复习,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来总结课堂所学,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并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比如,春天的早晨,鸟儿是怎样叫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自然之美。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第一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整首诗字里行间不同于传统送别诗中的离别凄婉之情,反而显现出欢快、明朗的基调。
全诗意境优美,诗中有景,景中寄情,情之所至,至情至性。
第二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首诗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诗中的景物,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景象。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湖、莲”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
(板书课题)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语言浅显明白,清新自然,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简介作者课件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二、整体感知1.理解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指名读,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早上。
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朗读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静夜思》和《夜宿山寺》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 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图片和背景音乐。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理解:老师解释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4. 感受: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体会:老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6. 背诵:学生尝试背诵两首古诗,巩固记忆。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将两首古诗背诵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15课《古诗二首》2. 内容:两首古诗的和作者3. 重点词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4. 意境:描绘两首古诗的意境,如明月、山寺等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2. 画出两首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两首古诗,并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15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思维能力: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课前解析】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位作者都着意于对色彩的描绘,并用对仗工整的诗句勾画出美好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关注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
作者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为写作对象,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在听闻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五个上下结构,三个左右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整体识记。
其中“莲”是上下结构,要重点强调,“含”和“岭”可比较识记,有点和无点,要提醒学生细心分辨清楚。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教师导入新课。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你们知道杭州这个著名的景点吗?教师打开西湖的知识窗,引导学生欣赏。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古诗二首教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学设计
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更多精品文档.
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杂细致的内心活动。
在讲述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理解诗意然后再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诗歌的色彩美,如:黄鹂、黄绿相间,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白鹭、翠柳、感受诗歌的结构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白蓝辉映,、、“黄鹂——白鹭”“两个——一行”对偶美,如:“鸣翠柳——上青天”等。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二首》是二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二、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绝、鹂、鸣、含、岭、泊”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穷、荷、绝、含、岭、吴”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并背诵两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想象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春景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1.认识“晓、慈、毕、竟、映、绝、鹂、鸣、含、岭、泊”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穷、荷、绝、含、岭、吴”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并背诵两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诗句,感受六月西湖的独特美景和对友人的眷恋;借助插图,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春天的美景。
五、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片)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的生平介绍)(4)理解诗题。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精选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同学们,你们知道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是哪个地方吗?(杭州)说到杭州,我们不由地就会想到一处美景,那就是西湖。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游玩吧!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汉字:晓慈毕竟映)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1)出示第1、2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
学生质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说结合,升华情感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
2、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第1、2句﹚。
部编版(五四制) 二年级 语文下册 15古诗二首 《绝句》教案
学生再次回顾“万里船”的含义。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古诗。
听黄鹂鸟的叫声,能让学生走进古诗,身临其境。
将文字变为色彩艳丽的图画,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意和想象诗的画面。
学习古诗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诗句。
加深学生对“一行”的理解。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古时候的“青色”是“蓝色”。
老师边讲边播放雪山被窗框包含的幻灯片并提问:韩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包含。
老师:千秋雪是指什么呢?
老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微课《古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好处》让学生理解“千秋雪”和“万里船”的含义。
见到这么美的雪山,杜甫当即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老师边讲边用粉笔画雪山,请孩子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过渡:当诗人的目光渐渐地收回到自家门前时,却发现有许多准备到东吴的船只停靠在江面上。于是杜甫有写到......
通过“热炒热卖”检测孩子对“绝句”这一概念的掌握情况。
老师在一旁能听出学生读诗时字音是否读准确,好及时纠正。
及时点评作业,能加深学生对生字书写的印象。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老师:生字会认也会写了,就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古诗中去,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古诗,并思考——从诗句中,你了解到杜甫写了哪些景物,用〇圈出来,最后小组交流你找到的景物有哪些?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 入新课
一.谈话
1.同学们,又到了做游戏的时间了,今天我们做一个新游戏,叫“对诗”。游戏规则是:我说上一句,你们说下一句。
2.对诗游戏。
老师:床前明月光,
学生:疑是地上霜。
老师:诗题是?
学生:《静夜思》
老师:我们通过诗题可以了解到——李白在什么时候思念自己的家乡啊?
学生:安静的夜晚。
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朗诵古诗,想象美丽的风景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感受祖国秀美的景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诗词大意,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步骤】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众所周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称,你们知道杭州这个著名的景点吗?现在,同学们,请看图片!(出示课件1) 课件1:西湖美景图片同学们,这就是西湖,是不是很美丽呢?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无论是谁,都被它的美丽所折服。
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2.今天,我们就来一齐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课件2: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为“杨诚斋体”。
著有《诚斋集》等。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例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出示课件3)课件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提示:“慈”的读音是“ci”,不要念成“zi”。
“映”的韵母是“ing”,而不是“in”。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按照划分的节奏来读,语速稍慢,要读出对夏天西湖的赞美之情。
学生反复读诗;读熟后可以试着背诵。
2.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引导:小朋友,你知道这是哪里吗?预设:杭州西湖。
2.过渡:每年六月,西湖的荷花最吸引游客。
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就写到了荷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地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第一首诗的所要描写的荷花,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诗文过渡:要想学好一首古诗,了解它的作者是必不可少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杨万里吧。
1.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
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代表作有《小池》等。
2.情境听读播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字词断句和节奏。
3.纠正读音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随后正音。
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一听。
4.全班齐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集中识字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本课中有几个生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识记它们吧。
xiǎo cí bì jìng yìng知晓净慈寺毕竟映日点拨:(1)“晓”,形近字比较识记。
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破晓,左边绞丝弯弯绕。
(2)“慈”,图片理解。
“净慈寺”是西湖南岸南屏山上的一座寺院,净慈寺傍晚的钟声清越悠扬,“南屏晚钟”是西湖的十景之一。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12个生字,包括“晓”、“慈”、“毕”等,以及“湖”、“莲”、“穷”、“荷”等8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课时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5个生字,包括“晓”、“慈”、“毕”、“竟”、“映”,以及“湖”、“莲”、“穷”、“荷”等4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和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揭题导入1.今天我们要研究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从课题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___,他要送别一位名叫___的友人。
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是早晨,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3.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___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___要到外地做官,___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根据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我们可以猜测这首诗中会写些什么,比如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等。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播放名家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倾听,圈出生字,感受诗句的停顿。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出示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指名学生朗读,适当强调:“竞”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2)出示生字“毕”、“湖”,指名认读,鼓励学生为生字组词(毕业、完毕)(湖水、西湖),记忆生字的字形。
4.回顾名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出示西湖图片,教师简介西湖。
5.全班齐读这两句。
6.出示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指名学生朗读,相机正音:“穷”和“莲”都是三拼音节,“穷”和“映”是后鼻音,注意发音准确到位。
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2.教师解释: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离别的情感,而是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绝句》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图文结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他们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绝句》两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 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3. 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4. 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绝句》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停顿和节奏。
3. 讲解古诗:教师讲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4. 感受古诗:通过图文结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5. 背诵古诗: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古诗,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绝句》两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 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3. 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4. 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绝句》两首古诗。
2. 抄写《绝句》两首古诗,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3. 家长协助孩子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感受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了《绝句》两首古诗。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诗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同时,对于古诗的意境美,学生的感受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阅读和欣赏。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15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行”。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
2.能力目标:读懂诗句,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情感目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人们常说:杭州是人间天堂,西湖是一颗明珠,更有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为她填上浓墨重彩,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让我们在诗歌中赏美景,品诗人那千年不变的情怀。
(出示课件:西湖十景)2.(出示荷花图片)同学们,你们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万里写的一首与荷花有关的诗。
4.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
5.理解课题。
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晓”、“净慈寺”、“林子方。
晓,早晨。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
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二、指导朗读,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指导吟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师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教师示范吟诵,学生学习吟诵。
5.学生展示吟诵,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提升。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卡片出示会认字:晓、慈、毕、竟、映。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指名读。
3.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四、创设情境,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满池荷花加诗句对联图片。
2.景美,文字更美。
找出诗中描写荷花的诗句。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4.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自由朗读这句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2)交流后归纳总结:碧绿碧绿的荷叶------(板书)碧无穷无尽的绿色------(板书)无穷很多很多的荷叶------(板书)接天(3)师: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交流反馈:别样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17古诗两首教材分析: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
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一)初读1、自由练读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3、齐读(二)理解诗句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
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
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三、体会诗情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古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学设计
风光,表现了诗人的热爱之情。
本首诗歌的诗眼就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的“毕竟”。
“毕竟”既把诗歌要写的特定节令下的特定景色作了限定,集中在写“不同”,又突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
杂细致的内心活动。
在讲述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理解诗意然后再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诗歌的色彩美,如: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感受诗歌的结构美、对偶美,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翠柳——上青天”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 教案
1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1、学习“晓、慈”等5个生字,会写“湖、莲”4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且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境,说一说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描述的“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境,感悟诗人对西湖的由衷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西湖的图片。
预习要求:借助拼音朗读生字和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西湖的景色?学生分享自己游完西湖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相机出示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进一步体会西湖优美的景色。
引导: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都在赞美西湖,他们有的用古诗,有的用诗歌,有的用散文,大家能背一背描写西湖的文章吗?学生背一背自己熟悉的描写西湖的古诗或者文章。
继续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
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指名读古诗题目。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好“净慈寺”三个字的读音以及题目的停顿。
2、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去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1、读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杨万里,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
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国事,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等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荷”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诵读古诗,理解古诗A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4.内化古诗,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磁性田字格;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景色之美。
4.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播放图片,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天上的天堂是最美的,人间的苏杭是最美的)?师:对,杭州历来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
那么,你们知道杭州最有名的景点是哪里吗(西湖)?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西湖的醒片,学生欣赏,感受西湖之美。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学生朗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的停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生根据拼音,自主学习生字“晓”和“慈”。
教师适当解释:净慈寺是西湖旁边的一个寺院的名字,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由举手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简要概括。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诗句的停顿。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习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初读指导。
(1)多媒体出示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强调:“竞”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古诗二首》是两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雷雨》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介绍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告诉人们怎样辨别方向;《太空生活趣事多》讲述了在太空中生活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5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在学生诵读古诗、大致理解诗意的同时进行随文识记。
可以根据语境巩固识记,还可以联系熟字比较识记以及偏旁归类识记。
(2)写字: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归类指导的方式进行学习。
对于“莲、穷、荷、含、吴”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区分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
“湖、绝、岭”这3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部分的占位和高低关系。
2.朗读教学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可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把古诗读正确。
要读出节奏和韵律,甚至读出感受,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两句诗要读出赞叹的语气,边读边想象美景;《绝句》要带着愉悦轻松的感情朗读。
3.理解运用两首古诗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特点,应充分借助插图,诗画相融,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趣。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时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这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想象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片)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的生平介绍)(4)理解诗题。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①学习“晓”。
看看“晓”的偏旁,你有哪些发现?②相机解释“净慈寺”。
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
①正音。
“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②识记。
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识记“慈、竟、映”。
(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
(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过多的解析。
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板块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啊!你们想去看看吗?2.学习诗句。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为什么是“别样红”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1)品荷之多。
①“接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②指导朗读: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
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③指名读、小组读。
(2)品花之艳。
①早晨的太阳是怎样的?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②指导朗读:读出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的荷花的红艳。
(3)品人之情。
①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喜爱、愉快)②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予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
这样的朗读方式,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更让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让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知上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板块四入情入境,读中悟情1.配乐诵读: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谁来试着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呢?2.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了古时候,我,就是杨万里……(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我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3.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中。
(3)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编写故事,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板书设计第2课时《绝句》▶课时目标1.认识“绝、鹂、鸣、含、岭、泊”这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吴”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板块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1.激情导入,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黄鹂、白鹭、雪山、小船、柳树)2.介绍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生活。
3.一天,诗人坐在家中向外望去,被外面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提笔写下了这首古诗。
(板书课题,相机指导“绝”字的写法)【设计意图】在组织课堂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趣的内容紧扣上课内容,力求在极短的时间内,用风趣的导语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课堂之中。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字写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结合插图,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
(1)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黄鹂鸣唱一行西岭停泊(2)结合图片,学生认读识记词语,读准多音字“行”,相机理解“泊”是停船靠岸的意思。
3.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把每句诗读流利。
4.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5.指导写字。
分类比较,指导书写“吴、含、岭”。
(1)课件出示“吴、含”,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
(2)教师范写,相机指导。
(3)出示“岭”,将“岭”和“含”做比较,“含”字上边是“今”,“岭”字右边是“令”,分辨清楚有点和无点。
另要强调“山”作偏旁时竖折要斜。
(4)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讲评。
【设计意图】把生字和图形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识字,又为学生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板块三图文结合,想象画面1.出示诗句,指名找出前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
课件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学生自读,试着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师生交流,相机板书:黄鹂、白鹭、翠柳、青天。
2.理解诗意。
(1)通过“鸣”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快乐鸣唱,歌声动听的情景。
(2)提问:天空中的白鹭是怎么飞翔的?通过“上”字引导学生感受白鹭飞得高远,姿态优美的情景。
(3)学生带着体会读诗句。
3.感受诗中的色彩美。
(1)教师引导: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几种色彩。
(教师相机板书,将表示色彩的词加上横线)(2)教师引导:这么多色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朗读。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画面。
引语:诗句中藏着优美的图画。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5.学生结合图片,说说看到的画面。
先同桌之间互相说,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
引语:诗中藏着的这幅色彩艳丽、充满活力的春天美景图,是多么美丽、自然的一幅画啊!诗人很喜欢这道风景,你们喜欢吗?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
”对于这首诗,教师不能只作一般性的语句疏通,而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去想象,把学生带入到诗的优美意境中。
板块四借助图片,突破难点1.学生自读后两句诗,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哪些读不懂?和同学交流。
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难点。
(1)西岭雪山怎么看上去好像装在窗户里呢?出示图片,看看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美景的?(诗人坐在屋内从窗户向外看)(2)引导理解: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
(3)图文结合,提问:这些停泊着的船要到哪里去?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
(4)理解“万里”和“千秋”。
顺接上个环节,问:东吴离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不是真的有一万里远呢?课件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回顾体会“三千尺”“落九天”夸张的写法。
②结合诗句理解“千秋”和“万里”: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写从成都到东吴时间久、路途远。
顺势引导学生了解夸张是古代诗人在写诗词时常用的手法,以后读古诗时会经常遇到。
3.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1)学生自读。
引语:这首诗前两句相对,后两句相对,读起来可好听了。
(2)指名读,师生对读。
(3)引导背诵。
4.布置作业。
(1)收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些诗中蕴含的情感的不同。
(2)动手画一画《绝句》所描绘的画面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了解诗人的视角,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帮助理解“窗含”的意境,突破难点。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1.教学语言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