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红楼梦林黛玉葬花
概括黛玉葬花的主要内容
概括黛玉葬花的主要内容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主要情节概括如下:
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
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
于是,在沁芳桥畔,黛玉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感花伤己,含泪葬花,并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
不想宝玉听了黛玉的《葬花词》,竟恸倒在山坡之上。
后来,黛玉还曾第二次葬花,那是她头夜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
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那一夜她枉自嗟叹着身世,生宝玉的气。
次日恰逢饯花之期,看见落花满地,便躲开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伤身世,最后悲痛地倒在了葬花坡之上。
以上是黛玉葬花的主要情节,体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以及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
这一情节也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转折点,展示了黛玉对于世态炎凉的痛苦感受和逐渐与世隔绝的心路历程。
黛玉葬花故事情节400字
黛玉葬花故事情节400字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情节。
故事发生在贾府,黛玉在家中逐渐失去亲人的陪伴,心情变得沉重和孤寂。
她对花草有着特别的感情,每当有花从府外采回,她总是心疼地把它们插在自己的房间里,待到花凋谢之后,她甚至还会亲手将它们安葬在花园里。
一个春天的早晨,由于府中剪了许多花朵,黛玉的房中也多了不少花,她十分高兴。
她将其中一朵牡丹插在案台上,回忆起去年拾遗剩余的那朵断了腰的牡丹,黛玉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随后,她又看到桃花堆满了地面,她探看着它们,暗自惋惜“名花虽有主,自奈何开心处”。
黛玉情绪低落,她想起身边人的过世,加上环境的变化,使她感到悲伤和压抑。
于是,她托起一个花器,走到成巷去寻找适合葬花的地方。
在成巷的尽头有一个废花池,她走过小桥,到了花池旁。
她放下花器,绕过桃花树,走到那座空着的花池前。
她将花一朵朵抚摸,过滤掉心中悲伤和哀思,她开始将已凋谢的花放人花池里,她搭起一座谁人知的小坟,为已舍弃的花儿集体埋葬。
黛玉葬花的时候,偶然被贾母和贾政看到了,贾母劝她不要那样伤心,她却说:“我自效黄花不活,但离了花不得又活;假如未曾与花居处,我便如杜鹃单哭,何如于花园中葬花乎?”贾政觉得黛玉心思过重,乃叹息“如此意境,犹未出闺房”而去。
黛玉埋葬完花后,她返回自己的房间,再一次插上了新的花朵。
然而,她对花的态度却有了变化,她不再像过去那样爱惜花朵了。
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反映了黛玉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她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悲情的形象,她对于亲人的离去感到无尽的痛苦,对于人生的苦难和无常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她用埋葬花朵来寄托自己内心的哀伤和忧愁,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倾诉的方式。
她通过对花的关注和埋葬,表达了自己对命运无奈和对生活抱以一丝希望的心态。
黛玉葬花的情节给读者带来了深思。
花朵的凋谢和生命的短暂让人不禁想起人世间的无常和变迁。
黛玉对花的关注和埋葬,提醒人们珍惜生命,把握当下,同时也是一个对生活的宣言,尽管命运如此悲苦,依然要积极面对,勇敢向前。
黛玉葬花ppt实用课件
• 第二部分(柳丝榆荚自芳菲——一朝漂泊 难寻觅)风刀霜剑,交代生活的恶劣环境。
• 那柳丝、榆荚是多么自私,只图自己争芳 斗艳,哪管桃花李花的飘谢零落!更有那 无情的梁上燕子,竟然噙百花而筑自己的 香巢。更何况,这落花还要经受风刀霜剑 的步步逼迫!这几句,句句不离咏花,又 句句在影射人事。
• 这样险恶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个决意要保 持自己皓皓之白的冰清玉洁的黛玉姑娘来 说,岂不是时时在在“风刀霜剑严相逼” 么?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 同”
• 黛玉为何要写《葬花吟》?
• 宝钗、王熙凤等人的冷眼冷语,加上又对 宝玉的误解,父母姐弟皆无的孤独,礼教 规范与爱情要求的冲突,促使黛玉益发感 伤。这一切,便形成了催人泪下的《葬花 辞》。当然,疾病的缠绕,生命短促的预
感,也是黛玉创作此词的原因。
《葬花辞》赏析
• 第三部分(从花开易见落难寻——至又无 言去不闻)怜花惜花,葬花人哀恸欲绝。 这部分的前四句,借用了“湘妃竹”之典 故。
• 此处借用此典故,写出了葬花人的哀恸欲 绝。 中间四句借用了黄昏、杜鹃这一物象。杜 鹃,又名鹧鸪,因其叫声很象“不如归 去”,故而,在诗人的笔下,杜鹃是一个 游子思乡的物象,这里借用黄昏杜鹃这一 物象,写出了葬花人欲归无计,欲归无处 的惆怅心理。
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鉴赏
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鉴赏
摘要:
1.《葬花吟》的背景和意义
2.《葬花吟》原文及赏析
3.林黛玉葬花吟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正文:
《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最为人所称道,也是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
这首诗体现出林黛玉对生命的悲悯,对自然的热爱,对命运的叩问,凝聚了林黛玉全部的精气神。
《葬花吟》原文如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这首诗描绘了林黛玉在春天时节,看到满天飞舞的花瓣,不禁感慨万千。
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瓣飘落的景象,同时借花喻人,表达了自己身世的凄苦和无奈。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出了林黛玉的敏感和才情。
林黛玉葬花吟的文学价值和影响深远。
这首诗不仅是《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花瓣飘落的景
象,展现了林黛玉的敏感和才情,同时也寄托了她对生命的悲悯和对自然的热爱。
《葬花吟》的文学价值和影响不仅在于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它表达了林黛玉对命运的叩问和对生命的悲悯,同时也展现了她对自然的热爱和敏感的才情。
林黛玉进贾府第回黛玉葬花课件
黛玉葬花的行为充满了象征意义,既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无奈和悲哀 ,也表达了她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怀念。
黛玉与宝玉的感情发展
在葬花的过程中,黛玉与宝玉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 两人之间的默契和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02 角色分析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敏感多疑
林黛玉对别人的言行举止非常敏 感,常常因为一点小事情而产生 过度的反应。她怀疑别人的真实 意图,对别人的话语和行为进行
贾府的繁华与衰落
贾府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场景,是一个既繁华又衰落的贵族家庭,充满了世俗的喧嚣和精神的空 虚。
林黛玉进入贾府
本回目中,林黛玉因为母亲去世,被外祖母贾母接进贾府,开始了她在贾府的生活和故事。
《黛玉葬花》的情节发展
黛玉对落花的感伤
在《红楼梦》中,黛玉看到落花时,感到非常悲伤和感伤,认为 自己和这些花朵一样,面临着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05 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1 2
儒家思想
作品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等观念 ,强调了家庭、等级、道德等方面的价值观。
道家思想
作品也融入了道家思想,如对自然、自由、个体 价值的追求,以及对名利、权势的淡泊等。
3
佛教思想
作品中还涉及了佛教的生死观、因果报应等思想 ,如林黛玉的悲剧命运与佛家的因果报应观念有 关。
03 情节解析
《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发展
01
02
03
林黛玉初进贾府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首 次进入贾府,对贾府的繁 华和复杂有了初步的认识 。
贾宝玉的出现
林黛玉在贾府中遇到了贾 宝玉,两人之间的情感纠 葛逐渐展开。
贾母的疼爱
林黛玉得到了贾母的疼爱 和关注,但也因此引来了 其他人的嫉妒和排挤。
黛玉葬花的故事
黛玉葬花的故事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一个令人唏嘘的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黛玉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和情感,选择在花园中为已凋零的花儿举行一场“葬花”的仪式。
这个场景不仅展现了黛玉细腻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她对生命和美好的向往。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黛玉葬花的故事。
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府中备受宠爱的美丽女子。
然而,她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和悲剧。
在贾府中,黛玉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和挫折,她的爱情不顺利,家庭关系复杂,最终以病逝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在她一生中,葬花成为了她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
葬花,是黛玉用来寄托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她眼中,花儿是生命的象征,是美好的代表。
然而,花朵终究会凋零,生命也终将会逝去。
黛玉深知这一点,因此她选择在花儿凋零之时,为它们举行一场“葬花”的仪式。
这样做,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美好的追忆和怀念。
黛玉葬花的场景,给人一种悲凉和落寞的感觉。
她站在花园中,手持花枝,轻轻地为凋零的花儿抚摸,眼中充满了哀伤和无奈。
她的眼泪似乎在为这些凋零的生命流泻,她的心灵似乎在为这些美好的记忆哀悼。
在这一刻,黛玉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她的情感和心境也得到了深刻的诠释。
黛玉葬花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场对花儿的怀念和告别,更是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黛玉对生命和美好的热爱,也可以看到她对逝去的情感和记忆的珍惜。
这样一种情感的抒发,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感动。
总的来说,黛玉葬花的故事,是《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子对生命和美好的追求,也看到了她对逝去的情感和记忆的珍惜。
这样一种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对黛玉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愿黛玉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得到心灵的安宁和永恒的美好。
《黛玉葬花》课件
黛玉两次葬花的情节
•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 心》—— 节选: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 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 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 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 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 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 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 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 却是林黛 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 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 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 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 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 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 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黛玉不葬花干》净。”
《黛玉葬花》
满 纸 荒 唐 言, 一 把 心 酸 泪
作者简介
小说以贵族府第荣国府与宁国府为背景,以贾氏 家族这个庞大的贵族世家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 从中表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 示了封建社会末期渐趋崩溃的社会真实内幕,反 映了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以及 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
《黛玉葬花》
黛玉两次葬花的情节
•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结尾 和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开头 ——节选: 宝玉因不见了林 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 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 “ 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 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 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 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 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 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 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 了委屈,跑到这个地方来哭
红楼梦黛玉葬花的主要内容
红楼梦黛玉葬花的主要内容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黛玉葬花则是其中最为感人的片段之一。
黛玉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是贾府的公主与宝钗的表妹,才情出众、聪明伶俐,但她的一生却注定了悲伤的命运。
黛玉葬花的场景发生在黛玉得知宝黛两家联姻的消息后。
她感到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因为宝钗是黛玉最亲近的人之一,她们情同姐妹。
黛玉为了宣泄心中的痛苦,决定葬花以发泄内心的悲伤和愤怒。
黛玉选择葬花的地点是荣府的花园,这是她童年时最幸福的地方。
她选择的花是象征着自己的梨花,这也是她的名字中所含的意义。
在黛玉的惨叫声和悲泣声中,她将梨花树拔起,踩踏在脚下,然后将花放入花池中,仿佛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和痛苦。
黛玉葬花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她对自己命运的无力抗争,还反映了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红楼梦以贾府为背景,通过描述贾府内外的人物和事情,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女性在家族中的地位。
黛玉被描绘成了一个极富才情和感性的女子,但她却被困于封建礼教的桎梏之中,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黛玉葬花所蕴含的忧伤情绪和无力抗争的精神,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这一场景的表达方式极富艺术感,通过花的象征意义和黛玉的行为,将读者的情感与黛玉的悲伤紧密联系在一起。
黛玉葬花成为了红楼梦中最动人的画面之一,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总之,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通过描述黛玉近乎崩溃的心理状态和以花为载体的情感宣泄,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困扰。
这一场景不仅深刻反思了封建社会的弊端,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一。
《黛玉葬花》ppt课件
五、红楼梦中人
• 贾府四姐妹: •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 ——元(原)迎(应)探(叹)惜(叹) • ——权(元春)、钱(迎春)、边塞(探春)、佛 (惜春)
五、红楼梦中人
• 贾府四姐妹: •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 ——元(原)迎(应)探(叹)惜(叹) • ——权(元春)、钱(迎春)、边塞(探春)、佛 (惜春)
三、红楼梦中人:宝玉及十二金钗
• 贾府四姐妹: •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 ——元(原)迎(应)探(叹)惜(叹) • ——权(元春)、钱(迎春)、边塞(探春)、佛 (惜春)
金陵十二钗正册
• 元春 •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 迎春 •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金陵十二钗正册
探春 •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 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惜春 •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 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 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 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 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黛玉葬花》解析PPT课件
诗词学
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咏白海棠 限门盆魂痕昏
黛 玉 葬 花
2
曹雪芹
曹雪芹,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 溪,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 包衣(家奴)。
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 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 久。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 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 系非常密切。少年时代过着豪门的奢侈 生活。雍正五年,他父亲曹俯因事受到 株连,被革职抄家。从此,家族的权势 和财产都丧失殆尽。
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
4
满 纸 荒 唐 言, 一 把 心 酸 泪
小说以贵族府第荣国府与宁国府为背景,以 贾氏家族这个庞大的贵族世家为主要描写对象, 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 剧,从中表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渐趋崩溃的社会真实内幕, 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以 及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
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10
红 楼 梦 人 物 介 绍
怡红公子——宝 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 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 囊,腹内原来草莽。潦 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 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他是全书的中心;无视世俗 标准;叛逆天才;女性崇拜、迷 恋;独爱黛玉。
宝钗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 银盆,眼如水杏。
简述黛玉葬花的情节
简述黛玉葬花的情节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它是对黛玉内心痛苦的写照,也是对红楼世界中虚荣、腐败的批判。
黛玉葬花的情节发生在黛玉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
黛玉是贾府中的贾母的外孙女,与贾府的众多人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她生性敏感、忧郁,对世俗的虚伪和矫揉造作感到厌倦。
而她所痴迷的也正是花,因为花的美丽和短暂让她想到了人生的悲剧。
在黛玉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她感到极度的绝望和无助。
她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离开那些她深爱的人和事物。
为了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眷恋和对世俗的告别,黛玉决定葬花。
黛玉选择了一个春日的早晨,她穿着素衣,戴着素帽,手持花篮,缓缓来到贾府的花园。
她选择了一颗花木,那是一株奇异的花木,花朵如血,花瓣如红肝,花朵盛开的时候,像是在流血一样。
这颗花木正是黛玉心目中的化身,她认为这颗花木是自己的影子。
黛玉在花木旁边,温柔地抚摸着花朵,抚摸着自己的生命。
她感受到花朵的柔软和脆弱,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柔软和脆弱。
她心痛地想到,花朵的美丽只能持续一瞬间,而自己的生命也将如同这朵花一样短暂。
黛玉开始折断花枝,将花瓣一片片地撕下来。
她将花瓣撒在地上,仿佛是在自己身上洒下的泪水。
她的泪水和花瓣交织在一起,她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她想到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想到了那些曾经疼爱过她的人们。
她想到了自己的父亲贾政,想到了自己的表哥宝玉,还有那个她深爱着的人,宝玉的妹妹宝钗。
黛玉将花瓣撒完后,她开始折断花枝。
她将花枝折断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仿佛在拼凑自己的生命。
她将这些花枝放在自己的胸前,感受着它们的凉意。
她的胸前,就是她内心的坟墓,她将自己埋葬在这片花枝之中。
黛玉躺在花枝上,闭上了眼睛。
她感受着花枝的触感,感受着那片柔软的世界。
她感受到了自己的疼痛和痛苦,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坚强和勇敢。
她知道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离开那些她深爱的人和事物。
但她也相信,她的离去并不是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黛玉葬花的情节充满了悲剧和绝望,却也展现了黛玉内心的坚定和勇敢。
《红楼梦--黛玉葬花》赏析
《红楼梦--黛玉葬花》赏析(2)《红楼梦--黛玉葬花》赏析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原来是黛玉,一边低吟,一边哽咽。
只因昨夜“闭门羹”一事,她错疑在宝玉身上。
今日又巧遇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名未曾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遂将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吟了这段“葬花辞”。
宝玉听了,先是点头赞叹;待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不觉恸倒在山坡上,怀中兜的花瓣撒了一地,泪流满面,肝肠寸断。
伤春悲秋,是封建时代的妙龄少女(尤其是贵族小姐)常有的情怀。
大观园里女子虽多,可有谁能为凋零的花儿偷洒泪珠,将落地的花瓣黯然掩埋?雍容淡定的宝钗不会,潇洒豪爽的湘云也不会,睿智敏锐的探春更不会。
不识字的凤姐没有这个雅兴,孀居的李纨早已心如止水。
至于鸳鸯、袭人、晴雯、紫鹃等一干丫鬟,虽然一个个也貌美如花,但与“葬花”丝毫不搭。
夜探西厢的崔莺莺,“先上船后补票”,大约来不及将落花埋葬。
牡丹亭旁,为梦见一个俊俏的男人而死去活来的杜丽娘,八成也顾不上。
终日里为曹子建安危担忧的甄宓,缕缕情丝不会如此的缠绵。
红楼梦黛玉葬花ppt课件
三、花草竹木:主角生命的立体言说
黛玉 芙蓉(莫向东风当自嗟)——风露清愁
宝钗 牡丹(任是无情也动人)——雍容娇柔
探春 杏花(日边红杏倚云栽)——雅调高情
湘云 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热情宽宏
李纨 老梅(竹篱茅舍自甘心)——枯寂孤冷
袭人 桃花(桃红又是一年春)——芬芳柔媚
——灌园叟晚逢仙女(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4卷)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清 *纳兰性德)
7
二、葬花哭吟,红楼花魂的短暂明媚的人生
那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 闸桥边的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 “落红成阵”……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 一流出去,有人家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 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14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15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16
妙玉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
17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24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 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 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 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 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 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 亡两不知!
2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黛玉葬花的故事
黛玉葬花的故事导语:《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
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黛玉葬花的故事介绍,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故事由来】两首诗中“脱胎”说到葬花的故事的由来,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
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
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
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
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消极颓伤情绪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
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
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
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葬花历史】南宋词人吴文英在他的名篇《风入松》中写道:“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可见葬花并为之题铭之事,于宋代即有。
据《唐伯虎佚事》记载:“唐子畏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徵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
黛玉葬花公开课件.
4.作业设计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活动是否有效,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方面:
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课堂氛围。
-人物性格:敏感、多情、悲观
-葬花含义:对生命、爱情的感悟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分析“黛玉葬花”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描写,谈谈你对她的理解。
答案示例:
林黛玉在“黛玉葬花”中展现出敏感、多情、悲观等性格特点。如“黛玉含泪葬花”一句,既表现了她对花的怜惜,也反映了她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些性格特点使她成为《红楼梦》中独特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1.敏感:林黛玉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如她对花的怜惜,反映了她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2.多情: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情感深厚,葬花行为也暗示了她对爱情的担忧和无奈。
3.悲观:林黛玉在面对生活困境时,表现出悲观情绪,如葬花时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二、教学难点:林黛玉性格特点的分析
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2.答案示例:详细阐述林黛玉敏感、多情、悲观等性格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在葬花行为中的体现。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拓展活动
1.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林黛玉性格特点的理解程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2.拓展延伸:组织以下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外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了解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
1.结合文本,分析林黛玉在葬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对比其他人物,如薛宝钗、史湘云等,突出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黛玉葬花》课件
独立思考能力
探讨黛玉对家族和社会价值 观的质疑和反思。
宝黛之间的关系
1
纠结的爱情
分析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复杂感情及其对
宿命的命运
2
故事情节的影响。
探究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命运纠葛和宿命
安排。
3
影响故事走向
研究宝黛之间的互动对整个故事发展的 重要性。
作者的文学风格与技巧
花朵的隐喻
探讨小说中花朵的象征意义,如美丽与脆弱的结合。
自然的重要性
分析小说中自然元素的重要性,如花草、昆虫和季节的象征意义。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探讨《黛玉葬花》中的象征意义,如花朵代表着各 种情感和命运。
红楼梦中的主题
研究《黛玉葬花》的主题,如爱情、命运和女性地 位。
小说中的意象
分析小说中出现的意象,如碎裂的茶杯代表着破碎 的命运。
黛玉在《红楼梦》中的角色
复杂的心灵世界
探索黛玉内心的纠结、苦闷 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对爱情的追求
1 细腻的描写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 描写塑造角色和情感。
2 隐喻与象征手法
探讨作者使用隐喻和象征 手法来增强作品的深度和 意义。
3 对话与议论
分析小说中的对话和议论, 揭示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黛玉葬花》的标题意义
解读小说标题的多重含义,如黛玉的悲剧命运和她在花海中逝去的象征。
黛玉与石头
分析黛玉与石头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 义。
《黛玉葬花》PPT课件
介绍《红楼梦》
黛玉葬花概述
深入研究《黛玉葬花》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和意义。
1
小说中的人物角色
2
红楼诗词《葬花吟(黛玉)》原文及鉴赏
红楼诗词《葬花吟(黛玉)》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诗词《葬花吟(黛玉)》原文及鉴赏【导语】:《葬花吟(黛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柔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2)。
黛玉葬花的故事简介
黛玉葬花的故事简介
黛玉葬花出自《红楼梦》,本文整理了黛玉葬花的故事以及黛玉的性格特点,欢迎阅读。
黛玉葬花的故事
那天,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正看到“落红成阵”,桃花吹落,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跟宝玉说花抖水里不好,会糟蹋了,要把花扫了埋到自己院子里的花冢。
黛玉葬花的含义
林黛玉葬花是因为怜花惜花。
她怕落花流进污水被糟蹋,或者被人无情践踏,其实是用花来比喻她自己的处境,怜花实际上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的样子,体弱多病的她,她担心自己的生命哪一天就会象眼前的花一样凋落,所以惜花无疑就是爱惜自己,爱惜自己的青春,爱惜自己的生命。
黛玉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
这种猜疑结果,常常一方面伤害自己,另一方面又伤害自己的心上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姑苏阊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居住庙旁 ,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谐音“假语存”),与他成为志同道 合的朋友,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灯会,甄士隐的幼女甄英莲(谐 音“真应怜”)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带妻 子投奔岳父,遭白眼,其岳父是个卑鄙贪财的人,又把他仅剩的一点 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悲痛”“贫病交攻” ,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跛足道 人走过来,嘴里叨念着一些词句。士隐听了便问道人,知道是《好了 歌》之后,便将《好了歌》解注作答。经道人指点后,甄士隐彻底醒 悟,便随跛足道人出家了。
“木石前盟”通过甄士隐的一个梦境,一僧一道讲述贾宝玉前生神瑛侍者与林黛 玉前生绛珠仙草的关系。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赤霞宫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 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 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因为这段缘分,林 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像在那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 过的。至于“还泪”之说,正与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而后又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版本
主要有两大版本系统
1、 “脂本”系统 :这是流行于约乾隆十九年( 1754)到五十六年(1791)间的八十回抄本,附有“脂 砚斋”(作者的一位隐名的亲友)等的评语,故名。现 存这一系统的本子有十几种。
2 、“程本”系统:全书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为 高鹗所续。由程伟元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次以活 字排印(称“程甲本”),又于次年重经修订再次以活 字排印(“程乙本”),后世至今的各种一百二十回本 大抵以以上二本为底本。
《红楼梦》的成书
从《红楼梦》的第一回来看,曹雪芹对这部小说似乎考虑过好几 个书名,书中提及的有《石头记》《红楼梦》《情僧录》《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等。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 为《红楼梦》,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
《红楼梦》第一回记述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
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 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 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 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绔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 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 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 一并使其泯灭也。
曹雪芹
回京后,曹雪芹曾在一所宗族学堂,里当过掌
管文墨的杂差,地位卑下,境遇潦倒,常常要 靠卖画才能维持生活。他的一生的最后十几年, 流落到北京西郊的一个小山村,生活更加困顿, 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 的地步。乾隆二十六 年(1762)秋,爱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 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4 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享年约 四十岁。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 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 横,善谈吐。
——《红楼梦》第一回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是曹雪芹假托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在 人世间的传记。这块顽石幻化为贾宝玉,他经历了“木石前盟”和“ 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 生,《红楼梦》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其中更有对现 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 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 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 想和主张。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 高远的思想底蕴,容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在我国古代民俗,封 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 到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红楼梦》的读法
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 记住两张图表,一个是贾府的地图, 看的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一个是人 物关系图;前五回里包含的信息相当 丰富,包括人物的性情、命运,写书 的缘起,贾府的政治经济学等等。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用“补天遗石”“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以“补天遗石”的故事假托 小说的来历。女娲炼石补天,所炼之石剩一无用之材,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一日,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经顽石苦 求再三,二位仙人便将它“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答应将其携到那“昌明隆盛 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锦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这便是随贾宝 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不知几世几劫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 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是为《石头记》便从头到尾抄下,更名《情僧录》,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 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 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约1715--约1764),祖籍辽阳。先祖原是汉 人,明末入满洲籍,属正白旗。高祖曹振彦随 清兵入关,立有军功。曾祖曹玺之妻为康熙乳 母、子曹寅为康熙伴读,与皇室关系密切。自 曹玺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 备受康熙帝恩宠。曹雪芹在繁盛荣华的家境中 度过了少年,过着贵公子生活。雍正五年 (1727),其父曹頫以多项罪名被革职,家产 也被抄没,全家迁回北京。曹家自此衰败落。