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拦渣坝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西南林业大学学号:20120753045班级:水保2012级指导老师:马建刚目录第一章小流域基本情况 (3)1.1地理位置及地形概况 (3)1.2水文地质 (3)1.3植被 (4)1.4泥石流概况 (4)1.5泥石流特征 (4)1.6泥石流成因 (5)第二章泥石流设计参数计算 (5)2.1不同设计频率的最大24h降水量(H24p)的计算 (5)2.2清水洪峰流量(Qwp)计算,列表 (9)2.3 泥石流洪峰流量(Qcp)计算,列表 (9)2.4 泥石年流淤积量(Wcp)计算,列表 (11)第三章拦砂坝设计 (12)3.1 坝址选择 (12)3.2 坝型选择 (12)3.3 坝的设计 (12)3.4 拦砂坝库容及淤积年限计算 (16)第四章排导槽设计 (17)4.1 排导槽平面布置形式 (17)4.2排导沟断面设计 (17)第五章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 (18)5.1估算依据 (18)5.2 投资估算情况 (19)第一章小流域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及地形概况怒江州六库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芭蕉河位于六库镇西坡,地理坐标为:州卫校、师范学校和汽车总站等到单位设于此地,是州府重镇之一。

新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呈东西向强烈挤压,地壳持续抬升,在长期地质营力作用下,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溪沟下切,风化土层深厚,崩塌、滑坡发育,松散体物质储量达1369万m3,可移方量410万m3,固体物质源丰富,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1.3植被该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0.2℃,最高气温为26.6℃,极高气温可达41.6℃,最低气温可达4.5℃。

年平均降雨量为1011mm,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

芭蕉河内常年有水,但随季节流量暴涨暴落,旱季最小流量为0.02m 3/s,雨季可增加数十倍。

全流域林地面积占68%,郁闭度为60%,坡耕地占32%。

水土保持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土保持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土保持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水土保持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规划设计的目的与任务水土保持规划是在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根据一个区域或一个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规律、程度及其特点,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整体部署和系统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确定规划措施的实施顺序和进度安排,并对其实施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预测。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调查研究规划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确定主要的土壤侵蚀区域和必须进行的水土保持的工作范围,并根据各个分区的不同特点,划分不同的土壤侵蚀类型区。

(二)针对每一土壤侵蚀分区制定农、林、牧综合生产发展方向和水土保持治理方向。

(三)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地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方向。

(四)进行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工作量、效益计算与评估。

(五)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分段实施计划或年度进度安排。

(六)提出保证规划实施的各方面措施。

二、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内容(一)水土保持综合调查1、自然条件2、自然资源3、社会经济情况4、水土流失特点5、水土保持治理现状等(二)社会生产发展预测1、人口增长预测2、生产品需求量预测3、农业生产水平预测4、各类土地需要量预测5、乡镇企业的发展预测(三)土地利用规划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设计2、土地利用现状条件3、土地质量评价(四)水土保持理论模式设计(五)水土保持措施规划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规划与设计2、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规划与设计3、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规划与设计(六)治理进度安排(七)综合效益分析1、蓄水保土效益分析2、社会效益分析3、生态效益分析4、经济效益分析三、设计要求完成选定流域内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任务,每人交一份规划设计说明书及相关表格图纸。

(要求说明书用手写)水土11级共33人,共分为6组,每组完成一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组内每位同学自己书写,不要雷同。

水土保持工程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概述
水土保持工程学是土木工程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主要研究如何在工程建设和农
业生产中保护地球表面的水和土壤资源,避免因土地开发和利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生态破坏。

本次课程设计将以《水土保持工程学》第二版为参考书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探究和分析。

课程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土地的利用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不当的土地利用和管理会导致不可逆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

水土保持工程学作为一门涉及到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课程,对于今后的土地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设计目标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分析,深入了解水土保持工程学中的
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关的实际应用方法和策略,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分析解决实际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

课程设计过程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
通过课堂授课和独立学习,学习《水土保持工程学》第二版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水土保持的基础知识、影响水土保持的主要因素、水土保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不同土地类型的保护和管理等。

1。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

第一章小流域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基地型概况怒江州六库镇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芭蕉河位于六库镇西坡,地理坐标为:98°49′24″E~98°51′36″E,25°50′00″N~25°51′30″N。

芭蕉河源于著名的高黎贡山东坡,怒江西岸,汇水面积为4.08㎞²,全沟长4.33㎞,流向自西向东,最高点海拔为2459m,山口处海拔为880m,高差达1570m,比降为25%。

沟床叠水、陡坎、拐弯多见。

沟床阻塞系数为1.3~1.7,沟侧山坡30°~50°,局部达60°。

河流出口后堆积有不同时期的洪积物,与怒江交汇处海拔为790m。

二、水文地质流域内主要分布的地层有元古代高黎贡山群变岩系,以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变粒岩为主。

山口地带出露寒武系保山组砂岩、板岩,产状为230L40。

三叠河街组(T3)碳酸盐岩吗,以白云岩为主,产状为230L55,其表层大部分覆盖有厚0.5~1.0m的坡残积物。

山口以东至怒江约1100m,为一洪积扇,怒江州卫生学校、师范学校和汽车总站等单位设于此地,是州府重镇之一。

新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呈东西向强烈挤压,地壳继续抬升,在长期地质营力作用下,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沟溪下切,风化土层深厚,崩塌、滑坡发育,松散物质储量达1369×10^4m³,可移方量410×10^4m³,固体物质源丰富,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植被该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0.2℃,最高气温为26.6℃,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6℃,最低气温达4.5℃。

年平均降水量为1011㎜,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

芭蕉河内常年有水,但随季节流量暴涨暴落,旱季最小流量为0.02m³/s,雨季可增加数十倍。

全流域林地面积占68%,郁闭度为60%,坡耕地占32%。

四、泥石流概况从流域特点看,泥石流形成过程可分为水源区、形成区、流通区和淤积区。

大学水土保持教案模板

大学水土保持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方法;3. 了解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 水土保持的定义;2.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3. 水土保持的意义和作用。

二、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草场建设、植被恢复等;2. 工程措施:坡面防护、梯田建设、沟道治理等;3. 农业技术措施:轮作、间作、节水灌溉等;4. 政策法规措施:水土保持规划、执法监督等。

三、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 国家水土保持法律法规;2. 地方水土保持法规;3. 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四、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参观水土保持工程现场;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效果;3. 学生撰写水土保持工程报告。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学生讨论水土流失的危害,引起学生对水土保持的关注。

二、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方法1. 教师讲解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方法;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水土保持措施的优缺点;3. 教师点评,总结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

三、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 教师讲解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2. 学生讨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水土保持工程现场;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效果;3. 学生撰写水土保持工程报告。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有较深刻的认识;2. 学生掌握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方法;3. 学生了解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4.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O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水土保持是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

该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与水土保持方案等展开,并且突出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水土保持应用内容。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水土保持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有关水土保持学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中应用的基本思想,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生态学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以理论教学为主,重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程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科学质疑精神的培养,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3)强化水土保持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要求学生选择所关心的与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有关的问题,撰写课程小论文,提高学生资料获取、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以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基础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土壤生态学》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土保持的概念及原则;土壤侵蚀形式及影响因素;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及方法、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布设;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方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方案的特点。

难点:土壤侵蚀过程,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原理。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与启发式教学。

选择针对性强的相关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双向互动逐步深入,得出结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的水土保持学知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水土保持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态环境建设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上尽可能因地制宜地通过实地观察和室内测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了解水土流失问题的特点与变化,剖析其中存在的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将科学研究的发现过程融合到课程学习中。

水土保持课程设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

水土保持课程设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一)贵黔高速开发利用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学院专业环境科学班级61511姓名指导教师2018年1月2日目录1.综合说明 (1)1.1 项目概况 (1)1.2项目区概况 (1)1.2.1地形、地貌 (1)1.2.2气象状况 (1)1.2.3 地质水文 (2)1.2.4土壤植被 (2)1.2.5社会经济概况 (3)2.方案编制总则 (5)2.1目的意义 (5)2.2编制依据 (5)2.2.1法律法规依据 (5)2.2.2技术规范、标准 (6)2.3 引用的重要文件、资料 (6)2.4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7)2.5 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 (7)2.5.1 指导思想 (7)2.5.2方案编制原则 (7)2.6设计方案设计水平年 (9)2.6.1 方案设计水平年 (9)2.6.2 水保方案服务年限 (9)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10)3.1 水土保持及制约性因素分析评价 (10)3.2 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评价 (10)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1)4.1 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原则 (11)4.2 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责任者 (11)4.2.1 防治责任范围 (11)4.2.2 防治责任者 (11)4.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2)4.3.1 水土流失分区原则 (12)4.3.2 水土流失分区 (12)5.水土流失预测 (12)5.1 预测范围与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13)5.2 水土流失预测区段、时段的划分 (13)5.2.1 水土流失预测区段 (13)5.1.2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14)5.3 预测内容 (14)5.4 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15)6. 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置 (18)6.1 方案防治目标 (18)6.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9)6.3 水保措施总体布局(重点) (19)6.4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计划 (27)7. 水土保持监测 (28)7.1 监测目的 (29)7.2 监测原则 (29)7.3 重点监测地段 (29)7.4 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 (30)7.4.1 监测内容 (30)7.4.2 监测方法 (31)7.4.3 监测频次 (32)7.5 监测单位和费用 (32)7.6 监测成果的报送 (33)8.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34)8.1 编制依据 (34)8.2 编制原则 (34)8.3 编制方法 (35)8.4 效益分析 (35)9. 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37)9.1 组织领导与管理 (37)9.2 后续设计 (37)9.3 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 (37)9.4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 (38)9.5 水土保持监测 (38)9.6 施工管理 (38)9.7 检查与验收 (39)9.8 资金来源及管理 (39)10. 结论 (40)参考文献 (42)1.综合说明1.1 项目概况贵阳至黔西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贵阳及黔西、毕节等地又一区际高速通道,是贵阳市市域快速公路体系中“一环、两横、九射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27+906.698,终点桩号为K36+780,路线全长约89.78公里,路线地点位于清镇市卫城镇和王庄乡。

大学水土保持教案设计思路

大学水土保持教案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水土保持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水土保持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

2. 实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土保持工程实例。

3. 小组讨论材料:分组讨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水土保持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

2. 提问:为什么水土保持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如此重要?二、水土保持基本概念与原理1. 介绍水土保持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讲解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如土壤侵蚀机理、水土保持措施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土保持措施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水土保持措施设计1. 教师讲解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所选实例,设计水土保持措施。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水土保持工程实例分析1. 介绍具有代表性的水土保持工程实例,如生态防护林、梯田等。

2. 分析工程实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果。

3. 学生讨论: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五、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水土保持工程实例。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土保持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水土保持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2.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1. 引言作为土木工程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水土保持工程立足于保护土地,维护人类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水平不断提高,高效节约的水土资源应用成为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关键措施。

本文将介绍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涉及内容本次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水文学和水资源2.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技术3.坡面土壤侵蚀理论和控制技术4.生态工程和生物保护技术3. 设计思路本次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主要采用四步骤设计法:1.第一步:调研信息了解实际问题2.第二步:解决问题,探索方案3.第三步:设计实验验证方案4.第四步:分析结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 设计流程本次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流程如下:1.学生自我介绍,教师介绍授课内容和课程设计要求。

2.对于学生来说,调查了解课程设计相关知识并开展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设计方案。

3.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验证课程设计方案。

4.学生按照实验结果分析方法,深入了解汇总实验结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实验数据表格、图片等。

5.教师参与实验结果分析和找到解决方案的讨论。

5. 实验设施本次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实验设施如下:1.实验室设备:实验台、滴水管等。

2.野外调查工具、执勤计算工具等。

3.采用现有技术和软件对模拟数据进行处理。

6. 设计结论经过实验结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次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得出以下结论:1.基础技能扎实是学习水土保持工程学的一大基础。

2.团队协作、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对于解决问题很有帮助。

3.学生要有定期分析实验数据的习惯。

7. 总结水土保持工程学作为土木工程学的重要分支,对于保护土地和维护人类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本次课程设计可以对于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水土保持工程学教学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学教学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学教学设计前言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与日俱增,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问题也相应而来。

水土保持工程学作为重要的工程学科,在此时显得越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析水土保持工程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来达到最佳效果。

课程设计课程概述本课程以水土保持工程学为核心,涵盖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土地利用与生产管理、治理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能够参与、设计和实施相关工程项目的学术技能。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水土保持的基本知识,包括水土流失率、土壤侵蚀率、水文地理信息等;•理解土地利用与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要素,如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工程土壤等;•学会运用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实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培养与发展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参与、设计和实施相关工程项目。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包括:•讲课:教师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讨论:学生在小组内或全班讨论,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实验:学生参与实验,深入理解相关知识;•作业:学生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业,加强对知识的理解;•项目:学生参与相关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估。

课程内容第一章水土流失该章节主要讲解以下内容:1.水土流失的定义、原因与危害;2.水土流失的土壤侵蚀情形与评价方法;3.水土保持技术及其应用。

第二章土壤侵蚀该章节主要讲解以下内容:1.土壤侵蚀的定义、原因与危害;2.土壤侵蚀的预测方法;3.土壤侵蚀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章土地利用与生产管理该章节主要讲解以下内容:1.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评估;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优缺点比较;3.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

第四章治理工程该章节主要讲解以下内容:1.水土流失治理工程;2.土壤侵蚀治理工程;3.土地利用与生产治理工程;4.工程方案设计与业绩评估。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课程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水土保持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3)

水土保持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3)

水土保持学第三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水土保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了解我国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的现状,熟练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和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基本概念和原理•水土保持学的基本概念•水土保持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原理2.2 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现状分析•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2.3 水土保持技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2.4 水土保持实践•水土保持实验室和实地实习•实际项目的调查和研究3.1 讲授法重点讲解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的现状分析。

通过听课和笔记,学生可以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对环境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2 实验法通过实验课程,结合实地调查和研究,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际应用技术的方法。

3.3 讨论和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们先阅读相关文献,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互动交流和合作意识。

3.4 项目式教学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实际工程项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项目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平时成绩评估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主要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测试、实验报告、参观调查报告等。

4.2 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分析能力。

4.3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5.1 教材《水土保持学第三版》5.2 课件通过教学PPT,讲解和呈现课程重点内容。

5.3 实验设施和仪器水土保持实验室和相关仪器设施。

5.4 教师实践经验教师具有丰富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和授课经验。

六、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6周,每周2学时,共32学时。

七、总结本课程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让学生掌握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我国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的现状,熟练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和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大学水土保持教案

大学水土保持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 掌握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水土保持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水土保持的概念和意义。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 水土流失成因的复杂性分析。

2. 针对不同类型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选择。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等教学材料。

2. 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什么是水土保持?为什么水土保持如此重要?”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 水土保持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水土保持的定义,阐述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介绍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等。

- 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 介绍针对不同类型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如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等。

三、案例分析1. 展示我国水土保持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土保持的实际应用。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土保持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水土保持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探讨1. 引导学生针对水土流失成因的复杂性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水土保持。

2. 讨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水土保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2.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土保持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土保持的论文。

水土保持规划学教学设计

水土保持规划学教学设计

概述水土保持规划学是农村环境规划与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涵盖了水文、土壤学、植被学等知识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在农村环境规划与设计领域的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水土保持规划学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目的水土保持规划学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了解农村环境的生态基础知识学生需要了解农村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深刻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

2.掌握水文学、土壤学、植被学等基础知识作为水土保持规划学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水文学、土壤学、植被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包括水文循环、土壤形成和类型、植被组成和生态特征等内容。

3.熟悉水土保持规划法规和标准学生需要熟悉当前水土保持规划的法规和标准,包括“水土保持法”、“水土流失定量化分类评价标准”、“农村生态建设规划设计指南”等。

4.具备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与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基础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工具,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教学方法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教学方法应体现以下原则:1.实践性教学针对农村环境规划与设计专业,教学应充分体现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该注重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实际案例,并通过考察实际环境场地的方法,促使学生掌握实践性技能。

2.引导性教学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例如,让学生现场观察和实践规划设计,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交流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答案,从而达到知识的自主获取。

3.差异化教学由于学生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根据个体的不同特点和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应该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符合教学目的和方法原则,考试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理论考试理论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考核方式,其目的是评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研究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研究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逐渐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对健康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力发展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把教学目标搭建起来,包括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学的理论和实施技术的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要明确讲授的水土保持技术有哪些,要能在实践中实施技术的目标,以及要达到的效果。

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就要重点考虑课程的实施和实践环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示范,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加深对水土保持技术的理解并能适当应用,这对于学习该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高校在实施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师生的安全,以免发生误伤的情况,还要认真组织教学设计,确保教学质量,以高效的管理达到教学质量符合课程标准。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教学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并认真组织教学,以便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及未来做出贡献。

水土保持规划学课程设计

水土保持规划学课程设计

水土保持规划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水土保持是一门有关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科学,为了应对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

本课程旨在掌握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深入了解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基础准备。

二、课程内容及目标1.课程内容:–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土地资源评价及分级管理–水土流失与防治–生态修复与农业生产布局规划–水资源管理与治理2.课程目标:–熟悉水土保持规划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水土流失和其他重要问题的评估和诊断方法–能够设计适应不同情境的土地资源利用方案和水土保持措施–具有研究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给学生讲授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基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独立或组队完成小组作业;3.定期组织学生实地调研和收集数据;4.精心设计期末大作业,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优秀作品可发表在相关期刊上。

四、教学评估1.平时作业(30%):包括课堂作业和小组作业。

2.实地调研报告(20%):教师要求学生组织实地调研,撰写相应报告。

3.期末大作业(50%):学生根据自选的研究课题,用以上所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写作。

五、教材1.《水土保持学》(第2版),周卫健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第2版),张学民,科学出版社;3.《水土流失定量研究方法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六、参考文献1.张天保.中国水土保持学[J].水土保持学报,2019,33(2):1-4.2.李宗省.基于阈值的山地水土流失特征——以四川锦屏河流域为例[D].四川农业大学,2009.3.雷汉金.最新土地利用规划工程设计[M].中国国土出版社,2015.七、课程流程课时内容教学方法第1-2课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念和原理讲授和讨论第3-4课土地资源评价与分级管理讲授和案例分析第5-6课水土流失与防治讲授和案例研究第7-8课生态修复与农业生产布局规划讲授和实地考察第9-10课水资源管理与治理讲授和学生报告第11-15课学生实地调研、小组作业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堂汇报第16-18课学生大作业答辩和总结。

水土保持工程学教案

水土保持工程学教案

水土保持工程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一、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危害(同《水土保持学》)1、水土流失状况2、水土流失危害二、水土保持的成就与作用三、水土保持的原则1、把防止与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2、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3、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调节径流,防止侵蚀作用;4、在已遭受侵蚀的土地上防止水土流失,必须注意辅以改良土壤特性、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把保持土地与改良土地结合起来;5、采用综合措施防治水上流失。

综合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土地规划、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6、因地制宜;7、生态经济效益兼优的原则;8、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二节水土保持工程概述一、概念水土保持工程是应用工程原理,防治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土壤流失,保持水资源,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于水的保持和土壤流失地区的生产和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水、旱灾害,防止土地退化,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斜坡及沟道中的土壤流失机理。

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地资源损失和破坏的过程及其工程防治措施;以及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分配,保护、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2、研究内容(1)山坡防护工程这类工程主要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鱼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蓄水池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在流域土壤流失治理中,实施简单,投资少,效果好,易于群众接受。

(2)山沟治理工程这类工程主要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拦蓄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的淤地坝及沟道护岸工程等。

在流域土壤流失治理中,实施技术要求较高,投资较大,在防止和减轻土壤流失中能取到一定的效果。

(3)山洪导排工程这类工程主要有:排洪沟、导流堤、泄水建筑物等。

大学水土保持教案设计方案

大学水土保持教案设计方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意义和重要性;2. 掌握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和关键技术;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水土保持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和关键技术;3. 实际水土保持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1. 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应用;2. 实际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土保持相关资料、实际案例分析;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水土保持的概念和重要性;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水土保持的认识。

二、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 教师讲解水土保持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 学生阅读教材,巩固知识点。

三、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和关键技术1. 教师介绍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如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2. 学生了解各种措施的具体应用和实施方法。

四、实际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水土保持实际案例,如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修复等;2. 学生分析案例,探讨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水土保持知识的掌握情况;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应用1. 教师讲解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应用,如梯田、坡面防护、植被恢复等;2. 学生了解各种措施的综合应用效果。

三、实际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新的水土保持实际案例,如农村环境整治、城市绿化等;2. 学生分析案例,探讨水土保持措施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水土保持方面的认识和实践。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土保持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分析、解决实际水土保持问题的能力;3. 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提升。

大学水土保持教案设计

大学水土保持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授课班级:环境工程系三年级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防治技术,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水土保持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水土保持基本概念及原理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类型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4.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水土保持基本概念及原理- 介绍水土保持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 讲解水土保持的原理,如水土保持的生物学基础、工程学基础等。

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类型- 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

- 介绍水土流失的类型,如坡面侵蚀、沟谷侵蚀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类型。

2.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 介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如梯田、梯地、拦沙坝等。

- 讲解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如植物配置、水土保持林等。

2.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如气候、地形、人为活动等。

- 介绍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的应用。

2.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成功经验。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五、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土保持基本概念、原理和防治技术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拦渣坝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小流域基本情况 (3)1.1地理位置及地形概况 (3)1.2水文地质 (3)1.3植被 (4)1.4泥石流概况 (4)1.5泥石流特征 (4)1.6泥石流成因 (5)第二章泥石流设计参数计算 (5)2.1不同设计频率的最大24h降水量(H24p)的计算 (5)2.2清水洪峰流量(Qwp)计算,列表 (9)2.3 泥石流洪峰流量(Qcp)计算,列表 (9)2.4 泥石年流淤积量(Wcp)计算,列表 (11)第三章拦砂坝设计 (12)3.1 坝址选择 (12)3.2 坝型选择 (12)3.3 坝的设计 (12)3.4 拦砂坝库容及淤积年限计算 (16)第四章排导槽设计 (17)4.1 排导槽平面布置形式 (17)4.2排导沟断面设计 (17)第五章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 (18)5.1估算依据 (18)5.2 投资估算情况 (19)第一章小流域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及地形概况怒江州六库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芭蕉河位于六库镇西坡,地理坐标为:州卫校、师范学校和汽车总站等到单位设于此地,是州府重镇之一。

新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呈东西向强烈挤压,地壳持续抬升,在长期地质营力作用下,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溪沟下切,风化土层深厚,崩塌、滑坡发育,松散体物质储量达1369万m3,可移方量410万m3,固体物质源丰富,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1.3植被该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0.2℃,最高气温为26.6℃,极高气温可达41.6℃,最低气温可达4.5℃。

年平均降雨量为1011mm,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

芭蕉河内常年有水,但随季节流量暴涨暴落,旱季最小流量为0.02m 3/s,雨季可增加数十倍。

全流域林地面积占68%,郁闭度为60%,坡耕地占32%。

1.4泥石流概况从流域特点看,泥石流形成过程可分为水源区、形成区、流通区和淤积区。

水源区位于主沟海拔1060m以上,面积为3.62km2。

发育有滑坡3个,坍塌3处,松散固体物质储量为636万m 3,单位储存量为120.44万m3/km2;形成区位于主沟海拔1060~880m,面积0.46km 2,发育有滑坡4个,坍塌5处,松散固体物质储量为730万m 3;流通、淤积区:海拔880m至怒江边,长度为1.01km,泥石流时冲时淤。

1.5泥石流特征1989年10月20日晚8时,芭蕉河爆发了一场灾害性泥石流。

高约3m的泥石流龙头夹裹着巨大漂砾急汇而下,冲毁、於埋沟道两岸附近州云总站、州邮电局、州民族师范学校等6个单位的房屋40栋,桥梁两座等,估计经济损失达889万元。

根据灾后现场调查,泥石流剖面多为“泥包砾”,泥面呈黄色,坡降8.7%,保存1年多未脱落,表明浆体稠度很高,为粘性泥石流。

据房屋墙壁的泥痕和固体沉积物厚度,推算出流体容重为21KN/m3,经采样粒度肥西,测得中值粒径为d50=2.5mm,用泥痕计算得流速为4~5m/s,根据武汉水电学院水槽实验公式计算的流速为4.08m/s,流量160m3/s。

1.6泥石流成因芭蕉河山口以上属于中山地形,侵蚀切割较深,大部分地形呈“V ”形谷,岸壁陡峻,岸体破碎,崩塌、滑坡较为发育,松散固体物质储量达1269×104m ³,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物质基础。

历时长、强度大的降雨时激发泥石流形成的动力。

1989年10月3日到20日,该地区出现了长达半个月的连阴降雨天气,共降雨461.7mm ,突破了历史同期所有极限,其中10日为69.4mm ,16日为74.5mm ,17日为59.8mm ,19日为50.5mm ,20日晚又出现了高强度暴雨而触发了大规模泥石流。

据资料记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爆发过一次规模最大的泥石流。

1949年又爆发一次,但规模较小。

从泥石流堆积扇的分布、厚度及堆积旋回分析,芭蕉河泥石流在历史上层活动频繁,规模宏大,后期呈衰减之势,但近年来,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加剧,毁林开荒使生态恶化,泥石流活动趋于活跃。

为此,积极对泥石流进行防治是完全必要的。

第二章 泥石流设计参数计算2.1不同设计频率的最大24h 降水量(H24p )的计算1.将芭蕉河流域1958~1989年32年的实测最大24h 降水量列于表2-1中,计算出系列的统计参数,如均方差、变差系数CV 、偏差系数CS ,然后在频率格纸上点汇暴雨频率曲线。

统计参数计算如下: (1)样本的平均数_x :50.577.183932111_=⨯==∑=n i i x n x(2)样本的均方差s :74.123249.519612)(===∑-=ni s ni x x(3)变差系数Cv :表4-1 芭蕉河流域设计暴雨频率计算表序号时间H24i(mm)H24i 大→小经验频率%p=m/(n+1)模比系数①②③④⑤○61 1958.08.15 86.0 88.6 3.0 1.542 1957.07.09 64.8 86 6.1 1.503 1960.07.16 45.4 74.5 9.1 1.304 1961.06.30 51.4 72.3 12.1 1.265 1962.08.21 63.7 71.7 15.2 1.256 1963.07.25 41.9 70.5 18.2 1.237 1964.05.20 66.3 66.3 21.2 1.158 1965.09.05 71.7 66.3 24.2 1.159 1966.07.12 88.6 64.9 27.3 1.1310 1967.09.10 57.5 64.8 30.3 1.1311 1968.08.11 55.2 63.7 33.3 1.1112 1969.09.03 44.6 61.5 36.4 1.0713 1970.08.17 52.1 59.8 39.4 1.0414 1971.07.28 44.8 57.5 42.4 1.0015 1972.11.04 54.2 56.7 45.5 0.9916 1973.07.24 64.9 56.5 48.5 0.9817 1974.08.05 41.8 55.2 51.5 0.9618 1975.07.30 52.4 55.2 54.5 0.9619 1976.06.18 70.5 54.2 57.6 0.9420 1977.07.06 66.3 53.3 60.6 0.9321 1978.08.21 53.3 52.4 63.6 0.9122 1979.08.14 56.7 52.1 66.7 0.9123 1980.06.28 38.6 51.4 69.7 0.8924 1981.07.21 47.8 47.8 72.7 0.8325 1982.08.14 55.2 45.4 75.8 0.7926 1983.08.24 61.5 44.8 78.8 0.7827 1984.09.16 35.6 44.6 81.8 0.7828 1985.07.09 43.8 43.8 84.8 0.7629 1986.07.28 72.3 41.9 87.9 0.7330 1987.09.07 59.8 41.8 90.9 0.7331 1988.08.17 56.5 38.6 93.9 0.6732 1989.10.10 74.5 35.6 97.0 0.62 总计1839.722.013252.11)1(C 12v =-=--=∑=n K ni i(4)偏差系数Cs :331s )3()1(C vni iC n K--=∑=(5)模比系数K i :x x i ik=2.适线:采用不同的Cs 值进行适线,列表计算:理论频率曲线计算表。

分别绘制出理论频率曲线,然后找出与经验点据配合得较好的理论曲线,在此曲线上查找不同频率的最大24h 降雨量,列成表格。

1) ⎺X=57.49mm,取Cv=0.22,并假定Cs=2Cv=0.44,查水文与水资源学附表,得出不同频率的KP 值,列于表中第(2)栏,乘以⎺X 得相应的Q P 值,列于表第(3)栏。

将表中第(1)、(3)两栏对应数值点绘曲线,发现理论曲线尾部与经验点据略向上偏移较少,配合的比较好,但头部偏移经验点据较多。

2)改变参数,重新配线。

由第一次配线结果表明,需要增大Cv 值。

现取Cv=0.24,Cs=2Cv=0.48,再查附表2得到相应的K P 值,并计算各Qp 值,至于表(4)、(5)栏,经与经验点据配合,发现头部较第一次配线头部向上与经验点据,尾部向下更接近于经验点据。

3)再次改变参数,第三次配线。

现取Cv=0.25,Cs=2Cv=0.50,再查附表2得到相应的K P 值,并计算各Qp 值,至于表(6)、(7)栏,再次计算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点据配合较好,即作为采用的理论频率曲线。

2.2清水洪峰流量(Qwp )计算,列表按照公式k p..Q F k 32m wp ( F 为流域面积,为4.08km²)来计算,其中KM=2.6m3/s ·km2,选取Cs=2Cv ,Cv=0.35,然后查P-Ⅲ型模比系数可得出KP 。

清水洪峰流量对应表2.3 泥石流洪峰流量(Qcp )计算,列表运用公式Qcp=η*Qwp 计算泥石流洪峰流量 式中 Qcp —泥石流洪峰流量(m3/s );Qwp—清水洪峰流量(m 3/s);—综合荒溪指数,取决于荒溪类型及荒溪流过区末端弯曲度K值。

芭蕉河流域爆发的泥石流容重为21kN/m 3(即2.1t/m3),2.1t/m3>1.7t/m3,属于冲击力强的泥石流荒溪,其沟道的弯曲度,1.5<K<2,综上查表取荒溪指数为8。

参数计算表0.01 2.86 18.99 151.89 169.700.1 2.44 16.20 129.59 149.820.2 2.31 15.34 122.68 142.940.33 2.22 14.74 117.90 138.360.5 2.13 14.14 113.12 135.301 2 13.28 106.22 127.652 1.84 12.22 97.72 120.785 1.64 10.89 87.10 110.8410 1.47 9.76 78.07 101.6720 1.28 8.50 67.98 91.7350 0.96 6.37 50.98 74.9175 0.75 4.98 39.83 62.6880 0.67 4.45 35.60 58.0990 0.59 3.92 35.58 53.5195 0.51 3.39 31.33 48.1699 0.37 2.46 27.09 39.75综合荒溪指数η值荒溪类型山洪泥石流容重(t/m2)综合荒溪指数极端情况下K=1.0-1.5 K=1.5-2.0 K>2 的冲击力冲击力强泥石流荒溪>1.7 7-8 3-10 11-16 15-30 泥石流荒溪 1.5-1.7 5-6 6-7 7-11 11-15 高含沙山洪荒溪 1.1-1.5 2-3 3-4 4-5 7-10 一般山洪荒溪 1.05-1.1 1-1.05 1.05-1.1 1.1-1.15 3-52.4 泥石年流淤积量(Wcp)计算,列表泥石流淤积量计算采用侵蚀模数法,根据对流域综合情况的判断,给出林地和坡耕地的侵蚀模数,给出输移比,结合侵蚀物容重和不同地类面积计算Wc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